手机阅读

2023年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17:48 页码:11
2023年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精选19篇)
2023-11-23 18:17:48    小编:ZTFB

公告是一种发布重要信息、宣传或通知的文本形式,它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改善整体表现。感兴趣的话题,如总结的重要性和技巧,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一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象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1、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请说说这是为什么?(2分)。

2、“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一句中,“区区”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两段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4分)。

4、读了上述文段,你觉得蚂蚁有哪几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二

6.(2分)虞诗从“垂绥”蝉的`外形、“饮清露”蝉的生活习性、“流响”蝉的声音三个方面来写蝉的高标逸韵。李诗则从居高难饱徒费鸣叫、彻夜鸣叫到五更碧树依旧无情来写蝉的凄惨处境。

7.(4分)虞诗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作者自己的自况,喻指作者虽处显赫之位,却德行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李诗托物抒怀,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作者通过蝉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困窘落魄、郁郁不得志遭遇的愤愤不平之情。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三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填空:蚂蚁嫉妒蜜蜂的是__________,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蜜蜂的勤劳是_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从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_________________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参考答案: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内容的省略,第二个表示寓意的省略。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四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圈,诗人写了不少赞美蜜蜂的诗,刚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1.联系全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忌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框中加上标点。

3.从短文中找一对近义词:

()——()。

4.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早——()少——()慢——()。

5.人们为什么总赞美蜜蜂,而不夸奖蚂蚁昵?

1.忌妒:对蜜蜂心怀怨恨。偏心:偏向蜜蜂,不公正。

2.:“’!”

3.赞美夸奖。

4.晚多快。

5.因为蜜蜂辛劳是为了大家,而蚂蚁却是为了自己。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五

2、“区区”表示数量少或渺小的意思,不能删去,用在这里是为了跟下文写蚂蚁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

3、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蚂蚁群为保护种族自救的故事;第二段是议论,赞扬蚂蚁的精神,揭示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4、值得我们学习的蚂蚁精神: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斗争的韧性,机警的脱险方式。启示我们:要有团结、奉献、不懈斗争的精神,遇事要多动脑筋。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六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问题】。

6.这两首诗各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2分)。

7.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作者借“蝉”的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七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期·托马期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事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皮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量,居然能够、、,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有时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类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

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200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仅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居然还“酗酒”:它们将蝶的幼虫拖入蚁穴中,然后舔食其分必的甜汁,一个个醉态毕露如醉鬼一般。

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只蚂蚁前赴后断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了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蚂蚁,这类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的地球居民,真值得我们学习!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酗酒()发酵()凹槽()。

9.第二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思考、谋算、筹划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d、思考、筹划、谋算。

1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中的“竟”表示“出乎意料”。

b、“现在地球上约有200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真菌的本领”中的“约”表示“大概”、“估计”。

c、“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中的“几乎”表示“所有的”。

d、“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中的“就”表示“扑火所用的时间较短”。

11.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期的话,目的是什么?(4分)。

12.第二段画线句子主要使用的是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3.本文是一篇()(a、科学小品文b、一般性说明文);全文在结构上采用了()(a、总分b、总分总c、分总)的方式。(3分)。

14.第二段文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在说明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5.本文的结尾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八

转眼间,冬天到了,蚂蚁兄弟推开门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时蝉飞了过来,它有气无力地说:“好兄弟,给我点吃的吧,不然我会饿死的'。”蚂蚁兄弟说:“那你夏天为什么不找些过冬的粮食?”“夏天我正忙着唱歌呢。”“那秋天呢?”“秋天我正忙着跳舞呢?”蚂蚁兄弟拿出粮食给蝉吃,看着蝉那狼吐虎咽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到:“如果你只能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饿肚子了。”

19、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20、上文节选的寓言,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蚂蚁和蝉?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19、(2分)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20、(3分)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样谢的好处是更突出了蚂蚁的勤劳和蝉的懒惰,使主题更加清晰,形象更加生动。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九

小蚂蚁非常勤劳,他们每天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找食物,盖房子……进进出出,忙个不停,而且乐此不疲,房子被雨水冲坏了,他们马上就盖起来;冬天还没到,他们就准备了充足的过冬食物,所以他们丰衣足食,从不挨饿受冻。

有一天,小蚂蚁又去抬泥盖房子了,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一只小蜻蜓飞过来对小蚂蚁说:“朋友,你们怎么这么傻?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没有休息的时候。瞧我,不劳动,不流汗,一会儿从东飞到西,一会儿从南飞到北,哪里的美景我没见过?哪里的美味我没尝过?我活得多么自在,多么潇洒呀!”

小蚂蚁笑着说:“朋友,不要图一时快活,你有没有听过‘懒人没有房子住,懒牛没有青草吃’……”话还没说完,小蜻蜓便生气地打断说:“别说了,别说了,我不爱听!”说完,尾巴一摆飞走了,仍是到处玩耍。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北风吹,雪花飘,天寒地冻。小蜻蜓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来找小蚂蚁,说:“朋友,让我来你们家躲躲风雪吧!”

小蚂蚁说:“朋友,我早跟你说过,劳动才有幸福,可你当时不听。现在我们的房子只能够自己住,对不起了。”

小蜻蜓惭愧极了,只好到别处去找住所,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最后在风雪里冻死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

1.“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2.加点词语写出玻璃…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3.(1)我(燕子)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

4.一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己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

5.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或: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一句交代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憾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一

1.“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2.加点词语写出玻璃…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3.(1)我(燕子)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

4.一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己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

5.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或: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一句交代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憾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二

1.(1)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2.精深而广博,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

自己的这方面知识浅薄,有讽刺的意思。

3.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敬仰感慨之情。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三

《蝉》(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练习: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3.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4.“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5.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6.这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四

转眼间,冬天到了,蚂蚁兄弟推开门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时蝉飞了过来,它有气无力地说:好兄弟,给我点吃的吧,不然我会饿死的。蚂蚁兄弟说:那你夏天为什么不找些过冬的粮食?夏天我正忙着唱歌呢。那秋天呢?秋天我正忙着跳舞呢?蚂蚁兄弟拿出粮食给蝉吃,看着蝉那狼吐虎咽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到:如果你只能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饿肚子了。

19、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20、上文节选的寓言,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蚂蚁和蝉?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五

1.c。

2.辛勤博采。

3.小结上文承接下文。

4.蜂蜜酿成之后,在蜜糖中再也见不到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不见了。说明酿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5.别出心裁:相处的办法与众不同。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博采”和“创造”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流露。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六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文章第二段对一只病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想一想蝉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

3.语段中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用“______”标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1.写一只病蝉是为了更近距离地去看蝉,从而去思考蝉,同时也通过病蝉的弱小进一步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

2.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

3.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七

2.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4.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5.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7.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8.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八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每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芽”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芽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芽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5、文章首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16、请说说第二段“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中的“拙劣”、“坦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7、第三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8、读完全文,你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4分)。

参考答案:

15、(3分)新桐初乳(春尽夏初,梧桐生叶);绿叶成荫(夏季时分,绿树成荫);梧桐叶落(秋冬季节,梧桐叶落)。

16、(4分)“拙劣”虽然是贬义词,但是流露的却是作者对初春梧桐生叶的亲切;“坦白”表达了作者对初春梧桐生叶的由衷赞赏。

17、(3分)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叶之大之多,绿意之浓之深。

18、(4分)自然、艺术跟文中的梧桐树一样,即便你种植了它,但没有看到它的种种容貌,没能体味到它象征人世无常的悲凉意味,这种拥有只是形式上的“占有”。真正的“占有”需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充分理解和欣赏。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篇十九

蝉(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2.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3.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4.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6.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7.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更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