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乌镇游记散文(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49:11 页码:13
乌镇游记散文(汇总8篇)
2023-11-17 21:49:11    小编:ZTFB

说明是一种通过直观的事实、数据等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文字形式,旨在让读者了解事物的原由和规律。总结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内容。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全面地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工作或学习经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激发你写作的灵感。

乌镇游记散文篇一

在这秋高气爽的假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到了有“人家尽枕河”之美誉的乌镇。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飞奔,我们来到了乌镇西栅景区。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摆渡口,经工作人员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还没有进入景区,这里才是景区的大门。坐上渡船,小船在船工卖力的划桨下慢慢地前进着,水面那粼粼的波光格外刺眼。

上了岸我们就正式进入了水乡乌镇。水乡自古茶馆多,大小有一百多家,遍布全镇。我们逛着逛着累了就找了一家坐了下来,做了短暂的休息,在小伙伴的催促声中又出发去寻找有名的吴妈馄饨铺。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书屋,立马我们就被一大片书海吸引住了。我们拿了几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刚看到故事的惊险处妈妈找到了我们,并告诉我们馄饨铺已经找到了。一听到馄饨二字才发现肚子已经饿的咕噜噜直叫了,放下手中的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屋。吃完了美味的馄饨我们又来到乌陶馆做了陶艺,把衣服裤子上弄的`全是泥点点,像一只小泥猴似的。最后我们登上了白莲塔。站在塔顶往下看,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河上架着无数座石拱桥,一艘艘小船在河面上慢慢地行驶着,大街上到处都是游客,大家一边吃着各种特色小吃,一边慢悠悠的欣赏着古镇的美景。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夜色中的古镇别有一番韵味。霓虹灯倒映在水中亮闪闪的,挂在街道两侧的灯笼把古镇装饰的红彤彤的。江南水镇真是名不虚传啊!

乌镇游记散文篇二

“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乌镇是个杨柳依依,流水潺潺,小桥弯弯,船儿摇摇的江南小镇。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来到了如梦如幻的乌镇。

清晨,我们进入西栅大门,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上,街道两旁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石板路上油绿的小草,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清晨的小巷十分幽静,“啪—啪—啪,”我们的脚步声在小巷里拉得幽长幽长的。

经过几座房屋,拐一个弯,我们来到了小河边。清清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古建筑,影子在水中轻轻荡漾,河面仿佛晕染出一幅水墨画,石拱桥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个同心圆,红色的金鱼欢快地穿过同心圆,那些金鱼如同一个个穿着红衣裳的新娘,又好似一朵朵盛开的红莲。瞧!早起的船夫划动双桨,层层涟漪一圆圆荡漾开去,船来了,水墨画碎了,船过了,水墨画又拼在了一起。

太阳渐渐升高,天气变热了,妈妈建议在旅馆里小憩,等天黑了再出来玩。

乌镇的清晨神秘而宁静,像一幅摊开来的水墨画,而乌镇的夜晚,却又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乌镇游记散文篇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全体六年级学生,一起前往乌镇研学。

张床,却仅仅只有155cm左右长。当我在脑海里正想着古时候小姐的面貌时,在一旁的导游已经开始讲解:“你们一定在想为什么这张床这么小吧,其实古时小姐在13岁左右就已经出嫁了,不像我们现在都是很晚才出嫁。”听完导游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古时女生都是13岁才出嫁,怪不得床那么小。

之后,我们又去了余榴梁钱币馆、江南木雕陈列馆、茅盾故居,上午的行程也算结束了。中午做了简单休整后,我们乘大巴前往了乌村。

走进互联网峰会场所,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住了。7米高的屏幕前是400个座位,分有vip席,贵宾席等等。走上台子,就有一种贵宾的感觉,好像有一种要上台领奖的喜悦。大门口也十分壮观,地上的瓷砖亮的都可以看出自己的影子,干净得看不出任何瑕疵。

一天也很快过去了,这次秋游我学到了很多,希望下次还能和同学一起出门研学!

乌镇游记散文篇四

有时候听闻一座城市往往是因为一个人、一部影片或是一些事,我对乌镇的印象也源于此。最初知道它是因为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出生于此,后来是因为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再后来便是因为连续三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召开,这座小镇也逐渐声名鹊起。

对于一个去过了丽江,看过了西塘的人而言,如何去想象乌镇究竟有多美?亲自走走是个不错的选择。虽说很早以前我就已萌发去乌镇游玩的想法,但平日里工作太忙,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搁浅,去乌镇也成了一种奢望。“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在一个晴朗的周六我终于出发了,多年的愿望终于能在这一刻得以尘埃落定。

走在乌镇的古街柳巷,脚踏斑驳的石板路,感受“枕水人家”的古韵美。贯串水巷的西市河和东市河将时光都锁定在这一条条翡翠色的绸带里,而自己却逃离了岁月的侵蚀,继续悄然静默地流淌,将可人的江南美,流连忘返的古镇味都一一隐逸在这里。

虽然不是黄金周,但游人还是不少。午后的太阳高照着纷至沓来的游人,给初冬的古镇带来一丝暖意和柔情。斑驳的墙体,静默的房舍,若不是往来期间的游人,仿佛一切在这里受控于时光机器,戛然而止。

昭明疏远、瘟都元帅庙、草木本色染坊、三寸金莲馆、关帝庙、乌将军庙……将历史带到了现在,茅盾故居、木心故居、江南百床馆、民俗馆、访卢阁、文昌阁……又将文化传承至今。乌镇的一弯弯河水、一座座石桥、一艘艘乌篷船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不老传说。无论是站在桥上,亦或是坐在船里,你都能收获不同的风景。

当落日收掉自己最后一丝余辉时,乌镇的夜便闪亮登场了。都说西栅的夜景特别美,悻然之间坐上了一只乌篷船。船桨拍打着水面,原本掩映在水里的星光和房屋的倒影,被打碎、被重组,垂入水面的树枝,飘入船舱的叫卖声又将一切交织在一起。

在这梦幻般的旅程里,一朵小小的水花,使人想起生命短暂和永恒。人生之于蜉蝣,朝生墓死,生命历程的起落和离合,充满曲折和坎坷。大象希形,大音希声。亦或将人身的局限,放置于无限的自然。地也未曾老,天也未曾荒。倘若他日你我化为一抔泥土,葬生于此未尝不是一种灵魂。

乌镇游记散文篇五

这一次回乌镇,我觉得与去嘉兴大不一样。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那就听我来对你说一说吧!

去嘉兴的时候,我是乘坐公共汽车去的。坐在汽车里面和以前坐汽车的感觉也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新奇感觉。然而我回乌镇的时候却是坐摩托车回来的。坐在摩托车上的感觉那真是不一样。而且五六十里路,开得半个小时都不到,那种飞一样的感觉那才叫人觉得过瘾!我坐在摩托车的后面,只觉得公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倒退,好像正在举行一场马拉松赛跑。我开始还以为这一些树木和公路两旁的房屋怎么会自己跑步移动了呢?而且跑得那么快!远处的房屋树木在慢慢地旋转倒退,然后永远往后跑了。我舅舅的骑术比较高明,的确称得上是骑摩托车的高手了。他驾驶的摩托车就像飞机那样快。

坐了一会儿,我觉得风渐渐大了起来。耳朵旁边的风声也响了起来,我还觉得身体也冷了起来。简直快要受不住了。怎么办?还好,有舅舅坐在前面挡着。我就躲在了舅舅身后。我们的摩托车超过了一辆汽车,又一辆汽车……啊,简直像赛车比赛一样快。太棒了!舅舅万岁!

快要到乌镇的时候,我们碰到了大舅舅,就把车上的一些东西给了大舅舅,我们就向市中心驶去。

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北端,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它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这次,我来到了乌镇,那里典型的水乡风光既让我惊叹,又使我惬意。它那古朴典雅的木屋,石桥,还有传统的小船,无不使人感到分外的宁静,潮湿的石板路旁,那一棵棵翠色欲滴的杨柳,给以深色为主的乌镇增添了一点明丽的颜色。

第一天,我们游览西栅,进入西栅得乘渡船。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最确切的。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走进西栅,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小石桥,乌镇的桥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一阵微风,让人感到清爽自在。

漫步西栅,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听着船夫咕噜咕噜的摇橹声,让来自喧嚣城市的我们,沉醉于它的宁静。路旁的建筑大多是小木屋,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乌镇里有许多著名景点:江南百床馆,茅盾故居,江南木雕陈列馆等,这些景点,使我们眼花缭乱。西栅的夜景是出了名的,可能是因为空气清鲜的缘故吧。乌镇的月光特别明亮,同时又是那么柔和。市河的河面上不时漂来几条载着花灯的木船,被灯光照映的木屋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给乌镇增添了几分神秘。晚上九点,我们才回到酒店休息。第二天,我们游览东栅,东栅虽无西栅大,可也别有一番景致。下午,我们结束了乌镇之旅。乘车返回了杭州。我相信,乌镇的美景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

水乡乌镇,我一直向往它的幽静淡雅、古风悠然。这次暑假的杭州之旅让我真正领略到它的无限魅力。

午后的夏日,太阳尽情挥洒着它的热情,我和妈妈踏进了乌镇之门。但见悠长的小径从眼前像一条蛇般地延伸开去,小径两旁是深宅大院,斑驳墙面,乌黑砖瓦,高低错落,看似随心所欲的一番布局却极具有精巧的和谐之美。瞧,有的房屋是由紫檀木所制,房子雕刻精细,步入内堂,就会闻到紫檀木散发出的香味,有的房檐已稍显破旧,仿佛在告诉人们历史的悠久。

走遍长径,忘穿深巷,为了细细体味这古老而独特的房屋之美,我和妈妈登上木舟。船夫手持竹蒿,立于船尾,摇动木浆,一插,一拨,一斜,一提,一荡……娴熟的驾船技术让游客啧啧称奇。船夫指着铺满石头的小径告诉我们:“乌镇的街巷犹如一个棋盘迷宫似的,陌生的旅客常常历游其间而寻不到出口,但只要顺着这条生命河而行,便可出镇。”船儿随着随着水声缓缓前行,就像轻奏起一曲悦耳的“六月船歌”,令我陶醉其中,不由得低声轻吟:千砖万瓦,百匠早就千古屋;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我看着那一张张美丽的照片,那就是我今年假期游览的梦里水乡——乌镇。

乌镇为什么叫“乌镇”呢?是因为那里的房子就像我们画的山水画一样都是黑瓦白墙,所以叫乌镇。我们一进乌镇,就惊呆了,我问妈妈:“妈妈!你瞧,那房子怎么浮在水上?”妈妈说:“那房子是用石桩架起来的。”我一想:要是这么多人蜂拥地从上走过不就塌了。于是,我飞快地小心翼翼地跑了过去,心里的大石头好不容易放了下来。我们来到了乌镇的民俗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古代人的桌子、椅子、特别华贵的床和服装、鞋帽,最奇妙的是她们这里女人穿的鞋子,我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我问妈妈后才得知,古时的女孩子长到六、七岁就要裹脚,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穿这种鞋子女孩子走路快不了,还一扭一扭的,我听后真庆幸生长在现代,可以活蹦乱跳地来游乌镇。我们还看了乌镇的蓝印花布,一进染坊,几十米的花布高高直挂从天而降,阳光下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的情景让我感到惊奇,我太喜欢了,把布一块一块裹在身上照相。妈妈知道我的`心思,给我买了一件蓝印花旗袍,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同游的客人都夸我成了江南小美女。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

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

玲珑少年在岸上。

看那青山荡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

我太爱水乡乌镇了,那水上的房子、小桥,画也画不出的美,真让人陶醉。

二十年后的一天,我又来到了乌镇。这时,我看到现在的乌镇与二十年前的乌镇面貌完全不同了,以前是一个古老的旅游小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

我刚踏入乌镇,就看见镇口有一台超大型的电视机,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上面正在为人们介绍乌镇的风貌特产人情和名胜古迹。“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乌镇这个世界闻名的大城市,下面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乌镇的一些情况吧,如果听了你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会尽量回答你们提出来的问题……”

我坐下听他介绍起来。这时,一位服务员送上一杯香茶。我一边品尝,一边看着电视。等到听完,我基本上了解了乌镇的整个情况。接着,我来到了白马墩渡假村。里面都是绿色的植物,使人心旷神怡。走了不久,我看到有人在小河上划船。于是,我也去划船了。面对翠绿色的原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接着,我离开渡假村,乘上了“空中传送机”。空中有一根管道,挂着一只飞椅。我坐在飞椅上,它立刻飞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我就到达了目的地。这可比过山车还要好玩。

有人说乌镇的地下城市更加好玩。于是,我就乘上电梯。一分钟不到,我就来到了地下城市。听了电梯里的介绍,我知道原来这里因为地面不够用,所以向地下发展。这个城市可真大呀!而且和地面上的比较一点也不逊色。这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游乐场、小吃城、科技馆、图书馆……而且这一个地下城市几乎都是靠机器来运行!

啊,真没有想到,以前的那个古镇,竟然变成了现在这么一个科技之城。

乌镇游记散文篇六

江南就像一个梦,轻轻的与每一个人在心中缠绵。江南梦像一种情愫,一声呼唤,一个前世的宿愿,似乎注定让我们在有生之年,来赴一场梦之约,还一次前世债。

终于有机会荡漾在江南秀丽之中了,苏杭是我一直心驰神往的梦之天堂,自然少不了神游了一番。也许是苏杭现代气息很浓郁,少了些我江南梦中那抖落繁华后的宁静,此去江南最让我回味悠长梦绕魂牵的,是那千年古镇---乌镇。

乌镇,昔日的江南明珠,今日江南最后的枕水人家,与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它犹如一颗绝版的古旧珍宝,在喧嚣的今天,安静地绽放着熠熠光彩。如果说江南是我的一个梦,那么乌镇就是圆我梦的地方。

思慕已久的乌镇,终于就在眼前了,真的到了,莫名的有种感动。

乌镇,好美啊,到处都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别致清幽的小桥,桥下潋滟的碧波,岸上低垂的杨柳,那依水而立的白墙黛瓦,温婉恬淡一切都是我想象中的摸样。我有些恍惚了,这哪里是初相识,分明就是久别重逢呀。一座座深宅老院,氤氲浓郁的历史气息,这些画面太熟悉了,不是在梦中,就是太多太多的影视剧里。置身在这些老宅其中,使人不由心生幻觉,感觉自己真的站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也难怪,在乌镇拍的影视剧实在太多了,在一进乌镇的长廊里,贴满了拍摄的剧照《红楼梦》《似水年华》《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子夜》《伤城之恋》《祝福》《首富》《红粉》《杜十娘》等等,举不胜举。

乌镇游记散文篇七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古装戏,常常趴在电视前,目不转睛地看一集又一集。可是,真正吸引我的,既不是剧情,也不是演员,而是其中那些古色古香的环境。

我总是盼望着,盼望着,总是希望回到古代,去品味那种独特的韵味,感受那种浓厚的气息。终于在我十岁那年,妈妈给了我一个惊喜——一张前往上海的机票。旅游团的导游小姐介绍了我们的行程,其中从上海到乌镇的一日游更让我心驰神往。导游小姐对乌镇的描述让我兴奋了一夜!我终于能够圆我儿时的梦想了。

我是北方的孩子,习惯了那种粗广豪壮与热情奔放;见惯了那种气势雄伟与高大壮观的景象。或许从骨子里,我就缺少了那种温柔细腻,也更对南方拥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与渴望。

打懂事起,在我印象中的南方应该是小桥流水,可当我真正到了南方,真正步入乌镇时,我简直惊呆了。年幼的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象,比想象中更柔更美更静,让我有种飘飘然的感觉,简直像在天宫中漫步。

静下心,可以听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可以听见小鸟儿欢快的鸣叫声;还可以听见卖“姑嫂饼”的当地大妈清脆的叫卖声。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而又宁静的美。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让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凉润的空气直达心脾。空气中弥漫着湿湿的水气,混合了淡淡的泥土的芳香;又掺杂着一股股红焖羊肉和麦芽糖的味道。那种香味儿,让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真想再次回到故地,闻个痛快。

坐在小舟中,悠闲、自在、快乐、美好,不论是谁,都会被陶醉。望着两岸低垂的柳树枝轻抚着溪边小憩的游客,望着远处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溪边洗着衣服,才发现了世间真正的和谐、美好与淳朴。水从身边缓缓流过,一波又一波,我不觉渐渐地闭上了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呼唤。真不愧是江南水乡,一切都那样那样的细腻,那样那样的柔和。相信,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会不觉放慢脚步。

初到茅盾故居,就感到学习的气息扑面而来。“晴耕雨读”四个字挂在了门的正上方,一侧的房间时茅盾七岁时与私塾先生学习的地方。四百多平的'宅子里,无处不感到墨香味儿,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茅盾的刻苦与勤奋。

离开了茅盾故居,心中仍涌动着一种学习的欲望,这难道就是榜样的力量吗?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一直以来,那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

“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青烟、已消失在远方”。

呵,美丽的江南,美丽的乌镇。它用那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了一件五彩的衣裳,让我们感到了它的温暖,看见了它的光芒。难忘乌镇,不舍乌镇。我爱乌镇,更爱美丽的江南!

“淡淡的相思都写在脸上、沉沉的离别都在肩上、泪水流过脸庞、所有的话、现在还是没有讲”。

哦,我一定会再次回来的,再次投入乌镇的怀抱……。

乌镇游记散文篇八

撩开一层轻纱,房屋若隐若现,小河潺潺流淌。江南水乡乌镇,流露出民国时代学生的书卷气。

早晨,乌镇在浓浓的晨露中醒来,那黛瓦白墙的房屋渐渐映入眼帘,飞檐翘角立在上头,如此典雅。道路由青石板铺成,说不上平整,但也不算坑坑洼洼。我多想穿回粗布衣,扎条麻花辫,在雨天撑着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漫步在这纵横交错的石板路上,时不时踩个小水洼,溅起点点雨花。我想,这样的乌镇也许因为有我而会多一点俏皮和灵动吧!

小桥躲在房屋之中,一个桥洞,两个桥洞,三个桥洞,大小不一,石头铺成,有股淳朴之风。与水中的倒影相连,就如一轮满月。抚摸着石拱桥,感受它千年的沧桑,闭上双眼,倾听桥的诉说、风的配乐。多想让时间就此暂停啊。站在桥上,俯视小河,阳光慵懒地倾洒,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撑着脑袋,望着自己的倒影,想伸手触碰,却怎么也摸不着,只好调皮地吐吐舌头,任自己的思绪随风飘散。

瞧!水面漾起了层层涟漪,远处驶来一叶小舟,身着蓝底白花衣的船娘,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还时不时唱上几句民谣。小船悠悠,歌声悠悠,这一切给小镇抹上了一层浪漫与动感。船上的游客,好奇地指这指那,问东问西。小船慢慢远去,留下一串涟漪。河岸,柳树风情万种地弯下纤纤细腰,将碧色的柳枝垂于水面。“镜子”映出它娇俏的容颜。风,迎面拂来,柳枝轻轻飘动,一根根葱白玉指拨动水面,画下一个又一个圆圈,好似一幅天然的油画。

哦!我眼中的水乡乌镇——这番美好,这般静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