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红楼一梦经典散文(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59:52 页码:11
最新红楼一梦经典散文(大全15篇)
2023-11-18 05:59:52    小编:ZTFB

电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娱乐方式,也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7.总结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度通过收集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提前做好准备。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一

潇湘妃子一生千泪,只愿还尽绛洞花主的恩,人说她苦但总是化作仙人了却凡尘,不必为凡世俗梦而葬下年华,她一生都太累,潇湘馆中婷婷女子也只能倚窗而叹。

只能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蘅芜君有了良人,却只能锦绣罗幕,无人怜惜。所爱之人只记得飘洒着枯萎的花瓣,今生短暂的缠绵,最美的回忆,串成悠扬婉转的旋律,只为祭奠花盛时,最绚丽的相逢。从不知还有个被遗忘在——-亘古的残梦的女子。她的幸福也只能是华丽空虚。

绛洞花主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含笑,即嗔视而有情。那有情下的无情不知伤了多少娇颜。

风华散尽,葬送倾颜!往事如烟,滚滚红尘,弹指流沙间。花开花谢,春来冬去,却未将思念带走。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雪落在树梢,枯干的枝条被装点成玉树琼枝,那美丽的景象,如临仙镜般美妙。雪落在原野,象给广阔的.原野披上了晶莹的新妆,那雪白的颜色,如一层层厚厚的棉絮。雪落在江河,象给奔腾的江河撒上了冷凝剂,那千里冰封的景象,却无意欣赏,双膝屈地眼中明显的泪滴滑落,融开一处花韵,晕开几人情。

愿从此归去,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放下红尘时,总明了曾经的情和爱,这分别也是最明了的结局。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转瞬间早已红颜尽改。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题记。

儿时,《红楼梦》对于我来说,那只是一本插图精美的“图画书”。但是,当长大后,我渐渐明白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深刻的反映、讽刺和批评了当时封建社会腐败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优美的文字。着实让人流连忘返。当再大些后,我又一次又一次的去思考琢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否被世人所接受的,而薛宝钗的出现到底是对她自己的幸还是不幸。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薛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亮的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两人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我对薛宝钗产生了厌恶,总觉得这是一个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女子比起黛玉着实让人厌恶。但是这却让我联想到了结局。

林黛玉娇弱让人怜惜,但是她病榻榻的身子始终是拖累了她。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一个孤女即使有再多人的关心,没权没势,最后又怎会有个好结局。有人说她尖酸刻薄,又有谁人知道她率真可爱,她寄人篱下,孤独叛逆的苦。她爱的深,伤的深,最终也为爱情付出了生命。当她生命垂危之际,心爱的人却在与别的女子成亲,这让我厌恶薛宝钗。

薛宝钗,这个聪慧美丽的女子的结局是悲惨的嫁给了贾宝玉后贾府败落。我曾认为她虚伪自私,爱奉承。但这终究是封建社会腐败思想所影响的。她始终遵从三从四德,却也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但这最终也只是一个豆蔻少女被封建社会思想教育导致她最终不幸的结局。

贾宝玉这个生活在官宦世家的公子,仿佛拥有了所有,皮囊、财富、地位。他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他对黛玉的爱情也让人着实揪心。我不得不说,他是在贾府勾心斗角中是最自在逍遥的一个,但是他也是最俗的人。不过他也是封建社会之中为一个认为女尊男卑的人。但是他最终也只是个纨绔子弟,乖张、偏执。这也早已注定了他的结局。

犹记得那句《葬花吟》中的那几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曾一再沉醉于其意境中。我也曾为此落泪。这花便是黛玉的命运。贾府败落时,我为黛玉感到欣慰,同时我也为宝钗所惋惜,她不过是一介弱女子要承担的太多太多,即使她无情,即使她心计颇深,我也很同情她,她最幸福是也是最痛苦是,更别提她的幸福是是真是假。再到最后宝玉出家,我也是不理解的,也是厌恶的。他自己让两个正值妙龄的女子落得如此下场,一个是红颜知己却为情所困含怨而死。一个是进门不久的妻面临夫家败落独立支撑最终等来的却是丈夫的离去。我总是认为他迫害了两个绝世佳人。但是最终我看透了,至少他有爱过,他面对黛玉的死痛不欲生,面对贾府中那些冤魂充满愧疚,面对家族的败落之际时,他成熟了,也看透了世间种种,这也他最终的选择罢了。

黛玉和宝钗的友谊,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都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红楼梦》红楼一梦,从繁荣到落败,从不羁到看透所有,当什么繁华富贵金钱地位都变成虚无时,都不过只是一场痴梦,尘埃落定之际便是梦醒之时。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三

有一个节日里,我与朋友喝了大半天的酒。不过,我状态好,喝晕了没有出现断篇儿的事,另外几个人都喝迷糊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喝迷糊的人说出来的话有时都是真话、大实话,有些话是平时不会说出来,对看不惯的人和事,也会借着酒劲“骂”出来,俗言“酒醉心里明”。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那经典的一幕——焦大醉骂。焦大骂出来的事,都是真事实事,也是贾府中见不得天日的丑事。研究《红楼梦》的人,对焦大所骂之事有不同的解读,但事实一定清楚。仔细一想,借酒浇愁的焦大,反而是贾府里惟一清醒的人。他也是贾府里惟一敢痛骂主子的奴才。鲁迅先生把焦大称作“贾府的屈原”,一对比就什么也知晓了。

焦大在《红楼梦》里是无数个小人物中的一个,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他年轻时曾经跟随太爷宁国公贾演一起去打战,还曾经救过贾演,按理说这样对贾家有大恩的人应该得到贾家的尊重和好处,但焦大的境况却完全相反,同是贾家的奴才,焦大和赖大那可是天差地别。焦大自恃是贾府的老功臣,依仗酒醉而破口痛骂主子。鲁迅把焦大的痛骂主人与屈原的谏君拿来对比,认为性质类似。鲁迅指出: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假使他能作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鲁迅果然是读懂焦大这个人物的文学家。

但是,不管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集体的当权者,都不喜欢单位有乌鸦嘴,有揭当权者隐私的人存在。类似屈原、焦大等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属于一个单位多事多嘴多舌之人,不识时务,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哀。

话又说回来,屈原再清醒楚国还是灭亡了;焦大再清醒贾府还是被抄了。真正的原因谁又能说得清呢。

活在这个世上“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对于个人是一种最好的生存状态。

难怪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呢!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四

陆陆续续有了七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但尚嫌不够,起码还想再买一部带脂批的,即所谓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四处打听四处找,却难遂心愿,终成一桩心病。

忽闻得文化艺术出版社有一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本》可供邮购,心中甚喜。据说此书将现存所有版本的正文、评批悉数纳入其中,16开本,精装五册。书是好书,可惜太贵,定价五百,加上邮费,我这个几无收入的轮椅人根本难以承受。我只好“主动撤退”。想来,这脂评本恐怕与我无缘了。

此时,又有人告诉我,山东齐鲁书社出有一部《脂砚斋评批〈红楼梦〉》,价廉物美,上下两册精装,只需54元。我欣喜若狂,立马去信联系,汇款邮购。

书很快就到了。这是一部以“庚辰本”为底本、并将“各脂本互不重复的各条独立评语汇集、配齐”的“完整、统一、简便的脂评本”,书内附有著名画家戴敦邦的精美插图十幅,还有冯其庸先生撰写的前言《再论庚辰本》。我把书捧在手里,摩挲着,翻阅着,品味着。佳梦圆了,心满意足。

翌日,我还陶醉在喜悦之中时,阿果兴冲冲跑来,献宝似地捧一包书给我。拆开一看,《红楼梦》,与我昨日所得一模一样!阿果知道我嗜红,一直在寻找脂本,昨日去省城逛书市,正巧碰上此书,理所当然为我买来一部,据说还打了九折。

我乐了,也傻了。

这么好的书,不会没人要的,可我有些舍不得。我必须将其让给绝对的同好。我想到了老莫。他是我的笔友,一个书痴,为书可以不吃不睡的.那一类。老莫也一直在为买不到脂本而遗憾。我随即写了封信,相信他肯定也会欣喜若狂的。

三天后,老莫的妻子来了,说老莫这几天没空,叫她代来看看。未及寒暄,我便找出那包书请她过目。她翻了翻,又只管对着我的书橱上下左右地扫描。末了,她面无表情地说,老莫的意思是先借看一下你先前买的那一部……我有些疑惑,无可奈何地从床头取过书交给她。莫妻又翻了翻,居然笑了,很灿烂,了无尴尬之色。只见她将书一合,果决地说,我看不用借了,现在就买下。说着,她翻看定价,掏钱数出54元放在桌上。我连忙说不用这么多,人家也只收了不足50元。莫妻很大方的口气,不用客气应该的云云。最后,任我木讷着,她径自走了。银货两讫,买卖成交,前后没上五分钟。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五

红楼一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又有谁能解这其中的味呢?千言万语化成一声叹息。”对红楼的评说,自来都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遍尝了文明酸甜苦辣的曹雪芹,耗尽心血写下了《红楼梦》,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繁华似锦中注定的衰败没落,情天欲海中深藏的空虚灵魂,道貌岸然中赤裸裸的卑鄙龌龊,丽文锦句中败露出的空洞无物……纵观红楼梦,这块石头沾染的胭脂味还真不少。爱情的产生有一千种开始,但结局却只有两个,而是曹雪琴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爱情的产生有一千种开始,结局去都是红颜易老,人去楼空。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是数不胜数,但我总觉得它蕴含的是双层境界:神境,人境。里面众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看似自然发展,实乃冥冥之数。

它像一滴晶莹的水珠,映出了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命运,也映出了每一个绚丽人生背后的荒凉。然而人们极容易、也宁愿沉溺于“红楼”的绚丽中,却很难、也不愿面对“红楼”的真相。人们正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世人也是这样面对自己的人生。真如“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然而,“真有”在哪里呢?曹雪芹没有出路。正像他落魄而终一样,红楼的灵魂一直没有根。好在神州这部书最终要由“上帝”来完成。曹雪芹死后,仿佛裂天而降的急风暴雨,彻底涤荡了红楼。好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尽管,沉醉于短暂的梦中,是一种超脱?生又何欢,死又何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云烟过尽,然痴情难灭。人生如梦,梦醒时分来临,又何妨把梦作人生?那个长长的、沉沉的、中国人深深陶醉在里头的梦,虽然醒得很艰难、很缓慢、很痛苦。

然而毕竟是时候了,但且不管梦醒后之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那么如此说来,钻石永恒久远,一颗永久留传的爱情,是真正的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幸灾乐祸之后,就剩下独自悔过了。有人说,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我们所追求的不一定是我们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凭生”生活态度真是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感悟红楼,感悟人生,红楼终一梦,曲终人散。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六

爱看红楼梦,因为我喜欢黛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的美,源于她的血泪!黛玉不是大观园中最美的女子,但她却是最有才的一个奇人!“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是她的感慨!“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这是她的悲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她的无奈!“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是她的命运!

黛玉的诗不是靠技巧和知识写出来的,而是靠她的心血和眼泪!她是真情的代言,是爱情的化身,是最美的叛逆者!她叛逆世道的不公、叛逆爱情的不贞、叛逆亲情的`虚伪!

她的诗是灵魂和肉体的合二为一!

但是,她却肯用一生的眼泪换来今世的相遇!只为了相遇在秋天逝去的那一刻!冬天,情可断、泪已尽!

红楼泪眼之黛玉!

黛玉是个病娇纤弱、文采四溢的病美人。她的病是为知己而累,她的病也是为梦想而累!她有着别人不敢有的思想,她想过别人渴望而却没有的生活。她的病是她的负累!一生的负累!

她的叛逆是别人没有的!就像她的性格!她性情高傲、思想偏极!她的满身肉刺是能够保护自己的唯一武器!她的语言是发泄内心忧郁的首要令牌。

黛玉,我心中的思想天使!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七

把一部红楼,从虎年看到了兔年,从年尾看到了年头,从电视剧看到了原著。原著我通读的遍数不多,但是其中的段子,很多反反复复读过几十遍,如葬花词金陵十二钗判词一些比较经典的随口便能带出,彼时并不懂这些诗词的意思,只是觉得押韵,朗朗上口,顺着顺着也就记下来了。而今从头又将此书顺了一遍,才朦朦胧胧的明白了一些意思。

这次看红楼,是从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开始的,总是对风口浪尖的事情不感兴趣,等待一切平静下来,赞声骂声全部平息了,才觉得能更加客观的来看待。早先看过《大明宫词》,对她的风格有了一些了解,只是到了红楼梦,这种了解越发深刻,红楼梦很大明宫词,贾宝玉很太平公主。

女导演的表达手法更加倾向于唯美,细腻,大量独白,飘渺,超脱,琐碎,超现实,这样的特点在大批女作家身上也同样具备,在她们的世界里,这些东西如同空气一般,以一种气场的方式存在,他们不是元素,不是组成故事的一块又一块的素材,而是贯穿于其中的从头流淌至尾的风格,从头到尾来说明,这是她们的作品,独一无二的,无所依附的。

由于风格的原因,新红楼招来的骂声不亚于当年陈凯歌馒头的血案,我想说影视剧这东西,和性格匹配差不多,类似性格的更能够容易相处,不同性格的,也别太剑拔弩张,求同存异吧。

看完唯美华丽的李少红版红楼,再看朴素平实的曹雪芹版红楼,便不见了那些莺莺燕燕花红柳绿,不见那如同拍写真一般梦幻场景,不见了高清的画面后现代的灯光,一切都回归到了听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从前的身世。

那些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那些繁荣过的,落寞过的,那些曾得到过的,又离散过的,在断断续续的表述里,在讲到高兴时略带红光的面颊上,在讲到悲伤时砸着泪水的眼角中,涓涓的流淌了出来。

曹雪芹就是那个讲故事的老人,他走过的跌宕起伏的路太多了,他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他看遍了同时代一些人的'悲喜剧,他高瞻远瞩的思想已经不被自己的时代接纳,他只是寂寞,只是知音少,弦断无人听,所以他去写,用自己的笔倾诉。这无关文学史上何种的地位,无关对哪家思想的解脱,无关怎样的历史高度,更无关去反抗一种怎样的社会制度。

只是后人太爱总结,太爱找意义,太爱寻原因,太爱扣帽子。归根结底这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看过,热闹热闹,哭哭笑笑就够了。

当当下层出不穷的娱乐选秀节目把“伪娘”这个词炒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时,隔着百年历史烟云的贾宝玉一定在纸页的背后掩面偷笑,“跟我提伪娘,你们落伍几百年了。”

中国封建社会培养出来的男人无不例外的具备大男子主义精神,两千年的历史,恐怕只有这一个例外吧。他会说“这女人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他会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那个把女人等同于花鸟鱼虫等玩物的年代,还能说出这等惊人之语,不是伪娘又如何。

红楼梦是一部讲闺阁的书,讲女人的书,贾宝玉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他对大观园里的每一个女人,不管是小姐还是丫鬟都是尊重的爱惜的。由一个尊重女人的男人来讲一群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便显得意味深长和有趣起来了。倘若换做一个女人的角度,金陵十二钗一定不如现在这般美好,定会充满了明争暗斗醋雨烟风,不久前热播的清宫戏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为贾宝玉这个独特的讲述者,金陵十二钗变得美好起来,每一个女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黛玉的忧郁,宝钗的贤良,元春的高贵,探春的精明,晴雯的直爽,袭人的温顺,湘云的活泼,香菱的憨厚,因为美好,所以招人怜惜,也因为美好,才使这些姑娘们后来悲惨的结局,益发震恸人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唯有悲剧才能永恒”。美好的等次越高,毁灭的越彻底,越能牵动人心,使人久久不能释怀。有佛语说,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然而相比得不到,更令人伤怀的是已失去。

倘若不曾遇到过那些青春靓丽的身影,不曾见过繁华一世的省亲别墅大观园,不曾过过吟诗结社的快乐时光,人到中年的曹雪芹也就不会发出“终朝只恨聚无多”“你方唱罢我登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慨,也不会有他的化身贾宝玉最终跟了一僧一道超凡出世的结局。

她没有那么神人仙女化,不是什么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她没有那么曲折复杂的前世今生,只是一个青春期的懵懂少女,初谙世事,浅涉感情,她没有那么孤标傲世,尖酸刻薄,只是比那寻常女子多出几分敏感,几多愁绪。

记得很小的时候床头贴过一张画,画着一个头戴步摇裙飘袂舞的娇羞女子,侧有一行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当时尚不知世上还有红楼梦,便觉得这林妹妹就是七仙女下凡的另一个版本。

看过红楼梦后方知,林黛玉不过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少女,幼年丧父丧母,寄居外祖母家中,缺乏父慈母爱,对生活有种至深至切的孤独体验,又加体弱多病,在医疗水平尚不高明的清代,常年忍受肺结核折磨,才养成那般独特的性格。

她善良宽厚,却又尖酸刻薄;聪明幽默,却又敏感多疑;才华横溢,却又孤苦无助;自尊高傲,却又脆弱自卑。

她在情窦初开的年龄爱上了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堂兄,这些细细如春芽般滋生的情绪变成了她整个少女时代精神的寄托,能够和宝玉在一起也成了她人生最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只是理想总是要高于现实,也总是不如人意,所以她会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她在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独自忍受成长的孤独,这些孤独能够让她更加冷静的来看待她所生存的环境,她看得到大观园繁华背后终归会有的落寞,她看得到聚的欢乐之后是散的清冷,所以她会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忙两不知。

她生性并不孤僻,在大家结社作诗之时,她表现积极,才思出众,是诗社几大核心成员之一,只是比较随性,心直口快,一些场合和环境不和她的心意,便避而不去,一些言行看不过去便出言相讥,落得个幽怨孤僻,尖酸刻薄。

她的整个青春期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这非但没让大家族的长辈们对她多几分体贴照顾,反而成为她在竞选宝玉媳妇的这场终极pk赛中落选的重要原因。可怜这个把爱情的理想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女孩子,得知爱情无望之后,在绝望和孤独中悲凉的死去。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对于黛玉,其实她的感情也是完满的,直至她最后的香消玉殒,宝玉一直都是她的宝玉,是她倾尽一生的眼泪所要回赠的那个神瑛侍者,她们抢走了宝玉的人,但是没有抢走宝玉的心,对于黛玉的爱情,这个结果是不是该是最完美的结果。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八

对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我是带着一种厌恶感开始读起的,在未读之前,我总认为红楼梦是无聊的,就十几个人物嗦嗦的喋喋不休,实是无趣。可我仔细读后,才知事实并非如此。

红楼梦相比其他小说,有着独特魅力,它破除了“好人一切好,坏人一切坏”的写法。例如,王熙凤这一人物本是一个心机极重的小人,却也写出了她精明能干的特点。细细读来,文中的情节串联得实在是精巧,使文章变得很有条理,读来韵味十足。我很难想象曹雪芹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人物串插在一起,使它形成了一个系统,如此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文中黛玉和宝玉纯美的爱情令人感动,但最后地结局却令人无比感伤。宝玉追求自由的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份难得的勇气令我们钦佩。黛玉敏感多思,才华横溢和勇于追求纯洁的真爱,这与宝玉不同,但是同样让我们喜爱。可就是这样纯洁的爱情,违背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被无情地扼杀了。

作为我最喜欢的角色,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多思的女子。她的纯真性格,敢爱敢恨,我行我素,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仿佛一个优雅的飘飘仙子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可这样一个不俗的女子,就在那个凄凉的夜晚,带着怨恨,悄悄随落花离去。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场梦,红楼梦何曾不是曹雪芹心中的`一个梦,它反映着曹雪芹反抗封建社会的思想。如今,曹雪芹已然离去,可他留下的是在历史长河中一个永不破碎的梦,是他心血的结晶。

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正如《红楼梦》,它反映着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迂腐的厌恶。

在灯红酒绿的世界,谁又能保持初心不变,不被社会的黑暗所侵蚀,黛玉是矣,曹雪芹是矣,吾自已是矣。

文档为doc格式。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九

慨叹花飞花谢,遥想曾经的泪眼问花。

失落……在蝶恋花的一寸相思,苦苦寻相思的你、现在何方?

盼春归,追寻你的身影,曾经夜夜在我的梦里。

忆往昔,陶醉你的诗情画意,满腹才华,

写不尽的情谊、两心相许,今生与你比翼齐飞。

但怎又是不堪回首,三年的分离,我们劳燕分飞。

只留下你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奈何桥上我空有的.回忆。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独守窗前,听春雨诉说……。

怎奈这人生的绵绵相思深锁眉头,

问春春不语、

问雨雨不答。

这怎有辜负了心有灵犀,人约黄昏后。

一种相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凭栏而望,看春残花渐落。

粉面桃花,掩不去憔悴的容颜……。

徘徊在沧桑的古树下,去拣拾那些痛彻的心事。

抱琵琶,谁又去听心灵的落寂。

望窗外,花褪残红,雨碎池塘,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

如今依窗而望,孤寂无言,惟有泪两行。

病柳残香,孤桐疏雨,何堪寂寞楼头,怕见花前月影。

又记起,昨日兰舟。

窗前雨,沥沥成伤,却浇去心中的忧愁……。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十

一本红楼,一世浮华,半生成梦,爱恨成空……。

他,本是神瑛侍者,是飘渺仙境中与世隔绝的仙人,只为体验凡尘俗世的七情六欲,便决然下凡。自此,仙境之中少了一位飘然绝尘的仙人,凡间多了一位风流公子——贾宝玉。

她,应是绛珠仙草,是太虚幻境充满灵韵之气的仙草,千年修炼,只待幻化成仙,却为了报答他的灌溉之恩,毅然随他下凡,做一世凡人,用一生的眼泪还之于他。于是,尘世多了一位泪做的人儿——林黛玉。

他与她,有着木石前盟的仙缘,相见是必然,注定纠缠一世。

宝玉与黛玉的相遇相知,是爱情的绽放,却也是悲剧的开始。

宝玉不羁。他从不屑于功名利禄,不拘束于礼教束缚,一切一切的规矩在他面前只是摆设,他的心是属于自由的。但无人懂他的不羁,所以宝玉终归是寂寞的。而黛玉的到来,点亮了他的世界。也许,只有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己。

宝玉多情。他总是认为女儿是水做的,应该放在手心呵护的,如此,处处留情,惹得一身风流债,伤了自己,也伤了黛玉。

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从遇见宝玉的那一刻起,她此生的眼泪只为他而流。黛玉在用生命爱着宝玉,不仅因为他们的相似,更因为宝玉的惜爱之情,让她留恋不舍。黛玉是倔强的。她在生命的最后,都还在念着宝玉,仍然放不下过去。

一场纯洁的爱恋在朱红楼阁,水榭亭台之间悄悄上演。世界变得很美,眼里只剩彼此,没有喧嚣的凡尘,没有俗世的牢笼。未来,宝玉和黛玉描绘得五彩斑斓,幸福弥漫。

只是,他们忘了,忘了自己身处豪门。豪门的爱情会有完满的结局么?没有,一切只是奢望,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咫尺天涯。

宝玉身穿火红的新郎袍,将原本俊秀的他衬托得如天神下凡。红光满面,心里皆是欣喜。但是,他却不知道身边的新娘早已换了别人,看不见黛玉绝望的.双眼,听不见黛玉心痛的呼喊。

婚礼进行得理所当然,到处是耀目的红,掩盖了角落的黑色悲伤……

黛玉如花般的生命在渐渐消逝,痛,在不断蔓延。用尽生命的爱,换来的是无尽的悲痛,泪水再一次滑落,沾湿了床边的枕头。

若是当初没有相见,没有后来的相知相爱,那么,现在也就没有噬骨锥心的痛。痛到极致,最后的归处就只有起点。留下一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从此天人永隔,一世相思……。

爱情,未来,原来只是虚妄罢了……

木石前盟已了,灌溉之恩已还,泪浸红楼,半生凄苦,忘却尘缘,终成潇湘妃子,始终是世外仙姝寂寞林。

仿若花一般的爱情,只绽放到一半便枯萎了,留下无边的伤……。

亭台楼阁依旧,当年景色依旧,只是从前的辉煌在否?宝玉在否?黛玉在否?终归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十一

红楼一梦,跨越百年,是千人千梦的巅峰之作,还是学不尽的诗作经典;是对家族兴衰成败的感叹不已,还是对帝王更迭所带来的动荡不安感到不满。无论是何种因果,亦或是哪种因由,这红楼上的美梦终究是散落一地的忧伤,终归化成了人世间里的一粒尘埃,随着时间流向远方,随着世俗凡间的变化归于平静。

满纸荒唐言,相信再无他作可以如此荒唐,相信再无他作可以这般戏说。从家族鼎盛到家道中落,从锦衣玉食到剃度出家。从荒唐、叛逆的少年开始,他便痛恨官场的人浮于事,不屑于政治的伪善面目。可是他的生活又摆脱不了官僚体制的供养,这是生活给予的矛盾,也是人生不可回避问题。

而无论哪般生活,无论何种状态,对于社会的批判,对于世态的不满,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间,都显得那么淋漓尽致。如此这般的控诉,不仅仅是对一个纨绔子弟蜕变过过程的痛苦的描述,也是对富足而无忧的生活结束以后的万般无奈的'记录。

经过如此巨变,面对如此人生,兴许唯有遁入空门才能善终荒唐此生吧。

一把辛酸泪,心酸之苦是今生宿命所致,是美玉消殒破碎之痛,是家道中落之愁苦。还不清世间情债,问不尽人生姻缘。来自美玉,归于清门。是天意安排,还是世道轮回?所有美好的景象,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不免让人心酸落泪。

看前世今生,听来世因由。无论少年有几分潇洒,无论心存多高志向,只要繁华一过,一切皆归自然。纵然心高气傲,也只有向现实妥协。虽红尘之事纵难了断,亦无妨世事轮回,了此心结。世上再难之事也会过去,留下的永远是心酸之泪,这既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感怀,也是对世事难料的悲情,更是对命运本身的感悟。

都云作者痴,也许家境的巨大变故,才使之痴迷于写作,所以这痴便是癫狂,只为人生而狂,用尽此生精力,只为全力书写出身世命运。这既是生命篇章的狂放,亦是对世间情怀的感叹。所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便是如此吧!

相信只有痴迷与专注才能有最好写作状态,相信只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才能塑造出完美的故事,相信只有不管世事眼光如何看待自我才能超脱一切。这便是一种自我超越,也是一种自我反省,更是一种自我的大彻大悟。

唯有世间红尘都作罢,拂袖而去入佛门,才是痴的最高境界,才是痴的最终归宿。世间纵有千般语,不懂清修佛门事啊!

这所有的味,谁人能懂?谁又能解的了?无法自拔的愁苦,是美玉破碎的伤感,是凡尘淹没高傲的悲伤,是希望破灭的绝望,是看不清自我的失落。也许唯有把快乐之甜尝过,才能痛彻心扉的感觉到失去的苦涩之感。

我们不懂,更不能去懂,任何试图去揣测、去臆断、去感知都是徒劳的,没有真切的经历过,又怎能真实的感受的到。

再美的花也会又凋零的一天,再明亮的星辰也会有暗淡的时候。纵然有千般不易,万般艰难,世间总归在轮回的,所有的幸福只能在你的人生里驻留一段时间,痛苦的蜕变才是你重生的开始。

而众生皆为平等,缘起定会缘灭,无论人生之路如何,相信只要把能把握好荒唐的人生,体会好辛酸的泪水,梳理好癫狂的心态,感知好世间的味道,一段人生便已足够精彩,一段旅程便已足够美丽,一部着作便已足够流芳百世!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十二

仅仅只有桃李年华又一载岁数的我,却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四个十年”:从到的《灌篮高手》,从到的《棒球英豪》,从到的《欢天喜地七仙女》,终于盼到了今年与《红楼梦》“结婚”十周年。

十年前的3月26日下午两点中央少儿频道《文学宝库》节目正在播放87版《红楼梦》第33集,注定了钟爱林妹妹这个角色。我看她那生病的样子,就预料到马上就会离开人世。我对她起了同情心,再加上妈妈说她虽身为小姐,但对待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样的好,于是我对她的同情之心更加重了。看着看着,在《文学宝库》中讲解《红楼梦》的老爷爷的视频又回来了,说了句”不能说后40回,编的不如前80回······“然后,视频又换成了两个女人的画面,一个是成了亲的新娘子被掀了盖头”害羞“地笑,而另一个则是我刚刚看得那个生了病的女孩子终于悲伤、凄惨地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以为这两个女的是同一个人,再加上《文学宝库》的那位老爷爷说”不能说后40回,编的不如前80回······“什么的,然后我就知道了《红楼梦》有120回,我认为这一集是认为是第110几集吧,所以我认为那个新娘子就是那个最后那个得病悲伤逝世的可怜的女孩子,认为她是成了亲之后得病死的。我当心里有点可惜,好容易结了婚,嫁了个如意郎君,婚后日子一定很甜蜜,得了病死了,多可怜、多可惜。于是,我就带着可惜的感受问妈妈:”妈,她为什么最后死了“,”有病“,妈妈说。接着视频又回到了第33集的后半集部分,我带着可惜的感受看了那个女孩子的死。女孩子死了后,有一个男的进了她的房间,喊着:”林妹妹,我回来了,林妹妹,我回来了“,我听到了”林妹妹“这三个字,感觉无比的耳熟,那不是一个月前《星光大道》比赛时,一男一女表演的节目——《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嘛。我有仔细看了一下,这个男的不就是她的成了亲的“丈夫”嘛,应该叫娘子才对,怎么还叫林妹妹呢?于是我便带着疑问,又稀里糊涂地看了电视机上的第34集,演的正好是我当时期待想看的两人成了亲的那一集,不过我发现怎么她的丈夫的表情不高兴,我又怀疑了,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为什么一点笑容都没有?于是我有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看完了第34集。

由于,我错认为这一集是第原著中的第34回、这部《红楼梦》电视剧有120集,又把林黛玉死的那一集——第33集错认为是第110几集后,我的心里便一直放不下《红楼梦》了,一直想强烈的看看这部名著。于是也是在过了一个月后,趁着班主任梁培老师让同学们在周末时去书店里买一本阅读理解书时,我顺便让妈妈给我买了本《红楼梦》。于是,我便看了起来,才知道死了的那个女孩子叫林黛玉,原来她没和宝玉成亲,和宝玉成亲的女孩子叫薛宝钗。因为由于看了些87版《红楼梦》的缘故,我越看书越懵。然后爱幻想的我“颠倒黑白”地拿着书问妈妈:“林黛玉是什么时候和宝玉结婚的”。妈妈似乎知道了我的“企图”,配合着回答说:“是她快要死,他们两人才结的婚”。满意的答案只能驳的心中一时的高兴,但原著毕竟是原著,我不能自欺欺人。由于先前看过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死的那一集,对林黛玉起了同情心,所以林妹妹在我的心中就先入为主了,此后看《红楼梦》只把林黛玉当做好人,所以我对薛宝钗是极其的痛恨。

在期盼几个月之后的暑假期间,我又听了刘心武先生的《百家讲坛》,在讲林黛玉时,我很高兴贾宝玉的心里最爱林黛玉一个人,贾宝玉一辈子只想娶林黛玉为正妻,和林黛玉一个人过夫妻生活,而且林黛玉内心很善良·······然后讲到林黛玉的大结局时,我才明白《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林黛玉是投湖死的,并不是焚稿断痴情死的。然后讲到宝钗后,我更加确信了宝钗是表里不一的人,笑里藏刀、心理阴暗,甚至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玩弄手段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从金钗之年的我直奔豆蔻年华,我又看了马瑞芳的《新杏坛》,讲了宝黛爱情的情窦初开、成熟阶段与大结局,我更加高兴我喜欢林黛玉没有错,林黛玉是个仙女,薛宝钗是个俗女;而且薛宝钗追求的是身外之物,他是看贾宝玉出生在这样一个贵族家庭,嫁给他肯定无上荣耀,所以就伪造了一个和贾宝玉一对儿的金锁,天天挂在脖子上引得人们注意,告诫大观园的所有女孩儿”宝二奶奶的`位子是我的,跟我争只有死路一条“!然后不惜私下联盟袭人、王夫人等几个能使自己成为宝二奶奶的人,而且自己好在不经意间陷害林黛玉······所以,她是虚伪的、卑鄙无耻的,她这样的人最后独守空房是她自找的。她这样的人不足以怜惜。不像林妹妹,是为了爱。我敢说,如果薛宝钗若是看到了北静王,她会立马把整颗心又都放在北静王的身上。所以,宝黛爱情是美好而又干净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数着痴迷红学的日子,屈指算来,从不满金钗之年的我,到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金钗之年的我,又到了慢慢相知的阶段,我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舞勺之年中的豆蔻年华和及笄之年,舞象之年中的花季年华和桃李年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懂事不少的我,慢慢地看淡了宝黛爱情,而更多的是从《红楼梦》中对人生的领悟,慢慢的心里住着林黛玉,却一不小心活成了薛宝钗。我被现实环境修炼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薛宝钗式的林黛玉。

纵观中红毒历经十载,我也慢慢参透了人生,慢慢感觉自己因为林妹妹而痛恨宝姐姐真的好傻,因为拿女孩和女人去做比较没有可比性,林黛玉是小女孩时期的薛宝钗,薛宝钗是长大后的林黛玉,我还想对现代化的男性说一句:“你们娶得薛宝钗曾经也是别人的林黛玉,你们曾经的林黛玉现在也成为了别人的薛宝钗。”每个女孩都会从天真有点任性的少女慢慢蜕变成稳重有心机的女人,所以林黛玉到薛宝钗是每个女孩必经的成长经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为了研究红学,我呕出了十年年轻的心,百品不厌这一部理解各不同的《红楼梦》,十二位奇异的女子,十二种不同的别样人生,都道红颜薄命,却是风月无情。我要继续我的“另类品红楼,慧眼看人生”的红楼飞梦之旅。

感谢《红楼梦》伴我十载成长,愿我一生为你而心酸流泪,为你而骄傲自豪,为你而痴迷超脱,为你而回归现实!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十三

女儿悲,独倚寒窗岁月催。女儿愁,红消香断谁挽留。女儿喜,陌路巧遇曾知己。女儿乐,花容未见和羞走。

落红知得春欲尽。

梦红楼。

楼仍存,可香尘甚厚,春柳春花谢满园。何时黄昏后,没有连愁?

名儿,后人也会钦佩。多情自主淫,春尽坠芳魂,擅风情,秉月貌,又空得俏皮囊。水性在,淫意存,家事消亡首罪宁。

好端端的群芳,无忧愁的芳魂,却又有红消香断时,为情,为钱,为权,为淫?真是狂风一吹皆自散,落入谁家是谁家。食尽鸟投林,梦醒别红楼。

红楼吟。

红楼梦中记痴诳,清史成灰吹不了,为伊憔悴辈辈赏,世人凡俗怎明了,清风明月轮回错,满纸荒唐借罗帕。红楼群芳多妩媚,琴棋书画自精通,才华横溢众人羡,娇羞欲滴君子望,桃花粉面诗意飘,抚琴低诉难浮躁,细月笑眉攒千度,潇湘院内仙子笑,看似欣喜心暗伤,冷月敲窗孤影藏,命运殊途未曾想。

千年回眸故人到,弱水三千取一瓢,佳期未至梦难了,葬花低泣怨声长,俗事门魅爱剪碎,新愁旧恨何处放,残风徐徐舞凄凉,岂料锦囊收艳骨,寂寞林壤堆花冢,红颜薄命魂飘零,赤条来去无牵挂,美眷痛失比翼鸟。

官场风云几潮汐,繁华总是梦一场,曲终人散各自保,荒野惆怅步寂寥,尘缘随风心恨谁,肠断泪浊夜悲凉,参读佛语悟今生,看破红尘守清灯,轻付笑谈多情扰。

红楼余味在人心,是非浅淡自思量,携手佳人惜此时,新世传写另红楼。

手抚玉石念绛珠,惜怜童子苦伴钟,红楼半片残梦碎,夜半失魂是潇湘。-题记。

门前车马院,宾客满院堂,红灯高挂,喜气盈房。欢声,笑语,庆声,贺词,给的是堂前的新人,人人脸上带的是笑,不论是真心,亦或是虚意。贾母笑坐堂前,受新人跪拜。满怀欣慰。席间不时传来阵阵恭贺,调笑。整个贾府都洋溢在欢乐中。然,这一切,给的都是堂前的新人,留给黛玉,却只有充斥着笼中丝雀叽喳的空荡厢房。

情啊,爱啊,总也挡不过现实的冲击,任海誓山盟,也不过像满院的桂花,过了,也只剩光秃的枝桠。

兴许是宝钗的大度美丽,更讨贾母欢心。又或许是命运使然。谁知道呢,世间的是是非非,又有谁能说的透,道的明。

夜,凉了,黛玉却未觉,碎步走着,如瀑的黑发轻飞扬,显出惊世容颜;白纱轻殇随风紧贴,勾勒出曼妙身体。月光下,如不食人家烟火的仙子,那般,绝美,傲然。抬头,望月,是两人的光景,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风起,泪落。轻轻揩去,却又落下,再揩,再落……想笑,扯起的嘴角,却成哭泣,罢了,罢了,终究该是这样,又执着什么,到底又想抓住什么,明明知道该是那般,那已有的答案。

院子的小径,那般孤寂,一如黛玉。起风了,卷起满地残叶。走着的',是落寞的身影,随手捏过飘着的竹叶,轻嗅,还是如以前那般清香,只是,却不在是两个人了。恨吗?怨吗?可以吗。撒落,凝视星穹,哪里又是归宿。

哼着那曾经的小曲,缓缓起舞。曼妙的身姿,于月光下,那般独美,带起满地的残叶,那般洒脱。

星落也不忍睹般,纷纷藏在那黑压压的云层之后,悄悄留下眼泪,穿过云层,落在这片土地上。

跌落,娇躯重重砸在坚硬的土地上,雨豁然停了,风也静止了,一切都静了,唯有偏偏被雨水打落的竹叶,缓缓落下,一片一片落在黛玉脚上,手上,身上,脸上,一片一片,落下。

一点一点,雨水落下,滴在黛玉脸上,越来越多。

眼神渐迷,似又回到前世。是你吗,童子,你又来为绛珠浇水了吗,,每日,都这般,细细浇灌,为我拂去杂物,轻抚我的身躯,这样,真好,真好,真希望,永远这般,如果,可以,真的希望没有下这凡间,只希望你这般,就好,够了,真的够了,不奢望更多,真的不奢望了。

缓缓合上双眼,手,无力散落,香消,玉殒……。

—后记。

睁开双眼,却觉眼角湿润,手抚过枕间,早已湿透。拿起手机查看,已是深夜2点多,却已无心睡眠,起身,燃了跟眼烟,在窗前,凝视黑夜。原来是南柯一梦,却清晰的感受带黛玉心中的那般无奈,凄苦,于无助。弹掉手中的烟蒂,看着它在黑夜中划过一道道弧线,落地。

转身拿起床头的《红楼梦》,将它藏在书桌的最底层抽屉,锁上。一遍就够了,再也不想再看第二遍了。打开电脑,写下了这篇后楼残梦,祭奠,那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仙子——黛玉。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十四

最痛苦的人,永远是活下来的人。

——题记

红楼梦里,不论是主子亦或是丫鬟,可怜的女子比比皆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鸳鸯、萍儿、香菱,晴雯、袭人、琪官儿。秦可卿、赵姨娘、尤家姐妹。甚至是心狠手辣的“凤辣子”王熙凤,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可怜人罢了。

或许大部分看客们都会觉得:一部红楼梦里,最为幸福的人便要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了吧。然而在这个假象之下,一部红楼梦中,最为可怜的人恰恰也是他。

当这红楼一梦终成空时,其他人都已在梦中有了各自的结局,亦或是烟消云散。却独留他一人大梦初醒,从此要踏上未知的漫漫征途。

贾宝玉不但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更是含着宝玉出生的。他是当时四大家族位居首榜贾家唯一的嫡长孙,受到贾母和王夫人的专宠。大姐是当朝圣上最为宠爱的妃子。父亲兄长皆是朝中重臣。兄嫂王熙凤掌管贾家,叱咤风云,却对宝玉百依百顺。后来他和林黛玉的相遇,更是让他感到了快乐的含义。

那一年,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宝玉初见时,宝玉开头第一句便是:“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贾母拉过宝玉的手笑着说到:“你这妹妹是初到,你是何时见过?”

宝玉依偎到祖母怀中说到:“反正就是见过,今日就当做是久别重逢罢了。”当知道黛玉还没有“字”时,宝玉想了想说到:”我看妹妹眉目如画,就叫“颦颦”二字甚妙。众人皆连连称好,黛玉低头不语。

黛玉居住在潇湘馆,被誉为潇湘妃子。宝玉居住在怡红院,两馆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宝玉常常去潇湘馆找黛玉,一起写诗说笑,弹琴看书。一次宝玉夜里来访,归去时黛玉将挂在床头的琉璃灯取下递给宝玉,让他回去慢些,仔细脚下。宝玉满面笑意的应着:“好!”

一日,黛玉看见宝玉坐在园子的桃花树下看书,她悄悄走过去将他手中的《西厢记》抽走,吓唬他说:“我去告诉舅舅,你躲在这儿看闲书。”宝玉连连求饶:“好妹妹,千万不可告诉父亲。”最后两人并排坐下,一起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风起桃花落,宝玉抬手拾去飘落在黛玉头上的桃花瓣。

后来成立了海棠诗社,姐妹们常常一起在大观园里吟诗作对,写诗绘画,生活好不快乐悠哉。一日,湘云醉酒后,竟倚在芍药花丛中睡着了。她娇憨的睡颜,惹得众姐妹们开怀大笑。

冬季来临,当大家都在大观园里赏梅时,只有黛玉一人带着锄头去园中埋葬落花。她叹:“今日花落侬葬花,他日侬死谁人埋?”殊不知,在园子的另一边,宝玉将手中的花瓣放入流水中,看着它们慢慢飘向远方。

一日,宝玉和黛玉闹了矛盾。黛玉一边不依不饶的说着:“你为什么把我送给你的香囊送给别人?”一边抢过宝玉手中的香囊,一剪子将它剪毁。她说:“既然你不稀罕,我把它毁了就是。”宝玉气得眼含泪水,转身离去。

黛玉手里紧紧的握着已毁的香囊,倒在床上痛哭不以。后来,当她知道是自己冤枉了宝玉时,又偷偷的给宝玉缝制了一个香囊。只是黛玉没有想到:这个香囊,她再也没有机会送给宝玉。

次日,已经入夜了,黛玉听说宝玉病了,便要去看他。丫鬟雪燕劝她说:“姑娘自己也病着,夜里凉。宝二爷身边伺候的人多,要不姑娘明日再去吧。”黛玉摇了摇头,执意起身。

来到怡红院门前,大门紧闭,黛玉敲门说到:“我是林姑娘,来看看宝玉。”里面的丫鬟隔门回答:“今天晚上宝二爷谁也不见,姑娘请回吧。”黛玉又敲了敲门,里面说到:“姑娘别敲了,姑娘请回吧。”黛玉垂下手,倚在门上啜泣,正要转身离去时。门开了,她惊慌的躲在了竹影里。

惨淡的月光下,黛玉看见丫鬟们拥着宝钗说说笑笑的走了出来。待到宝钗众人离去后,大门再次关上。黛玉这才从竹影里走出来,踉踉跄跄的跑回了潇湘馆。黛玉回去后便卧床不起了。

宝玉在病中听闻黛玉也病了,便让丫鬟把自己常用的两方手绢给黛玉送去,丫鬟嘟囔:“宝二爷好是小气,送也是送新的去,怎么会送旧的去?”宝玉笑到:“你别问了,快去就是了。”黛玉收到手绢,惨白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她将两方手绢叠好放在枕下。

不久,宝玉被父亲送去参加科考。王夫人找到王熙凤商量:“宝玉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了,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王熙凤听后,笑着说到:“这件事情,还得请姑妈问问老太太的意思才可。”王夫人想了想点头说是。

次日在饭桌上,王夫人向贾母说起此事,贾母一边笑着说到:“甚好!我心中已有人选。”一边用余光看了看黛玉。王熙凤了然于心。

没过多久,传来元妃暴毙宫中的消息,贾母听后病倒。再后来,贾政和贾琏皆被罢官,贾母病逝。贾家为贾母举办了盛大的'丧仪。那时她们还不知道:贾家的辉煌,即将随着贾母的离世一同逝去。

彼时,潇湘馆的黛玉已经病入膏肓,常常吐血。在得知宝玉将要和宝钗成亲后,她顿时口吐鲜血。雪雁一边手忙脚乱的给她擦拭,一边哭着叫到:“姑娘。”

夜里,黛玉唤雪雁端来一盆碳火,她将所有的诗稿一张一张的丢进了火中,最后她从枕下拿出那两方手绢和那个新做的香囊一起丢进了火中。当夜,黛玉便香消玉殒。床前独有丫鬟雪雁一人相伴。

贾母丧毕,王夫人决定让宝玉成亲冲喜,她们告诉宝玉说他娶的人是林姑娘。宝玉很是欢喜。当红烛高照,宝玉满心欢喜的唤着:“林妹妹”揭开了盖头,看到的是面带泪痕的宝钗。

不久,贾府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全府几百口人全部收监大牢。宝玉在牢中紧紧的抱着那盏琉璃灯,那是他的林妹妹留给他的唯一的东西。任几个捕快怎么对他拳脚相向他也不松手,但最后那盏琉璃灯还是被抢了去。

没过多久,王夫人死在了狱中。鸳鸯死在了狱中。王熙凤病死狱中后,一卷破草席裹身,被两个捕快拖到山上扔了。兄长贾琏被杀,父亲贾政被发配边疆,再不可回京。唯有他宝玉一人被圣上赦免,但永远不能参加科举在朝为官。

捕快的领头人是宝玉以前结交的朋友,他认出了宝玉,将琉璃灯找到送还给了宝玉。宝玉抱着那盏琉璃灯离开了牢房。

一天夜里,他在河边行走,突然听见河上的画舫上有人在呼喊:“岸边提琉璃灯的,可是贾家的人?”他跑到画舫边,看见了浓妆艳抹、泪眼朦胧的湘云。她唤他:“二哥哥,真的是你吗?二哥哥。我是湘云呀,二哥哥。”他愣了一会儿才开口:“湘云妹妹。”两人抱头痛哭。

“二哥哥,林姑娘呢?”湘云问到。“她死了。”宝玉回答。“那一年的中秋,我们一起最后一次作诗,我作‘寒塘渡鹤影’,她对‘冷月葬花魂’,谁料想竟一语成谶。”宝玉沉默不语。

不一会儿,画舫就要开走,船上有人来将湘云拖走,湘云抱着画舫的边沿不松手。她涕泪四横,苦苦哀求:“二哥哥,一定要把我赎回去,二哥哥,一定要把我赎回去。二哥哥……”

宝玉久久的目视着已经渐渐开向远方的画舫,叹了口气。突然,宝玉听闻身后有人追来,他转身逃去。在慌乱的逃跑中,宝玉摔倒了,打碎了那盏琉璃灯。

后来,宝玉找到了袭人,袭人已为人妇。袭人推开门看到宝玉的那一刻愣住了。随后,她一把抱住这个衣衫褴褛的人,一边叫着“宝玉”,一边泪流满面。宝玉却没有回应。

袭人给宝玉端来饭菜,他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袭人坐在一旁一边给他夹菜,一边对他说:“慢点吃”。吃过饭后,她一边给他洗脚,一边给他讲自己和丈夫相遇的过程。

她仔细的给宝玉擦干脚,扶着他在床上躺下,给他盖好被子说:“宝姑娘也被救出来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去接她和你团聚好吗?”

整个过程宝玉没有说一句话。袭人一边握着宝玉的手,一边擦着眼泪说:“二爷,我知道你还在怪我。”宝玉闭上了眼睛,袭人又唤了一声:“宝玉”后,将他的手放进被子里,转身离去。宝玉睁开了眼睛。

第二天一早,当宝钗推开宝玉的房门时,床上已经空空如也。宝钗扑在床上痛哭起来,恍若大梦初醒一般的说到:“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或许,梦中有多么美好幸福,梦醒后就会有多么痛苦难过。宝玉见证了红楼中很多女子的一生,而他也将要带着她们留给他的一份又一份的回忆继续在这个世间存活。

那些回忆越是美好,越会在岁月的酒窖里发酵,最后被酝酿成一坛又一坛的陈年老酒。这个娇娇贵公子一言不发的一坛又一坛的饮下,他步履蹒跚却没有倒下。

大雪纷纷,前途茫茫。当年的如玉少年,翩翩公子。今日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流浪人。或许他的眼中早已没有了当年流光溢彩的神色。但在那些空洞与呆木下,仍有着一缕别样的光芒存在。他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脚印。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十五

一路有你,伴我走孤独,走过无知,走过稚嫩,多少次执子之手,便忘却尘寰,直到“滴残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初读《红楼梦》,如同管中窥月,只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欢离合,无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逢,还是到最后的黛玉焚稿、宝玉哭灵,都体现出他们的真挚的幸福却又照化弄人。待读到红楼儿女们的香消玉损,每每眼空蓄泪,才知晓人间不只是美好。还有那样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观园,虽然终究也不是人间天堂,却至少隔断了许多园外的肮脏。可是当园外的势力一点点侵入园内,便是无可挽救的悲剧的开场。园内园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蘅芜苑,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唯与作者共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在很多时候,我总是觉得贾宝玉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是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也许是无法承受。

衰落的贾府是不可逆的现实,同样也曾是作者头顶的一方天地,然而大观园中无数灵动的红颜,大多只是作者的思想,我在多少回读《红楼梦》之后,才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战争,晴雯与袭人的战争,都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而黛玉的风流婉转,晴雯的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化身。而宝钗的经济学问,袭人的温柔和顺,却又是现实的闺阁尘缘。于是就知道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现实的许多的弊漏却又根深蒂固,欲罢不能;而林黛玉和晴雯的逝去,也是理想的难行却至死不渝。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又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才是最深的悲剧,才是作者最大的苦闷。

亲爱的红楼梦,是你,一点一滴地教会了我悲剧,关于美,关于理想,关于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