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17:12 页码:12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优秀13篇)
2023-11-24 09:17:12    小编:ZTFB

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身发展和成长提供指导。"完美的总结应该包含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方面。"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公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一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    ),一片树叶长8(    ),一个铅笔盒长2(    )。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1.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笔芯、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不作评价。)。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50毫米=(  )厘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教师: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2.教师: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80厘米=8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二

听了一堂孙老师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这个新老师而言,这样的机会是非常珍贵的,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精华和出彩的地方,从而反省自身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之处,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能更上一层楼。现联系我平时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来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是一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主要讲了毫米的概念。上课前,孙老师给学生每个人发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白色信封,里面放了一张磁卡、一毛钱的硬币和一张光盘。在后面授课的过程中,孙老师充分的运用到了这三件物品。通过测量这三个物品的厚度,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毫米的大小。其中一个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孙老师先让学生们把测量出厚度的磁卡捏在手里,把磁卡抽掉,再把磁卡放回去。如此反复的练习,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在孙老师的'课堂中,我发现最大的特色就是她在教学课堂中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在学习毫米的概念时,让学生们拿出尺子自己动手测量,估计线段长度,思考毫米和厘米的关系等等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自主练习。在保证学生们经过了思考的前提下,再帮助性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更具系统性,更完整的理论知识。

第三,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在上课时,孙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在本堂课中,孙老师始终保持着温暖的微笑,用亲切的语言不断的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在每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无论对错,都会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教师魅力的所在之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教师语言这门技巧,我发现我对于学生的夸奖和肯定还是太少,无法调动起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同学们思考也不够主动。

总之,这堂课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三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四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一、激趣引入:

生:喜欢

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新授

(一)复习旧知

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

师:老师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生;大约1米

师:找两个听讲最认真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有多长?(师板书:1米 )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短了

师:现在在学具中找到这根金箍棒,先估计一下到底有多长?

生:大约1厘米

师:动手量一量是多长?

生:不到1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变得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书: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谁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生演示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上有好多的线,这些线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两条短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样这样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师:你现在会指了吗?下面在小组内指一下。谁愿意上来指一下。

师:现在每人从学具盒中拿出1分钱的硬币,然后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 1毫米 ,你有什么感觉?

生谈体会

师:现在你打开练习本,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的线段,再画出一条 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 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 = 10毫米 ( 课件演示 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准确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长度?试一试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生上讲台测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数一数一共有7个小格就是7毫米)

师:像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我们来测量时就用毫米来表示,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 2厘米3毫米

生2: 23毫米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 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要变成1分米长了)

师:这会是哪一根?请你在学具中找出来。老师告诉大家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动手量一量

生: 10厘米

师:1分米就是 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借助这根小金箍棒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分米(生说,师补充一次性纸杯、直板手机等)

总结长度单位:

师:请看黑板我们在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时,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是引导简单分析它们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

生:在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时用毫米,比较短的用厘米,比较长的用分米,长一些的用米。

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给大家出的题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体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钱的硬币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 )分米

( )分米( )厘米

2、八戒听说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长度单位,他也来凑热闹了,瞧,这是八戒学完长度单位之后写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mm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76dm的粉笔在长3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你感觉八戒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进入到甜甜的梦中,通过研究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实,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出示课件),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课。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六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属于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的本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但鉴于学生年龄较小,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费老师调整了教学内容,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只要“认识毫米”,减缓了学习坡度,降低了学习难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回顾课堂,费老师在设计上对学生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这类抽象的知识引导地很细致,这样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一个空间模型,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毫米的概念。

1、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计量单位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费老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对毫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十分注重对细节的引导。如在引导出1毫米后,教师问:“1毫米有多长呢?”问题抛出后,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再和同桌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在通过独立思考找到1毫米之后,在进行同桌交流,最后再组织全体讨论,对1毫米的概念认识十分到位。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费老师举了很多例子:1分硬币、电话卡、信用卡、一沓纸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还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加深印象。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周围生达一些个人的想法。

在复习旧知阶段。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教者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米和厘米单位,并用手比划一下它们的长度,激发学生的长度空间观念,直接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在教学新授新知分米阶段,本段的设计巧妙之处就是将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建立1分米长度概念,教者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画一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概念,得出1米=10分米。在交流画1分米的.画法时,有多种找出1分米的方法,比如刻度0—刻度10,刻度1—刻度11等等,教师总结也就是画满刻度10,就是1分米。然后互相检查是否画了1分米,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互查,互学等形式,完美的体现出差异教学思想。

通过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去量数学书的厚度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不足1厘米时,为了测量的精确,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即毫米。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毫米的表象。然后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此部分讲解非常细致到位,值得我学习。

注意细节”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把握了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大约”一带而过,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度单位,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严谨意识。特别是在认识1毫米1毫米地数时,数到5毫米的刻度线时,让学生观察这个刻度稍微长些,是5毫米刻度线,渗透让学生以后看刻度时更准确更快的方法。这个方面讲解得很细致。

从多媒体应用方面来看,教师能够把握每次集体交流过程,通过实物展台呈现给每位学生,照顾了全体,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建议:

1、随着数学的综合化,数学的长度单位不在是生硬的文字,而是生动形象的字母符号等等,所以,在学习分米和毫米单位时,可以顺其自然地介绍他们还可以用字母符号来表示,这样更加地全面具体。

2、教者在最后一环节安排学生合作:选择长度单位再测量,并写出来。时间太急促没能完成,结果就匆匆结束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样的活动不算完整,好多学生是不能完成的,也不懂的,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我想有布置就应该有检查和评议。

文档为doc格式。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七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师小结: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1、小组交流。

2、个别展示。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真棒!知道了“毫米”这么多知识,老师实在佩服大家!现在梁老师抽一些知识来讲,看看大家是否真得学懂了。

1、请拿出尺子,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电脑演示)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1分钱硬币,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还有“好又多、易初莲花、迪卡龙、海王星辰”这些会员卡的厚度也是“1毫米”,请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会员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1角钱和1元钱”是不是1毫米呢?请大家量一量。

5、生活中的1毫米。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光盘、磁卡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有关毫米的一些知识。(电脑演示)。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1、(电脑演示)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22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注意测量的方法)。

(2)指名汇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2)教室的长约8()。

(3)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4)玲玲的身高为125()。

(5)大拇指的指甲长11()(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7)一条钥匙的长45()(8)一本数学作业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3、课外延伸。

20xx年9月10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八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九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

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

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

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

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

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 )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 )毫米、铁钉长( )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

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四、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

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第1、2题。

2、动手实践量一量:

(1)《品德与生活》这本书的长、宽、厚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2)10张纸大约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十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3.用收拾表示1毫米的长度。

3.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

4.巩固练习。

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

5.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那些物品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十一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硬币,尺子,练习纸,学具袋,名片。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这节课,咱们要一起来研究这张名片,你知道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谁来估计一下。(生估计,2—3名,快速)(我认为长大约是9cm,宽大约是5。4cm。)。

反馈:a,长是多少(3人说——同意吗)——板书:9厘米。

b,宽呢(5厘米多一点,5厘米4毫米,54毫米,5。4厘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mm表示。(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出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新授。

1,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上这把尺子。(出示)。

找一找1厘米,谁找到了(生:刻度2—刻度3之间是1厘米。)2—3名。

2,直尺上有好多1厘米,把尺子再放大一些,仔细观察这个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a,小刻度线——(这是你的发现)。

b,10小格——(你观察得真仔细)。

……。

当然这里的1毫米是放大后的效果,还原后看一看,怎么样呀!

3,在你自己的尺子上随便找一个1厘米,仔细数一数是不是都有10小格。(活动)有没有(有)所以我们说(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

4,把尺子放一边,拿出1分硬币,它有多厚呢(生估计)量量看(巡视,一人上来演示)请大家看xx是怎么量的。(表扬:好多小朋友的眼睛已经看着大屏幕了)。

仔细看,看清楚了吗他是这样量的,小朋友也这样量量看,是1毫米吗。

哦!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手指不动,轻轻地把硬币抽出来,留下一条细缝,大约就是1毫米,多试几次,感觉一下。(师一起再一遍)。

5,你觉得1毫米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很短,细缝)。

说得真好!这是1毫米(举1分),那1元硬币又有多厚呢量一量。(2毫米)。

量好的举手,你说(1名,2毫米)——同意吗。

1个一元的硬币大约厚2毫米,那2个呢(4毫米)量一量验证一下!叠几个会是1厘米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5个2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

6,(举着1分,1元)。

这是1厘米,这是1毫米,闭上眼睛,把它们记在脑子里,记住了吗好,把硬币放回铅笔盒。(表扬xx,动作最快,奖你一朵玫瑰)。

听仔细要求,不用尺子,把你脑子里的1厘米和1毫米画在练习纸的背面,开始!(生画)。

反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xx小朋友画的,(反馈2个)。

你画得准确吗让同桌检验一下。画得比较好的送他一个笑脸。

7,认识了毫米,请你再来量量名片的宽(一生上来量)宽是多少(生)板书:5厘米4毫米。你是怎么看的(4毫米是怎么看出来的)数出4格)。

宽是(5厘米4毫米),还可以怎么说。

a,(54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引:1厘米是10毫米,5厘米呢50毫米+4毫米=54毫米)。

三,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a,认识了毫米——1毫米是怎样的(手势表示)。

b,1厘米=10毫米。

一个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一个1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毫米呢(生举例:校徽厚,胸卡,纽扣,磁卡等)生活中要用到毫米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下雨天的降水量就是用毫米表示的,只要你有数学的眼光,处处留心,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练习。

1,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这些物品的长度。(出示)在练习纸上做一做。(独立完成——投影反馈,生说)全对举手,真棒。

2,这些都是已经量好的,想不想自己动手量一量瞧,这儿有橡皮,发夹,棋子还有小棒,(出示)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一起完成这张表格。听清楚要求的小组表现给我看!(发学具)(小组活动——投影反馈,小棒多反馈两组)。

橡皮9毫米,棋子9毫米,发夹4厘米7毫米,小棒14。4;12;10。2。

小朋友都测量得很仔细,估计能力也不错。

五,拓展。

经过一节课的接触,好多小朋友我都记住了,想进一步了解我吗。

徐老师可是有备而来的,瞧,这是我的名片,有整整一盒哦!(出示)。

a,估一估,这一盒名片的厚度。(生估)——谁上来量一量。(生投影量)谢谢你,送你一张名片。

b,(出示9毫米左右)这些又有多厚呢(估—下面测)你来告诉大家。

c,那一张的厚度是多少呢(生说:1毫米不到)拿出1分的硬币比较一下。

1毫米都不到,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找一个比毫米更小的单位)。

你知道吗。

a:微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个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还有比微米更小的单位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兴趣上网查一查吧!

b:微米,纳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个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纳米比微米更小,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可以上网查一查。

c:无——小朋友课后可以上网去查一查。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十二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小鸡身高10()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篇十三

杨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分米、毫米的认识》。杨老师幽默风趣,亲和力强,课堂上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在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读一读、找一找、估一估、议一议等操作活动中认识毫米与分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形象的演示、抽象的概括,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的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节课有两大亮点值得学习:

一是精彩的导课。杨老师是这样导课的:老师肩上背着一根长长的队旗旗杆(金箍棒),做动作,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表演的是哪个电视剧的人物。学生猜测:孙悟空。然后教师把金箍棒变短,观察,说说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1米),再变短(1厘米),说说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教师问:“还有其它的长度单位吗?”引领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进入新知的学习之中。这样的导课,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富有趣味性,同时也较好的回顾了前面学习的知识:米与厘米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我在想:如果我来设计这节课,我是做不出美猴王的动作,也想不到用金箍棒的变化把旧知的复习隐含其中的。相比之下,直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远不如杨老师的这种设计活泼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毫米的感知。在感知1毫米大约有多长的时候,杨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量出约1毫米长(厚)的物体,如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物体,然后抽出,观察两手指之间的长度,然后再放入,再抽出,这样反复操作,反复观察,经过不断的感知之后,杨老师提出问题:“你想对毫米说什么?”孩子们纷纷说:“你太小了”、“你太短了”、“你怎么这么短呀”。然后得出结论:毫米是用来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在我教学毫米认识的时候,这一环节我却没有这样让学生捏一捏,而是让学生直接根据自己的感知用手指比一比,相对来说:直接用手指比一比远不如这样捏一捏的感知更具体,更形象,感知也更加准确、充分。看来,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思考,很多时候,换一种设计方式,会更适合孩子,会让孩子的理解更深刻。

一点值得商榷的地方:课堂上,在杨老师开始引领学生认识分米的时候,到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到进行练习的时候,已经下课了,感觉对分米的认知有些仓促,而相对来说,分米也是学生不容易感知、理解的。在学习之前,我与杨老师进行交流过:可不可以这节课只认识毫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与操作,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不仅仅要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安排,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适合我们的学生,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