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 写老北京的文章(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06:30:34 页码:13
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 写老北京的文章(9篇)
2022-12-25 06:30:34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一

在面试初次跳槽的人员时常会听到:上司不好、老板的情人不好、老板娘很烦、老板很刻薄、公司很差等诸如此类“踩”别人的答案。而“老江湖”的答案则相对中性一点,如:基层人员答案常为——回家建房,公司效益不好,工资低,与上司合不来等;中层人员的答案常为——合同到期,公司群带关系严重,公司运作混乱,公司家族式管理,我丈夫(或妻子)在这边等;中高层人员答案常为——公司家族式管理难以发挥,公司体制有问题,公司要把我调往分公司做经理,当时想出去做生意等。把以各种上回答追问下去,我们常会感到应试者:忠诚度不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品格不健康,在撒谎、不诚实,因能力有问题而得不到升职、加薪、续签合同,因某方面原因得不到重用而愤世嫉俗,不能融入企业文化,不稳定、骑牛找马对于中基层我们一般不会把这道题目的权重放得太重,而对于中高层则可能因为这一道题不过关而不被录用。在这里翻船,实在是可惜。

那么倒底有没有标准答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分析找到一些更适合于自己的答案。首先从动机角度分析,我们会因为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文化、政策、机制,名气、前景、机会,工作、生活、心理环境等进入一家公司,但也会因此而离开一家公司;从自身的工作本身去分析,找出与自身目前工种、阶层及诉求工种、阶层相融合的答案;面试过程分析,这道题可能在面试一开始就会问到(情况较少),可能在中间问到(常有),也可能在面试结尾时(大多时候在结尾问),你要确保你这道题最终选用的答案不会前后矛盾。经过事前分析与准备(多几个答案供临时选用)及面试过程的临时筛选,你基本上可以找到适合你自己当时的回答方式。不过,不管你最终选用什么答案,都不应伤害之前的公司、老板、上司、同事、客户,也不要伤害自己,但又要让考官相信并且能够接受,这才是成功的答案。以下是本人曾用过的离职理由,供大家参考(较适合主管、经理层):

1、人岗吻合率较低:第一种情况是公司所需求的技能与我拥有的技能是一个交集,并且交集面较小,那么这个时候劳资双方都可能不划算;第二种情况是我的技能是公司所需技能的子集或公司所需技能是我个人技能的子集,这时劳资双方其中有一方会不划算。这种无法较充分实现劳资双赢的合作是不会长久的,也即会是阶段性的。

2、职位的生命周期已到:企业中的一部份职位是为配合企业完成阶段性任务而特设的,并非常设职能,因此当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又找不到适合岗位时,我就得离开。

3、没有成就感:当我已想尽办法都无法改变目前环境、局面、观念等的时候,我会因无所突破而离职。(这种回答方式要有后续补充说明,否则考官会认为你无能)

4、企业发展较慢:当我在企业呆了较长时间,而因企业发展较慢,使我无法吸收新的养分或获得发展机会的时候,我会选择离职。(涉及到心态、价值观与忠诚度问题)。

5、个人成长问题:当我所处位置横向与纵向发展空间都不大的时候,我会因难以突破而离职。(涉及到心态与忠诚度的问题)。

6、职业规划问题:在企业中无法实现我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时,我会选择离职(当心考官会认为你不稳定)。

7、理念问题:当我的理念与企业理念差距较大,又无法有效融合的时候,我会选择离职(以这种方式回答太危险,除非在之前你已让主考官感觉到你在一家经营管理理念不健康的企业中工作,而你的理念又是正确的,否则最好不用)。

8、用人机制问题:一朝皇帝一朝臣的用人机制除反映了一种群带关系外,更揭示了用人要讲究匹配互补。我的主子换了,把我也换了,并不代表我有什么问题,只是说明我与新主子不是最佳搭档,我不能与其有效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匹配互补组合(内阁重组就是这种情况)。

有的时候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回答就可以,有时需同时采用几种方式组合回答,但不管你怎么回答都可能有一定风险,因为考官还会追问下去,因此你还必须准备好对你当时有利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不只局限在这一道题中,而是可以渗透在整个面谈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求职者会“抓题”,在面试前把答案想好,并做好应答策略布署。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二

因为爱你,在受过无数次伤后,我仍然说,如果你觉得你的幸福在我这,我等你来拿,只要你来,我只做一件事,就是让你幸福,只要你来,今后无论还有多少苦还有多少艰辛,我来背,你只要幸福就好。我一直以为,男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他的女人幸福。

如果,你觉得我给不了你幸福和快乐,那么,我愿意放开我的双手,还你自由,让你去寻找属于你的幸福。

知道吗之前的电话,叫我多么开心呀!我宿舍电话不通,你甚至打到别人宿舍来找我,你还笑呵呵的问我,觉得神不神。我真的很开心。我说,如果你能出现在我面前,那才叫神呢!你说,说不定哪天,你就忽然出现在我面前了。知道吗因为你这句话,我兴奋了很久,我真的以为你会来,真的以为你会来陪我软考。知道吗上次你陪我软考的那天,是我最最最最幸福的一天。知道吗就因为你的这一句话,每一天,每一天下午我进宿舍楼,我都会努力去寻找你,我都会以为你来了!直到,直到今天下午,你说,你不会来了。很痛...

该来的挡不住,该走的留不住。或许,你真的不属于我,或许,我真的给不了你幸福。我最后能做的,只有默默的离开。

我知道,你一直怕伤害我,才不忍心对我说分手;我知道;你为了不让我伤心才勉强和我在一起。可你知道吗看见你这样不快乐,我更难受。如果一定要有人受伤,那,我来。只希望在这一切之后,我们不要再联系了,我怕我会痛。我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5年前,我们通过信件认识了,就让它再来结束我们吧!在这一切结束前,请再让我喊你一句:老婆!

我不知道我会伤心多久,我也不知道以后我一个人会不会过得很好,但是我会试着忘记你,忘记我们的曾经。

不想落笔,不想一切这么快结束,但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只想找一个真正关心我,真正爱我的人,好好的去爱。或许,是我们都不懂爱,希望这一切以后,我们都会懂得如何去爱。

好了,该结束的始终要结束,祝福你,祝福我!

最后,我要向你说句:对不起!

对不起,我说在你放开我手以前,我不会放开你的手,我没有做到。

对不起,我说我要给你幸福,我没有做到。

对不起,我说要一辈子和你在一起,我没有做到。

对不起...

很爱很爱你的: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三

各位嘉宾: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0xx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

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这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的过程,而我们的母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现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的麦加”。

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地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儒家文化的气息,你便能由此体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的个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就是孔子。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的一生。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必须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内容,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有教无类”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后来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间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长达20xx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把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的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的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孔子还将引导着人类,跨向21世纪。曲阜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很多,大部分与孔子和孔子文化有关。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外,城门的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城门的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的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的多种多样”。后人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的“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的来历。

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棂星。“棂星门”三个字为乾隆所书。“太和元气”坊同“金声玉振”坊差不多,题字为明代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此院东西各有一座腰门,东边上书“德侔天地一样大,他的学说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这座门叫“圣时门”,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之感。“圣时”二字,取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句,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者。过圣时门迎面小石桥,叫“璧水桥”,桥两侧偏南各有一座门,东门叫“快睹门”,是先睹为快的意思,西门叫“仰高门”赞颂孔子的学问十分高深。我们进入的大门,称“弘道门”,这三个字取自论语.卫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这道门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

再往后是“大中门”,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大门,原名叫“宫和门”,字的意思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张有关,由此门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庙的历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庙的不断扩大,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还有宋代建筑,它们建的时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构成一体。看孔庙建筑,同时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这块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这块碑的特点是书法精湛,著称于世,并且碑文用论辩形式写成,在极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说是之最。大家请看右上角,那上面写道:“联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又说:“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这碑下面的动物不是乌龟,叫赑屭,是龙的儿子,特别能负重,所以用来驮碑,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的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赑屭,他们说:“摸摸赑屭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赑屭的腚,一辈子不生病”。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结构建筑名叫“奎文阁”,原是孔庙的藏书楼。“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来人们把它演化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称“历代文官主”。

这座楼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构造坚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间曲阜曾有过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傲然屹立,安然无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我们现在进入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边8座,北边5座。亭内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为皇帝对孔子的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整修庙宇的纪录,用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刻成。此排中间的这座碑,重约65吨,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将如此重量的石碑从千里之外,跋山涉水,运至曲阜,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院东、西各有一门,是孔庙第三道腰门,为“东华门、西华门”。我们现在进入大成门,“大成门”是指今天下之大成,这一排共有5门并列,最西边为启圣门,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门,又有“金声门、玉振门”相佐,中路为孔庙最中心的地方,东为承圣门,原为孔子故居。大家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们认为,孔子首先是个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封建皇帝封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应当说,他是全人类的老师,是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们面前的“杏坛”,相传是当年孔子设坛讲学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纪念,著名文人党怀英书“杏坛”二字。坛侧有棵杏树,为后人所栽,每当初春时节,红花绽开,绿叶摇曳。所以乾隆皇帝来朝拜时,曾赋诗赞之,诗曰:重来又值籼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扬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国的“三大殿”之一,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齐名,其雄伟壮丽有过之而无不及。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米,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特别是周围28根石柱,为世界文化瑰宝,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为深浮雕,每柱二龙戏珠,盘绕升腾,栩栩如生,刀法刚劲有力,各具变化。

过去皇帝来了,都是将此柱用黄布围裹。他们若看见恐怕也会自惭不如。两侧及后廊的龙柱为浅浮雕,每柱72条龙,总共1296条。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西是复圣颜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们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孔子诞辰纪念仪式,表演大型祭孔乐舞和“箫韶乐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欢迎各位到时光临。大成殿两侧的绿瓦长廊叫两半岛,共有80间房屋,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余人,到了民国多达156人,这些配享原为画像,金时改为塑像,明代改为木制牌位,文革期间被拆掉。现在两廊中主要存放汉画像石刻和著名古碑。

最珍贵的是汉魏六朝石刻22块,如“五凤”“礼器”“乙瑛”“孔庙”“史晨”“张猛龙”碑等,都为国家级石碑,被视为书法艺术的极品,价值连城的瑰宝。最北面的两庑中,珍藏着584块石碑,叫“玉虹楼”法贴,是孔子68代孙孔继涑收集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慕刻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圣迹殿是明万历年间,根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编绘刻石的连环画,共有120幅。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孔庙东路,这里当年为孔子故宅,这口水井为“孔子故宅井”,是当年孔子饮水之井,后人称为“圣水”。亭内的碑有乾隆“饮水拜师”和“故宅井赞”,乾隆8次来曲阜,竟有他5次题字。

后面这座红色墙壁叫“鲁壁”,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9世孙孔鲋把论语等经典藏在此壁内,墙壁倒塌后被人发现,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这座殿堂叫“诗礼堂”,是当年孔子教儿子学诗学礼的地方,堂前有两棵宋代银杏树,当初孔府曾用这棵树的果实做菜,名叫“诗礼银杏”大家在品尝孔府菜时,千万不要忘了点这道菜,因为此菜的出处就在这个地方。孔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博物馆,我们匆匆看一次,只可窥见一斑。不能观其全貌,尤其是不能会其神韵,那就留待各位以后再来时细细品味吧。下面我们参观孔府。孔府即“衍圣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大门与孔庙仅一墙之隔。孔府共占地240亩,有厅、堂、楼、房463间,在路布局,九进院落,东路为“东学”,西路为“西学”供游人游览的主要是中路。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20xx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x年就任北

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五

一队队头戴红帽的青少年们骑着自行车闪过我的眼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张张欢笑的脸蛋儿和推车的呐喊用肢体语言诠释了什么是雷锋精神,无需惊天动地,无需名扬四海,因为这是朴素的伟大与平凡的感动。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的最终一幕我记得最清楚,雷锋叔叔是带着为人民服务后的满足离开了我们,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精神,他的战友乔安山和一群群心中正在萌发着雷锋精神种子的青少年们继承发扬了下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已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承诺。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有许许多多,有愤怒,又惋惜,又惊叹,但给与我们最多的还是感动,尽管这世间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还会有人不畏世俗的阴险狡诈,不贪世俗的名利富贵,前仆后继的投入助人为乐的行动中来,这是人民的福祉,更是社会的福祉。虽然此刻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着险恶,永远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来论好与坏,可是雷锋精神不会拘束于此,人们会相信自我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会胜利,光明。只会坚信:好人定会有好报。

毛泽东主席把每年的三月五日定为雷锋纪念日,他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雷锋的精神与社会实践,把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了世世代代的榜样。

雷锋逝世时仅二十二岁,离开我们已有几十年了。今年的记念日带给我们的是一些人怎样学习雷锋精神的印象。他是我们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正义,这种生活的感动或许微不足道,与个人毫无关系,但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决不会不让人震惊。

君不见!今年雪灾,不畏生死而爬上电塔敲冰接线的电路工人们,为交通安全而奋不顾身的扫雪的武警战士们,不犋风霜严寒送外乡子弟回家的司机们,还有那些为疏导旅客,安抚旅客,维护车站良好秩序的人民警察,武警战士,奋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饥寒交迫,身心疲惫:“置生死于度外,人民幸福我欢乐”这就是雷锋精神。

他们的奉献像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他们的胸怀像一条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他们是活着的雷锋!没有中大奖的喜悦,没有惊世骇俗的震惊,仅有这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感动,教人们读会了生活这一本书,正是这一次次感动,更教人们领会了人间的情暖。领会了什么叫做“无声的奉献”,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所在。

学习雷锋,对人民要像春风般的温暖,对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把对于党和人民的热爱承传给子子孙孙,雷锋的精神之路,将会永远的延续,延续……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六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取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能够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方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情绪,为大家带给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xx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透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持续了它的总体的完整性。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立廊庑,由此便构成了廊庑院落。

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到达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的建筑群相互辉映,个性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构成了孔庙又一独特的景观,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20xx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0xx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以前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我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此刻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那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到达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的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0xx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的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必须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之后,一些唯物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那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太和元气坊位处孔庙第一进院落。此院东西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重修,三间四柱,上方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各饰有八只石雕怪兽,中间四只为“天禄”,两旁四只为“辟邪”,异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天地一样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绝后,无论古今还是将来,都是至高无上的。

圣时门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赐名为“圣时门”。此门建于高台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龙戏珠石陛,系明代雕刻。“圣时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认为伯夷反对武王灭纣,不食周粟而死,为圣之清者;伊尹,帮忙汤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汤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伊尹接回复位,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曾三次被贬黜而仍留任,人问他为什么不离开,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之后,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没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齐军,所以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透过比较,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

璧水桥

进来圣时门,豁然洞开,很大的方形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东西对称各有一腰门,对面三架拱桥掩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门,加之石制盆景上缀,使人心旷神怡,无不动情,顿觉进入了“神”的境界。崇圣者仰之弥高,观览者先睹为快。与此情此景相连接,东边腰门曰“快睹”,西边腰门曰“仰高”。“快睹”寓先睹为快之意,“仰高”则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说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测,抬头向上看,越看越高,学习孔子的思想学说,一旦入进门来,才感到里面的东西学无止境。此二门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前面一水横穿,三桥纵跨,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那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栏,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为小墙,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将小墙改为石栏杆。

弘道门

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门三间,当时是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

弘道门下现有石碑两幢,东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历史沿革概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西碑是元代“处士王先生墓志铭”,颇有书法价值。二碑原立于曲阜城东旧县村,1964年移入孔庙。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门”三字匾额系清高宗乾隆手书。

大中门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各三间,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这两个角楼与孔庙后面东西两角楼构成的矩形轮廓,即是元代孔庙的轮廓。孔庙内的主要建筑物都在此轮廓之内。角楼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庙设角楼是仿照宫庭皇城角楼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庙像皇宫一样威严。

同文门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原为三间,明代成化年间扩为五间。清康熙年间名曰“参同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为同文门。此门是一独门,左右无墙。以前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有小型建筑作为屏障,以表示庄严,同文门就担当着奎文阁的屏障作用。“同文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奎文阁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改为七间,清高宗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屋藏御赐经书,暗层藏印板,下层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上讲“奎主文章”,后人进一步将奎星说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为赞颂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将原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扩建以来,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内有块碑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即说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阁安然无恙。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奎文阁因历年久远,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质糟朽,阁上方扭斜,于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组织古建筑专家联合拟出修复方案,拨款120余万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将奎文阁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阁,完全持续了原有的规格和风貌。

奎文阁廊下东、西各有一幢石碑,东为《奎文阁赋》,由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著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占领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将奎文阁藏书“焚毁殆尽”以后,皇帝“又命礼部颁御书以赐”的状况。清代奎文阁中的藏书又有增添,清晚期将藏书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那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七

慢下来,会精彩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题记

滴滴快车、动车、出租车……我们一路换乘各种交通工具,风驰电掣,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渡桥。

一下车,我就拉着爸爸的手,向泸定桥狂奔而去。

可是,当我的身影真正出现在大渡河的铁索桥前的时候,我却停下了脚步。头顶是炎炎的烈日,脚下是深深的江水,一座凌空悬起的吊桥,横跨山谷之间。我已经完全被吓傻了,一步也迈不出去!

“不要怕,慢慢来!”爸爸握住我的手,温和地给我鼓劲,拉着我走上了吊桥。

刚一上桥,桥便猛烈地晃动起来。我们像是大海里就要被浪潮掀翻小舟,又像是在狂风中到处翻滚的落叶,在摇摆中完全身不由己。我想狂奔过去,早日离开这危险的境地,可是又被恐惧震慑了心房。

“没事,慢下来,不着急……”爸爸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让我心下安定。我看看前方,深深呼吸,默默给自己打气,然后鼓起勇气,慢慢迈出腿去。

一路上,爸爸一直攥着我的手不放。

风在耳边柔柔吹拂,像是温情的抚慰,又像是低低的勉励。一步、两步,我迈着颤抖的步履,像蜗牛一样,小心翼翼地“爬行”在高悬山崖的钢丝上;一步、两步,吊桥在脚下轻轻晃动,仿佛在呼应我们迈步的节奏;一步、两步,我们的步履越来越稳,越来越轻松;一步、两步,当走到吊桥末梢,我已经觉得自己是凌空飞行小鸟了。

回头望去,才发现,慢下来之后,那万丈深涧,也不让人害怕了;那根根铁索,也显得圆润柔和了;那吊桥的摇摆,仿佛变成了轻盈的舞蹈;那涛涛的洪流,如同诗人轻吟低唱。当一切困厄走过,当恐惧变成云烟,世间的宁静是如此美好。

不知怎么蓦然想起过去生活的林林总总,每一个重要的时段,小升初、钢琴比赛、体育中考……都有爸爸陪伴在我身边。每一次,都是他传递给我力量,让我不要急躁冒进,让我有安定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让我懂得慢下来,会精彩的道理。是的,既然不是雄鹰,没有一飞冲天的力量。那么就要学习蜗牛,用坚忍的意志一步一步慢慢地攀上心中的顶峰,体会那独特的精彩。

我用力地搂着爸爸的膀臂,高兴地在如诗如画的大渡河畔慢慢前行。

我仰着头对他说:“爸爸,我们慢慢地尽情地欣赏这一路的精彩吧!”

br/>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八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20xx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x年就任北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2023年离开北京市就好了吗散文如何写九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取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能够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方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情绪,为大家带给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xx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透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持续了它的总体的完整性。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立廊庑,由此便构成了廊庑院落。

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到达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的建筑群相互辉映,个性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构成了孔庙又一独特的景观,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20xx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0xx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以前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我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此刻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那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到达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的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0xx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的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必须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之后,一些唯物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那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太和元气坊位处孔庙第一进院落。此院东西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重修,三间四柱,上方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各饰有八只石雕怪兽,中间四只为“天禄”,两旁四只为“辟邪”,异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天地一样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绝后,无论古今还是将来,都是至高无上的。

圣时门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赐名为“圣时门”。此门建于高台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龙戏珠石陛,系明代雕刻。“圣时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认为伯夷反对武王灭纣,不食周粟而死,为圣之清者;伊尹,帮忙汤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汤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伊尹接回复位,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曾三次被贬黜而仍留任,人问他为什么不离开,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之后,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没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齐军,所以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透过比较,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

璧水桥

进来圣时门,豁然洞开,很大的方形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东西对称各有一腰门,对面三架拱桥掩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门,加之石制盆景上缀,使人心旷神怡,无不动情,顿觉进入了“神”的境界。崇圣者仰之弥高,观览者先睹为快。与此情此景相连接,东边腰门曰“快睹”,西边腰门曰“仰高”。“快睹”寓先睹为快之意,“仰高”则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说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测,抬头向上看,越看越高,学习孔子的思想学说,一旦入进门来,才感到里面的东西学无止境。此二门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前面一水横穿,三桥纵跨,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那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栏,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为小墙,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将小墙改为石栏杆。

弘道门

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门三间,当时是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

弘道门下现有石碑两幢,东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历史沿革概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西碑是元代“处士王先生墓志铭”,颇有书法价值。二碑原立于曲阜城东旧县村,1964年移入孔庙。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门”三字匾额系清高宗乾隆手书。

大中门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各三间,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这两个角楼与孔庙后面东西两角楼构成的矩形轮廓,即是元代孔庙的轮廓。孔庙内的主要建筑物都在此轮廓之内。角楼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庙设角楼是仿照宫庭皇城角楼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庙像皇宫一样威严。

同文门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原为三间,明代成化年间扩为五间。清康熙年间名曰“参同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为同文门。此门是一独门,左右无墙。以前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有小型建筑作为屏障,以表示庄严,同文门就担当着奎文阁的屏障作用。“同文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奎文阁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改为七间,清高宗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屋藏御赐经书,暗层藏印板,下层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上讲“奎主文章”,后人进一步将奎星说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为赞颂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将原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扩建以来,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内有块碑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即说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阁安然无恙。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奎文阁因历年久远,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质糟朽,阁上方扭斜,于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组织古建筑专家联合拟出修复方案,拨款120余万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将奎文阁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阁,完全持续了原有的规格和风貌。

奎文阁廊下东、西各有一幢石碑,东为《奎文阁赋》,由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著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占领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将奎文阁藏书“焚毁殆尽”以后,皇帝“又命礼部颁御书以赐”的状况。清代奎文阁中的藏书又有增添,清晚期将藏书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那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