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38:37 页码:13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模板14篇)
2023-11-18 01:38:37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我们经历的一段时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和样例。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一

大慈恩寺,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位于古都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目录地址景点历史渊源主要建筑收缩展开地址。

地址:西安市雁塔南路北口大雁塔南广场北侧。

景点。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历史渊源。

初创规模。

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即皇帝位前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的一所院寺。唐贞观十年(636)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寺址定工。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至当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臼路鸬浞译,充上座,纲维寺任。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是谓: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务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千五百余乘,帐盖五百余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余区、金银像两区、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来)经像佛舍利等,爰自弘福(寺)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悬幡,幡后即有狮子神王等为前引仪。又装宝车五十乘,坐诸大德;次京城僧众执持香花,呗赞随后;次文武百官,各将侍卫部列陪同;太常九部乐挟两边,二县音声继其后。而幢幡锺鼓訇磕缤纷,眩目浮空,震曜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皇太子遣率尉迟绍宗、副率王文训练东宫千余人充手力,敕遣御史大夫李乾v为大使,与武侯相知检校。帝将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楼手执香炉,目而送之,甚悦。衢路观者数亿万人。经像至寺门,敕赵公、英公、中书褚令执香炉引入安置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诸戏于庭前,讫而还。此后不数天,太子治再在仗卫的扈尽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呜噎酸感,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泣。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其诗谓: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寺塔建造。

永徽三年(652)三月,玄奘法师欲于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高30丈的石塔,一是供安置、保存疚饔蚯牖乩吹木像,以避免年久散失,兼防火患;二是借之以显大国威风;三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迹垂世,供人瞻仰。高宗闻讯,遂向法师提出三条意见:一、用石造塔,工程大,恐难速成,宜改用砖造;二、不用法师辛苦、破费,一切用度皆以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折钱支付;三、建塔地点改就寺之西院。塔建好后,方形塔基,面宽各140尺;塔形仿西域(印度)制度,不循中土旧式;塔分五级,包括相轮、露盘在内,总高180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最上层以石为室,藏经像;塔下层南外壁有两碑,左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皆为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师曾自述诚愿,略述自己皈依佛门经过、赴印求法原因、太宗父子护法功德等,最后说:“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氛氲圣迹,与二仪齐固。”在建塔过程中,奘师“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功业斯毕”。慈恩寺塔自此成为长安城内、乃至大唐帝国全国的一处著名胜迹。

主要建筑。

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大雁塔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雁塔广场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位于大慈恩寺门前,广场中央台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玄奘由原来居住的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助理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太宗皇帝与太子李治及后宫嫔妃在安福楼上手持香炉目送,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二

各位游客:

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景点”之一。

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岩,寺庙、栈道、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依山建于高3米、长60米、宽20米的洞穴中,它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架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新建的另一寺庙清风阁凌空构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而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今人所凿之“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

大慈岩山高坡陡,山顶谷中有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是大慈岩的再一特色。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

大慈岩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大慈岩镇境内,以江南第一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名闻遐迩,享有“浙西小九华”之誉,是“浙江省景点”。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

大慈岩山水相依相存,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从山顶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了一条长达880米的独特的长谷溪景观。

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被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

“悬”乃大慈岩一大特色,除了修栈道,建长廊,架设第二悬空寺——清音阁,开通空中旅游观光索道,推出高空飞车表演项目外,目前在景区香亭山和杨塘岩间,又新建了一条更显悬之极的空中铁索桥。景区处处体现了“惊险、刺激、奇特”的悬空色彩。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三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大慈恩寺。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

国学。

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2.13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四

大雁塔座落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其市徽中央即绘有此塔图案)。大雁塔是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目前少数可供登临的古塔之一。大雁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

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唐高宗时,玄奘(三藏法师)为收藏从西域取回的佛经、佛像及舍利,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武周长安年间(7—7),在原址上更拆改造为十层砖塔。此塔建成后,频遭战乱破坏。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对塔再次修葺并降为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其后,今西安周边历经数次大地震,致塔顶震落、塔身震裂。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604年),在修缮时塔外围被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故唐代塔体基本结构得以保持,而其造型则显得更为宏伟,即现今所见的大雁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4年对大雁塔进行过一次整修,基本维持原有风貌。

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该塔随之一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色。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塔体呈方形锥体;塔刹高约4.87米。第一、二两层各有九间,第三、四两层各有七间,第五至八层各有五间。塔内建有木梯,可拾阶登顶。每层四面均有劵门,供凭栏远眺。

塔底层南向门洞两侧各嵌一座石碑,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碑形制相同,碑额为蟠螭圆首;碑身两侧收分明显,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方形,上有线刻图案。两碑规格无二,通高达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自右向左行文,置于西龛;《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则由左向右,置于东龛。其文分别为唐太宗李世民及皇太子李治(即唐高宗)所撰,并由时任中书令的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就。因此,两座石碑既是珍贵文物,亦为书家精品。

倾斜的塔身。

因大雁塔自身结构问题,加之屡遭人为破坏,故至迟于17就发现塔身存在倾斜。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致承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地面大范围不均匀沉降,更使古塔倾斜下沉加速。截至1985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约998毫米;到,更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后经相关部门长达20多年的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倾斜量约1001.9毫米。至,大雁塔已停止倾斜。其后,每年平均“回位”1毫米。

周边。

至,西安市人民政府对大雁塔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在大慈恩寺北侧修建了大雁塔北广场及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喷泉。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五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六

大慈岩,位于建德市南面24公里处。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景点”之一。

目录特色概况景点介绍称誉收缩展开特色概况。

大慈岩坐落在建德市南面24公里,大慈岩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山丽水结合完美的旅游胜地、大慈岩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大慈岩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据县志载,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循梦意弃家来此、琢石为佛,号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岩一名由此而来。

景点介绍。

大慈岩山高坡陡,山顶谷中有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大慈岩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大慈岩镇境内,以江南第一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名闻遐迩,享有“浙西小九华”之誉,是“浙江省景点”。大慈岩山水相依相存,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从山顶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了一条长达880米的独特的长谷溪景观。

观佛亭。

过了清音阁就是观佛亭,是观赏全国最大的天然大佛的最佳位置。

玉华湖。

紧挨着观佛寺。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大慈岩山高坡陡,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地藏大殿是景区最古老的建筑和精华。它坐落于天然大佛颈部的洞穴之中。大殿外悬有一口明朝中期铸造的铜钟,左侧有一线天。

天栈云渡。

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沿右侧小栈道攀登而上为“洞天一览”,这里视野十分开阔,景致优美。

称誉。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被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悬”乃大慈岩一大特色,除了修栈道,建长廊,架设第二悬空寺――清音阁,开通空中旅游观光索道,推出高空飞车表演项目外,在景区香亭山和杨塘岩间,又新建了一条更显悬之极的空中铁索桥。景区处处体现了“惊险、刺激、奇特”的悬空色彩。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七

大家好。

今天就由我来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是导游小#。

虽处闹市,却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大雁塔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五百亩。

《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原型就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与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今天参观完这里,大家就可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师的高大铜像。

你看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仗,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他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

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成都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

贞观三年,为解决佛教中的疑难问题前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取经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

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称号“三藏法师”后,返回长安,潜心翻译佛教经典20xx年。

公元664年圆寂于铜川玉华寺。

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铜像的身后,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开创的慈恩宗的祖庭。

慈恩寺,又名无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的门口,大家看,门匾上“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江同志亲自题写的。

寺院的正门有称为山门,也叫三门。

中间的是空门,东边的是无相门,西边的是无作门,象征入门三解脱。

所以人们常将出家作各尚叫作坠入空门。

我们现在就从这里进入寺院吧,但我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空门,而是继续我们的参观。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楼。

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一口铁钟,铸于公元1548年,重15吨,钟上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

钟自铸成一直沿用至今。

每天寺院僧人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晨钟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由此而来。

西边是鼓楼,楼里悬挂一面大鼓。

钟鼓皆为寺院大型法器。

众所周知,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大家面前高台上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

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卢舍那佛,东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塑像,均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

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和庆友在内的18尊罗汉像。

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们现在穿过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后面的这个藏经楼,在这里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

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

继续往北面走,我们可以看到坐落于寺院内的大雁塔。

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楼阁式砖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

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建为七层,人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由此而来。

大雁塔高64.7米,呈方锥形。

塔底层边长25米,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

整座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站在塔上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等一会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塔游览,由于楼梯窄陡,登塔时注意安全。

走近大雁塔,西侧门楣上雕刻有唐代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李世民、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称颂玄奘法师献身佛教事业的伟大精神,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是价值极高的艺术珍品。

“雁塔题名”也是大雁塔独有的一道风景。

自唐中宗神猪年间,进士张莒登塔题名,后文人们竞相效仿,相沿成习。

唐代士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将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题留于雁塔墙壁之上。

日后升为卿相的还要用朱笔改写。

“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

白居易在考中进士、登上雁塔时就作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

游客朋友,绕过大雁塔向北,我们前往玄奘三藏院门。

大门前修了一座长20多米,高2米多的汉白玉照壁,照壁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的“法门领袖”四个字,北面是赵朴初题写的“民族脊梁”四个字。

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的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堂、西院桃明堂三部分组成,其中大遍觉堂供奉的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是本寺的镇馆之宝。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八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逝城西安的奇特标记,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亮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巍峨破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核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逝世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惠,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景致精美,为唐都长安最雄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旅行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余寺院瞠乎其后的显赫位置和巨大范围。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当初寺院面积的7倍。其修建金碧辉煌,装潢富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吊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锻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久长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传播。但以往人们都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实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于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光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家喻户晓,普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高台上,初建于来日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旁边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概与孔子同时期。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泥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收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九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玄奘三藏院。

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十

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景点”之一。

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岩,寺庙、栈道、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依山建于高3米、长60米、宽20米的洞穴中,它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架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新建的另一寺庙清风阁凌空构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而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今人所凿之“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

大慈岩山高坡陡,山顶谷中有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是大慈岩的再一特色。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

大慈岩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大慈岩镇境内,以江南第一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名闻遐迩,享有“浙西小九华”之誉,是“浙江省景点”。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

大慈岩山水相依相存,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从山顶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了一条长达880米的独特的长谷溪景观。

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被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

“悬”乃大慈岩一大特色,除了修栈道,建长廊,架设第二悬空寺——清音阁,开通空中旅游观光索道,推出高空飞车表演项目外,目前在景区香亭山和杨塘岩间,又新建了一条更显悬之极的空中铁索桥。景区处处体现了“惊险、刺激、奇特”的悬空色彩。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十一

大雁塔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之道场,而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的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玄奘呢?玄奘,俗姓陈名祎(yi),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十三岁出家为僧。他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发现佛经残缺不全,佛经中有许多错误。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贞观元年(620xx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只身前往,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研学,历时20xx年之久,在一次盛大的法会上,玄奘宣读自己的佛学论文,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可以和玄奘辩论,据说一连18天,没有一个人能辩过他。各王特邀请玄奘乘坐华丽的象舆游行,会场欢呼雷动,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佛教之“天”,就是指菩萨众神。玄奘取得了极高的的荣誉,在印度备受尊崇。随后他毅然谢绝了各国王及僧众的盛情挽留,毅然踏上归途。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携带大量佛舍利及657部佛经,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朝野及国人的隆重欢迎。抵达长安时,僧俗百万之众倾城出迎,盛况空前。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门口,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我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是由此而来。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建阴福,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故名“慈恩寺”。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明代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是钟楼,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钟。该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通高3.4米,重15吨上铸有“雁塔晨钟”四个苍劲的大字。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钟和鼓是佛教重要的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也是重要的报时工具。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现在我们来到寺院的大雄宝殿参观。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的三身佛,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指的是佛性的清净之身,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之意是得到佛果,圆满之身,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应身佛指一切可变幻之身,并指普渡众生之身。三身佛两侧立有释迦牟尼的迦叶和阿难,两侧是十八罗汉。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凡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都要先在曲江进行游宴,然后齐集大雁塔题名,他们觉得能雁塔题名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并且觉得登上大雁塔就能步步高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在此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

大殿北面为法堂藏经楼(两层),上层藏经楼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法堂是当时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若生前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死后就会被他接引到极乐世界去,因而又被称为“接引佛”。法堂里还有三副拓片,其中一副是玄奘负笈图,两边是是他两大弟子圆测和窥基的画像。玄奘身背装有佛经的背篓,手持佛尘,脚登麻鞋,风尘仆仆地行走在取经路上,历经磨难,只有眼前这盏永不熄灭的小油灯伴随着他。

法堂后面就是闻名遐迩的的大雁塔了,请大家随我前去参观。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而其得名源自一个佛教故事最为可信。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从此人们也将菩萨称为雁王,佛塔称为“雁塔”了。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上表奏请皇帝,经朝廷批准建造而成的。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这座佛塔,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四十多年后逐渐毁坏。后来武则天在位时重新修建了大雁塔,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的修葺,我们现在见到的就是修葺过的大雁塔了。

大雁塔是典型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体呈方锥形,共有7层,内有旋梯,我们可以顺旋梯登到塔上,一览古城秀丽的风光。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登塔吧。

我们现来到在大雁塔的底层,能够看到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碑,为玄奘译经所写的序文。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接下来我们可以到一层参观。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两侧墙壁的碑片,其中这两通石碑,一是玄奘负笈图,反映他取经的过程,一是玄奘译经图,反映他译经的过程。这两碑的画面是玄奘法师光辉人生的生动写照。现在我们开始向上攀登参观。请大家轻步登塔、注意安全。在二楼我们看到了的是一尊弥勒佛坐像,大家可以祭拜一下,许下自己的心愿。接着我们登上三层,这里是供奉着印度佛教高僧赠送的佛祖舍利。好了,我们继续攀登吧。在三层陈列有集王圣教序和同州圣教序的原碑拓片,真品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四层中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足印,相传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留下来的。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前曾到一小河边,对弟子说“这是我留给人类最后的足迹。”说完就形成了巨大的脚印,当时人们争相瞻仰膜拜,玄奘到印度后听到了这个故事,特意前去膜拜,并且在膜拜时还用笔画下了这个足迹,我们现在见到的就是玄奘晚年刻制而成的。第五、六层悬挂有玄奘诗词、唐代几位大诗人的诗词书法作品。我们再往上走,来到第七层,大家可以抬头看看位于我们上方非常趣味的诗文,这几个字,不论从哪儿开始,都可以很通顺。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念“取经还须游西天,须游西天取经还。拜佛前人赞唐僧,人赞唐僧拜佛前。”还有“唐僧取经还,还须游西天。西天拜佛前,拜佛前人赞。”等不同的读法。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念成一首关于唐僧取经的诗。

大家登上了佛塔的最高层,是不是有一种“登临出世界”的的美妙感受,向四面凭栏远眺,古城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留连忘返。

游客朋友,现在让我们缓步下塔,注意安全。到后面玄奘三藏院继续参观。

现在,大家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大遍觉堂、般若堂、光明堂三院组成。

如果要问:西安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那就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佛骨舍利,因为玄奘舍利与佛舍利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佛骨舍利刚才我们已经在大雁塔的第三层看见了,而玄奘大师的一份顶骨舍利就存放在三藏院的大遍觉堂,大遍觉堂里还供奉着玄奘坐像。

玄奘三藏院内有近四百平米精美的大型壁画,反映了佛界圣景和玄奘的生平故事。尤其反映了玄奘求法、译经的辉煌一生。

概括玄奘的翻译,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全和路子新四个显著特点。玄奘一人就译出1335卷佛经。由于玄奘译本准确可靠,而他所依据的原印度梵本散失很多,因之玄奘译本被视为“准梵本”。由此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以及许多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我国的翻译从佛经翻译开始,而玄奘开创了我国佛教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玄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爱国者。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玄奘译经20xx年,最后在铜川玉华寺圆寂,虽然他生前要求一切从简,但皇帝还是把他厚葬于现在产河之畔的白鹿原。人们对这位舍命求法,呕心沥血译经,生前辉煌一世,死后苇席裹尸的一代高僧表示了崇高的敬仰和悼念。这里已成为永远瞻仰玄奘、纪念玄奘的佛教圣地。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十二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著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著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在大雁塔最高层,也就是第七层,四周分别有一个拱门。从拱门上往下看,大雁塔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十三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慈恩寺。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雁塔,位于市区南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宏丽的皇家寺院,建于唐太宗时期,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并由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担任“首任主持”。期间,法师督造了大雁塔。

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20xx年,并创立了佛教的“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期间,为供奉从印度请回的经像和舍利,法师亲自督造修建了大雁塔。

如今的大慈恩寺,是明代在原寺院“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存的殿堂则多是清代建筑。寺院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其中,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是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

寺院中轴线以东是塔园,园内的塔林,共有舍利塔九座,供奉着自清代以来本寺九位高僧的舍利子。

大慈恩寺的南、北都有广场。周边还有陕西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等景点。

大雁塔座落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其市徽中央即绘有此塔图案)。大雁塔是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目前少数可供登临的古塔之一。大雁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

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唐高宗时,玄奘(三藏法师)为收藏从西域取回的佛经、佛像及舍利,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武周长安年间(720xx年—720xx年),在原址上更拆改造为十层砖塔。此塔建成后,频遭战乱破坏。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对塔再次修葺并降为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其后,今西安周边历经数次大地震,致塔顶震落、塔身震裂。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620xx年),在修缮时塔外围被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故唐代塔体基本结构得以保持,而其造型则显得更为宏伟,即现今所见的大雁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4年对大雁塔进行过一次整修,基本维持原有风貌。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该塔随之一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色。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塔体呈方形锥体;塔刹高约4.87米。第一、二两层各有九间,第三、四两层各有七间,第五至八层各有五间。塔内建有木梯,可拾阶登顶。每层四面均有劵门,供凭栏远眺。

塔底层南向门洞两侧各嵌一座石碑,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碑形制相同,碑额为蟠螭圆首;碑身两侧收分明显,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方形,上有线刻图案。两碑规格无二,通高达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自右向左行文,置于西龛;《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则由左向右,置于东龛。其文分别为唐太宗李世民及皇太子李治(即唐高宗)所撰,并由时任中书令的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就。因此,两座石碑既是珍贵文物,亦为书家精品。

倾斜的塔身。

因大雁塔自身结构问题,加之屡遭人为破坏,故至迟于1720xx年就发现塔身存在倾斜。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致承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地面大范围不均匀沉降,更使古塔倾斜下沉加速。截至1985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约998毫米;到1996年,更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后经相关部门长达20多年的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20xx年,倾斜量约1001.9毫米。至20xx年,大雁塔已停止倾斜。其后,每年平均“回位”1毫米。

周边。

20xx年至20xx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对大雁塔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在大慈恩寺北侧修建了大雁塔北广场及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喷泉。

大慈岩导游词汇总篇十四

大慈岩,位于建德市南面24公里处。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景点”之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慈岩。

导游词。

希望能够帮到您!

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景点”之一。

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岩,寺庙、栈道、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依山建于高3米、长60米、宽20米的洞穴中,它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架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新建的另一寺庙清风阁凌空构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而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今人所凿之“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

大慈岩山高坡陡,山顶谷中有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是大慈岩的再一特色。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

大慈岩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大慈岩镇境内,以江南第一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名闻遐迩,享有“浙西小九华”之誉,是“浙江省景点”。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

大慈岩山水相依相存,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从山顶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了一条长达880米的独特的长谷溪景观。

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被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

“悬”乃大慈岩一大特色,除了修栈道,建长廊,架设第二悬空寺——清音阁,开通空中旅游观光索道,推出高空飞车表演项目外,目前在景区香亭山和杨塘岩间,又新建了一条更显悬之极的空中铁索桥。景区处处体现了“惊险、刺激、奇特”的悬空色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