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生活中的规律(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01:09 页码:8
2023年生活中的规律(精选8篇)
2023-11-24 07:01:09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经验的把握。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个人的成长找到突破口。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写作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资料。

生活中的规律篇一

1、本节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找搭配规律,认识简单搭配现象中的搭配规律,找出所有的搭配数。首先设计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搭配方式,明确每次选一条上衣和一条裤子作为一种搭配,思考有多少种搭配,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提供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搭配方法。

2、在学生探究时,注意通过交流或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依次先选定一种物体再和另一种物体进行搭配,思考每次有多少种搭配,由此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体验其中选配的规律,在小组交流。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搭配方法。

4、在学生初步理解排列方法和找排列数的规律的基础上,教材要求学生用符号代替物体,列举出所有排列的结果,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用符号直观表示发现排列方法的规律。

总之:我以为教学这一内容时应关注三个方面:1、要注意让学生个体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切勿以教师过多的提示或同伴的回答代替学生自己的“找”;2要注意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检验自己“找”的方法是否合适,找到的规律对不对,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体会“找”法的多样性;3要注意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体会怎样找规律,怎样根据规律用操作或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找规律、用规律,特别是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活中的规律篇二

早、午、晚三餐要定时,点心要定时,早睡早起,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睡眠时间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容易感觉疲劳。

睡午觉的.孩子少起来了。倘若心情不好、动作迟钝、容易发火的话,还是让孩子睡睡午觉为好。即使睡眠时间相同,那些早睡早起的和晚睡晚起的孩子在生活上差异也很大。

早睡早起的孩子能在户外玩得很好,能睡午觉。而那些迟睡迟起的孩子只会呆在家里,到傍晚时才睡午觉,到晚上就睡得更迟。由于在户外活动太少,还会形成不易睡着的恶性循环。

为此,最好让孩子在晚上8点钟左右就睡觉。但让那些已有晚睡晚起习惯的孩子早睡是不可能的,因此,可在清晨早点弄醒他。只要妈妈早点儿起床,拉开窗帘、打开窗于,使室内光亮,做早饭时发出一些声响,孩子就会醒来,同时白天让孩子多到户外玩玩。

午睡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晚上睡得迟,所以,睡了1―2个钟头就弄醒他,跟他玩玩。晚饭早点吃,可提前到5―6点钟吃,吃完后让孩子安静安静。7―7点半左右洗个澡。到了8点钟,孩子累了,自己会躺下就睡着了。

生活中的规律篇三

诗歌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板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背诵这首诗。

简介作者。

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思考探究。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试着当堂背诵这首诗。

体验反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根据体验与反思的要求写300字左右的短文。

生活中的规律篇四

春节不回家,可以大大的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春运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1.56亿人,增长4.3%。面对如潮涌般回家的人们,如何让他们顺利回家一直是中国有关部门最头痛的事情,虽然成立了春运办公室,虽然增加了许多临时车辆,但还是解决不了春运运力紧张的问题。如果大家春运不回家,即使只有一半的人选择不回家,春运回家难的问题将不复存在。那时,大家谈论回家的话题一定是眉开眼笑的。

生活中的规律篇五

“新年到,放鞭炮:一响鸿运照;二响忧愁抛;三响烦恼消;四响财运到;五响收入高;六响身体好;七响心情妙;八响平安罩;九响幸福绕;十响事业节节高!”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之夜,交子时刻,天空中,火光闪闪,轰鸣阵阵,隆重、热烈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崭新的一年,把春节推向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

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生活中的规律篇六

我每天过得很无聊,超无聊!

每天早上,虽然可以睡懒觉,但早早的就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每天中午,发博文,做作业!!也是无聊的。

下午,先睡个午觉,四点左右才醒,然后做作业。。。

别人都是早睡早起,我是晚睡早起,因为下午睡久了,晚上睡不着。

好无聊呀!!!

生活中的规律篇七

南昌人拜年有一句俗语:“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女看娘。”初二这一天,新婚女婿携妻初次上门,必须带上两条大鲤鱼,“鲤”“礼”同音,“鱼”“余”同音,意为尊重和祝福。还要带上蹄花,表示经常孝敬岳父岳母,带上高档的水果点心,表示新婚女婿的富有和敬意。岳父母见女婿进门后,先是煮三个秤砣蛋一碗面,然后杀鸡、杀鸭做酒款待。

大年初五上午,商店开张营业,以迎“利市”。这一天乞讨者很活跃,拿着面粉捏制成的金色或银色的元宝,向商家乞讨,一些老板极为欢迎,乐于施给,并燃放爆竹迎送。下午吃“财神酒”,店主和伙计可以毫无拘束地痛饮一番,互祝新的一年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正月初七,南昌人叫“上七”,有“上七大似年”之说。市民杨奶奶告诉记者,南昌人非常重视这一天,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做丰盛的酒宴招待亲朋。在农村地区,人们白天舞狮子,晚上舞龙灯,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大年三十。“初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香喷喷的七宝糊羹。每年正月初七,我们家都要做糊羹,据说这是南昌人的习俗。七宝糊羹是用七种带叶子的蔬菜做成的,吃了它来年老人会身体健康,孩子会聪明懂事。”杨奶奶说。

生活中的规律篇八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