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路的散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12:47 页码:9
2023年小路的散文(汇总9篇)
2023-11-13 02:12:47    小编:ZTFB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写作时,我们要多注意常见的语法错误,避免影响文章的质量。总结范文适合作为写作的参考,但不宜直接照搬。

小路的散文篇一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路更通畅了。一座座新苑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马路贯穿城市南北,一座座高架桥横跨城市东西。城市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舒适,我们生活在其中当然就心旷神怡了。然,每当我骑车夹杂在上班族中,在宽敞的马路中穿行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怀恋起我家乡的乡间小路。

我的家乡在冀中南的平原上。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乡间小路空气是温暖的,和煦的,她演绎着四季的轮回,自然的变换腾挪,多姿多彩。

春暖花开的时候漫步乡间小路,暖融融的阳光,蓝蓝的天空,油绿的草木,弯弯的乡间小路,让我的心豁然开朗。万物都在复苏,万物都在生长,广阔的大地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可以聆听鸟的歌唱,可以亲睹蝶花恋。乡间小路不经意间冒出红花绿草,叶子上沾着晶莹的露珠,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闪亮。麦子成熟的时节,漫步于乡间小路,可以一睹金色的麦浪,闻一闻新麦的清香。数不清的蜻蜓在乡间路上飞舞,时而和彩蝶争着在路边的野草间逗留,“拂花香满衣”的惬意拂面而来。

两排高大的杨树营造出密密相连的浓荫,将乡间小路映衬得生动而可爱,远远望去,乡间小路和杨树便延伸成了一条绿色的长龙。夏日的晚间,漫步于乡间小路,可以抓一把凉风,感觉一下夏的温馨。请你慢些,不要惊醒了蟋蟀蝈蝈弹奏的交响乐,这里的交响乐是天然的,它是美的协奏曲。可以在小路上侧耳倾听庄稼生长的声音,那是生命之歌。夜空繁星密布,天地融为一体。村庄和星座遥相呼应,乡间小路犹如跳跃的音符链接着村落与村落。

冬天的乡间小路,枯萎的树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今年盖上雪被子,来年枕着馒头睡。”漫天遍野白雪皑皑。轻飘飘的雪花从天而降,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装素裹。

世上的道路有许多种,然我独爱家乡的乡间小路。心里浮躁的时候,我会回到家乡,漫步在乡间小路,梳理一下思绪,它的淳朴,它的自然,它的温馨让我的心慢慢的归于平静,让我的心里充满新生的快乐。乡间小路,错落无序,她的存在是为人们生活而存在,是以村庄的存在而存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乡间小路充满了亲情,犹如人体的血管,浓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是亲情与亲情之间的联姻,亲情因乡间小路的流动而变得深切。

小路的散文篇二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乡下。那是一个很偏远的苏北小村,三面环水,象一条白带一样绕村潺潺而过。记忆中的家乡小路两步多宽,湾湾曲曲,坑坑洼洼,一直通到镇上。从镇上坐车,大约颠簸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县上。村子离县城虽然只有60多里路程,可一个单程总要折腾大半天时间,一般去趟县城当天是回不来的。我们家很穷,因为没钱做路费,对于上趟县城是不可望及的奢想,有时也偶尔去趟镇上,那情那景多少天也无法忘记,特别是我们小孩总要兴奋好长一段时间。

家乡的小路留给我太多深刻的印象。那个时代,由于经济薄弱,村子里的乡亲们都很穷,各家各户连电灯都没通上。记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劳累一天的人们,搬个橙子,手执蒲扇,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那条乡间小路上,坐在路口,围在桥头,摇着蒲扇,讲着故事,拉着家常,闷热的空气中飘逸着丝丝凉意,洋溢着几多欢笑。就是在家乡的小路边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在萤光的闪烁中,我们围坐在老人们的膝下,睁大两只眼睛,聆听着老人们从上代人传下来的稀奇古怪的故事,老人嘴里的故事大多神乎其神,有的故事往往吓得我们连晚路都不敢走,到夜深人静时,赶紧抓住大人的手一路小跑溜回家,一头钻进被窝一夜也不敢露出头来。

家乡门前的那条小路虽然只有两步多宽,但却是我们村200多户乡亲的交通命脉,乡邻们南来北往都要从这条小路经过,因此,是一条繁荣的小路,通达的小路。我们村的人们有出海捕鱼的传统,村民们组织了好几条大木船到大海里去捞鱼,每次回来都是鱼满仓,我们每户都能分到好多好多的鱼,这时,人们用柳筐从船上或抬或挑的运回来,沿着那条小路,象条龙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每一张脸上溢满喜悦。那时,只知道路的那头有条河,河里有好多好多的船,只到有一天,我跟着几个小朋友偷偷摸摸跑到镇上,才知道路的那头还有那么繁华的地方,尽管镇上只是一条二里长的小街,但我似乎感到那是一个城市。从那时起,我心中有了一个梦,这个梦无时不促起我在人生的路上不懈的追求。

在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个电站,站里有个机房,一边排水灌水,一边帮助村民们加工粮食、饲料等农副产品。我们家兄弟姐妹七个人口,不到一个月就要去加工一次粮食,由于机房大叔的儿子是我的朋友,所以这个任务每次必有我参加。老四哥用小板车推着几袋粮食,我就在前面用绳子拉,沿着门前的小路,两边是绿油油的庄稼,小河里的白毛浮绿水,伴着咕吱咕吱的车轮声,摸一把汗水,哼一曲乡间小调,那情景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

家乡的小路给我青少年时光留下了无限欢乐,但也不是我们永恒的乐园,有时也有丝丝苦恼和无奈,这成了我人生中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乡实行土地改革,所有的农田全部分到各户种植,这个政策使我们家里的条件都逐步好转,尤其是我们家人口多,粮食年年不够吃,分田到户后,我们家首次有了余粮,而且每年还能卖上千把斤,足够我们上学的费用。有一年秋天,父亲为了筹足我的学费,用小板车推上几袋粮食去镇上卖,半路上,一场大雨瓢泼而下,小路成了被搅拌的泥桨,父亲粘在了半路上,等天睛路干时,粮食已经出芽了,父亲难过了好一阵子。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闪念间,我突然觉得这就是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分吧。

那年春天,我们家乡全面发展家庭副业,不少人家联合起来制砖坯,烧小窑,我家搞的副业是制瓦坯,全部机械作业,一天要生产几百片。制瓦需要润滑油,那时没有专门的润滑油,都是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每次都要到40里外的油化厂去购运。一次,由于生产太忙,我只得请了假去帮助运油。由于路太小了,无法通车,我们只得撑着一条水泥船沿着路边的小河向南划进,大哥在船后摇着撸,我在船头用力撑,由于顶风,船向蚂蚁爬的一般,缓缓前行,风大些的时候,船还会倒退一段路程,一天走不到10里路。第二天,我建议上岸拉船,大哥只得同意,他在船上撑舵,我在岸上拉。岸边荆赖丛生,尤其是长着很多的带刺的刺槐,每走一步,都要披荆斩赖,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尽快回家上学,我腿被划破了,肩被磨红了,汗水滴到受伤的肩膀上,象盐水浇的一样疼痛,腿象灌了铅一样沉重,步步维艰,但我仍然坚持下来。那次回来,我整整瘦了一圈,人也黑不溜秋。那次运油之旅是我心头永远的痛,我梦想着有一天人们不用拉船,不用披荆斩赖,从路上就能把油拉回来。

渐渐的,乡亲们不再满足那条小路了,不少乡亲还对那条路怀有怨恨。有一年,大伙一商量,一起动手,把路挖了个底朝天,然后拓宽了两三倍,并铺上砖头煤渣,村民们笑着说,这才叫路,他们开着拖拉机来回穿梭,满脸的春风荡漾。再后来,镇上的领导说,要富裕,先修路,于是全镇一发动,砖渣路变成了柏油路,人走在路上,象面镜子一样,不但平坦,还油光油光的。去年,我回了趟家乡,小路是没有了,连柏油路也没了踪影,通往家乡的是一条四米宽的水泥路面,大伙对我说,现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了,我们要把家乡建得和城里一个样子,你看,路全是水泥铺成的。是啊,路是水泥的,房子也换成了楼房和别墅,路通了,乡亲们住的不比城里差,乡村和城市还有什么两样啊。再往后,水泥的路面不但通到村里,还会通向各家各户,不远的将来,乡村的小河也许会用砖头水泥砌就。我想,这个梦想不会太远。

小路的散文篇三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对于沟壑纵横的家乡来说,路就是乡亲们的布鞋磨出的痕迹。田间地头,走村赶集,哪里近走哪里,于是便出现了小路、大路、岔路、弯路、斜路和后来的水泥路。在我的童年里,能走上柏油路是件可以兴奋几天的事,柏油路是通往集市的路,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当然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不得不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家乡的路蜿蜒曲折,那山梁上一人宽的小路斜斜扭扭,有时还很陡峭,那是通往远处的集市。每逢五、十过集,附近各个村里的乡亲们便从各个大小路口汇集到这条小路上,挎篮子卖鸡蛋的老奶奶,拉着牲口准备卖个好价的老大爷,准备买点日用品的媳妇们。小路时而在山顶穿行,时而在山底盘旋,路两边长满了野枣刺和各种半人高的蒿草。每隔一段大家停下了休息,这时会互相聊着各自村里的事,认识或不认识的都成了熟人,家长里短,那家的牛下了牛娃,那家的媳妇生了,谁家的娃考试考了个好成绩,中途的休息成了大家交流信息的驿站。休息好了大家继续走,走到高处,可以看见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沿各条小路向一个地方汇集,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上到山顶便可看见一条水泥路,远远望去水泥路的尽头树木茂密处,隐约可见些红色的帐篷,那便是集市,走到这里,大家都会加快脚步,离集市不远了。对童年的我们来说,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赶集,就是到集市上吃上个油炸糖糕、蜂蜜粽子,这是能让我们高兴好几天的事情。

童年的记忆中最讨厌下雨,那时的雨好像也特别多,只要一下雨,土路就好似洒了一层油,开始是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不小心摔倒就会摔成一个泥人。慢慢的雨越下越大,地面越来越软,土路好似洒了一层胶,“走起路来脚挂泥”,越走脚越重,以至走一两步就得甩一下泥。如果一连下上一整天或几天的大雨,门前的路面便形成了一处处的小水坑,无聊的我们折出小纸船,放到水中看谁的漂得远。一般下雨,大人是不让我们出门的,怕摔倒了弄脏衣服,或是着凉生病,大人们趁雨天相互串门,或围坐在村西头老奶奶的土炕上拉家常,直到估摸快到饭口了才各自离去。雨季,山村寂静得只能听到房檐流下的雨水声。

相比下雨的无聊,山村冬天的小路能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每当鹅毛大雪撒落了山村的沟沟坎坎、满目洁白时,我们就像一个个竖着耳朵的小兔子探着头跑出家门,到一处积雪稍厚的地方,捻成一个个小拳头大小的雪疙瘩,然后等其他的同伴刚来还没准备好“武器”时,来个突然袭击,但如果对方人多,我们就被打得抱头鼠窜,绕小路又迂回到他们后面,或居高临下打包围战,整个村庄的路上都留下我们凌乱的脚印。跑累了以后,我们又偷偷跑回家,拿上铲土用的铁锨,来到一处坡度稍长的小路上,一个人往铁锨头上一坐,后面一个人用力一推,人便和铁锨一起快速冲下坡底,一个一个接着下去以后,再从坡底上爬回高处,重新开始,也有等不及的人不等下面的上来就滑向坡底,结果半坡上撞上向上走的人,一群人人仰马翻一起滑向坡底,笑声喊声便飘荡在洁白的雪花中,纷纷扬扬地撒在乡间的小路上。

冬去春来,我们在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从我们村跑到了邻村,从村子旁边的小学跑到沟对面的中学,路越走越远,路也越走越宽,从弯曲的小路走上了可以跑农用车的大路,从尘土飞扬的土路走上了宽阔的柏油路,我们也从乡村的土路走上了去城里的大路。

路宽了,路好走,乡亲们的日子也好过了,几个年轻人买回了三轮车,帮人拉东西在山区和集市之间跑运输,也有人买来了四轮车帮人拉砖头和建筑用的材料,大部分的青壮劳力则走出山村,从乡村翻山越岭的土路走进了城市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小山村的面貌。小山村如同年轻的青年从沉睡中醒来,舒展了筋骨,卯足了劲头。于是路宽了,房新了,车多了,山也更绿了。

在细雨纷纷的季节,我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漫步在已不是土路而是硬实的水泥路面上,路两边是葱绿的树木,四周是青绿的麦田,一阵阵带着泥土清香的气息使人心情舒畅,身边不时驶过各种牌子的小车,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小路,我便努力搜寻童年的记忆,但它已不见踪影。

别了,故乡的小路,我会永远把你埋藏在心底。

小路的散文篇四

我依然在这里眺望

去童年走一趟

妈妈的摇篮曲

带我进入甘甜的梦乡

绵绵的旋律

静美的月光

潺潺流水

哗啦啦的唱

沙滩脚印一行行

熟悉的小路

不知走过多少趟

朵朵花香

鸟儿四处张望

仿佛我期盼的目光

思念的故乡

大宅门篱笆墙老槐树灰瓦房

还有门铃串串

叮当响

炊烟徐徐柳荫长

未进家门饭菜香

三步并做两步走

不知是饿还是想

柴火垛堆成山

炉堂火正旺

妈妈里里外外忙

小时候的故事一箩筐

一幕幕一桩桩

随着泪水淌

小时候的家啊

在何方

请你对我讲

年轮里有没有童贞的.梦

有没有我最爱听的

歌唱二小放牛郎

路有尽头花有香

为什么找不到故乡的月亮

找不到丢手绢捉迷藏

还有小伙伴

爷爷爸爸拉家常

不见了当年的旧模样

不见尽头

不见了昔日的好风光

小路的散文篇五

我是穿着千层布底鞋,踩着家乡的那条黄土小路,走进水泥钢筋矗立的城市来的。

层层布头,用米粉糊糊紧、贴实,太阳晒干,剪成底子,白索线如奶奶的头发,一针针密密缝纳,青面白底松紧带,合脚、舒适、方便自然。

我知道,不管我行走有多远,无论城市居住的时间有多长,我的心,都会永远思念着家乡的那条小路,那条留在我童年记忆深处的黄土小路。

家乡的小路,在记忆中,永远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永远的不卑不亢,内敛低调。它们有的上贴悬崖,有的下临深壑。有的扶摇往复,有的缠绕山间,有的伸进小河,河对岸又在延伸,纵横交错,山重水复,星罗棋布。既像一条无尽头的绳,又像一条无尽头的水,一山傍着一山,一村挨着一村,彼此紧密相连,亲密无间。

小时候,我就走在那条小路上,去上学,去放牧,去挑水,去赶集。小路上,留有我歪歪扭扭的脚印,露水湿了新鞋;小路上,留有我撒欢时流下的汗水,还有踢破脚趾头流淌的鲜红的血;小路上,留有我一路童稚歌谣,断断续续,依依呀呀。路边水潭,印有我稚嫩的脸庞,春绵绵般痴迷、傻乎乎的憧憬。许多年后,当我再次踏上家乡的那条黄土小路,虽然还像以前一样那么窄,那么陡,那么高,那么险,可是走在上面,却如年少一般,走得轻盈利索,走得胸襟坦荡,走得欢畅无比,走得帅气阳光,走得踏实、豪迈。

我喜欢清晨时分走上这条小路。此时,小路稍显寂静,三三两两早起的村民,扛着锄,提着筐,拉着车,走向希望的田野。此时,微风徐徐吹过,带动树枝摇摆;云朵悠悠飘移,幻化天的脸面。晨雾不愿彻底散去,静静谧谧,朦朦胧胧。小路在雾气的遮掩中,显得神秘绵长。我迫不及待地奔走在小路上,登上高坡。不多时,一轮红日从东山背后冉冉升起,顷刻间,山前山后一片金黄。放眼望去,远处的大山,在红日的照耀下,空旷高远,雄伟宏大,气势磅礴。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牵着我的`手,就是顺着这条小路,不知走了多少遍。及至长大了一点儿,轮到我牵着奶奶的手,还是顺着这条小路,不知走了多少遍。而今,我独自在这条小路上徘徊,却失去了亲我养我的奶奶。奶奶活了八十岁的高龄,满头银丝,做得一手针线活,从小到大,我的一双脚都被奶奶的布鞋保护着、温暖着,爱恋着。临终了?!临终我却未能见上一面。一下子悲从中来,奶奶呀,我今日是回来看你的呀!你我却隔着一层黄土。我跪拜在小路边奶奶长眠的黄土地上,仿佛看到奶奶颤巍巍地向我走来,绽放一脸榆树皮样的笑,仍像从前一样亲切,温暖,慈祥。此景此时,我的眼泪止不住滚滚出来。仿佛听到自己的灵魂在发问:十六年的养教,十六年的恩情,奶奶在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泪水奔涌,似乎洗净了我愧疚的心,它让我知道,奶奶终究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了。但我知道,奶奶的品格是无私高尚的,奶奶的精神是坚强不屈的。

傍晚时分,天边彩霞夕照,布满温馨,河滩上的柳枝摇曳,轻柔飘逸,村落的枣树吐翠,瑞香四溢。忙碌了一天的父老乡亲,随着炊烟的牵引,沿着小路,移影归来。他们一生都在黄土小路上行走,一头牵着希望,一头挂着幸福。他们一生都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一次次充满希望的耕耘,可不一定每次都能盼来沉甸甸的收获,他们的日子还像十多年前一样清贫,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一如那长势良好的庄稼,既生机勃勃,又热烈迫切。

不知何人初踏路,不知路人谁先行。这条无名的小路,从它诞生那天,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从它的身上起步,都从它的身上走过,它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不知哪一位哲人说过,从山中小路上磨炼出来的人,以后无论遇到多么艰难曲折的路,也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诚如斯言!

故乡的小路,是人生的小路。它记载着我最初的人生,记载着我生活的艰辛,记载着我顽强的意志,记载着我刻苦的追求,记载着我远大的理想,也记载着我美丽的梦。

我是穿着乡下的布鞋,踩着故乡的那条小路,走进城市来的。

十几年来,日月在变,事物在变,惟一不变的,是我对家乡那条小路的思念,既亘古绵长,又地老天荒。

小路的散文篇六

忽而,一大把松针滑过眼睛,我揉了揉被刺疼得眼睛,定了定神。噢,路—梦中妈妈消失的地方!噢,梦!我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来。噢,我愿钟爱一生的路!

我曾经写过一篇涉及这条小路之美的大学入学感想。当时思修老师给我的评语的大意是,我太有文采、太会夸张了。我想那赞扬之后分明写着些“轻微讽刺”。我相信老师一定是认为我故用风雅之辞来形容平常之物因而缺乏所谓的“真情实感”。

那么,我要说,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也许我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文笔拙劣的诗人,满富诗情地写了些文字却不被人所理解,毕竟他不是我。我仍固执地爱着那条小路。纵使它的两旁没有落叶的银杏、法国梧桐、龙爪槐而缺少秋天的味道。我仍然爱这独特的美,这静穆的美,这典雅的美。此时此刻,若有人在我面前大谈那桃花如云的龙华、那柳浪莺歌的西湖、那六朝烟霞的秦淮、那漱玉泻珠的泉城、那五岳独尊的泰岱,我会一面谦卑地微笑,一面“持剑以待”只要一言伤及我眼前之景,我会立刻“挥剑求胜”。我不允许任何人用任何方式在我欣赏着这份美时“蓄谋”招惹我、迷醉我、颠覆我、挫败我。

现代生活容易使人们在茫茫人海、碌碌人生中迷失方向,甚至变得麻木不仁。眼前的美景直到用相机拍下来观赏后,才知道那是一份绝妙的美。他们宁可相信相机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正如梭罗说的那样,“大多数人即便生活在较为宽松自由的国度里,也会让无知和错误纠缠他们人生的始终,让虚无的幽怨和无休无止的粗俗活计占据着一生,甘美的生命果实却不能触手可及”。

我不禁对这个陶渊明式的人物顶礼膜拜。他在《瓦尔登湖》里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看着它的人可以测出出自己天性的深浅。这里我不妨说,其实宇宙中一切生命都是美的,它美不美还要看你自己的那天性。

路边的小草叶尖上正泛着太阳在露珠里经营的斑斓,它正在向你昭示,生命的美正是那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演绎。你不需要再用任何背景去装饰它、用任何工具去雕琢它,它只需要向你展示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向你抛出那连绵不绝的生命之绿,就足以让你心灵为之震撼几百年。

走在那浓阴掩映的路上,我时常会仰起头来凝望,于是一份崇高便从心底油然而生,然后弥散在整条路上。那些松枝,那些叶子在静谧中透出一份对生命的全知,它不用像别的树木那样为了花谢花飞而伤神或欣喜,他宠辱不惊地站在那里,安静地对着你微笑,让你从它的生命历程中找到坚强,找到安闲,找到诗意。它宛然成了传统的中国女性,典雅、端庄、朴素、娴淑,让你感觉到你和它的'心靠得很近,很近。

我不敢再在这里停滞,我的心正战栗不已,我还怕我会上前去给那草、那叶一个深情的吻,于是他们便像含羞草一样收敛起来,我甚至还怕我会控制不住那颗贪欲之心而将它们折回寝室独自占有。我不想破坏这份美,就让他们永存心间吧。

当然我更喜欢在听着钢琴弹奏的曲子时访问它。那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裸体的婴儿扑入了母亲的怀抱,灵魂的愉悦就是这样的。此时,你像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闲话》里说的那样,严格地为己极端地自私,只许你体魄与心灵与那些草木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跳动、起舞,幸福的乐章悠然响起。

我现在意识到我已在长期的心灵矛盾中找到了一份平衡感。生活时,不忘脚踏实地,闲暇时不忘归还赤子之心、追求性灵的愉悦,二者兼有之何乐而不为?性灵与生活或许是矛盾的,但正是因为矛盾,才让二者各彰其美、各显其价值。所以,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还要尽量抽出时间去学汇路散步。徜徉在那条小路上,我感觉到,我已不仅仅是我自己。

小路的散文篇七

这条小路承载着庄户人的希望,曾祖父走过,祖父走过,父亲走过,我和弟弟妹妹们也走过……我们就是从这条小路上走出来的,走得离家乡越来越远了。

小的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小路。那时候不知道父亲领着我去干什么,又为什么走这样的小路?上面布满了厚厚的尘土,路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脚印,花纹各种各样,又深浅不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问父亲:“我们什么时候不再走这样的土路呀?”父亲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等你长大了就不走这样的土路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继续走我的路。

冬去春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条路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它仿佛是乡村的血脉流向远方。因为我知道乡村不老,这条血脉就永远鲜活地流着,流淌着故乡人生生不息的故事。记得那时,村里谁家从外地娶了姑娘回来,都得从这条路用车拉进村子来。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跟着婚车看新娘,那新娘美滋滋地,好像还挺傲气。车老板就想捉弄她,于是就把车赶进了横垄地,新娘一看说:“怎么把车感到这里了?”车老板说:“这就是所说的颠轿子,一颠去百病。”于是新娘子就从口袋里掏出烟来给车老板点上,车老板就把车赶出了横垄地,驶上了乡村的小路。新娘子长舒了一口气,从此她就成了我们村的媳妇。但是那时候嫁过来的少,嫁出去的多,主要还是村里穷的.缘故。

上小学的时候,上学放学我还是走这条小路,只不过那时觉得背的书包越来越重,好像里面装了很多重物。父亲告诉我,那里面装的是沉甸甸的希望。对于这希望我也是似懂非懂的,只不过觉得自己是在做什么大事情,因为家里人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我还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放学的时候,父亲怕我走不动就去接我回家,我们父子俩走的还是那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春天到来的时候,路两旁的野花开了,便有蜻蜓和蝴蝶飞来飞去的,但是那条小路还是那样,没有什么变化。

二十多年过去了,去年的假日里回乡下去看望家乡的左邻右居,亲朋好友,我还是沿着那条小路回乡的。可是这一次的感觉可不同于20多年前了,小路修得很宽,还铺上了柏油,光洁的路面上没有一星尘土。乡村的小路啊!虽然古老的东西已经悄然逝去,但留给后人的是思索是希望。我这个在外的游子细细地品读着乡村的小路,就像品读一部古老的画卷。读村庄花开花落,品乡事云卷云舒。于是我悟出一个道理:只要心儿同在,故乡的小路就永远鲜活地蜿蜒着,蜿蜒在故乡人的心中,蜿蜒在游子的心里。我们这些游子就像故乡的风筝,乡村的小路就是长长的丝线,无论我们飘向何方,根永远属于可爱的故乡。

小路的散文篇八

今天下午,小儿爷爷的战友到家做客,晚餐太丰盛,我多吃了几嘴,肚子胀的不行,天还亮着,想出去走走,小儿说他要和我一起。

边转路边听歌是享受,最近常听印度歌,随便哪一首就可以打拍子,慢节奏、快节奏;抒情的、奔放的,音乐一响脚指头都跟着跳动。

那日给客人送冒菜,对面马路边有几分地的桃树要含苞待放了,我给小儿说:“我们去那边看看花开没有”。

这春天的脚步就是快,还没走近,就看见红的、白的;桃花、梨花堆满了树丫,好不欢喜,不过两三天,就开得如此繁盛,粉嫩的似仙女,雪白的似玉兔,竟成了天上仙境。

我们赏了这里的花,还想再赏别处的风景,被城市包围的农村就是天然公园,我是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往前走遇到岔路口,大路两旁是农家和工厂,小路两旁是田地,田地里有花花草草,我问小儿:“我们是走大路还是小路”,小儿立马回答:“当然是走小路,走小路有耍的`”他捡个树枝东戳戳,西戳戳,我说他是在探宝。

油菜花飘来香气,如此清新,东一处、西一处的桃树,梨树开着花立在葡萄地边,这山下的果子没有山上的甜,种果树的少,种葡萄的多,再等几个月,这里又是葡萄的天下了。

小路凹凸不平,泥巴路,纵横交错,比大路难走,走了一段,小儿问:“我们会不会迷路”,我答:“有我在,不怕”,这条小路是第一次走,油菜花快压断了路,轻手刨开它们都掉得一身的花瓣,过去听见前面有狗叫声,我们都怕狗,再走就是别家院里了,我们只有另寻他路。

晚霞躲进了云朵,天快黑了,本来想朝大路方向穿出去,恐怕天黑后,连走过的路都会找不着了。

以前谁说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好像是我妈最喜欢念这句话,我就再试一试。

绕过几棵朝我们笑的李子树,还是大路方向,老吴说过李子花要比梨花小,我不晓得分清楚没有。

可别又走错了,正担心呢,“罗马”出现了,前面不就是一条白晃晃的水泥路,真是黑夜见了光明,天是真要黑了,小儿拍拍心口:“吓死宝宝了”,我笑了,原来他比我还担心,要是原路返回我们要多走一半的路,天黑都走不到大路,我镇定的说:“我说有我不要怕嘛”,其实差点我就原路撤退了。

小路的散文篇九

故乡大坡口村有条笔直的砂石小路,岁月流逝让它泥泞不堪,伤痕累累。每逢凄风苦雨的日子,它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拼命挣扎地呼叫:我已病入膏肓,好心的人们救救可怜的我吧!

走出家乡这片沃土的我,怎能忘记自己孩时就是在这里的'摇篮中啼哭,就是在这里母亲襁褓中绘制下一个个臭烘烘的地图。这里有我儿时的小伙伴,这里有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正是故乡的甘甜乳汁哺育了我,父老乡亲不向贫穷低头的奋斗精神,激励我发奋学习,考入西北税校,最终成为了百万个头顶国徽,蓝色海洋中的一员。听说家乡要修路,饱含着赤子对故乡的眷眷深情,我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一千元,毫不犹豫寄给了村委会,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

村中有个叫张光中的老人,家里仅有几十元的生活费,听说村里要修路,当下急得要命,不惜抹下脸皮跑了十几家人,凑了五百元,全部捐给了村里。村民们自发选出的几个代表,为如何筹集资金修路的事伤透了脑筋。他们将笑容挂在脸上,将泪水咽在肚里,跑到县里、市里相关部门求爷爷,告奶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筹集到了十几万元。是他们用春天般温暖的心,融化了故乡小路的冰雪;是他们用博大的胸怀,拥抱了故乡的这条小路。

故乡的小路,褪去的不仅仅是凹凸不平的旧颜,替而代之的是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这不仅使故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更印证了故乡父老乡亲一心一意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