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图片(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6:35:13 页码:8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图片(8篇)
2022-12-25 16:35:13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一

为了使道德建设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还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诱导、启迪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运用“格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使他们在青少年这个便于记忆的时期,熟记和背诵这些“格言”,就能够更好理解、感受和身体力行这些格言的内容,这不仅对当前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有教育的意义,而且,在长大成人后,对他们更好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腐蚀,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强调,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格言,对青少年“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长大成人以后,对社会的正确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严格要求,也就不再会有格格不入“捍格不胜”的忧虑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传统精神文化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传统文化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二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2.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社会参与、休闲娱乐、课外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仁爱、尚义、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时,还要注意从小培美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能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危难。这就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浩然之气,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知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祖国大厦的擎天柱农行吉林省珲春市支行张世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祝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奉献作为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导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弘扬美德,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我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无私奉献做起。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三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这种精神是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是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更是一种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历史的风,翻开了100年前的那一页。那一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黑暗的中国重见光明,我们的革命也从此有了方向。

克山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也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次子毛岸青同志留下光辉足迹的地方。1947年秋,毛岸青同志从苏联留学归国后,来到克山县参加土改斗争。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同克山干部群众一道打土豪、分田地,为克山土改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东北地区和中国土改工作的典范。为表达克山人民对毛岸青同志的缅怀之情,克山县建立了毛岸青纪念馆,使其成为全县人民感怀历史、饮水思源的重要场所,让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平语近人》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爱子,教之以义方。”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用道义来引导他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是我的骄傲,爷爷是1942年参军,当时是一名战地医生,他从心里爱着我们的国家,爱着我们的党,那份笃定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爷爷给我讲过好多故事,但记忆中,爷爷讲的最多的就是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杨靖宇将军和女英雄赵一曼,还有许许多多的将士们,他们是如何在面对人世罕见的艰难困苦和极端恶劣的战争环境,仍然意志坚定,英勇顽强,不怕酷刑加身,不齿威逼利诱,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贞和热爱。这种东北抗联精神,在我幼小的心头稳稳地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慢慢地,我长大了,走上了工作岗位,做了一名护士。长辈们依然用这种精神培育着我,影响着我。他们教我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20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这更是一场需要大家万众一心的抗疫战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想我泱泱华夏,历史源远流长,远播文明。在这众多的行业中,唯有医者能够并论。医者亦为父母心,医者亦为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多么圣洁的称号,白衣天使多么伟大的称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是一个个白衣天使任劳任怨的身影,他们向疫情进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那是一个个白衣天使孜孜不倦的身影,他们为幸福而战。身为他们中的一员,我骄傲!

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幸福的一代。先驱李大钊在《青春》里有这样一句话:“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我们年轻的一代,生长在祖国和平的今天,虽然没有血雨腥风,但仍有不期的险境与危难,新冠疫情还远未结束,所以,我们仍要以先驱们为勉,把那种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无论何时何地,无困难之字,无障碍之语,勇做一名逆行者,无怨无悔地去守护家国平安。

抚今追昔,先辈们对“可爱的中国”的憧憬:“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今天的中国,这些憧憬已然都成了现实,人民祥和地生活着,人生风景也妙趣天成。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在可以告慰先辈的同时,如今的我们也有了新的憧憬,那就是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此,就让我们在季节的风中,坚守信念,踏实勇敢,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四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遗失了方向

和道路。中国关工委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顾秀莲主任在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活动的重大意义、内容和做法,为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广西正按照中国关工委的部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在八桂全面展开。

(二)

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内涵是什么?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熔铸锻造的伟大精神,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百色起义精神等;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拓荒牛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以及带有综合性质的中国精神,等等。在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无数共产党人、无数仁人志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懈奋斗,无私奉献。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都是红色基因。

我们广西这片土地同样流淌着红色基因。广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广西是一片红土地。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革命老区县有85个,老区乡镇777个。老区面积156549.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66.14%。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参军参战369813人,支援前线1739143人,被杀害群众203991人,有名有姓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1094人,还有很多很多无名烈士。光是韦拔群一家就牺牲了17人。广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多少伟大的历史事件,孕育了多少伟大的历史人物。1929年12月11日,也就是89年前,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百色起义,后来又领导了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同时锻造了“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20周年后,也就是1949年12月11日,红旗插上凭祥镇南关(现在的友谊关),广西全境解放。整整20年,不多一天,不少一天。莫文骅将军参加百色起义时担任红七军参谋,以后与红七军转战江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又随军南下,参加解放广西的战斗。后来他写了一本书《二十年打个来回》。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历史也许是偶然,历史更是必然。历史总是由这样的若干瞬间组成的,历史更是由这样的若干瞬间影响的。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讲:革命老区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日,1949年12月11日广西解放日,后来,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12月11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日。12月11日,是书写历史的日子,12月11日,是红色的日子。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走出来的人,许多成了共和国的栋梁。邓小平同志成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韦国清同志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张云逸同志成为共和国十名开国大将之一,20人成为共和国开国将军,22人成为省部级领导。其中有7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省长、国务院部长。这真是将星璀灿,英雄辈出。也有不少人成为百岁老人。这正如共产党人老祖宗说的那句话:“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正如《长征红歌》那句诗:“革命理想高于天。”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宝贵的红色基因。我在百色地区工作时,有幸参加百色起义纪念馆的建设。到了韦国清家、张云逸家等老将军家里征集革命文物。那时,莫文骅将军、吴西将军还健在,在访谈中,我亲身感受到这些出生入死的老将军对广西这片红土地的深情和牵挂,对广西父老乡亲们的深情和牵挂,对年青一代接好红色革命班的嘱托和期望。老将军或老将军的亲属们把许多珍贵的文物捐献给百色起义纪念馆,大家在参观时会看到了。我们常常为之感动。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将军悠悠右江情》,发表在广西日报上,许多人看了都说好感动。

(三)

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中,要“讲好三个故事”。

一是讲好红色故事。从4月5日开始,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开辟“为了民族伟大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每天都介绍一个英雄故事,希望大家好好读。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党史国史资源,广泛宣传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造就的一个个精彩故事,所熔铸锻造的伟大精神,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党史国史故事,缅怀党史国史人物,接受精神、思想上的洗礼,增进对党和祖国的感情,更加知党爱党、知国爱国。青少年朋友们应自觉将红色基因贯穿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讲好广西故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们自治区成立60周年。要组织五老以“谈祖国新成就、话壮乡新发展”为主题讲好广西的故事,讲好广西的变化,使青少年亲身感受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所发生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感受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从而更加坚信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更加热爱广西、热爱家乡、热爱多民族的大家庭,立志从小学好知识,学好本领,长大后建设祖国、建设家乡。

三是讲好当代故事。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的“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等殷切希望,帮助他们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认清自己的“根”和“魂”,准确把握正确的人生坐标,自觉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广大青少年要好好利用主题教育活动这个平台,认真学习红色历史,不断汲取精神营养,补足“精神之钙”,点亮“信仰之灯”,熔铸“信念之魂”。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五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为了使道德建设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还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诱导、启迪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运用“格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使他们在青少年这个便于记忆的时期,熟记和背诵这些“格言”,就能够更好理解、感受和身体力行这些格言的内容,这不仅对当前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有教育的意义,而且,在长大成人后,对他们更好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腐蚀,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强调,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格言,对青少年“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长大成人以后,对社会的正确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严格要求,也就不再会有格格不入“捍格不胜”的忧虑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传统精神文化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传统文化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六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今天我在此讲解题为“不忘初心勇立潮头红船再出发”的党课,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红船精神”的内涵。

先讲一讲红船的由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就是在这条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建国后,南湖引起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注。1959年国庆节,这条仿制的纪念船正式对外展出。当地群众则亲切地称之为“红船”。久而久之,“红船”就成了这条纪念船的代名词。之后,“红船”就一直停泊在南湖烟雨楼前湖心岛东南岸边的水面上,向人们展示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生动历史场景。

下面再讲一下“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一大会址、南湖红船。这一行动、体现了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我党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坚守。习总书记再提“红船精神”,也是进一步强调十九大报告中所要求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主观世界,把主观世界改造好了,把内在精神世界的秩序建构起来了,才有利于改造外部世界。

归纳起来,“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主要有三点:

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磅礴精神力量。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在这条前后相续的道路上,我们党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点燃照亮中国的燎原之火,拉开赶超世界的改革大幕,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98年前只有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才能在十九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

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前行的坚毅精神支柱。脚步不歇,前行不止,98年来,我们党从奋斗起步,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刻印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我们以五年来历史性的变革与成就,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方位,更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道德信念。一大旧址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词激荡信仰,有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的共产党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正需以奉献精神召唤亿万人民接续奋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红船精神”的内涵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反映的是我们党内在的文化标签,反映的是我们党内最核心的一种价值要求。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于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这篇文章中,用两句话对“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概括:“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中国革命精神,既包括民主革命时期,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改革发展,在这个时代浪潮中所产生的种种精神就是中国的革命精神。但这种革命精神的源头就在共产党的创建所蕴含的这种红色基因,今天我们称之为“红船精神”。我们今天共产党开展先进性建设,我们需要用我们精神的源动力,它的源动力是什么?就是早期共产党人给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所提供的这种精神风范,这种风范我们称之为“红船精神”。这两句话具有内在的相同性,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从历史的内在逻辑来阐述的,而党的先进性之源更多的是站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角度。

下面讲第二部分,“红船精神”对我党的重要意义。

(一)“红船精神”是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在于要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我们党不断的发展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以及我们党对待理论的正确态度——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各个历史阶段,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给我们的一个现实启示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引,没了理论就没有方向,没了理论我们就没有一个思想的武器,没有理论我们的前行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指引。所以“红船精神”给我们的很大的现实价值意义,就是我们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引。

(二)“红船精神”是精神支柱。“红船精神”给我们的现实价值意义还在于它的精神支撑。这个精神支撑更主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怎样来坚定理想,怎么来坚定信念。我们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包括共产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时期不断前行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所以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我们的精神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三)“红船精神”是道德力量。对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对我们的价值意义就是我们说的道德力量。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一方面靠的是我们有利于群众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的是共产党道德的感召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感染了群众,感召了群众。我们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谆谆教诲,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

最后讲一下如何弘扬“红船精神”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首先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机关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其次要赓(gēng)续精神汲取动力。当好学懂弄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现阶段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在新征程上,结合新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员干部充满信心与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再次要砥砺前行,善作善成。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服务群众无止境。基层党组织要得人心,得民心。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标杆,也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要遵循的准则。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着力营造一个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新社会,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再上新台阶。要不断完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身边事。

最后要忠诚核心,紧跟领袖。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保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gǔn)九章但挚一领”。确立和维护全党核心,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好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排头兵。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红船精神”都永不过时,红色基因都会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它仍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历经苦难,百折不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在考验与检阅中一路升华,在机遇和挑战中奋勇前行。“红船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随着今天中国步入世界舞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红船必将驶向更广阔的世界,铸就更加辉煌的伟业。

谢谢大家!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七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是发扬革命先辈光辉精神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不仅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20xx年2月2日,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3.加强推广红色旅游,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讲解员、导游员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增强自豪感,展示新形象;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不仅能陶冶高尚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而且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传承石油精神的抒情汇总八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2.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社会参与、休闲娱乐、课外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仁爱、尚义、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时,还要注意从小培美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能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危难。这就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浩然之气,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知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祖国大厦的擎天柱农行吉林省珲春市支行张世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祝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奉献作为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导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弘扬美德,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我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无私奉献做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