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18:23 页码:7
最新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优质15篇)
2023-11-18 09:18:23    小编:ZTFB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思考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教案的评价标准要明确明确,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教案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一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建立体积概念。

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块、木块、铁球、汽球。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实验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

拿出装满细沙的石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这说明木块也占据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的空间小。

(学生演示吹气使塑料袋膨胀……)。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体积”的含义。[板书]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三、解决问题,引出单位。

1、出示教材39页上的两个长方体,请学生比较。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2、请你们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

1m3有多大?

3、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验证。

哪些物体计算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教师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4、p40做一做第1题。

师:我们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5、p40做一做第2题。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2()。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电冰箱的体积约是0.27()。

数学课本的体积约是200()。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五、情感体验,本课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二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体积单位的意义。

五、教学具准备。

剪刀、透明胶、米尺、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选单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积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离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积250()。

(二)、教学实施。

1、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为一厘米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2、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长短)说(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体)拼(体积)。

举一举:柚子、菠萝等。

3、认识1立方米。

(1)学生分组探究。

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

(2)四个同学围成1立方米空间,用米尺在墙角搭一搭。

(3)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米?(电视箱子、太阳能水塔)。

(4)课外延伸。

你们知道一吨水的体积是多少?一吨水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教师教育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

4、互相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都是正方体、棱长不同)。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距离大小)(表面大小)(空间大小)。

6、练一练:p45第一题。

7、练一练:p45第二题。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三)、头脑风暴。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两个成语)。

(四)、课堂作业。

1、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1)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6()。

(2)一个成人鞋盒体积约是6()。

(3)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4)一载重汽车车厢体积约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张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3、连线。

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4、说说身边物体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三

苏教版第9册教材第109_111页例1、例2。

1、了解步测方法,学会步测的计算,初步学会通过步测计算求两地的距离。

2、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量出一段30米的距离,准备步测。电教课件。

计算步长的'方法,步测计算距离。

1、怎样就可以知道:从自己的教室走到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2、如果不用任何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段距离,可以有什么办法来知道?

学生说一说,教师提出步测

3、板书课题:步测。

4、解释步测的意义。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步测,然后教师再解释。

2、引导学生展示讨论:根据情况确定讨论形式。

3、汇总讨论结果(板书):

(知道)一步的长度――步长。(知道)走了多少步――步数。(计算)距离

4、形成计算方法。

5、讨论解决步长、步数。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步长?

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板书:自己走一步,量一量。

(电脑出示一步长)提示:一步是怎样量的?

教师提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

教师补问:这一步应怎样走?在走路的时候,你的步长与你量的步长是不是一样?

(2)用例1介绍测步长的方法。

出示例1。(电脑投影)

你从这道题中学到还可以怎样测自己的步长。

学生说说方法。

学生计算。汇报计算方法和过程。

(3)测一测自己的步长。

指导室外步测活动:

引导学生:让你用例1上介绍的方法测一测自己的步长,你准备怎样做?

介绍室外已量好的一段距离,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为一次。走三次,记录下每次走的步数,填表内。

电脑出示表格和书上的p111练一练第1题表格。

到室外进行步测活动。

室内计算和汇报(选高个子学生和矮个子学生各一人汇报)

6、学会步测和计算一段实际距离。

(1)出示例2。让学生试做。

(2)让学生说说从例2中学到什么?

(3)让学生提出相关的疑问。

7、小结例1、2 的学习。

1、(电脑出示练习题)

2、学生独立练习。

3、汇报与核对。

4、让学生提出疑问。

1、用步测,计算从多媒体教室到自己教室的距离。

2、在校园内找一个花坛,用步测的方法测量有关数据,算出花坛的面积。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四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五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六

一、填空。

1.2.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70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000立方厘米=()升。

4.300立方厘米=()毫升。

5.42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7立方米9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二、判断。

1.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3.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后,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4.1立方米比1平方米大。()。

5.把1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它的体积没有变。()。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七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桌面,你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与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物体来做一个实验: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过实验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说实验规则。

二.认识体积。

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们把石头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其它小组再来说说。

师:你们哪组没有取到泡沫?(拿围棋子的一组)。

师:这些东西放进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吗?

那为什么你们组没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们组的东西不够。

师:怎么办?

生:借点东西放。

师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师:说明什么?

师:还有一组。(拿乒乓球的一组)。

你们举起量筒让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进量筒后,水面有变化吗?乒乓球占不占空间?

师:那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没占水的空间。

师:怎样才能让它占水的空间呢?哪位同学给出出主意。

生:压下去。

师:谁来试一试?

生向下压球取道泡沫。

师:水面上升了,说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往量筒里放了石头,围棋,乒乓球,橡皮等物体,水面都上升了,说明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铅笔盒的体积。

谁能仿照老师的举例试着说一句话。

生说。

师举起一个小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7.

再举起一个大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

为什么?

师:看来要想准确的比较它们的大小,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38页的内容。看看书上分别介绍了哪些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体积单位给大家介绍。

学习1立方厘米时师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种形状,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形状变了,而体积不变。

学习1立方米时师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让学生钻进去,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三.估计身边物体的体积。

五.巩固练习。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八

1、知道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所占空间的大小。

3、会进行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4、知道物体中所含有的体积单位就是它的体积。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故事里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知识,请仔细听。

师:淘气为难了,拿苹果还是拿鸭梨呢?这节课我们帮淘气想个办法,让他分辨出大小。

(一)认识体积。

1、说一说。

生:……。

师:谁能联系身边的物体,也像这样说说看。

生:纸箱所占空间大小叫纸箱的体积。

师:你能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教师小结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比一比。

生1:我的苹果体积大,他的橘子体积小。

生2:我的铅笔盒体积小,他的铅笔盒体积大。

(有的学生说红薯体积大,有的学生说土豆体积大,还有的没有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先说?

生1:掂一掂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放进盛有一样多水的杯子里,谁水面上升的高谁的体积就大。

生3:把土豆和红薯放到同样大的杯子里,再各倒入200毫升的水,谁的水面高谁的体积就大。

师:把无法用观察的方法比出体积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做实验,可以知道它们的体积大小。下面,咱们就分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工具,进行实验。

生1:我们实验的步骤是把土豆、红薯放到同样大的两个烧杯里,然后每个杯子里都倒入200毫升的水,结果放红薯的烧杯水面上升到370毫升,放土豆的上升到360毫升,我们组认为红薯的体积大。

生2:我们组先把两个烧杯各放入150毫升的水,再把土豆红薯分别放到烧杯里,观察水面升高情况,得出也是红薯体积大。

生3:我们组用一个烧杯做的实验,首先在烧杯里放200毫升的水,把土豆放进去,看到水面停在360毫升刻度上,拿出土豆再放红薯,水面停在370毫升。说明红薯体积只比土豆大一点点。

师:电脑博士也做了这个实验,看看它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实验的结果怎样?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生:……。

(二)认识容积。

1、认识容器。

(教师出示500毫升可乐瓶,200毫升茶叶盒,50毫升墨水瓶,学生上台操作。)。

师:排的对吗?可乐瓶能用来做什么?

生:盛可乐、盛水、盛色拉油……。

师:茶叶盒呢?

生:装茶叶。

师:像这类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板书:容器)。

2、感知容积。

生:……。

师:你能从生活中举例,也像这样说一说吗?

生1:塑料桶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桶的容积。

生2:茶杯里盛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茶杯的容积。

师: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1:杯子里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

生2:容器里所盛物体的体积就是他的容积。

(教师小结并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生:不同意,因为水没装满。

生:可乐瓶容积大,墨水瓶容积小。

师:你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个容器,并说出哪个容器容积大,哪个容器容积小吗?

生:教室里的纯净水桶容积大,我喝水的瓶子容积小。

3、比较容积相近的容器的大小。

(出示标有1号、2、号标签的两个瓶子:一个是果粒橙瓶子,一个是康师傅绿茶瓶子,商标都已撕去。)。

师:它们谁的容积大?谁的容积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咱们分小组解决这个问题。

生1:如果有商标就好了,上面有容积,一看就知道,可是现在没有商标,我们组把l号瓶里装满水,再把水慢慢倒进2号瓶,倒满后1号瓶还有剩余,说明1号瓶容积大。

生2:瓶口太小倒水不方便,我认为把两个瓶子都装满水,倒进同样大的两个烧杯里,看水面的高度就可知道他们的容积大小。

师:你认为哪一组设计的方法最简便,最容易操作?那就请你们上台来演示。

(学生实验。)。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还掌握了比较它们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闯关游戏。

第一关: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插图。

生:……。

师:他们的说法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想法。

生:……。

第二关:,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师:你能想出结果吗?如有困难可用实验方法亲自捏捏看。有结果了吗?

生:我认为一样大,因为一块橡皮泥不管捏成什么样,还是它自己。

第三关: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

师:谁愿意先说?

生:……。

生:有可能,小明的杯子小可以多倒几杯,小红杯子大就要少倒几杯。

师:说得很有道理。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九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五、思维拓展。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我始终采取让学生多动手观察,多体验,自己找出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十

一、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二、下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数出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填在()里。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一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二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文档为doc格式。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三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有两个例题及其随后的试一试。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的概念。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书盒所装的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揭示了容积的概念。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积,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玻璃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玻璃杯的容积,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容积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体积与容积意义的学习是后面学习体积(容积)单位、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能接触到大小各异的物体,还感受到不同的杯子、不同的纸盒所能装的东西有多、有少,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找到的体积与容积的'原型。现在要把这些生活原型概念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可能会受到表面积的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对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也可能会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体会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十四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形成体积概念。

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关于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五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影碟机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手指尖);

棱长是ldm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