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2:36:36 页码:13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大全18篇)
2023-11-17 22:36:36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所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纲要,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系统和科学,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下的教案范文也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一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图片1幅。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往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二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点:蹬摆积极有力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习。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习。

3、队列队形练习。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 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习。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习。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原地摆臂练习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习。

5、50米慢跑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习。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习。

4.慢跑50米练习,在练习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习。

组 织:四路纵队

2、 50米快速跑练习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习。

2、纠错练习。

3、讲评。

学生活动: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习。

2、分组比赛。

组 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 第三十四条 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 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书99页例1。

1、通过摆一摆、握一握、搭一搭等活动,感受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数字卡片;宝箱;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的头像;两套衣服和两条裤子的图片。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

1、2组成的两位数。

板书:第一个锁,密码是由数字卡片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师:请同学们自己摆一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的最完整。

(生板演: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二)探索。

3组成的两位数。师:板书:第二个锁:密码是由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你们能打开第二个锁吗?从3这三张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3、合作探究排列。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再按你们的方法,摆一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4、汇报结果,说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5、评议方法。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就看出哪一个数最大?为什么?(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第二种方法最方便、最好。)。

师:要想摆得不重复又不遗漏,我们应该按一定规律和一定的顺序去摆。

板书:规律顺序。

6、用最好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进行第三次操作)。

7、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师在黑板上演示组成过程并板书。取出第二个宝物美羊羊和慢羊羊。

(三)初步感知组合(衣服搭配和握手)。

1、握手。

师:喜羊羊、美羊羊和村长慢羊羊说你们太聪明了,可为你们高兴呢,为了表示祝贺,慢羊羊、喜羊羊、美羊羊三个要互相握一次手。握手的一般顺序应该是老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在相迎握手;握手时伸出手的人要距离另一个人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相对。握手时应伸出右手,不能用左手与人相握。带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师示范正确的握手礼仪。

师:你们猜一猜他们三个人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2、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人,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板书:排列、组合。

2、衣服搭配。

师:打开书101页第一题,可以摆一摆,也可以连线来做一做。学生摆一摆、汇报。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生:固定上衣、固定裤子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有4种。教师黑板演示搭配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99页第二题买一个拼音本可以怎么付款?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那些收获呢?

是的,咱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仔细动脑思考,一定能愉快地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四

3、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案例二、三。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案例三: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2、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3、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学一点法律知识。

3)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不结交不良的朋友。

5)作业。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五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权。

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

例举法,讨论法。

一、导言: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

二、过程:

1.出示案例:小花是武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小花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心。于是家中就发现:小花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花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花的书包这些天总是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

2.小组讨论案例:

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3.讲解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比如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私生活)等。

做练习: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我往来的朋友

3、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

5、个人病情

(2)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小结

4.结合理论,联系案例。

(1)小花的行为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

(2)小花的妈妈的行为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4)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

5.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要求:

(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六

1培育学生的根本法律意识,帮忙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加学生的自我爱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爱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争论增加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缘由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仔细学习法律学问,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非常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犯罪--指严峻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三、合作沟通:。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缘由还有什么?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头。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七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

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

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

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影响及成因

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1)法制观念淡薄

2)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3)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好强逞能等心理

4)辩别是非能力较差

5)生活上的互相攀比、盲目追求

6)受江湖义气的影响,丧失个人的原则和立场

二、未成年人犯罪始于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发展的轨迹

一是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

二是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

三是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

四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

五是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

六是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

七是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

2、走向犯罪的三步曲:

(1)好逸恶劳、沾染不良恶习

(2)恃强凌弱、走向违法道路

(3)不思悔改、滑向犯罪深渊

3、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厌学,滋生不良行为。

2)、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良行为。

3)、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

4)、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

4、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预防

五要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贪图享受,一味的追求金钱。

2、要认真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知识,只有把书念好,经常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分清是非,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要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从小事做起。

4、要具备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心态。

5、要学会保护自己。

七不要

1、不要吸烟喝酒。

2、不要接触校外不良社会青年。

3、不要观看、收听色情、淫秽,暴力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4、不要打架斗殴,要善待他人,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用优越感去刺激他人。

5、不要携带管制刀具。

6、不要盗窃,故意损坏财物。

7、不要上网打游戏、赌博、聊天等。

小结:通过分析,找准方向,制定对策,循序渐进。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八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税额的计算。

税率的理解。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2)50吨的10%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板书设计。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九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等形式展开。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专家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负面的影响;三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固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天天受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天天受着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上各种人的影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决。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进法制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学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观念。

案例介绍——教师讲解周边的一些案例——实话实说(讨论)———齐诵——宣布班会结束。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青少年学生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学生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同学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方面的锻炼,提高警惕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安全、文明、健康、快乐地度过难忘而又富有意义的住校生活。同时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也是十分必要。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者变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住校生安全防范”的意见,希同学们时刻牢记,严格执行。

1、来校和回家途中不逗留、游玩,高度注意交通安全。

2、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寝室内不存放贵重物品和大额现金(50元以上),保管好自己的ic卡。学校不提倡学生穿名牌服饰来校,提倡节俭。相关私人物品放入箱柜,上锁,自行车按规定停放,上锁。

3、爱护学校公共财产。如扫把等严禁用手游玩;不用力攀折上铺档板;不做有危险性的游戏,如铺与铺之间的跳跃等;不私拉乱接电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4、不在走廊楼梯处冲撞玩耍,要轻走轻声。严禁在窗台、扶栏等危险处攀爬、游玩、晾晒衣物等。

5、打扫卫生时,要注意安全。

6、开水瓶要整齐地靠墙摆放,避免走路时碰翻。

7、严格执行事前请假制度,如有请假,至少要报告班主任值周教师。按时就寝、起床,寝室长点名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睡觉时严格遵守规定,不两人同睡一铺,不容留非本寝室人员过夜,不擅自调换床位。

8、遵守纪律,熄灯后安心入睡。不讲空话,严禁点蜡烛,严禁用打火机。不传播无聊、迷信、下流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言论。

9、注意冷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健康。如有生病,要及时报告班主任,不能拖延。

10、既关心、团结同学,又要注意谨慎交友。要关注同学的心理情绪变化,互相安慰、鼓励。如有反常情况,寝室长有责任及时报告值夜老师。

11、男生、女生都要提高抵抗诱惑的防范意识,自尊、自重、自爱,提高对坏人坏事作斗争的能力,不轻率与陌生人结交,不经管理人员允许,男生严禁进入女生生活区。

12、注意饮食卫生,不带饭菜点心零食来校。如发现食堂有过期、变质、三无食品出售,可马上向学校反映情况。

以上安全防范措施还需同学的深入理解、拓展,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同学,学校将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对严重违纪学生将作纪律处分。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五)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基本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耍什么流氓”,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一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己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

(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己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二

2、通过自由辩论的形式,让正反两种观点进行交锋,使同学们在讨论中看清问题的本质,了解到不仅要知法,更要信法,进而守法。

3、在明确了守法的重要性之后,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使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为严格守法打下基础。

4、评选“法制之星”,作为班级法制活动的带头人,带动全班同学乃至全年级、全校同学一起做知法、信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学生:法律是约束、规定人们行为的内容。

老师:在开始严肃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轻松幽默的法制短片,讨论一下法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适用情况。

1、观看幽默的法制短片以夸张搞笑的形式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学们观看后果然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

老师:这部短片向我们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还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变通一下呢?不知道同学们各自都持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1: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持大家的秩序的,我们必须遵守。

学生2:法律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生活,是为人民着想的。有时可以灵活变通。

老师:大家的说法似乎都挺有道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开展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吧。请支持马凌的同学坐在我左手边,支持孙亦文的同学坐在我右手边。

2、自由辩论。

围绕幽默的法制短片展开辩论,并可将议题适当扩展而不局限于交通法规。同学们自主分成两组,由主持人宣布规则,进行自由辩论。辩论结束后由在场老师做评委,对同学们提出建议和指导。

老师:那么下面我宣布一下规则。两方可自由派出辩手,一方发言结束另一方即可接上,一方累计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最后由两方各自派一人进行1分钟的总结陈词。好,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老师:首先,请大家就各自的辩题思考半分钟。(半分钟)好,停!下面是自由辩论时间。

学生3:法律是中央领导、专家学者经过层层修订而制定出来的,完全符合“依法治国”的思想,非常合理。

学生4:法律是人定的,总会在某些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法律应随时代的变更而改变。

学生1:中国的法律还不够完整、完善。

学生6:虽然现行法律并非100%完备,但人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存在的不足,而不是违反它。

学生7:由于纪律的缺陷,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应该可以稍稍变通。

老师评价:自由辩论时间较短,辩手相对集中,发言人数过少;同学对政府有信心,在相对时间内我们中学生必须牢记守法。

依法行事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依法治国更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而对于我们每个高中生来说,应牢记“知法、信法、守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评选“法制之星”

评选我们自己的“法制之星”,让他/她做我们的领头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知法、信法、守法。

老师:下面请刚才有答对题目的同学起立,我们将在这些同学之中选出我们今天的“法制之星”。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三

2、火灾中各种逃命自救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防火自救意识。

设置情景—讲解常识—课件演示—现场模拟。

讲授法、演示法。

火灾报警常识、火灾中各种逃命自救的方法。

把握火灾中各种逃命自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力量。

(一)课题引入。

问题导入:当火灾袭来,你如何逃命?

教师活动:给出几种火灾现场情形:

1、家住一楼,家外着火,火小烟大,状况紧急。

2、家住二楼,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3、家住高楼,楼有电梯,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4、电线老化,室内着火,明火烧身,危在旦夕。

学生活动:分小组争论教师给出的火灾现场情形,制定相应逃命方案。

(二)常识介绍。

1、火灾报警须知:(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状况要报具体:×××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2、学习自救学问:(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i)火灾发生后,如何逃命。

一旦火灾降落家庭,应抓紧时机进展扑救。家庭常用的灭火工具是水、湿棉被、砂土、干粉等。值得留意的是,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展扑救。若发觉火势较大时,应马上拨打火警“119”,说清晰家庭具体地址、起火物品,然后离开火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前来扑救。切忌贪恋财物贻误逃命时机。

假如火不但封了门,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时,应将门窗全部关闭,用湿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门窗,同时实行打电话、敲打脸盆、向窗外抛东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员留意,以便获救。

逃离途中切记不行使用电梯。由于火灾中线路常被烧坏,会使你被困电梯中无法逃命。

几种逃命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命。

4)高层建筑火灾逃命。

5)公共场所火灾逃命。

6)安全出口逃命。

ii)身上着火怎么办?

发生火灾时,假如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驰,由于奔驰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燃烧点。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裤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裤脱掉,假如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三)组织学生讨论探讨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错误的逃命模式。

1、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命行为模式。由于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识,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展逃命,当发觉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查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正确逃命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肯定要对四周的环境和出入口进展必要的了解与熟识。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2、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急状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打算,人们总是向着有光、光明的方向逃命。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盼望,它能为逃命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开瞎摸乱撞而更易逃命。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3、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急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推断思维力量,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响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迟疑地跟随其后。克制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常要多了解与把握肯定的消防自救与逃命学问,避开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4、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殊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急,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盼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命,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实行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5、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头发觉火灾时,会马上作出第一反响。这时的反响大多还是比拟理智的分析与推断。但是,中选择的路线逃命失败发觉推断失误而逃命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简单失去理智。此时的人们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行盲目实行冒险行为,以避开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狱。

(四)教师引领学生重新设计逃命方案。

(五)小结:(教师放flash短片,同时总结)。

水火无情,当有灾难发生时,我们肯定要保持糊涂,因地制宜,恰当地运用逃命自救的方法,保证自身的安全。小学生遇到灾难不应当袖手旁观,但肯定要以保证自身生命安全为前提。

(六)作业:制作一期防火自救的墙报。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四

《防止火灾》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态度: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预防火灾的责任。体验消防队员的辛苦以及其他人在火灾发生时的协同互助精神。

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能够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样报火警。知识:杜绝引起火灾的行为,知道报火警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火灾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防火意识。教学难点:了解报火警的注意事项。教学具准备:录像资料相关新闻报道图片教学过程:

火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谁能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火有那些用途?请同学自由发言(做饭,取暖,照明等看来火对于我们的确很重要,我们的生活在离不开火,但是有时火却给我们带来另一幅画面。

火灾的危害:

播放相关录像资料,出示相关火灾的文字报道。

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的说。

火灾预防:

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被火灾夺去生命。同时因儿童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也不在少数。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呢。请从你的家庭、学校、和你的周围(如山林等方面说说,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1、不要将火烛带入校园,树林。

2、不要在易燃、易爆物旁用火。

3、不用私拉乱接电线,经常检查用线路,以防老化。

4、做到人走关气、断电。

5、小朋友不能参与救火。

1、设想:如果火灾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后教师放相关录像,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4、放录像后归纳总结。

5、情境表演:

(1)、说明学校如果发生火灾你应注意什么?

(2)、在老师的引导入有序的撤离教室。

(3)、做好必要的自己保护。

(4)、不要慌乱,大喊大叫。正确方法:用手或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的弯腰离开教室,靠右行走楼梯,离开学校或来到操场。

如果有些同学被困在教室怎么办?正确方法:不要四处逃跑,慌张。先捂住口鼻,往安全出口逃出。不要拥挤,否则会造成一些同学严重受伤或死亡。跑到操场或学校门口,拨打电话119叫消防队员赶到学校救出被困的同学。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五

1、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并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

2、提高幼儿的自己保护意识和能力。

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并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

提高幼儿的自己保护意识和能力。

毛巾、一些防火安全标志、关于火灾的一些图片。

1、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图片上都怎么样了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小结:这几张图片里面都是发生了火灾,房子着火了。

2、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火灾吗?

(请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4、教师提问:火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呢?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都是小孩子不能去玩的,如鞭炮、打火机等等。如果发生了火灾,那我们就会非常的危险,因为大火不仅会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所以,小朋友一定不可以去玩火。

(告诫幼儿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2、教师继续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一些预防火灾的一些方法。

小结:看到有火的地方,小朋友不能去靠近,更不能去玩火。

教师: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想出地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等等。但是小朋友们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拨打119的火警电话哦。

2、教师出示关于防火的标志。

教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标志呢?请幼儿来说一说。

(严禁烟火、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等等)。

3、教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的防火安全知识,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吗?这些知识不仅小朋友们要知道,回到家里,你们还要当一个小小宣传员,告诉你们的家人和同伴,也跟他们说一说应该要怎么样预防火灾,如果遇到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

4、结束活动。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六

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重点。

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小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

分享同龄人的故事:

1、小林参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岗活动。

2、地铁志愿服务工作。

3、杭州中学生清洁共享单车。

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

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学会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狼孩儿故事详见ppt)。

狼孩儿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

从狼孩的告诉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课堂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五金业所提供的物品,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既然人的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那么中学生应该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连接呢?

(二)亲社会行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编制了学农项目市级实施方案,将学农教育计入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学生们不仅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

分享两个同学的学农日记,思考问题。

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织类似于学农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是什么?你参加此类活动吗?说一说你的收获。

(教师可利用ppt内的教学素材或者找寻本校学生身边的真实素材)。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出示材料: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小明的学校要组织大家去研学旅行,小明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该是学习书本知识,去研学旅行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小明很不想参加这次研学活动。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规劝小明参加这次活动呢?

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拓展空间。

研学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热词。和你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一个研学方案。

如果设计巧妙且富有创意,可以把你们的创意提交给学校相关负责部门,争取让你们的创意变成现实!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人、

预习第2课,第1框。

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2)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题。

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勤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只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线展开。

在教学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导课。

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案篇十八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情景二: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3,做一做:

1、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b、禁止进入c、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2、李某身患残疾,赵某就拿他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并给他起绰号。赵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c)。

a、隐私权b、荣誉权、c人格尊严。

3、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是侵犯公民的(c)。

a、肖像权b、隐私权c、生命健康权。

4、不满(c)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a、十四b、十二c、十d、十六。

5、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处(b)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a、三日b、五日c、七日d、十日。

6、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治安处罚法第(c)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a、二十四条b、三十四条c、四十三条d、五十四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

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c)行走。

a、左边b、右边c、路边。

8、《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

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b)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a、十四周岁b、十六周岁c、十八周岁。

9、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c)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a、三个月b、二个月c、十二个月d、六个月。

1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a)。

a、我国法律的规定;b、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这种规定;c、国务院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小红很喜欢上网,也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可是小红的下列做法中,哪些是不对的呢?(abcd)。

a、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告诉网友。

b、自己一个人出去见网友。

c、。告诉网友爸妈的具体工作单位和电话。

d、爸妈不在家的时候约网友来家里玩。

2、下列哪些行为被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禁止?(abc)。

a、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b、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c、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d、旷课。

3、下列哪些行为违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abd)。

a、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网吧吸引小学生和中学生上网玩游戏。

b、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卡拉ok歌舞厅,并且声明学生光临可以给予优惠。

c、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快餐店,方便学生就餐。

d、某小商贩在学校附近向学生出售日本暴力打斗连环画。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列哪项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bcd)。

a、盗窃。

b、放火。

c、爆炸。

d、抢劫。

三、判断题。

1、对精神病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吗?

(对)。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

3、醉酒的人犯罪,可比照精神病人犯罪而从轻或减轻处罚。

(错)。

4、对精神病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吗?(对)。

5、醉酒的人犯罪,可比照精神病人犯罪而从轻或减轻处罚。(错)。

6、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

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对)。

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课堂小结:

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