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探访含珠散文(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6:34:24 页码:14
最新探访含珠散文(实用12篇)
2023-11-24 06:34:24    小编:ZTFB

运动对人体健康和心理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同时也要注意逻辑严密和语言简练。这里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探访含珠散文篇一

10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鼓浪屿的土地。从拥挤的码头走出来,就在那棵大榕树下,刘姐姐很很豪迈地对我说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鼓浪屿!

惭愧的是,孤陋寡闻的我,当时对鼓浪屿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那首脍炙人口的鼓浪屿之波。

这么些年下来,每每亲朋来厦门,鼓浪屿是必去之处,沿着龙头路那条彩色甬道,一直走一直走,日光岩,菽庄花园,大德记浴场,郑成功雕像都会走遍。间或会在路边的小店小摊流连徘徊。这基本是我的鼓浪屿之行的固定模式。某次由于不小心,我误闯到了泉州路,我这个路痴,看着路标,在九曲回肠一样的巷子里兜兜转转却怎么也摸不到钢琴码头了。费了好大的劲,问了无数的人才从迷宫中转出来。这使得我更不敢轻易脱离拥挤跟繁华龙头路。

我知道鼓浪屿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但我去看过的除了人尽皆知的菽庄花园,就是那个常常出现在明信片上的红屋顶八卦楼,还仅限于屋顶。

每每假日,报纸上总有鼓浪屿快被挤沉了的报道。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些寸步难移的游客,基本都堵在龙头路上了。

这些游客恐怕永远都不会相信,鼓浪屿有空无一人的小巷子,也有兀自开放,热情似火的石榴花。还有曼妙空灵的曼陀罗花。

看着那些只有藤蔓独自在风中飘摇的小巷子,那些枝蔓攀援覆盖的围栏,那些静默不语满目沧桑的雕栏画栋,哪怕是慵懒闲散地随意倚靠,都美的似一幅画,妙的像一行诗。

这样的巷子,不必急,慢悠悠地晃荡才算不辜负了它。

除去那些高大气派的豪宅,我还看到了很多朴素的房屋。门柱就两根灰色水泥本色的石柱,寻常的生了锈的铁门紧闭。围墙也是毫不起眼毫无特色的水泥围墙。但是就因为浓密的爬藤遮满了门楼,就显出了那么点的素雅跟沉静来。我就忍不住地好奇,里面究竟住了怎样的人家。

一路上看到了好几对在以旧别墅为背景拍婚纱照的新人。娇羞美丽的新娘,身着洁白的婚纱,只那么静静地立在那里,不言不语,也无需什么刻意的表情跟造型,就是一副画,我就偷偷拍了这么一张,只匆匆而过,随手一拍,还是那么美好。

在瞰青别墅里,栀子告诉我们那些楼梯的扶手都是当初别墅最初建起来时的原装,正经的红木。包括大门也都是红木。我只知道红木名贵耐用,其他也就不了解了。况且那么门啊,扶手啊,都涂着厚厚的暗红色的油漆,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震撼住我们的是露台的地砖。看起来就仿佛上世纪80年代时兴的花色地砖。其实这些地砖,也是别墅的.原装,就是说,从1928年起,这些地砖就铺在这了。1928年现如今,1928年出生的人,还有几个呢?但是这砖还是完好无损地铺在这里。我低头细细看了看,并无什么大的破损,只是光滑的釉面上出现了细密的裂纹,那纹路却有几分汝窑瓷器的冰裂纹情趣,细密无规则。

在宫保第还是哪里,我跟栀子随意闲走。她指了指附近一处旧宅,说她就出生在那宅子里,在这附近长大。因为附近有小学,她的奶奶总会拎着一只保温瓶,在小学生放学的时候,在那个丁字路口卖冰棒。每次卖完冰棒回家,她们都要急吼吼地问奶奶有没有剩下的冰棒,运气好的时候,会有残缺不全无法卖出的冰棒,奶奶会赶忙拿出来给她们吃。即便冰棒全部卖光,保温瓶里总会有一些冰棒融化后的甜水,那甜水倒进碗里,也是一种美味。

栀子说的动情,我听的动容。

这才是真实的鼓浪屿,有烟火气息,闲适,平淡,清平,但总是带着淡淡的温情。

这样的鼓浪屿,行走其中,不经意间就会听到不知哪家传出的叮咚琴声,像是要印证这琴岛的称谓一般。

据说,现在越来越多鼓浪屿原住民在逃离鼓浪屿。因为鼓浪屿越来越不适合居住了。

但看看龙头路上密密麻麻的人头,就令人毛骨悚然,更不必说那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无数烧烤的摊子,鼓浪屿骤然被变成了一个庞大嘈杂的大夜市。

那些四处潮水般涌来的游客,匆匆上岛,跟着各色货真价实的野导四处野游一番,听着小英是郑成功后代的解说,戴一顶新买的草帽,插一朵鸡蛋花,至多再爬上日光岩,逛圈菽庄花园,就算游完了鼓浪屿。

这是鼓浪屿之耻,但,又是什么造就了这鼓浪屿之耻呢?

急功近利地过度消耗着鼓浪屿。

这个1。.78平方公里的小岛,如果它会哭泣,一定会哀哀悲泣到泣血。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鼓浪屿也会沦落到乌镇一样,人们像看猴子一样窥视着原住民的生活,一举一动都是游客的看点。那真真就太可怕了。

一路走来,我当真没有听到传说中随处可闻的琴声。

举世闻名的鼓浪屿,你当真面临没落了吗?

探访含珠散文篇二

访徽州古城先得说道说道黄山。去过两次黄山,不要以为到了黄山市就到了黄山,其实黄山在汤口镇,离市区还有六七十公里,到黄山南门才是最佳选择。黄山古属徽州,解放后徽州属地级市,因后来成立黄山市才剥离出去,部分成了黄山市的辖区。

古徽州曾辖域歙县、祁门、黟县、休宁、绩溪、婺源,而黄山大部位置在歙县境内。徽州古称歙州,是古时的衙署所在地,时下想找到古徽州傻傻闹不清。

说的瓷实一点儿,黄山,就在汤口镇;徽州,就是歙县政府所在地徽城镇。

驾车从南京出来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徽城镇。贪恋路上的风景到的时间稍晚,放眼看去满是现代光景,古城何处?正因为概念不清才把导航定在镇政府,入内打听逢热心相告,古徽州就在县城,过几个红绿灯左拐就是。

白墙黛瓦愈加迷人,拱桥弯弯夜色阑珊。就着灯光看去,河岸边绿草茵茵,堤围上花蕾吐艳,透过花枝缝隙看去,镂空处的景象更加虚迷晃眼。

转日阴天。这样的天气更利于行走,紧贴古城墙,仰望城垛口,可以近距离打量、触摸古城砖和布满沧桑感的基石,城墙面上嵌写着‘梦里徽州’的大红字,着实让人想赶快进城一探究竟。

从一个小拱门买票进入古城,返回身来再从门洞朝里看,古城小巷在回眸间都那么徽味盈溢。踏着青石板在街巷中流连,抬头看马头墙黛瓦飞檐,这里的街巷都是徽式建筑的样板,这里的一砖一瓦涵括着古徽州的起源。

前方豁亮,一侧城墙威耸,一处小广场出现,看字迹标识已经来到了古徽州府衙。但见:一座仪门正道中央,两座石狮威赫蹲立,四个石礅立柱稳扎地面,木石榫卯咬合、双层木柁支起上方的木质棚檐。正中双柁之间悬红褐底金字匾额,上书:‘承流宣化’四字,究其含义就是奉君命教化百姓。

穿过一座谯楼才能进入防护森严的‘城中城’徽州府署。一经进入,迎面是一座小巧精雕的四柱石亭,亭内竖一石碑,虽年代久远但还是看得出来,上面阴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里面石碑两侧建有对称双亭,上面有“息民亭”字样。正前方是府署大堂,两侧长廊房屋是衙役当差值守之地。

大堂威严,‘回避’‘肃静’标牌醒目,各种兵器插立双侧,堂内立柱上均有楹联律昭廉明,其中一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騖聲華忘政事,養廉惟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保?隅”。官员升堂办案的案几座椅高于地面,背后是木质雕花屏风,蓝底金字“明镜高悬”匾额悬挂在桌案上方。假如真的有师爷、衙役站班厉声—威——武,那真是威风凛凛一派正气。

转到后堂威仪减色,藏在大堂后面的“木驴”还在展示侮辱女性的刑具。里边一处院落渐次展示了徽州精华之所在,一间堂屋之上,铺展式悬挂一幅金色竹简,正中“天下徽工”四字熠熠生辉。旁侧的屋子和小院分别展示着笔、墨、纸、砚,锡艺坊、铜艺坊、竹艺、木雕;百工坊更是群艺华彩,漆器、歙砚、木艺……看得人眼花缭乱,历史与当今同在,这里就是一座微缩的徽州历史博物馆。

边看边想:在这里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古徽州的文化底蕴,体验古徽州各种技艺的博大精深,追溯古徽州历史的源远流长。徽派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抽象概念,它活生生的从远古走来。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画、徽砚……都源于这座古城弘扬于华夏,我们的国粹京剧,就是‘徽班进京’后华丽转身演变的传奇。

再往后是官老爷息塌处,“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似乎在告诫自己也在昭显座右之铭。穿过“静沼”小门来到后花园,乾坤虽小遍藏秀色,假山亭榭曲转回廊,池水涟涟碧草茵茵,堂前一树墙角丛竹。‘崇学堂’则笼罩着尊师重教、家庭和睦、教积德向善的氛围,在这里才能看到生活的本真。

走出府衙,顺着城墙侧边台阶拾阶向上就来到了古城墙上面。从这里俯视古城一览无余,城内是古徽州原味,城外是新徽州面貌,从城墙垛口集‘一斑’看去更觉迷人。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新城建筑同样是白墙黛瓦马头墙,没有太高的楼宇。记得上次到过黄山脚下的一家茶厂,临近的小村一水儿的徽派建筑,同行的导游说,在我们这里建房必须严格遵循这样的规定。

迈上谯楼平坦处,一位古代官员的`铜像矗立。但见他左手执扇右手捋髯风度翩翩,看下面铜牌上字迹得知,原来他是明代徽州知府何歆。就是他把防火墙用于民间建筑,后经美化装饰才演变成徽派建筑独具特色的马头墙。

因果必有出处,向这位先贤呈上深深的敬意。

下城墙进古城,一座造型雄伟的石牌坊入眼。“先学后臣,大学士”字迹醒目,不就是常见的古代宣示荣耀、科举、忠孝节义牌坊吗。其实不然。‘八柱井字’独树其形,创立了中国古代牌坊中绝无仅有的孤例,令人肃憾。

走在宽街窄巷体味古徽州魅力,吃一口徽州烧饼,闻一闻毛豆腐,品咂古徽州的味道。来到最具原始徽韵几百年历史的‘斗山街’。白墙黛瓦沉积古香古色;马头墙高耸呼唤久远俯视当今;精细的砖雕还是那么精细;靠墙根儿的青石板和卵石小径长满青苔;“贞节”牌坊深隠其中;老屋敞开的旧门板旁倚着凝目的徽州人。

曾经的大户人家还保留着深邃的天井,接雨水的大缸,洗衣的石槽,屋里的中堂对联、木柱石墩、木椅案桌弥漫着岁月厚积,一位老者一动不动禅坐在侧间里守候着先祖的家业。

通幽小巷内藏着古井,井壁青苔挂满,猜想这口‘蛤蟆井’可能与古徽州同龄。隐蔽处的残垣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躺在地上的石构件满是沧桑,石板路面沁着水渍,一位身着红衣的妙龄女子款入小巷深处。

最后来到徽园。巍巍牌坊‘惠风和畅,’戏楼矗立‘源远流长,’墙角一枝梅灼灼开放,高高仁和楼徽州标榜。

出得城门回首仰望,‘徽州’金字嵌在‘仁和楼’上,旁侧矗立着几尊石雕像:汪道昆、畢昇、李少辉等一众先贤,他们都是古徽州人,以对世人做出的贡献化为今天的偶像。

当然也想起了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宋庆龄先生誉为“万世师表”,古城歙县是他的出生地。

来去匆匆着墨点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致敬,徽州古城,再会,古城徽州!

探访含珠散文篇三

分娩以后,胎盘随着胎儿娩出,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停止,产妇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活动显著降低,体内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循环血量了,积聚在身体内的水分就显得多余,只有排出体外,才能减轻肌体的负担。人体排除水分有以下几种方式:一、通过呼吸系统,以水蒸气的形式带走水分;二、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三、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产妇在月子里,不仅尿量增多,而且还有大量的汗液排出,这并不是病态,也不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而只是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方式之一,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产后天数的增加,会自行好转。产妇不要为此而额外增加心理负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即可。但有时出汗多也可能预示着有异常情况,你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出现下面的情况,建议你及时到医院就诊:产后汗证。如果过了产褥期你仍然大汗不止,那么建议你警惕是否得了产后汗证。产后汗证有两种情况,持续不止,中医称为“产后自汗”;一种是睡眠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中医称为“产后盗汗”。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是俗话所说“月子病”的表现,需要到医院就诊,以便医生能用中药帮你调理。产后中暑。如果你坐月子期间出汗多,还要考虑是否与中暑、发热等病有关。在夏日酷热的天气,产妇如果感受暑邪,骤发高热,会出现汗出、神昏、嗜睡,甚至躁扰抽搐的症状,这是产后中暑。而产后自汗没有季节性,也不存在发热及神志的改变。产后发热。产后发热也可能会有出汗多的症状,但它起病急、病程短,特点是高热多汗、出汗后退热。而产后汗证为汗出过多,但不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解决方法:虽然产后出汗多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由于产妇体质虚弱要注意进行护理。产妇出汗多,身体容易受凉,引起伤风感冒,要注意居室温度。冬天温暖一些,夏天要注意凉爽,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夏天开空调或电风扇时,避免床头对流风。产妇被汗打湿的衣服和被褥要勤换,以防着凉感冒。经常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或用温水擦身,但在擦后要赶快穿上衣服,避免身体受冷。

由此得知,产妇在月子里容易出汗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是产妇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月子里出汗也有很多种情况,根据上述的阐释,产妇要根据自身情况判断自己出汗是不是在一个正常的情况内,毕竟这与自身身体状况相关,所以要非常注意这一点。

探访含珠散文篇四

天高云淡,秋风袅袅,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正是秋游的好时光。借赴马屿拜访老友之机,乘兴携友去探访几近绝迹的摩尼教的寺庙——明教寺。

明教寺坐落于距瑞安市区不到20公里的曹村。曹村是一个自古民风朴实、勤耕善读的著名村镇,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200多年间,一共出了82名进士,名噪一时,现尊为“中华进士第一村”。《千家诗》中《春暮》的作者曹豳(1170~1249),就是曹村人氏。

因不识路况,在曹村乡间小路上来来回回折腾了几趟,还是找不到明教寺,便弃车溯溪徒步而行,无意间发现一座静卧于溪流之上的二孔石桥,古朴简陋,尽显沧桑。石桥以溪流中一块厚1.5米、宽2.5米、高2.5米的天然岩石作为桥墩,石板的桥面长9.35米,宽1.35米,没有栏杆,桥板的北侧刻有“迎仙桥大清道光十九年正月念日穀旦重建”的题铭。伫立碧水长流的溪流之畔,亲眼目睹这座历经175个春花秋月的迎仙桥,似乎触摸到飘然而来的仙风灵气,顿感神清气爽,心静如水。

在一位老农的指点下,终于在圣井山脚下找到了明教寺,那簇新的山门和院墙,一眼就可以看出全是新时代的构筑物。心中不由疑问,难道老山门已被拆倒重建,再也不能见到旧时寺院的景象。遗憾瞬间不由而生。

走进山门,院内颇为开阔整洁,两边皆筑有长长的石廊,廊壁上置有青石浮雕,左壁浮雕名“青龙潭”,精雕细琢的九条青龙盘桓于石壁之上,清澈的泉水从龙口汩汩而出;右壁浮雕名“天地传奇”,雕制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绕过迎面的“东岳殿”再往里走,竟然又见一道山门,其风格样式与其他道观佛寺不大一样。门台额坊上面为大三角结顶,上面塑有半轮红日,和半围着的15道长长短短的光芒射线。额坊上塑有“明教寺”三字,两旁有小龛各二,里侧的龛内也塑有文字,左为“圣”字,右为“井”字,大概寓意寺院位于圣井山下。外侧龛内各有彩瓶的浮雕,但不是同一图案。山门院墙用乱石垒成,墙面斑驳陆离,墙头蒿草丛生,见证着沧桑岁月的留痕。原来,这才是有幸保存完整的明教寺老山门遗迹。

走进老山门,寺内建有“三宝堂”,两旁各有轩堂,不见香客,鲜有游人,显得格外的清静肃穆。寺院主持明女师太是个善谈之人,她娓娓讲述了拓建明教寺的艰辛历程。目睹寺院的恢宏气势,完全可以想像明女师太30多年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曹村明教寺现为浙南地区仅存的具有明教特征的宗教建筑,始建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曾获朝廷赐额,这在《瑞安县志》中都有记载。寺院在历史上屡毁屡建,1935年修缮后还有“十四间,僧三人”的记载,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则仅存一座山门及茅屋一间。如今拓建后的明教寺,既有明教的山门,又有道家的东岳殿,还有佛家的三官堂,三教合一,别开生面。

对于明教我过去知之甚少,恶补了功课才稍有知晓。原来明教也称摩尼教,由公元三世纪中叶的波斯人摩尼(216~277)创建。摩尼教汲取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某些教义,宣扬光明(善、理)战胜黑暗(恶、欲),试图建立一个拯救人类的世界性宗教。摩尼的一些观念激怒了波斯的统治者,因而惨遭杀害,而摩尼教教义则由其信徒传播至东西方。

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始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而正式由官方传入的记载则是:唐延载元年(694),波斯僧侣拂多诞携摩尼教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此后摩尼教逐渐发展盛行,兴盛时势力及影响仅次于佛教。会昌三年(843),因唐朝与回鹘爆发战争,唐武宗下诏杀戮回鹘的摩尼教士,摩尼教因此遭受严厉的打击,其传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唐“会昌灭佛”之后,摩尼教换称为明教,转为民间秘密结社。宋徽宗年间(1101~1125),《摩尼经》被道君皇帝列为道教徒众的必修功课。由宋至元,官府或禁或弛,明教始终坚守在浙闽沿海一带依附于佛教、道教而生存,温州和福州俨然成为内地明教传播的两大中心。北宋明教鼎盛时,温州有系统的教理及规范的崇拜仪式,除正规的明教寺院外,12万户人家中设在居民家中的信徒聚会点——“斋堂”就达40多处。另据《温州历史年表》介绍,温州现存的明教遗址,有苍南的选真寺、瑞安曹村的明教寺等,在文成大樟山村旁的山崖上,还刻凿有3尊摩尼佛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明教徒,当年依靠打着明教旗号的农民起义而起家,建立大明王朝,登上了之尊,他深惧明教等秘密宗教组织的厉害,为了强化统治,便以犯国号为由,明令禁止明教的活动。明教由此逐步走向衰败,至清代时,在国内几近绝迹。

明教历经千年的兴衰,如今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湮没。探访明教寺,让我开阔了眼界,对这个神秘的宗教有了粗浅的了解,也收获了充实知识的欢欣。返家路上,我在思索:人这一辈子,需要读书万卷、行路万里、阅人无数,还要敢于思索、善于感悟,才会有新的发现,寻到新的乐趣,才有可能活得有滋有味、无怨无悔。

探访含珠散文篇五

新生儿的降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初为父母的我们的心,孩子的冷暖比我们自身都重要。然而因为经验的不足,护理新生儿的时候总会出现纰漏,新生儿的发烧就是一种症状。对此,初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病因,以便以后发生类似的状况时能够更好的治疗。

婴儿发烧物理降温方法一:用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婴儿发烧物理降温方法二: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婴儿发烧物理降温方法三: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冰箱取些冰块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块放人盒中,用水冲一下,溶去锐利的棱角,装入塑料袋中(需双层以防漏水),冰块装至一半再注入适量冷水,充填冰块间隙,然后压出空气,扎紧袋口,外裹旧布或毛巾。将冰袋置于高热孩子的前额、两侧颈部,以尽快降低头部温度,避免高热对大脑的影响。冰袋也可放在孩子腋窝、腹股沟等处。

婴儿发烧物理降温方法四: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最后,希望这几条让新生儿降温的方法能给许多初为父母的你们有一点点的作用,让你们家的宝宝快速从病魔中挣脱出来,迅速降温,让他或者她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探访含珠散文篇六

最近,我慕名探访了开平碉楼最为集中的村落——塘口镇自力村。从开阳高速下来,绕田垅荷塘,穿茂林修竹,走进这个被誉为广东最美的村落。只见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广袤原野之上,那充满欧美风情的碉楼,与中国南方青砖土墙的农舍,自然而然地交合在一起,凝成了一抹中西合璧、寥廓澄明的古朴田园风光。

据导游介绍,二十世纪初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开平的许多民众或被“卖猪仔”,或作为“契约华工”,离乡背井,飘洋过海,流落世界各地谋生,以血汗甚至生命为代价去赚取第一桶金。然后回乡去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女人。于是,村庄聚居了不少归侨和侨眷。当时,开平境内盗贼猖獗,兵匪如毛,匪贼时常攻进自力村劫财害命;加上村子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水利失修,洪涝之灾频繁。为了抵御“匪患”和“涝患”,于是集居住、防匪、防涝功能为一体的碉楼便应运而生。

走进自力村,恍如走进了中世纪异国他乡的风景画卷,满眼都是欧洲古典式风格的各种建筑,随处可见古希腊的柱廊、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的山花、拜占庭的圆型穹顶和伊斯兰的花瓣拱券。自力村的碉楼,外形不拘程式,风格别开生面,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了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自力村的碉楼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楼高一般为四至六层,窗扉狭小,外有进口的厚钢板,内有粗大的铁栅栏,最里一层才是玻璃窗。楼顶层的四角,有一个凸出来的.半圆形的角堡,俗称“燕子窝”,其底部布有枪眼,可以窥视楼下的匪情。在参观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就是碉楼每层都设有灶台,据说这是为了防涝作用,即便洪水暴涨,也不会停炊挨饿;同时为了防匪,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配备枪械等防御武器。

自力村中最负盛名的铭石楼始建于1925年。楼主方润文乃自力村人,年轻时去美国芝加哥谋生,经商致富后衣锦还乡。铭石楼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形壮观恢宏。一层为厅房,二至四层为居室,第五层为祭祖场所和欧式敞廊,第六层正前方的山花为巴洛克风格,平台正中有一座中式的六角攒尖凉亭。站在楼顶居高眺望,绿野田畴可尽收眼底。铭石楼内部陈设十分奢华,如今室内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模样,墙上挂着楼主及一妻二妾的放大照片,家居原物也摆设如旧,有中式精致考究的雕花桌椅,也有当时从海外运来的欧式豪华家具;有意大利彩色屏风玻璃,也有法国的纯银茶具及德国的落地摆钟,还有代表当时西方最为先进的喇叭留声机和日常生活用品,足见楼主当年的富甲一方。

在自力村,能与铭石楼齐名的是云幻楼。它建于19,高五层,造型和装饰如檐角、浮雕、回廊、石柱、小门等,全属西洋的风格流派,但楼内的陈列摆设却完全是中国南方农家的景象,真可谓是中西文化融洽的典范。云幻楼被称为是开平最风雅的碉楼,因为楼中拥有“只谈风月”的横匾,还有开平碉楼中最长的一副对联:

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比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这副对联长达50个字,有感而发,寓意深邃。撰联人即楼主方文娴,号云幻。他原为私塾教师,年青时满怀报国豪情,但郁郁不得志。后来,离家去香港和马来西亚谋生,经商致富后回乡。作为颇有抱负的一介文人,历经人间辛酸苦楚,怀着对时局的一腔愤懑和无奈,奋笔言志,以此宣泄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终落得空山岁月、纸上文章。

踯躅在村中阡陌小径上,仰望随处可见的高大寂寥的碉楼,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历经时光的侵蚀,一些失修的碉楼,如今墙体斑驳陆离,门窗锈渍重重,人去楼空,台阶生苔,颇显苍凉凋败,但依稀还可寻觅当年的风光。碉楼中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积尘的旧家具,牵引着我去聆听悲喜交融的沧桑往事,去解读水火交织的世态民情。墙上那一幅幅画面,那一件件实物,那一段段故事,向世人诉说着海外华工的艰难困苦,诉说着留守侨眷的幽怨哀叹,也昭示着碉楼曾经的刀光剑影,让我窥见碉楼它表面风光下所遮掩的孤独和悲凉。

离开自力村时,落日的余辉给碉楼抹上了一层淡黄,更加加重了碉楼的沧桑和凝重。我想,碉楼不该凋败,毕竟每座碉楼都镂刻着海外华侨的生命轨迹,每座碉楼都都是一串悲欢离合的故事。它们见证着岁月的交替,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无疑是不可替代的永恒财富。

探访含珠散文篇七

六月末的一个晚上,张哥来短信说:下午发现一处自认为是西山野境中的招牌景点,面对如斯美景,顿觉笔头凝涩。张哥感叹道:“欲将幽境赋诗章,三郎初次似江郎”。

八月末,张哥又来短信说,最近欲续休年假。呵呵,我知道了,这是张哥给我的暗示,他和我一样,都已经久不出游,早已是饥渴难耐蠢蠢欲动了。

天凉好出游。正是入秋天气,风轻云淡,清爽宜人;况且,“山气日夕佳”,山中清景,是不分季节的诱惑。进山吧,张哥,我说,就去你今夏发现的那处让你有江郎之憾的美景,看看究竟。张哥说,好,上次骑车进山,没能走到尽头,这次我们索性徒步,学学武陵人,也来个“欲穷其林”,也许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呢。

早八点,从杜尔坪坑口出发。一条新修的水泥公路直通山里。这条路的尽头是赵氏沟,赵氏沟是新近开发的景点,我没有去过,据说是处很清幽的所在,山水相依,林木掩映,既有农家小舍,又有度假别墅,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路过一座石桥,石桥左边,一条土路伸向另一条沟里,据说是由于沟口的石桥方位偏斜,故名此沟为偏桥沟。我们进入偏桥沟。沿路由于开矿,山体植被均遭破坏,已无多少风景可观。经过偏桥沟村。中途见一隐藏于此的黑炼铁厂,红炉火,黑浓烟,肆虐于碧树青山之间,让人触目惊心。

偏桥沟尽头,有一面坡,坡下有水,坡上有草,当地人称“水草坡”。常有喜欢户外野营的驴友来此宿营。路从这里向左延伸,一直弯向通往庙前山的'公路。在离沟口不远处,我们拐上右手边的一条土路,这条路折向北面,弯弯曲曲地进入位于山梁上的马圪台村。

风景就是从这条路开始的。对于喜欢野外徒步的野游者来说,路本身就是风景,行走在路上本身就是享受了。昨天刚刚下过一场雨,沙土路面呈现出一种湿润润的土褐色,看着都让人觉得宁静怡然,踏上去,有松软柔和的感觉,如走在如茵的草甸上;路边灌丛茂密,青松挺拔,说不出的清新幽静。东坡诗云:松间沙路净无泥。约略就是这般光景了。

路边小景,也时时带给人欣喜。

一块硕大的砂岩,深褐色的岩体上异色层叠,若黄若白的云纹,有一种飞扬的生动;岩顶上青松覆盖,岩缝里小松翘首,远远望去,宛然山中的盆景。

一丛向阳的沙棘,在别的沙棘果依然停留在青涩的青春时代的时候,它却迫不及待的要表现出明黄的成熟;撮几粒入口,轻轻地一咂,立刻酸意弥漫,口齿生津,呵呵,还是多些少年的意气,少些成年的浑厚啊。经霜后的沙棘才会酸甜中和滋味浑然的。

一截浸水的枯木,被时光和流水侵蚀成一尊黑褐色的雕塑;深隐的年轮一层一层的凸露出来,你可以伸出手,让指尖从上面滑过,去触摸时光的质感;已经松软酥脆的朽木,随手而落,但在这腐朽的枯木间,又有新的生命舒展着青青的枝叶,亭亭而立。

一株不知名的灌木,青绿的细叶间挤满红红的小果,你简直说不清是叶比果密还是果比叶多;几朵小花,幽然绽放,就像是自然随意悬挂的紫色的风铃;蘑菇是少不了的,尤其是雨后,争先恐后,拱土而出。最可喜者,是路边见到三株果树,树根有一半裸露在外,粗硕茁壮;繁枝茂叶间,缀满大小如樱桃的小红果。尝一尝,甜中带酸,酸中略涩,再过半月,应该是采摘的最佳时节了。

真不想再走了,虽是点滴小景,已足以盘桓流连了;张哥说,这才渐入佳境呢。

我们折向左面的一条沟,依然是松林幽径,依然是小景不断,依然是一路的欣喜。

渐近沟底,听到了潺潺的水声,清响如语,一路相伴。到达沟底,只见乱石纵横,清溪潺湲,颇有古人所说的“声喧乱石中”的境界。

从这里,我们又折上右边的一条山路,路边有空旷处,下临溪水,可以作为露营的场所。

继续往前,进入紧邻的另一条沟。山路蜿蜒,路上虽多有杂草丛棘,但也多了些许的野趣;不时驻足,纵目瞭望,远山层叠,松林葱郁,又是一番境界了。

又到了一处空旷地,依山傍林,清幽宁静。如果在此露营,风过处,谛听松涛阵阵,月起时,静享玉色融融;一夜清梦,自然醒来,观山岚氤氲,听鸟鸣啁啾,那是何等的享受。

要是这里再有一眼山泉,能够于月色中煮泉烹茶,品茗清谈,那就再美妙不过了。正这样想着呢,耳边忽然传来隐隐约约的细碎的水声。看看前面,蓊蓊郁郁一片深碧,好像已经无路可走,便拨草寻路勉力前行,果然,不远处乱石中,一道不大的山溪,清清亮亮的,宛转而下,细流清澈,淙淙有声;掬水入口,清冽甘甜,直沁肺腑。

看看时间,已近正午,一路行来,脚未歇,水未喝,于是,和张哥分坐于泉边石上,燃只烟,一边小憩,一边静听泉声泠泠。

我们刚刚经过的这条沟不知何名,我说,这里靠近马圪台,索性就称它为“马圪台沟”吧。

时间尚早,游兴尚浓,歇息片刻,准备继续前行。周围已是高树茂盛灌丛幽密,只好披荆斩棘挥刀开路。没想到前方不远,密林丛中,竟然有一块巨石倚松而立,巨石约两丈见方,中间一道不足一尺的裂缝,齐刷刷地将其分为二半,仿佛是有天神于此试剑,将巨石一劈为二似的。

我们把这块巨石,称作“止步石”,取止步于此之意,作为此次探路的终点。

静坐巨石之上,只见远山闭合,峰峦耸翠,高树葱茏,浓碧如水;山风过处,飒飒有声,林鸟时鸣,清音入耳,如此幽境,足以养目怡神,消涤俗虑。

张哥说:此境如何?

我说:果然好地方;其幽,可使心静,其野,可使心闲;浮生碌碌,能暂得片刻身闲心静,已不敢有更多奢求了。

于是,诌歪诗一首,戏赠张哥:

莫叹张郎似江郎,

只缘幽境野兴长。

但得身与心俱渺,

何须费笔赋诗章?

探访含珠散文篇八

月子里房事而引起的月子病还会有四肢乏力,腰酸,嗜睡等症状;。

由于怒气而引起的月子病还同时伴有大小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

月子病一般是由于在分娩后的内分泌发生率变化,全身肌肉、肌腱的弹性和力量下降,关节囊和关节附近的韧带张力减弱,使关节变得松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妇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地抱小孩,会加重关节、肌腱和韧带的负担,容易使手腕、手指关节等部位发生劳损性疼痛。

探访含珠散文篇九

车子冒雨行驶,前往泸沽湖。有人对我说,来云南不去泸沽湖,确实是有些遗憾。然而,去泸沽湖的路上实在惊险,车子在盘山路上行驶,倚窗向外望,“十八湾”的风光无限,时而,山峦笼罩在云雾里,时而,团团雾气驻留山坡,山雾缭绕,雾气腾腾,如仙境一般。

农布导游是一个典型的摩梭人,今年27岁,兄弟七人。他说从小家境贫困,没读过书。爷爷是印度的一位转世**,看到他的家境后,在他6岁那年,把他带到印度寺庙进修佛学。十一年后,因他私下学习两样东西,既相学与风水学,被爷爷赶回国内。他的经历及心路历程,他的睿智的头脑,他的谈笑风生,让我暗暗佩服。因为摩梭人的人口太少,只有五万人,没有文字。所以,不称其为民族,而称为摩梭人。

我们沿着山道行驶着,山路弯弯,远眺360度泸沽湖后,来到鳄鱼岛的观景台,观赏了袖珍小岛的风貌,小岛如同一枚珍珠镶嵌在那里,经过湖水的洗礼,更加璀璨夺目。

冒雨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情人滩,站在沙滩上,可以远眺湖中朦朦胧胧的景致,可以尽情的享受雨中大自然了美景。这里的空气纯净新鲜,这里的山水诱人,这里的摩梭人淳朴善良。

入住酒店是位于云南省界的只有15户人家的一个小村庄小洛水村。办好入住手续后,随着农布,我们来到了泸沽湖畔,看到心中的泸沽湖,情绪异常激动,这梦幻般的湖,神秘的湖,今天我终于来了。

在小洛水码头,乘着猪槽船在泸沽湖中游览,此时,身在“女儿国”,我兴致浓浓,别有一番情趣。

小阿哥摇动着木桨,自由自在的划船,我们享受山湖间曼妙之快乐。湖面上,落雨在湖里形成点点波纹,木桨在湖中划来划去,好一束在湖中自由行走的花。

远处,青山含黛、雾气蒙蒙、如梦如幻。两岸的山坡上生长着松树,这种松树和北方的不一样的,长势不高,可能是由于受高原天气的影响的缘故。湖的中心,有座小岛,晴天的时候游客可以到岛上拍照、远观泸沽湖的景色。

小阿哥边划船,边和我们聊着天。他说,泸沽湖面积有58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他还说:如今的泸沽湖,四川省占2/3,云南省只占1/3。但是,云南省旅游开发工作做得比较好,将泸沽湖作成了云南省旅游的品牌。夏天的时候,在泸沽湖畔。支起一个帐篷,可以在湖中钓鱼,寄情于山水。湖水中有鲢鱼、草鱼、鲫鱼。

在猪槽船上,我们还可以远看彼岸四川省管辖的区域。这时,雨越下越大,我们穿的衣服在雨中已经淋湿,但心中那份快乐惬意,别人是想象不到的。

泸沽湖这几天连雨天,但游人仍然络绎不绝。

下了车,我们随着摩梭人“文化代表”央拉,来到了她的家中,这是母系社会的一个典型缩影,11人口的母系家庭。今天,我们非常荣兴,可以走进享有家庭至高无尚权力的祖母屋。

央拉介绍了摩梭人的'民风民俗,特别是对走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说:摩梭人的民风很古老,依然延续着母系社会的模式,这种模式生活,摩梭人都能接受。比如说,谁家要是盖房子,村里的阿舅和阿哥都来帮忙,他们是不收取任何报到酬。又如,全家的收入和支出,都有祖母掌管。钱放她的枕下或床下,时间久了,就要到院子里晒一晒,如遇有风天,钱被刮走了村里的人拾到后,都要主动的送还主人。由此可见,摩梭人的民风淳朴,民俗原始善良,沿袭了古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央拉接着说:你们关心的是摩梭人那种走婚。村子里的孩子,13岁都要举行成人礼,这将意味着可以走婚了。它的方式是,男女青年在篝火晚会上相识,感觉不错,女孩便指给其居住的花房位置。

夜晚,男孩子从窗子进入女孩子的花房,缠绵一夜后,天亮前离开。

央拉说:我现在仍然进行着走婚,已经了,有两个孩子。摩梭人婚姻信奉的“男不娶,女不嫁”的暗婚方式。最后,央拉开玩笑得说欢迎各位阿弟前来摩梭人部落走婚。

离开摩梭人部落,我们前往走婚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男女青年在一起走婚,时间久了认为不合适,便来到了这座桥,走过了这座桥,俩个人便分开了。农布建议我们热恋中的男女及夫妻不要走这座桥。

车子开始往回返了,我们将要翻越一座海拔4000米的高峰,因气压低,氧气稀薄,农布告诫我们不要睡觉。

这时,天空又下起雨,山道弯弯,弯弯环环,坐在车里心跳加快。车子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路况越来越糟,时常有泥石流的情况发生。司机师傅小心翼翼的驾车,密切关注前方的路况。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地行驶。

经历了艰难万险,下午4点半,我们终于回到了出发地。

泸沽湖之旅,我懂得了,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祸福互倚,凡是路过的,都算风景;能占据记忆的,皆是幸福。等走远了再回首,我们才发现,艰难让人坚强,风俗令人回味,风雨使人清醒。再美好的东西,我们也无法拥有太久,得到的都只是暂时;只有从回忆中转身,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

探访含珠散文篇十

我们知道女性在坐月子的时候身体是非常虚弱的,所以我们建议坐月子的女性朋友们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子,要采用一些方法来调理身体,女性朋友在坐月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如果乱吃东西的话不但影响到自己的身子而且还影响到宝宝的喂养,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女性在月子里西瓜可以吃吗。

西瓜营养价值分析。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西瓜味道甘味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食品。

坐月子能吃西瓜吗。

产妇坐月子期间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的水果。如苹果、鲜橙、香焦。如果是夏天,西瓜是可以吃,适量食用西瓜不伤脾胃,还能促进食欲,这对于身体健康有益,不过也不要过量吃,因为西瓜属凉性,坐月子期间,产妇身体虚弱,不宜多食用,以量少为宜。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坐月子对于产妇的重要性,我们建议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子,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女性在月子里西瓜可以吃吗。

探访含珠散文篇十一

在良舍交流快两年了,和中心敬老院仅一墙之隔,却没有进去看个究竟,只是站在教学楼上无数次目睹过它的芳容:两座白色的楼房遥相呼应,东西平房如同左臂右膀,办公楼人影攒动,宿舍楼集市般热闹;大院里绿树葱茏、四季常青,花坛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工作人员匆匆忙忙、按部就班,彰显着最佳的精气神,展露着伟大的爱心和无私的胸怀。

今天,老村长和一个村民前来探望我们村受助的两名孤寡老人,我得知后,也买了礼品,一同前往,一来表表爱心,二来看个究竟。进大门时,一个值班老者,详细询问了我们,然后电话请示院长。不一会儿,刘院长亲自下楼接我们进去,他是我们一个村的人,以前一直在民政局工作,如今成了敬老院的院长。在刘院长办公室小憩片刻,他的热情让我们感动。由于时间问题,我们不能久坐,要求在院内走走,并前去探访老人。

出了院长办公室,眼前忽然一亮,楼道墙壁白白净净,地板如同镜子,玻璃一尘不染,宣传标语很是醒目。来到大院,环顾四周,只见两座大楼如同“白宫”般庄严,办公楼上“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和谐一方。”和宿舍楼上“树敬老之风,促社会和谐。”的大字温馨、和善。它既是敬老院的院训,又是全体人员工作精神的象征。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修剪花木,清除杂草;几位老人在大院散步、赏花;两位服务员在用洗衣机清洗老人的物品,晾衣绳上全是被套、床单和衣物,微风习习,只见那五颜六色的晾晒物随风晃动,竟成为这儿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他工作人员都在菜地里挑地垄、覆地膜、种蔬菜。东边是餐厅,只见厨师们身穿卫生服进进出出;西边平房顶上有一架大型太阳能,说是专门给澡堂提供热水的。

来到北楼(宿舍楼)大厅外,看到彩带迎风飘展,电子滚动屏文字循环闪烁,这里似乎成了老人们的乐园,门庭若市的样子:有的老人在安静地晒太阳,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掀花花,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互相按摩,有的在逗趣取乐,有的在吃水果和食品,有的在静坐打盹,有的......听院长说,这里住着160多名受助人员,除了孤寡老人以外,还有一些残疾人口和流浪人口,其中包括几十名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他们不是身残就是智残。这里的工作很辛苦,很麻烦,工作人员要负责受助人员的起居饮食,关心他们的生老病死等等,没有伟大的爱心和无私的胸怀,是干不了这一行的。

在大厅内外,没有见到我们要探访的老人,原来是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回宿舍等候去了。上了三楼,这里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楼道里非常干净,地板光亮,墙壁洁白,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每个宿舍都住着两个人,他们都是院方刻意搭配好的,一般是年轻的和年长的,身体好的和身体差的,智全的和智残的同住一宿舍,舍友间互帮互助、彼此谦让,如同一家,亲同手足。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互帮互助已成为敬老院的风范,就像医院里同一病房的病友和家属那样,他们亲近的气氛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来到要探访的老人宿舍,没想到本村的两位老人竟然同住一间,看到我们前来,他们忙起身迎接,又是倒茶又是递烟,似乎一下子学会了很多礼节,以前的那种拖沓、脏兮的形象已成为历史。宿舍里干干净净的,老人的被褥、衣物像刚洗过的一样干净,其他用品摆放也很整齐。老人看起来像是年轻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少了,皮肤变白了,人也胖了,谈笑中发现他们能说会道、判若两人了。老人还说,他们在敬老院生活得非常好,一日三餐,很有规律,饭菜多变,油水大。每月还能领到30元的零花钱,定期由工作人员带领去街道买些东西,不能自理的就由工作人员代办,每人都有一个小账户,由院方妥善管理。两位老人你一句,我一句,滔滔不绝。他们还对村里的几位同龄老人念念不忘,问长问短。时间不早了,客走主人安,我们找机会终止了谈话,津津乐道的老人只好和我们依依告别。

下了大楼,发现许多工作人员面带笑容正在给老人们上午操,虽然不整齐,但也有队列队形。做完午操,又齐唱《社会主义好》,虽然声音错杂,但老人们却从中悟出了道理,个个喜上眉梢,乐此不疲。

离开时,所有的老人都把目光投向我们,目光中充满感激和幸福,我们探访的老人一直送我们出了大门,目送了很久很久。

我思绪万千,总觉得刘院长把这里管理的这么极致,甚是感叹。听说,敬老院的名字以后可能会改成“幸福院”,我真替这里的受助人员感到幸福!

探访含珠散文篇十二

大姐嫁到我村东南八里地的沙梁村时,我大约才五六岁的样子,那时我常在沙梁村居住,有四五年的光景,至今仍能记得几位儿时耍伴的乳名。

大沽河从村东绵延而过,夏天去河里摸楦(音)子(一种类似海里蛤蜊的河鲜,味道极为鲜美)、游泳,冬天在河面上滑冰,大沽河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

下得河堤,西行二三百米,就来到村里闻名十里八疃的集市,中央矗立着一座挺拔俊美的文昌阁塔,于民国二十三年,由本村富商綦官晟捐资七千大洋建成,了栈桥回澜阁的设计者,毕业于同济大学的著名工程师刘铨法。即便不是集日,文昌阁四周也会汇集一些买卖小人书、零食、玩具的小摊贩,是当时孩子们最主要的游乐场所。

村西还有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这里还陆陆续续出土过一些陶陶罐罐,与文化名村的称号颇为相符,因此有当地人戏言,沙梁村的鸡叫起来都子曰子曰的。

现在的大沽河堤已经建成了两车道的`泊油路,车行在高高的河堤上,四周风景一览无余,一侧是有些干枯的河床,一侧是沿河而居的稀稀落落的村庄。一路风光之后,留着我儿时美好记忆的沙梁村很快就到了。

驶下河堤,文昌阁出现在眼前,其破败的景象不禁心头一凉,就像一位被家人抛弃年过花甲的老乞丐一样,在广场一角瑟瑟发抖。显然用于跳广场舞的水泥广场垫高了很多,把本来有六级台阶的文昌阁塔掩埋到只剩两级,土埋了半截自然就失去了往日挺拔俊美的神韵,曾经广场的主角现在倒像是个多余的,曾经的村魂,现在变成了野鬼一般。

记得在塔西侧有一条贯穿沙梁村东西的水系,东面沟深水清,西面连着一处水波荡漾的平塘,有一座石桥联通南北,哪里也是我儿时曾经流连忘返之地。

沿广场往南西转进入一处胡同,几处土房格外扎眼,看起来新农村建设尚需努力。走不多久,就寻到了原来的水系,只是没了往日的风采,原来用于妇女洗衣、孩童嬉戏、鱼虾满塘之处,现在已成垃圾场、臭水沟。沿南岸再往前走,石桥还在,桥西的平塘也小了很多,环境也大致如此,不堪入目,两岸被点着的垃圾仍在冒着黑烟,发出阵阵呛人的气味。

过桥来到北岸,迎面遇一高大瘦俏的疯子,他曾经是威武英俊的天安门国旗班战士,可惜不是所有人能抗得住大场面。

四十年之后,竟再也寻不到儿时的沙梁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