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14:36 页码:8
2023年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通用9篇)
2023-11-18 12:14:36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人?下面是一些写作素材,供大家参考。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要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公民的文化需求。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理念不利于公民高效利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不强、开放时间不合理、对入馆人员要求过多等,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实现主动地管理服务,以读者为主,降低入馆的要求,努力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善图书馆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用真挚、友善的态度进行服务,使广大读者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文化诉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图书馆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加工,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在基层建立电子图书阅览室,形成信息服务网络,促进数字化信息的全面覆盖。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储藏量,增加图书馆信息的信息获取数量,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以及文献的阅读和浏览,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设立图书管理库、室、吧等,满足不同读书习惯、不同喜好读者的不同需求。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提高,政府应努力解决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投入,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促进公共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积极投入改善图书馆的内部设施和环境,增加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并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类归档和整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读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更多的人走进公共图书馆,高效的利用图书馆,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实现。

2.4丰富教育形式。

公众的读书需求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公共图书馆建设时也应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要,可以有传统的阅读和现代的电子阅览等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利用影视资料进行讲座,下载比较优秀的读书资料,制作成课件为读者播放。可以邀请名人或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加强读者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举办舞台演出,通过评书、舞台剧等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表演出来,加强对文学历史的了解,使一些志趣相投的读者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3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重要机遇,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抓好机遇,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树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2]郑瑞爽.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5):4-5.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作用确立以满足公民多样性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集中体现。[1]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载体协同,不断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应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即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专门针对社会上各专业性质的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科学知识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社会化、公共化。二是“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即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空间使用及其他文化活动服务。这两层涵义指明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两条路径,二者相辅相成,体现的是有限度的社会化。就服务形式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有条件的开放,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支持校外读者持相关证件办理临时阅览证,但暂不支持文献外借;二是地区合作制,即以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代表性学校如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三是完全对外开放,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功能于一体,免费面向社会公众,比较典型的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只出台了具有政策鼓励性质的相关条例,并没有强制性法规来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在实践中,校外人员由于各种因素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和借阅流程,再加上读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借阅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积极响应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高校相对较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3]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路径不清晰、障碍因素较多,实践进展相对缓慢。

服务观念决定服务内容。长久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局限于只服务本校师生,把图书馆视为高校自有财产,采取封闭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公众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观念上公共服务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系统有效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和方案的缺失。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当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有义务推动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

(二)缺乏自主权和互动机制。

高校图书馆具有学校附属性,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自主性和自主权较低,且其主要职能是承担高校教学科研文献保障工作,以对内服务为主,没有制定专门的对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4]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对外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制定与内外兼容服务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

(三)缺少具体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依据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提供保障,高校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主要取决于高校自身,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开放标准,加之社会公众的相对复杂性,开放工作在规划和执行中面临诸多困难。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

(四)软硬件设施协调不足。

空间、设施、资源和人力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四个基本要素。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必然会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空间、设施、资源、人力产生影响,出现图书馆实体空间不足、资源需求量增大、人力资源协调困难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积极有效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一)美国。

美国是图书馆法及其他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健全的国家。早在1965年,美国高等教育法就明确作出了规定,美国高校图书馆享有受联邦政府津贴的权利,这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提供了法律前提,同时也酿就了美国高校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即高校图书馆在接受着国家税金的补贴和资助的同时,也承担了具有向社会市民免费开放的义务。

(二)英国。

英国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开放机制。在人员方面有着清晰地限定,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规定“本校师生、校友、校园卡持有人及朋友(每位持卡者可带四个客人)可免费进入,图书馆对符合条件的部分人群免费,对外则视情况收费”[5]。在服务内容方面,支持全部开架服务,免费阅览,免费上网,但实行有条件的外借。

(三)德国。

在德国,大学图书馆通常具有高校馆和公共馆双重身份,校内和校外服务分别占到了60%和40%。[5]德国大学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和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图书馆构成。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中心图书馆藏书支持图书外借、馆际互借、书目提要等常规服务,而专业图书馆的藏书由于专业化程度较高,通常只支持校外人员阅览,不支持外借。这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既能保证基础,又能突出专业特长。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从国外建设经验中可以看出,法律和制度建设是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且多以鼓励性政策居多,推动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相关政策的确立,如从教育法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确立相应的服务方针与制度,明确社会化服务职责,从政策法规上予以推动。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准则,对社会读者进馆方式、服务内容、办证手续、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实现有章可循,便于管理。

(二)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社会,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激励型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予以一定的资助,对于加快高校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有积极作用。例如,政府可以加大经费投拨、增加编制等,缓解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所带来的人员和资金紧缺、工作量增加等问题。此外,随着国家对国民教育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在保证公共图书馆资金正常运转情况下,可以调拨部分资金投入到了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中,进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纳税人”观念为其高校应服务于公众这一理念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高校图书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供了意识先导。各高校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快转变观念,强化社会化意识,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行为。

(四)兼顾专业性和普适性。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能照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否则不仅不会体现高校馆社会化的价值,而且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甚至会影响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质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应基于自身的特点,从专业性和普适性两方面入手,开展“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和“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坚持专业性和有限度地开放。专业性方面,高校图书馆应确立“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理念,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特点,与社会相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建立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例如,师范类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医学类高校馆可以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并在互动中向这些机构提供文献借阅,实现服务,达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成为企业创新链的重要环节,面向企业提供定向信息服务。普适性方面主要仿照公共图书馆模式,为校外大众提供文化科普类文献资源的免费阅读,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借助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展专题展览、讲座、演讲等各种活动,成为公众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辟专门的社区服务模块,将为社区民众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纳入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范畴。

(五)建立各类型图书馆联盟体系。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环境。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共建共享各类型、各层面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地区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资源的需求。目前,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涵盖了上海地区包括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情报系统在内的70多家图书馆,构筑了统一的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并借助《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为读者提供成员馆中外文献异地借还服务。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社区文化的营造有特殊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和服务价值,促进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从法律、政策、管理机制、服务内容和模式、图书馆地区性联盟等诸多方面入手,立足专业性和普适性,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三

摘要:基层图书馆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全面发挥公共文化体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价值,就必须意识到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地构建。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先进文化发展、人们知识需要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价值;其次从知识获取渠道、文化遗产保护、精神生活丰富、场所提供以及免费服务等方面对基层图书馆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人才建设、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希望可以为我国公共文化体系以及图书馆等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还面临着资金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困境,不仅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設水平。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有必要明确自身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关措施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1可以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先进文化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实现先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等的支持。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对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文明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对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效保障。

1.2可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要。

现阶段,人们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化的需求。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它是保障人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图书馆、文化站等对知识进行及时获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1.3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彰显了民族精神,又是民族振兴以及国家发展等的重要支撑。而对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来说,可以对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文化遗产弘扬、特色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四

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转型,图书馆在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逐渐从单一型向“智慧型”转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多媒体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现代科技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图书馆需要清醒认识到应用技术的优势,进而做到灵活把握。地市级图书馆能够统筹当地各种图书馆的服务,加快推动现代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促进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深层次开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改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在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上,建设“智慧”现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图书馆发展方向探索。

(一)再造服务理念。

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根本在于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换位思考,根据读者阅读需求,热情引导读者阅读,营造“全面崇尚阅读”的氛围。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满足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组织多媒体阅读公开课,推广阅读素养理论,培养年轻读者重视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其次,为了培养现代图书馆的潜在读者,增加青少年对书籍阅览的兴趣,开展以青少年读者为主的假期活动。最后,在特殊节日(例如,法定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专题书展,吸引更多市民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二)强化虚拟空间。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图书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试点,这项工程以地市级图书馆为基础,成立一个工程基层服务站,以信息共享方式共享图书馆内的数字图书资源,并成为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集合,通过网络为城市社区服务,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图书资源。

(三)拓展服务内容。

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是指现代图书馆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通道,通过新兴媒体,构建数字阅览室等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实现通讯、查询等功能。服务平台具有实时更新和书籍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为城市市区以及个体提供了图书档案存档指导和图书数据库建设服务,多层次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读者。现代图书馆通过建立快速便捷的网络,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文化需求服务,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深远。在图书馆服务侧重点方面,要强调地区公共服务理念,以政府相关部门、城区支柱企业、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技术部门为重点服务对象,将政府政策、支柱企业前沿理念、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推送内容,拓展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四)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现代图书馆建立图书管理系统,使读者能够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访问、搜索和分享图书馆数字资源。我国一些较发达地区现代图书馆已经开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调查结果表明,开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够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地区图书馆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图书管理系统,方便读者查阅资料,满足阅读需求。二是开启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该服务是以广电网络为通道,基于有线电视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在家能够通过电视完成书籍和文献的检索与下载,享受数字图书资源。三是图书馆组织专题阅览会、读书夏令营、青少年辅导中心等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五)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以独特的文化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一定区域内能够产生较大效益。现代图书馆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图书馆文化、服务态度及服务理念,进而在地区获得较大影响力。图书馆文化品牌代表它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对推动图书馆建立公众形象,提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图书馆举办各种讲座,打造当地较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公共新形象,成为地区文化的风向标。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五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的城市公共管理较为完善,但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与广大的居民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国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整改,从而构想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六

要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必须打破传统政事格局,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宽民间组织参与空间,提升管理效力。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进程中呈现出众多非政府组织,在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并逐渐走向成熟。

本文从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升策略建议。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给我国的公共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全球化趋势气势如虹。

各国在追求传统单一行政目标的同时也更注重政府的服务质量,极力强化公共责任并提升社会满意度。

传统垂直僵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已难以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公共管理必须要向社会化以及服务型转变,提升工作效率并突出公共管理的服务功能。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完善的关键时期。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的高度统一管理已经严重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更多的独立地位,一边进行自主的决策并承担风险。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宏观调控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整个社会为起点,根据公共管理发展重新设置政府职能,确立新的管理模式。

(3)是我国行政体制革新的需要。

长期以来,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管理部门都存在机构队伍庞大、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也进行过多次革新,但这种革新大多是在原来的管理构架内进行的,并未真正意义上涉及政府与社会、机构以及公民的关系,对政府职能、行为、服务质量以及办事效率等方面的革新也涉及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更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则,一旦管理中出发突发问题应对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都需要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确立新的管理机制及模式。

(1)公民公共精神缺失,公共管理参与度不足。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革新下,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正在发生变化,正在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将一些原先属于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向社会转移,这需要组织及公民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参与精神,但当前我国在公共利益关注度以及公民公共精神等方面仍有缺失,阻碍了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推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革新,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参与公共管理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政府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民众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

(2)非政府社会组织发展面临重重困境。

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第三方部门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实施的重要基础,具有政府以及企业法人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少,组织质量偏低,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其他世界国家都存在庞大的非政府组织系统,在法国,每万人所拥有的非政府民间组织就超过100个,美国超过60个,即使是巴西也拥有近20个,而在我国每万人拥有的数量仅在各位数。

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上还受到众多制约,也阻碍了国家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三、培育发展公共管理社会化力量策略研究。

(1)积极培育民众公共精神。

民众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精神基础,它是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一种共同意识,是一种综合素质。

民众公共精神的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科学的体系:首先要完善教育体系,真正培养人格独立的现代公民;其次,加强公共管理舆论引导,形成强大的全民参与氛围;再次,政府发挥统一指挥职能,在健全各项民众参与法律法规的同时起好模范作用。

(2)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公共管理。

第一,政府需要加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民参与管理机制;第二,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公民知情权;第三,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提升公民参与管理热情的同时构建广泛的参与途径;第四,完善公民参与管理法律制度,让民众参与有法可依。

(3)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

首先,需要创新非政府组织登记制度。

当前我国的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登记上有非常严格的准入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可以让非政府组织更有利于政府管理,但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增长,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创新竞争和监督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在放宽非政府组织登记制度后,政府需要加强监督职能,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设置非政府组织竞争机制,促进其保持参与积极性并不断创新。

最后,优化激励机制,要保证非政府组织的长远发展,需要政府和国家对其投入更多激励和扶持力量,为其提供更多精神动力及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七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和公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并逐步增加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总量。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或者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提供低票价或者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校园、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流动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扩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增加相关服务内容,支持针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需要的,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者定期进行培训,支持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辅导群众文化活动。

第十六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区域建设综合性文化设施并免费开放。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公众文化需求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不得因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而降低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健全服务规范,建立服务公示制度。

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事项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单位应当以便于知晓的方式提前向公众发布公告。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设施和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应当放置报刊、资料供公众阅览。

第二十条公益性文化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免费的公益性演出、文化艺术教育等文化活动。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公众开展自发性的文化活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文化广场等场所依法开展的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文化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提供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并收集公众对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第二十五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室)、文化广场、农村广播基础设施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并配备相应设备。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应当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十七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更新、充实。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及其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

第二十八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一)举办文体、展览、讲座等活动;。

(二)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三)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第二十九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保障其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活动。

第三十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影视节目播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综合文化站应当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

第三十一条城市社区、农村综合文化室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文化信息服务、文体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第四章激励与保障。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赠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或者开展文化活动。

捐赠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相关部门捐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可以依法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建设的,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的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鼓励社会力量将其所有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委托公益性文化机构管理,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第三十五条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公益性文化活动,赞助方可以获得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理回报。

第三十六条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捐资、援赠物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由主办方支付。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低价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制度,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或者委托培养;。

(二)挂职、选拔、交流等;。

(三)聘用聘任、兼职客座、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

第四十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及所服务的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人员。

第四十一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四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志愿者组织。

鼓励热心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向文化志愿者组织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

因举办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志愿者服务的,举办者可以自行招募志愿者,也可以委托文化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

第四十三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予以表彰。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使用财政资金举办公共文化设施的,其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挤占捐赠财产的;。

(二)侵占公共文化财产的;。

(三)未按照规定处理举报或者投诉的;。

(四)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性质、功能、用途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八

[摘要]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服务展开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和社会文化服务的地位。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不断完善、促进馆内事业发展并实现最终目标的根本途径。文章就图书馆服务工作展开分析,对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服务展开的,图书馆的任何社会贡献都是通过服务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因此,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途径是否多种多样,服务手段是否创新等都会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在社会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日益丰富的今天,图书馆应探讨新的服务途径并提升服务能力,进而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及社会文化服务。

1服务理念的更新。

1.1服务理念的原则。

《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了图书馆服务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三条基本原则蕴含了“以人为本”“信息公开”“服务平等”“利益全民”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它要求图书馆致力于公益、普遍、开放、平等、人文的图书馆公共服务。《图书馆服务宣言》第一次用与国际现代图书馆理念及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接轨的语言,系统表达了中国图书馆人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及理念达成的共识,是中国图书馆人重建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成果结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不断变化,他们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更高了。图书馆具有的人文精神是指在服务工作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其资源与设施建设应该围绕读者进行,脱离读者的.需求而盲目更新设备或不切实际地丰富馆藏资源的做法是与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的目标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以“服务平等,利益全民”的服务理念为前提,让不同的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公平地享有图书馆文献资源、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文明成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公众)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

2.1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拓展岗位创新能力。

身为服务工作者的图书馆人,要充分意识到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起点和终点。把读者的需求永远放在首位,这才是做好服务的首要前提条件。因而,在服务工作中,要发自内心地设法为读者提供服务,并在工作中注入足够的热诚,用心向读者介绍和宣传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采取各种办法为读者解决疑难问题。另外,要着力提升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水平,主动适应新技术的挑战,不断拓展服务工作的新思路。知识创新了,服务才能创新,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效和满意的服务。

2.2尊重读者,为读者贴心服务。

身为服务工作者的图书馆人,内心始终要充满阳光,给读者以亲和力,还必须从内心深处关爱读者。在服务过程中,馆员往往会碰到不讲理的读者,或受到读者不友好的对待。这时就更需要图书馆服务人员控制自己的情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用自己的诚心和智慧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无论读者态度怎样,图书馆服务人员应始终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化解误解,才能不会因自己疏忽而伤害读者的感情。让读者获得满意加惊喜的感受,要最大限度地尊重读者利益。另外,有些读者可能会对馆员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个别读者甚至还有挑剔的现象,这就需要馆员们在服务中不要忽略细节,除了自己要掌握积累足够的服务经验外,还要从细节入手,处处留心读者的需求,多考虑怎样做得更好,不放过细枝末节,营造服务至上的氛围,给读者满意贴心的服务。

2.3主动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服务气氛。

馆员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是服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营造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温馨友好,还能使馆员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个别新读者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和借阅制度等都不太清楚,往往会羞于启齿,欲言又止,这就需要馆员主动迎候,真诚热情地问候和解答,让新读者借阅文献书籍有一份好心情。面对各种性格不同的读者,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之沟通,及时主动的沟通交流,既能缩短读者与图书馆的心理距离,使读者体会到在图书馆享受到满意、愉快的服务,又能激发读者的热情,产生积极协作的心理。馆员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花时间,要找到切入点,倾注热情,真诚与读者交流。

2.4开展读者教育和培训工作。

随着读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开展读者研究,加强读者教育也是图书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读者教育和培训具体分为传统形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传统形式是利用“书目导读、新书推荐、办证须知、服务指南”等引导读者正确使用图书馆;现代科技教育方式是指导,即指导读者学会使用图书馆的站,了解查找网络资源和信息检索功能,引导传统读者向现代读者转化。另外,定期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法、阅读登记法,了解读者需求,接受读者咨询。通过开展读者教育,启发读者的信息意识,培养读者筛选、判断、利用信息的能力。

3服务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3.1开展网络服务,扩大服务人群。

随着现代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技术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首先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应加强各类有特色的文化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专题丰富、内容翔实的数据库。同时,要为读者上网查询阅览各种资料提供便捷服务,增强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吸引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具有数字资源提供和传播功能,为读者提供各种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将传统的“读者”转型为现代网上的“用户”,最大限度地争取图书馆的服务人群。

3.2建立图书基层外借点。

图书基层外借点是由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定期为有阅读需求的基层单位外借点借阅图书,由基层单位提供管理人员和阅读场所。这种服务形式简单快捷,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

3.3建立流动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是指公共图书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面向社会,为一些不便利用图书馆的人群有针对性地配送图书。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自去年以来,我馆一直坚持这项工作,开动流动图书馆服务车,定期进入距图书馆较远的社区或小区进行借阅服务,让老百姓不出小区就能借阅到实用的图书。此项工作一方面扩大了图书馆的覆盖面,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3.4开展各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为促进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展读者的服务领域,我馆每年定期开展各项读者活动。例如,每周一次免费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影视展播,每年定期举办各种读者座谈会、“六一”少年儿童联谊会,一年一次的读者有奖征文活动等。以上活动丰富多彩,老少皆宜,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4结论。

基层图书馆应当牢牢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在服务中处处体现人文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普及文化科技知识和推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共图书馆造型设计的原则论文简短篇九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