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42:14 页码:12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实用15篇)
2023-11-24 11:42:14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找到改进的方向。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自我提高。这是一篇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一

你吃粽子了吗?我问,问自己,也问朋友。

在各种口味、各种颜色、各种风情的粽子充斥眼球的时候,谁不想吃上一个、两个,然后闭着眼睛回味那久远而动人的故事?!

楝叶包裹的粽子,棱角分明。因为它有着厚重的积淀——。

粽子是裹着屈原一腔爱国之心,投进汨罗江里,吊祭《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所以,粽子是诗人节的彰显。

粽子是裹着伍子胥一双忠良之眼,挂在吴京东门上,让吴国忠臣屈死后尚能怒视越国军队入城灭吴。所以,粽子是忠良节的象征。

粽子是裹着东汉曹娥的一躯孝节之身,以十四岁的弱小之体投江救父,终于五日后抱出父尸。所以,粽子是孝道节的昭示。

农历五月初五,这个两千多年前形成的古老而年年都有的传统节日,都吃粽子。但称谓众多,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龙日等等……称谓之中,是悲壮,是心酸,是感动,是激烈,是……美丽!伟大!

留在祖宗记忆深处的人、事、物,经过世代相传,遗传到我们的脑中,忘也忘不掉,时常冒出心淼之尖,让人回味个中的酸甜苦辣,体会其中的哲理真谛。

他们,离我们从来就不远。

我们吃着粽子,过着端午节。

我早就送过了芭蕉扇,也早就给了爱人花手帕。节日,其实与我无关。但我突然发现,有些古老的东西,一旦回忆,仍觉温馨。在每个节日,我有许多的祝福,送给我的所有朋友。这绝不是客套和跟风,我的确是在心里想了你们好久,祝福了你们好久。我想你们也是,在每个节日里,都会有着思念和祝福,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甚或是悲情!

我用心做了一个红彤彤的大粽子,送过您,我所有的朋友!祝愿你们吃出健康!吃出团圆!吃出幸福!吃出好运!

最后,我想引用殷尧藩《端午》作结: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二

特殊的味道。

那是,我喜欢的粽子的香味。

每次闻到这香味。

我那小小的心。

禁不住。

怀想曾今的过往。

那时,最盼望的是端午节。

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

父亲会买来粽叶与糯米。

还有我喜欢的五彩线。

夜幕来临,灯光亮起。

父亲坐在矮凳上。

我们乐呵呵的围着。

看他一个一个的包粽子。

满屋的香味把我们熏醒。

父亲分给我们热乎乎的蛋和粽子。

笑着为我们系上五彩线。

仿佛还是昨天。

伸出手臂向同伴炫耀。

吃着很香,很香的粽子。

幸福的感觉绵延好几天。

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是回不去的。

时间不等人,人也一样。

我们长大了,父亲却永远的走了。

再也看不到。

再也找不回那浓浓的氛围。

粽子里有缅怀的念。

粽子里有幽幽的忆。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三

做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它们像散落在沙滩的贝壳,每个贝壳,都有独特的光芒。

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妈妈说,她要教我包粽子,我高兴坏了,刚放学,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放下书包就朝厨房奔过去。妈妈说要先把手洗干净,我迅速洗完了手,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先用粽叶,折成一个类似漏斗的三角形,又放入事先泡好的糯米。妈妈说,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漏斗的中心放置一颗枣和两粒花生。妈妈说着,用剩余的粽叶把漏斗的口给遮盖住,再把包好的三角形用绳线捆起来,最后打一个结,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看妈妈说:“这么简单,我学会了,妈妈我可以包了吗?”妈妈说:“可以呀,你先包吧,妈妈先去打扫卫生。”

我拿起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它折成类似漏斗的三角形,又放入一大把糯米,放入一颗枣两粒花生,用剩下的粽叶把漏斗的口遮住。可是,无论我怎么折都挡不住空隙,糯米总是露出来,这怎么包呀?妈妈为什么还没有过来呀?我一着急,用力有些大,把粽叶也扯烂了。我生气了,把粽叶撕碎,扔在地上。大叫道:“我讨厌包粽子,妈妈,我不包了!”妈妈听到我的叫声,连忙赶过来说:“怎么回事儿?”我眼里噙着泪,委屈地说:“我不包粽子了,太难了。”妈妈说:“你再包一个,让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按照刚才的方法包了一遍,还是包不成。妈妈说:“我知道你哪里错了。我讲的时候你肯定没有认真听,糯米放的太满了,再加上红枣花生,都把粽叶给撑破了。”妈妈说着又给我演示一遍。我抬起头说:“是吗?我看看,我再试试。”妈妈说:“你要想做好一件事儿,首先得认真学习,然后再动手做。遇到困难不要后退,不要放弃,要总结经验,不断尝试,不断练习,战胜困难。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我按照妈妈说的,又重新做了一遍,果然包好了。虽然,这个粽子又小又瘦不成样子,但那总是我包出来的第一个完整的粽子。后来我越包越好,甚至有几个包的和妈妈包的一模一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四

我的家乡沟渠交错,苇草丛生。河坡上,一团团生姜似的苇根盘根错节,或裸露,或潜藏,年复一年中,蹿生出密密麻麻的庞大根系。如此庞大的地下部队,不仅牢牢地护住了河堤泥土,更是粽箬的原产丰园。春雷骤响,笋尖破土;春风徐来,抽芯长叶;春雨滋润,簌簌拔节。四五月的光景,芦苇已蹿得比人高。每到这时,常见头戴斗笠、脚穿靴子的乡妇们穿梭于芦苇丛中忙着打箬子,预备裹粽子。

我的母亲便是这众多乡妇中的一个。很小的时候就记得我家胡桑田的东北角有一块水塘,当然,有水就有苇。日下竿头,忙完农活,母亲常顺手打几把箬子夹在胳肢窝里带回家。晚饭后,我们在灯下作业,母亲就在旁边裹粽子。煮过的箬子香味散发得满屋都是,常常引诱得我们滞笔呆闻,然后在母亲的一声“卖呆!”呵斥下恍然回神,继续埋头做功课。

母亲是裹粽子的好手,庄上邻舍娶媳妇嫁女、新屋上梁,总要请母亲去裹粽子。每年的立夏、端午节粽子更是必吃无疑。母亲会提前备好蜜枣、小豆、黏米,煮好箬子,找来扎线,然后开始裹粽子。母亲会裹好几种不同的样子,除了常见的像三角山样子的,还有穿粽、猪脚爪。穿粽只需一片粽叶,包上糯米,做成扁扁的三角形,最后拿穿针系着箬尾子从中间穿过去即可,拎着箬尾子,一个穿粽就在手里晃呀晃。猪脚爪更是好玩,两片叶子,各卷成两个尖角,在尖角里装上糯米、蜜枣,两半一合,便酷似四只脚的猪蹄子了。等不及母亲扎上扎线,我和姐姐就开始争抢起来,每每这时,母亲总会劝说姐姐:“不要和宝宝争,让她先拿,我再帮你裹一个!”从小到大,我占尽了“宝宝”的风头,以至于母亲常说我“惯得发了痴”。

裹完粽子,盛满一大锅水,把一个个粽子按序摆放,没入水中,煮粽子。母亲常把粽子煮好了放在锅里过夜,可对于我这个馋嘴来说无疑熬不了,于是,常常趁着母亲不在,偷偷地往锅堂里塞上一块大木头疙瘩,把风箱摇的呼呼响,眼看着满堂火焰舔着锅底,心想:这下应该熟的更快了吧。等到母亲揭开锅盖,真相终于大白,大火把粽子炖散了!一个个咧开嘴巴,露出满肚红果白米,像煮了一锅蜜枣粥!母亲操了扒灰棍子就要打,见势不妙,我拔腿就逃,母亲每次总是追出去几步就悻悻折回,还朝我点点手指头吓唬:“讨债鬼,有本事你不要回来!”哪肯不回来呢,一锅粽子等着呢,于是,屁大的功夫,又转到了锅沿边,看着满锅腾腾的热气直咽口水了。

终于盼到开锅,首先捞起穿粽、猪脚爪,压根儿不管什么样儿了,解开扎带,剥开粽箬,白花花的糯米棕子咕噜滚到碗里,拿一根筷子,往中间一插,在红糖里滚滚,囫囵囫囵就下肚了。剩下的粽子,母亲养在井水里,早晚换水,这样,粽子一连几天都能保持新鲜。早上上学,拿一个粽子边走边啃,晚上放学,照例还是要先吃一个粽子再做作业。

贫瘠的童年生活里,粽子成了我们最奢侈的美味,以至于在衣食无忧的今天,总是时常回想起糯米粽香的'味道――黏黏的、甜甜的。现在依然吃粽子,五仁的、蜜枣的、腊肉的,还有水果的,可谓琳琅满目,然而,却没有了童年的强烈渴求,更多的只是想尝个鲜罢了。

又是一季苇叶飘香,门前的如泰河边,密密麻麻、直指苍穹的芦苇长满了河坡,甚至葳蕤到河边沼泽中去了。吃过午饭,“武装”完毕,婆婆领着我和儿子打箬子。祖孙三代,各怀心思,婆婆要挑上好的箬子来给儿孙们裹粽子,我是想借打箬子重温童年的快乐时光,儿子想缓解一下枯燥作业的烦闷,顺带可以抽个苇芯、卷个苇叶吹口哨。

走进密密的苇丛,细看一番,竟然发现眼前的芦苇有的杆细苗长,叶子柔软细薄,叶柄处还有淡淡的一线红,还有的粗短矮胖,叶子肥厚阔大,而且没有红线。问后才知,原来乍看相同的苇草实则还有芦竹、芦柴之分,杆细苗长、有红线的叫芦柴,另一个叫芦竹,裹粽子用的就是芦柴头上的两片叶子,问婆婆,问什么偏偏要头上的两片呢?得知,新长的箬子软和一些,裹起来不容易裂口子。恍然大悟!活学活用!沿着水脚沿边一路西行。待到汗流浃背之时,我们已采了满满一篮箬子了。

这会儿,婆婆已焯好了箬子,正在楼下裹粽子呢,我得赶紧下楼,继续捣乱去!不,回味童年去!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五

记得小时候快到端午节,就被外婆抓着洗很多很多的粽子叶,洗得很累,腰都觉得很酸,于是边洗边想:“这个粽子叶那么难洗,做什么粽子嘛,买来吃不就可以了吗?我以后才不自己包粽子,洗这个粽子叶那么难洗,累死我了,我以后就买粽子吃。”

看着外婆包粽子,年少的我也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在外婆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包粽子。

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包粽子,小时候洗粽子叶的累让我从来不想自己包粽子,都是买来吃,但是从来就觉得买来的粽子没有外婆包的粽子好吃,没有外婆包的粽子香。

今年端午节快到了,想起外婆包的粽子,忽然很想吃。

于是打电话给在新疆的外婆,问了粽子怎么做的。

到超市买了两斤糯米,一斤猪肉,一斤板栗,一斤绿豆,一斤香菇,一斤粽子叶,半斤包粽子的绳子,还有碱。

回到家,就把糯米和绿豆放一些水,不是很多水,稍稍湿润就可以了,加一点碱和盐,再把糯米和绿豆均匀地拌在一起;把香菇洗干净,用滚水泡一下就把水倒掉;把板栗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拿出来,趁热的时候剥皮,板栗的皮最难剥,热的时候很容易剥皮,一下就剥好了;最后就把粽子叶和绳子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把煮好的粽子叶洗干净。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等糯米和绿豆拌在一起放了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动手包粽子了。

包粽子前,我还在想,我还会包吗?要是忘记怎么包了就打电话问外婆吧。我拿了一张大的粽子叶,竖着放,再拿两张小的粽子叶,大的粽子叶放在下面,两张小的粽子叶就放在大的粽子叶的上面,排着左右两边,放三勺糯米和绿豆,在上面放猪肉,放香菇,放板栗,然后再放两勺糯米和绿豆,在上面放两片小的粽子叶,把下面的粽子叶包着里面的东西向中间折起来,上面的粽子叶也像中间折起来,一定要把里面的东西都包在粽子叶里,不能漏出来,最后用绳子把粽子从头到尾一圈圈的扎起来,稍稍紧些,好了,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一阵惊喜,离开外婆那么多年,离开故乡那么久了,我竟然还记得年少是包过的粽子是怎样包的,几乎没有想,也没有思考,自然而然就包好了,也是是年少时的事总是让人难忘吧,也许是故乡的粽子特别好吃吧。

当冒着着热气飘散着粽叶清香的粽子摆在桌子上时,我好像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外婆的身边,儿时的记忆故乡的记忆又开始在脑海里出现。虽然我虽然离开故乡很多年,离开外婆那么多年,外婆包的故乡的粽子永远那么香。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六

那天,我去收割玉米杆。明明割断了玉米,人却无法挪开那地,细看时,原来是旁边一棵红豆秧死死的揪扯着,让我欲挪不得,欲放还不能。

我只得扔掉镰刀,蹲下身子,一点儿一点儿想剥开这红豆秧的纠缠,继续自己的工作。事情比我想的复杂的多。看着已经半干的豆秧,是那样顽强的不愿放开它们之间的瓜葛,像是故意和我争夺权利的所属。好几根单个的茎,将玉米杆完全的网罗着。我想通过转玉米杆,了结和那红豆的撕扯。我又想错了,朝左朝右转的结果,都不能很轻易的分开它们。生气了的我,不再想分开它们,使点劲狠着心扯断了豆秧。只得让它们生同衾,死同穴了。

我是个见物伤情,多愁善感的人。因了这种性格,常常在别人浪声大笑里,自己却表现的很有些难过。在锣鼓敲的惊心动魄,秧歌扭到十分欢乐时,我又那么想哭。这次也一样,我没为自己生拽硬割,毁掉玉米红豆各一棵,觉得有一丝的快乐。我倒觉得自己很残酷,我不是胜利者。

大自然中有些事物是印证人的,不管它们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就如那天旱无雨的云。没有飘逸,没有洒脱,像有回报大地的情,却无回报的.力一样。俩条铁轨就是祝英台与梁山伯。而玉米和红豆,则像征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

我读过很多描写爱情的小说,为红楼缘薄叹息扼腕,为化蝶的梁祝,沉重且难过。为《第二次握手》中的爱情,感动和流泪,为《我的二哥二嫂》那种爱的执着,点赞高歌。而现实中,一些近于功利的爱,让我看到爱的无奈与刻薄。还有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让我更想超现实的爱,更愿意去赞美《刑场上的婚礼》。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七

一小包沙姜,大概三公斤吧,放在塑料袋里,沉甸甸的把它扔在车上,带回胡志明市,无异举手之劳,而且每次家里劏鸡杀鸭,以沙姜拌和酱油或鱼露蘸着吃时,滋味特好,你肯定会想起给你送沙姜的朋友这一友情,于是沙姜有多浓烈,这友情便多浓郁。

我就是不敢接受这样的赠品,朋友亲自种的沙姜,虽说并非以之出一售来维持生活,就因为心理总会感到欠人家一分情,这分情是没法还得清的。何况,要吃沙姜,在胡志明市各个广西人聚居的区域,总会买得到。

广西人吃鸡肉,喜欢蘸沙姜酱油。最近在克弈发现:朋友朱敦和嗜爱沙姜拌鱼露,我尝过之后,也认为滋味独具一格。然而,世人吃鸡肉,似乎除了广西人,好像没有谁喜欢以沙姜作佐料。

食在广州,广东人吃鸡肉绝对不会蘸酱油,那是肯定的,据说:广州厨师在烹饪时早给你配好佐料,尽管是白切鸡也一样好味。我每次到广州,在餐馆吃喝,餐桌上绝对不会摆上小味碟,以至辣椒、蒜头米之类,如果有需要,对不起,每小碟五块钱!要求酱油哦,当然不会另外收费,然而这是惹人发笑的举措,待者会告诉你:蘸酱油将会尝不出厨师烹调的'手艺。

上述是饮食文化一大课题。生活在胡志明市,华社酒楼每席通常十二座位(温莎酒楼十位例外),总会给你备好十二只小味碟,然而越南人经营的酒楼则不一样,只十个座位,味碟四只。就是普通酒肆也如此,如果三、五知己喝啤酒,服务员只给你两只味碟,请别生气,各处乡村各处例,直待我们成为熟客,知道咱们华人的习惯,再不必嘱咐,也会给咱们每人一碟酱油。

可能因为圆桌较小之故,乡村摆的酒席,每桌也只十位,至于菜肴,可不像西堤酒楼那么小家子气,西堤酒楼的菜餸有人摆五道,通常六道,也有七道菜的叫做丰盛了,可乡村菜端上来十道八道平常事,而且都很大碟。可是,这也吓不倒中国人的吃法,在中国,待客之道,起码十二道菜。

朋友曾宪智、黄家权与我一起作客克弈,在宴席中,克弈一位不知名的朋友快要给儿子讨媳妇,知道我们是胡志明市来的,问了我们的姓名,说是要通过黄德成,请我等三人参加他家的喜宴。家权低笑说:“这么好吃的酒菜,所费只卅万,比酒肆里喝的还要便宜,他请我,一定到”。

注:卅万还没到一百人民币;美金约十五元。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八

慵懒的午后,又寂寞,又美好。

——题记。

静静聆听,此刻时光放慢了脚步,喧嚣,渐行渐远。

洗尽铅华,清绝素净。尘封冰洁情愫,您来过,相伴风雨,走过年华,两两相望,缕缕温暖,但某一天终会离散在生命的某一个渡口。微光闪烁的绘意,飞鸟已然掠过。经年之后,拨开所有的杂芜,暖暖风轻,慢慢地沦陷,一场传奇,灵魂涅盘。遇见,不去诉说尘世冷暖,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您而幻化出来的美好。

在时光的长廊里,那段邂逅,那段温暖,在梦中反复遇见,鲜活。

一半人间,一半天堂。冻结了谁的记忆?四季无言,岁月将您我定格为一本无字天书,于摩挲间不断温习,不断铭刻。那一刻心动,流水潺潺,回味方才自灵魂而升起的震憾。做一个漂泊的舞者,用色彩描绘这美丽的生命。漫天夕阳,都为这份心事独醉,光阴亦如烟花,瞬间看尽繁华。

繁华落尽,岁月知与谁同?思念,在流年里纷飞,未曾更变。无需相邀,一生追随。时光微醺,惊喜渐渐在瞳孔中凝固。

半度微凉,锦瑟流年错。蓦然回首,灯火已阑珊。谁始终是谁的方向?微暖时光,在文字中忽闪忽现。明明如此接近,却始终无法重逢。就算无边的黑夜将世界深深幽禁,我依然站在原地静静守候。那些牵念,却象种子,埋在最深的心房慢慢发出芽来。即使无法再做期待,至少,可以等待。等待,消亡,或者,盛开。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九

(一)。

传说红豆最相思,我穿相思绕红豆,玉腕缠绵了思念的弦,我将红豆挽三匝。

自古离别难相聚,红烛清泪当窗滴。一滴流在心田里,咸咸的味道结霜花,朝花夕拾斜阳下,只怕薄凉浸骨髓。一滴流到心海里,苦涩的味道结珠贝,海浪冲刷海滩上,一抹清寒刺眼眸。又滴流到心窝里,动摇了深种心中的树,茫茫的荒原无穷尽,思绪如潮不可止。

(二)。

红豆本是南国生,此物最是寄相思。我用红豆酿老酒,往事如坛,情谊为酵,安放在眷恋的老屋里,岁岁年年,待到春风十里时,酒醇人醉,你的影子在清澈如冰的酒中清晰。

我在水一样皎洁的月光下升起炊烟,掬一捧回忆为红豆,温火熬煮,将那些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让你心动、让你心疼。

(三)。

夏天的雨夜,我的红豆如雨滴,滴滴落在屋檐下,斑驳的印痕数不清。

梧桐深院秋千影,曾有佳人笑语声,一人摇曳了一季的暖,一人荡起了一世的爱。爱情让岁月停止了脚步,爱情从来让时间健忘,我们好像久别重逢,你的爱意早已轻启了我的心扉,冰冻了半个世纪的.爱火就这样在两两相望中燃烧.。

(四)。

这个尘世多顾虑,这个世界太迷茫,只听竹林打叶声,不见你的身影映纱窗,我曾经不经意地说起过,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渐行渐远渐无书,我的幽梦落深谷,夜夜难入睡,日日盼君不见君。

(五)。

总是喜欢收藏红豆,仿佛收藏了对你的思念,那些压在箱底的红豆,终于生了蛾子,仿佛红豆生双翼,芝兰之室复盘桓。我欲腋下生双翅,一生一世紧相随,放弃肉身畅自由,一如孔雀东南飞,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郊外雪花已纷飞,路旁玫瑰却结籽,点点滴滴红艳艳,恰似红豆惹人怜。玫瑰有情蕴芬芳,有情人才能成眷属。对你的爱情难自弃,沧桑了半终不悔。

你的爱总是默默无语,我的爱总是两眼泪,等你我等了那么久,寒冷的冬天一定会过去。

一爱如斯,人间情多。

曾经沧海,难为山水。

红烛清泪,夜半悄滴。

月移星隐,谁知惨淡。

人人都道,岁月蹉跎。

我愿为君,日日守望。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十

折后面的粽叶盖住糯米后,用另一手的虎口处卡握住,这样就可以定型为四角粽子了,剩下的粽叶沿粽形折起即可。

材料:糯米500克,红豆300克,苇叶1小捆,蜜枣25个,棉质细绳25根。

红豆不能放太多,若比例超过糯米,煮好的粽子一打开就会散,因为红豆没粘性,还是得靠糯米多了才能粘合成型。

1.苇叶放开水中煮一会,捞出后刷洗干净;蜜枣洗净;红豆、糯米洗净后混合到一起,不要泡水。

2.取三条苇叶,并排着码齐后将大头的一端窝成一个三角漏斗状,装入糯米红豆,中间放颗蜜 枣,最后再放一层糯米红豆,放满抹平即可。

3.将漏斗后面的苇叶盖在糯米上,然后用虎口处卡着抓住,一个四角粽子就基本定型了。

4.再将多出的`苇叶沿粽形折起,全部缠绕在粽子上。

5.将棉绳的一端用牙咬住,然后一手拿粽子,另一手拽着绳子缠紧扎结实即可。

6. 粽子包好后可以按照四角的形状捏一捏,整一整形状,也让里面的米分布更均匀。

7.装满粽子的锅中加满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让锅内保持微微沸腾盖着锅盖还不外溢最好。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十一

端午节的脚步由远而近,我仿佛已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

江浙一带的粽子,从材料的多样性和程序的繁琐度,都远胜家乡。从鲜肉、板栗、蛋黄到豆沙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一到端午,我怀念的依然是家乡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几天,母亲便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最先需要准备的是粽叶,可以从街上买,也可以亲自到山上采摘。兄妹几人就着这由头有了去山上疯跑的机会,哪里会谦让,一放学,便已没了人影,比赛摘粽叶去了。我人小,个子不高,只能在比较平坦的地儿摘几片别人挑选剩下的嫩叶,而哥哥姐姐却总能摘回大且韧性极好的粽叶,这样的叶子据母亲讲,经过蒸煮后,会发出浓郁的香气,并能渗透到煮熟的粽子里。根据战果,我被罚在家里洗粽叶。虽然眼里满是对哥哥他们能去山上的羡慕之情,但也只能乖乖地蹲在水池边,将粽叶洗净,叠好,以备母亲选用;母亲也会在端午前夕将糯米浸泡一个晚上以备用。到了端午节,每每看到母亲开始卷起袖子和洗手的时候,我便也摩拳擦掌,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在母亲身边乱转,想参与,想在桌边占有一席之地。母亲拗不过我,便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信心十足地学着母亲的样子,以为十分地容易。可,粽叶到了我的手上,便十分地顽皮,不听我使唤,不是这个角漏米,就是那个角不够尖,或者就是三个角被我包成了四个角。看着母亲的漂亮而结实的成果,我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事物,其实一样需要技巧与熟练度。

有时,母亲忙乎得太迟了,怕影响我们第二天上课,便让我们几兄妹先去睡,说等粽子一熟就叫醒我们。我们怕被父亲责骂,便一个个极不情愿地假装上床睡觉,眼睛却睁得比铜铃还大,心里计算着时间,只等母亲揭开锅,我们便呼啦一声全起床了,冲向灶台,冒着手被烫伤的危险,抓起一个粽子就开始品尝,母亲边笑骂着,边为我们准备着白糖。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母亲也笑得咧开了嘴。那一刻,母亲的满足与幸福,全在那一只只冒着热气的粽子里。

那时家里没有冰箱,为了让粽子能保存得长久些,母亲会将粽子一串一串地挂起。到放学归来,架着凳子扯下几个粽子来,还没等剥开,涎水已在舌尖打转,恨不得连粽叶一起吞下。一阵风吹来,那挂着的粽子在空中荡啊荡,像极了一串串风铃。只是,母亲的粽子风铃,飘出的不仅仅是美妙动听的音符,还有一缕缕醉人的棕香。以至于我在睡梦中,闻着那香味,还不停地砸吧着嘴和吞咽着口水。

记忆中的粽子,除了母亲的白米粽,还有街边的碱水粽。碱水粽的特点是在白花花的糯米里加入些许碱水,改变了白米粽的原汁原味,却又别有其独特的风味。待煮熟,剥开后呈淡黄色,晶莹剔透,甚是诱人。放学回家的路上,听着街边老奶奶的叫卖声,我是禁不住诱惑的。来到摊前,拿个小板凳坐着,老奶奶便开始熟练地剥粽子,完全剥开后,用一根竹签穿起,蘸上丝丝甜润的红糖,放到嘴边,从一开始的假装斯文到后面的狼吞虎咽,是我全部的写照。夕阳的余晖,斜照着板凳上的一老一小,将我的馋嘴、开心和老奶奶亲切的笑容一一定格,成了我挥之不去,时时念想的记忆。

家乡的粽子,包裹着儿时亲自参与的热情,包裹着母亲的爱,包裹着我路边童年的记忆,还包裹着我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等着我,我会回来。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十二

包粽子是一件细致的工作,首先是洗粽子叶。因为粽子叶煮了一个夜晚,已经很柔韧了,任凭你怎么冲洗都不会随便破碎。

我记得我妈妈原来总是事先把各种豆豆在水里泡涨,糯米也是提前泡在水里。但是我觉得,粽子要煮一夜,豆子一定能煮熟的,就没提前泡。我先把米和豆浸在水中,用一个大一点的盆里盛了水,放进一部分粽子叶,待用。一片雨子叶(就是芦苇叶)托在手心里,取一片槲叶子,在水里蘸一下,放在雨子叶上面,这样相邻的两片叶子因为有水粘着就不会散开了。如果槲叶子不够大的话,可以多放几个,拼成面积大一点的,最中间放一片槲叶子,米和豆就直接放在这片叶子上。滩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米堆的大小就决定了粽子的大小。先后对折进长的两个边,再把两边握进来,雨子叶就在外面压住槲叶子了,因为蘸了水,叶子们粘在一起,米不会漏出来的。这时候就用马恋草轻轻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们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码放进大锅里,最上面要压一个竹净被,竹净被上面压一块石头,这样大火煮的'时候粽子才不会被水浪冲散。我没有准备石头,就找了好几个不用的瓷盘子压住。一锅粽子放在火炉上,大火烧煮一个两个小时。这时候开了锅盖,拿去压着的石头(或者盘子),改用慢火煮了。家人看完了电视剧,准备休息了,火炉就关得很小很小,不管它了。家人们就在弥漫着粽子的馨香里入梦了……老家人特别实在,包的粽子都特别大,人们戏称商洛粽子是“麻鞋底”。地里干活的人回来饿了拿两个粽子,就绽满满一老碗(你想象那个粽子有多大),他们就觉得冷冷粽子吃着过瘾,好吃。我家十二三岁的臭小子大清早吃两个,玩到吃饭时间回来再吃一个。中午回来悄悄再吃两个,去伙伴家里看见人家吃呢,就回来再吃一个……一天下来就把二斤米的粽子下肚喽……我给他说不敢一个劲的光吃粽子,小心把你肚子吃的不合适了。他说;“谁叫你故意把粽子叶煮一天,再把粽子煮一天,香气把我熏得,让我都馋了好几天了,还不得美美吃个够嘛……”他一边说一边拿个粽子跑远了。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十三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新衣服、压岁钱、糖果、各种美味小吃,而最喜欢吃的莫过于妈妈包的粽子。包粽子是我们那里过年的一个习俗,我妈在包粽子上更是下了功夫,煮熟的粽子色香诱人。这种香味一年一年伴随着我长大,直到漂在异乡,再到远嫁他乡。之后便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过年时能美美地品尝它们,在想家的日子里,那粽子的香味更让人回味、垂涎三尺。

妈妈包粽子时忙里忙外的片段,就像存活在脑海里的一部旧电影,无论何时回忆起都是清晰如昨日,并不会因时光的久远而断带、停滞,我甚至能感觉到妈妈藏不住的那份喜悦,给家里人包粽子吃的那份喜悦。

每年十二月二十七,妈妈就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一大早她就先把糯米的沙子选干净,然后再倒进一个大水桶里,用水泡上一段时间,这样煮的时候就不用煮得太久。泡好糯米后,还要把从街上买回来的大粽叶放进锅里烧水煮一下,再拿出来洗干净放在一边备用。

接下来,开始做粽子里的陷了。新鲜的猪肉切成一寸长的条状,再加些生抽和料酒腌入味拿碗装好。再来就是那前一天就准备好的绿豆,许多人都是直接把浸泡好的`绿豆直接放在粽子里面,妈妈却把绿豆皮磨掉,绿豆也要放些油盐拌匀,她说这样更入味。

桌子摆着拌好的猪肉、绿豆,桌子旁边的菜篮子放着洗干净的大粽叶,还有用来捆绑粽子的草蝇。

忙了半天的功夫,包粽子所需要的村料都已经准备好了。妈妈把浸泡得差不多的糯米倒进萝筐,水沥干,关键的一步就是这里。不同于他人拿泡好的糯米直接包,妈妈会倒一些食盐和食用油拌均匀,这样食用时就不会干硬无味了。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来一张椅子在桌边坐下,一手拿起两张或三大粽叶在手上摊平,拿个小勺子舀几勺糯米放在粽叶中间扒开成一层,接着舀些绿豆压在糯米上面,夹一条肉放在中间,然后和之前一样,加两三勺绿豆,再加几勺糯米。把两边粽叶小心拢起来,这要小心糯米漏出来,先把一头的粽子叶左右交叉一下往底下弯握紧,另一头也用同样的方法,最后拿草蝇一圈圈捆绑好,一个长形的小枕头似的粽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每每这个时候,妈妈总是不慌不忙的,嘴角含笑,在她一双巧手不停翻飞下,很快桌子上就堆了一堆粽子,我们在一旁直咽口水,妈妈会笑骂一句“小馋猫”,安抚着我们要耐心等待。

煮粽子的过程觉得最漫长,妈妈在那不急不缓地加柴火,我们在这里迫不及待。煮上一大锅粽子,需要不短的时间,水煮开了以后,没多久就能闻到一阵阵浓浓的糯米的芳香。我们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过来了,伸长了脖子期盼着,口水是咽了又咽,那馋相妈妈都看不下去了,她把我们赶出厨房,并哄着我们说再等会,很快就好了。

问了无数次好了没有的话,眼巴巴地看着妈妈一会进了厨房,一会又空着手出来。最后一次,妈妈总算不负众望,从厨房里出来的时候,手上拎着两个刚出锅的粽子,还冒着腾胖的热气,香味很快窜入我们的鼻尖,争先恐后地围了上去,看着妈妈小心翼翼地解开草绳。盘子里,一只剥好的粽子摆在我们眼前,全身浅绿色,拿筷子从中刮断,露出里面软软的绿豆和猪肉,糯米吸收了绿豆和猪肉的香味,咬上一口,又软又香又不腻,还有什么比得上这个美味呢?我更不用说,自已可以吃下整整一大个,直到有些撑了才不舍地放下筷子。

写到这里,我其实已经偷偷咽了好几回口水了,几天前打电话回家时,妈妈在电话里也说了,你们过年就回来啊,我要包好多粽子,你们要是不回来,我和你爸吃多久才吃得完,人多吃得也香。我在这头应了几声好,心早就飞到另一端,飞到爸爸妈妈身边。

想家,想吃妈妈包的粽子。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十四

现在,我包的粽子正在锅里煮着,芦苇的清香已经飘散在每个房间。明天农历四月十五,我的粽子已经能够吃到嘴里了!

今年的粽子完全是临时起意包出来的。几天前,有几个年轻人在微信里讲打粽叶包粽子,我还只是看热闹。想着预定下月初就外出,端午正好到四川,根本没有要包粽子的打算。昨天晚饭后不知道怎么就冒了一句:咱明天打粽叶去吧。没想到人家痛快地答应:好吧。随口一句话,人家答应了,不去都不行。原想我说去打粽叶,她不一定愿意去,因为河边蚊子多,上午一会儿太阳就要晒出来。谁想她竟然也有不怕蚊子不怕太阳痛快的时候。这就有了早上去河边顶风冒冷打粽叶的事情。打来粽叶也不一定要包粽子,过去有一包粽叶放了好几年,搬家随手扔了。往回走的时候我还问,有没有糯米啊,没有也包不成呢。她说,那好办,我回去就到市场上买。她去买,我只能鼓励不能反对啊。包粽子的事情就被我自己一步步推进到了必须要包的轨道上。米有了,枣儿是现成的,粽叶一煮,就必须要包。坐在椅子上包的时候想,这完全是“自找苦吃”,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烤了呢。

好几年没有包粽子了,一下子竟包不住,直到反复练习了四五个,才慢慢恢复记忆、找到窍门,能包得住、捆得好了。

让她也来包,她说一个人就行了,她说她学不会。呵呵,这就是了,不会是个很好的借口。不学永远也不会,不会就可以永远吃现成。当然,她不会闲着的。

我当然是从不会到慢慢学会的。曾经回忆过到近百里远的草原水泡子里打芦苇叶的情景,那是学包粽子的第一步。当年集合几十个人在糕点坊为供应部队做粽子,有经验的师傅们包起来快捷极了,我们这些平时干其他活的青工只能做些敲边鼓的事情。打芦苇叶,弄梭梭柴,洗泡原料,下锅烧火等等都是我们的任务。那些年到糕点坊帮过好多忙: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春节的桃酥、蛋糕、江米条、三道蜜等,去了不是抬材料,就是搞销售,就跟建筑工地上搬砖和灰的小工一样。正经八本做过的也就是摇过元宵、扣过几下子月饼。粽子因为根本包不住,师傅们就不让上手。

后来决定自己买材料包,基于看过一些卖粽子的'加工方式太过简陋,卫生条件太差,而家人都想吃一口这样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看过多次别人包,感觉能包到一起。记得头一次包粽子费了老大劲,出了不少汗才勉强用绳绑出粽子;这粽子大多不标准,有的几处漏米,煮出来锅底下淤了一层米。不过,自己做的东西,味道还是可以肯定的。另外我们都不做带肉的粽子,辅料除了枣,后来加了葡萄干,吃起来倒是清清爽爽的。之后有几年年年都包,水平逐渐提高,能够做到不漏米,煮粽子的锅里干净了。

家乡端午的吃食是米糕。米糕的做法比包粽子简单些,大约是糯米蒸好后加煮好的红枣层层码放,吃的时候再加白糖水浇汁。我没有亲自做过,过去在家都是母亲做,也没有注意学过。我吃过粽子后,回家告诉妈妈以后做米糕可以铺一层芦苇叶子蒸糯米,这样可以尝到芦苇的清香。妈妈到底也没有按我说的办法做过米糕。父亲逝世后母亲跟我住,我包了两年粽子,妈妈说粽子好吃,我就没想起让妈妈教我做米糕,做米糕的时候铺层芦苇叶子看看到底味道怎样。等我想起来学做米糕的时候,妈妈已经远去了。

现在,我只能在每个节日里,在父母遗像前摆放一些应时的食物,表达一点心情。我不能像父亲母亲那样,一到节日,要么打电话问我们吃的啥、告诉我做点儿啥,要么把做好的吃食送(带)给我们。父亲逝世前一年端午节,母亲做好了米糕,父亲用盆子提着,搭上班车分别去两个女儿和市里的儿子家送。电话里知道我有分的粽子,就没给我带。当时听到父亲给妹妹弟弟送米糕的时候,心里暖暖的。

离端午还有20天,提前把粽子做了,算是提前在家里把节过了。明天给父母遗像前供上粽子,正好提前告诉他们我要出去的消息。忽然想到,似乎没什么理由“半推半就”地包了半锅粽子,其实还是有很重要理由的:因为这个节我们远在他乡,无法也不可能在那天给爹妈献一只粽子啊!

世上有许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无关,实则大有关联。

像包粽子这样的事情,我学过试过好多。生活中的人,什么事情都应当尝试着做一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基本生活态度。现在的年轻人好办,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卡一刷买来就是。我们不行,因为父母言传身教给我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说,在这个食品质量危机重重的时代,能自己做的食品,自己做出来吃,还是放心一些啊。

红豆粽子香散文范本篇十五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没有一个一妈一妈一不是偏心的。

哥哥比他大一岁。从小两个人在家里什么都是相同的。一样的碗筷,一样的床铺,一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只是在位置上,哥哥习惯一性一地在左,他在右。

家里穷,买不起小孩子们喜一爱一的玩具,也买不起小孩子们喜一爱一的零嘴。可一妈一妈一从田里干活儿归来,会捉两只一模一样的蚂蚱给他们玩耍。也会从兜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浆果,洗干净放在盘子里,然后哥哥吃左边的,他吃右边的。

然而,这样相同的环境和条件长大的孩子,一性一格和体质却是迥然不同的.。哥哥似乎生来就弱一些,瘦瘦的,总是一爱一生病,一性一格看起来也偏内向,像温室中的小幼苗,像城里没有见过一陽一光备受呵护的小王子。而他却是虎蹿着长的,又黑又结实,整天没心没肺地又说又笑,树林子里奔跑,小河中摸鱼。皮实健壮的他看起来更像是哥哥,哥哥也成了他的跟屁虫。

一妈一妈一总是对他说,你哥哥不如你强势,你是他的亲人,你要让着他啊。一妈一妈一也总是会对哥哥说,你是哥哥,你要知道一爱一护弟弟啊。

一妈一妈一的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从小没有不打架的兄弟,不过他们哥俩的感情倒是不错。即使上了学,他们也在一起,成了同桌,哥哥坐在左边,弟弟坐在右边。一起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看一本故事书。

穷人家的孩子多半都知道刻苦,他们也不例外,学习上的事情从来都不让父母一操一心。转眼间,他们都读到了高中。那一年,爸爸却摔伤了腿,不能再出去打工挣钱了,光靠几亩薄田是无法供他们读书的。月底回家,一妈一妈一犹豫了很久,还是透露出了担忧。他们很懂事,他说让哥哥继续读吧,而哥哥坚持说自己是老大,理当撑起这个家,让弟弟读书。

这是弟兄俩长大以来第一次最强烈的争执,哥哥急得脸都红了。一妈一妈一看着桌上昨天一个亲戚送来的一兜糯米,一把蜜枣,突然有了主意。她对他们说,你们哥俩别争了,我晚上把糯米泡上,明天早上给你们包粽子,吃中蜜枣粽的那个继续上学。

他们都点了点头,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就多了一盘粽子。哥哥向来有早起的习惯,已经坐在桌前等他了。像往常那样,哥哥吃左边的粽子,弟弟吃右边的粽子。

当他吃完一个,又打开一个,刚咬了一口,就吃出了蜜枣。他愣住了,一妈一妈一一时也愣住了,甚至有几分惊讶。哥哥却高兴极了,似乎是他意料中的事,说,你看,老天爷都要让你读书,你还跟我争。

一妈一妈一那天只说了一句话,行,就你读吧。然后就去忙着干活了。

对于他去读书的事实,在亲戚邻居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他和哥哥的命运却是在这件事情上越走越远。哥哥为了照顾爸一妈一,没有选择出外打工,跟着邻居学起了养鸡。他用一妈一妈一和哥哥种地养鸡的钱读完了高中,又读完了大学,然后留在了城市,有了一个体面的工作。

后来,一妈一妈一生病,需要输血,哥哥把他叫回来,他才知道原来哥哥身上流的竟不是爸一妈一的血。哥哥是爸爸同事的孩子。当年,爸爸和哥哥的爸爸同在一个地方干活,而哥哥的爸一妈一因为一次意外不幸离世。爸爸回来和一妈一妈一商量,一妈一妈一觉得这个孩子可怜,就收养了他。

哥哥很早就从亲戚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可他只把这个秘密紧紧地藏在心里,不曾问过爸一妈一,更不会对弟弟说。他心里知道,爸一妈一对他真好,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

那个蜜枣粽的选择其实是有意的。一妈一妈一在那个包着蜜枣的粽子上是做了记号的。她觉得羸弱的哥哥更适合去读书,所以悄悄地把蜜枣粽放在了哥哥的那边。而恰巧早起的哥哥看到了一妈一妈一的纠结和痛苦,他趁一妈一妈一离开的刹那,又悄悄地动了手脚。然后,弟弟就自然而然地吃到了蜜枣粽。

一妈一妈一到底是偏心了,她的天平偏到了最需要一爱一的那一端,而哥哥把这份本来就属于弟弟的一爱一又还给了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