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间禅味散文范本(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55:30 页码:12
最新人间禅味散文范本(优秀16篇)
2023-11-18 10:55:30    小编:ZTFB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路径。以下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一

如果你觉得现代生活太浮华,商业社会的人太不诚实,都市生活太烦嚣,空气太污浊,生活太需要钱了,我劝你看看7点钟以前的台北市,最好是从5点多钟就开始看。

早起的人们真多,他们都是起来做运动的。有人穿着简便的运动装,有人穿着普通的家常服,有快步走的,有漫步跑的,有跳上风舞的,有打太极拳的,也有打羽毛球和做柔软体操的。男人们轻轻便便,女人们不施脂粉,大家都一律是本来面目,没有考究的发型、名牌的化妆品、来路货的时装和昂贵的珠宝;没有人希望自己在穿戴打扮上与众不同,人间忽然显出了可喜的朴实与诚恳。亿万富翁和薪水阶级一样的是一袭便装,不带任何“零件”,大家同样地勇于生活,健康进取。说明了大家对人生目标的正确——不再觉得金钱、外表与物质享用是最重要的了。健康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最重要。

这一个转变,是社会最可喜的进步。“过去有段时间,柔靡的风气,奢侈的习惯,吃喝享乐的时尚,向拥有多少种名贵香水、多少件巴黎时装的女歌星看齐的心态,正在逐步地消失。大家忽然明白,钱的用途和身价是有限度的了。

有多少钱才算多呢?

钱的追求带给人类的是收获的快乐,还是患得患失而导致的高血压与脑中风呢?

当你不健康的时候,钱有什么用呢?

资料。

这一番人生态度的改变,是整个社会的福音。把阴柔换上了阳刚,国民有了齐步堂堂的朝气,恢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的美德,——崇实务本,不尚浮华。

传统的中国人是看不起浮华的,他们宁做“老旧家”,不做“暴发户”,传统的中国有钱人,越是有钱,越是朴素,这样才会受人尊重。

“乍穿花鞋高抬脚”,是当年的一句俏皮话,形容暴发户的浅薄相。“炫耀”正是由于见识浅薄所致。当一个人久已“穿惯了花鞋”,自然就不再觉得有双花鞋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而不屑去炫耀了。

有了财富之后,第二步是培养深度。

有了深度的人们,自然就会朴实。

朴实对富有的人们来说,是教育程度所造成。

相形之下,你自然明白,为什么身上挂的珠宝越多的人,程度越浅。

相形之下,你也自然明白,为什么总是那些程度浅的人会无缘无故地去美容和整形。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二

盼了一个冬天,春姑娘终于来了。黄色的迎春花展开了了笑颜,桃花露出了粉红色的小花苞,二月兰的紫色小花也在向人们点头,梅花开得正旺,有粉色、有红色、还有白色。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在翩翩起舞。七星瓢虫也换上了新衣,在草地上爬来爬去。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穿上了轻巧的春装,有的`躺在草地上休息,有的在空地上放风筝,还有的在开满花的树边拍照留念,好像要和花儿比一下看谁笑得更灿烂。

这真是一幅“春回大地,福满人间”的美好景象啊!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三

一眼望去,远方青山云绕,近处田野如调色板,一点点绿色在生长,一笔笔的着色都画在我的心坎上。破开的土壤和枝条,嫩芽在春风里淡淡的散发着青涩的味道,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最后与我对视。我触摸到尘世这一抹宁静的气息,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欣喜涌上心头。

风柔柔的四月,一只只风筝开始攀比追逐在天空,小城外的草地上,小孩子们欢声笑语时不时回荡在耳边,奔跑的脚步飞舞着,将快乐的心情自由尽情挥洒。穿着色彩艳丽的裙子的女人们,有些人坐在花丛边聊着天,旁边开满争芳斗艳的花儿,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花瓣如一只只翩翩舞动的蝴蝶,交头接耳地说着让人羞涩的话题。有些人聚在小溪水边,身边是飘逸的柳叶,似乎拂动的柳枝和她们长发一样带着一种不可以抗拒的魅力,让人忍不住醉在其中。我想又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发生着,又会成为多年后很多人成长中的记忆。

春天就这样很直接地走进我的心,充实心灵一份姹紫嫣红的诗情画意,装满生机勃勃温柔的色彩,让人疑似在梦中。我最喜欢默默行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踏着软软的泥土,心中的烦恼会不知不觉的消失,步伐变得轻快起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的精神很明显感觉到焕然一新。一路上就这样看看停停,时而一片叶招着手,时而一朵花拦着路,时而一颗石子被踢着,敏感的心弦松弛下来,融入这一刻悠然自得的.感觉,滋生着尘封已久纯真的感怀。

我蹲在小溪水旁,清澈的水流轻轻翻涌着,看着倒影随波逐流,就像是自己心灵在进行一次洗涤,喜悦的心情弥漫开来,透亮的溪水让我想起了透明的果冻,想咬上那么一口。看得见水中的各色石头,星罗棋布般光滑干净,我想这不也是一种花开的景象。水边绿草青青,不知名的小虫子在上面溜达着,它们用忙碌的身影来祝贺春天的来临。一些小野花格外显眼,一簇簇安静在岸边,打湿的小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珠子,一份湿润清秀了她的模样。我将手指伸进水流,感觉不冷,有一种牵着女子手柔润的感觉,似乎春天的微笑就是这样传递到天涯海角。

就这样一个人顺着水流走着,仿佛我就是注入水中的春天,静静地流淌,静静地灌入泥土,拾起时光遗失的皱纹,催促万物心灵的苏醒。此刻就像走进一本泛绿的书本,用脚步读着其中灵秀的一页,也好似是在书写,写着自己这一段身影的走过。眼睛看着沿途的风景,思绪随景色而延伸,也许其中的幸福需要一个契机,瞬间领悟一切与水密切相关的,一切与春天密切联系的。

沥沥淅淅的春雨落了下来,细细柔柔的,像是一连串跳跃的音符,又像是羞涩的小姑娘每一个调皮的眼神,又好似是一首正在朗诵的诗歌。我此时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种久违的感觉从心底升起,溪边碎雨,弱柳拂挡,水波起伏,情怀荡漾,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呀。

我听着雨水微弱的呼吸声,和我一样不紧不慢地走着,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我装作不知道,专心致志地看着眼前的景致,她着急地触摸我的脸,我的头发,我的衣服,努力想要我正视她的存在。看她一副心神不安的样子,我突然笑了,小花小草们也跟着笑起来,路边的树笑得摇晃着身姿,醒悟过来的雨,一下躲到风的怀里,不再出来。天上,云朵也忍不住笑起来,裂开一条缝,太阳公公被笑声惊醒,从缝隙里放下一丝阳光询问下面发生什么事。

我发觉我不是一个人走着,而是和春天一起漫步人间四月,我在聆听春天的心跳,我的手被春天牵着,迷醉在她独特的妩媚里。也许让心灵宁静下来,不去多想以后的离别,也不去在意眼前的雨打花落,放下沧桑的曾经,把握现在萦绕的芳香,才是最好的感受春意。错过的,也就错过,不去纠结遗憾。失去的,就当没有缘分,不是自己的也别妄想,也装不下其中的悲欢离合。留恋每一次看见的美丽,让心神一次次领悟赞叹春天痕迹,这也许就是一种拥有,拥有自己的景色,拥有自己的诗意,拥有自己的人间四月,拥有自己唯一的春天。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四

说到禅,就让人想起神佛,想起只出一指不言语的虔诚。一种对古拙天真的热忱油然而生。

有禅意的日子,应是温和宁静的。微风拂人面,榆柳的气息清冷不伤人。路过每一条长满清荫的树,每一朵绿色都是在最美的年华中生长的。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知常即禅,花木俱禅。世尊拈花时手中是一株金婆罗,而迦叶微笑,所见如常,这是佛的禅。人是自自然中来的,出生时拥有最纯净的灵魂,发肤上的纹路是天成的草木之春,后天的东西都太杂糅,唯这与生俱来的东西才是神赐的珍宝,这是自然的禅。人间烟尘漫漫,不可忘记瞳孔所见的真实,大千世界,所见无虚,人世间,九重宫阙回眸成土,三千尘曲转瞬嘲哳。新陈代谢,这是人间的禅。可就有那么一株花木中倾生的爱,不随经卷苍黄。如这不息的菁华,生生不尽的,是鸟鸣,风雪,平生章。人生所走过的漫漫长路,可用那句诗言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禅的岁月风烟明净,露水温凉,每一阶石板,在日光下,都有如水晶铺陈的。

比较闲时的禅茶,更喜欢中草药的禅,就平平淡淡地长在深林野水,见惯了饮水的鹿,听惯了歌唱的蝉。到底感谢天地造化,多少水土上的生长,多少木纹上的日月盈亏,让他能够成为救死扶伤的生命。从小就知道草木有灵,他们有自己的七情相安之道。有经验的药人知道,有些草药只能在适宜的时节采摘,多一天少一天都失了药性,人是要适应草药的脾气的,都要适应自然的禅。草药名字尚美,从中便可读出它们性格,如白薇、雪见、半支莲,都有豆蔻之年女子清淡的气息。至于杜仲、白头翁、牵牛子,都有隐士的姿态。还有当归、独活、相思子,都有着人世的期冀了。草药医人,天地辽阔让他们有心怀人间悲苦的伟大,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如草药一样,一样默守自己的禅,一样的大医精诚,不同的是,一个医命,一个医心。药香有禅味,在小时候的记忆中闻过太多中药的味道,药香在瓦罐中飘出袅娜之姿,渗过了江南五月梅雨天的芜杂。

向往那些生死之地,一个灵魂离开肉体,避世而去,是大隐的禅。人生人生,生时受土地供养,死后亦还于土地。犹记山行的路途,百年枫香里,山风带动整坐山的呼吸。深草招摇,古拙的碑影在其间若有若现。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乱世的白骨都深埋于此,青苔爬上石影,烂柯掩径,每一株花木都有血肉蕴养的厚重,山下人烟密布,与山中宁和清寂相比,光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速度,但此间残魂不老,古今在此都没了界限!河山依旧守护陈腐的白骨。时间太过沉重,死去的人再无法说话,在时间压迫下,每个人都会低头,低到尘埃里。下山时见烈士坟茔,在兵气纵横的年华,为国为家死去是人间大义,有漫天白雪埋不住的热血。但是上次路过烈士公园,人们的娱乐使公园已失去庄严。苍苍松柏,可还记得“死”这个字的厚重。

路过古寺,是为了路过一种手艺。手艺人细致的工作里,是有禅机的。千佛殿里木雕神佛宝相庄严。在多少年前,他们与寺外草木无异,后经前人匠心与禅心雕琢成佛像的安详或忿怖之态,一丝不乱地雕刻描绘,细到纤毫,是用耐心守住的时间。多少年后的机械时代,什么都发达起来。一件雕刻只在很少时间中便可成型,但与手工相比,不管怎么像,都少了时光长河里沉淀下的古味,少了一种匠心凝成的灵气。这些古人的作品让我们惊叹一颗心的坚韧不移及一双手的不可思议。只是如今这些东西虽在,但技艺濒临没落,一件东西再好也是死物,真正的灵魂是其间的技艺。偶尔看到过这些东西,一种文艺与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其中有上古先民的血汗凝成的.智慧,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追寻他们的脚步。是用眼眸在对话,灵魂在交流。从其中历经种种萧条岁月来看。便能测出流传千年的艰辛与不易。那日只觉得忧国之情瞬间漫上心扉,只记得身后禅香渺渺,我是踏着一山的烟雨下山的。

那么些年,那么多故事里,光阴有如水彩轻轻透透的样子。我倚在窗前,看见砖石簌簌落下灰尘,那日子里风烟是干净的。年老的曾祖母坐在木门囗,安宁的目光看轻了岁月蹉跎。见我坐在身旁,挽着我的手轻声说过:我十六岁嫁给你曾祖父,踩着凳子爬上土灶烧饭,那时雨露清贫,山水不是如今的模样,你曾祖父坐在窗口画过我,我当年一头乌发,是漂亮的。转眼八十年过去了,再过几年,这山河湖海我都不识了,都不与我相关了……她微红的眼角里藏着太多的阅历及生死之禅,以后于失去她后再想起,相陪的只剩下眼泪。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坦然地言说苍老,去翻越千山万水,去找寻碧海蓝天,去追寻灵魂深处失去的东西,得到过也失去更多,最后忘了自我。后来涉过茫茫大川回家,只是一点人间清味。小说尚可成为青史,天涯终究不敌归程,最后的一切都付给两个字一一时间。

禅无言,不与世人言语,只在世俗风景间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禅的留存,都只是让人追寻,让人悟。落日苍凉的时候,有风雨安不住的肃穆,比任何时候都适合想起繁华。山河湖海有燃烧的炽烈,黯淡中涌出金沙融化的明亮,长河尽头满满都是流逝的光阴。灰尘埋下的时间里,最容易想起日子里生香的一味,那点点滴滴凝聚的伤悲,化成沉重到足以背负到来世的眼泪,可这却让人生死不悔,让人伤心也足够回味。这些不能言说的禅意漫透开来,人便能守得住一朵花的香味,也只须这心魂被触动的一刹,便可渡尽了三千尘梦。回头一醒来,一低头的明月里,晚风吹动千万颗璀璨的星辰,窗外疏枝上,鸟雀歌唱了一整天。

十七岁那年,我隔着满山草木看见晨光一点一滴照破黑暗,日光像黄金融化的一片汪洋,天际铺着浅浅的一层胭脂,淹没行走尘烟里的人流。很多年过后,夕光自天外流落大片大片的明丽,松驰的眼角到每一丝白发都晶莹起来。年纪小时不知人间禅味,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到最后的见山是水,见水亦是山,禅境通融。时间是匹松疆的马,禅如其上飘逸的鬃发,扬过活泼又轻盈的岁月。

禅让人想起晚风钟鼓声里流动的时光,让人想起琉璃珠入水时漾开的微芒,禅让人想起晨光熹微时每一株花木的清香。掀开繁华幕后的空洞,很多物事,都在守着自己的禅,一滴水,一仞石。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五

凡人都离不开人间烟火。我也一样,日子里充满市井气和烟火味。

我能想象出老同学们看到我晒得饭时,瞠目结舌的样子。

一个多年不曾联系的校友,一日突然留言:你与当年学姐的感觉相去甚远!我呵呵的笑,张扬是年轻时应做的事,现在就应该内敛。

更有老友神色严肃直截了当的问,你怎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我说,不是转变,而是顺其自然。

于是,问者张大嘴巴,一脸的茫然。

“顺其自然”?

“是,顺其自然”。

那就是顺着人生不同的阶段去做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营造不同的风景。

少年阶段犹如树苗成长,就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青年如花,就要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绽放;中年是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枝繁叶茂。

人生没有回程,时间不会倒流,过去了,就不会再有了。

如今的我已步入中年,这个阶段我该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经营好家庭。于是,在匆匆行进的每一天,我努力尝试着用心、用情把柴米油盐化成浓浓的烟火味,化成一道道菜,一款款汤,和一碗碗饭,让它们去温暖我的家人,温馨我的家庭。

不由得喜欢上了这炊烟袅袅,烟火弥漫的平凡生活。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是花前月下,吟诗作画的日子,谁又能每天吞梅噬雪、红袖添香呢?那是书中的境界,只有神仙才不食人间烟火。

每天,我想得最多的`是羊肉萝卜汤和排骨冬瓜汤的香,想着鱼摊上那些活蹦乱跳的河虾和鲫鱼,想着炸丸子的油锅里滋滋冒着的香气,想着超市的生鲜区那个穿着白褂子的中年妇女吆喝着“豆角便宜了!”的声音。那一声声,一幕幕,分外的烟火气。

喜欢在菜市场买菜时的那种随意,看着新鲜蔬菜摆放在摊位上,青红皂白个个光鲜。人们驻足摊前,讨价还价,挑挑捡捡。称一斤胡芹,切一块冬瓜,捡两个西红柿、挑一个紫甘蓝……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人生,叫人分外欣喜。

还喜欢炖汤时的闲散和适宜。蓝色的火苗舔舐着砂锅,食材在锅里翻滚冒气。我,或是拖拖地擦擦灰,把该入柜的入柜,让该归位的归位。或是泡一杯菊花茶,取一本散文,靠在沙发上,浅浅的游曳在书香里。

最喜欢阳光透过厨房的窗子,洒在身上的温暖,系着粉蓝色的碎花围裙,长发卷在头顶,双手穿梭在油盐酱醋之间,手指游走在锅碗瓢盆边,油烟机伴奏炒瓢歌唱,刀铲勺筷叮当作响,如同一支欢快的大合唱。

在等待饭熟的间隙,我常常会从厨房的窗口望出去。曾经,厨房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菜地,地里那些红的绿的蔬菜,让我的心情更舒散。如今,菜地变为一栋栋楼宇,宽阔的视野被对面一扇扇紧闭的窗户代替,我常常会猜测那扇窗户里面的世界,猜想那扇窗户里的女主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是个忙碌而快乐的厨娘。

有时会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看着院里来往的路人。还有那只总爱叼着毛巾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牧羊犬,趁你不注意便会跑到你敞开的车门边偷你擦车的毛巾,还有那只机灵淘气,看到三轮就撅着屁股不想走路的小泰迪,看它们在院子里快乐的嬉戏。

菜也就在这随意、闲适之间做好了。

忍不住觉得,在这大城小厨的日子里,每一个点滴都是那么温馨。只要你用心,就能把油盐酱醋运用的恰到好处;只要你用心,那些再普通不过的土豆、萝卜、白菜,也会变得生机盎然妖娆可人;只要你用心,那些灰扑扑的日子,就会像花儿一样绽开怀;只要你用心,快乐的滋味就能溢出来。

并不是我喜欢付出,只是我倾向于这种活着的姿态。因为我知道,只有家常饭才最稳妥、最踏实。只有家常味才最温暖,最长久。这种“家常”,是心灵的归属感,是放心的将后背靠过去的地方。这种“家常”,只有用心的主妇才能营造出来。

我常常会觉得时间很短暂,短暂到孩子和我们相处的时间都很有限。从小他们的时间就被学校占有,工作后又被单位占有,成家后最终被他们的爱人孩子占有。我们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也就那么几年,我们能给孩子留下的,只有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我能做到的,就是用食物留下最好的味道,用陪伴给他最暖的依靠。一碗拉面、一盘饺子,一对身影、一个拥抱,每一个点滴都饱含着母爱浓浓的味道。也许当时并不觉得特别,当你远行,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味道。当你长大,才发现那是人生中最温暖的怀抱。

于是,便有同学说我活得太累,不懂得去享受,不懂得让自己幸福。

其实,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并不一样,每个阶段对幸福的要求也不相同。小时候幸福对我来说,就是有好吃的好玩的,和小伙伴在大院里疯跑疯玩。上学后,幸福就是盼来每一个星期天。长大后,幸福就是家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的工作不忙不累顺心顺意。如今,幸福就是我用心做饭,你细品慢咽,全家和和睦睦欢声笑语一片。

幸福还是,早晨穿走的臭球鞋又回到原地,脱下的校服又乱糟糟的堆在那里,去年的衣裤又短了几厘米,鞋子又小得穿不进去。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幸福,让我觉得踏实、温暖。

其实,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巨大宝藏,里面藏着无穷的潜力和无尽的母爱。孩子,就是开启这个宝藏的钥匙。

感谢儿子为我开启了这个宝藏,感谢生活把我历练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厨娘,感谢岁月把我雕琢成现在充满烟火气息的模样。这个转变的过程,让我有着深深的感悟和浅浅的喜悦,我用文字把它们留在这里,让它们成为我烟火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当我年老时,坐在摇椅上回看这些东西,我想我会被这些充满烟火味的回忆温暖着,笑出声来。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六

与王大师久未谋面了,听说他出家当了和尚。

周末的一天,我们到山上去,准备拜访已经做了和尚的王大师。

山其实并不远,就在3路车终点站。驱车来到山下,找个地方把车停好,却发现找不到进山的路了。这里的变化非常大,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村子,街道笔直,绿树环绕。现在,有的房屋都拆迁了,瓦砾遍地,一片破败景象。有的则已经盖起了高楼,建成了新的小区。新建的建筑旁边就是拆扒的民房,一边是破坏,一边是建设,说不清是百废待兴还是肆意毁坏。我们在小区与瓦砾之间绕来绕去,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一条进山的路。

山上的树木愈加茂密了。

山的海拔并不高,却有着连绵之势,纵横几十里。虽算不上雄伟,却也高低起伏,树木繁茂,自成气象。从山下望上去,三个山头由低到高逐次上升,层次分明,有一种苍茫厚重之感。

几年前,这座山脚下有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我在那里任教,闲暇的时候,曾与几名学员来到过这里,时间大约也是这个季节,满山杏花飘香的时候。山下是自然村落,山上树木虽然没有现在这样茂密,但却是一种优美的田园风光。时间改变了一切,山上树木愈加繁茂,山下却是翻天覆地满目疮痍。

刚刚走到山下,就飘来阵阵的花香,想那满山的杏花定然开放了。果然,半山坡的杏花热烈地开着,深红浅白,各呈妖娆。粉白的、粉红的,中间夹杂着一树一树的梨花。杏花开得热烈、纯粹,枝头全都是繁花密枝,一瓣挨一瓣,一朵压一朵,重重叠叠密密匝匝,没有一片绿叶。梨花的风姿则与杏花完全不同,花朵疏朗,枝头上开几朵洁白的花,中间夹着几片新绿的叶。梨花的花瓣与杏花相比,就大得多,薄薄的花瓣向外张开,长长的花蕊散开,放射出来,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几片素雅的花,几片碧绿的叶,相互衬托着,相互照应着,有一种散淡、简约的风格,花间叶上,似乎有一点点佛宗禅意。

穿过这片茂密的花树,就开始登上第二个山头了。抬头望去,山坡上是一片森森的松树,高大、深邃、沉郁,走进树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肃穆的世界。

不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还是人为的因素,这一山坡的松树,茂密、幽深,简直隔绝了山外的世界。虽然山下那阵阵花香随风飘来,萦绕在松树的枝丫间,但那穿林而过的山风发出的啸声,以及那松树的沉郁,还是让人们收敛了刚刚从花丛中带来的世俗之气与嬉笑的心情。而这时,一座红砖灰瓦的建筑,就从松树的树梢间,显现出来。

循着那一角红墙灰瓦,顺着一条黄土小路上去,发现松林越来越密,松树越来越粗壮。许多松树的树干上,树枝上,缠着丝丝缕缕的红布条,想来寺庙应该到了。猛一抬头,前面山坡豁然开朗,山坡的高处,一座寺庙闪现在眼前。一个不大的院落,灰色的围墙,朱红大门,高耸的灰色房脊,一派肃穆庄严。此时阳光正好,明亮的阳光照在房脊,庙门上,很亮,很温暖。远远看见庙门边上的.石台上坐着一个人,我们就加紧了步伐,走过去。那人见有人来,就站起身来,等待着。那人是王大师的老伴,我们是熟悉的,她的头发全白了,一脸憔悴,满眼落寞。

山上的风很大,松树林发出阵阵啸声,在山间回荡、起伏。茂密的树林里很少见到行人,寺庙里更是空无一人,显得宁静、空寂。这里果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我暗自在心里这样想着。见到我们,王大师老伴显得很热情,脸上现出亲切的笑容,让我们到院子里看看。我们犹豫了一下,走进了寺庙的大门。

寺院是典型四合院的格局,坐北朝南一排房子,耸脊飞檐,明柱雕窗,说不上古色古香,却也有一种庄严气派。飞檐的下面,正中间的地方,悬挂着一块很大的牌匾,朱红底色,几个鎏金大字,写的是“永宁寺”。标明了这寺庙的身份。屋子里传出低沉的梵音,悠悠地飘荡在院子里,萦绕在山上松林的树梢上。正房前有三级台阶,在台阶的下面,安放着一个巨大的香炉,有几柱香散发出缕缕的香烟。香炉前面铺着几个铺垫,是供前来上香人叩拜用的。两侧是两排厢房,应该是用来居住的,有这里的和尚居住,或者前来上香还愿的人居住,现在看来,暂时还空置着。大门一侧,悬挂一口大钟,所谓晨钟暮鼓,敲击的应该就是这样的钟吧。如果在清晨来临之际,将这口大钟敲响,那悠悠的钟声从深山密林里散发出去,回荡在山下那乡村城市间,该是多么庄严与神圣啊。

站在寺庙的院子中间,阵阵松涛盈耳,有鸟儿不时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它们定然是在这山上待得久了,沾了佛家的禅宗佛意。虽然山下就是人烟稠密的乡村与城市,有时候细微的汽车喇叭声还能透过重重树木传送过来,可还是有些超凡脱俗的感觉,人仿佛已经不在红尘中了。

王大师老伴见到我们这些满身凡尘俗气的人,却是热情得不得了,问这问那,向我们诉说这里的一切。

这座寺庙目前只有王大师夫妇两个人,由于是新建,知道这里的人很少,到这里进香的人更少,香火不旺,香火钱自然不多,吃的用的都靠老两口自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山是不高,但只有一个半路出家还带着家眷的和尚,名声自然不会很响亮。出家的生活很艰难。一座山,一座新建的寺庙,两个半俗不俗的出家人,生活的清贫是可想而知的。更要命的山上缺水,洗衣做饭用水,都需要从山下挑。如今,王大师和老伴身体大不如从前,已经没有从山下挑一担水的力气了。说这些的时候,大师老伴满脸凄苦与无奈。

这与我们的想象有很大的距离,我原以为出家是一件很超脱很神圣的事情。出家就会抛却许多凡尘俗事,晨钟暮鼓一心向佛,不食人间烟火自然不会有尘世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情俗事,也会了却像我们俗人那些诸多的烦恼,出家人是我们这些俗人眼里具有慧根的人。

王大师进山出家的缘由是什么呢?

有许多疑惑想请教王大师。可是,不凑巧,王大师出门去了。我们姑且称作“云游”吧。云游的目的有几个,有遍访名山古刹,谈经论道,弘扬佛经佛理;有佛号长宣,着一袭袈裟,托一木钵,走街串巷,布道化缘。王大师此去为何,我不知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儿童都能朗朗背诵的诗句,我也曾神往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今天,此山的意境自然不能与之相比,王大师也非进山采药,山不高云不深,然我们乘兴而来,却寻大师不遇,多少有些令人怅然。

出家与入世,生存应该是主要原因。

王大师与老伴原来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就在我们对面楼上。他们那栋楼临街,下面两层是一家大型超市,面积比上面住宅要大,建筑商就在多出的地方盖了一排小房,属于临建,没有产权的,但可以住人。王大师一家就住在那样的小房里。

与王大师相识,也算是机缘巧合。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就是不见任何动静,催他,他说不急;托人给他介绍,他有一搭没一搭;问他,他说自己没有女朋友。整天优哉游哉,过得悠闲自在。俗话说“皇上不急太监急。”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尤其在儿女婚姻这件事情上,哪一个父母不着急呢?无奈之下,就想到了算命问卦,虽然心里知道这些属于无稽之谈,可是很事情到了无助的时候,唯有问命运了。

可是,平时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很少,到哪里去找一个可以测你前世今生的人呢?就在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时候,在自家后阳台就忽然看见对面小房一家窗子上挂着一个牌子,清清楚楚写着一行字“测字、算命、姻缘、阴阳八卦”,落款是“王大师”三个很醒目的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我们的缘分。在我们需要并且无处寻找的时候,它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来任何事情都应讲究一个“缘”字。

草草吃完晚饭,见人家的灯还亮着,我们夫妻两个就去敲人家的门。开门的就是王大师的老伴,见我们是一个小区的,虽然不太熟悉,但毕竟进来出去,还是常常见面的,就热情请我们进屋。王大师是一个五十上下,身材微胖,圆盘大脸的人,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书。我们说明了来意,把儿子的生辰八字给他。他先是翻书,尔后闭目掐算,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对我们解说。他说我们的儿子是有婚姻的,并且是一个不错的婚姻,只是机缘未到,叫我们不要着急。在我们告辞出来的时候,他对我说:“看你的面相,儿子是晚婚,急不得的。”

我们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满心喜欢地出来。来到家中,妻子半开玩笑地说:“都是你,长一个四方大脸,耽误了儿子的婚姻。”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处了一个很不错的女孩,一家人都喜欢得很。我们愈加相信王大师的道行是不浅的,又请王大师帮我们选了儿子结婚的日子。从此算是与王大师结了缘。

从那以后,妻子就一口一个“王大师”地叫着。我也跟着叫“大师”,熟悉他的人也都叫他“大师”。“大师”的名号就在小区传开了。

大师平时很少在家,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是在云游四方,是因为业务繁忙,还是为生计奔波,但在小区很少见到他的踪影。在这一段时间里,只见他老伴身穿环卫工人的服装,推着一个扫垃圾的车子,早出晚归。形销骨立,发也苍苍,脸也苍苍。感觉他们一家的生活很拮据。后来,也见不到他老伴的身影。问谁,谁也说不清楚,谁都不知道王大师老两口去了哪里。在一个小区,搬进搬出,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所以,时间久了,就渐渐忘记了。

有一天,忽然看见一个身穿袈裟的人走进小区,觉得奇怪,仔细一看,竟然是王大师。难怪许久未见,原来他出家做了和尚。大师半生研究阴阳八卦,现在出家做了和尚,也算是终成正果。心里暗自为他高兴。

大师的老伴不是出家人,上山进庙,实属无奈。不去诵经念佛,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一天三叩首,早晚一炷香与她无干。想那孤独与寂寞比那大师更甚,山间的岁月更加难熬。

一心向佛,但仍需一日三餐;跳出三界外,仍有牵绊;六根清净,如何能静?

像那王大师实乃为生活中的半路出家,定然做了足够的准备,有着充足的理由。但就我一个凡夫俗子看来,他进了深山寺庙,仍然难了人间烟火。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七

盼望着,盼望着,盼望一场雪的降临,今天终于盼来了今冬的第一场看得见的雪!

入冬以来,老天已经淅沥索罗地下了几场雨了。前几天不少地方都下了雪,唯独我们这里不见雪——那天一开始是下雨,傍晚时分是下雪,可雪落到地上就成了雨!前天别的地方大雾笼罩,我们这里却是小雨霏霏,而且一下就是连续两三天,跨过“大雪”节气,直到昨晚还在下着牛毛细雨。

于是,大家都在盼望着一场雪,一场看得见、留得住的雪。

终于,人们渴盼已久的雪终于姗姗而至。先是冷冷的东北风刮起来,黑黑的云彩压过来;接着,是碎如纸屑的雪花零零散散地飘起来。那雪花先是细细的,稀稀的;随着乌云的加重,雪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随着风在空中舞动,像一只无形的龙;在树梢楼宇间回环,像一幕巨大的幔。雪中,人们兴奋地行走在路上,任雪花落在头上、肩上、衣服上。学生们也趁着课间在雪地里打着雪仗,一时间满院的欢笑声。他们五颜六色的衣服在洁白的`雪中穿梭着,像是盛开在雪地的活动的花朵。上课铃一响,校园里马上宁静下来,风吹着雪花,把学生们刚才踩乱的地面重新铺平。

雪舞人间,不识江山轮替;雪舞人间,映照着千秋悲欢。

儿时,冬天因为下雪而多趣。下雪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的农人可以猫在家里,望着漫天的雪花,边啦着家常边憧憬着来年的丰收。下雪的日子,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堆雪人,打雪仗,欢快地嬉戏,把寒冬搅得热气腾腾。下雪的日子,人们可以聚到一起,讲那些流传百年的故事,什么《三国》,什么《水浒》,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聚精会神。没有水的河流不像河,没有雪的冬天不像冬。如今,习惯了暖冬的人们都在期盼一场真正的雪。天寒才有雪,下雪天更寒,而寒冷是冬季应有的性格。严寒杀死大部分越冬的害虫和病菌,捍卫大自然的均衡,捍卫生命的健康——经过严寒考验的生命才称得上顽强,度过严冬的鲜花才会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会儿,光线渐渐明亮起来,雪渐渐小了。走在路上,还是不断有雪花往脖子里钻——那是风从树枝或楼顶抓起一把把雪花往你的脖子里塞呢!太阳也不时钻出云层,俏皮地看看下面,然后又躲到云后,不知是启动了什么机关,一会儿,大片的雪花儿又纷纷扬扬地飘起来。花坛里残存的几朵娇艳艳的月季花挂着一层厚厚的雪花,就像个玩雪的娃娃。

一个同事的孩子放学归来,小姑娘竟然连羽绒服的帽子都不戴,拉链也没拉。我把她叫过来,帮她把帽子戴上,拉链拉上,捂捂她冰冷的脸蛋儿——小姑娘甜甜地笑着,一直走了很远,她还便走边回头跟我摆手呢!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八

农闲的时候,父亲的几个要好的乡邻,每每都会来我家串门。串门除了天南地北地海侃之外,另一项必修课就是“尝烟”了。所谓“尝烟”就是彼此将烟给对方尝尝。因为是在我家嘛,父亲当然要尽地主之谊了。父亲从烟袋里,撮出一撮烟丝,一边递给乡邻,一边说:“这是上好的南山生烟,很杀火的!”,乡邻也不客气,接过烟丝,装在烟斗里,划着火柴,点燃,闭上眼,深深地吸上一口,再慢慢地吐出一圈圈的烟雾,然后睁开眼,啧啧赞道:“好烟!恰噶!”这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自豪和满足的神情,仿佛获得乡邻的夸奖,是一件无尚荣光的事情,犹如在巴拿马拿了金奖一样。

当然,父亲是不知道“巴拿马金奖”是怎么回事的,他只知道,能用好烟来招待客人,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家里没有闲钱去集市上买生烟,父亲就在后山上,开垦出一片荒地来(据说种生烟要用生土),用来种植生烟。父亲的烟,长得很茂盛,叶子肥厚,很有油性。收获的时节,父亲把一张张烟叶,仔细地铺在床一样宽大的篾夹上,再把它斜靠在当阳的墙上。待烟叶晒至金黄,就可以取下来了,然后捆作一下扎一小扎的,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好。每当有乡邻来访,父亲总是热情地拿出好烟招待他们。当然,乡邻们也没有忘记称赞一番:好烟,好烟!这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漾起自豪和满足的神情。因此,我忽然觉得,烟叶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媒介,递上一颗烟,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似乎有点像谍战片里接头的信物了。

烟,不单单是解乏和交际的.工具,它还有许多妙处呢。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搞大集体,生产队的大部分粮食都交了公粮,每当到了开春的时候,就闹起了“春荒”。于是,父亲就去姑父家借粮食,姑父家粮食也不多,自然没什么好脸色。父亲本是个很好面子的人,但迫于生计,也只得厚着脸皮了。父亲的脸,阴沉沉的,好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这时,他一个劲地闷头抽烟,头上升腾起,一团团厚厚的蘑菇云。也许,只有抽烟,才能缓解他内心的痛苦和忧虑。我们也很知趣,远远地走开了。当然,过年啦,除夕夜,父亲在灶膛边上的烧火凳上坐下,一边抽着烟,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我们正听得入神,父亲突然不讲了,我们就缠着父亲,要他继续给我们讲故事。父亲没法子,于是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缠着老和尚讲故事,于是,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缠着老和尚将故事......我们知道父亲在逗我们,于是就蜂拥而起,去抢父亲的长烟斗,父亲赶忙躲开,屋子里,和着生烟的味道,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呀。

于是,我对烟这个玩意,产生了兴趣,心里颇有些神往了。大约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吧,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家,拿上他的长烟斗,按上生烟丝,点上火,吸上一大口。哎呀,烟呛得我咳嗽不止,眼泪都流了出来。原来,这抽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后来我去问父亲,烟这么难抽,你们为啥还喜欢抽它呢?父亲淡淡地说道,抽多了,就习惯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它的好了。那时的我,听着父亲的回答,似懂非懂。

也许,世间的有些东西,是要有相当的阅历之后,你才会明白的。这或许叫做“经验”,或者叫做“积累”,人应该是越活越明白的,这叫做“成长”。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觉得很有道理,少年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他们哪里晓得什么叫“愁”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读书、成家、立业、抚育儿女、赡养老人、生老病死,你长大后,要面对这么多事情,你能不烦恼吗?面对烦恼,你就得想办法去解决它,每当你解决了一个烦恼,你就又明白了一点。然而,我们虽然是越活越明白,但越明白就有可能越烦恼、越痛苦。人生好像一个圆圈,小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圆点,所以你接触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长大了,你面对的是一个大圆圈,你接触到的东西自然就多了。屈原是明白的,所以他才更加痛苦,才会发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的千古喟叹。最后他无法解脱了,只好投江而亡,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端午”的念想。想到这里,我开始疑心屈原是烟酒不沾的,尽管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关于“酒”以及酒文化的记载,如《招魂》有云:“瑶浆蜜勺,实羽觞些。”《九歌·东君》云:“援北斗兮酌桂浆”。这里的“桂浆”即桂花酒。要说他喝酒,顶多也就是甜酒罢了。甜酒,乃“娘娘”酒也,真男人是应该喝白酒、烈性酒的。所以,屈原是算不得真喝酒之人,否则,他完全可以通过喝酒来解他之忧了,也就不会有“投汩罗”之悲了。至于说屈原不抽烟,那是肯定的了,因为我翻遍他的诗文,未见只字片语,提到抽烟之事。其实,不管是喝酒还是抽烟,都只不过是“解忧”的手段罢了。酒也好,烟也罢,开始接触的时候,总有一种不适应,但当你习惯了它,就会爱上它,甚至爱得上瘾而不能没有它。

我当然也不能免俗,参加工作后,为了应酬、为了面子,我逐渐沾染上了喝酒抽烟的“恶习”。我妻子几次三番,劝我戒了,但我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最后,她也没办法,只好让我自生自灭了。“上桌喝酒,长长久久。”“饭后一根烟,生活赛神仙。”成了我的口头禅了。其实,我也知道,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过度饮酒,则伤肝伤肺。不过,抽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可是,我积习难改矣,奈何?看书时,抽支烟;写作时,点支烟;上网时,燃上烟。看烟圈袅袅,抽烟的感觉,真好!

我父亲已经七十有五了,至今还在抽烟,只是比年轻时要抽得少了。我倒是担心他的身体,几次劝他戒了,可是父亲总是说:“到棺材里去戒烟吧”。只有我知道父亲的心理,因为我也是一位忠诚的烟民。烟,于父亲而言,是亲密无间的伙伴,是患难与共的兄弟,是过去那些难忘的烟火岁月。我也是如此,虽然我抽的是卷烟,比父亲的要高档得多,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也是我的伙伴、兄弟,是我的烟火岁月。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一座桥,一座用烟火架设的桥,将我的父亲与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接着,我点上一支烟,继续去书写我的那些烟火岁月。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九

烟火人间和男友最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幸福,想象着未来长长的岁月里,我们就将这样手牵着手,花前对句月下吟诗,演绎一段唯美的浪漫爱情。

有一次,为了寻求共鸣,温情脉脉地询问男友:你说,我们结了婚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男友望了望天空高挂的圆圆的月亮,无限向往地说:嗯,到那时候,晚上吃完了饭,让孩子自己去写作业,然后你打毛衣,我边看电视边给你削苹果。

男友一脸无辜,说过日子多半是这样的`吧?

我才不信呢。我一直觉得父母们是不懂爱情的,每天只知道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我以后定然不过那样的日子,我们是因为相爱才会结婚,那我们婚后的日子也定然是柔情蜜意。

不管怎么想,婚姻还是如期而至。

远离双方父母的婚姻,注定从一开始就柴米油盐。每天的一日三餐和俩人刚毕业时那点捉襟见肘的工资,让我一下子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变成了锱铢必较的妇人。每天灰头土脸的日子真让人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啊。

好在老公对过日子的事情比较内行,如何预算家里有限的工资,如何把菜烧得更好吃,如何让徒有四壁的小家一天天充实起来,他都能安排的头头是道。几年过去,这个小家已经成为温暖的港湾,我安心地在这个港湾里洗衣,烧饭,数钱,和那个叫做老公的男人一起商量攒钱和购物计划,其乐融融。

宝宝一周岁的时候,我终于买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盒毛线,开始为宝宝和宝宝爸爸织毛衣。

我在笑我终于逝去的青春啊。我继续笑,老公则是一脸迷惑。

其实说真的,当我接过老公削好的苹果的那一刻,我是幸福的。体贴的老公,聪明的宝宝,温馨的小家,这些虽然和风花雪月没有关系,可是却让人如此的踏实和满足。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

心是柔软的,似乎一碰就会碎掉。常常会为了一些莫名其妙而感动,心底会忽然泛出丝丝酸意,眼角亦会不争气的溢出点点泪光。也许只是不足挂齿的一件小事;也许是为了毫无瓜葛的某些人和事,有时只是一个字一句词或者是一个迷惘的眼神就触动心底里那根脆弱的神经。

依然经常会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或许是心态平和了,也许是已经感触不到大喜大悲之事,却总是爱回想幼年时感性的那些不加任何修饰的哭与笑。碧绿的田野,遍地的野草,甚至是草地里一朵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只因它的绽放,几乎闻不到的淡淡花香,也会雀跃着,开心着。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用花朵编织成花环,手镯,可以在草地里玩上整整一个下午,虽然这手镯也许还没带上手腕就会断掉,但却还是那么有耐心地一遍遍把花朵与花朵串联起来,那些紫色的花朵,漂亮的手镯。还有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小草,草根嚼到嘴里都是甜的,草的芯剥开来是黑色的粉末,那也是能吃的。山上红彤彤的,酸溜溜的野果,地里圆圆的小喇嘛,都是童年时,只要找到就能开心一整天的事情。

那时候,好像只会跟在大孩子的后面到处乱跑。剧团来演出,孩子们却比大人还要兴奋。个个趴在戏台边沿,只因为这里看得最清楚。爱看那些演员头上的饰物闪闪发光,一走路就颤颤巍巍的,而且奇怪为什么演员走路时,钗头在发髻上乱晃却不掉落?或许只为女子舞袖时那般的轻盈,好看,也只为那浓妆艳抹与常人不同,好生奇怪。渐渐大了一些,喜欢上唱戏,虽然音调有些不准,却依然爱极了。小时候最爱唱的是黄梅戏,小小年纪已经能唱黄梅戏经典剧种里的好些段落,也能唱的有板有眼,夏日的晚上纳凉时,邻居们就会让我唱上两段,助助兴。倒是不觉得害羞的,当时的脑海里,自己俨然是舞台上的主角,已融入角色之中。

海是必不可少的,怎么晒也不黑的我,在家人都要午休时,却嚷着叫哥哥们带我洗海澡。在海水里肆意笑闹,跟海浪嬉戏。只要大人们不叫上岸,是不会愿意走上沙滩的.,虽然至今还没学会游泳。岩石上的海葵开放着,很是漂亮,如果用手触摸,它会马上闭合,缩成一团。也喜欢搬开石缝找小螃蟹,找到了会让哥哥们过来抓,自己胆小,怕被蟹钳钳伤手。有一年姑姑在石缝里找到一条小鱼,我把它放在有点海水的岩石凹槽了,问:“姑,这是什么鱼啊”?姑姑说:“是气鼓鱼,你把它捞上岸了,它回不了大海,生气了呀,所以它的肚子越鼓越大,最后会裂开的”。我知道姑姑其实是在说我,因为她没让我一个人去海里玩,我在生闷气。不过还是很害怕自己也会生气到把肚子裂开,赶快把鱼放进海里,跟姑姑说:“姑,下次我不爱生气了”。

小时候去学校要经过一座小桥。夏日里,河水干枯时,小伙伴们总爱走到桥底,在那里找寻小鱼。在路边或河床底下找废弃的罐头玻璃瓶。盛上半瓶水,轻轻地把石头掀起,偶尔会有一些小鱼躲在水里,双手捧起鱼儿,放入瓶里,最多时能捉住三四条小鱼,但大多不知道是些什么鱼,只知道鱼是彩色的,尾鳍也很漂亮,但是一般都是几天后鱼就翘辫子了。后来小伙伴们说桥下发现有蛇,自此便离得远远的,再也不敢去桥下玩了。

慢慢地爱上了看书,小时候家里是没钱买书的,只是见同学谁有书就借,看完了再还。也不分是什么类型的书,只要能看就好。也总是爱把自己幻想成书中的主人公,打抱不平,除暴安良等。当时流行看琼瑶小说,看了几本后觉得没意思,也就彻底放弃,所以至今情商很低。却总爱看一些唯美的,有着优美词句的散文,诗歌或是小说。一个词汇,一个字,一句话,都能拨动心灵里那根隐藏的极好的琴弦轻轻颤动。

总会说小时候很开心的事,现在触目间却是不见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只因小时候的愿望很小,很容易满足,而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心也随之而变大,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机会也会增多。满脑袋想的是怎么努力赚钱,怎样过的不比别人差,多了攀比之心,虚荣作祟,到头来累的够呛却并不快乐。人世繁华,又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何不学学小时候,为了一只蝴蝶而感动,为了一道彩虹而跳跃。

错过了花开就别错过结果,错过了丰收就别错过耕种。错过了擦肩别忘了相握,错过了相恋,也别忘了微笑。在这一季风景中,总会错过很多很多,只因太过平凡,分身乏术,只因追求完美,却有了不完整的的缺失。有太多太多的欲望不能达到,才有了哀怨,悲叹。曾有人问我:“为何眉宇间总有淡淡的忧伤?”只是笑答:“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许只是喜欢诗词里哀怨的悲伤,也许只有哀怨才是好写的题材,于是乎把自己整得落魄了,方觉得能激发潜能,才能写出点不知所谓的文章,却还是怪没有伯乐,无人赏识。

喜欢热闹的人内心里狠害怕孤独,他怕热闹过后寂寞身影下的那份落寞。同样,喜欢安静的人害怕因为自己的太过格格不入的寡言少语,而打破应有的热烈气氛而尴尬,只好自己躲在无人的角落里默默关注。喜欢热闹的人错过了岁月静好,安宁尘世间花草瞬间绽放的美丽,而喜欢安静的人却错过了快意江湖,潇洒不羁的潇洒情怀。

不断地调整自己,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却还是发现很难。当不再执着时,才会发现身边的风景依然美丽,只是扭曲的思想蒙蔽了双眼,却原来一直追求的都是过往云烟,不切实际。因了放下,满足,才发现现世安稳中别样的繁华,平淡中的美好。错过了这一季的美好,却意外收获了那一季的芬芳。

亲情如此,友情亦然。放了太多的心思在父母亲人身上,总会有更多的微笑在那等着你。亲情淡漠只是太过自私的表现,你不付出何来回报?朋友之间贵在真诚,总有人会吃点亏,若总是一味退缩,你身边的朋友能多吗?那一季的风景若是愿意,将会灿烂,若是错过了也别失落,下一季牢牢抓住。

也许这一路上真的会错过许多,也许你错过的,正是别人不在乎而想抛弃的,而你所拥有的也正是别人羡慕而想得到的.得不到的永远是好的,在得到的同时也必将失去一些你所拥有的,真的快乐吗?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也必将为你留一扇窗,当阴霾被门挡住了,阳光就会从窗口折射进来.或许正是错过了这一季的风景,才成了你眼中的靓丽,梦幻中永远的美好.

一片树叶飘落掌心,是枯萎还是诗意要看心境如何,花开花落,是黛玉葬花还是夕阳寻落英要看眼眉的神情如何。人间美景一直都不曾离去,学会用灵魂去感触,当什么都失去时,至少还有阳光,空气是自由的。在这一季人生中,满满的爱泄露心底的柔软,这番爱意,容括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只有五味杂陈尝遍了,才能感触到生活的美好,爱极了这般美妙的人生,人间滋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一

石磨住在村子里,哪个村里都有一盘经年的石磨。一个磨盘是天,一个磨盘是地,天罩着地,地撑着天,就有了村庄饿不死的日子。

磨盘是圆的,人要围着磨盘转,转进去的是粮食,转出来的才是面粉。夜沉星稀,日头沉入大地,一盘老磨的光阴刚刚开始。蒙眼的驴,若是喂足了草料,咯噔咯噔的蹄声,像钟表一样有旋律。人围着磨盘,把溢到边上的粮食撮进去,撮进去,白生生的面粉就这样硬是碾了出来,像雪那么轻盈,却又让人心里觉得沉甸甸。

沉甸甸的是那些忘不下丢不掉的老光阴。三娘和娘是妯娌,是多年的老相好。父亲生气,娘就往三娘家跑。父亲虎着脸——好到一个碗里好到一口锅里好到一个被窝里,就永远别回那个家。娘眼里带着泪花就笑,笑父亲是个蒙了眼的瞎驴,啥也看不清,就只会埋怨。

局势不好,年成也不好,一家都是张嘴等吃的货,娘比谁都着急。榆树皮是不错,滑溜溜,甜丝丝,熬了锅稀粥,像一群捉不住的鱼。再者,村西的二闹,饿得两眼直发绿。二闹娘熬了榆树皮粥,刚开锅,二闹不分青红皂白盛了一碗,一小段儿榆树皮哧溜下肚,还保持着火的温度。娘说,二闹死的惨,躺在地上打滚,一会喊饿,一会喊烫,再一会就翻了白眼。娘和三娘心比较细,跑了很远,在小河滩上挖茅根。茅根就是茅草的根。剥光了树皮,割完了野草,只剩下这片小河沟天偏地远,还藏着很多茅根。榆树皮晒干,茅根晒干,娘和三娘用石臼捣碎,放进磨盘里碾磨。

那时的驴都是公家驴,可没人敢借给你。没有驴不怕,人有时两眼一闭也能充当一头驴。星星亮了在推磨,月亮挂上树梢还在推,草虫唧唧,三娘喊着脸色蜡黄的娘歇一会儿,咬几粒队里卖粮遗落在地上的干玉米。三娘累了又换娘,娘说熬吧,只要这把老骨头还在,说不定还能活出一片天。

石磨保持沉默。在古老的乡村一隅从不显山露水,也不向天地倾诉满腹苦水。石磨旁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在春天开了很多梧桐花,不知何时飞来一只鸟,在树杈上衔枝筑巢。不出门打食的时候,就在树枝上看院子里的光阴,光屁股的娃儿渐渐长成一头小牛犊,可以甩开膀子帮衬母亲推推磨。满脸鼻涕花的小妮转眼就长成了大姑娘,坐在门槛上绣鞋垫,两只鸳鸯一朵花,三片荷叶一汪水,荷叶长着长着就擎起一只莲蓬。

莲子虽苦却清心,苦难里熬出来的娃儿大都质朴单纯。

石磨在,梧桐树就在。开了好看的花儿的梧桐树,就留住了浪迹天涯的飞鸟。鸟儿像村子里的人一样勤快,夜里推磨洒落的谷粒,鸟儿一瞅一个准儿,从高高的树上落下来,一粒粮食也不肯荒废。三娘坐在树墩上,纳鞋底。不知为啥,三娘一辈子也没生下一儿半女,没有一儿半女但并不代表不能享受天伦,很多年以后,村子里长大的男娃女娃,都管三娘叫三娘,好像每个人都是三娘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女。三娘勤俭,忙的时候在地里干活,能顶一个壮劳力;闲的时候就在家里裁衣服做鞋子。谁没穿过三娘做的虎头鞋呢?白的底,绿的帮,像是一片青绿的山野,一只活灵活现的斑斓虎就在山林里隐藏。三娘说,是小子就不怕调皮捣蛋,能吃能干能懂得老人心意,长大了肯定能有大出息。

石磨看着,看着一座充满烟火气息的院落,看着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人。一盘石磨,或许年深日久就具备了某种神性,就像一位入定的老僧,保持着素食主义的原始与单纯,善良与悲悯。也许这盘磨从人们没剪辫子的朝代就存在,一个赶脚的石匠,耗费了很多时光,才叮叮当当敲打出一对浑圆的磨盘。那流溢的火星就是火种,点燃人们活下去的希望;那粗糙的纹理就是乡间磨砺人的岁月,将坎坷与苦难一一吞咽入喉,喂养成铁打的乡村骨骼。

石磨最善记忆,记着风尘仆仆归来的父亲和母亲。在孩子面前一扫满脸的沧桑与颓唐,嘴里哼着不在调子上的谣曲,一步一唱,推动咿呀旋转的老磨。也许你会觉得父亲就是一片天,母亲就是脚下的土地,沉闷的日子太过漫长,而天地恒久远,在轮转中赐予了我们风雨阳光,与活命的粮食。

那头蒙了眼的驴子,也是乡土矢志不渝的信徒。它相信每一个步伐都能抛却一丝苦难,它相信转过漫长的黑夜之后就是黎明。

黎明,出奇的静谧。一株草从脚下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它觉得生的重量其实很沉,就像一盘石磨,悬挂在头顶。但草不会气馁,一株草弱不禁风,很多草的'种子力量凝集在一起就能奔向光明。安放石磨的砖台子老了,一层层剥落,落在地上很多碎屑。转动石磨的木杆老了,下雨天长出很多耳朵一样的黑木耳。但石磨的记忆从未老去,娘和三娘依旧喜欢呆在老磨旁,唠叨那些老去的光阴。梧桐树老了,但梧桐树上的飞鸟从未老去,一代代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一声声婉转的啼鸣,在召唤回家的孩子。

三娘的记忆也像石磨那样清晰。有子有孙又添了香火的人总爱去三娘家串门。三娘记得狗蛋出生那天,西北角黑压压过来一片云,黑云下面传来骇人的枪声。三娘记得二丫出生的那天,村里分田分地,为此才分得一盘老磨,放在破败的院落里。我问三娘我的生日的时候,三娘的眼里尽是哀伤。她说那一年死了一个伟大人物,整座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被野草倾倒的石磨有些孤独,但谁能说孤独不是一所最好的房子呢?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翻阅泛黄的日历,哪一页记录下曾经的苦难,哪一页记录下乡村的真实,哪一页,又曾镌刻一盘老磨忧伤的泪痕。

一盘石磨是天,一盘石磨是地。天地轮转,才有了我们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二

好友面对这季节如是对世界在说,“真的无语了。”真的无语?寒冷的时令却是无雨的时候。可是面对着固体的雨,还有冷艳的岁月人间,终归不能冷落了痴情的浪漫吧!岁月如小溪一般,流淌着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纱窗日渐落,旧年成历史。逝去的岁月总是悲喜交加。

拭浮尘展新岁。人生在世要行其善,尽其美。特别是要善待父母,让亲情的风景无处不在。初春的阳光让我们在和煦中温暖了心境;盛夏伴着我们走过了飘雨的季节;寒秋里的落叶将我的双亲推向了天堂;眼前的'寒冬在浪漫的雪花中写满了岁月的记忆。我在傲游文弱的字符,用每一个字节记录着岁月的真情。旧年成历史,新月展风貌。可恨的终于谢幕了,如期登陆。逝去的岁月总会让我们有所悟,有所新历。站在新的时代、新的时光里,回望岁月,岁月里我常常思虑的是亲情、美德与友情。

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岁月包容了我们,岁月又在慢慢消磨着时间,我们被时光无情摧残。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厚禄,只要走进人间,走过季节,沐浴着人类的光芒,要想改变自己人生的威望指数,就要在这人世间多多尽其美德,莫让遗憾留人间。生命只有短瞬的几十年,每过一天都是生命的倒计时,莫为斤斤小事或是被利益驱使去行小人之举,多用放大镜看待他人的优点,让你私下里的“小”慢慢消失殆尽,让所有的美德在岁月里辉满人间。让亲情在人生有限的几十年里尽情施展,莫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那时将悔之晚矣。人生短短几十载,有什么不能抵御,走在一起应互相携手,成为兄弟姐妹也是一种前世修之缘分,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不要过分苛求他人,这世间没人欠你的,切不可以心存长久之偏见或诋毁之心。记住:每个人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懂得了这句话你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宽以待人就是给自己的未来铺路。

回味过去的时光,文字常常代言我们倾诉岁月的故事。岁月里有着无尽的感慨。父母身上有着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好品质;亲情不会因岁月的逝去而渐行渐远;友情会因时间的久长而愈加浓厚。

舍不得丢弃的血脉之情被无情的牧师领上了天堂,我怀念双亲健在的金色时光。那是有慈爱有亲情,有关怀有牵挂的世界。离开那个世界,仿佛一下子走进了一个荒凉的世间。血缘只是亲情的纽带,或许人的世界观左右着思维,不管他人如何理解,凡事尽在人为之。无论如何,利毓了双亲,尽自己所能回报了人间至孝,一辈子心灵得到了安慰,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淡淡的白云在新年的天空里飘荡,它不仅点缀了单调的蓝天,也为浪漫的精灵做了美好的铺垫。人世间的友情在不同程度上为我们的岁月增添了色彩。每每在我们最为空虚或是无奈的时刻,友情就会如约而至,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分忧解难。让我们找到了希望,友情因此从此走向更深情深厚的永远。人世间所有情与爱不要与经济利益联盟,亲情也是如此。走近中年的我,在2013这一年仿佛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深知了刻骨铭心的痛;认识了岁月磨砺过的真真亲情;懂得更加珍惜伟大的友情。

我不停滴记录着岁月人间,一滴泉水折射出的不仅是七彩光芒与成像的月华,更多的是岁月人间的风雨哲理。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三

“科教兴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是数代革命先驱、志士贤达和不断壮大的知识界、科技界为“德赛升堂”长期呼号呐喊,苦谏吁请,疏谋献策,拼搏献身而取得的成就、争来的成果、赢得的胜利。凡经历过20世纪艰难曲折的人们,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甚于珍宝,高于生命。我久久凝视着面前的秦伯益院士自选集《漫说科教》。细读中,不时感到共鸣。碰到共振处,常思绪翩跹,夜不成眠。主题的重大,“出世人”的洒脱,论点的新颖,文笔的流畅和对若干社会问题的科学阐释都清新而引人思索。“科教兴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从晚清、辛亥、五四、人民共和国的12年科学规划、1978年科技大会到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是数代革命先驱、志士贤达和不断壮大的知识界、科技界为“德赛升堂”长期呼号呐喊,苦谏吁请,疏谋献策,拼搏献身而取得的成就、争来的成果、赢得的胜利。凡经历过20世纪艰难曲折的人们,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甚于珍宝,高于生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是民族之幸、人民之福、富民强国的保障和祖国兴旺发达的预兆。然而,从该战略的确立到全社会落实,尚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只有激扬战旗,唤起社会的共识,才可能薪火不熄,形成民族传统,兴国夙愿才能实现。经济的不发达,教育的滞后,封建文化的淀积,短期功利的误导,迷信和愚昧的泛滥,都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科技工作者每当看到逆流,碰到障碍,遇到阻力和困难,莫不如鲠在喉,心急如焚,挺身而出,挑战谬误,戮力抨击陈规陋习。以至奔走呼号,秉报有司,著文演讲,苦口捧心以悟世人。此景斯情,令人感佩。新世纪伊始,中外学者曾于2002年4月云集北京,出席“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少长群贤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明清以降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盛况空前,反映了知识界、科技界对这个命题的极度关注。人们都希望通过抚今追昔,浓陈前鉴,警示今人,留戒后生。研究和参鉴历史不仅是历史学家们的任务,也是科技界和知识界的责任。明鉴史训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对未来各级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秦伯益院士在此会上作了题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报告。他直面现实,坦诚不讳,在与欧洲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对比中,深刻、全面剖析了中华古国“近代沉沦”的内部原因,揭示了“明清盛”的虚伪,封建政治和文化的危害,统治者的自我封闭、傲慢自大和决策错误。他提出,研究历史科学不能只以民族感情为出发点。晚清这段历史,“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对落后的`封建主义的无情战胜”,“人类历史充满了冲突和战争,从来就有强国对弱国的侵略,侵略的对象总是弱国”。“我们的思维方式总喜欢单向地谴责列强对我们的侵略,而不愿意双向地同时谴责自己为什么会被侵略。”“责人,容易自我安慰、自谅、自弃;责己,才能自醒、自强、自新。”这种提法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秦伯益这样鲜明地提出观察中国近代史的新角度,很有见地,值得国人深思。毛主席读史的印象是“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无论是世界史,抑或中国史,充满了算不清的旧账,写不完的悲剧,剪不断的怨情。如果认起真来,对春秋战国以来的重大事件都要爱憎分明,分清敌我,你会感到周围全是敌人,难得一个朋友。事实上,哪国没有被侵略过?就连至今恋恋“日不落国”的英国,也曾被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5世纪)、北欧海盗(公元5-9世纪)和法国人(1066年)入侵和占领达800多年之久。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受害者的心态”去研究包括科学史在内的科学问题,那就可能走偏方向,远离“与时俱进”这个时代精神。我和秦伯益曾在海淀区永定路那条小街上同期工作和居住20多年。他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我在航天部二院,近在咫尺却远隔大洋,从无相识缘分。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秦伯益当选首届院士,得相晤于主席团集会和院务活动,始知他是我国著名的医药科学家。50年代留学苏联,专攻药理学,成绩超群,仅以两年半时间完成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期从事药理学研究,成就卓著。历任所长、院长,领少将军衔,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屡屡受到国家、军队的奖励和表彰。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文理皆优,被总后勤部誉为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受到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尊敬。我们这一代人,如秦伯益在《在机遇与挫折面前》中所述,目睹过20世纪的战乱,亲历过新中国的胜利和成就,挫折和失误。在科学工作岗位上,得到过奖励,神悦过荣誉,也悝哀过屈辱,陷入过迷惘。红白左右,天灾人祸,十年内乱,戛然**,苏联解体,每每令人惊愕不已,惘惘不知其然。当时陷入迷惘的人绝非一二。在历尽沧桑,久识凡尘之后,有所感悟,由不惑而耳顺,最后年龄和悟性逐渐达到了随心所欲不?矩的境界,这的确是值得欣慰的。如果人们能真的做到40而不惑,每人都能畅奉出20年以上的成熟智慧和力量,那该多好!1978年邓公主持召开的科技大会是一副医国、医心的良药,把科技界很多人濒于死亡的心复活了。像春风雨露,又催开了夭桃?李。年已86的郭(沫若)老,也从迷茫疑呓中醒来,欢呼科学春天的到来。邓公主持中央,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知识界从“九儒十丐”中请到前台,排入工人阶级,加入四民之首,勉励重整旗鼓,再上战场。一切混乱的逻辑、互不相容的谬论。知识界恢复了信念,不遑崇辱,淡泊风雨,揩干血迹,投入新的战斗。日月不羁,人生苦短。20年后,这一代人已进入老年。秦伯益院士转向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细致入微的考察,几乎对每一命题都有新的视角,提出新的论点,从而导致新的发现。他不遗余力,著文章,作演讲,抨击时弊,奋斥陋习,深中肯綮,很得科技界赞许。他以“己出世”的科学家心态,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研究生和国家干部等授课讲道,以现代科学精神讲道德、伦理、理想、文理关系、学习方法;讲青年成才之路,德、学、才、识,全面发展,例证古今中外,生动活泼,总使听众为之动情。以自由撰稿人的心态写作和漫说,为了国家进步、人民幸福、青年成才而讲真话,说真事,表真情,不为稻粱,不必恤俗,无需向强者献媚,这是一种很高也很难达到的境界。人是生来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约束之中。法律法规、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大局和小节、私惠和公利等,对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是一种约束。仁义、礼仪、礼貌、贤廉、文明等是千年文化传统美德的规范。极端激进情绪是新时代不应继承的遗产。总不该在祝孩子生日时说他的前途是死亡,欢迎新领导时说你的结局是下台。见外国朋友不提该国旧恶是礼貌,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是厚道,对垂危病人不告恶息是爱心。秦伯益在自序中申明,“我是以自由撰稿人的心态写作,而不是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写作”。达到这种境界,是很值得推崇的。对中国来说,经历过19世纪的苦难,20世纪的奋斗牺牲,21世纪应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这是最高的利益,最强的信念,最宏伟的目标。20世纪的成就只是一个序幕,现在进入老年的这一代人只是下一个更伟大战役的先遣队,高潮还在后面。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文明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数代人接续奋战才能实现。科教兴国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不是经过几个短期战役所能奏效的。为下一代科技工作者铺路搭桥,培养和提携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从前鉴看来,更重要的是使“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形成传统,凝成法律,才能保证今后各层政府、各代领导人的坚定支持和贯彻实行。领导是从人民大众中产生的,民意是领导决策的渊源。秦伯益院士《漫说科教》的出版,将汇入中华崛起这个伟大潮流中,与众多的同道和知音一起,共撞人间醒世钟。(该文是作者为秦伯益著《漫说科教》序,题目为编者所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四

又是一季春的风华,对于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春天总是珊珊来迟的。连着两天的春雨,淅淅淋淋的浸润了这座古城,雨后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远,仿佛没有了顶,如这辽阔的疆域一般,让人就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春雨后的古城,一切景观都沉醉在自然的怀抱时里。新吐的嫩叶和榆桃上绽开的粉色的小花,隐隐地飘散着清纯的气息,那不含丝毫尘渣的清纯,使天地间的神韵更加清新自如,每每看到它们那娇艳无比的姿态时,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心空了,净了,眼前的世界在碧净中就越发让人爱怜了。

早春的雨滴踩着沙尘的脚步悄悄来临的时候,那泛起的绿色,在羞涩中就点燃了这个季节的遐思,让人类在一片美丽中去遐想过往的岁月了。

一直以来,总是感觉北方的春天是颓废的景色,充满了灰的色调,因为没有了绿色,景致就萧瑟了许多,心中仅存的遐想总是被无奈的消隐了。只有每天早晨在睡梦中被小鸟的欢唱声叫醒时,这才感觉冬的萧瑟被打破了,春天来了。此时此刻的我,就总想把心绪释怀,可是这满目的灰色使得心绪过于凝重,总是压抑着自己,就有点不知所云了。

难得的一个周末,我们照列是回家看望公婆的。在回家的路上,惊喜的发现,这座城市一半是阳光灿烂,一半的城市却笼罩在细细晶莹的雨中。忽然就想起那一句古诗词“东边有雨西边晴,道是无情却有情”了。

路上的行人,不紧不慢的行在雨中,有一种在雨中陶醉的感觉。好久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观了,想必行在雨的人们,也是想在这丝丝细雨中体会春的味道吧。远远的看到一位大妈带着小孙女,手里提着一个纸袋站在一颗榆树下采摘榆钱,那小姑娘放了手中的伞,惦着脚尖帮着奶奶,不时的将一朵朵榆树花放在嘴里去咀嚼,老妈妈在一旁不停的笑骂着那小家伙贪嘴,孩子的笑声一阵阵飘起,不经意间就点燃了四月的风,在树木间流动开了。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底涌出轻柔的一笑,这四月的云天,一树树的花开,温暖了人们的心扉,也带给人们无数的希望。

也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忽然发现光秃了一冬的榆树已经睡醒,枝头上已挂满了密密的嫩芽,榆树开花了。没有绿叶的陪衬,她是那样的单薄而柔弱,而在这春的气息里,那满簇满团的榆树花,又是那样的喜人,满树的榆花带着春的韵味飘向你的世界,走进你的视野,让你就有了一种心醉的感觉。

望着空中飘洒的雨丝和那道路两旁一处处的绿色,心中竟有着些许恬静的惬意,这人间的四月多了些怅然的回忆,这痴迷的春雨又多了几分若有若无的牵挂了。

许多年了,当榆树开花的时候,婆婆总要同大院里几位妈妈们到郊外去采集许多榆钱和芥菜回来。记得上一周时,她就将采来的芥菜包了饺子,急等着我们回家一起去吃,可因为单位上加班,我们都没有按时回去,却不曾想,老人家将芥菜冻在冰箱里,直等到这一周时,再次拌好了饺子馅,等着我们回家去吃。

春雨后绽出笑容的太阳,暖暖在街头巷尾上流动着,抬眼望去,由远而近的风景里尽是鹅黄的新绿。春天里的思绪就随着这风的暖、那片片芽的绿,浮动起无数的梦幻。常常在想,萦绕在雾霭里的景致,是否就是这岁月的缩影呢?冬去春来,春天,依然在岁月里匆匆的.行走,四月的人间,一条深深浅浅的路,伸向远方,一把伞的悠然就撑开了这个季节所有的梦幻。

悄悄而来的春天,给年迈的公婆也带来了一份别样的心境。天气转暖了,老爹的病情也有了些许好转,每日里他习惯了由婆婆搀扶着在那小小的房间里活动,习惯了在阳台的空间去欣赏窗外春的风景,脸上还时不时的会露出一丝温馨的笑容。岁月就在这恬静的画面中缓缓的走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很是欣慰,眼前的老人,又一次渡过了生命的危难,与我们一起走进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五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生来役使别人的。而我却和多数人一样,是掏钱也不做官的,只满足于干具体事务,干完就去忙自己的,这样了事。而某些人是无事生非型的,你干完了这样,就叫你忙那样;你干完了那样就让你忙这样。总之是一刻也不想让你安闲。尤其是不懂科学,一味蛮干的主最烦人,所谓是出力不讨好的,不到结果就已知道了。

有人把我们比作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最近朋友送给我们几条蚕,食量是相当的大,麻烦人紧张于寻食采桑叶。可挨过一星期左右,蚕就开始结茧。

从网上得知,我们的祖先不知何时就已发现蚕的特性,养蚕缫丝制成衣物。而且兴起神圣的蚕文化,把它与婚丧嫁娶、生死轮回联系起来。官府提倡养蚕,民间崇拜蚕神,植桑种蚕成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时尚,成为中国人的.生存之本。

中国是瓷国,是丝国,更是诗国。

蚕食可怜的,食桑吐丝是它们的天性,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丝吐完了,茧结成了,便献身自我、舍弃生命,已成洁白柔韧的丝,让人们来缫丝、染色,用勤劳的双手织成七彩的锦缎。

湘绣蜀锦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品种,繁荣了一个地方的经济,那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的载体。

蚕是神圣的呀。他就同你我的命,耗费尽了精力,成就了人间幸福;破茧而出的飞蛾,那也是世间的传奇。——而这只有少数,绝大多数蚕只能作茧自缚,以别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人看到他的凄惨,领略它的悲壮,只认为它的理所应当。

我们也是这样,一枚酸朽的桑葚罢了。

天热了,可以去运动。

打打篮球,挥挥球拍,出一身汗,喘一阵气,你才会觉得生命是你的,年轻是你的。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松弛神经,愉悦心情。

钱权再好,那是斗心眼得来的,我们大多数人不善此道,不会阿谀逢迎,不会溜须拍马,不会瞅红灭黑,不会媚上欺下,见不得装腔作势,故作高傲。

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我们的处事原则。不嫌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多省一分事,不善机巧,只会踏实。

我们这种人永远不时尚,不时兴,永远不会飘浮在上,永远只会潜身在下,如同牛马般忠诚可靠,经久耐用靠得住。

仿佛是参天大树的根基笨,高楼大厦的根基。你鄙视过我们,但你不能反对我们,否则,你是反动的,你会失败的。

我们很普通,我们很平凡,我们很卑微,但我们不可或缺,并非可有可无。

我们很神圣,我们很伟大,我们值得歌颂。

人间禅味散文范本篇十六

一位台湾著名女作家曾经说过: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

妙玉曾经在栊翠庵教训别人:“饮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妙玉的话我自然不敢赞同,如是赞同,那么估计人类便全部都是牛骡之类牲畜了;但是那位女作家的解释倒是颇有禅味。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至纯至简。想想吧,“寒雪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是多么清淡,又是多么丰盈。

《茶道养生》科学、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了“以茶养身”和“以道养心”的辨证关系,把神秘的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互印证,把温馨浪漫的茶艺艺术与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功法相结合,使人在美的享受中达到身体健康,心灵愉悦的目的,填补了我国养生学的一个空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