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0:28:20 页码:9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汇总15篇)
2023-11-23 00:28:20    小编:ZTFB

老师是我们心目中的楷模,他们的教诲让我们受益终生。7、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能会找到一些启示和思考的点,希望对你写好一篇总结有所帮助。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一

目的:本文就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和整合、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西医结合相关政策的有效途径。如何根据西医院校的特点,在较少的教学课时里,将《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

1.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西医院校。

“中医学”教学实践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教材内容涵盖中医药院校教材的大部分学科,仅是将其内容进行了压缩和精减。多数教师关注于将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务求面面俱到,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对现有教材内容的传授方面也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规定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对重点内容详讲、细讲、反复讲,对次要内容,则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藏象学说”内容,属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易与现代医学的一些概念混淆,在讲授中,要不惜课时,讲深讲透。在脏腑辨证部分,由于前期知识的铺垫,可以简略讲解,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强化。

1.2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我们要让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接纳中医、研究中医,运用中医理论及方法,更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必须营造良好的知识背景和氛围,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十分注意拓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存废的争论以及近百年来部分文化名人对中医的看法,并对这些现象做出客观评述。介绍青蒿素、础霜(as203)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科研及临床成就,中医与航天科技的结合以及当今中医药、针灸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发展的概况。这些知识的补充,既增进了同学们对文史知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示中医药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初步树立从中医学中寻求科研灵感的意识。在讲解体质学说部分,可以简要补充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相关知识等等。

1.3注意中西医的区别与联系,强化中医思维的培。

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医之前,已学习了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基本形成了现代医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很容易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学,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西医院校学生对西医专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容易使学生对中医产生轻视甚至鄙视有了轻视中医的心理自然就缺乏学习中医的动力。授课时,应首先讲明中医学特点,说明它与西医学的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时,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不要拿西医学观念生搬硬套中医学理论,否则会直接影响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中医的理论特色,又要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建立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并在整个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教学实践中具体可采取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与西医疾病病名相对应,使中西医的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易于理解,学生容易掌握。防止学生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地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比如:在讲授“阴阳”“五行”的概念时,要结合自然社会现象、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具体明确“阴阳”的概念时,可结合阴阳实质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camp、cgmp”、“多巴胺、乙酰胆碱”、“交感、副交感神经”部分功能,有利于理解。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中医学相关内容中的现代研究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中医“五脏”概念时,“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借助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讲解,但“心主神明”的内涵要详细讲解,结合现代医学对脑、中枢系统等的认识来阐明其实质。在讲述中医内科学时可以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针对某一具体疾病,从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认识和治疗手段上的异同进行简评,形成与病名相应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发展演变、转归预后的系统认识,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2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多样化、综合运用。

2.1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比如:辨证部分内容,平铺直叙讲解难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辨证分型可能的表现形式进行推理、归纳。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对遗漏部分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方面复习和巩固了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对教材前后相近和类似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节约课时,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与领会。

1.2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病例教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但许多西医院校鉴于课时原因不专门安排中医学见习、实习时间。因此,如何让西医院校学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中,认真选择典型病例,灵活运用于课堂,尽量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例讲解疾病,利用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如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典型案例,模拟临床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和单调,使中医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对中医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如:在“阴阳”“五行”部分,可制作成动画、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形象展示他们的消长变化、相互制约等关系。在“脏腑”部分,可选择恰当图片,形象地展示“在志”、“在体”、“开窍”、“其华”等内容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在“舌诊”部分的讲授中,可以将正常舌象和各种病态舌象用图像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易懂易记。在经络、针灸内容的讲授中,可在幻灯片中通过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显示经络的循行、腧穴的位置、针灸各种疗法的技术操作以及针灸取穴的治疗方法。

3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3.1构建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消化,尤其是那些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更应该提供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为弥补中医学课时的不足,对于教学学时内不能充分讲授或没有涉及、但学生又有极高学习兴趣的部分,可开设相应选修课,拓宽学生中医药知识领域。因课堂授课学时不足而未能详细讲授的内容,加强师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同时积极利用图书馆和各种网络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共享。条件允许时,还开设有中医兴趣社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

3.2指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中医学知识是不现实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比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适当延伸相关知识、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议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和兴趣,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4结语。

面对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的诸多困境,中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个人能力。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西医院校学生真正学中医、用中医,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二

(1)创业热情高,行动少。以批准的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经过访问,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男生比女生人数多,而且集中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年级有意创业学生占到整体的70%左右。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容易就业,因此,大学低年级时的创业冲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消退,最终真正付诸创业行动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

(2)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新建本科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失败率更高。大部分学生只凭一股热情创业,急于求成,没有踏踏实实做事情,而最终只是草草收场。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非理性,缺少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项目选择不合理,创业策划不详尽,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社交能力差,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3)技术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创业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一般都局限于大众化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休闲吧等,行业重复率高,创新性低,在竞争激烈市场背景下,创业者压力大,利润低,难以将项目规模做大做强,因而,往往经营时间不长。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三

文章给出了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专业教学实训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采用ssh体系结构,实现了表示层和逻辑层的分离。该平台可以让学生完成模拟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通过该系统学生熟悉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

1实训平台需求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1.1系统需求。

通过在实训平台上模拟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可以熟悉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实践开发所积累的经验和传统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能够灵活的应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同时仿真模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利用实训平台统一管理实训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训平台中的实训由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组成。单项实训注重于软件开发环节中的特定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完成模块开发。综合实训是让学生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系统的完成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实训平台也要进行实训安排,并且对学生的实训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实训成果、实训进度控制等内容。

1.2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由教学实训平台系统、文档管理系统、评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组成。

(1)教学实训平台系统。在教学实训平台系统中,学生和老师的分工都是基于角色来划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实训平台模仿实际的开发过程,教师可以对实训项目进行安排与管理。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在本系统中会引入软件企业规范的开发文档和开发标准,保证学生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时所用到的技术标准和开发流程是软件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中所真正用到的,提高实践过程的`有效性。

(2)文档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实训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包括教师所提交的各种项目资料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提交的项目文档。

(3)评分系统。评分系统主要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绩进行打分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机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的客观部分的打分,和教师对任务主观部分的打分,通过教师和系统相结合的评估办法,对在学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成绩进行分析。

(4)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查找到软件实训过程中的技术文档,获得系统的帮助。该模块是首先需要有资料完备的知识库,然后在实训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的开发文档。同时为了提高知识检索的准确率,要能够对多个不同检索条件进行组合查询,对关键字能进行模糊查询,保证查询的数据量。最后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到当查询条件不严格时查询结果数量会非常大,这个时候对平台和数据库的负载都非常大,需要考虑到对结果的分段取出和显示。

2实训平台系统开发技术。

2.1选用技术。

本平台基于b/结构设计,实现选用ssh(struts+spring+hibernate)开源框架,框架的系统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能在短期内搭建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struts负责mvc的分离和业务跳转;hibernate框架负责数据持久层;spring负责java对象的管理。分析时首先构建模型,然后将这些模型实现为java对象,再编写的数据访问接口,并通过hibernate来实现java类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由spring来管理struts和hibernate对象。ssh模型把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进行了分离。这样当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改变时,对另外的层次都影响较小,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本平台的开发后台数据库为mysql,web服务器选用的是tomcat。平台的的运行环境为windowxp以上,其他操作系统,如linux也都支持。

2.2开发工具。

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开发工具有:

(1)myecpliese8.6。它集成了很多针对web程序开发的插件,还对ssh的类库进行了集成,可以加快开发效率。

(2)dreamweaver和aptanastudio。它们有所见即所得的优势,用来写html和javascript代码。

(3)sqlyog。因为mysql自身本没有带图形界面的管理程序,每次都需要编写命令行语句操作数据库,所以使用第三方的数据库图形界面的数据库辅助工具可以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4)rose。用于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建模。

(5)project。project用于对进度进行控制管理。

3实训平台系统开发。

3.1数据库的连接。

在整个实训平台中,数据库的打开在系统中是很重要的,文件中配置,增加了灵活性,保护了数据库的安全。

3.2实训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点。

在实训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

(1)当用户同时登录数过多时,对服务器会产生较大的负荷压力,实训平台的并发性控制将变的格外重要,如何保证系统能在多用户的情况下稳定运行,需要仔细设计方案。

(2)评分系统中如何设计好评分标准,提高自动评分的准确率,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评分系统的作用是本课题的难点之一。可以考虑多学科的结合,把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等科目的实际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评分设计。

4小结。

通过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学习符合行业标准的软件开发方法,培养个人的项目管理能力,提高个人与团队的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能为企业培养掌握软件开发规范与流程,能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在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技术成果,积累教学资源,通过平台系统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工作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四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主要包括验实训条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核心课程建设、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零距离”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企“蛙式双栖”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过程;项目驱动。

威海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方向,开设软件技术专业,期间先后与北京华育发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引进印度ced-cul软件工程师认证培训,与北京cstp软件人才培养办公室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与上海智广公司合作引进ibm教育学院项目,联合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特别是自12月开始,威海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方案中,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地方财政支持项目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建设。自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软件专业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本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经过三年的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及项目驱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结形成以下有关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

1加强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主体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完善相应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的完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

投资108.29万元完善实验实训硬件建设。其中成功地与山东凯信职业培训学校达成“实行网络教育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引进资金51.6万元,购置计算机120台,建成“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扩充了网络工程实训室,思科网络公司捐赠了3万美元的网络设备。

投资111万元,建设图形图像制作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特别是在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方面探索了以产权连结为纽带,建立“双向嵌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通过“双向嵌入”形式,把企业引进学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企业化运作模式经营,有效建立起以产权连结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它具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完整的功能和基本特征,但又有别于一般企业以赢利为目的的特征,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完成学生技能训练和技能培养的任务。目前,通过校企共同投资600万元建立了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天赋软件有限公司。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顶岗实习为主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到现在,分阶段建设以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实验实训室,分别是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史展览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基础编程实训室;以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即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基地含“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创意实训室”等4个实训单元;以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为主要功能的生产性教学工厂,即软件开发中心1处(威海天赋软件有限公司);以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功能的创新工作室2个,即机器人工作室、动漫与创意工作室和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30个,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软件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能力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3多方合作办学,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几年来我们积极拓展联合办学渠道,经过广泛论证,我们与北京华育发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引进ced-cul软件工程师认证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软件技术方向,成功地培养三届共110名毕业生;205月,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签署协议,成为全国首批13处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实训基地之一,合作成立两个软件订单班,在06级软件技术专业中开展cstp软件工程师培训;月,与上海智广公司合作,引进ibm教育学院软件测试模块课程体系,在07级软件技术专业中开设软件测试方向。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能不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我们近几年先后到北京、上海、大连、苏州、济南、青岛及威海的多处软件园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软件企业软件开发工程师及合作单位工程师共同开展深入细致的研讨,将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web开发、软件测试。因此在实训模块的划分上我们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根据具体的岗位群最终将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划分为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web开发、软件测试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由相应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来支撑,对每门课程有针对性的设置实训课题,采用项目实战的形式展开教学,系统地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从而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块划分及实训实习计划表如图2所示。

4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形成面向市场、依托行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专业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面向市场、依托行业,让企业参与、与企业共同制定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cstp(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办公室)、上海智广、青岛软件园合作,请他们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如下:软件程序员、数据库设计与维护、软件测试、web开发。根据岗位群进行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将其分解为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每种岗位的工作过程将整个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以就业岗位为着眼点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优质核心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自主编写并完成“项目导向”的特色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一部。完成了《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其中《java程序设计》为省级精品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为20计算机教指委精品课程。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完善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培养标准”的原则,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同时,重点创新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坚持了德育为先、实践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1)将德育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论校内外、课堂内外,都渗透了德育教育的过程,为此出台了全面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在课堂上不仅要进行专业课教学,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教师还要对课堂的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的管理模式;课堂外,利用班级活动、对日常行为举止的表现考核、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专业竞赛活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时,完全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了“2+1”(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将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由半年增加到一年。

积极开展“学训交替”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青岛软件园合作,先后在寒暑假和实训期间安排学生由教师带队到青岛软件园进行生产性实训,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3)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了以“项目导向”为主的实训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展开教学,除第二学期为基础性实训外,第三、四学期的实训,加大生产性实训的比例,选取企业的真实的开发项目,安排学生开发小组主动到社会上去寻找课题,在企业开发的真实项目完全可以抵顶校内的实训学分;第五、六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形成了具有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6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

6.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项目开发小组,每个小组选举一名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安排。按照软件的基本开发流程展开实训,主要分为“功能分析、详细设计、测试验收”三个阶段,指导教师布置整个项目任务,每个小组制订出详细的项目计划,在项目计划中将整个项目分成几个小任务,给出进度安排。每组的项目经理按项目计划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共同完成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敦促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为自由思考、创造留有余地。

功能分析:首先由教师以客户的身份给出项目的总体功能要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鼓励学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扩充和完善系统的功能。

详细设计:学生按照开发计划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完成项目的开发,教师负责答疑。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测试验收: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测试,教师或指定的测试小组负责验收。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6.2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组织方式。

(2)成对教学法: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焦虑感,借鉴合作学习理念,采用成对开发模式,对于难度较大的实训项目,学生强弱搭配,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在旁边看,并定期进行角色互换。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榜样激励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分析高年级学生或同班(或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启发激励其他学生。实践证明,榜样激励教学法很有效,特别是展示同班(或同年级)学生作品最具激励作用。

(4)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工程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提出教学(实验)内容,要求各小组自主完成项目。

(5)自主学习指导法:对那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知识性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指导法”处理。指导教师通过布置自主学习纲要,指出重点难点和学习检查等途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6)现场讨论法:在现场开发时,针对技术细节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活跃学习气氛,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在选题上则注意选择有异议的操作方法或结论引导学生,达到理解的升华和实现追根问底的目的。

(7)学生演示法:在课堂实训或现场开发时,提供某些小的技术操作问题,让部分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增强解决技术问题的自信心。

(8)任务驱动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期限内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法。

7完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构建与工作岗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环境。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顶岗实习为主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利用四个周的时间,进行实训课程教学,每学期实训侧重于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学期侧重于基本技能训练,主要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及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展开;第三、四学期侧重于综合技能训练,主要进行web开发方面的能力训练和软件测试能力的训练,以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为主,鼓励学生到企业寻求实际的开发项目,同时利用相关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五、六学期,主要在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软件开发中心)或校外实训基地展开,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开发中心,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开发小组,开发的项目均是企业实际项目,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单位的实际需要重点发展以上所述的一个或二个方面的能力,从而完成毕业生从学生到职业开发人员的角色变化,实现“零距离”就业。

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机会。完成9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青岛软件园、中科院计算所、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办公室、上海智广科技公司、北京华育发培训中心、威海奥博软件公司、威海农友等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已签署协议并挂牌。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蛙式双栖”模式为主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成败,我们提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培训。通过合作办学,利用合作单位的优势,每年安排3至5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前沿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自20开设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以来,通过合作单位培训20多人次,使软件专业的教师能够始终掌握软件技术的较前沿技术。尤其是示范校建设以来,我们先后选派10名教师赴韩国、新加坡参加了为期20天以上的研修培训;选派6名教师到国内高校或培训机构参加专业培训;选派15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至2个月的顶岗实践。同时从周边软件公司聘请6名技术主管作为软件专业的实践课指导教师。

我们出台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有关规定,规定教师必须通过“蛙式双栖”途径来培养,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同时必须有相关专业的企业的工作经历,即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与管理过程。

9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的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年底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通过校企“蛙式双栖”培养方式对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进行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明显提高;对软件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同时,对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几年来,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大都就业于威海、青岛等地的软件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一少部分毕业生被北京、上海、大连的软件企业录用。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中医理论体系有相对应的一面,本文就西医院校中医教学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探索其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寻求中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课程在我国西医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其目的在于使西医的学生通过中医学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理、法、方、药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辨证论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和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中西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差异,中医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执教者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末期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其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本文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医教学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

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院校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是西医系统理论的熏陶,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与他们先人为主的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数理化不相一致。因此,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理论“玄奥”、“难学”。同时,两种医学在认知模式上迥然不同,现代医学具有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与解剖观察法的认知特点;而中医学的认知特点是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对西医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转到对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六淫的理解,学科跨度大,学习方法不适应,从而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中医教学内容繁多,但课时偏少,且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理论脱离实践。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西医院校的中医课学时逐年减少,中山医科大学中医学由原来的90个学时减到现在的72个学时。中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落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近年来选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由中医药院校主编,虽然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形式编排上作了很好的尝试,但是忽略了西医院校学生课时紧,西医思维先人为主的特点,同时缺乏中医吸收现代医学在微观研究和试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以及这些成就对于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还有中医教学大多数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输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落后,不仅仅是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求知欲。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论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者。从教学情境而言,建构主义教学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中医理论比较抽象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但中医理论的形成又具有源于生活的特点,如生活中“水能灭火”,中医五行相克中就有“水克火”一说。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中医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

4.1改变“教”与“学”的主次关系。

当前的中医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教学分离现象严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型、塑造型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要方式。由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完全由教师来主导与控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发生内因是“学”,外因是“教”,外因“教”通过内因“学”而起作用。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但中医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教与学的矛盾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些情况下,学是主要矛盾,在另一些情况下,教可能成为主要矛盾。所以,要反对绝对的“以学为中心”,或绝对的“以教为中心”的观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认知风格、知识水平、态度以及动机等因素)结合教学的内容特点动态适时调整。

4.2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创设的情境应与当前的学习主题相关,并尽可能真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践,应包含许多不同种情况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发现、主动探索问题,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协作学习”在中医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组织松散、效率较低、形式化的情况。巩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案例式教学将知识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归纳至中医临床思路中,教学线索清晰,学生易于接受,可触类旁通,将理论、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思考,加深印象。实行该教学法后,学生理论课成绩逐年稳步提高。总之,通过创造情境、联系比较和学生的主动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认识和理解中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知识的掌握,并不是被动地形成上位与下位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层次网络,在教学中把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有意义的建构教给学生,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层次网络结构是非常有意义的。纸质教材中“病因病机”部分,只是采用了文字叙述的方式,逻辑性不是很强。在临床教学中,加入病案探索,体现自上而下的原则。自上而下的原则是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最好是由整体向具体展开,即将学习者带人一个较为完整的实例或问题情境之中,使学习者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和结构,这样学习者就有了对课件整体性情境的认识,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将在临床上收集到的病案录像编辑后放入网页中,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先将病案的录像展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新知识,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新知识,形成了知识的构建。

4.4教学考核设计多元化。

传统的中医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能力的指导,忽视教学中探索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考核内容、考察记忆知识的内容较多。目前,我们将基本知识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将平时的课堂表现、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期末考试三者结合共同考核。在期末笔试中,用病案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尝试设立分析试题内容或求证内容,以期反映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中医教学活动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现象,比较符合中医教学的实际。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总之,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对医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主动性和兴趣,对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现代高等医学人才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六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手段和可靠的临床效果,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作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过程虽然与现代医学不完全一样,但两者的服务对象与目的却是一致的。

有资料显示:在西医各科80%以上的医师在临床中使用过中医药。因此,西医院校医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在西医院校开设的这些中医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让西医院校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了解,认识中医学的唯物论和辩证观,并具备一定的辨证论治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继续学习中医或应用中医药处理一些常见临床病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打下一定基础,这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唯一的一次接触中医学理论的机会,对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祖国医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困境很多,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如何提高中医学的教学质量,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西医院校每个中医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滨州医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开展了中医学的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教学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谈一谈我自己的粗浅认识。

目前各西医院校一般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这几乎成了中医学教学的瓶颈。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包含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及中医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几乎是中医专业课的浓缩版,这些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学700多学时,而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仅为51,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医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也就是西医各门基础理论课程之后,和西医的内、外学科同时进行,这时的学生已具有较系统的西医理论知识,习惯于用人体解剖和生理、生化的知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中医学产生抵触心理,难以理解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并且西医课程多,分量重,使得学生必须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从而挤占了中医课学习时间。

再有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用处不大,因此教师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多采用全部为理论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学生而言,虽然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或者在养生保健方面值得提倡,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因而对中医学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医学缺乏认同感,上述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学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2、中医学的教学意义。

通过对一些综合医院的门诊药房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科,也就是说西医临床各级医生正在广泛地使用着中成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成药治疗疾病可以弥补西药的一些不足,成为西药的很好补充,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由于一些西医大夫中医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临床病症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这就难免有给病人用错药的时候,基于上述原因,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让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一定的中医知识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然,因而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为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使用中医药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还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大夫正在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而西医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今后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3、中医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通过认真备课,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包括安排授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用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环节都进行仔细琢磨,尤其是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在绪论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告诉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中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临床进行授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努力做到对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讲起课来才会使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质量,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影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将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的'诊治经过播放出来,把望闻问切四诊融于一典型病例之中,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中医临床,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弥补他们没有临床见习的缺憾,同时亦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充实、完善中医学网络课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答疑、布置作业与网络指导学习、网络测试等,做好网络辅助教学工作,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基于案例学习(cbl)、团队导向学习(tbl)、引导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cbl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体会证与证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案例的中西医对比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四诊、脏腑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定的pbl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能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并避免学科间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密切师生同学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健全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中医学授课过程中将课堂互动、课堂测验、实验报告、pbl教学、学习论文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了解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对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的考核,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实践、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团队意识与协作意识,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践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引用模拟门诊,模拟大夫接诊环节让学生们体验准医生的感觉;积极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活动,让教师们在授课中带着自己的科研课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体现“早临床”、“早科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针对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特殊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临床、科研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最终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用现代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21世纪医学发展需要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七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立足之本、生存之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不仅要有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还要有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督导系统。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真正使教学督导工作成为稳定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1教学督导工作基本原则。

1.1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督”是通过检查、督促、收集、评价,对教学动态过程进行质量跟踪、评价;“导”是指在“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引导、解决,帮助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督”是手段,“导”才是目的。所以,要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

1.2重视过程监控的原则。教学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全程的、全面的,全员的进行质量跟踪,使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发现,尽快解决。

1.3重要问题突击解决的原则。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暴露出来的因为某些方面不完善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要马上专题研究,尽快解决,督导机构要跟踪落实,切忌推诿和搁置。

1.4加强而不是代替职能部门工作的原则。督导工作具有比较强的“参谋性”,督导机构的质量监控和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有平行和交叉的地方,督导机构不能代替职能部门行使质量管理,而是加强和协助,职能部门的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按计划有序运行,不能因为督导机构的工作有半点懈怠和依赖。

1.5突出高职院校特色的原则。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化人口压力为资源”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内涵,深刻领会“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涵义,根据上级有提高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文件精神,突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以及产、学、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工作。

2教学督导机构设置。

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或办公室。设主任1人,在职的中层或以上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原则性强的领导干部担任;文秘一名(在职);督导员多名(参考人数6-12人)。人员构成要注意有退休返聘的教学管理干部、教授,在职教授,企业专家参加;要注意人员的专业结构;要注意人员的学术、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结构。

督导员任期一般为二年,受聘者由校长颁发聘书。相应设立系级督导机构或者督导员。

学院督导委员会或办公室直接对校长或主管副校长负责。坚持学术管理、教授治校的`思想,重学术性和相对于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独立地履行督导职责,真正起到对“教学、学习、管理”的督导作用。

3督导机构的职能职责。

教学督导的职能职责就是对学院的一切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督”、“导”,根据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管理质量三个方面。

(1)教学质量督导,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引导、指导,一是对教师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相关教学文件、制度、质量标准等的持有和掌握。二是对教学全过程、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评教评学活动、教改、科研、考试、教师辅导答疑等。进行督查、引导。

(2)学习质量督导。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评教、教学信息反馈的了解、引导、沟通,听取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质量管理督导。对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主要指教务处、学生处、系(部)、系学管办、教研室、班主任、团委、学生会等)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效果;如何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怎样严格教学信息反馈管理,进行检查、督促、评价、引导。

4督导工作运行。

督导工作运行要做到有序、有理、重导、重过程、重信息反馈:。

(1)有序:督导机构要有明确的职能职责、有目标、有制度、有计划(期、月、周),有总结、有例会、有请示汇报、有完整的督导资料。

(2)有理:是指理念和以理服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理念,这就需要督导人员加强学习,学习文件精神,学习兄弟单位经验,阅读学术刊物,加强交流;二是以理服人,督导工作要“以人为本”,“人性化”操作,日常发现教学质量问题,督导人员要说清道理,分析引导,以理服人,重在引导、重在改进,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重导:督导工作中,要正确把握“督”与“导”的关系,“督”是发现问题,“导”是解决问题;督是对你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质量督促、评价,导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再给以引导、指导,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在过程监控中“导”能使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用正面的方法予以纠正和解决,更加人性化,效果更好;当然,没有检查督促发现不了问题和不足,所以要做到督、导结合,以导为主。

(4)重过程:听课:听课是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督导人员要深入教学课堂,实验、实习现场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并且认真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且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教学方法、技巧、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引导、辅导。督导人员听课要在计划性、时效性、针对性和代表性上下功夫。推动“多层次听课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动态跟踪监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质量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把握住教学质量各项控制点。使各项教学要素、教学资源相互配置合理有效,以保证教学的总体质量。

加强专项督导:在过程监控中发现对影响教学质量较大的问题,有共性的问题,经过学院批准专题立项,配合职能部门突击解决,抓出结果,跟踪落实,巩固成效。

对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检查督促:如教学质量管理文件、计划、制度、办法、措施、科研、教研活动、听课、说课、成绩管理、评教评学活动、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

对学生处、系学管办、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学习质量管理进行检查督促:如学习质量管理文件、计划、制度、办法、措施、科研、评教评学活动、教学信息员工作等。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各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在教学检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是否科学、准确制定测评方案,对各个质量点根据影响教学质量的程度,与质量体系的关联度赋予分值,形成科学的测评平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准确、科学,全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实施中,是否有同行,领导,督导,学生参与。是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理念、能力培养、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打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作用。

加强关键时段的监控:督导人员要加强对每天有些时间段的巡视,对开学初、实训实习初,考试考核时段、毕业设计(论文)时段、课程设计(测绘)时段、进厂实训实习时间进行重点监控和抽查。

(5)信息反馈。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员制度:做好信息反馈,抓好信息员工作,信息员分布在各个教学班级,能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能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教学事故、差错、不足以及异常情况,得到及时纠正和补救。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信息员会议,对信息员进行业务上的培养和提高,激发他们的热情,积极参与评教活动;信息员反映的问题要及时送达相关部门或个人,尽快处理,及时反馈,形成“教与学携手共进的良好的教风、学风。”

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与学生,老师交流信息。

定期不定期编辑出版“教学督导简报”:收集、编辑文献资料中的教学质量管理经验,通报学院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监控动态信息,刊登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经验、心得体会、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研究成果。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布督导信息。

建立、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充分利用调研、座谈等多种方法,获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意见和建议的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构、教学方法等,培养社会急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总的来说,督导工作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和有效手段,督导机构是学院重要的质量监控机构。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督导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将为今后的腾飞,起更好、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成建.关于高职院校督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继续教育研究,第2期。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八

摘要:网络时代的主要代表性产物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人们依靠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统计工作也不例外,通过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手段现代化成为了现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网络时代,统计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统计工作;信息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统计工作也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了改革,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统计工作格局,及时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沟通工具,它能跨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进行双向沟通,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也是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三上企业”的一套表制度。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和资质以上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企业一套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时,将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集中部署并统一收集,以企业网上直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制度。采取一套表制度,能准确获得企业经营初始数据,减少统计环节中出现的变数,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实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便于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统计数据。

一套表工作制度的实施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抓紧时间在单位内部成立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监督本地区企业单位实行一套表制度的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单位内部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对开展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及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素质技能是关键。四是加快进度,更新名录库。建立单位统计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都要进入数据库保存,并实时更新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五是实战演练,试填试报。为了更好地做好一套表工作,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性。

二、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出现的新特征。

网络是新时代的衍生物,前人也没有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单位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出解决统计工作疑难问题、提高统计质量的办法。

1、统计内容更加全面。

信息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而存在,现如今,统计内容逐渐复杂,工作难度逐渐加大,这就需要有点有面完善的统计系统,将应有的统计信息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只不过,我们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那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可以轻松完成,如电视收视率统计可以由数字网络直接统计得到等。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频繁,而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这让统计内容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的每个角落,有效完成与他国的沟通。

2、统计速度更加快捷。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网络,人们也习惯了将网络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样,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现代统计分析工作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一次性完成系统工作,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对统计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督,及时观察统计信息的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对统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人们及时调整统计工作计划,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网络技术与统计工作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网络资源密不可分。

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它为社会各界的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最先进、最现实的技术,由于网络是互通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统计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不再是单方面的联系,而是双向的,并始终保持这种沟通与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相互的沟通让统计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科学,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数据误差。

2、用互联网发布统计信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4.77亿,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收集信息、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将有可能取代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第一媒体。为了深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互联网发布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方式之一,由于发布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是经过审核以及认真分析处理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有价值的公众信息发布到网上,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使统计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价值。另外,统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用价值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性,例如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这些不法行为有可能篡改统计资源,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如实行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黑、客跟踪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提高网络的抗冲击能力。

四、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1、加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探索统计思路,注意安全性。

人是完成所有统计工作的核心,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保障,同时,应实现对基层统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接触、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统计工作队伍,才能做好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全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修养,使统计信息真正能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

网络平台十分复杂,日益增加的信息数量会让网络环境变得难以控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保障信息安全就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技术、制度方面入手,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各大工作平台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各类文件的保密性。统计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去完成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实行调查对象单项资料、商业秘密等的保密工作。我们还要对网络本身的安全进行研究,为不同保密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授权服务,做好权限管理,完善网络系统中统计工作的安全性。

2、营造信息化氛围。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还应加强在信息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只依靠信息统计系统是很难完成工作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促进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政府及各单位部门领导要予以重视,统计作为公共产品,必须按照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领导要全力支持,国家也要从项目、计划、资金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培养,贯彻统计信息化的理念,配合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提高,这是减少违法行为,优化统计环境的关键。政府应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渠道,深化统计工作执法力度,保证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

3、优化服务质量。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关系到领导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主动参与统计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应支持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中心矛盾,化解矛盾,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尽职尽责。

4、现代统计预测。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发展成熟,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技术保障,因此,统计人员要掌握现有的统计信息,以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演变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结语。

事业单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比较全面,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快速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就应不断加强统计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宇.信息时代的统计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经济,2003,(5).

[2]姜林康.网络时代下统计工作的新机遇[j].商场现代化,2007,(4).

[3]程芙蓉.推进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

[4]林旭霞.统计工作网络化问题及应对方略[j].数据,2006,(8).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九

摘要:网络时代的主要代表性产物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人们依靠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统计工作也不例外,通过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手段现代化成为了现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网络时代,统计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统计工作;信息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统计工作也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了改革,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统计工作格局,及时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沟通工具,它能跨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进行双向沟通,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也是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三上企业”的一套表制度。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和资质以上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企业一套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时,将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集中部署并统一收集,以企业网上直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制度。采取一套表制度,能准确获得企业经营初始数据,减少统计环节中出现的变数,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实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便于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统计数据。

一套表工作制度的实施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抓紧时间在单位内部成立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监督本地区企业单位实行一套表制度的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单位内部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对开展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及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素质技能是关键。四是加快进度,更新名录库。建立单位统计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都要进入数据库保存,并实时更新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五是实战演练,试填试报。为了更好地做好一套表工作,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性。

二、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出现的新特征。

网络是新时代的衍生物,前人也没有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单位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出解决统计工作疑难问题、提高统计质量的办法。

1、统计内容更加全面。

信息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而存在,现如今,统计内容逐渐复杂,工作难度逐渐加大,这就需要有点有面完善的统计系统,将应有的统计信息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只不过,我们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那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可以轻松完成,如电视收视率统计可以由数字网络直接统计得到等。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频繁,而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这让统计内容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的每个角落,有效完成与他国的沟通。

2、统计速度更加快捷。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网络,人们也习惯了将网络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样,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现代统计分析工作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一次性完成系统工作,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对统计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督,及时观察统计信息的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对统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人们及时调整统计工作计划,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网络技术与统计工作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网络资源密不可分。

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它为社会各界的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最先进、最现实的技术,由于网络是互通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统计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不再是单方面的联系,而是双向的,并始终保持这种沟通与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相互的沟通让统计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科学,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数据误差。

2、用互联网发布统计信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4.77亿,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收集信息、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将有可能取代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第一媒体。为了深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互联网发布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方式之一,由于发布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是经过审核以及认真分析处理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有价值的公众信息发布到网上,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使统计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价值。另外,统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用价值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性,例如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这些不法行为有可能篡改统计资源,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如实行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黑、客跟踪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提高网络的抗冲击能力。

四、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1、加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探索统计思路,注意安全性。

人是完成所有统计工作的核心,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保障,同时,应实现对基层统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接触、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统计工作队伍,才能做好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全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修养,使统计信息真正能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

网络平台十分复杂,日益增加的信息数量会让网络环境变得难以控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保障信息安全就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技术、制度方面入手,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各大工作平台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各类文件的保密性。统计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去完成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实行调查对象单项资料、商业秘密等的保密工作。我们还要对网络本身的安全进行研究,为不同保密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授权服务,做好权限管理,完善网络系统中统计工作的安全性。

2、营造信息化氛围。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还应加强在信息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只依靠信息统计系统是很难完成工作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促进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政府及各单位部门领导要予以重视,统计作为公共产品,必须按照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领导要全力支持,国家也要从项目、计划、资金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培养,贯彻统计信息化的理念,配合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提高,这是减少违法行为,优化统计环境的关键。政府应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渠道,深化统计工作执法力度,保证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

3、优化服务质量。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关系到领导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主动参与统计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应支持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中心矛盾,化解矛盾,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尽职尽责。

4、现代统计预测。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发展成熟,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技术保障,因此,统计人员要掌握现有的统计信息,以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演变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结语。

事业单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比较全面,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快速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就应不断加强统计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宇.信息时代的统计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经济,,(5).

[2]姜林康.网络时代下统计工作的新机遇[j].商场现代化,,(4).

[3]程芙蓉.推进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

[4]林旭霞.统计工作网络化问题及应对方略[j].数据,,(8).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十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对大学生实施系统化管理,部分高校已开始在辅导员岗上新增了“宿舍辅导员”岗位。高职类院校和本科类院校相比更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本文力求从高职类学生的特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工作实践中,打开思路,在做好宿舍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宿舍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1宿舍辅导员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延伸。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学生宿舍是学生除学习以外的主要场所,大约二分之一的时间会在宿舍内活动,除休息外普遍状况是大多数学生在宿舍是上网,聊天,打扑克等等。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由学校后勤或宿舍管理中心等部门管理,以物业管理为主要任务,疏于对学生生活及思想的管理。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个性彰显,追求独立。单纯的物业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管理需要。他们在宿舍这一特定环境中,需要和谐安全、需要人文关怀、需要丰富的课余生活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探讨研究。

宿舍辅导员的设置,增加了宿舍管理的内涵。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全面实施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宿舍辅导员,他们零距离的接近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能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将宿舍形成安全稳定和谐的思想文化环境。宿舍辅导员通过管理工作,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延伸了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德育工作,使以教育为出发点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更加具体。

2注重提升宿舍辅导员工作内涵。

宿舍是学生业余休闲、平时自习和晚间休息的多功能场所。宿舍辅导员在日常的一般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提升其工作内涵。

2.1强化安全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生宿舍是宿舍辅导员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加强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目前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宿舍辅导员对学生安全教育更是不能忽视的。

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目前发生在高校中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不强、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造成的。因此,要把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宿舍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教育管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管理中采用的一套完善的学生联络网及学生家长的联络网,为做好稳定工作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防患于未然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特殊情况,特殊时段要及时收集、传递信息,及时到位并按学校的要求将发挥作用。

2.2建立沟通平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高职类学生大都在高中阶段就读于当地的职业高中或职业学校,他们在年龄上已成年,但在心理上尚不成熟。他们思想比较简单;单纯,性格多样化,难以有效沟通,一些学生对学习和集体活动的自觉性还远远不够;学生更多地考虑张扬自己的个性,缺乏顾及他人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宿舍里男生相互之间普遍比较容易相处,出现矛盾容易解决,但男生性格外向粗犷较多,有时难以控制,易发生突发事端。而女生之间的矛盾较多,关系比较敏感。这些特点的存在,对宿舍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宿舍辅导员在加强政治理论和形势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的.同时,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学生,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平台。通过管理建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的营造,良好团队精神不仅在学生阶段重要,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会更加重要。

我们看到,交流与沟通,宿舍间的联谊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相互关心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不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校正和升华,良好的寝室文化在逐步形成。

3不断深化宿舍辅导员的工作职能。

学生宿舍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承担着日常的宿舍管理,同时需要从多方面多渠道指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深化宿舍辅导员的工作职能。

3.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青年学生这一群体中,性格十分复杂,多种多样的心理特征以独特的方式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影响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院校在学生宿舍内频频出现了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使管理工作任务加重。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成为宿舍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学生宿舍辅导员不仅需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做好宿舍个人文明考核,营造学生宿舍和生活区学生宿舍良好的文明卫生环境,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综合测评、奖惩等日常工作外,需要进一步深化工作职能,充分利用课余后时间,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生工作中去。通过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应成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在工作中探索实践,除指导学生自习外,开展系列活动,如宿舍联谊、内务大比拼、定期和不定期的放映电影录像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认识,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不可荒废宝贵的课余时间。

3.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

目前的高校在校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思想活跃但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课相对较少,实践活动和课余时间较充裕。从这个意义上讲,宿舍这个每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点便成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实践的场所”,而不是只打牌、聊天、上网玩游戏的地方。因此,宿舍辅导员在日常管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在日常的巡查中,时时提醒学生在宿舍更好的进行复习温习,合理安排时间,消化理解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真正的做到知识的升华,对下一步的实践环节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的实践中拥有“一技之长”。

综上所述,宿舍辅导员还是新兴的岗位,如何开展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探索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论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赵荣军.高教论坛,2.

[2]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董鹏中.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6.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十一

摘要:四诊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手段,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适应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让学生在极少学时内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提高学生四诊运用能力,本教研室近年不断探索新的四诊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四诊内容丰富、复杂,但某些内容如脉诊十分抽象而难于掌握,并且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而四诊教学课时更是极为不足,因此,四诊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另一方又让学生感到畏难,很多学生学完之后仍然抓不住四诊的关键,操作技能不规范,应用不自如,无法对疾病症候作出正确诊断,影响了中医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四诊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四诊运用能力,发扬中医诊疗特色,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教研室经过多年的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探索及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出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现阶段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安排十分有限,而四诊内容丰富繁杂,因此,详细讲授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在具体教学中应当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浓缩精华,突出重点,对于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以四诊中的望诊为例,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望舌等诸多内容,全身望诊中又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中又包括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等……内容十分之多,在讲授时要抓住贯穿望诊全程的神、色、形、态的望诊方法及临床意义,突出舌诊的主病原理及方法,其他如望诊中的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等相对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四诊之中又要突出极富中医诊断特色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舌诊、问诊的中医十问和切诊中的脉诊,学生便可在有限的课时内扼要地抓住四诊的中心内容。理论课堂讲授是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四诊基本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而四诊临床见习,能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理论课和见习课都不可或缺,两者都必须重视,尤其实践教学,一直备受学生欢迎,如果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并重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

2重视四诊基本技能训练。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临床实践才是学习掌握中医的最佳途径,四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四诊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见习课堂四诊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中医问诊、舌诊和脉诊训练。问诊时应有目的地围绕患者主诉重点询问,突出主要症状、体征,兼顾次要症状,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此外要配合中医的“十问”歌,突出中医特色,训练学生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医者向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扮演的患者询问病情,然后让学生将问诊获得的相关资料用中医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舌诊时,带教老师先讲述望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着示范如何望舌质、舌苔及舌底脉络,可以结合舌诊教学视频、多种舌诊图片进行示教,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舌诊实践,达到熟练自如;脉诊时,教师给学生示范脉诊的基本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脉诊实践,教师给予技术指导,通过实际诊脉,让学生体会脉诊指法的正确运用和正常脉象的特征,并初步体会浮、沉、迟、数、虚、实、弦、滑等常见脉象的特征,避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情况。

3合理安排临床见习带教。

四诊基本技能掌握后,下一步就是深入临床,见习病例。学习四诊的目的是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掌握望舌、诊脉、中医问诊、闻诊等基本技能,因此,见习带教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好适当的带教病例,应选择一些病史、体征较为典型的、具有特征性舌象、脉象特点的较单纯的病例对学生进行四诊训练,一则有利于学生掌握四诊技巧并应用于临床;二则可以激发学生对病例分析的热情。此外,带教老师事先要与见习病人进行沟通,让其积极配合学生的见习操作。见习时,老师先全面示教一个病例,现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之后将见习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各组独自临证见习1~2个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技能操作并收集临床资料,之后由学生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各组指定学生代表向大家汇报完整病例资料及四诊结果,学生可以围绕汇报的病例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主导对各组病例进行纠错补遗、总结点评并解答疑难。

4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导入多种教学方法。

4.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现在全部课堂讲授均采用多媒体ppt课件演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使短短的课时能够容纳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望、闻、问、切四诊的诊病特点。如望诊中的望神、望色、望形态以及望舌等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非常清楚、生动;抽象的脉诊则通过视频辅助教学再结合现代脉诊仪图谱示教,使学生对临床常见脉象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生动地体现在声音、影像、动画及图片中,使四诊的抽象概念、复杂过程以及临床形态特点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十二

当今中医院校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重点就是建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院校,近年来,笔者所在中医院校的西医儿科学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此进行探讨。

1明确教学目的、修订教学大纲。

我校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西医儿科学为限选课,教学计划设置仅36学时,实训为6学时。学校西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我们首先明确教学目的,那就是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儿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学校增加西医儿科学实训课时为12学时,本着教会学生西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精选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保健、常见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为讲授重点,教会学生一种西医儿科临床思维。这样,对于选学、自学内容,学生也能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儿科常见病支气管肺炎的教学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病理生理、重症肺炎的诊治,了解呼吸道解剖生理、不同类型肺炎的鉴别诊断、肺炎诊治新技术等。

2转变教师思想,提高业务水平。

我校是一所中医老校,在以往的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中医类课程为主,西医课程为辅。教师往往思想上对西医课程教学认识不够,或认为中医专业学生以后用不上西医,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授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对西医课程日益重视。首先,我们教师转变思想,重视西医儿科学教学,需要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西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更加需要精心准备。教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大纲熟悉,认真备课、集体备课,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内容拓展。这样,授课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西医儿科学的重视,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调动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改革后,我校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度融合,教研室和科室成为一家。

3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往往总是急于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即使备课十分精心,授课十分熟练,但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学生需要,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我们转变了教育理念,要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学”。我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注意语言生动、诙谐,举例结合当下时事,引起共鸣,吸引学生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对于临床疾病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多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引导学生阐述讲解、发表看法、讨论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做辅导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方向。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西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对于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点,产生了强化及理解性的记忆,更能终身难忘。在实训课程中,也是选择了多种形式,通过临床见习、病案讨论、模拟医院操作训练、教学视频等等方式,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亲自感受疾病表现,感受疾病诊治过程,锻炼临床思维。通过实际病例的演练,理解认识疾病,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掌握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下课也能学习,我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跟教师面对面交流、提问。

通过教学改革,西医儿科学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学院、教师、学生共同摸索探求,不断改进。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本科西医儿科学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更是每一个西医儿科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十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高等教育引入教学信息化,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改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均发生了改变,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数字化图书馆等成为教学的常用工具,既扩宽了知识的来源,也丰富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因此,封闭的、孤立的、单向的课堂教学被打破,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上,成为课程内容重构组合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意义构建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2.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与学生听讲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信息技术和经管类课程深层次整合过程中,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宽度,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变革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他们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获得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帕林克萨在构建主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交互式课堂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不断积极建构自身,教师支持学生不断建构自身的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其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日益明显,教学效果良好。而近年来,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互动教学模式只有与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基于社交软件的协作互动。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建立起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能够彼此交互与合作的沟通群体,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起到的是导学、助学及督促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和计划,辅导学生应用各种社交软件方式获得学习资源和信息并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和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方便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延续了师生间的课外交互沟通。

2.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本身即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学信息化带来的丰富网络资源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单项灌输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与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个人的学习潜力。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3.基于虚拟网络的应用实践。教学信息化带来的网络技术能够将经管类课程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或形象化,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经管类课程内容制作成各种图文并茂的智能型教学软件,学生通过软件从视觉、听觉等大大提高对经管类课程理论原理的理解深度。利用企业经营业务模拟操作软件,通过设计背景资料、管理模型、计算机程序等把经管类课程的一些理论与实务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或操作。

三、互动教学新模式在经管类课程中的应用。

经管类课程主要是研究在市场化的经济活动中如何进行资源配置,课程理论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对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互动教学新模式提出了更多的应用要求。

1.课前阶段。

(1)教师的任务。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把教学的理论内容加工为问题、专题或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知识;同时将教学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方便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学习课程理论;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需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信息化方式给予解答,并以班级为单位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为学生组建学习群,以便于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

(2)学生的任务。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认知本课程包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阅读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利用信息化的自我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自身的学习意识。此外,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应及时主动通过电子邮件、社交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与授课教师、同学展开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此阶段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保证学习时间最为关键,因为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授课教师无法适时监督与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检查须注意在课中讲授阶段进行测评和反馈。

2.课中阶段。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为保证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必须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在集体讲授时间,教师通过课前准备阶段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集体讲授时间的长短;在学生展示时间,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探究时间,引导学生将“自我学习”阶段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在教师总结时间,不仅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总结,还有对学生所提问题的答疑解惑,更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指导其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2)教学方式的选择。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经管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倡导教学方式的选择应遵循:教师的“教”变为“导”,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教师的“主导性”,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例如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多媒体展示等虚拟企业经营管理情景,组织协作性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亦可采用专题讨论会、角色扮演、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及效果。

3.课后阶段。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经管类课程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课后阶段的延展学习形式应更为丰富多样,着重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如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组建虚拟公司,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长选择虚拟公司的员工身份,如营销岗位、财务岗位、采购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等,以所选身份参与公司的模拟经营,同时,须保证虚拟公司各岗位成员在项目与系列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充分沟通与协调,角色互动多样化。此外,各岗位角色还需定期互换,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体验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促使学生在讨论、质疑、欣赏中加深对经管类课程知识的了解,全面锻炼自身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十四

从教师队伍来看,大部分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没有经历过正常教学规范的训练,科研能力不强,社会阅历浅薄,空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

从学校对创业的配套资源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设立辅导、管理学生创业的机构,校园创业文化不浓厚,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缺少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

从教学体系来看,没有专门的创业课程体系,新建本科院校的创业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2.2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为高职高专升格为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在培养模式上强调专项技能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门槛低,毕业后基本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率较高。因此,学生们创业意向不强烈,创业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特点是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为专科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术研究能力有些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理论兴趣不大,自控能力差,但是他们是一个兴趣广泛、喜欢动脑筋、实践能力强、适合从事应用性工作的青年群体。因此,这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篇十五

摘要: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常见的模式。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优化实践教学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于开设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与锦州市古塔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下设了一门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14级毕业生的毕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然而,相对于学生的从业热情,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就要求我们必须高效的利用开设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一年时间和第三学年的顶岗实践这两年的时间。

一、校区合作对于人才选用和培养的意义。

1.高职院校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不能是单纯的封闭式课堂教育,它的办学机制应是对社会开放的,它的教学活动应是与社会对接的。因此,必须变专业教育为岗位教育,变课堂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进而实现专业与就业的对接,以形成一个行业的良性循环为目标。与古塔区政府的合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十分优异的开放性教学平台,为我们提供各种实践场所与机会。保证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效性。2.从目前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来源看,在校期间学习过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只占有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从原来的房管部门分化出来或是其它服务行业转型过来的。这就造成我国物业管理市场整体人员素质偏低的局面。很多时候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才是否经过专业的物业管理培训,所以无论是在服务等级还是在服务意识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解决当今物业管理的一些问题,就务必从源头抓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目前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常用模式。

1.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学校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模式,这种合作主要靠学校牵头,但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人员的时间和薪金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2.与物业管理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在与物业管理企业合作的众多的方案当中,与物管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是一项值得长远考虑和发展下去的方案。我国目前的物业管理市场需求量很大,对于人才的渴求很旺盛,从国家发展规划方向可以看出新时期的物业管理将与宜居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居民幸福指数提升休戚相关,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果校方能够与物管企业建立好友好的合作,物管企业愿意为在校生提供一个锻炼发展的平台,就能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主动寻求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一厢情愿,有的企业认为解决学生培养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有的企业并没有建立人才储备库的长远眼光,对于让学生来企业实习兴趣不大;还有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大学生实习,怕影响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物管企业实习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到企业实习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并非个人的意愿,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的十分被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进而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效。3.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企业深入到学校内部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一般情况下由企业向学校下达培训订单,学校根据企业订单的目的与要求安排课程,按照订单企业的人才要求标准进行培训。但是物业管理毕竟是第三产业,大多数的物业管理公司下达的订单数量少且时间不固定,这样就会造成学校的支出成本较高,综合多方面考虑,这种方式在现如今的校企中运用并不广泛。

三、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学时安排和内容构成不太合理。和理论课配套的实践课程时间短,物业管理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和理论课衔接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在两周之内实现所有知识面全覆盖是很难的,即便覆盖了,有些内容也只能流于表面,学生不能很好的从实践中印证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安排学生到物业管理企业实习,主要根据行业岗位的要求开展课程模块设置。但是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所学的实践知识却没有安排实践模块,使得一些专业知识被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乏连贯性,实践教学内容构成不合理。2.实践考核成绩很难实现公平。实践环节主要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与成绩评定,而无法像理论课程那样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答案来确定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量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每位实践指导老师的考核风格和方式不一致,这样造成考核成绩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无法做到全面公平合理。3.实践环节中学校有时会监管不到位。实践环节学生按照岗位不同分散实习,这样实践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对于有些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解决。4.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够。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除了要取得大专学历证书外,还要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需要我们将国家相关的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列入正式的教学课程,如取得物业管理师证书、智能楼宇管理员证书等。但目前的实践教学中,针对物业资格相关证书的实践内容强化强度不够。

四、优化物业管理实践教学的方法。

通过与古塔区政府的合作,我们得以和古塔区辖区内的物业管理企业更顺利的接洽合作。1.寻求更加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想要达到“双赢”的效果,就要以市场的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由学校制定培养方案和公共基础课程,然后再和合作的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程。在学生在校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最后一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双方增加互动。校企合作不是学校负责课堂教学,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那么简单,整个过程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沟通和了解。双方应定期沟通,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订,明确双方的责任,并共同承担责任。想让校企合作的成果丰硕,学生的表现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就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实习期间学生能否取的报酬无疑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考虑给予学生适当的报酬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实践学习。2.加强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可以在相关证书考试前安排一至两周的强化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证书的通过率,还可以让学生目的更明确的强化某种技能的学习。实践教学体系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起来,兼顾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开设对应的实操内容。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具备取得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济、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证书的能力。3.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物业管理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具备行业工作能力,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不能浮于表面,应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行业前沿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物业市场的变化,从而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指导时有的放矢,传递学生最前沿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无论是任何企业还是任何个人,都在寻找着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作为学校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更适合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体系,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作为物业管理企业,他们希望能够聘用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高质量毕业生。双方的共同需求使校企合作成为必然。因此高职院校务必探寻出一种能够使的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方案。这种双赢的方案要使校方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多种培养和训练的目的,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方同样有着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吸引力的诱惑。

参考文献:

[1]赵静.对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5第14卷第3期.

[2]宋立秋.物业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1(34).

[3]刘翔.美国高校物业设施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