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0:24:20 页码:9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汇总9篇)
2023-11-24 10:24:20    小编:ZTFB

每到年底,总是让人不禁回顾一下,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能够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成长和收获。这些范文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总结。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一

老同学你们过的还好吗?自从毕业后,就没怎么联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在一起聚聚。一起聊聊心事,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能在一个班级不容易,如今想起初中的那段日子,(无论是在永茂还是青坪)心里还是挺怀恋的。怀恋的不仅仅是我们美好的青春,怀恋的还有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年我们年少,我们轻狂,我们调皮…………那时我们一起醉过酒,翻过墙,打过架。我们固执过不听老师话,和老师对着干。我们有过同样的梦想,希望考上理想中的高中。现在想起来,虽然那时的我们很幼稚,很无知,可那是一段美好而快乐的时光。那时我们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不发愁,不悲伤。不知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还是我们正值无忧无虑的青春?如今,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我们的年少。让我很怀念。一场考试,七张试卷,考散了我们这群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彼此熟悉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各奔东西,现在,我们各自身在一方,各自在各自的世界里生活着,各自品着各自的悲欢。相遇,相知,相识,不容易,能够遇见你们是我的荣幸。

踏入永茂学校,看着熟悉的一切,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在这里,我成功过,也失败过,听话过,叛逆过,哭过也笑过。迎春花开的很茂盛,之前种下的小树苗儿,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看来……时间真的过的挺久了…不知不觉间我们都长大了。看着篮球场,仿佛看到了我们曾一起打篮球的场景。望着跑道,又似乎见到了我们奔跑的身影。国旗台下,我曾在这里演讲。草坪上,我曾在这里晒太阳。好怀恋那个班级――111。看着青平学校,校门口的阶梯,我不由的想起了刚来这里的时候,当时觉得一定会累死,可是不知不觉间,我走这阶梯一走就走了两年,现在突然还有点舍不得,看着曾经的教室,已经换了班级,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98。陌生的脸庞在教室打闹,像极了当初的我们。望着那面被我们图画的墙壁,上面写着我们相约,相聚的誓言。有我们青春留下来的痕迹。那个曾让我们刻满字的旧课桌,已经换了新的。回顾我的初中生活,回眸间,盘点曾经岁月中的记忆。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二

在的寒假,我们迎来了特殊的新冠疫情。原本美好的时光却被病毒所困扰。但是我这几个月并不孤单,因为我种植了蘑菇,还收获了成长。

几周前,妈妈为了奖励我,给我买了一盒种蘑菇的材料。我打开盒子,里面并没有我想象的五颜六色,而只有一个带有黑点的菌包和一张说明书。我按照说明书里的`方法,用小刀在菌包上划了一个十字形的切口。我紧皱眉头,半跪在地上,将保护的塑料膜沿着划痕撕开。然后,我用纸把碎屑从菌包上轻轻拨下来。我迅速站起身,把它送到了阳台上阳光充足的地方。我揉了揉跪的酸疼的膝盖,看着纯白色,柔软的厚层,我明白了如果努力就一定有成就的道理。

紧接着的几天,我都按照规定每天浇水五次。可是它迟迟长不出伞状的菇头。我觉得它已经坏了,浇水的次数也是少了许多。就在我正要扔掉它的时候。妈妈语重心长对我说:“它没有长出来,不一定是它的问题啊。你应该更加耐心,而不是让它自生自灭。”我认为妈妈说得对,于是更加悉心照料。果然,第三天,它长出了小小的,尖尖的头,就像春笋一样。接下来的几天,它浅灰色的头已经把塑料膜顶出来了一个大鼓包。这件事告诉了我,做事情不能轻易决断,要有足够的耐心。

一周后,丰收的时间到了。我迫不及待的跑进厨房,抓起剪刀。我从一边开始,一手握住蘑菇,另一手使用剪刀。可是,蘑菇又滑又湿,一下就躲过了剪刀的袭击。而剪刀却把我的手剪破了。鲜血随着手指慢慢流了下来。我只得站在一旁,看着妈妈将蘑菇放进了冰箱。之后,妈妈对我说:“孩子,你不能因为着急而鲁莽行事,做事之前要充分考虑危险。”这次的“悲剧”让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冲动,更要谨慎的道理。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我们虽然不能相聚,但是我们并没有停止脚步。种蘑菇这次平凡而惊险的事,也许会随着时间而流失。而它带给我的成长,却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三

我是恢复高考第二年考上大学的。文化革命耽误了一茬人,十年的人才,一起都拥挤在77、78两年高考的独木桥上。所以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家里、街坊里都象发生了什么事儿一样,好一阵子不平静。

于是我开始到省城念书。

省城马路宽,楼房高,新鲜事儿多,满以为“小地方人进城”,这下算是开了眼界了。哪曾想比我“开眼界”的大有人在,有人是第一次坐火车,有人是第一次穿新衣服,有人是第一次在床上睡觉,对他们来说有许多的第一次,真的象上了天似的。我是还算从城里来的,于是感觉比他们强多了。

当然农村来的学生,在生活上、见识上服你,可是在学习上并不服你。因为人家有的是吃苦的精神。他们坚信一条,只要能吃苦,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也许是太珍惜得来的机会,也许是还不懂得大学生活的浪漫,大家都是憋足了劲儿猛学。有的人半夜三更起床,宿舍里学习会影响别人,教室里学呢,学校统一在十二点就关灯,于是就拿了马扎在水房里学。有的人上大学时不知道英语二十六个字母,两年后却能把《英汉词典》从头背到尾。有的人学书法买不起墨汁和纸张,就用毛笔蘸了水在报纸上练字,等干了再写,写了再干,干了再写,练了一手好楷书。有的人在用过的作业本的背面来写自己的小说......

说吃苦,远不仅仅不仅仅是这些。我的同舍有一位同学,每学期都从家里带一口袋的炒面,每当到了开饭的时侯,我们都去了食堂,可他常常是一个人在宿舍用开水冲着炒面吃,唯一可以调味的,是他的那瓶辣酱。他曾悄悄地对我讲,那瓶辣酱是他“媳妇”做的。他“媳妇”是那种双方父母几年前就定下的,没见过几次面,但乡里人又都认可了的。他只是远远地看过,长得满秀气的。他在省城念书,他“媳妇”常常到他家干活;每次他走的时候又把做好的干粮、辣酱悄悄地送到他家。他说,他是她家的“奴隶”,这辈子算欠下她了。他叫王平,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名字。

我经常给他讲一些城里的事,他听得很用心,但老是以一句“俺不比你们”,结束我们的谈话。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换写作方面的东西。他的文字功底很棒,高考时,他的作文几乎打了满分。跟他相处,我有一种直觉,他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愁怅。

每月家里都寄二十块钱给我,除了必要的伙食支出,我还要买喜欢的书,还要看电影,还要抽空上小饭店打牙祭。这样我月月还有六七块的余头。一次我带王平看电影,也没记住是什么原因,我先进去了,这位老先生拿着标明几排几号的电影票,硬是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座位,害得我也没看好,尽忙着招呼他了。事后,我才相信他真的是第一次到电影院。大学毕竟是大学,它可以让人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知识,增加内涵,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追求。大学四年,可以让进来时参差不齐的同学,毕业时从思想的成熟、到言谈话语的讲究,趋于一致。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不断地传来谁与谁好了、谁与乡下的那个掰了这样的消息,王平反而一点消息也没有。当时的舆论对这样的事特别敏感,我在心里为他憋了一口气,担心他也会成为下一个“陈世美”。后来我听说他“媳妇”给他来了一封信,说你要有了相好的不要俺,俺也不怨你,俺更不会去告你,因为俺敬重你。王平打那以后竟然心情好多了。

大学的“宴席”散了,不少人整天地哭,为分别哭,也为前途哭,有人提议十年以后再见,甚至连到时谁来召集大家都定下了,大家才握手告别。

十年过去了。

二十年也过去了。

今年已经二十七个年了,这中间有过聚会,但人都没法到不齐。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生计奔波着,有的甚至连一次电话也没通过。王平在北京工作,他的“媳妇”在毕业后四年的时侯终于去掉了引号,进了北京城,成了王平真正的夫人,并为他生了个宝贝女儿,日子过得好着呢。

我与王平每隔几年都会见上一面。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侯,我们说到有两个同学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时,嗓子都哽咽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如今的朋友多得很,相处得也满不错,经常相互帮忙,相互提携;但总不如同学那样单纯,那样无拘无束,那样让人刻骨铭心。也许这辈子都不能彼此帮忙办一件事,但是我打心眼里相信,那种潜在的号召力、深刻的情感、无有代价的奉献,是无法比拟的。

我只在心里说:同学,前面的路,走好。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四

远离都市,把梦想扎根在芬芳的田野;拒绝浮华,把青春与智慧奉献给偏远的山区教育.这是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追逐梦想的.青年,他们正把自己的血液逐渐融入脚下坚实的大地里,那里涌动着他们所追求的教育之梦.

作者:李旭林作者单位:刊名:湖南教育(上旬刊)英文刊名:hunaneducation年,卷(期):2010“”(5)分类号:关键词: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五

看到微信群里煤制油公管分公司水处理人员的录取名单,经过五轮考试和面试,排名位列30名的我终于通过了转岗考试,成为一名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工。在这批82名转岗培训人员里面,我是仅有的几个“高龄”人员,与那些年龄小、学历高的学弟学妹同室操戈,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在最初学习的时候,领导就讲过,这次培训是一次成绩选拨赛,虽然这次集中是从后勤物业公司转岗来,但是之前几个月大家都来自于不同单位车间,不同岗位工种。

我们迷茫过,离乡的愁苦,又面对一个全新的岗位,学习全新的知识内容,我和大家一样焦躁不安,一样忧心如焚。如果考试不通过被刷下来,未来的路又在何方?每天不断打听小道消息,在不安中安慰自己。面对我们这些转岗的老同志,职业学院的培训老师也好,来自污水处理厂专业的副主任和技术员们都耐心有序的举一反三,尽量化繁为简,通过通俗易懂的话来授课,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水处理中心主任王建岭也亲临培训现场,耐心安抚大家并解答了我们这些转岗人员关注的问题,慢慢的我们平复了惴惴不安的心情。

原太西厂组宣部赵玉林副部长和以前的同事朋友都发来祝福鼓励的信息,相信我一定能挑战成功转岗培训这一关,让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水处理中心录取名单里。如今,忐忑的心已静了下来,这次转岗培训,不仅仅给我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自己又树立起了自己还能学进去的信心。

参加工作26年,来到公管公司水处理中心,第一次收到单位领导钱军处长和书记送上的祝福“三八妇女节”的玫瑰花,我能从另外32名姐妹们脸上看到了惊讶和幸福。走时我们带着一颗漂泊的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去银北亲自接管我们领导的笑脸和温暖的话语,面对一束层层叠叠鲜艳欲滴的祝福玫瑰,面对一起来的男同事艳羡祝福的目光,瞬间我们55人的心安定了下来,在一种幸福的感觉中慢慢融入到了公管公司这个大家庭。

水处理中心主任和书记前来银北接送我们,到了宁东,我们又受到公司隆重的接待,张书记挨个宿舍查看我们的住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处理,并考虑到我们思乡思家情绪,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相互合得来的人住在一起,让大家都有个照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怀,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虽身处陌生环境,但一种温馨的感觉依然荡漾心头。尽管不再年轻,但我们一样渴望在这里有个家,家里始终有人在等着你,想着你,陪着你,尽其所有照顾你。

在水处理中心这个集体里,我当之无愧地成了年轻人口中的“老大姐”,但是,我没有倚老卖老,我乐意享受与年轻人一同工作、一同学习、一同生活的快乐。而事实上,与年轻人在一起,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年龄亦愈来愈年轻。

中途转岗来的我们,主任书记操心我们新发的工装是否合身?如果不合身在哪里修改,连裁缝铺的位置走向都细心告诉我们,不厌其烦的核对一双双鞋的码号,力求鞋子合脚,我们合心。这十几天来书记的婆婆妈妈。主任的扒心扒肺让我和新同事们感动,他乡有温暖有关怀是件幸福的事情。

穿起新工装,戴好安全帽,使用激萌自拍两张“靓照”发给老公,老公夸奖我说“好漂亮”,乐的我又发到朋友圈显摆起来,同时不忘配上一句“穿上新工装,我是一名光荣的新兵老战士”,那一刻,点赞和好评几乎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六

今天就开学了,我一想到我第一次离开我父母自己独自生活5天就非常激动,我在就厌倦了在父母翅膀下无忧无虑生活的日子了。平时总想找点事干但又没大事。

随着去中学的专用车的高速行驶,我的思想也在轨道上飞速行驶这,我在想初中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这是很期待呀!车呀车呀快点到吧。

终于到了,我已经不顾我妈对我的唠叨在好奇心的催使下我在这充满神秘的环境四处乱穿。我也没听见我妈对我的唠叨,只知道在我书包里有很多好吃的。我也不管就仍在了母亲刚铺好的铺上。在母亲的看护下到了我的新教室,里面有很多我未来的同学,他们和我一样都高兴的合不拢嘴。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我也和他们一起不管认不认识在一起说话,问一些个人信息等无聊的话题。

一会新的老师来了介绍了自己,然后说今天不上课让我们互相认识认识。一上午我都非常开心,但中午到了去吃饭我看到那人山人海的队伍,我垂头丧气的离开了,还是去商店把,但一会我又回来了,那商店的人排队都排到门外了。习惯就好了,我在这样安慰自己。天很热去洗洗手把。那水龙头那的人更多还大部分是比我大的。我看排到下午不知能不能排起了。在这饥渴难耐的情况下我无奈的回到教室睡觉。我当时差点哭了,想到家里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在想一想这的生活真是哭笑不得呀!我开始笑自己太天真的认为自己一人的生活是这么好过的。

由于第一次自己生活不习惯,我的钱在星期三就用完了,在这时我想起了母亲给我那的好东西,我几乎是含着泪吃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艰难的过了5天或回到了家,我在要到家时我激动的要哭但忍住了,我快跑到了家里,我妈正在做饭我立刻眼泪留了下来,忍已经没有意义了,“妈,我回来了”母亲回过头看了看我,帮我把眼泪擦了。没等我说母亲就说习惯就好了。我已经哭的说不出来话了。还是家好呀。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七

2019年4月我幸运地通过了一次特殊考试来到了四川马边,开始了我的农村特殊教师岗位的工作和生活。

我所属的学校在离县城大约30公里的烟峰乡,一个完全陌生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从成都顺利地到了乐山,而在乐山却辗转了五个小时,这里的道路还没有硬化,一路颠簸,我倍感疲惫。来到乡上已是华灯初上,秋后的山里多了些许寒意,乍见这一切——荒芜的高山,深邃的峡谷,没有县、镇、街市,没有固定班车,加上语言交流障碍……让我震撼,更让我沮丧,失落的心情真的难以言表。

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血气方刚,曾经憧憬的美好未来,在这里显得那么渺小而可笑。然而,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师范生,我深知教育的现状与意义,也倍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不管怎样,条件再苦也得担起来啊!

静下心来,我开始调整心态,用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学校有六七百名学生,全是彝族学生,共分了12个班,22位老师,因为学生多老师少,所以还有包班的现象。我担任一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涉入教育工作,感觉举步维艰。

理论知识要转变为现实成果需要实践的磨合,何况彝族学生对汉话常常一知半解。教书育人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精神方面的补给更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富强,需要向上的思想和信仰,而精神力量的形成,就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们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异域的人、事、物总显得那么的特别,好或不好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在马边支教的时光中,我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对这里的热爱。漫步在美丽的乡间小路上,看着四周的景物,远处山坡上的茶叶绿了,那是嫩茶叶开始茁壮了吧!

每每这时,我感觉自己多么自由畅快,思绪多么舒展飘忽。想想生活原本就这么简单而执着,慢慢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变成了我亲切而熟悉的生活场景,将来一定会成为我人生最美的记忆。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八

但是老师没有骗我们,在大学,不会再有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和不知疲倦的讲解;我们也不会天天为了分数、名次而焦急、苦恼……大学是一个完全靠自觉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远离了父母的庇护,远离了老师的监督,远离了朋友的陪伴,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四年后的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希望四年之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很精彩!

我的特岗生活散文篇九

我于20xx年9月通过特岗教师招考分配到xx县xx中学工作。近三年时间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思想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将本人任职三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来到学校后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安排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积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课后督促检查严。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此外还先后担任过校团委书记和学校政教副主任等职,每一次工作的变动我都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并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按我校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并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这三年里,我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同事,服从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圆满地完成了自身的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以党的教育理论方针为指导,为人师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培优转差,师生和谐,共同进步。同时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和提高。

在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讲团结、讲正气,日常注意关心学生的冷暖,用爱心构筑与学生们、同事们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和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好朋友。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无论是班级管理,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我自信我已经能够担当“教师”这一称号,三年特岗期满,我希望能继续在这个岗位上为每个学生发光发热。在此,我郑重地向各位领导提出我的转正申请,请领导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期:xx年x月x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