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19:38 页码:10
2023年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汇总11篇)
2023-11-24 09:19:38    小编:ZTFB

回忆录是一种回顾个人或历史事件,记录经历和感悟的书籍。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是写好一篇总结的前提。请大家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一

秋分时节,碧空如洗,云淡风轻,正是登高赏秋好时节。恰值周末,携家人一起前往黛眉山感受秋韵美景,观赏黛眉秋容芳姿。

去过黛眉山多次,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体验,从最早没有开发的原生态景区到如今的盘山公路、观光车、栈道等基础设施完善的4a级景区。黛眉山从一个未施粉黛的小家碧玉到如今的傅粉施朱、风吹仙袂飘飘的绝世佳人,经历的不仅是容貌的变化,更是气质的提升。

景区各项设施的完善减轻了爬山的劳累,从而使我节省了更多精力去体会黛眉山的美。走进山门,坐上观光车,眼就不受控制地搜索着窗外的景色,生怕漏下一点,望着车窗外的青山绿水竟感受不到一点秋天的肃杀之气,代之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勃然生机。车一驶入隧道,眼睛就被黑暗所迷蒙,听着车上播放的黛眉娘娘的故事,心渐被黛眉娘娘的大仁、大爱、大义所感动,待车一出隧道重见光明后,心里竟感激起黛眉娘娘来了,似曾她像拯救万民一样把我从黑暗中解救出来一样。

走进面积达200多亩的高山花园,杜鹃、桂花、菊花、玫瑰等各种花卉在争奇斗艳,仿佛置身春天的花海。看这些花儿枝叶相连,熙熙攘攘,红的、黄的、紫的井然有序共享这方沃土,互不侵扰彼此的空间,在凛冽到来之季,正抓住最后的机会共同装扮黛眉娘娘的花篮。

踏着栈道,移步换景,不知不觉中已来到好运峡,很多人说踏进好运峡就会时来运转。在这条因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峡谷中,不时能看到一些年轻人或者是白发苍苍的外地游客,或驻足沉思凝望、或面壁轻声呢喃,没有喧哗,有的只是心灵的祈祷,他们希望借助这条峡谷来摆脱厄运,迎来福分。置身峡谷,秋风习习,望着被水冲刷而形成的岩壁波痕,像沧桑的老人的皱纹,皱纹里浸满了从顶部流下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五彩的光斑,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在曲折逶迤的峡谷中,你需用眼去仔细的分辨察看,惟有如此方能看懂沧海桑田留下的痕迹;你需要用耳去细细聆听,听那裹卷风雨世代更迭的声音;你需要用鼻去仔细的闻,闻那空气中还弥漫着黛眉娘娘救人采药时的百花香;你更需用心去感受,感受六月六黛眉娘娘寿辰吉日,方圆数百里的人们前来进香的虔诚,感受到了,你的好运就来了。

出了好运峡,转过几个回旋廊道,不觉间已行走在半空,脚底生岚,头顶飘云,傲立半山中,凭栏远眺,群山如卵,缈雾翠烟,似入仙境,心旷神怡。再往前走,一块巨石矗立前方,初看巨石,不以为然,只以为大,待走近,方觉奇,再走近,就是惊了!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严格来说,是两块石头,摩天巨石下面还有一块小石头,两者之间只有很少一点接触,下面的石头擎着上面的大石头,保持着独特的姿势,仿佛一个舞者用手托举另一舞伴,而舞者只是一瞬,而这两块巨石已不知保持姿势了多久。两块巨石,让人看着心惊,仿佛呵一口气就能吹落而下,很多游客都是远观照相,待走近时都匆匆而过,生怕上面的巨石不小心滚落下来。我却不然,存在即合理,既然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如此,就不应该浪费其千锤百炼的杰出作品。走近抬头看着石头上面的凸凸凹凹,像一些象形文字,难道是黛眉娘娘刻在上面的石头记?告诉我们巨石成型的秘密?不得而知。

走过摩天巨石,不远处又有两块奇特的石头在等着我们,其名字蕴涵浪漫爱情色彩,叫做天使之吻,远处看去如一名魁梧男子和一名曼妙的女子的倾世一吻。相传,商汤王后黛眉娘娘在山上为民祈福,汤王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思念娘娘,就带领文物百官迎凤回宫。然而黛眉娘娘心怀苍生社稷执意修行不愿回宫,就这样在青山绿水间,伟岸霸气的君王与欲说还休羞涩的娘娘轻轻吻别,留下了一段山无棱乃敢与君绝的伟大爱情。汝救民于水火,解苍生倒悬之苦,挽社稷于危卵,扶将倾之大厦......寡人纵有万千佳丽怎及你一身,跟寡人回宫吧!望着依偎在一起的两块石头,仿佛还能听到君王的哀求声在山谷飘荡。

黛眉山景点之多让人一天时间难以详细览毕,它犹如一桌珍馐佳肴,天路奇观、云顶草原、黄河大观等每个景点都是一盘好菜,纵使胃口大开然肚皮有限,只能浅尝辄止。在家人催促下,对于各景点只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看看,就这样天色也逐渐暗淡了下来,心里想着家乡的景区随时都可以再来游玩,心情就好了很多,踏着暮色朝山下走去......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二

寇家坪是一个老地名,老得一如它原始的风貌。在海拔1700米的高度上,山突然后退,岭突然降低,背靠仙鹿山,东面可鸟瞰层林尽染的群山,南面、西面均以三四十度的斜面缓缓后撤。真佩服那个姓寇的先人,选择了这么一个地方做福祉,真乃风水宝地啊!坐在废弃的石墩上,犹如坐在一个巨大的画廊里,面前的山坡上,三丈多高的桦树、栎树紧密相拥,在山下整整齐齐站成一排,由低到高,一层一层地铺排到山顶,因浓密疏淡不同,呈现的色彩五彩缤纷,黄红绿黑白,互为侵溢,互为映衬,有时像凝固在一起,有时却像涌动的湖泊,这是一幅巨大的天然油画,它在巡检展出,在中国展出,而不在俄罗斯,也不在欧洲。沿着画边把目光西移,一个山凹,凹出一片蓝天,那种蓝,像梦中丢失的蓝,是幻化的蓝,清澈的蓝,太阳像是从低处往上照,满满的光晕,是白,是黄,是紫,在蓝天的大幕下,很难说清是什么颜色了,只觉得身心俱静,心旷神怡,任微风拂面,秋阳暖人。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三

秋天来了,我常去的海鸥岛,别有一番景色。

海鸥岛位于广州之南,与莲花山风景区隔江相望、是珠江出海口狮子洋上的一个面积约三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岛。岛上地势平坦,不见高山,粮田多由滩涂改造,所以称为“沙田”,适宜种植各种南方农作物。它的形状好像一块番薯,注定了它的美丽和丰饶。

重阳节后的一个晌午,我再次踏上岛屿。车过海鸥大桥,一条全长十三公里,贯通小岛南北的区级公路展现在眼前。岛上共有四个村子,登上岛屿的首个村子叫海心村,再往南走,依次为沙北、江鸥、沙南三个小村子。公路不宽,但车辆不多,因而还好走,两旁笔直而整齐的路树――水杉树,翠绿的叶子染上了红褐的色泽,极像俄罗斯妇女的头发,在翠绿的玉米、番薯、木瓜及花木种植场各种花木的衬托之下,显得韵味无穷。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正是各种瓜果飘香的时候,道路两边,不时有当地农民摆卖土特产的摊位出现,摆卖的品种有当地出产的红心番薯、木瓜、新近引进的泰国番石榴、蔬菜、香蕉等等,农作物色泽漂亮、个头硕大、价钱低廉,很是诱人。真想停车下去扫它一大堆,可是肚子叽咕作响,只好决定先享受一番海鲜美食再说了。

在一间用杉皮竹木搭建的简易农家餐厅,我们吃到了鲚鱼、麻虾、肉蟹等生猛河鲜,据说都是店家利用江水自己放养的,味道特别鲜甜。我们还叫称了一斤白鸽鱼煲豆腐芫荽汤,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结账才一百多块钱,个个都说不贵。饭后,我特地跑到外面观看碧波荡漾的江水,清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心旷神怡!举目远望,湖面上一只小艇在江面上摇摇晃晃地撒网捕鱼,波光云影,天凉好个秋也!

在岛上,只要稍为注意一下,发觉村民的房子多数傍河而建,家家户户门口停有摩托车,在屋后的河道边,却缠着小木舟。农民的`耕作因岛上水道纵横显得十分方便,小木艇所到之处,就是田基,农民施肥播种、收割庄稼等要靠小艇运输。据说岛上农民从前大部分过着农忙时耕作、农闲时捕鱼的习惯,后来河里的鱼儿不多了,他们才转变生产方式,在岸上挖掘稻田,放养价值较高的鱼虾等水产品,生活自然比从前滋润了许多。时下正值秋收时节,风吹稻海金黄一片,农民们正在收割粮食,鸟儿在天空飞翔,一派勃勃生机。

在一口口清碧的鱼塘畔,我看到了不少专程从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地专门前来垂钓的“钓友”。他们悠然自得的样子令人羡慕。这些外地钓友能够得知海鸥岛这个“世外桃源”,归功于发达的互联网信息,大家从帖子里看到了,就不辞路远,以一过“钓趣”为乐,据说,每当日头西落,这些姜太公的徒子徒孙收获颇丰呢!

不会钓鱼,到田野上逛一逛的兴致却是浓郁的。我们站在河畔的蕉林之下,观看粉红色的野菊沿河而开,热烈而奔放;白色的通菜花像一个个五角星形状的小喇叭,密密麻麻地挤满河涌。水底,鲫鱼、鲤鱼游来游去,仿佛,近在咫尺的城市,所有的烟霾、灰尘、喧嚣、疯子、神经衰弱、自杀、交通事故与它们无关!

也不知过了多久时间,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从香蕉田里转出来,满目的野花必定成今晚梦里最美丽的装饰了。我们当然知道此地风景不算是最美的,世上有很多比这儿美丽的山水或文化荟萃的景点,但是它们距离我们自身的生活太过遥远,不及现在可以随时登上的小岛更令我们感到实惠。在这里,天空依然蔚蓝,植物和泥土的香气直接呼入鼻息里,清碧的河水像我们无法带走的碧玉带。

我们毫不掩饰对小岛的喜爱。海鸥岛,顾名思义是海鸥聚集的地方,可是在岛上,我从未见过一只海鸥。也许,可能在久远的年代这儿真的有过海鸥栖息的历史,不过今天看不到了未免令人遗憾!

小岛在一九九六年大桥建成之前,一直是个交通不便的孤岛,村民要到附近的莲花山镇和石楼镇做买卖,非得用上大半天时间渡船过海不可。因其独特的环境,封建时代曾是海盗和土匪盘踞之地,他们这些“海大王”和“山大王”,危害乡里,令人绝齿。解放前,也是游击队活动的好地方。现在,它成了广州市属最大的一个岛屿,是一个原生态不曾被开发的地方。在我的内心,我希望它永远保持着现状不变,毕竟,在都市之侧,可以供我们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已经不多了。然而,这仅是奢望而已!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四

立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清晨,微凉的风轻轻拂过脸庞,感觉很惬意,再也没有伏天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天空也变得明净高远起来。我抬头眺望蓝天白云,身上沐浴着丝丝凉风,一时心血来潮、游兴顿起,决定到东湖一游。

车出城往东行驶,十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步行入景区,先是经过一处小园林,过揽月桥,即入陶社。陶社南向,屋面青山,门临碧水。堂上“气壮山河”四字为孙文亲题。室内陈列陶成章事迹,是绍兴著名的德育教育基地。仰视先生塑像,肃立片刻以表敬意。

出陶社前行,脚下是条沿着湖岸延伸的石板小路,沿着白墙黑瓦的围墙向前行走,只见岸边树荫掩映。湖面水波不兴,清澈的湖水被对岸峭壁间、岩石顶上苍翠的树木倒影映成墨绿色,像一块碧玉。低头仔观察发现湖底有几条红色的鲤鱼在岸边水草旁来回游弋,看到游人过来,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继续往前走,一座叫秦桥的古式小石桥横跨在湖上,巧妙地把湖面隔开,让人不能对湖景一览无遗,而桥墩下圆圆的桥孔与湖水连成一片,又使人隔景相望。过了小桥,湖面渐渐开阔起来,近在咫尺的峻峭挺拔的的岩石矗立湖边一侧,抬头望去对岸岩顶是一片苍翠碧绿,岩面如皴裂斧劈,纹理清晰可见,有些岩缝中还盘根长出绿树植草,湖岸边的岩土中也是翠绿成荫。这连绵一片绿褐色岩石壁立千仞、气魄雄伟,与这宽阔平静的湖面相映成趣,犹如一个浓缩了的气势不凡的巨型山水盆景,亦如一幅泼墨淡涂的立体山水画卷展现眼前,看到这大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杰作,不由得令人惊叹巧夺天工之妙。我触景生情,眼前仿佛浮现出先民们凿穿斧削、手拉肩抗深入到地下取石的场景,被先民们勤劳智慧创造的奇迹所折服。

沿湖堤继续边走边欣赏二岸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不知不觉中步行到一处叫稷寿楼的阁楼,进门挑一处幽静的桌旁坐下,泡上一杯平水珠茶,一股淡淡的清香吸入鼻中,沁人心脾。点一碟回香豆,一碟盐水花生,边喝茶边吃点心。忽然附近扬帆舫戏台上宛转悠扬的越剧传来,我被乐曲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趣。

出稷寿楼,附近有座霞川桥,过桥走到湖的对岸,湖水山石中的岸边又是一处乘乌蓬船的码头。乘舟泛湖又是别有一番乐趣。

我小心奕奕地上船,在船仓中的木头隔板上刚坐下,小船便慢慢地离岸向湖中荡去,划船的船头脑坐在船尾,看上去年纪大约六十岁左右,精神矍烁,穿一件白布衬衫,黝黑的脸上戴了一顶草帽,我见他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控制方向,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小船前行。刚才走在堤岸上看湖景是静景,现在泛舟湖中看到的是动景。船在湖中前行,二岸的景物慢慢后退,很快小船来到一处洞口,船头脑告诉我,小船已经驶到陶公洞了。只见陶公洞洞门很窄,只可容一只小船进去,进入洞内才发现别有洞天,人坐在船上仰望上面洞口高数十丈,整个岩洞好似一口竖井,上面一束阳光射进来,有一种坐井观天的感觉。船在洞中穿行,越行越窄,人身上感觉冷嗖嗖的,仿佛已是无路可走,正踌躇之际,忽见船身一转,眼前已是豁然开朗,令人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出洞后继续前行,我被一声声呼喊声吸引住了,正在疑惑间,船头脑告诉我喇叭洞到了。仰望喇叭洞下大上小,形状象个倒放的喇叭,船一进洞,我就试着大喊一声,固然是空谷传声,回响不绝。出洞继续前行数十米,小船又把我带到了仙桃洞口,仰视洞口石壁上刻着一副对联,字苍劲有力,左边上联“水深三千尺不见底”,右边下联“桃树三千年一开花”。刚才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而现在人在洞口和仙桃洞零距离接触之时,才发现石框门与倒影组合在一起确实像一只巨大仙桃映立在湖中,堪称仙境。

船出洞后不久,又回到了入口处的寒碧亭码头,船头脑把我送回岸边,才恋恋不舍地离船上岸回家。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五

对于家乡,我始终怀有深切的情感、眷恋着它的美景。且不说庄严肃穆的伏羲画卦亭、大树参天,典雅古朴的奎星楼、蔡侯观灯的玩河楼、看花楼、神奇的白龟、珍贵的蓍草、郭庄楚墓、蔡国故城、以及新建的“李斯公园”、古式建筑“白云观商业大楼”、蔡明园门楼等等,光是家乡的秋色就足以使我流连忘返了。

不过今秋回到家乡,我终于有兴致到野地里一游了,也许是心境的变化或者离家已久的缘故吧。于是,重阳节一大早,我就悄悄起床,未及洗漱,便信步走出了村口,沿着村北那条水沟款款东行,新鲜的空气真是爽口,我贪婪地呼吸着。顺着沟岸,我钻进那片茂密的树林,新奇的观看鸟儿唧唧喳喳地飞出巢穴,禁不住惊叹起大自然的神奇来……鸟儿也眷恋自己的家啊!我透过树叶的缝隙回望村头,晨雾袅袅、村庄既像一座时隐时现的低山,又像仙女飘逸的仙宫,更像微波起伏的湖面,我忘却了自己。直到什么东西碰到脑勺时,我才回过神来,哦,原来是柿子,橙的、黄的、红的,它们就像一盏盏小彩灯挂在枝上,树叶绛红绛红的',像初恋少女羞涩的面颊。不觉间已穿过了树林,来到了堤岸之上,远处眺望,堤下面除了棉花,还有花生和红薯,花生叶和红薯叶上滚满了露珠,早播的麦子也钻出了地面,显得稚嫩而羞涩,我由衷地感叹:农民们那双巧手竟能把大地装扮得如此多彩。

我怅惘许久,终于抬起头来,环视一周,金色依然,我忽然明白了……秋天你美在丰收。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六

弥天大雾笼罩着整个的世界,独自一人骑电动车在景安公路上。路上很静偶尔有辆车通过,也是慢慢的。一转眼就又消失在茫茫大雾中了。路旁的树林早已凋落了所有的枯叶。几只麻雀在枯枝上瑟瑟的抖动。雾愈发的大了,只能看见几十米。我羽绒服狐领上已挂满凝结成的霜雪。阵阵凉意直袭脖颈。大概眉毛胡须也都变白了。一想要见到延参法师了,心里便兴奋起来。在互联网上护发帖子,深知这是一位有道且才华横溢的高僧。心想马上便睹法师真颜了。

往日来景州一过潘庄便可影绰绰看见景州塔了,今日开来是甭想了。来到城里依旧是雾气蒙蒙。很快就到了塔下了,高耸的舍利塔在大雾中更加雄伟,雾气在塔尖萦绕,仿佛高塔直入云际,塔下凝视飘飘然入仙境矣。顺台阶到无梁殿下,见一僧人在广场地面上挥帚书写,斗大的水字写满广场。细看去颗颗大字刚劲有力。看看僧人一身土黄布僧衣,个子不高,貌不压众。可是却有如此高才,难怪延参法师名声赫赫了。

和那僧人问讯一声,问道何时开庙门,那师傅笑吟吟答道,天天开庙门。延参法师正好在庙里,听罢心中窃喜,今天总算不虚此行。便弃车入殿,这是一弥勒佛殿,殿内香烟缭绕,推开门。见法师正在用斋,旁边众弟子围坐。犹众星捧月般将师傅围在中间。师傅着一身黄布僧衣,肩上红布披肩,满面笑意,慈善中带着亲切。这时我本想向前和法师攀谈。一时间又不知说些什么。只是默默看了法师几眼。便出殿去了。但心中亦感满足了,想起世说新语的故事来了,王子猷雪夜见戴安道。乘性而行,性尽而返。何必攀谈耶。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七

黑马溪村是辰溪县田湾镇鸡岩村的一个李姓自然村,立村四百多年,离县城五十多里。初秋时节,天高气爽,辰河文化社组织30余人观光游览。

上午,车队从辰阳古镇出发,全程虽是水泥路,经田湾过金坪就进入山区,山势陡峭,公路崎岖逶迤,山峰嶔崟巍峨。至鸡岩山,抬望眼,白云游逸,高山连绵,植被丰茂,满目苍翠;一座座山峦白云缭绕,如梦似幻……观蓝天,碧蓝如玉,纤尘不染;山峦上,清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花木的清香,令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我由心底赞叹: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我们一行沿山路向下步行至黑马溪村,沿途有多种奇花异草和野果。全村傍山建有二十来栋木房,造有四十来亩梯田。这里的木房榫卯结构,雕梁画栋,气势不凡,可惜大部分常年无人居住,残破不堪,满目苍凉,令人惋惜。

四十来亩稻田,养有稻花鱼。几个村民正在收获稻花鱼,喜笑颜开,活蹦乱跳的鱼儿也让游人欣喜。不断有人向村民购买稻花鱼,村民和游人皆大欢喜。

稻田傍山修有一个大水沟,用石块砌成,清流潺潺。稍加堵截,可将水引入稻田;只要将稻田排水口挖开,又可排干稻田水。这是黑马溪的源头,黑马溪是田湾干溪的一个源头;这水沟就是稻田自流排灌系统,这里虽处高山,也能旱涝保收。

村庄最低处建有一座三层木质“曾龙神庙”,是全村最高大的建筑,飞檐翘角,气势浑宏,精致壮观,每一层楼都有祭祀的神像。这是主要纪念最先来此开拓而献身的曾龙兄弟的神庙,庙中置有大钟、鼓,逢年过节,全村老少参与祭祀,热闹非凡。焚香鸣炮,击钟鸣鼓,声振山峦。据老人介绍,庙里的大钟铸造精美,有400多斤,是清朝时先辈从常德特制的,费了九年二虎之力,经清浪滩船运马载,从球岔就靠人工抬运回来,走40多里崎岖山路,历尽艰难。由此可见,古人于信仰,意志上的坚强,于创造,精神上的团结,今人无可比拟。

村庄虽小,但每一处设施都是农耕文明的`精美记忆,渗透了坚毅的品格和高超的智慧,铸就了勤劳善思、团结奋进的灵魂。

改革开放后,这个村庄的很多人或是考入学校,分配到外地工作,从政从教;或是经商创业,在外闯荡,均创造了优异的业绩。大部分因奔忙于事业,不能返乡了,留下了一栋栋漂亮的大木房正东倒西歪,令人痛心惋惜。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这个一百多人的村庄,只剩下几位老人坚守家园,给外迁的亲人留下了无尽的根的回忆。

朋友们恋恋不舍,无不感慨自然之美而又有现实之酷。走到村里,能悟“行到水尽头”的探索;来到村后山,有“坐看云起时”的禅意,这就是现实中的桃花源。

这真是一个值得留连与回忆的好地方。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八

仁心妙手,扁鹊施针灸。

视治苍生铜亦臭,岂辨僧俗嫩朽。

携医走进佛门,望闻问切情真。

莫道身来海外,中华史有乾坤。

――《清平乐・华坤医生》。

在我同行的旅伴中,华坤医生的行李是最多、最重的。除了背包,他还有两个箱子:一个拉箱,一个提箱。那个提箱呈四方立体,有三重拉链,鼓囊囊、沉甸甸的,叫你猜不透里边装着什么东东――这个提箱,显然是他的宝贝,他几乎走到哪里就拎到哪里。

告辞宏学大师后,我和华坤穿过万佛殿,走向天井旁边的僧房,此时华坤的手里就拎着那只黑色提箱。

眼前这个天井约20平米大小,两侧各有三个僧房;在天井的那头,与大殿后门相对的就是观音阁。

僧房北侧的一间,住的是开安和尚。我们走进房内,躺在床上的开安连忙起身见礼。华坤却让他趴回床上,问询病情――开安患有积年的风湿病,肩、腰疼痛得难以入眠,华坤与他约好了就上门治疗。

这时,只见华坤利索地打开拉链,从提箱里拿出排针,撕开封口,挑出细小的几根银针,用手按按开安肩腰的穴位,熟练地扎针;接着,他又从提箱里拿出一只热水袋,灌进清水,插上电源,不一会儿水袋发烫了,就将它敷在开安的肩背处。他一边进行着操作,一边对开安讲述热水袋的疗效和用法。

在华坤忙碌之际,我环视着屋里的陈设。我感到很意外,僧房用具相当新潮齐备,除了方桌、圆台、圈椅之外,有电视机、电风扇、取暖管、电热炉诸物,床后、桌旁堆满了各种袋装食品、灌装饮料以及水果――据说此寺的香火甚盛,香客捐物甚多,由此可证。不过,住室到底简陋,墙壁一角显现漫漶的水渍,寒气很重。开安是宏学大师的大徒弟,出家已经,长期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风湿骨痛就成了职业病。其他和尚多是如此。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坤来到寺院以后,时常进出于僧房,为僧人义务治疗。

在我的眼中,华坤医生是一部传奇小说。他本姓陈,是我的同乡和曾经的学生,在国内中医学院毕业后,去了香港,自强打拼,开设医馆,又赴美报考中医,当时两万个考生仅仅录取2人,他成为其中之一,因而移民美国,已经多年。去年他回祖国发展,曾到九华山半月,给天台、下院的诸多和尚免费施以针灸,治好了多个和尚的风湿痼疾,因此宏学住持感慨地赞誉说:“这是贫僧50年来所见到的最好的医生!”那时大师还赠送了一幅自己的书画给华坤(此幅书画据书画专卖店估价,最少价值50万元人民币呢)。

华佗技妙罕银杏,

坤灸出手传丛林。

医德施仁疗术高,

生就慈心博爱人。

此时,治疗过程结束,华坤起针,问:“感觉怎样?”“舒服多了!”开安腾身而起。

华坤收拾热水袋,忽问起:“师兄,你没领到热水袋么?”开安有些愕然:“没有哇!”华坤沉吟嘀咕着:“哦。按时间应该到了。”

我问究是何事,这才知道:原来,早在十多天前,华坤将从美国购买的一些药品、从香港购买的100个热水袋,自广州邮往九华山,供给僧人们使用。由于天台不通邮,就只能寄到下院。下院距离天台有老远的路,看来是耽搁了。

这批药物用品,是华坤捐赠给寺院的。开安听到此话,感动得声音颤抖:“陈医生功德无量!功德无量!”

陈医生谦逊地说:“你们出家人普渡众生,那才真是功德无量呀!”说着,他将热水袋塞进提箱,说:“师兄原谅。这个热水袋不能给你,我要留着给别人使用。我告诉大师,让人下山取来邮件,就可以分给你们了。”

开安又是合十,连声道谢。

华坤在前我随后,走出寮门。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还要去别的僧舍。回头时,他将此事告知了宏学大师。

次日,大师立即派人下山取来部分热水袋,发给了急需使用的僧徒。

二、夜取斋食。

知禅趣,有禅趣,禅趣夕私语。

寮舍坐多时,肚庙哼梵曲。

斋堂一觑去,供果由轻取。

应知弟子乖,菩萨情宽许。

――《醉花间・夜进斋堂》。

寺里一天三顿,吃的是自助餐。

饭菜当然全是素的,但品种相当丰富。主食有米饭、稀饭、馒头等。菜色一般近十种,分别搁在不锈钢大盘里,有冬瓜、丝瓜、茄子、白菜、青菜、菜花、薯仔、豆腐、酸辣豆角……还有汤水,或是稠稠的红豆汤,或是鲜鲜的海带汤。

僧寮二楼有储物库,分别堆放粮食和干柴。走廊、过道上,放满硕大的冬瓜,成捆的.蔬菜。做厨房活儿的,几个都是义工,多为阿姨。她们整天很忙碌,保证了准时开饭。

僧众与居士同在一个斋堂进餐。就连住持大师也是同样的饭菜,并无什么“领导餐”,没见过“开小灶”的。只不过,大师的饭菜有人送到观音阁;大多和尚习惯在斋堂侧旁一个单间围桌共餐,有的则喜欢装好一大碗,端到寮外露天,坐到石阶上去吃。

不时还会有挂单的客僧、上山的香客,也进入斋堂就餐。

开饭的时候,斋堂真是热闹。“下课”的僧俗鱼贯而进,偌大的斋堂里,十几张餐桌坐满了人。饭锅、菜盘前面,大家轮流盛饭夹菜,涌现“大食堂”的盛况。

这里的素菜,与以前我尝过的“和尚菜”不同。记得多年前我到厦门的南普陀寺,吃过很精美的斋菜,是寺院招待一批学者特制的佳肴,根据每道菜色、形状还冠以好听的名号,如水煮蛋黄叫“水漫金山”,汤漂青菜叫“一苇渡海”之类。

哦!同是斋菜,以前那尝的是精品,而这里吃的叫“对味”。不知何故,平时我的饭量并不算大,可在这里却胃口大开。直径足有5寸的海碗,装上堆满的饭菜,吃了一碗不够,再添一碗。自助餐不兴吃剩造成浪费的,扒得干净,末了还要喝些汤。

咱这不成了饕餮之徒了么?四周望望,嘿,不光洒家,他人几乎莫不如此,一个个兴头吃饭,滋味嚼菜哩!看去多是城里人,就连衣着时髦的女居士,似乎也忘了平时有过“减肥”那一说。如此一来,我大为释然,心安理得。

这天吃过晚饭后,我与华坤到大殿、观音阁转了一圈。从开安和尚那里出来,华坤让我先回,他还要到别的僧舍去。

我回到寮房,已是入夜,亮着日光管。没什么事干,也没什么地方去。没有电视,更上不了网。我与几个室友百无聊赖,就只能呆在房里侃大山。

我住的这个寮房,5张架床10个人。大家虽然来自不同地方,身份各异,但一见如故,聊得甚欢。对床的那位悉尼梁“师兄”,聊起周游世界的见闻,还打开笔记本电脑中马尔代夫的风光录像给我们浏览。上架床那位老兄,操着东莞的方言,叽里咕噜的叫人听不懂,可他也兴致勃勃地参加我们的话团。

夜渐深。我坐得久了,感到肚子空空。4点半吃的晚餐,又出外转了一圈,早就饿了。可没什么干粮小食品,水果也吃光了。

白雾飘飞在房内,寒气侵人。我忽然有些明白,“饥寒交迫”这个词的含义――饥饿会增加寒冷,寒冷会促进饥饿的喔!

肚庙给我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我再也招架不住,想起那个斋堂。哈,有两个“师兄”也同感附议。于是,我们仨走上顶楼,只见斋堂开着大门――想来寺里考虑有人可能错过饭餐的,所以斋堂全天候开放哩。

里头没开灯,黑乎乎的。摸索了好一会儿,我在门旁墙壁摸到了开关。

灯光照见,斋堂里空落落的,桌上并无东西。如此夜深,阿姨们还不将饭菜都收起来养野猫呀?有个“师兄”不甘心,走入厨房里面,发出一声欢呼。我跟进去一看,啊哈,桌上一大盆白生生的馒头。想来,应是为次日早餐准备的。三人也不客气,就此开斋。

本来我心里还有些嘀咕,这些馒头也许是供品?不过转念一想,“供果”哪用得许多,何况不也可以供在咱的“肚庙”么?权当“预领”,明早我不吃早餐就是。

馒头饱满,吃了两个就饱了。我又多拿了4个,带回寮房留给华坤。

已是午夜了,华坤还没回到寮房。想到华坤医生,他前两天长途开车的疲劳还没恢复过来,到寺院后又没个空闲,给人针灸、治疗,每天都是直到深夜才得以淋浴、上床睡觉的,他的肚子肯定更饿了呢!给他留些吃的,菩萨也会宽谅吧。阿弥陀佛。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九

八月初四这天,风和日丽,我乘车前往响铃公园,来欣赏久违的故乡乐园。

由于家庭动迁,去长一年多,俗事所累,难得闲身,故乡的公园很久未去。听说已大改观,很受游人欣赏。

几年前由于错误政策,响铃公园被扒,树木被破坏,设施拆除,残垣断壁,路不成形,行走不便。人工湖已成烂泥塘,臭味儿难闻。园内已无任何美景可赏。每逢节日,老人儿童休闲娱乐无处可去,过往行人一片叹息声。

今日到此,眼界大开,往日的萧条冷落,早已不见。一入西门,玉石雕刻的响铃公园四字似金子闪闪发光,鲜艳醒目。一改旧日字迹模糊,形象不明的名讳。众多游客争相在门前拍照,情景非常壮观。

沿着新修的砖石路进园,可看到路面两侧树木增多,品种多样,花色纷繁,红蓝白黄紫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草坪又增加啦很多地面,清新雅致。间隔不远就能看到一座凉亭。重修后的凉亭新颖别致,每每都有游人在此歇息。

健身广场又增加啦几处,篮球场,轮滑场,练拳场,游戏场,每个场都有人在锻炼,健身,其乐融融。

游乐场更是新奇夺目,儿童乐园,动画影城,高空游戏,自动电车不一而足。许多妇女儿童,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拓宽的湖泊水面加深啦,堤坝加宽啦,水质清净啦,几只小船在湖面穿行,湖面上许多水鸟飞来飞去。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妙音寺正在扩建,园中更充满生气。佛教信仰,香客迷恋,每到法会,纪念佛主圣诞日,拜佛,敬祖,消灾,求签,还愿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使院中充满啦无限生机。

响铃公园变啦,真的变成公主家乡的乐园,随着改革开饭步伐的加快,“五乡”建设的加快,公园的前景会更美,成为岭城人们的桃源。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十

1、这首诗作于天宝九至十载(750—751)北使青夷军送兵期间。贺兰判官:当即贺兰进明。此时贺兰当在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幕下任判官。判官,节度、团练、防御等使的僚属。北海:即渤海。

2、平典:犹中典。《周礼·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郑玄注:“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用中典者,常刑之法。”此句谓贺兰进明任御史时用法得当。

3、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借指使臣。

4、遥:全诗校:“一作亭。”按敦煌残卷、清影宋抄本均作“亭”。迢亭为双声联绵词,犹迢递(“亭”,一“递”一声之转)。

5、朝:会。《老子》谓江海‘能为百谷王”。

6、九垓:九天。

7、挹:引。

8、见鱼目:辨明鱼目,以免混珠。

9、虚声:本指山谷之回声,此谓海浪呼啸之声。涵:包涵。殷雷:殷殷响雷。殷,雷声。见《诗·召南·殷其雷》。

10、遗:弃。尘埃:喻世俗。

11、殊:全诗校:“一作吾。”按《文苑英华》作“吾”。殊用,别用。指乘为吏行役送兵之机以作游赏之用。

12、翰林:文翰之林,文苑。忝陪:自谦之词,谓自己高攀以陪贺兰进明作诗。

秋游雪野湖散文通用篇十一

从秋浦河入江口驱车溯流而上,公路和河道像两条绸带交织在一起,一绿一黑,时分时伴,到石台贡溪才分道扬镳。一路上山环水绕,峰回路转,车如同行进在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中。时值枯水季节,秋浦河失却了夏日的丰腴,虽然不能饱览春夏间“一水绕田将绿护,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沿途风情,但古柳津渡、澄碧秋水还是会不时激发出“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

车至目的地,抬头看见挂有“荀鹤山庄”牌匾的接待处,方知“蓬莱仙洞”恰处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故里———贡溪乡杜村。心里一阵莫名的激动,惯有的思古幽情弥漫开来,目光逡巡着四周的山水田园,希望能寻到有关这位落魄诗人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好让久仰的心情有所归依。最好能亲自到他的故居或墓地拜谒一番,即便因此耽搁了游玩仙洞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份意外的惊喜已经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了。

可惜我的愿望落空了,问导游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也难怪,时隔近一千二百年,若没有后人刻意保护修葺,什么样的建筑墓园能经受得住时光之流的涤荡呢?带着这样的遗憾,踏上通往“蓬莱仙洞”的青砖甬道,砖缝中透出的苔藓绿意显得古味盎然,更添了一份欲访不值时“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落寞之感。

进入“蓬莱仙洞”,先前的黯然被洞中鬼斧神工的造化神奇渐渐冲淡。“蓬莱仙洞”分地洞、中洞、天洞三个层次,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堂庑深广,气象宏阔。地洞洞口左首赫然矗立着一座状如金钟的巨型钟乳石,高约九米,宽近八米,底边周长三十余米,其上有一盘龙提钮,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仿佛有意炫耀“洞主王母”钟鸣鼎食的皇家奢华。沿方砖通道向地洞纵深行进,如同闯进了古罗马的王室宫殿,高高的穹顶,乳白色的细腻洞壁,颇有几分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意味。抵达地洞尽头,拾级攀援而上,好像登上了一艘巨轮的舷梯。俯身下望,已然身处第三层“甲板”,回首来路,呈“之”字形绕壁盘旋,其上人头徸徸,络绎不绝。

稍事休息,经中洞一鼓作气爬上了“南天门”,到达了天洞仙境。山水壁画影影绰绰,太过抽象,倒是旁边的“瑶琴宫”名副其实。洞中难得一见、发育良好的众多钟乳石构成了一个五、六平米的天然密室,许多中空的石钟乳拄顶接地,粗细林立,恍如误入了瑶台琼林。几片状如编钟的钟乳石悬于半空,依次敲击,果然能发出不同音阶的悦耳琴音。可惜部分已被无良游客肆意敲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憾。

走完天洞的尽头,就来到了“蓬莱仙洞”的核心景区———王母瑶池。一片罕见的洁白如雪的钟乳石从洞顶垂挂下来,如静止的瀑布,又如玉树琼枝、雾凇冰挂,更似晶莹剔透的绢丝罗帐,让人不得不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瑶池应算洞中最精致、最典雅的一处景点,连地面上随处可见的石笋、石柱都泛出玉石的光泽,溜光锃亮,洞顶垂挂的石钟乳也与别处大不相同,雪白,浅黄、淡绿,栗褐等色五彩杂陈,环拱如花。整体仰观,极似一朵盛开的硕大牡丹,而每一片花瓣犹如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海底珊瑚构成。在各色灯光的投射下,在明镜水面的倒映中,整个瑶池流光溢彩,放射出天然洞穴向来罕有的珠光宝气,似乎将洞中所有的精华都聚集到了这里,呈献给游客,让人觉得亦真亦幻、飘飘欲仙。

步出洞府,日悬中天,早已饥肠辘辘了,就近到“荀鹤酒家”用餐。环顾四壁,希望能看到杜荀鹤的一首诗或是他的一幅诗意画,聊以慰藉此次洞外神游,可惜依然遍寻无着。也许是天意注定我和杜公无缘吧,就像千年前天意注定了荀鹤与他近在咫尺、朝夕相伴的仙洞无缘一见一样,要不《全唐诗》里一定会多出几首歌咏洞中奇景的千古绝唱。那么,“蓬莱仙洞”的人气也一定会比现在更火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