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8:04:33 页码:8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汇总9篇)
2023-11-18 18:04:33    小编:ZTFB

健康饮食是指合理搭配食物、科学吃饭,以达到身体健康的一种饮食方式。写总结要注重逻辑性,遵循时间序列或者主题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趣事,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一

春风拂过树的稍枝,风吹树花漫天飞舞,心灵中透着一副愉悦的心情,春天已经悄无声息的来临。在这暖意清亮的季节里,春风驱走了冬天的寒意,万物苏醒,嫩芽生根,破土而出,嫩稍悄悄的探出头来,愉快的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寒冬无情春风有意,它们就如一对恋人惜惜相惜彼此照应。

在这充满爱的春天里,春风的抚柔犹如男人柔情的双手,在深情的爱护他心爱的姑娘一般,姑娘娇滴滴的脸蛋似如粉色的桃花,在温柔乡里带着几分羞涩,散发出来的花香如姑娘身上的脂粉一般醉人清香,在这醉人的气息中,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暖意与清凉。

走出闷热的楼梯口,浮现在眼中的景色令人惊叹,一夜之间小区花满纷飞,花香伊人的桃花尽情绽放。在微风中桃花树摇头晃脑,风拂桃花漫天舞,它们欢呼雀跃的.尽情欢唱,肆意妄为的撒娇任性。春风不忍心吹拂,它们却是毫不在乎,调皮任性的愉悦欢乐。

一朵桃花奚落地,十朵桃花相伴喜,千多万朵来相聚,孤剩那朵怜人惜。花满群舞的漫空里,那一朵孤怜的桃花与群伴脱体,虽然未与群体结伴相行,它并不感到寂寞孤独,在微风中它就是美丽漂亮的天使,它是春风里唯一的主角,它是柔风的唯一钟爱,它使劲浑身解数尽情的舞蹈。

春风依然抚柔,桃花依然肆舞,它飘落到绿意盎然的草从中,飞舞在巴掌大的手心中。它似是调皮的小姑娘,在绿海无际草从中它格外鲜艳,在柔情似水的春风里格外的任性调皮。它带着几分倔强的性格,它从不向孤独寂寞低头,在千万朵桃花中,它是独特、个性、高傲的一朵。

千树万树桃花开,桃花树上解枝态。春风拂过满天飞,唯独那朵独中来。开的灿烂,玩的烂漫,在春风抚过的桃花中它就是最烂漫的一朵。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二

再次踏入校门时,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子了,看着窗外那些奔跑的身影,心中真是有些羡慕,学校的氛围今年格外不同,班级中学习的.风气浓郁了许多,听着窗外新生军训时嘹亮的号子声,不禁回想起自己刚刚步入校园时的情景,不知从几时起,那青葱岁月已经离我远去了。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教师节,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发短信者有之,写贺卡者亦有之,那怕是向老师问一句“老师好”!也是师生同欢之事。昨日,趁着小休的机会,回母校去了一趟,说来也巧,刚在qq上向老师问候了节日快乐,便在走道中遇见了老师。都说“岁月催人老”,老师虽在中年,却比两年前沧桑了许多,也许是我的错觉吧!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有很多的话想说,却又说不出口,只道了一句“老师好”!但老师却十分开心,也许是老师也有些惊讶吧!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热血奋斗的年代,老师的谆谆教导,现在想起真是金玉良言啊!

返校后,站在窗口,望着校门进出的学子,让这个寂静的校园中,热闹了许多,充满了生机,这就是青春与活力的魅力吧!

最后赋诗一首,了表此情:

莘莘学习苦求知。

千难万险铸恒心。

恩师教导刻心田。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三

脚下的路,就是我的征途。延伸着,就像是碧蓝的河,流向远方,也留下了美好的时光。这是一条幽深的曲径,通常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安静,鸟儿在枝头上叫着,跳着,闹着,欢乐着;而喜鹊的声音总是很响,震动着传向远方。而草地的远方尽处,是一片模糊,看不到什么具体的情景,只能是看到绿色的光明,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就像是数不尽的星儿,一颗颗相互拥挤在一起点缀着,反射着太阳的光,闪耀着太阳的刹那刺芒。

刚刚踏入秋天的时候,我以为草或者是树都会多多少少染上忧愁。却没有想到这里依旧是一个翠绿色的世界,只是风儿中有着飘零的树叶;它们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树上滑落,好像是犯了什么过错;晨曦射过来的时候,它们在空中已经是飞了很久,闪烁的斑斓,有着多少岁月的呼唤?树叶的陪伴,才会让你感觉到这是秋天。好像风儿只是平平淡淡,好像在说着秋意还是很浅;再就并没有什么声音,万木依旧还是保持着浓重绿色的新。

轻轻地走着,在心里总是轻轻的梳理着,那些过去的时光,那些婉约的旧时光;这个时候的自己,总是骄傲的不能自已,因为这里,我是主宰,一时的主宰。却不经意间抬头看到,远方的山被雾笼罩,雾也开始凑着热闹?而更让人惊讶的,山是金色。尽管山上依旧还有着绿色的存在,还有着雾的存在,可是雾很淡,却也变成了金色的浪漫。飞起的云烟,飞起的雾山,都是金色的烂漫。这是一个美丽的景色,让我欢乐,也让我从心底感觉到迷醉,也感觉到沉醉。

金色的路,金色的雾;金色的雾就像是筑起了一个梦,而梦里面有着一片朦胧,朦胧中有着几分安宁,安宁的气氛里,笼罩着美丽的日子,日子缓缓地萦绕,萦绕着这片骄傲,还有着山的微笑,这微笑却在心间,也在金色花瓣之间,也在心底流淌,也在着金色花瓣中张扬。看上去就像是很遥远的山,随着脚步的陪伴,在慢慢地晃动,在上下涌动,在左右晃动。这是山的喜悦,制造了一个世界,也显现了它的轻盈,还有它的平静。

初秋的风还是很温柔,而树的摇动就像是山舞动的长袖。树总是站在路边保持着沉寂,明媚的阳光里,使树带来几分羞怯,还有几分凄切。而露水总是一声接着一声滴落着,就像是唱着的一首歌,总是很久很久,一直都没有罢休。风儿不经意之间,让花香陪伴,来到了身边,带着秋色的悠然,带着树影的斑驳,带着金色的光芒,带着心底的希望,在慢慢地流转,留下了记忆里面的信笺,剩下的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脚下的路是不可能会为我留下任何的痕迹,因为草很快就会湮没我所留下的足迹,即使加重了脚步,也没有任何的用处。氤氲的气息,在时间里面缓缓流逝,围绕着在我身边,围绕着山。金色的世界,流进记忆的岁月,可以挂在时间的梦里,可以让心灵相依。飘渺的白云,也留下了晨曦的吻;而而云变成了金色,就像是一首永不消逝的歌,在咏唱,在徜徉。而山,留下了晨曦的眷恋,也在不经意中留下了日子的缠绵。

1.冬至散文。

3.冬天的散文。

6.立秋的优美散文。

7.秋天的散文。

8.秋雨散文作文。

10.散文-听雨人。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四

经过了寒冷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因为有了光,就有了希望,花儿不也是这样吗?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感受到春天让它有了梦,它想努力的把这个梦实现,这个选择没有错,它会在这个美丽的春天,美丽的生活下去。

春来秋去,也许明年它将不再开花,但在它生长过的地方,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种子,和它拥有着同一个梦,继续它春天的梦。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五

迎春花不如玫瑰花娇艳美丽、浓香四溢;不如蝴蝶兰花形优美、色泽艳丽;不如菊花高贵典雅、繁花似锦……和这些娇艳美丽的花朵相比,迎春花不免显得有一些逊色,但,我偏爱不畏严寒、无私奉献的迎春花。

迎春花比较喜欢温暖的阳光,所以它们一般都生长在向阳的地方。有阳光的地方,迎春花都开得非常艳丽,远看像一条金黄色的长裙,近看,又犹如少女的长长的秀发。

迎春花不仅枝条美丽,它的小花和叶片也毫不逊色呢。它的花瓣通常有六瓣,近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出的音乐悦耳动听;它的叶片娇嫩嫩、绿油油的,宛如一块块碧绿的翡翠,展现出无限的生机。

俗话说得好,“花香不在浓淡,而贵在品质。”迎春花不仅外形可爱,它的精神更是可贵。迎春花是花中最勤劳的,它不畏严寒、不择风土,非常坚强。当别的花儿还在沉睡中时,它已经绽开了笑脸。迎春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唤醒春天,唤醒春姑娘!但当迎来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后,它自己却选择了悄然离去,真是“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啊!

我赞美迎春花,赞美它的美丽,赞美它的品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六

爱上读书是近几年的事。闲暇的夜晚,我喜欢泡上一杯茶,手捧一本书,独坐灯下。

窗外树影摇曳,室内茶烟缭绕,如天公作美,能下起丝丝缕缕的清新细雨就更好了,雨天读书更有一份恬淡幽深的意境;听风听雨如诗,静看书中人生如戏;细品古人情怀,生活不再寂寞。此时,笔墨倘若能下酒,读书便可作一场宿醉,天晴醒来,眼中的世界定会有所不同。

上学的时候,我并不喜欢读书,常常自问:读书所为何事?读书有意义吗?这应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从校园一路走来,那种一为升学,二为考试,三为交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的读书实在是机械枯燥,悲苦至极,这大概是所有经历学生时期的人,都感同身受的。

曾看过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在1493年写就的诗《不寂》,诗的前半句是:“孤坐忽不乐,挑灯当我前。素书横几案,欲读已茫然”————-当时,写下这首诗的文征明年方24岁,是正当要博取功名的年龄。在一个夜读失眠的夜晚,坚持苦熬的文征明发出了“欲读已茫然”的慨叹。这何尝不是古往今来,所有莘莘学子都曾经历过的`读书境况呢?林语堂说:“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但现实是客观的,这就是人生青少年时期为读书而读书的最初意义。

书伴随人的成长,读书的心境也会随着人生境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爱上读书是在生活的不紧不慢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业务考试、职称考试,甚至学位考试也是上班族常常应付的压力。但毕竟思想已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观念变化,角度迥异,环境不同————读书学习变成了一种自律性。待渐入中年,无论是官是民,是明星是生意人,都尽有忙处亦有闲时。如何支配忙里偷闲的业余时间,人的各种嗜好开始显露端倪。当然也不乏个别交友成群培养出来的爱好,比如,“打麻将”,“下棋”,“游泳”,“看球”等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不可否认,读书也是很多人的最爱,我便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读书如品咖啡,喜欢喝的人,说咖啡香浓,不喜欢喝的人,说咖啡苦涩。也许这就是个人喜好或者是心境的不同吧。这个时期的读书意义,不是寻求什么“黄金屋”和“颜如玉”,而是把读书当作人生一大享受。一册好书在手,用心灵去品读。古人云:“书中日月长”!在一篇篇饱含墨香的文章里,思绪神游,可追随秦汉的冷月,步入唐宋的乐舞,听明清悲歌,踏足五千年历史沧桑————行走在文字中,情感与思潮会视通千里,思接万载。由此可见,读出“自我”是人到中年的读书意义。

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中有则妙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以月喻书,其意至深。同是一轮月,却因年龄阅历不同,观月地点有别,赏月方式各异,而眼界收获也自然不同。年轻时读书,不能甚解其味,中年读书,收获精髓,参悟真谛;老年读书,读的是一种心境,犹如人在高处,一览无余,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色,赏千重风景,品万种人生。

从晨钟暮鼓到日月流转,时光在指缝中流过,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苏东坡说:“人生忧患识字始。”从识字开始,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对于读书人来说,性情心态在不知不觉中,便少了几分茫然浮躁,多了几分儒雅轻松,知识的增长似无声的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渗透脑海;又似春蚕食叶般尽情被自我咀嚼吸收。

一本好书会带人慢慢走进知识的芳圃,采撷智慧的精华,品出思想的魂蕴。走出书本,掩卷沉思,细数不清心灵上有多少浩叹与哲思?但至少还有回味在记忆中流动。

读书,不是人生中唯一的一种意义,但我们的生活,会因这无限的意义,变得丰富多彩。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七

接连几天淅淅沥沥的雨,终究还是停了,阴云虽还未散尽,但天空倒是亮了不少,佳节将至,大概太阳也是按耐不住了吧,想要出来抚摸老人脸上的慈祥和小孩脸上的无邪天真。多数人喜欢天晴,绿草青青花盈盈,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但也不妨有人喜欢微雨绵绵,窗台滴答雾朦胧,与亲朋好友促膝长谈,也不失为一番好光景。

而我大概是中间人吧,无论是雨天或晴天都有着存在的理由,晴天享受阳光拂照,雨天享受雨露滋润,只要不过分,就不必过多的讨论,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很难想明白,都在冥冥之中随着天意。时间本无善恶,目送了一批批人,见证了一次次新生。时间也有如此魔力,给了我们一些日子,让我们不远千里万里,相聚在一个地方,诉说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这几年来,关于过年的,我听得最多的是关于年味的淡化,不如年少时对过年的渴望,幻想着漫天烟火的美丽场景,热衷于挤在热闹喧闹的.人堆里,红包、对联、鞭炮,似乎对那样的红色世界十分向往。如今看来,一切并不关乎年味的淡与浓,过年的形式依旧,只是时代变迁,人心变化罢了。

当我们年岁的增长,不在意过年的新衣,不刻意追求红包的多少,不能肆无忌惮的混在人堆里嬉戏胡闹。那么留下的只有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在的感叹,对家庭团圆美满所需要付出的责任。鞭炮响尽留下的浓烟,小的时候把那当做“人间仙境”,而今只知道那是空气污染,换句话说,年味依旧不变,能尝到最多的是比我们更加年轻的孩子罢了。我们当然希望过好年的,中国年就是春节嘛!

过了春节春天就快要到来了,天台上凝望南方,风即将从那儿吹来,温暖和滋润万物的雨露都会乘风而来。对于农家人来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在这之前,把好吃的摆在餐桌,把好看的穿在身上,把屋子打扫得干净舒适,把笑容送给家人宾客,这就是对自己这一年来的辛勤劳作做好的休息与慰劳了吧。也是为来年的努力加油打气,积蓄力量。相信那时种下的种子也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会迫不及待地伸出翠绿的嫩芽。所以无论如何,过年都是值得期盼的,相聚与别离都在这段时间里,人呐,总该是忙忙碌碌的,为生存,为学习,为了各种虚幻而又珍贵的情谊,辗转四季三百六十几天,又在原地相遇,那时年少不经事,不再去说从前了,只是聊天,说一句好久不见,聊聊这些日子遇到的新鲜事,不知不觉的,未尝一口的热茶就已冰凉,倒也无所谓,思想上的交流就如绝世的甘茗,总让人回味无穷。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八

偶尔浏览朋友的空间,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禁不住有了观赏美丽秋景的兴致。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这自然的怀抱,久久不忍离去。那灿烂如金的红叶,胜似姹紫嫣红的春花,灼灼地展示出她沉淀和久经沧桑的美。于是,我迷醉在这梦幻般的秋景里,静静地品味这秋的宁静。

如水的阳光漫过整片山林,几片轻云在高远的天空飘逸。那满山的红叶如天边的彩霞,由淡至深,层层叠叠:绿、黄、绯红、大红、深红、紫红织出一匹匹绚丽多姿的轻纱,把妩媚的山林染得五彩缤纷。几分艳丽,几分娇俏,如成熟女性所散发出的沉静的韵致,折叠着她们春的故事,夏的期望以及秋的梦幻似的传奇。正是“只言春色能娇物,不道秋霜更媚人。”

我悠闲地漫步在梦幻似的秋林,感受这每一寸土地湿湿的温馨,为这自然的瑰丽而深深地震撼。

万片作霞延日丽,几株含露苦霜吟。

随风飘落化蝶去,谁解情意似海深。

微风吹来,叶儿发出沙沙的响声,随着风轻轻地旋转着、回望着、恋恋不舍地在空中舞动她最后的身姿,飘向不知名的远方。我捡起一片红叶,轻轻地抚摸她平实的叶面,像抚摸爱人额上的皱纹。心里涌起的满是痛惜和爱。我仔细地端详她,红色从叶根向叶子中心延伸,叶子的五个角微带枯黄,根根叶脉呈辐射形的从叶根向上伸展。她没有了春天时的娇嫩,也没有了夏日时的强健。可她那秋日的.红艳燃烧了她最后的辉煌,沉淀了她一生的沧桑!

我手捧着红叶感觉有一丝无奈。红叶原本是枫树的一部分,而季节的交替却无情的把她们分开,虽然彼此有几多不舍,几多无奈,可……毕竟,没有枫叶的枫树,可能没有人会欣赏她,而没有枫树就更不可能有枫叶。现在她们只能远远的对望着,也许她们在伤心,也许她们在哭泣,她们是多么希望能够长厢私守、永不分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无可奈何叶落去。

霜来青枫万叶丹,雁去天空千里寒。

烂漫锦绣天妆成,诗人雅客蝶舞欢。

深秋的红叶,美如云霞,灿似锦绣,素与东蓠黄菊、傲雪红梅、不老青松相媲美。她不与群芳争艳,却在深秋尽显神韵,令人感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赞叹红叶的诗句。杜甫的“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凋”。当百花凋零之日,正是丹枫欲燃之时。诗人一语道出了红叶艳丽的英姿。

扬万里的“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描绘了如火如荼的山林秋景。他的另一首《红叶》写得更妙:“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把秋枫变红形容是“偷天酒”,真是美妙极了。

枫叶,为秋时最美。她,以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了漫山秋景瑰丽;她,以片片枫叶片片情,承接着赞美的诗句。可又有谁知道她内心的凄凉和无奈?!她诉说着悲凉,苟延着残喘,逐日走向枯萎,饱受寒霜的侵袭,最后魂飘大地。

那满树的秋叶哼着小调,似是忧伤,又似欢乐地随风舞动着它轻盈的身子,展示它精美的经脉和艳丽的色彩。我迷醉在秋的红色海洋中,沉浸在红叶落地的伤痛中,看着这灼灼似金,灿烂如霞的红叶,怎不使人思绪万千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斑斓的秋叶与蓝天、白云、山川、河流汇成了一幅醉人的画卷,眼前的路也被飘洒的红叶铺满,就如一条人们想象中的通向天堂之路——金碧辉煌!

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枫叶流丹心间苦,一曲笙歌向天吟。

“驱逐脑海里的迷雾,赶走睡眼中得梦乡……”让这沉静而又悠远的山水洗涤我浑浊的灵魂,如红叶般得到永生!缘尽无需强留,或许,珍藏在心的最深处,任思念泛滥成海洋也要用理智狠命地堵住不让它决口,才是最美的选择!红叶旋转飘零只为了完成她的一个轮回,春暖花开时,新梦又将郁郁葱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千里红叶艳似火,舞尽秋色自难忘。

站在深秋的夕阳里,任清风吹拂疲惫的思绪,一路绵延着走向遥远的天际。那艳丽的夕阳染红了渐渐沉寂的大地,也染红了我不绝的相思,如血似泪。

远处的枫林像打翻了的调色盘,红、绿、黄、橙,五彩斑斓。一泓湖水清澈见底,微波荡漾,夕阳的亲吻羞红了它的脸。不知名的鸟儿箭一般地飞过,像听到了伴儿亲密的呼唤,欢叫着相聚去了。

太阳渐渐隐没在云层里,那热烈的火球,完成了它一天的使命回家了。我也该回家了,是梦总该醒。相信明天太阳还会再升起来!

烂漫红叶散文范本篇九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译文。

冬天夜晚冷又长,宫中传出更鼓响。

白草茫茫蒙浓霜,木叶萧疏冷月朗。

华服映我衰颓容,红灯照我白发苍。

正当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顾影伤。

注释。

永:长。夜漏:漏,漏壶,古计时器。壶有浮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昼夜凡百刻,在昼谓之昼漏,入夜谓之夜漏。意为夜间的时刻。此处夜漏是指报更的鼓声,即漏鼓。

霭:霜雾迷茫的样子。澄,澄清明朗的样子。

尚少:用汉代颜驷不遇的典故。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前后。李林甫当政时,王维作为张九龄起用之人,因而在政治上受到压抑,眼见年华流逝,老之将至,却依然位居人下,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轻无行文人却青云直上,心中不胜感慨,而作此诗。

赏析。

本诗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不是真写自己老迈无用,顾影自惭,而是写自己不受重用,与执政者的心意相左。王维早在天宝十一年即为吏部郎中,而至天宝末,转为给事中,官阶并未升迁。据《旧唐书·李垣传》:“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当时,被排挤出朝廷的有“尚书十数公”,而同时启用了一批归附于杨国忠的年轻人。王维虽未外调,但给事中是谏官,在杨国忠一手遮天的极权统治下,可谓无言可进,无言可采。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只能在诗中作委婉的流露。

天宝年问,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当政,王维对这两个反动腐朽的政治集团都有所认识,不愿同流合污,但既然在朝为官,也不能不与其敷衍周旋。诗人内心极其苦闷,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这首诗中,他叹老嗟卑,惭愧无用,却隐隐地流露出对当朝援引朋党、年少竞进的不满。诗从他人值省中起笔,写寒夜漫长,漏滴声声,宫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这萧条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强了诗人的迟暮之感。五六句自绘其形,丽服与衰颜、朱灯与华发相互映照,对比鲜明。言简韵促,寓慨深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