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林清玄散文集(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52:24 页码:9
最新林清玄散文集(优质15篇)
2023-11-11 09:52:24    小编:ZTFB

总结是经验的积累,是我们在成长中汇总的宝贵财富。总结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同时突出重点和亮点,不应过多涉及细枝末节。总结范文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林清玄散文集篇一

“我们被外境的迁动就有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归,只是感到人间徒然,空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罢了”,“这社会最缺从容与有情,由于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见识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到乾坤朗朗、情趣盎然之人”,这皆是出自作者林清玄之口,他感叹人生,心忧世界,在他的眼中终究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清玄在自序中写到作者的终极追求是向外不断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内不断触及心灵更深的感动,作家因为留下了作品,保留了时光,镌刻了情感,才使这一切逸去的,留下了余音遗响,活色生香,而他固是亦然。

月光下的喇叭手,冬夜寒凉的街心,月亮很明,月茫冷溯,街道空旷,此时一位喇叭手用那生满斑锈的伸缩喇叭奏起了那故乡的歌。可越是思念就越是恐惧,时间在这似乎只是个数字,三十年戎马,故乡在枪眼里成为一个名词。平淡的话语,简单的勾勒,一个因思乡而夜吹喇叭的喇叭手跃然纸上,试问那深沉的乡愁无法说出口时该为之奈何?只有用一斟浓酒咽其下肚,最终还是归于平淡,作者视平淡为清欢,在清欢中又杂入些许深情,使其“有味”。作者擅长从平淡的生活体悟深沉的情感,从这深沉的情感中又折射出不平凡的人间。一篇篇散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大或小或深奥或浅显,无不体现了人生的哲理,从而给我们以启迪,让人不由轻叹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书中最令我感触深的便是他的《家家有明月清风》,在文中他提到幸福的深刻含义——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敞开,有如在阴云中突然阳光一线,彩虹当空,这种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东西,犹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或许幸福很难,因为它需要一颗在这繁杂的社会中仍坚守从容与有情的心,或许其实幸福也很简单,它存在于每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只待你去感悟,毕竟生活的本色不就是清欢吗?只看你如何将它烹得“有滋有味”。

难道这世间只有高洁之人才具有情与从容吗?不!这道理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非独贤者是有心也,贤者能勿丧耳。试问,在这繁杂世间有多少人因钱财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失去为人之本?又有多少人在权利的追逐中,失了那份应有的从容!每一次将那有情与从容的“暂且放下”都似给心灵蒙上一层灰纱,一层灰纱或许薄但一次次的放下足以让你的心暗无天日,让你无法去感悟那喇叭手心中的乡愁,更无法体会那平淡生活中的幸福。

手捧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倚于阳台的栏杆,轻抚书面,一个个的字、一句句的话洗去了心灵的污垢,心中烦忧也渐渐消融。是的,这是一本能抚慰人心的书,恬淡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经意间让人静心沉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中的锁,卸下心上的负担。

似水流年,总喜穿心而过,清浅岁月,在平淡岁月中日渐湿润。请相信,人间有味是清欢,愿你在繁杂社会中仍能从容而有情,淡然走过这有味的人间。

林清玄散文集篇二

说的多好啊,最好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不需要用语言、行动来伪装自己、粉饰自己,最美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露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虽然生的化妆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我们要从内在里改革。是的一个人就算是再美丽,却没有气质和内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用太多的语言、行动来粉饰自己,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虚伪。

我要我的自我,无须粉饰,更不需要华丽的伪装。

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圣洁的雕刀,会把一切瑕疵雕落。

生命是一块冲浪的帆板,奋力拼搏,才不会被海水吞没。

来吧,让我们一起为生命化妆!

林清玄散文集篇三

我对林清玄的第一感受:读书乃著文。

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他17岁即开始发表文章,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而后相继揽阔了各种奖项,30岁前便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奖。

这么多的奖项,对林来说只能算作一种鼓励吧,得奖不是他的夙愿,然而如此优秀的作家,任谁都能记得他的所在,奖项的给予是读者的爱的宣泄,得奖对他来说却只是生活的`随笔,那么,我们都希望在这些光荣的背后还有更多奇迹的光芒闪现!很多人从林清玄的文章中感悟到许多人生的哲理,特别是那些心理迷惘的人,由此找到了精神家园和精神之光,由此林清玄赢得了精神导师的美誉。

他说: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

人是有限制的,但梦总是美的!这一句,我感受最深,正如林毕生的追求:梦总是美的。

林的散文被誉为时间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表现了人间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含蓄真挚感人的力量,并引导人们追求其参悟生命的意义,展示着化人生苦旅为文化乐旅的大智慧。

之所以受到如此高评价,实在是林的写作成果给人们的影响至深,就像给心灵浇了一罐美酒,而且后经十足。

再转向他的精神世界,他注重人生的参悟,是保持乐观与豁达,清妙玄独心境的妙方。

林清玄散文集篇四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

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

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

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

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

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

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有趣,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

在作者的笔下,可以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

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

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对比,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

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

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

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

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大量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

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

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

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

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

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

读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从城市瞬间落到了田园,满眼的自在,惬意。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

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

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

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

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

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

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

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

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

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不知道听谁说过: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

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

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

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

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林清玄散文集篇五

林清玄的文字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简单的表达。读着他的书,那清澈灵动的'话语像一股甘泉,缓缓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那一行行文字让我觉得平和安宁,心如止水。

散文集分为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只有拥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才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在一行行质朴的文字中,我悟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要重视人与人的差异;人们之间要互相关爱;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等等。其中,一篇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王召集群臣开会,希望找到能让她的幼女立刻长大的灵药。一位名医说在遥远的东方有这种药,不过往返要至少十二年的时间,而且药需要在新鲜时服用,因此要将公主带走。国王欣然应允。十二年后,名医果然带回了亭亭玉立的公主。国王兴奋不已,厚赏了名医。

也许读完故事,我们都会笑国王太傻。没有什么灵药的存在,十二年的时间过去,公主自然已经长大。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再一次品味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国王”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曾经像国王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有一颗万灵丹,让我们选择人生里自己喜欢的部分。然而只有到了最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灵药,一切都如作者在故事最后写下的话——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的确,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怨恨于过去,怀忧于未来,才能在每一个过程中勇敢地承担,以最大的心意投入进生活,读后感《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我们用不着急于知道结果,而是应当在每一个过程,慢慢地成长。也许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也很漫长,但我们要知道:挫折让我们更加智慧,只有忍苦耐艰,人生才能显现真实的价值。人生不免会有灰心无助的时刻,但只要有了坚强果敢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迎头击倒。当我们踏过荆棘,勇敢地走向终点的时候,就能举起胜利的旗帜,自豪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读《林清玄散文集》之前,我对散文的接触不是很多,只看过老舍先生的散文集,最喜欢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猫》以及《济南的冬天》。这次寒假,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了这本书,就想看看不同作家的散文口味是不是也不同。

刚打开书的第一页,我就看到了林清玄的介绍:原来林清玄从小就是一个小作家。我继续翻开第二页,慢慢的我一下子就看了半本书。我合上了书,在脑海里回忆着自己看过的一字一句,我觉得林清玄写散文时一定就像画素描,有时画的浓了,便把这一段写的深情一点;有时画的淡了,就把这一段一笔带过。但是不管他画的如何淡还是如何浓,那股对家乡对亲情的怀念与向往却总是在书中的每一页,每一句,每一行,甚至于每一个字里流露。

亲情与乡情是林清玄散文必不可少的两大元素。他写母亲的时候,虽然不是自己的母亲,但是写的仿佛就如自己的母亲一般。虽然这不是她的母亲,但是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一般的孩子心,对于描写母亲的画面不必轰轰烈烈,只需要写一句真真正正的对母亲的话。

而乡情,我却不怎么有感触,毕竟我还没有真正的出过远门。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哪一个乡里出了个状元,不都得回乡吗?在文中作者经常将家乡与亲人联系在一起,我忽然觉得,也许作者因为年龄比我大,所以想的也比我遥远,比我深沉。作者说,他出远门总要带一些家乡的故土,这样才会踏实。我觉得作者与近些时间的一个人很像。那个人就是汪峰。虽然汪峰与林清玄不一样,汪峰是每一次远处旅行都会把自己父亲的骨灰带一点在自己身上,但是不管如何,这都是汪峰对亲情的热爱,对逝去的父亲的回报。

看完了《林清玄散文集》之后,我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今我还没有出过远门,一直和父母在一起。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因为工作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家人,那么我该如何,我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解开,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把这个问题解开,把亲情与乡情的问题彻底解决。

林清玄散文集篇六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我满是匪夷所思。

觉得它枯燥无味,浑然不知它在讲什么。于是,丢在一边,令它置于尘埃之中。

闲暇之余,随手一翻,竟打破了我对这本书的定义——我竟径直看了两三个小时。

林清玄先生在借世间万物述禅之道,佛之念。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的字在纸面上开出了人生的花。他常出门去散步,去感受自然,他,是自然的歌颂者。

他,告诉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禅道。“对压伤了的芦苇,不要折断;对点残了的蜡烛,不要吹灭。”“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悲伤。”

生活,亦是禅道。与我产生共鸣的,是一篇名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文章。

文章很短,只有一面。这篇文章借童年生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婉惜与对童年的怀念。可是,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般。古人,今人都在感叹时间之迅速。我又何尝不是呢?时间,在吃饭时,从嘴中溜走了,时间,在写作业时,从笔尖溜走了,当我们睁开眼与太阳再见时,时间又从遮挽的手腕边溜走了。日日夜夜,亦复如是。

时间,亦是如此无情。

我下定决心,要与时间赛跑。

是的,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是的,光阴仍是似箭,箭箭穿心。”

“是的,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我躺在时间的流里,这般念着。

一分钟很短,但是,一分钟比五十九秒还长,比一秒钟更长得多,所以要珍惜每一分钟。

有的人一分钟当千百世用,有的人一分钟当一阵灰尘,一吹即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生命也就转瞬即逝了。因此,让我们注意当下,珍惜短暂的生命吧!

《林清玄散文集》蕴含哲理,令我回味无穷。他的题目新颖而充满悬念,总有一股神力,将我拉进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

林清玄散文集篇七

菩提是佛教当中的圣树,菩提的本意是一种领悟,一种生命的真谛。一颗柔软的心就是菩提,一片润土的落花就是菩提,一种真善美的感悟就是菩提。菩提树比我想像中的要坚强,纵然有着冬天萧条与空寂,但也未尝不是努力站立,长出干净的新绿,有着一种对新生无比追寻地力量,萌发的不只是绿芽的蓬勃生机,更有着芽儿那片片舒展的心情。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觉晓到有一种奉献叫无私;从“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来秋,误入藕花深处”觉晓到有一种快乐叫洒脱;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觉晓到有一种寂寞叫离愁;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觉晓到有一种仕途叫艳羡;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中觉晓到有一种爱恋叫凄厉。

一片叶子中的领悟就是一棵菩提,一首诗中的意境,就是一棵菩提。玟瑰固然娇媚,文竹固然高雅,但都躲不过时光的摧残;木槿固然精致,紫薇固然温美,但都经不起命运的玩弄。只有菩提,因突破了红尘中的一切欲念,方成为一块永恒的净土。除去杂草,种满菩提,每个人的心都应如此——种下一片菩提林。

三生石圆三生梦·轮回。

三生石——记录了前世,今生与来生的种种恩怨情愁。不管是否有着三生石,我们都可以把它当成自己对轮回的一种信念,一种对于生命永恒的诠释。

三生石,一个浪漫而又令人动容的传说,不管是否真实,许多朋友以三生石做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佛教里认为有情欲就有轮回。而林清玄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轮回。而我想轮回并不是一种堕落,而是一种新生的彼岸,轮回是一种新陈代谢,是一种念念相续循环往复,或许不只是人在轮回,世界也在轮回。我们看不见月亮,并不代表月亮没有了,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一片云从头顶掠过,不久逃出了我们的视线,这也不代表云儿消失了,而是它要向更远的目标航行,这都是轮回。

轮回并不可怕,只是人们习惯把它加上鬼怪的阴影,而蒙蔽了我们的心。

当我们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是否忘了自己的旧精魂,是否只是无知地追寻欲望?

有时候,一首诗,一位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已;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或许这就是轮回的最好解释。

读着林清玄的散文,心境似乎也同时受到洗礼,说这是《林清玄散文精选》还不如叫它“清醒记”,边读,边整理自己零乱的心情。整本书扬溢着佛学的色彩,似乎也走入了佛教这块不可逾越的圣地。

阳光下,历史的长河泛着金光,生命的绿树萌发新芽……。

林清玄散文集篇八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人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人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与父亲的夜谈。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这一代的父母较能和子女亲近了,却因为事情更繁忙,时间更少了。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我们应该时常珍惜与父母、与子女亲近的时间,因为好时光稍纵即逝!

分到最宝贵的妈妈。

一位朋友从国外赶回来参加父亲的丧礼,因为他来得太迟,家产已经被兄弟分光了。

朋友对我说:“在我还没有回家以前,我的兄弟把家产都分光了,他们什么也没有留给我,分给我的只是我们惟一的妈妈。”

朋友说着说着,就在黑暗的房子里哭泣起来,朋友在国外事业有成,所以他不是为财产哭泣,而是为兄弟的情义伤心。

我安慰朋友说:“你能分到惟一的妈妈是最大的福报呀!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愿意舍弃所有的财富,只换回自己的妈妈都不可得呀!”朋友听了,欢喜地笑了。

我说:“要是你的兄弟连惟一的妈妈也不留给你,你才是真的惨呢!”

林清玄散文集篇九

米黄色的封面,封面上面没有太多的花花绿绿的装饰,仅有的是一盆素描的花及歪歪扭扭的“林清玄”三个字,还有四个小白点,仔细看才发现是月牙渐渐成为月圆盘的四个过程。简洁,清新又不乏意味,或许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风格。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

于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界》。

“林清玄写道:“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等待会有意外的快乐,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你哪怕难过的快死掉了,但你第二天还是照常去上课上班,没有人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在意你发生了什么,关于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难过就哭完了就当没事儿一样自己潇潇洒洒的走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差异,宽容别人。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这时的我们都需要一颗空心,拿一颗空心去看世界。

林清玄散文集篇十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搜索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林清玄散文集篇十一

了解林清玄,是从他的《林清玄散文集》开始的。第一眼,封面上的莲映入我的眼帘,一朵开得烂漫,一朵含苞待放。周围是碧绿的莲叶,那叶间细腻的纹路,跃然纸上。那一片片渲染的绿,质朴,深沉。

文中的许多道理,林清玄都运用了佛教的见解,那浓厚的禅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更深的境界。

其中,让我感悟较深的是《星落尼罗河》与《放生的麻雀》。

那是尼罗河,埃及人无比敬重的母亲河,它多变,美丽而残酷。它正经历着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在开罗,它肮脏,逼狭,为什么?因为开罗是一座城,而城市,是任何大自然的敌人。在城市,许多人的欲望是无法度量的,为了利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动摇了,继而甚至消失殆尽。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它们滋养了我们,现在却受尽了被利益熏心的人的痛苦折磨。现在的人啊,又何时能回到最初那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呢?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会有更多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

尼罗河上的星星起起落落,身影映刻在尼罗河水中,见证了一切。

《放生的麻雀》讲述的是作者与朋友在林间散步,发现了许多被放生的麻雀的尸体,它们大多是被冻死的,或者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我们或许安于现状,在低谷的尘网中生活,但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失去那颗想飞的心,冲破黑暗的执念,时刻为即将到来的光明准备着,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书页翻尽,茶已见底,感谢林清玄,他或许让我明白了更多……。

林清玄散文集篇十二

时不时翻开这本书,这些文字总是需要慢慢的品味,总有一些文章读起来优美,可我读了半天也不知道写了什么。

然而,我止住了。我细读着《真诚相待》这篇散文。

看着这个题目,我会认为这是一篇很深奥的文章,没想我读起来这么易懂。

作者去参加朋友的葬礼,想起了他和朋友以前在一起的日子,认为以前是多么美好,可现在却什么也做不到。最后,作者提唱起大家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过了几百年后,这些都是不可得的了!平常我还曾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现在想想,过了那时,那些都是我永远无法挽回的好机会、好时光。以前,我总喜欢以光似箭,日月如梭来作为作文的开头,那是都是傻子,完全不明白这光阴怎么就如箭?这日月就如梭了呢?我甚至还不知道”梭“是什么?我真笨,直到大了才明白时间真的不等人,世上真没有后悔药!

作者说:大口大口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因为在百年后,就再也闻不到了。那时,就觉得空气原来是如此甘甜,他又说道:好好品味这浓香的咖啡吧!因为百年后就喝不到这样好的咖啡了。我也有看法,珍惜好现在与同学间的友谊吧!因为在几十年后,就再也无法像今天这样亲密了,珍惜好与父母的时光吧!因为在数年后,就再也无法天天陪伴爸妈了。真的,我现在特别后悔,有时一人想想往年的事,我恨死自己了。

在小学,我幸运的与全班成绩最好的女同学成为了朋友,我们的性格不是很像,那时她很外向,我很内向,可是我们有着同的爱好与观点,课间时常看见我们俩在位子上游戏,体育课上,也就经常看见我们俩在那打闹,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我讨厌她的自大与骄傲,她讨厌我的不积极与计较,我们有过争吵有过冷战,可是我们分开了,我们比冷战的冷战还要糟糕,一个星期看不到对方一面,我们离的很近,她在四班我在十班,却不能亲切地喊对方一声。或许我们真的很傻,只有当在真正失去对方时才明白,才知道什么是珍惜,想着我们一起说悄悄话,一起玩捉迷藏,一起画小人画,一起看男生打架我们却心灾乐祸。此刻,我又是多想拨动闹钟,回到以前,我们欢乐却没有冷战与争吵的生活,可在枯燥的初中里连影子却没出现。

妈妈爱我,有时溺爱,但是妈妈也有误会我的时候,我很生气,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我讨厌我自己,我不该那样说话,那样妈妈会很伤心,我又是倔脾气,有时也忍不住顶两句,妈妈在冬天总给我买那买这,我说你老别我买呀!自己厚衣服还没几件,可她说大过年的,小孩子不穿好点怎么行,我好的东西永远比妈妈多。有一次,她也帮我买了好几双漂亮的袜子,我再次说明不要光给我买东西,可妈妈却说,你穿我给你买的新衣服,不就是几双袜子吗?你穿着,我穿你穿旧了的!妈妈冷的生病了,每天还要管我这的那的,等我离开了。妈妈,我到哪找这么好的妈妈?有时我还那样气妈妈,太不像话了,或许要等以后才知道什么叫珍惜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吧?我现在只是努力地做着,不让妈妈失望!

真的要更真诚的相待,我的人生难得,因缘难遇!

林清玄散文集篇十三

喜欢读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

翻开书的目录,那些题目就会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欢”、“三生石上旧精魂”、“黄昏菩提”、“飞入芒花”、“清静之莲”、“吾心似秋月”……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非常喜欢“温一壶月光下酒“,因为这颇能代表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月光”代表阴柔,温和;酒则代表暴烈,激情。“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读林清玄的散文,静与动,柔与刚这些看似不能相容的特性,都能在他的笔下温柔的展现,娓娓道来,如沐春风。有时当我们读到“阴柔“处时,他却将笔锋一转,道出许多生存的真相,偶然的犀利,但却仍然让人充满美好的想象,犹如心灵鸡汤一般,让人荡气回肠。

林清玄的散文中,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经意间,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即使是《法圆师妹》里的小尼姑,他也是信手捻来,让人体味到生命的无常,与别的作家不同的是:林清玄并不刻意去批判或左右这些小人物的社会力量,而是让他们都成为他寄托温情的载体。还有《月光下的喇叭手》中激越执著的喇叭手,《阴阳巷》中现实的房东、无聊度日的夫妇、变质的歌星、破产潦倒的老板,这些都是《林清玄散文》中的代表人物,在这些平凡的人物身上,许多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心情、感受,都被一一呈现;许多我们想说却不知怎么说的感情,都被一语道破了。

“我庆幸自己是深信无事不是奇迹的人,窗外飘过的白云,门前流过的溪水,天际盘桓的老鹰,细语呢喃的燕子,孩子天真的话语,人间深情的呼唤,大化无声的天籁……这一切,从前那么美好,今天依然动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林清玄这样说,简单自然,就跟他的《林清玄散文》一样,清而不玄,清玄相融。

有一天,当你也走进了林清玄散文温情的世界,你一定能感受到那清新淡雅的文字后面,淡淡的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那馨香,或许还会愈久弥香,久久不能散去!

林清玄散文集篇十四

林清玄的散文中的奥秘不比的之前的两位作家的散文显而易见,但细腻的程度却与之前的.两位作家不相上下。

父亲给我买的是少年版的,是林清玄专门写给孩子们的。他说:我并不期许我的孩子在课业上得第一,但我期许他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浑浊的世界,能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世界,拥有快乐。

这本自选集是他对少年的期许,不止是写给他自己的孩子的,还是写给世界上所以的孩子的。他希望世上所以的孩子可以永远拥有这四颗心。

我在这本自选集中最喜欢的散文是《软枝杨桃》,是选自天真的心。散文大概的意思是:作者在乡下看见了两棵野生的软枝杨桃树。杨桃树的盛产使作者吃惊,因为不使用肥料,杨桃树竟然可以如此高大、结如此多的果实。更让作者吃惊的是,这么好的杨桃却没有人采收、也没有人愿意吃,任其凋落一地,作者十分困惑。当作者站在杨桃树下一看,就明白了。这两颗杨桃树由于没有使用过农药,所以杨桃比一般的小,而且表面多少有虫鸟咬过的痕迹。所以没有人会吃这样的杨桃。这就让作者想起他的一位明堂表哥曾对作者说:我们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比虫鸟还笨。那些没有喷农药的水果外表虽丑,虫鸟都喜欢吃;而那些喷了农药的水果,外表虽美,虫鸟的不会吃,知道吃了有害健康。人只注意外表的美丑,虫鸟却看见了更深的内在啊!

读完这篇散文,通篇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有深层的含义。

这片散文使我顿悟:我们不论看人或者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而应该注重内在。虫鸟爱吃的杨桃由于相貌不扬被我们拒之门外;虫鸟不爱吃的杨桃由于相貌美丽是我们敞开大门。这是我们的短时近利所造成的。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表面的好看,而忽视内在的毒素时,真正清净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实而不华的事物而不是华而不实的。

林清玄散文的风格是细腻、温暖、深入人心的。与他那粗犷的相貌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未看他的资料就阅读他的散文,那么你定会认为林清玄是位秀气的女作者。

他的散文的道理是你发现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描述的,这个只能慢慢的研究,琢磨了。可当你回过头品味时,你可能就会领悟到人生了。

林清玄散文集篇十五

最近看林清玄的散文集,感觉他是把生活过成了诗一样的人。每天碰到的一草一木、遇见的人、发生的事,让我们看起来了无生趣的事、人、物,都像是被他赋予了灵气,有了生命般,在那里看着我们微笑。我也是个很自恋的人,看了这样的文字,感觉作者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必是风流倜傥、举止优雅、旁若无人之人。看了他的照片,觉得他的人很普通,普通的就是我们每天在生活中碰到的甲乙丙丁,竟怎么也不能把他的人和作品联系起来了。看来我也只是个很俗很俗的人,因觉得自己普通,便也想如何装扮自己外在形像个仙女,以为这样才能配得上心中的诗和远方。可问题是自己既不能做外形上的仙子,也没有有趣的灵魂。

当我没钱的时候,我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让我幸福;但当我有钱了,我才明白,心灵的充盈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我一直感恩于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父母让我明白,考试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我爱上了考试,它可以让我活得更有尊严,我也因此走出农门,成了大家羡慕的公务员;老公让我领略了爱情的甜蜜和伟大,与他的通信,使我从刚开始只能写只言片语到四年后十几页的一气呵成,他陪我走过了孤寂的青春期,他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敬爱的兄长,最甜蜜的恋人,是他让我明白,原来我也是这样值得被人爱的人,原来我也是可以愤怒、可以随心所欲的人,发脾气、使小性子,他都在那静静地看着我,做我情绪的容器,让我的心灵得以滋养和成长。我弟是指引我心灵成长的人,让我活得愈来愈有智慧,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而怎么才不会是这个样子。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人,让我的生命不再盲目而机械前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