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4:19:13 页码:13
2023年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大全9篇)
2023-11-11 04:19:13    小编:ZTFB

读后感是读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背景理解书中内容后的所得到的启示和思考。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书中的重点内容,并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进行写作呢?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示范,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一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问、困惑是很多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接触到的学生问题,更是多种多样。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新教育理想》一书,让我深受震撼。

这篇文章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在一个个真实的实例中,孕育出来的教育实践经验。这些实例,不正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过、困惑过的吗?例如:现在,为什么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累,却出不来高成绩呢?是啊,和其他国家的同龄学生相比,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新西兰某校的一堂课,让出访的中国教师很惊讶。他们五年级的一堂课,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每个篮子里有24块蛋糕,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块蛋糕?新西兰五年级的学生用各种方式踊跃回答,很有成功感!可是,这不是我们二年级的课吗?由此可见,新西兰五年级的那个“蛋糕题”同我们五年级孩子承受的学习重量,已是多么强烈的对照。”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学生承受了如此大的压力。这也难怪,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厌学感,比他获得多少知识重要!

我们自己的国情和历史决定了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使自己更加的适应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快乐地成长。我想这不仅是所有学生的愿望,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的愿望。长久以来,家长说“学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一提学习,就发火”,“家长天天晚上陪着孩子学习到很晚,电视不敢看,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不见学习成绩提高?”……以前,我们老师总是和家长讨论如何鼓励、鞭策学生学习的问题。现在看来,我们也有必要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了。我曾经在与学生聊天的时候,也听学生说过,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没有真正的平等。所谓的平等,只不过是空谈,当学生真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家长或老师就开始批评说教了。这就是一个陷阱,一个不平等条约。

我们都明白孩子的压力,而我们在此基础上,却不能为孩子缓解压力,这就出现了学生逃学、上网聊天、沉迷游戏等状况的出现。看来,新学期的开始,也是我们教育反思的开始,在新学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会多鼓励家长与孩子真正平等的交谈,毕竟网络的虚拟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孩子能够大胆地与家长交谈,会比与网上的陌生人交谈安全得多。让不与家长交谈的孩子开始与家长交谈,让与家长交谈的孩子更多的与家长交谈。以此,缓解学生的压力,缓解我们都不想出现的厌学情绪。让孩子自己主动地来学习。学生们是可以唱着歌向那些未知的秘密出发的,到时候那些基本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你所需要的,会缠住你,让你印象深刻。

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责任是重大的,使命是光荣的,教师有教师的压力、教师的痛苦,但也有教师的乐趣、教师的意义。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良的心、美丽的心,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教育眼光,全面的教育技能,崇高的教育理想,阳光的教育行动。让我们以此为目标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吧!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二

最近一直在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新教育之梦》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三

朱永新,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园地,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在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当然,我们知道,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等。

通读此书,我被他的理想教师形象所感染,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他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因素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教师不但自己要充满爱心,更应该将爱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唯有如此,教育才算成功,教师的爱才叫真正的爱。教师们要将溺爱宠爱偏爱等一切庸俗浮浅的假爱从思想与行为中彻底清除,要以一种博爱仁爱真爱充实思想,并能蓄之于内,形之于外。

学习,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学习,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大事,这样的学习是我们职业(专业)成长说不可缺少的。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伴随着不断的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有些事我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可以解决的,有些则是我们不能解决的,甚至我们的同事、前辈也不能解决。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只有一个途径——学习,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从经典的教育论著中汲取营养,以这些营养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解决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和疑虑。

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理论专著:《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是朱永新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许多见解都是针对现实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的,以及发达国家有关教育的具体的政策和做法,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但是这本书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感觉总的来说作用不大,尤其是不能解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书中提到的只是一些教育的理想,理想是脱离现实的,有些甚至和现实是背离的,所以对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遇到的困惑的解决时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在这里我不是说我做到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的要求,只是我感觉作为教育来说,他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是每个教师自身能决定的,这要取决于整个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中国现在高考制度不变,教师,尤其是高中的任课教师,就只能踏踏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用简单的学习挤占学生的时间,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挤占学生的玩耍时间,让学生在宿舍、教室和餐厅三点一线之间奔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分,为了考试中学生的分数能高一点,在学生的生命力除了分,其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该想,但是正是这些分,给学生造成了多大压力,每次考试后,看着那些成绩下降的学生,他们苦闷,他们情绪低落,甚至痛苦失声,我能做的是什么嫩,只能好意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心情好受一些,缓解一下他们的压力。但是安慰之后,一转身,我就又开始给他们压力,上课提问他们,不会了抄写10遍,我会继续给他们发卷子,催他们及时交作业。不光是我,每个老师都是这样在做,谁也不会心慈手软的,看看我们祖国的花朵吧,一个个十七八岁的生命,本应该是活泼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个变得老气十足,小老头(太婆)似的,我看着他们的样子,一阵阵心痛,但是我没有办法,心痛得只想丢下手中的粉笔,心痛得甚至不想干教师,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离开讲台,还会有人补上,别人可能比我做得更过火。所以,我还是不能走,我要留下来,我要想办法,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得快乐点,让他们的成长不只伴随着压力,不只伴随着永远也舍弃不掉的分数。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因为分数下降带来的痛苦,我愿和他们一起承受。只要我的存在,能让他们的痛苦减轻一点,能让他们成长得相对快乐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应该让那些制定教育政策的人看,应该让他们多看,以尽快改革当前的这吃人的教育体制,解放我们的孩子,解放我们每一个教师,让我们都从考试分数的梦魇中走出来,去迎接教育生活的春天,我们都能看着孩子们想快乐的小鸟,飞翔在洁净的蓝天白云之下,飞翔在春花烂漫中,飞翔在快乐的学生生涯。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四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靠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门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从各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所充盈着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展现了作者在把握整个教育的时间序列与空间联系基础上的“教育百年观”。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

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

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此外,《理想》一书的文风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为以史见长的学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思辩、玄论之风,文笔自然朴实,既无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谓阐释、推究,又无艰涩难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语句,更无洋腔洋调,读来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观点。而这一点,确实是学术理论界应大力提倡的。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五

寒假里,重拾旧书《我的教育理想》,至今只读完了上篇,书中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的老师,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该是什么样的。所谓理想,应该是还未实现的愿望。快过年了,每年我都会给几位老师寄去贺卡,今年来不及了。借此文表达一下我的感恩之情,我只要想起他们,我就仿佛又回到了懵懂的童年,不识愁味的少年时光,洋溢在心间的只是温暖。

另一个给我深刻印像的是教我高中政治的田老师,当时她也就二十八九岁,六三年生人,比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大一轮,身材娇小,非常可爱,说话语速很快。结婚时将喜糖发至课堂。当时就听说她的男友几年前就查出肝病,所有的亲人都反对这桩婚事,可我们的小田老师却非常坚定,选择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高考前夕,有一阶段她非常疲惫,喉咙沙哑,直到有一天早上班主任告诉我们田老师的爱人去世了,三十一岁,留下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我们都为田老师感到特别难过,想老师应该要休息几天。没想到,到上下午的课时老师却来了,剪去了长发,显得很清瘦但目光却十分坚毅,什么也没说,又继续上课了。教室里非常安静,我们都不敢看老师,生怕泪水会夺眶而出,就这样上完了一节难忘的政治课,而上了什么内容,全忘了。用我们班主任的话来说就是你们田老师已经活出了一种境界。

还有很多可爱的老师们伴我一路成长,我的高中数学老师每周一自修课会让我给同学们讲述周日在奥校学习的内容,为此我还学会了刻蜡纸和油印,让我体会到与人分享的乐趣。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是特级教师,常穿一圆口布鞋,上课端个茶壶,摇把折扇,讲课十分幽默,每每下课时总要说句且听下回分解。一次我上课时因为内急,径自跑出教室,回来后和老师解释了一下,结果是哄堂大笑。老师反而说做人就要这样不要太拘束。老头今年七十多岁了,去年寄我一张卡片祝愿我成为一名潇洒的.老师,属名是同道中人。很有趣。

每每想起从前,我非常庆幸自己不是今天的孩子,我没有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补课盛行的年代。我喜欢那些简单而朴素的日子。我喜欢单纯的师生关系,孩子是绝对能体会老师是真心付出,还是把他们看成只不过是一个分数而已。我更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些好老师。他们让我学会在大事大节上不亏不乱,在个人生活重情重义,所谓有所必为,有所不为。他们教我怎样考试我早已忘光,但他们使我懂得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沐浴过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过一次灵魂的激荡与放逐,他就一定谈不上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他们更让我学会要以大写的方式走过自己的一生,独立行走于天地间,不论荣辱都无改内心的激越情怀和平静修远。我想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就是那些能让孩子想起来眉头舒展,心头热乎的老师吧。此时,我对自己说的是:双手劳动,慰籍心灵。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六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转载自读后感,请保留此标记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七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在长辈的宠爱下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在当今强化学生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劳动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的很多孩子却是心安理得地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儿”和“娇小姐”般的生活。劳动意识的丧失和动手能力的底下,不仅仅使中小学生失去了生存之本立身之道,更重要的是无法心怀感恩的面对生活、回报家人、造福社会。眼下,不少青少年沾染上好逸恶劳、挥金如土、奢侈浪费、骄横跋扈等不良习气,其实都是因缺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造成的。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时,几乎每个学生周围总有几个“陪同人员”跟着,报名、缴费、铺床、叠被、打洗脸水、倒洗脚水,孩子比少爷姑奶奶还少爷姑奶奶。离开了家长,很多学生感到无法适应,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长期依赖父母,一旦没有父母的照料,甚至难以生存,最后不得不退学或者让父母搬到学校照顾自己。

大学这样,高中、初中也是一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乎,每个学校周边的房价都要比其他地方的房价、出租价格高两倍以上,即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其实,是学生需要吗?不是,而是学生的家长为照顾孩子方便需要。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关键还是学生的家长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什么“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更有甚者,把劳动和卑贱、没出息等同起来,“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真要不行,你就去打工,当个打工仔,累死你!”这些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口头禅无疑让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于是,养成了不劳动光荣、劳动可耻的不良氛围和风气。

朱永新教授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直接指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通病和弊端。他说“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鼓励和教育学生从学会自我服务入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体现自身价值,产生自豪感。家务劳动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做好更不易,对意志的磨炼。孩子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学着洗衣做饭,可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比如清洁公共设施、义务植树、帮助孤寡参加人等等。

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劳动教育,呼唤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劳动技术教育吧!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八

寒假看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受益匪浅。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日复一日的教学。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读了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我觉得尊重这两个字应该时时记在心中,这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的桥梁。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理解学生,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我想这就是理解和尊重,这就是师爱。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汇总篇九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作者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

作者是一位学者,同时又是一位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作者具有较强的把握宏观政策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作者以全新的视野对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深入、透彻、理性的研究。《理想》一书的中篇即是作者对教育政策的理性探究。比如:在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分析论题中,作者深入剖析、论证了有关教育政策的许多重大问题:分类指导、公平与效率等,角度独到,见解充分。观点中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一位管理者对教育发展所注入的满腔热情与殷切期望,体现了一位学者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结合苏州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阐释了“科教兴市”的意义,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了较深入、全面的探讨。

作者不仅对宏观性的问题分析的具体、独到,还在大量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提升至宏观层面,进行政策性或决策性考察。比如,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教师观之后,又从政策高度提出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操作性实施构想,这样,前后贯通、相互照应,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这一鲜明特点。

此外,《理想》一书的文风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为以史见长的学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思辩、玄论之风,文笔自然朴实,既无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谓阐释、推究,又无艰涩难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语句,更无洋腔洋调,读来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观点。而这一点,确实是学术理论界应大力提倡的。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矗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