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3:17:57 页码:14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通用12篇)
2023-11-18 03:17:57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将梦想付诸行动,成为现实,需要我们总结之前的经验。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论述的条理。下面这些总结做得很出色,或许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一

由于一般企业的正常操作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变压器数量较多,这就导致了整体电力容量的增加,由此一来,电力资源的耗损也成倍增加,因此需要对变压器进行相应的改造,才能够达到降低电力能源消耗的目的,冶金联合企业也不例外。在冶金联合企业电力节能技术内容中,对冶金联合企业中用电变压器进行相应的改造,能够起到一定的电力节能作用,对于冶金联合企业当中的变压器进行改造的基本理念是减少变压器的数量增加变压器的容量,进而提升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对于冶金联合企业的用电系统来说,其整个用电系统的核心就是对于变压器的应用,并且变压器也是在整个用电系统当中的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维持着各大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其进行香的感受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变压器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冶金联合企业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能源进行节约,目前,对于变压器进行改造的策略已经有相关企业进行了实验操作,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由此看来,这样的节能技术手段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2对用电计划进行整改。

在冶金联合企业当中对于硬件计划进行相应的改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资源进行节约,这种节约方法,在用电节约技术当中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对于用电计划进行改变时首先要注重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用电计划要制定的适当合理,第二用电计划设定要符合当下的实际需求。第三在于对用电计划进行重新设定时,需要将原有的用电计划进行对比,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原有计划的整改,进而提升整体的用电效率,同时对硬件计划进行相知定时,需要具有专业的'用电计划设定人员,只根据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对用电计划进行重新设定,这样才能保证用电计划的实际应用性和专业性。

2.3优化用电环境。

对于冶金联合行业来说,其本身行业所应用的技术设备相对较多,用电范围相对较广,同时,由于冶金联合企业中的电力网逐渐扩散,这就导致冶金联合企业中的电力电子设备也开始逐渐的被运用到电网的建设当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非线性负荷也随之增加,正是由于这些电子设备的运用,致使大量的谐波也开始产生,这些谐波对于电网中的正弦波的电压以及电流波形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后,其所导致的畸变就会逐渐的干预地到冶金联合企业电网供电质量。因此,对其应用电力节约技术时,降低运行过程中的非线性负荷,减少大量谐波的产生,完成对用电环境的优化,这样的优化不仅仅只是在设备上进行相应的技术提升,还需要针对于整体的电网进行进一步的升级,进而保障系统对于电力的应用消耗率达到最低,同时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将技术设备的用电环境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后,同时也优化整体的运行操作环境,对于冶金联合企业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用电节能技术在冶金联合企业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用电节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冶金联合企业的效益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其能够大大降低冶金联合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而提高冶金联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相关的技术改造也能够提高冶金联合企业的电力能源利用率,在保证冶金联合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其运行效率,为冶金联合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创造良好的电力能源节约榜样,进而促进其它行业对于电力能源的节约与应用,遵循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策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用电节能技术能够为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保障在未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中,我国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作者:朱凤新单位: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二

吉他是一件非常优秀的弹拨乐器,它在国外的发展一直处于非常繁荣的状态。但是在中国,吉他还处在非常缓慢的发展阶段。人们不了解吉他,对它有很多误解。而中国的音乐界对吉他也不够重视,自今很多专业的音乐学院还没有开设吉他专业。但不可否认,中国有许多人在学习吉他,他们渴望有正规的学习途径,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与重视。作为最能表现后现代音乐、先锋音乐、极端音乐的乐器,吉他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

吉他是英文guitar的译音,由于它一般采用6根琴弦,所以又称六弦琴。同大多数乐器一样,吉他的发展和完善也是经过无数代制琴者与演奏者的不断探索、改进,才得以逐步完善定型,形成今天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吉他。

关于吉他的起源,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其一是:起源于古埃及的鲁特琴(lute),又称诗琴。由阿拉伯摩尔人的传播传到了欧洲。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吉他拉琴(guitarra),以后逐渐演变成在欧洲流行的维卫拉琴(vihuela)。这两种弹拨乐器传入欧洲大陆后普遍流行开来。

十三世纪拉丁式吉他在西班牙诞生。于是,西班牙吉他音乐便成了从巴塔戈尼亚到朗德河的民间音乐的主宰。在吉他的发展历史中,西班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众多的吉他演奏大师、丰富的吉他乐曲而为世人所瞩目,成为每一个喜欢吉他音乐的人心目中的“圣地”。而更为重要的是,西班牙的制琴师们开始逐渐对这种乐器进行大胆的改革,使琴体的共鸣箱扩大,并改变了琴弦的音程关系。最终,这种改革后的乐器被命名为吉他(guitar)。

在十六世纪前,吉他琴弦的多少很不统一。进入十六世纪以后,在西班牙出现了五弦四度的吉他。

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又盛行四根或五根双琴弦的五度吉他。在这个时期,吉他音乐形成了辉煌的前古典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吉他演奏大师,如:约斯比内尔、阿马得、柯尔思达、桑斯等。在这一大批吉他大师的推动下,吉他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使其影响力在当时几乎超越了所有的乐器。但是后来由于弦乐的发展以及吉他自身的局限性,使吉他音乐出现衰退的痕迹。

到了十八世纪,德国的制琴师们开始尝试在吉他上加装第六根弦,并且把琴弦的空弦音从低到高定为e、a、d、g、b、e。由于第六根弦的加入,使吉他的音乐表现力有了更大的'提高。而蒙雷迪、阿霍特等吉他大师的出现,使吉他音乐进入了复兴时期。

十九世纪初,吉他音乐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卡尔卡西、索尔的不懈努力下,吉他音乐又朝更高的层次进行发展,使吉他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高度的评价。时至今日,他们的吉他名曲仍被现今广大的吉他爱好者广泛的弹奏着。

到了十九世纪末,西班牙伟大的吉他复兴者、有“近代吉他音乐之父”之称的塔尔雷加的出现,将吉他音乐的发展再次推向高潮。塔尔雷加改进了吉他的许多演奏技巧,并借鉴了许多其他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能够充分发挥吉他特点的独奏曲,使得吉他在表现某些音乐情绪方面,没有其他任何一件乐器可以替代,从而一举奠定了吉他在音乐领域里的地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吉他的发展更是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由其值得一提,由于电吉他的出现,弥补了吉他在音响上过小的弱点,使吉他也可以在很大的空间里演奏。更为重要的是,吉他由于其演奏风格的不同分为: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和摇滚电吉他等,成为集演奏“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于一体的乐器。从这一点上讲,也是其他乐器所无法其及的(没有任何一件其他乐器可以像吉他那样专门为了某种风格去改变自身的硬件规格,大多数乐器都是从改变演奏技法上去适应其他风格)。这一时期,吉他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古典吉他方面,许多国家的音乐学院都开设有吉他专业班。而在国际性的音乐比赛中,也把吉他列为专门的比赛项目。如:瑞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和德国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等。尤其是意大利的亚历山大利亚古典吉他比赛、西班牙的宾尼卡西姆国际吉他比赛都是有名的权威性国际性吉他大赛。而由法国广播电台主办的巴黎国际吉他大赛已成为最具权威性的世界吉他大赛。

这一时期,吉他与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体――电吉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非常成熟与鼎盛的时期。无论从电吉他的制造工艺还是演奏技巧上都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早期的在普通木吉他上安装拾音器以增大吉他的音响开始,到美国人芬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型电吉他,电吉他的制造技术也一步步逐渐完善起来。而由于各个制造厂家制造工艺的不同,也使电吉他自身音色的风格趋于多样化。比如美国吉普森公司生产的“吉普森”牌电吉他就好象是专为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而生的一样,其音色中频结实、醇厚,就好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让人感觉柔美中带着淡淡的哀怨。而芬达公司生产的电吉他拥有小提琴一样的轻灵、柔美的音色,是天生演奏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乐器。最后要提的则是如发动机一样轰鸣着的“jackson”牌电吉他,其前卫的琴体加上拾音器厚重的低频和高强度的失真,使“jackson”牌电吉他成为重金属音乐的代名词。而“jackson”、“芬达”、“吉普森”也并称电吉他中的三大名琴。当电吉他的制造工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众多的电吉他演奏家们也在对电吉他的演奏技巧进行探索。在一代又一代电吉他演奏家们的努力下,电吉他的演奏技巧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从而与传统的木吉他演奏方式有所区别。在音色上,由于吉他效果器的出现,使电吉他的音色不再是传统木吉他音色的音响扩大,而是可以通过吉他效果器做出许多不同风格、不同音效的音色。音色的丰富,使电吉他演奏者们得以突破以往木吉他的演奏技巧的局限,可以探索更多的更有个性的演奏技巧。而这种探索的结果是出现了经典的:点弦技巧、扪音技巧、人工泛音及人工啸叫等。这些充满个性化和想象力的演奏技巧使得电吉他的音乐表现力倍增,使电吉他成为表现某些特定音乐元素中不可替代的乐器。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三

一、风水的起源:

风水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在趋吉避凶的本能趋使下总结的一些相地的经验,以及对某些地势和布局产生的一些共同影响或一定几率导致某种后果的总结。

严格的讲,风水起源于动物诞生的瞬间,因为动物具有择地而居的本能,既改造自身,又改造周围环境,而非如植物只能单纯的适者生存、不适者逃汰。自进化为人类之时,风水理论实际上已具基本雏形,已能根据四时寒暑变化而选择改造居所(穴居)。

二、风水的发展:

1、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开始部落群居和城村群居,对原有的理论加以细化,并融入先后天八卦的思想,此时的风水术大多为统治阶级所掌握,开始用于部落、宫殿、城池、村落、陵墓的选址和布局,至战国时代,风水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学说,开始在民间少量传播。

2、经秦汉的发展,晋代郭璞在其所著《葬书》中第一次给风水下定义,也第一次阐述了风水的两大要点“得水为上”和“藏风聚气”。自此,风水完全分化为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因早期并未分化,故其理论多有相通之处。

3、后杨筠松为避兵祸携《葬书》逃走,一路布龙至赣州,其间多次为他人葬坟以救贫,著作颇多,多是阴宅风水理论。至此,风水术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并开始分化为诸多门派,因各门派对古典的理解不一而导致各派理论多有冲突之处。

4、自明清及近现代,实为风水泛滥期,许多职业风水师为敛财而掺入了许多迷信成分,到处招遥撞骗,真正研究学术之人已寥寥无几。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四

2/4拍、4/4拍、3/4拍、6/8拍等各种分解和弦,每天选择不同音型重点,手指拨片都要练到。节奏型:民谣、乡村、伦巴、吉特巴、雷吉、摇滚等不同节奏型,每天重点练习一至两种。如果这些节奏型的名称、概念不清楚,就选择自己觉得有代表性又好听的节奏型,对照唱片练习。注意节奏型中的特殊技巧。如:切音、哑音、拍弦、敲板等。练习时最好用节拍器,越弹越快是大多数人爱犯的毛病。半音阶、音阶、圆滑音:这是提高左手手指技能的练习,每天至少训练二十分钟。弹唱配合:重点联系歌曲中的难点,如和弦转换频繁之处或节奏出现切分之处,伴奏练熟之后再进行弹唱练习。这些练习不要平均分配时间,每天应选择一个重点,如今天重点练一个新的节奏型,明天彻底学会一首新歌,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进步,练起来才有兴趣。

二、练习时保持高强度。

并非仅有体育运动才需要强化训练,吉他学习同样如此。我们不赞成一边看电视一边练琴,这样效率极低。训练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无论音阶、圆滑音还是分解和弦,当你的手由慢到快活动开之后,每天都要向自己的极限冲刺。如震音练习时提高左手力量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练习时击打琴弦的手指应不停地运动,直到用完最后一份力气之后才停下,休息片刻后又重新开始联系,从中指、无名指练到小指。如果你每天的.练琴时间是两小时的话,一定要集中时间练习。这是应为人的手指要完全活动开至少需要40分钟的时间,天冷时甚至更长,活动开之后继续练习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如果每次练上20分钟就休息的话,手指都没有活动开,训练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三、弹奏时。

看不看琴颈和左手有的朋友提出一个很有却的问题:弹奏时看不看琴颈和左手?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吉他王子约翰・威廉姆斯,他一定觉得很好笑。古典吉他技巧如此深奥,不看哪行?而电吉他的solo一般都在把位内进行,弹奏时可看可不看,但换把的瞬间应该看,因为大跨度的跳跃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弹唱时以扫弦为主,比较简单的歌曲可以不看,难度大的歌曲就应该看。综上所述,在弹吉他的时候应该看着琴颈。因为“准确无误”是弹奏的第一要求,看不到自己的手只会增加吉他手的心理压力,又怎么能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绪呢?如果你现场伴唱的曲子比较难得话,可以像克莱普顿一样,把话筒放低一些,这样脸虽然还是正对观众,嘴也能正对话筒,同时眼睛的余光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左右手了。

四、弹民谣吉他用手指好还是拨片好。

还有些朋友问:弹民谣吉他用手指好还是拨片好?我认为如果留有指甲并懂得如何修磨,拨弦方法又有讲究的话,用手指弹奏,这样音色较pick更圆润且更有质感。一些复杂的曲子,也只能用手指才能完成,用拨片弹奏,吉他音色更清脆、明亮,音色更加均匀,扫弦的层次感更好,二者各有优势,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弹好即是高手。有的吉他手手指技术不精,在遇到跨弦的双音时用拨片加上手指一起弹,也不失为一种弥补的好办法。

五、小结。

综上所述,吉他弹唱看似容易,学问其实还时博大精深的。天赋好的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再刻苦的训练,想不进步都难了。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五

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记忆便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了。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环境,要分辨出哪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各种自然灾害。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记忆。同时,增强记忆力,也成了十分重要的学问,倘若发生什么大灾害,人类自身及所有知识记录惨遭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如果氏族首领侥幸存活的话,他们就需要尽一切努力去恢复一切已经失去的知识,所以他们平时要训练增强记忆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据记载,新西兰毛利族的首领卡马塔那能背诵全族长达10的,包括45代人的历史,这些内容足足够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却从不看笔记之类的东西。为了解决记忆问题,古人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据说印加人能够用结绳记下十分复杂的长篇史诗。但是人们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记忆力的,现在人们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关于记忆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却应该归功于古希腊人。尽管有些理论在现代人看来显得很幼稚,但他们的确是第一批提出记忆力的学术概念的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迪奥泽尼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记忆是由使体内空气保持均匀分布的东西所组成的,与帕蒙尼德一样,他也认为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现象。在记忆问题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的理论被称为“蜡板假说”。他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人对事物获得了印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印象将缓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这就象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所谓“光滑的蜡版”相当与完全遗忘。这种学说虽然也不完善准确,但还是影响了许多人。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末,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今天我们所认为的一些的大脑的功能,在他那时主要被当作了心脏的功能。他认识到了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的。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联想法则,这是他在记忆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直到现在,有些联想法则还在影响着我们。古罗马人在记忆理论上的研究很少,不过他们使用的“罗马家居法”和“直接联想法”一直传到了今天。这几种方法很实用,现在许多书上讲的快速记忆方法都有这两种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变通了叫法或则略加了改进,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一直到公元17世纪,记忆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了。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年他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记忆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美、英、日、苏等国家或设立记忆法专科学校,或开办函授教学,开始对人们进行增进记忆的普及教育。我国从1980年左右开始,有关记忆研究的专著、译著相继出版问世,1984年我国第一家记忆研究会-锦州市记忆研究会在辽宁省锦州市成立。1984年末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了最早的快速记忆函授。梦真、王维、曾宪礼、王进收等第一批有影响力的记忆专家们对于中国快速记忆方法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后的倪新威至今在中国快速记忆领域也仍旧很有影响力。近几年,快速记忆培训班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传播快速记忆方法的阵营中,也使得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现在,人们对记忆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揭开记忆之谜还相距甚远,在探索记忆内在机理的同时,我们现在谈的快速记忆多是指运用那些经过实践后能有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技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普通人能熟练应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就可以了,至于大脑是如何记忆的等内在机理就留给科学家们去研究吧。记忆研究在当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和方法的进步。自50年代开始研究记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这种理论认为,在记忆过程中有一种复杂的分子——核糖核酸,由它来充当化学介质。核糖核酸产生于一种决定着遗传物质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人的眼睛的颜色就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决定的。人们已经对核糖核酸做了一些实验来支持核糖核酸与记忆很有关系的观点。例如人们发现,对动物进行一定的训练,其某些细胞中的核糖核酸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如果动物体内的核糖核酸的产生被停止下来,它就会失去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还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实验:当把一只老鼠的核糖核酸取出来移植给另一只老鼠时,第二只老鼠就能“想起”第一只老鼠学过的而它本身从未学过的东西。`直接刺激脑细胞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的潘费尔博士开始的。他在为癫痫病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时(需切除一小部分脑子),第一次取下了部分脑壳骨。手术之前,潘费尔对打开的脑子进行了全面的电刺激,意识清醒的病人则回答每次刺激后的感觉。在早期的一次案例中,当潘费尔刺激患者脑子的颞叶部分时,病人说自己想起了童年的经历。潘费尔发现,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所得到的反应都很多,但只有刺激颞叶部分才能产生清晰而集中的记忆感觉。这些感觉常常是很全面的,包括了以往体验过的那些色彩、声音、动作和情感等等。这些研究中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实是:潘费尔教授通过电刺激所引发出来的记忆,在正常回想条件下却想不起来。此外,刺激出来的回忆体验要比正常的回想准确、清晰、全面得多。这使得我们相信,一个人在下意识中注意的任何事物都会记录在脑子里,而且这种记录基本是永久性的,尽管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遗忘”了。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六

摘要: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是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校企合作不仅锻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还方便了企业以一个低成本的、全新的视角探索商业经营模式。吉他市场在中国已经日渐成熟,经营模式也逐渐固化,想要在已有的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打破常规。本文旨在从校企合作的视角下找出目前吉他经营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供解决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吉他;销售模式;创新。

一、吉他市场显存隐患。

我国吉他市场的经营销售模式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吉他最早出现在国人面前是上世纪60年代东方歌舞团在研究西方乐器时提到了吉他,70年代到80年代媒体将吉他介绍给了大众,加上一些吉他歌手的出现,引发了大众对吉他的狂热。近几年,因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吉他作为上手最快的乐器,音色优美、和声丰富,成为非常受青少年欢迎的乐器。于是吉他市场越来越大,销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培训班也是铺天盖地。目前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名的吉他品牌有farida(法丽达)吉他、alaya(伊莱雅)吉他、红棉吉他、starsun(星辰)吉他、tyma(泰玛)吉他、水木年华吉他、segue(森格威)森氏吉他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吉他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监管问题,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的机制,吉他从制作到销售对一般群众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很多需要购买吉他的人都会选择先在网上搜索吉他介绍,但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吉他的材质音色都不是很懂,很容易上当受骗。还有一部分人会找培训老师咨询,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培训老师是不称职的。所以很多新手想要买一把满意的吉他很困难,市场上吉他多到眼花缭乱。

二是受众问题,吉他相对于钢琴这类乐器来说还是比较小众化的,不是吉他普及度不高,而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学习钢琴这类乐器可以考级,对小孩子以后上学、工作等都会有所帮助,所以他们更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吉他主要在18岁-25岁的年轻人中流行,尤其是校园内普及度更高,所以想要提高吉他的销量就必须在年轻人开拓市场。

二、现有销售模式研究。

目前现有的吉他销售模式总的来说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以设备销售为主的琴行,第二种是以培训为主的琴行,第三种是乐器培训两者兼有的琴行,而每一种琴行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发展方向又会分不同的档次和规格。

第一种琴行一般开在国内一线大城市,或者各个省会城市,店内装潢高档,乐器设备种类齐全,而且好货较多,价格比较昂贵。基本上这种琴行是为内行人或者准备专业学习吉他的人提供乐器的,普通的消费者或是短期培训是不会选择这类琴行的。这类琴行里面非常出名的有全球最大的乐器零售商guitarcenter(中文名:吉他中心),在美国拥有超过260家门店,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西湖村。这类高档琴行的赢利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店面零售业务,他们会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分销代理商,让自己的代理作为自己的下层机构去寻找商机。因为这类琴行处于商业链的上层,所以他们的利润率要比一般小琴行高很多。玩吉他的人群里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或是狂热爱好者是不会花一大笔钱用于吉他投资的,绝大部分都希望买到适合自己的平价吉他,所以这一类的大琴行不仅要求资金技术雄厚,还要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第二种琴行主要是一些培训机构或者培训学校,这类琴行多处于学生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很常见。但是吉他是一种短期培训为主的乐器,甚至很多人都能自学,所以如果只靠培训很难盈利。

第三种琴行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类型,乐器销售与乐器培训相互结合,只是琴行侧重点不同。这类琴行比较普遍,基本上处于二三级城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地域文化,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达到精神消费的层次,很多居民学习音乐只停留在基础阶段,真正的设备买家不会光顾或者很少光顾这类琴行,所以这类琴行通常很难卖出几把昂贵的吉他。同样以一把“泰勒”为例,由于这类琴行客流量较小,商品销售周期较长,商家在赚不到钱的情况下不得不单方面提高商品单价,所以懂行的根本不会在这里买。而且相对来说,这类琴行卖假货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利益至上的商业原则使然。做第一类琴行的企业实力雄厚,信誉也好,所以他们基本上都销售国际一线品牌,而剩下的二三线品牌只能由一大堆第三类琴行瓜分。一线品牌价格透明,知名度也高,第三类琴行没有实力销售,所以只能在知名度以及价格上稍逊一筹的二三线品牌上做文章。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对销售模式的创新。

首先对于市场监管问题不是一家企业的能力可以解决的,作为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就是在现有的市场监管机制下负起社会责任。从制作到销售,企业想要赢得民心,拢住更多的客户就必须诚信经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产业链条,同时可以多做一些社会福利事业来提升公司形象和提高公司知名度。其次对于销售模式问题,考虑到资金实力问题可以在第三类琴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第三类琴行乐器培训两者兼有,可以在校内开一间工作室,咨询免费,可以自己试音。吉他实体店开设在校园内更具吸引力。

1.因为校园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氛围,而且校园音乐由来已久,吸取了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和通俗性,在青年学生中是很受欢迎的。上世纪80年代引发了校园民谣浪潮,一代人青春的共鸣在大地唱片的运作下无限放大。《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一把木吉他伴着清新、自然、质朴的声音,伴着青春的懵懂,冲出校园的围墙,传唱大江南北,带动了一大波青年对吉他的向往。

2.上世纪80年代是木吉他的黄金时代,电视媒体的炒作、吉他比赛的推动使吉他在中国达到鼎盛时期,不管是校园里还是城市街头到处都是吉他歌手。现在虽然达不到以前的轰动效果,但是高校仍然是吉他受众最集中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在校内举办吉他比赛、寻找校园吉他代言人等活动,引起学生对校园吉他的关注。还可以将比赛视频上传到网络,通过网络平台提高本品牌吉他的知名度。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是位于天津南开大学西门学者公寓的石魂音乐教室,与天津风格乐器合作成立了吉他商店——风格琴行,主营吉他等乐器,经营各种国内外知名的高档品牌的箱琴与电箱琴,包括:等品牌及各类高、中、低档吉他与相关配件。琴行经营时间比较长,有一定的客户群,口碑很好。最后,之前讲过吉他的受众多局限于18岁-25岁的年轻学生,校企合作情况下能在高校里面开设吉他实体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高校是这年龄段学生的聚集地,大学生都是已经思维独立的成年人,大学里面也有很多自主时间供学生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2.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现在有很多吉他歌手深受大学生欢迎,比如朴树、许巍等等。电影《夏洛特烦恼》也带着观众们回顾了校园吉他的青春美好,吉他也成了反映校园生活比较常见的工具。所以,吉他在大学校园内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

四、校企合作在创业中的价值。

校企合作是现在比较受欢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首先,从高校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寻求外部资源促进发展。企业的投资有利于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支持。对于社会需求的把握,企业比高校更加敏感,企业需要的是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机遇,因而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上,因此企业的加入使得高校学生对社会动态更加了解,也使得高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宝贵的锻炼机会。其次,对于企业来说,高校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因素。地方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责任,企业与高校合作之后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资源,在信息时代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还可以在高校学生中开拓市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生产与科研的良性互动,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并最终推动企业的“二次创业”。校企合作条件下开设校园吉他实体店就是体现校企合作价值的实例。一方面,这种模式的创业给高校提供了资金和机会,让大学生创业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地深入调查、实地研究。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了解吉他市场,打破常规思路,破中求立。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展开的探索调研更具备商业价值,是有利于双方的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罗小平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胡惠琳.《论文化产业》.云南大学出版社。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七

长期以来,珠算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及科学的发展均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据史籍记载,中国的珠算从16世纪即我国的明代起,先后传入朝鲜、日本、泰国及东南亚其他地区,近代又传入美国、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印度、汤加、坦桑尼亚等美洲、非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月,印度《印度时报》和英国《独立报》分别评选的“改变世界的50项发明”和“101项发明”中,都把中国珠算评为第一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12月,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以数学规律为基础,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计算技术。同时,珠算又是一门科学。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珠算早已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系统和独特的计算体系,成为一门学术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现代珠算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证明,这门“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珠算科学生命之树常青。在世界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仍以它独具的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其与生俱来的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在近几十年中开发、研究、应用、升华,渐次形成一门开发人脑功能的启智科学。现今,珠算正以丰富的内涵及其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和社会价值,继续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鉴往而知来”,今天,认真研究大力普及和发展珠算文化,研究珠算、珠心算的起源和发展,对于我们这个珠算发明国来说,十分重要。

远古文明·珠算的起源。

上古之初,没有文字,也无须计数,随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类的祖先渐渐遇到计数的问题,人们对数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先人们只能数出一个人、二个人,一只羊、二只羊,五以上就称为多。最初,人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屈指计算是人们最原始的计算方法,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由是被称作对世界数学史具有重要意义的“十进制”创造也因之产生了。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古代的记数法评价说:“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还说中国古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又经过多年苦苦求索,我们的祖先又有了结绳记数、刻痕(书契)记数的历史。

《易经·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庄子》中有“昔者……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的记载,可知中国古代的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那时候人们每收进一捆庄稼,就在绳子上挽一个结;每猎取几只羊,就在绳子上挽几个结。三国时的数学家郑玄对此注释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数”在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写法是“”:其字左边形如一根绳子打了许多结,而右边是一只手。数与结绳的关系由此可窥知一斑。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数量的增多,而且在绳上打结比较麻烦,于是人们便用刀子在石壁、兽骨、木头、竹子上划道记数。此后人们又感到划的线太多太麻烦,又发明了用竖线代表一、横线代表五,或用横线代表一、竖线代表五,渐渐形成了早期的数字。这就是古文所载的“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走出山洞住进茅草房,在石壁上划道已不可能,人们便就地取材,开始利用小石子、瓦片、小木棒或小竹棍儿记数。利用小石子、瓦片记数,被后世称作“垒瓦”计数;以小木棒或小竹棍儿记数,后来发展成筹算。

我国古代在没有创造珠算以前,传统的计算方法是“筹算”.筹算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又叫作“策”“算策”.算筹是用竹子做成圆形或方形如筷子的小竹棍儿,用算筹表示数和进行计算叫“筹算”.

据史料推断,我国从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就已经使用筹算了。筹算在我国古代已使用两干多年之久。1971年中国考古工作人员先后在陕西千阳县、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发掘的两座西汉(公元前206~8年)古墓中,以及1976年在湖北云梦县发掘的几座秦(公元前221~2)古墓中,都发现了古算筹。古代“算”字的写法是“筭”,其字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弄”字。东汉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筭”,弄竹之意。即人们摆弄竹棍儿做计算的意思。

“算筹”有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用纵横间隔表示数位。

这两种数码的排列均有一定的规则:个位、百位、万位用纵式,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以便于认数计数。用算筹记数分当一(一筹作1)和当五(一筹作5)两种记法。1~5各数,都用当一筹积聚记数;6~9各数,用当五筹和当一筹配合记数,当五筹在上方,当一筹在下方。这种记数法,称为“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聚,五不单张”,遇到0则空一位。它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五进位制计算法的痕迹,以后产生的“五升十进”的中国珠算法即脱胎于筹算的五进位制计算法。

筹算就是用筹排成筹码记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的。汉代以后,人们用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唐代时,人们已用筹码记账(如敦煌卷子);宋、元时代,人们也广泛地采用筹码记数来解决高次方程和高次方程组的计算问题:明代时,人们还依照筹码的结构制成暗码(亦称苏州码)用以记账。这种依照筹码的结构制成暗码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些地方还见使用。

筹算,作为我国最早发明使用记数法具有许多优点。主要是:

1.用横列十进位制位值制的记数法,可以用少数数码表示任意大的数目,它是人类最优秀的记数法。

2.每一位上用一到五个单元---小棍,纵横排列表示1到9个数字。其中大于五的数用一根小棍表示5,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加减法是一切运算的基础,用逐一增、减去聚集式地进行计算,意义清楚明确。

4.算筹可以放在一个袋里,携带方便。

筹算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主要是:

1.记数和计算所占地面较大。算筹较长(出土的汉筹13.8厘米,隋筹8.85厘米),用筹算作乘除要三重张位(如做乘法,法数、实数、积数需置三处),计算一个积是八位的乘法或相应的除法,就要占据约50厘米宽、120厘米长的地方。诚如宋代马永卿所说:“出算子约百余,布地上,几长丈余。”

2.记数和计算时,运算中动用筹策较多。1~9的九个数码拼排要用到29根筹,平均每个数需要用3.2根筹。

3.布数和计算,需一根一根地摆弄算筹,计算速度慢。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长期的社会实践,在筹算的影响下,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和工具---珠算,在筹算的基础上产生了。

珠算全面继承了筹算的传统和方法,而且更具优越性。

1.珠算把筹算的三重张位变为“两重张位”(如作乘法,积数是在实数上改成),珠算变零散的算筹为盘的整体,整个运算在算盘内进行,大大缩小了占用面积。

2.珠算除全面继承了筹算的创造外,改筹算的“5不单张”为“5亦单张”,使之更先进、更便捷。

3.在文字竖排、以右为上的古代,珠算坚持数字横排,坚持以左为上即高位居左,这一优秀方法始终没被文字排法所湮没。

4.珠算以拨珠活动替代了筹算的抓筹、布筹活动,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5.珠算计数使用“五升十进制”,“五升制”是中国算盘最具优势的发明,上珠以一代5,使5~9各数均可省珠。这一优势使俄罗斯的十珠算盘望尘莫及。

珠算产生后,筹算虽然仍与其同时并用了很长一个时期,但后来终于在珠算的算法不断发展进步和算盘从游珠、串珠、无梁、有梁的不断演化完善中被珠算取而代之。到明代,珠算成了社会上的主要计算形式,并相继传入朝鲜、韩国、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珠算和算盘起源于何时?

中国珠算历史源远流长,古算书严重散失。古代印刷术的不发达,造纸术发明前的竹简文字更是“求之简牍,全文莫睹”(唐·颜师古语)。自唐显庆元年至宋淳佑七年的590年间中,珠算的发展情况,无文可考。使后人在考证珠算的起源中确感“古书散亡,苦无明掘”之难(清·梅文鼎语)。

自清代康熙年间起,古算学家梅文鼎、梅启照、钱大昕、许桂林等开始考证算盘的起源:继而至民国年间数学史家钱宝琮、李俨、严敦杰等开始全面研究探讨珠算史;新中国成立后,以余介石、华印椿为代表的珠算家对珠算的起源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史料、文物的不断发现及发掘,人们将珠算起源的年代不断向前推移。

关于中国珠算起源的研究,中外学者的论述颇多,各以依据提出了“宋代说”“唐代说”“汉代说”“周代说”.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珠算史学界经过不断研究考证,做出一个被业界和社会共同认可的推断。概括地说,即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八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我第一次抱起吉他,自那时起,与吉他同行就成为我生命的主旋律。与吉他同行,我的生命里多了一份充实、多了一份快乐,更多了一颗坚韧勇敢的心。

和吉他在一起,我不会空虚寂寞。即使不在手中,我也会不时地看它几眼――看它斜倚墙角悠然自得的样子。初学吉他并不难,无非是左手“跳房子”,右手“跳皮筋”的简单作业。我时常抱着吉他,用眼睛死死地监视着手指的一举一动,生怕出什么差错。心中念念有词,手指合着节拍缓慢的滑动、拨弦,嘴里在哼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之类的歌词,别提有多陶醉了。只要无事,便用吉他自我陶醉一番,我的'生活也就这样充实起来了。

我与吉他同行,轻松快乐。初中的学习生活日趋紧张,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我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可是,我有吉他。每当我疲倦烦躁之时,我便抱起吉他,翻出藏匿于房间各个角落的曲谱,清清嗓子,唱起歌来。我的声音不算好,但在与吉他的共鸣中,变得独一无二。渐渐的,倦意烦躁灰飞烟灭,一个轻松快乐的世界扑面而来。吉他,是我生活快乐的调味剂。

而吉他给我带来的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勇气。几年过去,我弹吉他的技艺走向了成熟,正当我骄傲兴奋之际,一个困难不期而至:陈奕迅的《十年》这首歌很好听,却也拥有着高难度指法。我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谱子,不仅出了一身冷汗,各种大横按琳琅满目,勾弦、击弦应接不暇,这难道是天书么?我退缩了。是放弃,让自己的吉他之路就此而止?是坚持,挑战指尖上的极限。“这只是普通的曲子。”我努力告诉自己,我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最艰难的路。我尝试着让手指灵活一些,可每一次的滑动换来的只是剧痛;我尝试着让手指的跨度大些,可却又一次无功而返……可我始终抱着吉他,不离不弃,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后,我终于成功了,我的手指也终于成了山药棒。不过,我收获了一颗坚强的心。

与吉他同行,我的生命变得流光溢彩、自强不息。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九

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最早期,当人类逐渐从狩猎为生的原始社会走向农业文明时,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智慧的崛起与发展。古代人类通过砍下树枝,在树枝上刻下不同的记号来表达一些简单的信息,后来这些记号逐渐演变成了最早的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虽然简单,但却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思想,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段:文字的演化与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象形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抽象的概念。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更加高效的方法,用简单的符号代表具体的音节,诞生了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在文字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里程碑作用,它们让表达多样化的东西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不同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字和中国的汉字等。这些文字的多样性不仅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特点,也为人类认识和相互交流提供了便利。

第三段: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的形态和应用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在古代,文字主要用于神圣的崇拜和宗教仪式,草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写形式也相继出现。而在现代社会,电子通讯的普及和网络的兴起使得文字表达更加方便和快捷。尽管传统书写的艺术面临着挑战,但文字作为人类思想与文化的载体,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是在现代,人们对于文字的使用更加注重效率和便利,而少有人会深入思考文字的根源和意义。

第四段: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回顾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不禁要思考文字给人类带来了什么。首先,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传承知识,它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字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加严密和系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因此得以增加。其次,文字使得人类的社会更加密切和紧凑。通过文字,人们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跨越,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最后,文字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推动了科学、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第五段:重拾对文字的敬畏和热爱。

尽管在现代社会,文字的应用方式可能已经与古代大相径庭,但文字的力量与意义并没有改变。文字不仅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应该重拾对文字的敬畏和热爱,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文字,更要深入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我们要尊重文字,用心诠释文字的意义,用文字记录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用文字传承人类的智慧与思想。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十

束缚,使人们在百余年来不断在科技领域中探寻人类起源的奥秘。

其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推认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类由灵长类动物净化而来。

1960年,英国人类学教授爱利斯特。哈代爵士推出了一种。

这一时期的化石资料几乎空白)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上,而。

是生活在海中;在人类进化使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

这一阶段在人类身上至今留下许多“痕迹”--解剖身生理学方。

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别的陆地灵长类动物身上是没有的,而在海。

豹、海啄等水生动物身上却同样存在。例如:所有灵长类动物体表。

都有浓密的毛发,唯独人类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灵长类动物都。

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水兽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人类胎儿的。

胎毛着生位置,明显不同于别的灵长类动物,而与水兽接近。人类。

汗腺分泌泪液,排出盐分的生理现象,也是水兽的特征,在灵长类。

动物中是决无仅有的。哈代指出:地质史表明,400--800。

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今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海水。

分割了生活在那儿的古猿群,迫使其中的一部分下海生活,进化成。

为海猿。几百万年以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水生生活的海猿,从。

返陆地,它就是人类的祖先。海猿历经沧桑。在水生生活中进化出。

两足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领,为以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发展。

语言交流等重大进化步骤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他们“得天独厚”,

超越了其他猿类,进化成为地球上等的智慧动物。

二是人类是从海洋生物进化来的。

把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亲缘关系。

的远近,这是比较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生物。

学爱彼立克?丹通教授,研究了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控制体内盐平。

衡的生理机制。他发现,在这一方面,人类也与所有的陆生哺乳动。

物不同,而与水兽相似。

还有专家指出,人类的潜水生理相当出色,在古代猿人生活的。

地方,人们发现一种有名的古迹:史前贝冢。贝冢是一堆堆的贝壳。

这是史前古人采食贝类动物的证据。1983年英国科学家爱。

尔默和戈顿在发现直立猿人的非洲坦拉、阿玛塔等地,研究了那儿。

的古代贝冢,发现这些贝冢都是生活在深海中的种类,如牡、贻贝。

等。得掌握屏息潜水的技术,才能采集到这些贝类。很明显,这些。

猿人具有出色的潜水本领,这在灵长类动物也是的。人类。

是天生的潜水家,他们屏息潜水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陆地生物。人。

类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潜水反映: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流。

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这种反应和海豹、潜鸭等水。

生动物潜水的反应十分相似。潜水反应不是条件反射,而是由大脑。

高级中枢加以控制的。这种控制同时也有意识地控制着呼吸,对呼。

吸的精确控制调节是人类发展语言的基础,没有这种在海猿阶段形。

成的控制呼吸能力,人类不可能发展如此复杂的发声方法。

这些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

热情。首先是人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命尽管种类庞杂,但他却具。

有一个模式,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由同样的核核酸组成遗传物。

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这就使人不能不问,如果生命真是在地球。

上由无机物进化而来,为什么不会产生多种的生命模式?其次,还。

有人注意到,稀有金属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然而钼在地壳上的含量却很低,仅为0。0002%,这也使。

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对生命具有如此重要的。

意义?会不会地球上的生命本源于富钼的其他天体里?第三,人们。

还不断地从天外坠落的石陨中发现有起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

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宇。

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使许多人深信,生命绝不仅仅。

为地球所垄断。再者,一些人还注意到,地球上有些传染病,如流。

行性感冒,常周期性地在全球蔓延。而其蔓延周期竟与某些彗星的。

回归周期吻合。于是这使他们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有些传染疫苗来。

自彗星?如是,则人是天外来客了。

人的起源这是一个自古以来最为人们关注的课题,并与宇宙的。

起源、地球的起源并列为三大起源之谜。

那么,人类到底是由灵长类、海洋生物还是天外起源的呢?直。

到今天,仍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证据确凿地肯定或否认过任何一种论。

断,这依然是困惑人类的的难题之一。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十一

《中国神话哲学》一书谈到“道”的起源时说:道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其一是现实取向的来源,道的本意指日常经验中的道路,这是儒家思想中的道的来源。其二是神话取向的道的来源,道指的是由太阳及其运动所体现的一般法则或原理___循环往复。这是道家哲学中的道范畴的由来。作者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了道的诸种特征与神话原型的关系。这是道的来源问题的最新观点,对于我们讨论道的来源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笔者认为,两个来源其实都是流,不是源。它们有共同的起源,那就是神话思维或原逻辑思维。现实取向和神话取向是后来分化的结果。这从分析“道”字的字源可以得知。据学者研究,道可能来源于甲骨文里的字,(参见一分为三)从字型看,中间的空隙处很象道路,而线条部分象是两个人向背而行。按着一般规律,线条部分应该是文字,空隙部分不是文字,或许这个字的情况特殊吧。两者都有意义。金文中发展了线条部分的含义,把此字变成从行从首的样子,象是人在行走。人的行走离不开道路,于是动词行走变成了名词道路。这些都是我们后来人的看法。当时的人或者更早期的人与我们的看法是不同的。列维――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一书中有一些观点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性。他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脱离神秘性质和神秘属性的,被思维的集体表象(包括语言)没有逻辑的特征,它们不是真正的表象。在他们的表象中,每一事物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些表象受互渗律的支配,即在他们的表象中既有日常经验的因素,又有神秘的因素。两种因素是混而为一的。没法对两者作出区分,对原始人来说,没有那个现象只是现象,没有那个符号只是符号,没有那个词只是词,任何表象都包含自己的神秘力量。这种特征肯定在语言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反映。神秘力量不仅为专有名词所固有,而且也为其他一切名词所固有。语言可以确立互渗,也可以破坏互渗。我们可能认为,甲骨文的时代已不是原始社会,原始思维的规律对分析甲骨文不适用。布留尔可能估计到会有这种怀疑,他在另一处又说,神秘因素不会因社会的进步永远弱化下去。原始思维即使在变得能够接受经验的教训时,在长时间里,思维仍然是原逻辑的。并在大多数观念中保留着神秘的痕迹。神秘属性仍然为人和物所固有。最后,关于概念,他这样说:概念仿佛是它的先行者___集体表象的“沉淀”,它差不多经常带着或多或少的神秘因素的残余。(《原始思维》446)根据布留尔的见解,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一些学者对道的分析所凭借的是后来人或现代人的观点,没有看的最初的“道”字中的神秘因素或神秘力量。其观点是完全现实取向的:道就是道路,而且是人行走的道路。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不要忘了,那时的人们并不象我们这样思维。

根据布留尔的原则,笔者认为,甲骨文中的那个字即后来的“道”字,不仅指人行走的道路,同时也指太阳神行走的道路。当时的人们是不把两者区分开来的。人和神是混为一体的。由于受互渗律的支配,人们觉得,人在行走时,太阳神也在行走。道的表象把两者合而为一了,既有表示人行走的线条部分,又有太阳神行走的空隙部分。而空隙部分恰好是个空心的“十”字,它所象征的正是太阳由东而西(含由南而北)运行的轨道。因此也象征太阳本身。在古人看来,他们行走的道路与太阳神行走的道路二者是统一的,是互渗的。甲骨文形成于殷商时代,殷人的至上神恰好是帝或上帝,即太阳神。甲骨文的“道”字肯定包含了那时的人们对上帝崇拜的神秘因素。金文中的“道”字“从行从首”或“从行从首从止”,同样包含着神秘因素,“首”不仅是指人,同时也是指太阳,现在北方人称太阳为“日头”或“日头老爷”,把“日”和“头”联系起来的最好的例子,道的演化过程中,“互渗律”一直在起支配作用,道的各种用法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神秘因素,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看法,与中国哲学最高范畴“道”相当的是西方哲学的“罗各斯”(logos),它有许多含义,诸如尺度,说明,解释,原理,主题等等,基本含义是言谈。这些用法都不能回避它的原始用法的神秘性。logos的产生过程能说明这一点。过程是这样的:海神(人格化)____混沌(半人格化)___水(非人格化)____火。作为宇宙本原,法则和规律的logos概念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抽象出来的。最后抽象为火是很自然的。西方的语言符号“o”的原型是太阳,“logos”一词中用了两个“o”,无疑包含着对太阳的崇拜。顺便提一下,汉字中的“走”字,说文解字解释说,从夭从止,义即屈足,原意是“跑”。后来变成了现在的“走”字。走的上方是个“十”字,它是太阳的符号,这个符号指的不仅是指人,也指太阳。有趣的是英语中的“road”含有道路,方法,手段等多种用法,词中也有象征太阳的符号“o”。另一个词“round”有几种用法,作形容词用时,有园形的,球形的含义;作名词用时,指的是园形物,球;作动词用时,指的是弄园和完成等,这些都与太阳神的形态和运动有关。

后来,道的神秘因素被天道观发展了,老子继承了神话取向的方面,改造了天道观,抛弃了其中的宗教神学因素,保留了道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老子的“道”是混沌创世神话的理论抽象。因此道可以与混沌认同,现代混沌理论所描混沌现象与“道”有很多相似之处。儒家的道是后来出现的,它发展了现实取向的`方面。但是,它也同样包含着神秘因素。这一点是不能怀疑的。道的含义有以下几个层面:

道是过程。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混然一体的东西。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层次的区别。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边,然而在它之前却没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为本原,它是物质的东西,“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所谓“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道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坚持“无为”的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这是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他要求人们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废弃了这一原则,有了仁义,“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主张“唯道是从”,“贵食母”,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说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老子认为,人们对道的法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够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身体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见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献给社会。是否按道的原则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亦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坚持道的原则,天下和平安定,放弃道的原则,则会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按道的法则去作,道会成全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最后,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而且有很高的价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文字的起源的论文汇总篇十二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也是表达思想、记录知识、传播文化的基石。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传递给后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字不仅能够记录历史,还能够传播智慧,激发思考,使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发展。

第二段:文字的形式和发展。

文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象形文字、表意文字、音标文字等。不同的文字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特点。从最早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化为表意和音标文字,人们逐步找到了更加高效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的发展也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从最早的手工雕刻文字,到纸张的发明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利,再到印刷术的出现大量印制文字,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文字的发展。

第三段:文字的重要性与价值。

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人们可以将思想、知识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文字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发展,使得后代能够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文字的使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通过书籍、文章、报纸等文字媒介,人们能够获取各种信息,拓宽思维视野。文字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更加凸显,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通过文字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获取信息,大大提高了文字的效率和价值。

第四段:文字的运用与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字的运用和形式也在不断变革。在古代,文字主要以书写为主,而现在,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输入文字已成为主流。同时,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简化的表情符号和网络用语也逐渐在文字中混合应用。这些变化既提高了文字的表达效率,又对文字的书写和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无论文字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价值和作用都没有改变,文字仍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沟通的桥梁。

第五段:对文字起源的感悟与启示。

通过研究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我深刻感受到文字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文字的出现,不仅仅是语言智慧的结晶,更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文字的起源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智慧的辉煌历程,启示我们要珍惜文字,善于运用文字,将其发扬光大。同时,文字的起源也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变迁,文字始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质量,同时也应该善于运用文字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