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7:44:27 页码:10
2023年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精选14篇)
2023-11-18 07:44:27    小编:ZTFB

知识管理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总结的内容要有重点和亮点,体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一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

慰问信。

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

军训。

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陆军大臣,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大将。

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

2

页,当前第。

2

1

2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相关资料。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日本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龙王庙大瓦窑之间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日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电冀察当局,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国军拒绝此一要求,但为防止事态扩大,派出河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三人,与日方代表缨井、日军补给官寺平、秘书齐藤三人前往调查,但日军于晚上八点左右开始炮击卢沟桥。

凌晨5:30左右,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率步、炮兵400多人,开始发动攻击。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要求蒋介石尽快履行西安事变时的承诺。下午,日军向城内中国守军猛攻。国军第29军37师109旅219团(团长吉星文)奋起还击。

双方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仅两个小时,日军又开始炮击宛平城,双方达成协议退至永定河两岸,国军开始退兵,但日军却按兵不动。

日本撕毁9日的协定,重提三点协定,要求29军道歉,日军四次挑起战事,又四次进行谈判。

双方签订秦德纯松井协定。然而日本近卫内阁已经决定向华北增兵。

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古北口出发。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宣布守土抗战的决心。宋哲元到天津与日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谈判停战。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到达指定地区。朝鲜军第20师团从朝鲜龙山出发。

朝鲜军第20师团到达预定地区。

宋哲元两手空空回到北平。独立混成第11旅团抵达指定地区。以18日日军侦察机遭射击为借口,22时发表声明要求日军得自由行动,撤去37师,并取缔排日运动,23时29军张自忠、张允荣签字同意。

虽日本中国驻屯军所属部队集结于密云、高丽营、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区,宋哲元以19日秘密协定下令37师向西苑集结。第29军令132师在永定河以南集结,另该师独立第27旅进入北平担任城防。日军却突然炮击宛平县、长辛店,致使遭受损伤,吉星文亦负伤。

37师集结完毕。

37师开始撤退。

日军在天津塘沽港卸下大批军用品,用40辆车日夜不停向丰台运送,此时,华北日军共集结了十万多人。随即,日军20师团77联队11中队侵入廊坊(38师113旅226团驻地)。

廊坊沦陷,守军退至通州,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29军撤出。19时,日军第一大队乘车经广安门向北平城内开进,受到守军阻击。

发现和平无望的宋哲元,拒绝日军一切要求,急令29军各部集结平津一带,派人星夜赴保定,催促孙连仲北上支援,日军参谋总长下达武力占领平津的命令。日军对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的第29军驻军袭击。守军分别退至南苑及北苑。

8时,日军在军司令香月清司指挥下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动总攻。主攻为第20师团,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驻守南苑的第29军特务旅、第38师第114旅、骑兵第九师等部发起攻击。南苑守军在日军攻击之下,指挥失灵,各自为战。位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前进到大红门地区,切断南苑到城内的道路,阻击向城内撤退的第29军,战至13时,南苑陷落,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殉国,此时,第29军第37师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被日军增援部队击退。日军独立混成旅攻占清河镇。该地守军冀北保安部队第2旅退守黄寺。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沙河。下午,宋哲元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于当日晚离北平赴保定。第37师奉令向保定撤退。

8时,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和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战至18时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退至古城。战后又回到北苑。北京城内独立27旅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驻防天津的29军38师部队,凌晨主动向日军进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攻击。开始时较为顺利,后在日军飞机大炮反击之下,15时开始撤退,天津陷落。

驻通县伪冀混成第1旅团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

独立39旅被解除武装。驻屯旅团占领大灰厂附近地区。改编为保安队的独立27旅突围到察哈尔回归143师序列。此时平津完全沦陷。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领导以北伐为标志的国民革命的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需要解决两大结构性矛盾:对内求国家统一,对外求民族平等——这实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家性难题。北伐成功后,蒋介石的选择是:对内继续消灭反侧,对外暂时忍耐待时。亦即“先安内,后攘外”。这一道路,历史学家郭廷以先生的评论是:“在步骤上亦自言之成理,岂奈为势所不许可。”

所谓“势所不许可”,以中日两国关系观察,“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失去东三省,按“后见之明”的研究者的历史复盘:日本执政当局亦有文官集团与军人集团之别,当时国民政府虽无能力全面对抗日本,但完全的不抵抗,反作用于日本当局,遂使军人集团气焰日彰。其结果,军人集团一路狂飙,演进至“卢沟桥事变”之时,完全控制日本政局。其扩张之心侵略之行,再无国内的制衡之力。内外之间,略有闪失,稍微失衡,后果便难以收拾。

“九一八事变”,以及东三省之失,再次昭示中国现代化转型之艰难。如果说晚清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亦即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国家,其特殊之处,按历史学家金冲及先生所论:近代中国一切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现代化转型之际,中国与现代化先发国家——“中国/列强(帝国主义)”的矛盾,才是我们理解晚清以及民国,甚至当代中国核心性与结构性矛盾之一。自鸦片战争开始,其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海战,无不是传统中国“忍无可忍”之下被动而仓促的应战。也差不多无有例外,每次对抗外侮,都伴随着国内政治格局的动荡。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内(对抗太平天国)外两场战争,由此导致的国内政治格局,至1894年的甲午海战,结果显现:“李合肥一人对一国。”(梁启超语)中国内部的糜烂,已无能力以一国之力应对外侮。这当然悲哀,却是事实,亦是传统中国结构性矛盾之必然。

对抗外侮,已无动员并组织一国之能力,清亡,没有意外。1920xx年,辛亥革命后,如何在列强压迫下,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国家,便是当政者历史性的挑战。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7月5日,三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齐聚南京,参加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举办的2019纪念77抗战78周年老兵重聚活动,他们中有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衡会战的前线将士,也有从事辎重、通信、医护等工作的当年老兵,共忆峥嵘岁月。

2019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9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同步直播。

2019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9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同步直播。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19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宣部部长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19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2019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四

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五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一名士兵不见了为名要进城搜查。29军不准,日军就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六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军队中,其中有一个赵姓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在这抗日战争里,死伤无数,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但为了不让中国亡国,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与鬼子同归于尽。

现在日本为了掩盖真相,在他们的教肓书上写了许多歪曲的事实。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日本的孩子,一进门就吼着要杀光中国人,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中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担当理事国,我们反对,他们又说是我们的错,难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过错?!

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电影《七七事变》,使我了解了这段无法让华人忘记的`历史,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为了吞并中国,发动“七七事变”,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

我的心中兖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但我更感谢英勇的中国军队,是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为民族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

这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会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做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七

在七十九年前,宛平城外的卢沟桥上响起了一阵枪响,拉开了七七事变的序幕,也即卢沟桥事变。这个事件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他们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丑恶事件!

在那天晚上十点,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从这可以看到,日本早有计划,其险恶之心人尽皆知。

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情景之四,中国国民党第29军有个叫赵登禹的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些话虽然简短,但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却遭到了国联的羞辱,提出了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唯有强大,唯有崛起,唯有发展才能让我们挺起腰杆站在世人面前,向世人骄傲宣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然而,最近菲律宾的挑衅、日本对钓鱼岛事件的态度却让我们提起了警惕,我们还没有那么强大,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八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着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抚摸与眺望。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九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下面是本站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介绍,欢迎阅读!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晚10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

口号。

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2

页,当前第。

1

1

2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

口号。

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

慰问信。

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

军训。

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中国。

宋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日本。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

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陆军大臣,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大将。

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紧急通电,为全国民众共赴国难发出最强音。

77年后的8日,位于南京中山东路上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下文简称二档馆)展览大厅内,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的大量珍贵照片、文字、史料原件按时间顺序展出,这些自南京国民政府遗留下的真实档案,让观者穿越时光隧道,重审历史,汲取教训: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需要搜查北平宛平城为借口,公然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翌日,中共即发出全国民众共赴国难的最强音,“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17日,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布《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8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讲话:“我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官长士兵和全体民众,都要抱定牺牲决心,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馆内珍藏的系列旧照片和领导人亲笔文书,真实展现了当时全国民众面对抗日战争的紧迫和严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应该定义为七七事变。”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馆长、民国史研究专家马振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厘清了“七七事变”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该事件之后,中国大地出现了全国性的、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性质的对日侵略抵抗,无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策略都全面抗战化。这是全民抗战的序幕,是第一次被侵略国民众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标志。”

至今,“七七事变”已经过去77年,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马振犊在采访中感叹:“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着惊人相似的"剧情",但是后人却极少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馆内所藏的国民政府战略地图前,马振犊解析,"七七事变"前已经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的日本侵略军,竟以"占领部队军人失踪"为由挑起事端,日本右翼分子将这次事变描绘成偶发事件,但这样的"偶发"又与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和1934年的"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突然失踪事件"何其相似?日本好战分子制造假象、借机生事、大做文章、倒打一耙的做派可谓如出一辙。”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日本本届政府的种种行径又与当年何其相似。”马振犊警示,“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亚洲各国和日本国内民众的大量反对之声,全力推动日本集体自卫权的解禁,丝毫不加掩饰地对历史进行否定,以及对未来日本发展军备的疯狂追求,已经表现出日本政府某种向军国主义化发展的趋势;而在细节上,近几个月以来,日本自卫队飞机针对中国空军进行的种种异常接近行为,也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当年日本军国政府借机生事、挑起事端的"习惯动作"。”

“曾经深受侵略之痛苦的中国民众和亚洲各国民众,对于军国主义的野心和意图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强有力的对策,否则就会再次陷入战争的局面。”马振犊在采访最后疾呼,“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当日的中国,任何人想要动中国都要仔细考虑后果和影响;我们也相信,今天的世界格局,支持和平的国家和民众还是占了大多数。”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十一

《卢沟桥烽火》是小学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令我震撼的一篇课文。

打开课文,我瞬时穿越时空的长廊,来到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中日两国正在激烈地交火,双方死伤惨重。战火中,中国军人手持大刀奋力向敌人砍去;硝烟里,战士紧攥雷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断梁残壁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中国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歌,用他们的坚强的毅力震撼了我,让我了解了“抛头颅,洒热血”的真谛!

我们的公众媒体忘了,难道我们的人民政府也可以忘吗?至少要提醒一下国人吧?

我说的不是狭义的记仇,但人不能不知羞耻;倡国人民族精神,让国人知耻而后勇,为的就是兴我华夏,为这世风日下的社会保留一点中国人的尊严今天,我才真正了解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祖国的今天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想,祖国的未来不管发展得多快,作为接班人的我们,都不能放弃先烈们的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十二

北平城外,卢沟桥畔,蜿蜒流淌的永定河沉淀了一个国家的血难,沉默不语的卢沟桥石狮目睹了一个民族的不屈的斗争。

国难,家难,人难。

今天,让我们再度打开久已尘封的历史,再次回到那76年前的今天。

鲜血染红山河,哀思祭奠恩仇。

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幸福。

每一寸土地,都是前人和同胞的.血肉;每一滴江水,都有中华民族的鲜血。

是为了奋勇明天的崛起。

为了历史不再重演,为了鲜血不再白白流淌,强大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勿望国耻,奋发图强,振我国威。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十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篇十四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沦陷了,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吞并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它象征了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进行搜查,当然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然来硬的,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无奈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在卢沟桥上。从此,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最后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能任人宰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受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们永远都贪得无厌,所以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誓死抵抗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军事、政治等国力也快速提升,没有哪个国家再敢侵略我们了。即使这样,我们这一代也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肥沃的的黑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