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家乡的萝卜(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26:50 页码:8
最新家乡的萝卜(模板20篇)
2023-11-11 08:26:50    小编:ZTFB

每到年底,总是让人不禁回顾一下,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

家乡的萝卜篇一

“卖萝卜啦!买萝卜啦!如皋的萝卜赛水梨啦!”每当回到老家,我常常会听到街上传来这样的吆喝声。

如皋的萝卜可是了不得噢!别看他不起眼,它的味道可不一般呀!在几年前的食品博览会上,“如皋甜条”就获得了金奖。

在秋天的街道上,早上或傍晚,那些勤劳的农家人就会用一只竹篮装满了萝卜,在街边叫卖。一个个圆嘟嘟的,雪白的萝卜在碧绿的嫩叶映照下越发水润!细细的尾巴整齐的摆放在一起,把竹篮压得沉甸甸的。这时,奶奶一定会买上几个,她总会挑那头圆圆,尾巴细细的。买完了,洗洗干净,用刀一切四瓣,说:“来,霖霖,快来吃!吃了不干燥,消食健脾。你啊!容易咳嗽,多吃几块,还清热化痰呢!”我拿一块,一口要下去“呀!真甜!”这时,我那九十几岁的老爷爷也笑着说:“这萝卜好!萝卜还是长寿之宝呢!”怪不得老爷爷都九十五还是那么健康啊!

听爸爸说,如皋的萝卜已经种植了上千年了。唐太和年间,由古刹定慧寺僧人将自己种植的萝卜作为贡品开始,如皋就开始广为种植萝卜!由于如皋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萝卜的生长,这里出产的萝卜,皮薄,汁多,肉嫩,嚼而无渣,是萝卜中的佼佼者呢!。

家乡的萝卜篇二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里盛产萝卜。萝卜虽然是一种普通的东西,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这样一句话:“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我们皮。”这活一点也不假,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安徽,不亲口尝尝这里的特产青萝卜,那你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家乡的青萝卜在全国也是久负盛名的,它的独特之处是青白分明,又脆又甜。

虽说是常见的萝卜,但每个萝卜的外形又都不一样:有的长长的,像个细高个儿的小伙子;有的又粗又短,像一个胖娃娃;有的身材匀称,表皮光滑,像个白面书生。

虽说名叫青萝卜,但萝卜的颜色并不完全是青色的。它小半截露出地面,大半截长在地里。露出地面的那一小部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青色,埋在地里的那一大部分却是白色的。这种萝卜长成后,水分多而且特别甜,轻轻咬一口,萝卜汁会顺着你的嘴角溢出,甜丝丝、凉爽爽的,真是又解渴又解馋。

有人把萝卜切成马蹄状,和着排骨用小火炖着吃,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有人把萝卜洗净后切成丝,和红辣椒丝一块炒,又甜又辣,让人胃口大开。宴席上,人们把萝卜切成方块,盛在盘里,撒上白糖,便是一道可口的下酒菜。

除此之外,还有它独特的功能一消食败火。过节的时候,贪吃的小孩吃多了饭,感到肚子胀,这时只要吃上一块青萝卜,过一会儿,肚子就不胀了。

听完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明白了“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为什么“不如我们皮”了吧。如果你有机会来安徽,一定别忘了尝尝青萝卜呀。

家乡的萝卜篇三

文摘:用筷子夹上萝卜干,地送入嘴里,那萝卜干的味道咸中点儿甜,甜中还点儿鲜,清爽可口。咬上一口,嘎嘣脆,那味道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常州有特产——萝卜干,深受喜爱。

常州的萝卜干历史悠久,闻名于周边城市。

萝卜干的制作是讲究的,需要选用新闸的上等红萝卜干,它水分充足口感好,还需要选用多种调料调配腌制而成。

常州萝卜干外形就很诱人,淡淡的土黄中还浅浅的红色,像块软玉雕成的精美工艺品,又像那弯弯的新月,凑近一闻一服服鲜美的清香扑鼻而来。

今年过年,到浙江外婆家拜年,我想要送给我最爱的外婆些好东西,连也在为这事发愁。我突发奇想,给外婆带些小包装的萝卜干。

家乡的萝卜篇四

我的家乡——潍坊的土特产可丰富了,有昌乐西瓜、青州银瓜、田马香瓜、安丘蜜桃、青州山楂……最享有盛名的要算潍县萝卜了。

“潍县萝卜”因产于老潍县而得名。它的栽培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因肉质紧密,甜脆多汁,又称为“水果萝卜”。经常实用,有去痰、清热解毒、健脾理气、助消化等功能——“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老百姓用这句简单的俗语来说明它的药用价值,并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我们山东半岛,还有一句俗语叫得很响——“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这也是对潍县萝卜最公正、最形象的赞誉了。它的特点是小巧、翠绿,脆嫩多汁、口感好,有一股水果香味,让人百吃不厌。它既可以作为蔬菜熟食、凉拌,又可以作为水果生吃,并且物美价廉,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管是在星级酒店的招待桌上,还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待客、自用,都少不了它。一年四季,取代了其他的水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桌上王后”。不信,你来尝尝?保证会让你越吃越上瘾,欲罢不能的。

现在,潍县萝卜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为我们的家乡赢得了荣誉。

我为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甜美的特产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爱你——潍县萝卜!

家乡的萝卜篇五

夏去秋来,正是收获萝卜的`季节。星期天,妈妈从市场买回来几个萝卜,让我们品尝。

萝卜是圆柱形,头部颜色青绿,根部是白色的,比头部稍粗,带有一条老鼠尾巴似的根须。我把萝卜洗了洗,用刀切成两段,顿时,一股萝卜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轻轻咬了一口,那甜津津的味道立刻沁入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妈妈说,萝卜的吃法很多。可以把萝卜切成丝,用盐腌着吃。吃的时候,调一点小磨香油,把蒜瓣用刀拍碎,放进去,再放一点酱油、醋,用筷子拌匀,那味道,真是美极了。特别是吃稀饭的时候,夹几根放进嘴里,就会让你多吃一碗饭。

萝卜炒肉、萝卜炖肉、萝卜炒豆干,也很好吃。尤其是萝卜炖肉,不但味美,它的营养还非常丰富呢。另外,把萝卜洗干净,切成薄块,用盐腌几天,再凉晒成萝卜干,吃的时候,用温水涨一下,切成萝卜条或萝卜丁,调上小磨香油,吃起来,又脆又香,让你吃也吃不够。

萝卜是水果型蔬菜,生吃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等作用。现在,我县产的“愣头青”萝卜,已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深受人们的喜爱。

萝卜的作用真大呀!我一定要像萝卜那样,不但自身清清白白,还要做一个对人们有用的人。

家乡的萝卜篇六

“吃完,吃完,快……”大嗓门的赖浩然守在教室的门口“命令”着大家。我们一个个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硬着头皮吃着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唉!为了遵守班规:不能剩下每一盘菜,我们是不得以而为之啊!

今天午餐让大家最不想吃的菜是:白―萝―卜。(说到这三个字,我就咬牙切齿!)不信,你瞧,可怜的蔡昊轩端着自己的苦白萝卜向同学们请求:“谁做个好心人,帮我解决了它。”他的话就像石沉大海,激不起一点涟漪。(没人搭理他)而我的同桌同学潘加利也盯着白萝卜在发呆,一副无计可施的样子……真是同病相连啊!这个时候,我也已经把其他菜都解决了,只留下讨厌的“白萝卜”还在原地不动。“我该怎样才能吃了这一道菜呢?”我暗暗地嘀咕着。一会儿,我灵机一动,忽然想起:“每当我生病时,妈妈给我吃的中药,也是那么苦,那么难吃,我都是把鼻子捏住,眼睛闭紧才吃完的。现在我也用这个办法试一试吧!”想到这儿,平时斯文的我竟大声地叫起来:“我有妙计了!”话音刚落,只见周围投来许多道好奇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马上行动开了:我紧紧地闭上眼睛,伸出左手用力地捏住鼻子,右手拿起筷子夹住一个白萝卜直把它往嘴里送,没嚼几下就咽了下去。哈,真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味道。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接着我就毫不犹豫地把白萝卜一个一个地塞到嘴里……不知我这样“狼吞虎咽”了多久,终于全部“歼灭”了白萝卜,我不由地深呼吸了一下,叹了一口气,兴高采烈地走向赖浩然,顺利地通过了这么一个“鬼门关”。我一放下饭盒立即冲到饮水机前倒了满满一杯水拿起水咕噜咕噜地喝起来,好象要把残留在嘴里的白萝卜的苦味一股脑儿地冲到胃里。

我回到座位,看见黄甜甜还在吃白萝卜,我不知是同情还是有点幸灾乐祸地对她说:“咦,怎么了?”她哭哭啼啼地地对我说:“太难吃了,同学们真不应该制定这样一条班规……”我还没等她说完,就抢前回答:“同学们都是为了我们不要挑食,营养均衡,才这样制定的!”

啊,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希望从今以后,大家能够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家乡的萝卜篇七

萝卜干,是我们常州远近闻名的特产之一。它色泽金黄,皮嫩肉脆,甘香味美,消食开胃,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吃。秋收冬藏,现在正是萝卜丰收的好时节。这个星期六,我回乡下帮外婆收萝卜,准备腌制萝卜干。

一大早,刚到乡下,我就迫不及待地换上了雨鞋,穿上包衣,向萝卜地走去。田地里,萝卜叶长的非常茂密,碧绿碧绿的,中间还夹杂着一丝丝红色的茎,漂亮极了。大多数的萝卜都藏在泥土里,只是有一些萝卜,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男孩,探出了半个身子,急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弯下腰,两手紧紧拽着萝卜的大叶子,使劲一拔,一个个鲜红的萝卜就出来了。我把它放在田埂上,外婆负责运送萝卜回家。不一会,田埂上的萝卜堆成了一座小山,我也有点出汗了,但是我一点也感觉不到累。拔着拔着,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田地周围的萝卜个头明显比中间的萝卜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外婆说,田地是微拱的,浇水时,中间高两边低,水分会更过的积聚在低处,所以边上的萝卜就大一些。我觉得可能还有空间的原因,中间挤,没有地方长,而两边空间大,萝卜可以自然生长。大约经过1个多小时,我终于把地里的萝卜都拔完了,脚上身上到处都是泥巴。

中饭过后,我的任务就是切萝卜。切去根须和茎叶,处理好的萝卜,才能扔进水池进行清洗。外婆运回来的萝卜像一座座小山,堆在院子里。我端着小板凳,拿着砧板和菜刀,就开始工作了。一个个萝卜,外皮红的鲜嫩,里面白的水灵,有的如一盏盏小红灯笼,有的如一个个小乒乓球,特别可爱。我忍不住让妈妈剥了一个萝卜给我尝尝,水水的、清甜中带着一丝辣味,原来这就是萝卜干原来的味道。切萝卜,别看它做起来很简单,但是一直弯着腰,低头眼睛盯着刀,不能切到手上,也不能切去太多的萝卜皮,几十分钟过了,我累的腰酸背痛。妈妈让我休息,说剩下的她来切吧。我想了想,没有同意。在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外婆说明天要把切好的萝卜在清水中洗干净,然后切成块,铺在太阳光下暴晒,蒸发掉一些水分,这样才能开始腌制萝卜干。一个月过后,我就可以吃上自己做的萝卜干了。我觉得特别开心,心里美滋滋的。

家乡的萝卜篇八

我的家乡阜阳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小学生作文:家乡的萝卜。今天我给你介绍的是常见和最有营养的——恋丝萝卜。

“恋丝萝卜”又名“鸭蛋酥”圆形,外皮翠绿,产于阜阳市西湖镇。它历史悠久,据说早在700年前的宋朝就有种植。它放在水中能自动炸皮,落地则可摔成数瓣。

轻轻用手掰开恋丝萝卜,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急于品尝,咬上一口尝,咬上一口更是清甜酥脆,让人百吃不厌。

恋丝萝卜是健康的朋友,从营养和保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有人说:“萝卜赛过梨”,实不为过,恋丝萝卜含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所含维生素c比梨和苹果高8~10倍,在冬春水果和蔬菜的淡季,多吃些萝卜对于健康是有好处的。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很有科学道理,恋丝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清凉止渴的功效,而且效果还不错呢。

改革开放以来,恋丝萝卜的种植为家乡带来了很大的收入。现在,农民伯伯们运用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如今只要你到超市里去,总能看到恋丝萝卜的“身影”。许多人还把它当成水果来吃呢!

如果你到阜阳来,一定要尝尝我们家乡的大萝卜!

家乡的萝卜篇九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里盛产萝卜。萝卜虽然是一种普通的.东西,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这样一句话:“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我们家乡的萝卜皮。”这活一点也不假,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安徽,不亲口尝尝这里的特产青萝卜,那你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家乡的青萝卜在全国也是久负盛名的,它的独特之处是青白分明,又脆又甜。

虽说是常见的萝卜,但每个萝卜的外形又都不一样:有的长长的,像个细高个儿的小伙子;有的又粗又短,像一个胖娃娃;有的身材匀称,表皮光滑,像个白面书生。

虽说名叫青萝卜,但萝卜的颜色并不完全是青色的。它小半截露出地面,大半截长在地里。露出地面的那一小部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青色,埋在地里的那一大部分却是白色的。这种萝卜长成后,水分多而且特别甜,轻轻咬一口,萝卜汁会顺着你的嘴角溢出,甜丝丝、凉爽爽的,真是又解渴又解馋。

有人把萝卜切成马蹄状,和着排骨用小火炖着吃,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有人把萝卜洗净后切成丝,和红辣椒丝一块炒,又甜又辣,让人胃口大开。宴席上,人们把萝卜切成方块,盛在盘里,撒上白糖,便是一道可口的下酒菜。

除此之外,家乡的萝卜还有它独特的功能一消食败火。过节的时候,贪吃的小孩吃多了饭,感到肚子胀,这时只要吃上一块青萝卜,过一会儿,肚子就不胀了。

听完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明白了“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为什么“不如我们家乡的萝卜皮”了吧。如果你有机会来安徽,一定别忘了尝尝青萝卜呀。

家乡的萝卜篇十

邳州一带农村,每家都种些春季萝卜。这种萝卜与秋后萝卜不一样,一般长不大,比手指头略大一点,农历四、五月成熟。翠绿的萝卜英子下面那通红通红的小萝卜,特别喜人。

记得小时候,奶奶就用这嫩绿的萝卜英馇妈浮(菜稀饭),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通红水灵的小萝卜可以生吃。如果切成丝,加些盐、蒜泥和香油调拌,绝对是道鲜美的时令小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把小萝卜腌制成萝卜干。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小萝卜切成两半或四半,用盐腌上两三天后将水挤去,撒在芦席上悬晒几日,让水分充分蒸发掉。待萝卜条呈干软似皮条状时,放在缸或盆内,撒上新磨制的花椒粉,用力反复搓揉,干软的萝卜条又揉出少许水分来,正好将花椒粉沾固与萝卜条上,萝卜干就制好了。放进缸或坛里,封口,可以吃好长好长一段时间。

萝卜干属咸菜类,可以下饭。特别在喝稀饭的时候就着萝卜干,美极了。父亲爱喝酒,就把萝卜干斜切成两三厘米长的小段段,滴上几滴香油和醋,一道匆脆香甜又有嚼头的下酒菜,实在能让人多喝几杯。每当父亲喝酒的时候,我扒在桌子边,目不转睛地望着父亲,那美美的如痴似仙的样子,也有点嘴馋。父亲用筷子沾点酒放进我嘴里,问我“辣不辣?”“好香呵!”我发自内心地回答。奶奶、母亲都笑了,说:“长大了,又是一个酒鬼。”

邳州农家自制的萝卜干,工艺简单,配料只有食盐和花椒粉。干净无污染,无糖无防腐剂,保存时间很长,如能大量生产上市,肯定行情不赖。现在市场超市里出售的萝卜干有好多种类,都没有干好吃。

超市货架上一些袋装萝卜干,比较有名的是浙江肖山萝卜干,品种有咸味的,有辣味的,还有甜味的。我常买回咸味的当做早餐小菜。可以直接入口,也可以放油炒一下,吃起来放心。

北京产的“糖辣萝卜”,是用秋后大白萝卜腌制而成。由于放糖太多,太甜太腻,不下饭,很少购买。

还有一种叫“辣萝卜条”的萝卜制品,也是用大白萝卜腌制的,放进配料太多,除咸盐外,还有辣椒粉、甘草粉、肉桂皮粉,丁香粉、胡椒粉、白糖、酒、防腐剂等等。吃起来没有萝卜味、五味杂陈,实在不对口味。

以上几种萝卜制品,含水分太大,就拿我常买的含水量还算少些的肖山萝卜干来说,其含水量也不下百分之二十。严格地说,这不能称作萝卜干,一点也不干。说来说去,还是干好吃,名副其实。

去年春天,小萝卜上市的晚期,价格特别便宜,便多买了几斤,回家后按照家乡传统腌制方法,自制萝卜干,还行,自我感觉比超市买来的干净,好吃。另外,自己动手,还有一种买不到的成就感、亲切感,何乐而不为呢。

家乡的萝卜篇十一

提起家乡的红萝卜,真让我有说不完的故事。

小时候,我就是吃红萝卜长大的,记得当时那年代,粮食缺乏,家乡的红萝卜就成了我们家的主食。每天三三顿顿离不了红萝卜,锅里炖的,汤里熬得,到处都是红萝卜。时间长了,很厌烦吃红萝卜。所以我从小不喜欢红萝卜,就连我们家所有人都不喜欢红萝卜。也可能红萝卜在我们家乡是一种特产,种植的多,产量也高。吃的多了,人们自然感觉就腻了。

也许有人觉得红萝卜好吃,并含有很高的维生素营养价值,吃了对人体很有好处。的确,现在的红萝卜是人们饭桌上的稀罕,也是菜的点缀。可我们小时候根本不是吃一点稀罕而已,却是大量吃红萝卜,既没有油水,又没有别的菜来搭配。谈不上好吃,只是填饱肚子而已。难怪家乡的红萝卜在我们兄弟姐妹中成了奢侈。虽缺少粮食,但一看到红萝卜就不想吃饭,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想每天吃那难以下咽的萝卜。想来个改善,也没有别的食物。只能每天将就着吃点,来维持我们的一日三餐。因此,红萝卜在我们小时候就是唯一滋养我们的物资食粮。

记得每年秋天,母亲将小点的萝卜吃掉,大的就储藏起来。就连萝卜缨子也要洗净晾晒干,以备第二年春天用。尽管母亲当时很仔细,很俭朴地过着一家人的生活,可我们兄妹五个还是不喜欢那红萝卜。母亲总说,没有粮食,就用萝卜将就点,不然我们吃啥?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我们虽不想吃,但也只好天天用红萝卜来充饥。要不怎么度日?记得有一年,听说忻州那地方种植白萝卜,我们便与忻州人进行了交易,才换来一点搭配的菜。

出产多个头不小长的也蛮好看!就是我们感到有点没有换口的滋味。没新没鲜一放学就知道是红萝卜饭。母亲每天忙里忙外又要地里劳动又要做家务还的照顾我们兄妹几个。做饭只能将红萝卜切成块熬在锅里下一点高粱面(没有白面)就是我们每天的食物。记得有一次我二哥劳动一天回来又累又乏看见又是红萝卜饭很是烦躁!便将灶膛里的灰撒在了锅里弄得我们全家都没有吃成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像我们现在有肉有油想怎么做都行。当时哪来的油水?其实是水煮菜。不像我们现在一桌子菜红萝卜只是点缀了一下起到配拌作用。

家乡的红萝卜虽不好吃,那也是父亲、母亲辛辛苦苦与村民们辛勤种植的结果,当时是大集体管理,一起劳动,一起收获,再平均分配。没有长辈成年累月的劳动,何来的红萝卜?尽管不想吃,但也深知他们每天日作劳动的艰辛。只是那个时期,没有别的食物,只能种啥吃啥。再者,庄户人嘛,靠田吃田,靠水吃水,没有钱,哪来的其他食物?再说,国家当时也是比较贫穷落后的,生产出来的东西供不应求,只能是供应。而不像我们现在想买多少也行,想吃啥就吃啥。

当时那个年代,红萝卜是我们生活的写照。种红萝卜,说明我们地方贫穷,生产落后。种红萝卜,产量高,收成大,也是我们家乡唯一的依靠。没有红萝卜,就难以生活度日。只有种植红萝卜,才能得以解脱当时贫穷落后的面貌。那时,红萝卜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生活的来源。

我的家乡就是出产红萝卜的地方,每年都要种植很多的萝卜,并还运往全国各地。据说是因为产量高,只能种植红萝卜。所以,红萝卜,在家乡既是一种主食,也是一种蔬菜。

现在,红萝卜在家乡已基本看不到了,或是偶尔种点。取而代之的是其它的一些新鲜蔬菜。它已成了我们饭桌上的稀罕,饭桌上的点缀。人们现在吃着新鲜的萝卜,都说,这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蔬菜。而在当年我们对红萝卜却是那样不肖一顾!而如今却是一种稀罕的蔬菜,被人们重视地点缀在了餐桌上。

红萝卜,我虽不大喜欢,但现在又觉得有点离不开它。在绿色的饭菜上轻轻一点,有红、有绿,相见分明,搭配得当。煞是一道风味可口的好菜!不竟惋惜起当年那红萝卜的味道!如今,只能是吃一点稀罕罢了。你看!喜庆宴席上,红萝卜一点缀,人们就会感到大有生津之趣,不仅好看,而大增食欲!没有红萝卜,感觉还真不是滋味。相反,有了红萝卜,反而让人吃的香甜,吃的可口!

现在的萝卜与当年相比,不是萝卜变了,而是人们的口味变了。由原来的厌恶变成了稀缺,由原来的不喜欢变成了罕见。这不能不说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不说是现代的社会优越了。

家乡的萝卜篇十二

萝卜豆是一道小菜,我们苏北人都会做,都喜欢吃。我认为它是天底下味道最美的小菜。

初冬,正是做萝卜豆的时候。母亲把精心挑选的黄豆煮好,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这是做萝卜豆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不能晾太干,太干了捂不好,豆子不长黑毛;也不能太湿,太湿了豆子容易烂,跑了味。然后把豆子用塑料纸包好,放在炉子跟前捂着,四五天以后,豆子捂得又黑又香,就可以拌萝卜豆了。将红皮萝卜去头尾,洗净、切薄片,即可装坛,一层萝卜,一层黄豆,一层食盐,依次反复,直至装满。其间,还要随时均匀地撒入配料、花椒、茴香、姜丝、红辣椒丁甚至桔皮丝等。最后封口,捂上几天后,启封拌匀,即可常备食用。吃的时候再加芫荽、味精、香油一拌,味道美极了。我们这儿有句俗话:“小麦煎饼萝卜豆,一辈子吃不够。”是的,你看他们拿起薄如纸、白里透黄、软绵绵的小麦煎饼,卷起桔红色赛玛瑙似琥珀般的鲜萝卜豆,洁白锋利的牙齿猛咬一口,香辣之气弥散开来,转眼间一张煎饼下肚。唇齿留香,鼻尖冒汗,头上散发出腾腾热气,外地人见了真是开眼界啊,你们这儿的人吃饭怎么这样潇洒!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萝卜豆,我爱家乡的萝卜豆。

家乡的萝卜篇十三

朋友,你到过古镇直吗?你品尝过我们这里的土特产――直萝卜吗?它色泽红亮,香嫩可口,咸中有甜,甜中带鲜,吃了使人大开胃口。所以每年七、八月“直萝卜”上市后,我非要叫爸爸、妈妈去买些不可。

直萝卜韧性很大。一条尺把长的萝卜,你稍微用力一拉,就可以把它拉到一米左右。如果把它切成两毫米厚的薄片,则可扯成茶杯口大小金黄透明的“薄纸”。将它放置在书本上,隐约可见书上的字迹。直萝卜保鲜期较长,可存放两三年。

直萝卜最早出现于清朝道光年间。由当时的酱菜作坊“张源丰”首创,称为“甜酱萝卜”或“源丰萝卜”。解放后才根据产地直,定名“直萝卜”。

直萝卜选料严格,腌制技术要求高。初冬,采购常熟、梅里等地的新鲜长萝卜,以去头去尾后长1尺至1尺1寸,直径1寸左右为宜,而且要求没有疤斑,光润匀直。制作时先将选好的萝卜洗净放入缸内,加上盐,然后压上与萝卜同等重量的石头,使萝卜逐渐脱去水份。开春起缸,将腌过的萝卜滤干,冲洗消毒,再浸入甜面酱中复腌。一直到五、六月份,再进行翻缸,一条条勒去萝卜上的面酱,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每隔两小时左右翻动一次。曝晒3天后再把萝卜放进缸里,并放入各种香料封缸,大约半个月后便可开缸出售。从采购萝卜到制成出售,大约要七、八个月。

直萝卜价格较贵,每500克要7元左右,超过了肉价。但买的人却很多,有的买了自家品尝,更多的是赠送亲朋好友。现在,它不仅跃上了上海西菜馆的餐桌,而且远销海外。海外侨胞在品尝中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特产一一“直萝卜”。它包融了多少浓郁的乡情啊!

家乡的萝卜篇十四

乡下的外婆家有片萝卜地,五月萝卜开花了,那青色的杆子、绿色的叶子、白色的小花常常在我的梦中摇曳。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无暇顾及我,我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我们一帮“小萝卜头”常在那片萝卜地里捉迷藏。那比我们个头还高出许多的花杆长得密密麻麻,是很好的藏身之处,只要躺下来一动不动,小伙伴就很难发现。好多次,我仰望着头顶蓝莹莹的天空,闻着萝卜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惬意得快睡着了。迷迷糊糊、半梦半醒间,耳畔忽然传来一声惊喜的喊叫:“哈!抓到了!抓到了!”赶快跑!我们奔跑着、追逐着,淘气的脚步踩断了萝卜花的腰杆。啊,萝卜花地和儿时伙伴的故事记在我的欢声笑语里。

上幼儿园了,每个周末我都回乡下。五月的时候萝卜花又开了,远远看去,仿佛满天的星星。我高兴地奔到萝卜花地的中央,惊起了一只只白蝴蝶。这时萝卜花花杆只到我的腰间了,我俯下身闻闻,清香依然。白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累了,它们就停在萝卜花上休息,贪婪地吮吸着花蜜。我正准备采下一朵小小的、洁白无瑕的萝卜花别在头上,指尖刚一触到,那“花”就翩翩地飞起来。哎呀!居然是只蝴蝶,我已分不清哪是萝卜花,哪是蝴蝶了。我傻傻地站着,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花,一只蝶,妈妈举起相机,啊,萝卜花地和我的故事被记在小小的相机里。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上六年级了,紧张的学习,丰富的课余生活已不容许我每周下乡,我盼望着长假到来。五月,我又来到乡下,迫不及待地来到梦中的那片萝卜地。突然惊讶地发现萝卜地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高的、长长的土堆,上面杂草丛生,周围庄稼地里也是一片荒芜。外婆告诉我,那片地被征收大半年了,或许等你下次再来时就是一条宽阔的、平坦的高级公路了……听着外婆的话,我仿佛看到了各色各样的汽车风驰电掣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一幢幢现代化气息的楼房拔地而起……眼前熟悉的小乡村渐渐的陌生起来。

我心里清楚地明白,萝卜花地和我绚丽多彩的童年都一去不复返了。啊,萝卜花地你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萝卜篇十五

俗话说,“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青萝卜俗称“愣头青”,是我家乡的特产,堪称是人间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夏去秋来,正是萝卜收获的季节。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潍坊萝卜原产地保护区,认识了种萝卜的老爷爷,品尝了他种植的萝卜。老爷爷拿出来的萝卜,头部顶着一把绿油油的小伞,上身穿着碧绿碧绿的衣裳,根部是白色的,比头部稍粗,带有一条老鼠尾巴似的根须,像皮肤洁白的娃娃,又像可爱的“小胡巴”。咬一口又脆又甜,青白色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美滋滋、凉爽爽,真好吃。同学们都说,“这味道,真是美极了。”品尝完萝卜,老爷爷又带领我们参观了萝卜大棚,一走进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排排萝卜宝宝整整齐齐地站在地里,像一个个身披绿色铠甲的威武士兵,神气极了。老爷爷说,“每位同学可以拔一个萝卜。”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拔了一个又高又绿的萝卜,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路上我忍不住,自己先咬了一口。回到家,爸爸妈妈把萝卜洗干净,头尾两头切除,腰部用刀竖切四段,顿时,一股萝卜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咬了一口,那甜津津的味道立刻沁入心脾,让人回味无穷。爸爸妈妈都夸奖我拔的萝卜“不艮、不辣、甘甜,嘎嘣脆”。

萝卜是水果型蔬菜,生吃能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萝卜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丝用香油、蒜瓣、味极鲜、醋凉拌着吃;还可以萝卜炒肉丝、萝卜炖肉、萝卜炒豆干,都很好吃。尤其是萝卜炖野兔肉,不但味美,它的营养还非常丰富呢。萝卜的作用真大呀!

这就是我家乡的萝卜,欢迎大家都来品尝。我也一定要像萝卜那样,不但自身清清白白,还要做一个对人们有用的人。

家乡的萝卜篇十六

人们平常吃的水果差不多都是苹果、梨、香蕉、草莓等等;就光这些人们还觉得很好吃,其实这不是最好吃的东西。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些水果是不好吃,萝卜才好吃。又过了一个多月,萝卜非常广泛了,买萝卜的人也非常多。萝卜的味道是:“脆生生的、辣滋滋的、甜甘甘的,比香喷喷的米饭还好吃呢!”真是令人惊叹。

每当客人来我家的时候,母亲就不给客人端水果了,而把萝卜当成水果端在客人面前;我又看见母亲左手拿着萝卜右手拿着刀,将萝卜切成条;这样萝卜显得更好看了。最后,母亲又再次把萝卜‘条’端到客人面前,结果母亲连刀都拿到客人面前。因为有的客人嫌萝卜辣,就拿刀把皮削去吃。萝卜的特点是:“萝卜的周围是青的,头上叶子的颜色是碧绿的,尾的颜色是白色的;仿佛和老鼠的尾巴一样长。平常母亲去菜市场买萝卜,差不多都是看萝卜的外观。

反正我对萝卜的特点也不怎么了解。记得在前两年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只因我们家的院子特别宽敞,于是,父母就在院子的一角做了个席子,又在在席子里种上萝卜。几天后,萝卜缺水了,父亲不在家,母亲还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在写作业;母亲就只好叫邻居家的王大伯来给我们家的园子浇水,只因王大伯没有学问,连浇水都不会浇,所以,他只好帮倒忙了。

就在这时,母亲一看园子全是水,母亲就非常高兴,王大伯不知道我的母亲为什么这么高兴,就问我母亲为什么笑呢?我母亲回答说:“我真的得谢谢你啊!若不是你,我的园子自然就会枯萎的。”这时,王大伯只说了一句‘不客气’这三个字就难过走了。这时,母亲又到屋里,对我说了两句关于萝卜的俗语;一、烟台的苹果莱阳梨,也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二、冬吃萝卜下吃姜,气的大夫满街爬。

家乡的萝卜篇十七

萝卜豆是一道小菜,我们苏北人都会做,都喜欢吃。我认为它是天底下味道最美的小菜。

初冬,正是做萝卜豆的时候。母亲把精心挑选的黄豆煮好,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这是做萝卜豆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不能晾太干,太干了捂不好,豆子不长黑毛;也不能太湿,太湿了豆子容易烂,跑了味。然后把豆子用塑料纸包好,放在炉子跟前捂着,四五天以后,豆子捂得又黑又香,就可以拌萝卜豆了。将红皮萝卜去头尾,洗净、切薄片,即可装坛,一层萝卜,一层黄豆,一层食盐,依次反复,直至装满。其间,还要随时均匀地撒入配料、花椒、茴香、姜丝、红辣椒丁甚至桔皮丝等。最后封口,捂上几天后,启封拌匀,即可常备食用。吃的时候再加芫荽、味精、香油一拌,味道美极了。我们这儿有句俗话:“小麦煎饼萝卜豆,一辈子吃不够。”是的,你看他们拿起薄如纸、白里透黄、软绵绵的小麦煎饼,卷起桔红色赛玛瑙似琥珀般的鲜萝卜豆,洁白锋利的牙齿猛咬一口,香辣之气弥散开来,转眼间一张煎饼下肚。唇齿留香,鼻尖冒汗,头上散发出腾腾热气,外地人见了真是开眼界啊,你们这儿的人吃饭怎么这样潇洒!

家乡的萝卜篇十八

小时候,我就是吃红萝卜长大的,记得当时那年代,粮食缺乏,家乡的红萝卜就成了我们家的主食。每天三三顿顿离不了红萝卜,锅里炖的,汤里熬得,到处都是红萝卜。时间长了,很厌烦吃红萝卜。所以我从小不喜欢红萝卜,就连我们家所有人都不喜欢红萝卜。也可能红萝卜在我们家乡是一种特产,种植的多,产量也高。吃的多了,人们自然感觉就腻了。

也许有人觉得红萝卜好吃,并含有很高的维生素营养价值,吃了对人体很有好处。的确,现在的红萝卜是人们饭桌上的稀罕,也是菜的点缀。可我们小时候根本不是吃一点稀罕而已,却是大量吃红萝卜,既没有油水,又没有别的菜来搭配。谈不上好吃,只是填饱肚子而已。难怪家乡的红萝卜在我们兄弟姐妹中成了奢侈。虽缺少粮食,但一看到红萝卜就不想吃饭,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想每天吃那难以下咽的萝卜。想来个改善,也没有别的食物。只能每天将就着吃点,来维持我们的一日三餐。因此,红萝卜在我们小时候就是唯一滋养我们的物资食粮。

记得每年秋天,母亲将小点的萝卜吃掉,大的就储藏起来。就连萝卜缨子也要洗净晾晒干,以备第二年春天用。尽管母亲当时很仔细,很俭朴地过着一家人的生活,可我们兄妹五个还是不喜欢那红萝卜。母亲总说,没有粮食,就用萝卜将就点,不然我们吃啥?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我们虽不想吃,但也只好天天用红萝卜来充饥。要不怎么度日?记得有一年,听说忻州那地方种植白萝卜,我们便与忻州人进行了交易,才换来一点搭配的菜。

家乡的萝卜,出产多,个头不小,长的也蛮好看!就是我们感到有点没有换口的滋味。没新没鲜,一放学,就知道是红萝卜饭。母亲每天忙里忙外,又要地里劳动,又要做家务,还的照顾我们兄妹几个。做饭只能将红萝卜切成块,熬在锅里,下一点高粱面(没有白面),就是我们每天的食物。记得有一次,我二哥劳动一天回来,又累又乏,看见又是红萝卜饭,很是烦躁!便将灶膛里的灰撒在了锅里,弄得我们全家都没有吃成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像我们现在有肉有油,想怎么做都行。当时哪来的油水?其实是水煮菜。不像我们现在一桌子菜,红萝卜只是点缀了一下,起到配拌作用。

家乡的红萝卜虽不好吃,那也是父亲、母亲辛辛苦苦与村民们辛勤种植的结果,当时是大集体管理,一起劳动,一起收获,再平均分配。没有长辈成年累月的劳动,何来的红萝卜?尽管不想吃,但也深知他们每天日作劳动的艰辛。只是那个时期,没有别的食物,只能种啥吃啥。再者,庄户人嘛,靠田吃田,靠水吃水,没有钱,哪来的其他食物?再说,国家当时也是比较贫穷落后的,生产出来的东西供不应求,只能是供应。而不像我们现在想买多少也行,想吃啥就吃啥。

当时那个年代,红萝卜是我们生活的写照。种红萝卜,说明我们地方贫穷,生产落后。种红萝卜,产量高,收成大,也是我们家乡唯一的依靠。没有红萝卜,就难以生活度日。只有种植红萝卜,才能得以解脱当时贫穷落后的面貌。那时,红萝卜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生活的来源。

我的家乡。

就是出产红萝卜的地方,每年都要种植很多的萝卜,并还运往全国各地。据说是因为产量高,只能种植红萝卜。所以,红萝卜,在家乡既是一种主食,也是一种蔬菜。

现在,红萝卜在家乡已基本看不到了,或是偶尔种点。取而代之的是其它的一些新鲜蔬菜。它已成了我们放桌上的稀罕,饭桌上的点缀。人们现在吃着新鲜的萝卜,都说,这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蔬菜。而在当年我们对红萝卜却是那样不肖一顾!而如今却是一种稀罕的蔬菜,被人们重视地点缀在了餐桌上。

红萝卜,我虽不大喜欢,但现在又觉得有点离不开它。在绿色的饭菜上轻轻一点,有红、有绿,相见分明,搭配得当。煞是一道风味可口的好菜!不竟惋惜起当年那红萝卜的味道!如今,只能是吃一点稀罕罢了。你看!喜庆宴席上,红萝卜一点缀,人们就会感到大有生津之趣,不仅好看,而大增食欲!没有红萝卜,感觉还真不是滋味。相反,有了红萝卜,反而让人吃的香甜,吃的可口!

家乡的萝卜篇十九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里盛产萝卜。萝卜虽然是一种普通的东西,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这样一句话:“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我们家乡的萝卜皮。”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安徽,不亲口尝尝这里的特产青萝卜,那你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家乡的青萝卜在全国也是久负盛名的,它的独特之处是青白分明,又脆又甜。

虽说是常见的萝卜,但每个萝卜的外形又都不一样:有的长长的.,像个细高个儿的小伙子;有的又粗又短,像一个胖娃娃;有的身材匀称,表皮光滑,像个白面书生。

虽说名叫青萝卜,但萝卜的颜色并不完全是青色的。它小半截露出地面,大半截长在地里。露出地面的那一小部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青色,埋在地里的那一大部分却是白色的。这种萝卜长成后,水分多而且特别甜,轻轻咬一口,萝卜汁会顺着你的嘴角溢出,甜丝丝、凉爽爽的,真是又解渴又解馋。

有人把萝卜切成马蹄状,和着排骨用小火炖着吃,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有人把萝卜洗净后切成丝,和红辣椒丝一块炒,又甜又辣,让人胃口大开。宴席上,人们把萝卜切成方块,盛在盘里,撒上白糖,便是一道可口的下酒菜。

除此之外,家乡的萝卜还有它独特的功能一一消食败火。过节的时候,贪吃的小孩吃多了饭,感到肚子胀,这时只要吃上一块青萝卜,过一会儿,肚子就不胀了。

听完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明白了“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为什么“不如我们家乡的萝卜皮”了吧。如果你有机会来安徽,一定别忘了尝尝青萝卜呀。

家乡的萝卜篇二十

朋友,你到过古镇甪直吗?你品尝过我们这里的土特产——甪直萝卜吗?它色泽红亮,香嫩可口,咸中有甜,甜中带鲜,吃了使人大开胃口。所以每年七、八月“甪直萝卜”上市后,我非要叫爸爸、妈妈去买些不可。

甪直萝卜韧性很大。一条尺把长的萝卜,你稍微用力一拉,就可以把它拉到一米左右。如果把它切成两毫米厚的薄片,则可扯成茶杯口大小金黄透明的“薄纸”。将它放置在书本上,隐约可见书上的字迹。甪直萝卜保鲜期较长,可存放两三年。

甪直萝卜最早出现于清朝道光年间。由当时的酱菜作坊“张源丰”首创,称为“甜酱萝卜”或“源丰萝卜”。解放后才根据产地甪直,定名“甪直萝卜”。

甪直萝卜选料严格,腌制技术要求高。初冬,采购常熟、梅里等地的新鲜长萝卜,以去头去尾后长1尺至1尺1寸,直径1寸左右为宜,而且要求没有疤斑,光润匀直。制作时先将选好的萝卜洗净放入缸内,加上盐,然后压上与萝卜同等重量的石头,使萝卜逐渐脱去水份。开春起缸,将腌过的萝卜滤干,冲洗消毒,再浸入甜面酱中复腌。一直到五、六月份,再进行翻缸,一条条勒去萝卜上的面酱,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每隔两小时左右翻动一次。曝晒3天后再把萝卜放进缸里,并放入各种香料封缸,大约半个月后便可开缸出售。从采购萝卜到制成出售,大约要七、八个月。

甪直萝卜价格较贵,每500克要7元左右,超过了肉价。但买的人却很多,有的买了自家品尝,更多的是赠送亲朋好友。现在,它不仅跃上了上海西菜馆的餐桌,而且远销海外。海外侨胞在品尝中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特产一一“甪直萝卜”。它包融了多少浓郁的乡情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