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槐树花开散文简短(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43:13 页码:8
2023年槐树花开散文简短(大全10篇)
2023-11-24 09:43:13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经历和成果的一种回顾与总结,让我们能更好地前进。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一

风,给这个夏日的夜晚,带来了少有的清凉。一弯晓月,透过梧桐树的枝杈,洒了一地碎银般的亮光。星星悄悄的眨着眼睛,陪伴着这个恬静的夜和梧桐树下的我。好惬意的情景,好惬意的我。此时,真想斟上一杯酒,醉上它一回。醉回到少年时那懵懂的时光,习惯地坐在我家院子前的老槐树下,闻着比酒还醉人的那一树槐花香。

那时候,我家住在大杂院里,一个篮球场大的地方,住了十户人家,院门前,长着一棵由两个人才能合抱的老槐树,没有人知道它的树龄。树干上层层叠加的褶皱,就像古代武士的战袍,从他干裂的斑纹里,似乎可以窥见它曾经历了几度岁月的沧桑。它繁茂的树冠覆盖了半条小街。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老槐树上,便热热闹闹的开满了雪白雪白的槐花。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便随着阵阵轻抚的风吹向小街的四面八方。听老人们讲,外面的亲人,在回家的路上,只要闻到槐花的香气,就是蒙着眼睛也能沿着花香找到自己的家。

由于大杂院里居住条件的限制,院门前的老槐树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人、孩子聚会、聊天、嬉戏的好地方。尤其是到了夏天,老槐树下,男孩子弹着玻璃球,翻着“毛片”(一种儿时玩的带有图画的纸片),而女孩子则一边跳着皮筋,一边唱着童谣,三五六、三五七、十七,四五六.......。到了傍晚,老槐树下,放上一个饭桌,七零八落的摆放着几个高矮不一的凳子,饭桌上一只白瓷茶壶里添上一撮廉价的花茶,细心的'大人们还不忘放上几粒晒干了的槐花。等依次把茶杯斟满后,那散发着淡淡香气的暗黄色的液体,便在大人们的喉间蠕动。人们攒了一天的故事,在一盏茶后打开了话匣子。什么古今的、中外的、天文的、地理的等等一切可以谈的新闻轶事,都被搬上了茶桌。我和老槐树静静地聆听着大人们的故事,看着大杂院里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们,在老槐树下演绎的快乐与忧伤。现在想来,好多的为人处事、做人的道理、历史等知识都是在大人们谈话中汲取的,以至于后来走上工作岗位都受益匪浅。

的确,我和大杂院里的人们一样对老槐树情有独钟。听老人讲,在国家暂时困难的三年中,槐花曾一度被搬上了餐桌,而且还是一道挺不错的菜肴。人们把新采下的槐花洗净,放在锅里焯一焯。可以凉拌,也可以放上作料,掺些干菜,在少得可怜的玉米面上滚一滚,然后上屉蒸熟。待上班的人们回来后,便一起享用老槐树赐与的美餐。那个时候虽缺油少盐,但从老人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想象,那一定是非常美味的佳肴,以至于多少年以后,老人们提起槐花时,依然是那么津津乐道。只是我无缘体会那其中的味道!

如果不是搬家,我想,我会和老槐树厮守一辈子,当我坐上最后一趟搬家公司的车时,竟情不自禁回头望去,在飞快的车轮下,我与老槐树的距离不断延长。望着还在风中摇曳的树冠,是欢送?还是永诀?一种说不出的苦涩,那种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夺眶而出的泪水,浸满了凄凉。我知道,老槐树将是我今生一个带不走的思念。

几年以后,我曾回故地,去拜访老槐树,但早已是面目皆非,曾经的故地已变成了厂房。没有看见老槐树,没有闻到我熟悉的花香。一种被抛弃了的伤感萦绕在心头。我儿时的梦,我青春时的幻想都被流失在这熟悉的陌生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月亮已经收起了那一地碎银般的光。只有梧桐树的叶子还在风中唰唰作响。夜,显得更暗了,也更宁静。被开启了的记忆的栅栏还在夜阑深处延伸。冥冥中,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老槐树下边跳皮筋,边唱着童谣的小女孩。还有那手里拿着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站在盛开着槐花的树下的那个姑娘。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二

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刚进村子,就闻见一股素雅的清香。是槐花开了!到了胡同口,见院墙外那几株槐树,槐叶如翠似玉,雪白的花瓣一串串一簇簇,在春风中摇曳,一阵阵清香随风荡漾。

这清香的槐花,不由得勾起我肚里的“馋虫”,想起以前最喜欢吃的槐花饭。

小时候,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也就到了老百姓说的“青黄不接”的时刻。人们常常到地里挖荠菜、白蒿、鸡蛋棵等野菜,或者采摘枸桃穗、榆钱、槐花,变着法子做成饭菜哄饱肚皮。这些难忘的饭食中,我觉得数槐花饭最好吃。每到槐花飘香时节,父亲就带我和弟弟去捋槐花。父亲特别擅长爬树,他爬树从不脱鞋子,而是双手抱着树干,手脚并用,衣服都不挨树身,“蹭蹭蹭”一会儿就爬到树上,一手抓着枝干,一手去摘槐花。槐花一般都开放在高高的树枝上,枝上还有刺,摘起来既麻烦又危险,父亲就挑选那些花繁枝嫩的树枝折下来,扔到地上,我和弟弟在下面捋槐花。槐花捋回来后,妈妈把槐花淘干净,放上盐,拌上面粉,上笼蒸熟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浇点醋,拌上蒜汁,如果在鏊子上焙熟或者在铁锅里用葱油炝炒,味道就更好了。吃到嘴里,槐花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吃一口就舍不得放下筷子。

那时候人们吃槐花是出于无奈,如今人们吃槐花却是图新鲜、改口味。鸡鸭鱼肉吃腻了,反而迷恋槐花的天然清香。就像我现在,好饭好菜不想吃,看着满树槐花,就想着赶紧吃上诱人的槐花饭,也让年迈的父母尝尝儿子的'手艺。

进了家门,看到父亲正在水龙头前淘槐花呢。父亲老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蹭蹭蹭”就能爬到树上,这些槐花是他用一根绑上镰刀的长竹竿,把槐花整枝折下来的。我连忙帮父亲淘完槐花,拌油,放上盐和调料,拌面,在平底锅里焙熟,捣好蒜泥拌上,这样做出来的槐花饭香酥可口,味道鲜美诱人。做好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美味的槐花饭,忆过去,谈现在,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槐香阵阵,唯愿生活一直这般美好。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三

第一次独自踏上这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茫然无措,感觉自己被席卷而来的车水马龙淹没。八年前,我曾扯着妈妈的衣襟爬过长城游过天坛,然而这一次,为了一个比赛,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我重访北京,只身前往一个五天四夜的夏令营。

我们寝室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举目无亲的大都市,我们亲似姐妹。白天紧张的笔试口试过后,晚上寝室就成了大家娱乐的圣地。我的上铺来自辽宁,“俺们那旮旯都是纯正东北大爷们儿”一口字正腔圆的东北口音,怎么听都不失风趣。邻床的上铺来自福建,一头短发,个头小巧,眼睛倒挺大,一看就是个机灵鬼。撒娇时可爱的闽南口音总不觉让人想起台剧女主角娇嗔的腔调“不要酱紫啦,你好讨厌哦”对面的铺位是个湖南姑娘,都说湖南辣妹子长得秀气,对面的那位确是皮肤白皙,不像北方姑娘温婉里带着粗犷。一天她给妈妈打电话,嚷嚷着“我没有孩子了”我听得冷汗顿出,继而明白过来,为湖南话的“孩”“鞋”同音而捧腹不已。除了这些开心果,寝室还有擅长芭蕾的江苏才女,喜欢埋头做数学竞赛题的理科学霸,内敛文静的全国十强天南海北、性格各异的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不能不说是上天精心安排的一次美丽相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就意味着别离,最不忍也最不舍的一天终会到来。各奔东西的前一夜,大家都睁遮眼盯着天花板难眠。远处有雷鸣,撕裂了宁静的夜。

我们不停地聊天,从学校生活说到各省不同的教育制度,从自己的难忘经历谈偶然听到的逸闻趣事。我们不再像那些落魄的诗人恨漫漫长夜寂寞无人懂,而是恨离别将至夜短诉不尽。天际已有了一块鱼肚白,我们收拾行李,安静看了看这个承载太多欢声笑语的寝室。有人说,看着大家就好想哭。不知怎的,这句话像烟幕弹一样炸开,悲伤的烟雾四处飘散,大家都生怕微红的.眼眶成了多愁善感的笑柄,仓猝地道了一声“再见”就想转身离去。突然,我的脸颊一阵温润,那个活泼的福建女孩在我颊上亲了一下,耳边缭绕着她轻柔的祝福――一路顺风。

行李箱的轮子滚进水洼里,溅了一脚的泥,无心擦拭。看到路边的槐树在雨中被打落的花,突然想起在鼓楼大街散步时看到的槐花,低垂的圆锥形花序,远望如同盏盏小灯笼。有人说,花开在一起,如同人相遇一样,亦是前世的缘分。如今下过这场雨,它们都散落在人行道地砖的罅隙里,碾作香尘,该彼此相忘了吧。它们很脆弱,不堪雨的一击。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被命运的洪流冲向远方,途中不停地遭遇交汇与分流,最终一同汇向大海。

无论如何,与我的生命交汇的那些人,哪怕短暂,哪怕最后天涯海角,请你们,都要各自安好,一路顺风。我在心里默念。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四

漫无目的地走着,被一种淡淡的清香吸引。来到一颗槐树花下,素白的,一簇簇,一串串。不似玫瑰,太过耀眼;不似牡丹,太过华贵;不似桃花,太过妖艳。它挽着绿,想舞醉整个春天。风一吹,一朵朵洁白飘落着,有的飘在了地上,有的飘在了远方,有的飘在了我的头发上。千千万万,填满荒芜。我弯下腰,捧起这被姹紫嫣红遗忘的洁白,满目凝望。洋溢在这片白色的花海中,竟不忍离去。

在这有梦的年龄,我遐想着自己是那一朵朵白色的花。在时光的海岸中穿行,在岁月的交叠中轻舞。从容的绽放,安静的收场。无所惋惜,无所彷徨。

四五月,天蓝的干净,风吹的柔和,雨下的多情,眼睛似清泉般的透彻。槐花点缀的乡村风情,更像一首诗,像一幅画,画里有诗,诗里有画。

忙碌有时会冷淡也会淹没平静的心,沉醉在这片净土,突然有种久违的欣喜。如果美好的时光能被定格,哪怕只是一段蒙太奇。阳光般的童年,痛与笑兼并的青春。怀旧的我,弥足珍贵的收藏着历程中的每份回忆。

时光匆匆,转瞬,春已走到中途,槐花也将谢幕。还有那些春天的音符,还未来得及演奏,便被时光埋没,悄无声息的成为了过去。太多的来不及,太多的等不及。

“十年以后的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八点,在大剧院正中的两根圆柱之间”。

“要是那儿的圆柱不成双怎么办”。

“那儿只有八根圆柱”。

“刹那间,我真想令时光停住,好让我回顾自己,回顾失去的年华”—谢廖扎等待着热尼娅。

“有时我会蓦然想起约定那件事,尤其是约期临近的前几天。有一种强烈的忧悒和不安,仿佛我熬过的所有岁月,都是为了这次约会。”

“让我追悔少年时代,我心灵的愚钝无知,它轻易的错过了,我一生中本来可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古塔山上,杜梨树下……孙少平等待着田晓霞。

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望无际的草原。落日恢宏,歌声悠扬……金波等待的那位藏族姑娘。

青春,仿佛会输给等待。

太多的故事,我以为才开始,却已经结束。这么近,那么远;这么熟悉,而又陌生;这么清楚,却又那么模糊。拂掉经年的尘埃,细品时光安然,漫步夕阳西下。天边云起,日落烟霞,喧嚣沉醉,四季轮回,终不过流年烟火,淡月风华。

在光阴的故事里,有一种阅历,叫优雅;有一种沉淀,叫淡然。有一种感情,漂洋过海;有一种情感,云淡风轻。

曾经我也认为,只要是出现在生命里的人,无论花谢花飞,无论云卷云舒,都会在岁月的轮回里,刻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成为亘古不变的永远。可最终,不过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而明日又隔天涯。”

此去经年,又是一季,花开花落。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五

走进蒿山少林,说来是有一定缘分的,前几日刚刚又看了一遍电影《少林寺》,再一次领略了少林寺武功的博大精深。后出差途经哈尔滨时,先后被两个和尚认定我有佛缘,跟在我后面走出很远的路程要为我指点迷津,而我唯恐被僧人度入佛门而吓得落荒而逃。因为我感觉自己的红尘因果还没缘尽,还不敢接受僧人的点化。

去湖北襄阳开会,没有买到直达的火车票,在郑州中转时,正巧有一天的空闲时间。在火车上与人闲聊时,我决定采纳热心人的建议,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去蒿山少林走一遭,既可以验证自己是否真的有佛缘,也借这次难得的机会一睹名山古寺的风光。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东依郑州,西临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并称为中华五岳。被称为中岳的蒿山峻峰奇异,山峦起伏,最高峰1491.7米。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位于嵩山少室山下,是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汽车沿着郑少洛高速公路行驶,道路两侧的山峦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忽而钻出浓雾矗立在眼前,忽而又躲入雾中不见了身影。还未走进蒿山,就让我们对蒿山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也许正是这些渺小的、宏大的,神秘的和公开的东西,才让我们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令世人瞩目的文化遗迹,形成了中华河山深厚的积淀!

汽车很快便驶入了登封市,道路两侧有许多武馆和武术学校。导游介绍,开办武术学校已经成为登封市的一项特色产业,目前各类武术校馆已达80多所,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武林部落”。

少林寺的游人络绎不绝。我们走下汽车,视野范围内,车辆成排,游人如织。寺庙的钟声穿透浓雾,绕过山峦,传入耳中;空气中飘荡一种特殊的香火气味,似乎在提示我,此时,我已经站在了少林寺的`门前。

走近举世闻名的少林寺,感觉这个有中国佛教禅宗发祥地之誉的寺院丝毫谈不上气势恢弘,视觉上远没有电影《少林寺》的场面宏大壮观。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阁,这里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方丈室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宿于此。

立雪亭在方丈室后,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供奉着达摩祖师的铜坐像,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个字为清亁隆皇帝御笔亲题,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

转过立雪亭,后面是“西方圣人”殿。导游介绍,这里就是传说中少林武僧习武之地,地上有48个地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功留下的,也是电影《少林寺》中和尚们练功时双脚跺得震地响的地方。此时,几队游人同时聚在了这里,而几名导游也各不相让的向自己的游客机械般地叙说着解说词,让我感到这处佛门净地的喧嚣杂乱,也感到导游们为已为利的心胸与佛家做人之道的不符。

殿旁高大笔直的柏树引得许多游人驻足品评。少林寺现在的寺院基本是1978年以后新建和复建的,历史上的真迹只有少量的石碑和几扇旧门了,真正的少林记忆,其实只有这几棵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存活下来的古树,只有它们目睹和见证了少林寺的风光和沉痛。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着毗卢遮那(即法身佛)的佛像,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

少林寺还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僧菩提达摩。相传达摩是天竺(古印度)国的一个王子,其师般若多罗是古印度佛传第二十七祖。达摩得法后,远渡重洋来到广州,后到嵩山,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山洞内面壁九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后人尊称达摩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达摩面壁九年的山洞现在称为“达摩洞”,据说里面还有达摩面壁参禅九年而留在石壁上的影子。可惜这个景点被导游略去了。我和众游客一起,只是跟在导游后面行走,很多地方看完之后就不知所言为何了,更有许多景点被导游忽略了。

走出少林寺的山门向西行数百米,就是著名的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少林寺的西山脚下,这里是国内现存的最大最多的塔群,共有塔林230余座。

塔林是名副其实的古迹,久经风雨的石塔已经显得很破旧。塔的层次一般为一至七级,最高可达15米。因为建筑年代不同,古塔有着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造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柱形、锥体、瓶体、喇叭体等。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表其功德。所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不同,都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修养、造诣、学问、地位和威望等。

游走塔林就像是品读一部浓缩的少林寺历史,蕴藏着很多佛学知识。穿行在灵塔间仿佛可以和高僧们对话,聆听他们讲述少林千百年来的碌碌风尘。

走出塔林,下一个行程是上嵩山。

我们乘坐缆车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了山顶,走出缆车站就是一个观景台。从早上开始就一直雾茫茫的天气,能见度比较差,放眼望去,眼前是白雾茫茫,看不到任何景色。我们沿着山边的栈道跟着前面的游人漫漫前行,一路欣赏着飘飞的云雾,想象着笼罩在云雾中风景迷人的秀丽山峰。随着云雾的飘动,视野中忽而露出一处山顶,忽而露出半壁山崖,忽而又是茫茫白雾。这样的天气,即使再美丽的景色也都深藏在了浓浓的云雾之中了。同行的游客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思想中有了打道下山的想法。登上蒿山就是想看一下名山的深奥,怎奈此次出行不逢天时地利,满世界的云雾遮挡住了我们欣赏大好河山的视野,满怀兴致上山而来的我与众游客,只能带着遗憾等待下次有机会再上嵩山了。

坐在下山的缆车上,雾在山中飘,山在雾中游,缆车时而在云海上穿行,时而钻入云雾中博击。“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在蒿山间飘荡。坐在缆车上,听着这首抒展情怀的歌曲,尽管没能一览蒿山的风貌,但这座名山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曲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在心怀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六

县城西南角有一条百年杂货街,熟悉这里的人都管这条街叫老街。老街里有上百家卖杂货的老字号。

老街的青石巷是老的,房子是老的,连人也透着一股老成气。熙熙攘攘的人们多半冲着老字号慕名而来。最出名的“老根杂货”坐落在老街拐角,它被一棵枝丫繁密的大槐安详的'笼罩着,似乎确凿老根杂货是大槐的儿子。

老根年轻时跟着村里人走南闯北,积攒了点小钱便回家做起了杂货生意。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头到脚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勤劳的老根凭着农民的性子自个进货,验货,每次都做得小心翼翼,生怕拿到假货骗了大家。老根从没进过学堂,却也知道做人不能没有信用。老根对邻里一脸正气地说:“做人要踏踏实实,做生意更要讲究诚信。如果用假货骗大家伙儿,砸了自家货铺招牌不算,俺这祖祖辈辈的名声儿可就毁了!”

老根对乡亲和客人尤其热情大方,遇上天热时拿起自制的竹凳去大槐下请客人喝碗凉茶乘凉再走,下雨时慌忙路过的人多半被老根招呼到大槐下货铺里躲雨了。渐渐地,乡亲们暗地里对老根赞不绝口,老根逢人一个劲儿的夸大槐。

杂货铺的生意慢慢开始火了起来,名气也越来越大。

大槐的枝干也比往年壮了许多,叶子比前几年遮荫的更密更广。今年的槐花开得格外灿烂,仿佛大槐倾尽了毕生心力换取了这一次华美的视觉盛宴。槐花香飘过大街小巷,连风都沾满了槐花的味道。

“老根杂货”不断装修,招牌被金色的油漆刷的格外刺眼。老根招了几个员工,自个儿不再进货,也不再验货,成天在嘴边唠叨的话现在不见了踪影。

今年的冬天来得太早,门口的那颗大槐没了往日的生机,密密麻麻的叶子开始打焉,不情愿的脱离了母体。东风的凛冽带走了绿色,带走了生命。大槐只剩下黑压压的枝干突兀的裸露在空气中,也许它是在向灰色的天空哭诉。

老根依旧每日忙碌,不是去进货,验货,而是频繁地陪着有啤酒肚和油光满面的老板,在高档的包间里喝著名贵的酒,抽着价格不菲的名烟。他们,在贪婪地笑着。整个屋里烟雾同黑暗交织,光明在角落里苟延残喘。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厌恶的味儿。

来年的春天,冬眠的草被暖风吹醒,大地又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奇怪的是,老街拐角的大槐,再也没从冬天醒来。

有一天,派出所公安人员来到老根杂货铺。后来,老根双手带着手铐,被公安人员带走。听邻里街坊说,是因为非法贩卖假烟假酒,劣质商品才出事的。

还听说,上车前,老根深沉地看了大槐一眼。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七

一直都是个路人甲,什么都不知道......

我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懂得这世界的冷漠。我只知道从我进入这所高中时我就一直都不开心。我告诉自己这地方的一切都不值得我留念,我唯一的目标就是三年后的高考。所以这地方的人和事都不值得我用真心对待,凡是了解下就好。可是我忘了,我总是那个说了就算的人,所以我把一开始和自己说的话也忘了。

随后我因为自己一直害怕一个人,就只好结识一些新朋友,整天和他们出双入对的。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身影。可是美好的事情总是很快结束,我成绩一直都没有想象中的好,一直都很不稳定。因此到分班分科的时候我没能如愿进入重点班,这是我上高中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失败。等到学校的分班工作成功完成时,我才发觉和以前的朋友分的很散了。突然之间觉得一个人的感觉又回来了。就算可以和他们每天一起去饭堂,那种最初的感觉也回不来了。那段时间我心情特别的不好,我总以为朋友们爱聊些他们自己的事。而我和他们说心事成绩的时候他们总是不爱听。我讨厌这种被人忽视的感觉。因此由于个人的心情问题和他们吵了架并说以后都别再一起吃饭了。我知道是自己的意气用事,可是就这样我没了好朋友。

从小到大我都是有人陪伴着,我害怕一个人的感觉。正因为这种感觉的存在,我又结实了班上的一个新朋友。很开心,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上高中以来第二次这么开心了。因为这个朋友他和我有点像,不说成绩和我不相上下,就连家里做的事业也差不多。同时理科生我觉得顿时有了希望一样,我告诉自己跌倒了不怕,继续站起来就好。可是学校不大,那段时间老撞见以前的朋友。我在他们的眼里应该就是个喜新厌旧的家伙吧!他们应该很恨我吧......

不久后,我又开始了出双入对的生活,可是却变了对象。一直和我同班的同学都很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为什么撇下以前的好朋友,却和这个跟班上人关系特不好的班长。可是就只有我知道他是为了这个班好,只是方法没有用对罢了。我害怕没有这个朋友,所以和班上的人的关系就一直没有打算很好。尽管我知道他们都对我很好,但为了避免别人说我是那种东西两边靠的家伙,我就一直默默的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爱怎样勾心斗角就怎样把,我当个路人甲就好。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每个人都有新的计划,新的愿望。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在我面前他们从不忌讳什么,还真把我当成最忠实的观众。什么甜蜜动作都在我眼前一一浮现,尽管我在初中时这种场面见多了,但人总希望有点自由空间吧!忍耐的限度总有一天会到极限,可是他们一点都没有发觉我的变化。就因为我害怕一个人,所以每天就好像一个跟屁虫一样跟着他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大家都自由活动去了,而我却夹在他们中间继续做他们的忠实观众。这是所有人都不理解的,甚至还有人很直白的和我说:“哟,你又当电灯泡啦,好玩吗。”我只能微微一笑告诉他,习惯了。

一直我都是那个与世无争的人,就算给和同学们关系不太好。我也不会去理他们,因为很多事知道就好。可是我居然也卷入了那场无谓的纷争。都说女生的嘴巴管不住,现在我终于知道,因为我自己也成为了那样的人。我把班上看不爽他们的人,都以为班上人看不爽我。我讨厌那种感觉。所以就这样无谓的斗争开始了,我和那朋友讨论着谁谁怎样,班上人却只讨论他们怎样。可是我却又是那个路人甲,什么都不知道。就当我发表说说讲自己的愤恨时,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觉得我们的同学关系很不好,应该大家一起好好的.讨论,并且把关系搞好。就这样那晚在操场上的破口大骂成为了必然事件,大家从那晚开始关系变得更僵了。我却成为了一个拿着别人凶器的杀手,彻底的伤了一直和我一班的同学。那晚,我哭了,一直都不屑在人面前哭的我,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也许人总有个记忆曲线,那就是遗忘。那件事过了很久很久,有天周末休息,我那朋友逛街去了,我呆在教室里看书,班上有个朋友和我聊起了天。聊着聊着就说到我的处境,他说:“你不累么,整天跟在他们后面你就不想摆脱么?”听到他那句话我顿时安静了下来,我在想我可以摆脱么,可以只当他们的好朋友,不用整天跟着他们,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我可以吗?和那同学聊了很多很多,我知道他是好心。可是正因为他的话,让我心里压抑了许久的感情终于爆发了。我受不了每天下课我想小睡一会儿都不行的感觉,我受不了每天中午我想好好看书好好用功都不行的感受,我受不了他说不想去饭堂我也不能去的感受,我更受不了每天晚上都要当他们的护花使者护送他们回宿舍的感觉,最受不了的就是居然还要忍受别人在自己背后说自己坏话时的感觉。

忍耐总是有限度的,我没有和他们明说,我害怕他们因为我的话而把他们的关系弄僵。我就一直的找机会远离他们,什么社团开会、社团搞活动、社团收人等等一系列的借口都成为我可以远离他们的好机会。就算有时社团没什么事做,我也没事找事做。就这样中午午休时间被浪费去,晚修被浪费去,甚至周末时间也被浪费去。总之一切可休息的时间,我都花去了做无谓事,只希望可以远离他们。我想时间久了,他们也会习惯我的所作所为吧!

习惯的事情总是在不习惯的时候慢慢习惯。我那朋友偶尔也会和我说,他不想吃饭了,可是我总不能再陪他一起了吧。因此在无意间我找回了以前的朋友,和他们说了我的处境。最令人欣慰的是那些朋友并没有怪我,反倒很乐意和我再一起重回当初那美好的感觉。所以我就和那朋友说你不去吃饭那么我就和别人去了。他也迅速点头答应啦。我瞬时觉得这世界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

我一直都以为时间可以让人习惯一切,我那朋友他应该了解我是怎样的想法。可是我和之前的朋友走的越来越近了,对他来说我就像是个哪里好就往哪里飞的无头苍蝇一样。可是我自己的想法就是他有他最爱的男友就够了,我无须做那个很累的自己。我想做一个自私的自己,为自己想,为自己生活。

高中就这样过了一大半了,我总是在做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也总让人觉得我就是个哪里好就往哪里靠的家伙。可我不想再做那样的自己了,不想再做那个路人甲,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路人甲。我只求能够保持现在的状态,只求能做个自私的自己,只求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静静的发呆就好。你们能否别打扰属于我一个人的安静,能否让我一个人傻傻的做自己的梦......

路人甲当久了,总希望知道些不知道的事情吧!

以后、莫打扰就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八

父亲在我家的院子里栽了一棵槐树。他栽那棵槐树时我还在家,于是帮着提水、浇水。后来我离开了家,那棵槐树是在父亲料理下长大的。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棵树已经由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耸立在院子的西北角。

我来到城市生活后没有栽过一棵树,因为我没有空闲的'地方栽树,无论是槐树、柳树、杨树,还是枣树。城市的人四处种植楼房、修建街道,可是没有多余的地方栽树。

我喜欢树木,我常常说我对树木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感,因此我常常会想起父亲种下的那棵槐树。其实父亲这一辈子不仅栽了一棵槐树,还栽过一个梨园。或者说父亲栽种的也不仅是一棵槐树和一个梨园,父亲还栽过柳树、杨树、梧桐和椿树。这些树木在春天开花,夏天生长,它们改变着土地的颜色,让葛套村春天是春天、夏天是夏天、秋天是秋天。

这些是我能够看到的最美丽的色彩,这些色彩让我觉得温暖,可是我还是对父亲栽种的那棵槐树更钟情。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九

古代黄河在阴山之下,频繁改道,淤积了大量的平原壤土,为放马和原始农耕创造了条件。

从唐虞以至春秋,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频繁地进行着战争。

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北逐荤粥(音勋育)”。黄帝是中国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传说人物,年代约在公元前六千年左右。既言“黄帝北逐荤粥”。

荤粥部落居住在中原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现在的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进行游牧。

黄河改道时候留下的大片淤积地。

春天,风和日丽,被冰雪覆盖的河套平原冰消雪融,桃杏花开,百草茂盛,是最美的季节。

夏天,天气炎热,水草肥美。金色的黄河鲤鱼在人们叫做:“海子”里面随手可捞,有时候鱼儿还会跃上岸边,成为人们的美味。海子边百鸟翱翔,是大批候鸟的天堂。有大雁,有天鹅,有野鸡,还有野兔,野猪,鹿,野羊等。有吃不完鸟蛋,捞不完的鱼,狩不完的猎。

秋天,天高云淡,百草成熟,是牛羊抓膘的最佳时机。牧羊放牛,不分白昼。

到了冬天,只要在冰面打一个一尺见方的窟窿,鱼儿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一个个争相挤到冰窟窿,拿一根木棍就可以把鱼划拉出来。

蔚蓝色的太空,飘着朵朵白云,悠扬牧歌在草原上唱响。

恋人们不受任何礼教的约束,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双双放马由缰,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跑累了,跨下马来,红柳林,沙蓬下,就是谈情说爱的地方。

然后策马跑向大阴山,在巨大的石块上,男的刻下太阳或者是牛羊马鹿等图案,象征她们的爱情像太阳一样火热,牛羊遍布草原,捕获更多的鹿。

然后,燃起一堆大火,附近的人们看见了,亲人知道了,都跑了过来,围着大火,唱歌跳舞,喝自己酿造的果酒,吃新鲜的烤肉,一起来见证他们的爱,祝愿他们的爱,比太阳热,比大山还要厚重,天长地久,恩恩爱爱一辈子。

男人放马牧羊,女人洗衣做饭,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雪,厚厚的大雪覆盖了草原,牛羊冻死无数。

北方苍狼失去了食物来源,穿过了冰封的黄河,大批南下,吃老百姓的猪羊,伤害百姓性命无数,地方官立即报告了黄帝。

黄帝接到奏报大怒,派出了飞虎大将军,北伐杀狼,驱赶出境。

飞虎大将军率领五千铁骑,横扫万狼,势如破竹,一直渡将狼群追过过黄河,驱狼大军不知不觉深入了河套腹地。

当飞虎大将军铁骑到了河套腹地,发现不少的土著居民,憨厚善良,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当地居民们用最高的礼级招待了他们,献出了自己酿的果酒,杀猪宰羊款待了不少时日。

飞虎大将军拜别了土著居民,带着大部队策马来到黄河边回朝复命,并且向黄帝奏报了河套地区是一块水草肥美,牛羊遍野,人民富裕的好地方。

黄帝一听,立即下令北伐河套。

黄帝的十万大军,一起穿过了冰封三尺的黄河,在大年三十晚上,征服了荤粥,挂起了黄帝的旗帜。

一部分不愿意屈服的荤粥土著人,逃亡他乡,另辟生路。

槐树花开散文简短篇十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初识这首诗好像是在小学,知道了京口就是镇江,那里有爷爷的小妹妹——我的老姑奶奶!

第一次学习写信也是在小学,老师要求我们不但要写信,还要用信封封好再交作业。于是给从未见过面的老姑奶奶写了封信,还在信封上认真地写上“镇江市山巷底黑桥西146号”。

10虚岁那年的暑假,爷爷兑现了对我的承诺“10岁带你去镇江看老姑奶奶。”那时候,在我的心里,虽然知道了“京口瓜洲一水间”,但是对“一水间”有多远还是没有具象的概念,始终觉得镇江是遥远的大城市。为了镇江之行,母亲特意为我做了新的的确良衬衫,人造棉的裙子,想让我打扮的漂漂亮亮去城里玩。爷爷带我从高邮乘轮船,一点多出发,从京杭大运河入长江,晚上停靠在镇江轮船站8号码头,好像是大表叔来接的我们。码头上灯火通明,大西路如此繁华,让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对城市开始有了向往!

接下来的几天,爷爷带我游玩了金山、焦山、北固山,还特意带我去新修的火车站看火车。那一年,金山的大雄宝殿还没有修复,焦山的碑林我还看不懂,北固山的游客还是那么稀少!那一年,四表叔才19岁,大表叔的女儿王晶才五个月。四表叔每天下班回来的任务就是抱王晶,还让我跟在他后面出去串门,邻里都叫我“小把戏”。

此后经年,一直没有去过镇江。爷爷还是经常去看他的小妹妹,直到80岁以后,爷爷还经常一个人乘车去镇江。爷爷80和90岁生日,姑奶奶都带表叔们过江来老家祝寿,爷爷去世时,表叔们来了,姑奶奶深受糖尿病的折磨,没能亲自来送爷爷最后一程,但我还是从叔叔们的话语中看到了姑奶奶的伤心!又过了几年,姑奶奶也走了!彼时,我还在杭州,闻知此事,暗自落泪!我知道,以后爷爷再也不用江南江北的跑了,姑奶奶也不用拖着病体过江来看爷爷,他们兄妹将在天堂相聚!

到了20xx年7月,叔叔向表叔们通报了父亲的.病情,叔叔们很快就来到扬州,到医院看望父亲。没想到医院一见竟是永别,一个多月后,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表兄弟再次在老家相聚,已是天人永隔。父亲躺在水晶棺里,表叔们在灵前空自伤悲!

时光易逝,容颜易老,随着亲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我愈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短暂。于是经常跟叔叔建议,计划找个时间去镇江看望表叔们。可是计划一再变化,直到11月下旬的一天,叔叔给我电话,说大表叔的女儿12月7日结婚了,我们都过去喝喜酒!

一别33年,镇江,我终于又来了!黑桥仍在,云台山仍在,但是铁路已经填平,成了花木掩映的小径;当年5个月的小女孩王晶已经长成了新嫁娘;二叔的儿子王坚前就高大帅气,可惜这次没能见到;三叔的女儿王璞秀气温婉,颇有书香门第的气息;四叔的女儿王潇大方直率,一如四叔的性格;叔叔们渐老,就连当年只有19岁的四叔也已跨过了知天命的门槛;而当年干练威严的姑奶奶只能在照片里凝视我们的到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可惜我这些年过于忙碌,竟然让一水间的距离延长到了33年!四叔一直说年岁不等人,亲人之间一定要经常走走!的确,现在有了润扬大桥,镇江扬州已经不再有一水间的阻隔了,我作为下一代中的老大,以后一定要不定期的组织叔叔婶婶和弟弟妹妹们来老家看看,再带家人去镇江走走。虽说亲人见或不见都在心底,但是亲情还是需要经常走动才更亲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