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何写相识张娴散文通用(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8:43:44 页码:13
如何写相识张娴散文通用(4篇)
2022-12-26 18:43:44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写相识张娴散文通用一

我受纪晓峰夫妻委托,临时填空,客串主持,说几句这次相亲宴会的开场白。

爱意融融满酒楼,情思浓浓漾鹤乡。在这天美、景美、人美、心情美的美好日子,男女双方亲朋好友在欢声笑语中,共同欢聚在这里,参加计中原和刘艳的相亲宴会。我代表纪晓峰夫妻向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各位嘉宾致以美好的祝福!

(介绍计中原和刘艳上台,与来宾见面)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会去编织甜蜜的梦想。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我们真诚地希望两位俊男靓女,把握相亲机遇,用好相亲平台,真诚交流,大胆表白,以真心参与相亲、以真诚对待他人,以真情换取真爱、以真爱赢得爱情。轻轻地走进这情感的圣殿,去感受每一刻美妙时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缘分天注定,姻缘一线牵。希望各位亲朋好友,携手共进,在两位新人之间搭起一座相识之桥、相知之桥、友谊之桥、爱情之桥、婚姻之桥。让我们一起沐浴缘分的阳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抹幸福的色彩。

(双方家长及其子女上台,斟酒。)

让我们共同祝愿两位新人在爱情的滋润下尽享甘露和芬芳,早日踏进婚姻的殿堂,携手共渡美丽人生。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宴会开始!

如何写相识张娴散文通用二

这个世界不明物质大的已经超乎想象,三千大千世界,天外九重天;弱水浊浪三千,地下九重殿;上可以抟摇扶上九万里,下可以飞泻倾下九万仞。探寻的世界物质多的已经难以复加,天外星客神秘造访,黑暗幽灵扑朔迷离,现实世界山水花草、飞禽走兽,微观世界生物杂陈、细弱烟尘。客观的世界相同的物质衍生了庞大的群体部落,不计数目的尘埃不可用一粒计量,不计其数的海水不可用一升斗量,不计磨灭的空气难以用一口测量。

这个世界物质相同的已经微乎其微,山有千万座,没有一座一样,清秀的、险峻的、灵气的,内涵一样,外形不一;水有千万条,没有一条相仿,平淌的、呼啸的、磅礴的,水质一样,外表迥然;人有亿万个,没有一个一样,帅气的、漂亮的、普通的,外表有别,思想不一。事事都是绝对,人人都是唯一。复制、拷贝、仿真、克隆的或许内容贴近,但是诞生的时间有别,总有点细微差别。

这么多的物种,难得的唯一,唯一的相遇;生命着实不容易,一路坎坷,遇见就应珍惜。物质虽然众多,但属性仅有的唯一,那么多的唯一邂逅,相遇就是美丽。物质世界讲究邂逅,隔万水阻千山,不知跨越了多少艰险,此刻相遇嫣然一笑终续得今生半生圆;佛语禅意讲究缘分,轮生死回人道,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此时回眸暮然一瞥终缘了前世几许的擦肩。

相遇偶然,缘由天注定,相识必然,份由人亦成。时光推杯

换盏,人海纵横交融,并行穿越待阡陌尽头也是美丽的怀念,交叉错落待白发苍苍也是美丽的眷恋。此生中,遇见很多人、很多事,无论何时、不论何地,失去了将一辈子不再重现,过去了将永远不再复返。红尘凄美,光阴似水,多少人相见不相识,多少事曾经重叠心间,相知几何?相伴几多?相处如何?缘分需要存留,未央铭记心田,遇见就是温暖,休管它是劫是缘,缘由此生不再现,亦决然。

此刻唯一,相遇唯一,唯一唯美。花开一树一生,水流一畦一境。花儿预约了阳光姹紫嫣红,尚没有大地的孕育,小草也不会愈发青葱;雨儿邂逅了雷鸣激情奔腾,若没有晴天的邀请,天空也不会出现彩虹。唯一的相遇,美丽了眼睛,唯一的美丽,造访了心灵。相遇最美,错落最真,休管它是对是错,缘由终生此刻仅此昙花一现,再无见。

相遇最美,莫若珍惜。奈何桥畔深深地张望,忘情水前久久的忐忑,念的是三世不解的情缘,永别此生的眷恋,凄美至伤感,分离后再也回不到从前。恍若接踵又若擦肩,背影已渐行渐远,随着平行的铁轨淡出了视线,朦胧嫁接了飘逸的丝线,终成了灰蒙一点,欲绝至遗憾,殇别后时空再也不能逆转。珍惜最美,了却当下愿;人生苦短,不留未来憾。昙花虽美,相遇一现,烟花璀璨,可惜瞬间,珍惜一现,留下瞬间,甚无憾。

那些人、那些事被风飘散,这些年、这些事徒增留恋。相遇了就灿然,相识了就留念,离开了记得好,分别了应淡然。一沙

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相遇了就是交叉一点,离开了就是彼此的平行线,珍惜交叉,倍惜错落。相遇最美,尚续后世缘。

如何写相识张娴散文通用三

我的性格特点是:幼稚,没城府。;业余时间我喜欢:唱歌;我憧憬的生活是:简单,快乐;我希望我的爱人:他懂我,我懂他,互相理解,支持。非诚勿扰,本人与照片上的一样。

我的性格特点是: 开朗活泼踏实能吃苦;业余时间我喜欢:看书旅游逛街;我憧憬的生活是:在海边的小房子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生活;我希望我的爱人:有责任心孝敬父母吃苦耐劳。

大家好,我是一个直率,开朗的女孩,现在常住地点在,我平时的业余时间喜欢旅行,看书,我在自营公司工作,我想时机成熟就结婚,我理想中的约会方式是牵手漫步在公园,做伴去听演唱会,共赴浪漫之旅,希望将来过依偎在沙发里看电影,相互倾听心声,共同下厨的生活。对于我的另一半,我希望他是一个幽默,责任心,成熟稳重的男士……

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中因为缺少了你的爱,变得是那么单薄。

有时候静下心来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幸福的小家,又是无比的羡慕。真心想要找一个心的港湾,好好享受牵挂一个人,被一个人牵挂的温暖。很久以前的梦想,闲暇时与伴侣到各地去旅游,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希望能在这里遇到可以与我圆梦的你。

我亦动亦静,有时喜欢安静的自己一个人呆着,有时又好像换了一个人,与朋友玩的不亦乐乎。希望你有自己的目标与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成熟中又不乏幽默,真诚、坦率、睿智,你是我的那个他吗,那就请来信吧……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非诚勿扰……

单身的我总是看着别人成双成对,我真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好想自己能够与他们一样,有人陪伴,不再独自一人。等待,只为与你相遇,从相识、相爱、到遥远的未来。夕阳下,携手一起慢慢变老。

如何写相识张娴散文通用四

皇城相府与古村郭峪位于阳城县北留镇以北八公里处,两位古城所在的皇城村与郭峪村相距不过几百米,而事实上,它们在历史上其实就是一个村,这座历史上人丁并不兴旺的古村落,却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明清两朝先后走出了十五位进士和十八位举人,这在中国科举史、文化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后来迁居皇城村的陈氏家族则更是出类拔萃,“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被称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代大学者陈廷敬是这一家族的杰出代表。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辈为郭峪村名门望族,顺治十五年,年仅20岁的陈敬考中进士,因为同榜进士中有两位陈敬,为易于区分,顺治皇帝在朝廷上亲自为其更名,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上了一个廷字。古人相信人的名字可以决定他的人生际遇,顺治皇帝的这一小小改动,未尝不是这位新科进士改变一生命运的重大契机。此后54年间,陈廷敬平步青云,喧极一时,成为康熙皇帝的政治导师与肱股重臣,先后封官进爵28次,做为一个汉族人,历任除兵部以外的其它五部尚书、侍郎。辅佐康熙51年的陈廷敬不仅是一位为奠定康乾盛世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更是清初的大学者,除了自己的《午亭文编》等多部著作传世之外,还负责主持编撰了我国历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而他的儿子陈壮履也参与了这一文化工程,父子同修一部字典,一时被传为佳话。陈廷敬一生备极荣恩,康熙皇帝称其为“全人”,在花甲之年为其御笔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并对陈廷敬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臣子题字。康熙皇帝的题词后来被陈壮履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也就是目前相府正门外的御书楼。陈廷敬去世之后,康熙皇帝赐谥号“文贞”,并派遣三皇子主持丧礼,护丧归葬故乡。

“皇城相府”之名,为旅游开发的产物,说得通俗一些,它的名称应该是“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陈廷敬晚号午亭,所以,“午亭山村”是它的别称。因为陈廷敬出任的最后官职为文渊阁大学士,这一官职即为清初的宰相,因此,“陈廷敬故居”也就被“相府”二字所代替。皇城村原名郭峪中道庄,因为康熙皇帝曾两次驾临而改用现称。皇城的另一名称为黄城,传说陈廷敬的老母亲非常想去北京看看,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势已高,千里奔波难免劳顿,于是就说:不用来了,我在中道庄给您修一个小北京就行了。于是,陈氏城堡的外城拔地而起,外墙按照北京城墙修建。

不久,朝中有人弹劾说,陈廷敬在家乡修建皇城,意图谋反。听说皇上要调查此事,陈廷敬马上派人提前赶回,将城墙全部涂成黄色。调查官员回京后禀报说,陈廷敬修的只是黄城而已,陈氏家族于是化险为夷。其实,这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传说而已,皇城在当地始终就是约定俗成并得到清王朝认可的地名。参观过灵石王家大院的游客都应该记得,红门堡也有类似的故事。1998年,为适应旅游的开发与宣传,“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最终被定名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临樊溪,其枕山际水的地理位置可谓风水绝佳。皇城相府开城门九座,城墙总长1700米,大型院落19处,总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皇城相府又分为内外两城,河山楼和藏兵洞为其标志性建筑。

明朝末年,豫陕流寇横行,王嘉胤、王自用部屠戮山西,晋南为之震恐。明崇祯四年五月,王嘉胤率军由沁水进入阳城,次月在与乡兵的作战中被叛将杀害。王嘉胤遇害后,绰号“紫金梁”的王自用率军再起,号称36营20万人马,几乎席卷山西全境,并在此后两年多次侵扰郭峪、润城、屯城一带。屯城人张慎言曾任吏部尚书,是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在他的笔下,曾详细地记叙了流寇对百姓生命、财产带来的重大侵害。

陈氏家族祖居郭峪,其明建祖宅“老狮院”至今仍由村民居住。明崇祯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为抵御流寇,自保于乱世,陈氏家族在樊山脚下修建了高达七层的防御性建筑河山楼,第二年,在河山楼外增修城堡,也就是今天的皇城相府的内城“斗筑居”。陈廷敬显贵之后,家族兴旺,在这种情况下,又开始修建外城,即“中道庄”,并于康熙四十二年全部完工,九年后,陈廷敬病逝于北京。

皇城相府城墙高达12米,与明建平遥古城和九边重镇太原的城墙等高,这圈享受州县级规格、周长一千余米的城墙,便是陈家的院墙。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帝国》中,平定三藩之乱的几场戏,即是以此城墙为背景拍摄的。同样,陈家的院门也如同城楼般高大宏伟,门洞上镶嵌着两块匾额:“中道庄”和“天恩世德”。中道庄,既是皇城村的原称,也是皇城相府外城的名字。世德是指世德堂,这本是陈廷敬曾祖经商时的商号名称,后来陈氏家族陈廷敬这支支脉也就以此来称呼,同样为富商巨贾,陈氏家族的另一支树德堂则鲜有及第入仕之人,世德堂的子孙们自认为造成如此悬殊差距的原因是上天对自己的垂爱与恩顾,于是悬挂了“天恩世德”这块匾额。

走进中道庄,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石牌坊。陈氏家族的第一座石牌坊奉旨建于清顺治十四年,褒奖的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这一年,19岁的陈廷敬已经考取举人的功名,牌坊的落成不仅为陈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激荡着这位青年书生渴求功名显贵的雄心壮志,一座更大更能彰显天恩的牌坊已经在无形之中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第二年,少年得志的陈廷敬即成为陈家第三位进士,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宦海坦途。陈廷敬心中的那座牌坊最终在清康熙36奉旨建造,陈廷敬时任经筵讲官、刑部尚书。新牌坊四柱三楼,正中上方的匾额上书写着“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

“冢宰总宪”两侧的匾额上,书写着“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而另十四幅匾额则书写着陈氏家族取得的功名与官职,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父亲、祖父、曾祖父的累次封赠,这便是一个莘莘学子在位极人臣之后为昔日的寒窗苦读而得到的泽被整个家族的回报。抬头仰望牌坊上高达五层的匾额,不能不叹服陈氏家族的显耀与辉煌,而匾额上一排排黑底白字的楷书更显得庄重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两道石碑坊,街道北侧,即是陈廷敬的私邸“冢宰第”,陈廷敬入阁为相之后,这里又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冢宰第”是中道庄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整个皇城相府最重要的建筑,也正因为如此,“冢宰第”的修缮工作必须得到专家学者更为细致的论证,它的修缮工作被放在了最后,成为皇城相府唯一还没有修复的院落。

走入“冢宰第”,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照壁,照壁正中镶嵌着麒麟砖雕,两侧各垂直排列有六幅内容完全不同的砖雕,这十二幅砖雕,通过谐音、象征、借代等手法各代表一个汉字,共同组成了一幅楹联,由于年代久远,这幅楹联如今已经成为不可破解的谜语。

“冢宰第”内的正北厅堂内,悬挂有康熙御笔匾额“点翰堂”。传说康熙皇帝南巡驾临皇城时,御笔钦点陈家第六位进士、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翰林,“点翰堂”因此而得名。此后,康熙皇帝走过的正门也被称为御道,官员及庶民从此一律改走东西次间偏门。

在山西全省保存基本完好的城堡式大院中,与灵石王家大院、沁水柳氏民居一样,皇城相府也是为数不多的官宅之一。学者们评价说:皇城相府主要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熔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为一炉,巧妙地把封建礼制与建筑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严格地遵循封建礼制的规定,又体现出地方建筑的工艺特色。而“冢宰第”,无疑是最能体现这些建筑、艺术特点的代表建筑。

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遵循封建礼制的规定”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但小姐院的建筑特色将这一特点最直观地表现在了游客面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姐院的屋顶采用的都是卷棚顶也就是罗锅顶,屋顶上面没有屋脊与脊兽,与周边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建筑样式的选择,正是陈氏家族崇尚男尊女卑、希望女眷顺从封建礼教的传统观念的真实体现。而管家院与主人房舍的差别,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尊卑有分,上下有等,内外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但是,这一差别仅仅体现于封建礼制方面,在森严的族规面前,不论族人还是奴仆却都是一视同仁,管家院后阴森的“面壁思过室”就是相府全体人员触犯家规之后反省思过的地方,这体现了一个名门望族的严谨家风。

走入皇城相府内城“斗筑居”,可以看到以陈氏家族两大分支命名的“树德居”和“世德居”。世德居由三个院落构成,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皇城相府内现存最早的建筑。明朝末年,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成为这里的主人,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陈廷敬出生于世德居,与他的八个兄弟及堂兄陈元先后在这里接受陈昌期的儒学教育,并从此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世德居成为陈氏家族兴旺繁荣的发祥地。

斗筑居内,还建有御史府,这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的故居,陈昌言是陈氏家族的第二位进士,他的儿子陈元,则是陈家的第四位进士。内城城门上的“斗筑可居”匾额即是陈昌言的手笔,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遭逢乱世的陈氏家族对平安生活的渴望与祈盼。陈昌言在明清两朝均担任御史之职,也只有他这种出身于商贾家庭的知识分子,才不会像传统儒生那样,与生俱来地背负过于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夷夏之防”的精神枷锁,得以从从容容地脱去旧朝服,剃去头发,继续做他的“直指公”。

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是崇祯五年,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河山楼高达七层,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距一方,周边至今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

做为一座民用军事防御堡垒,河山楼的设计非常科学,考虑极为周全。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保卫城堡,底层深入地下,开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转移逃生。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

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河山楼峻工的第二年,陈氏家族修建了“斗筑居”城墙,将河山楼、世德居、树德居等建筑囊括其中。皇城相府内城墙仅用七个月的时间即全部完工,城头遍设垛口,东南、东北二角设文昌、关帝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共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民勇藏身休憩之处。藏兵洞大多为窑洞式建筑,具有明代风格,因为地势较高,站在远处即可看到它们一字排开,显得颇为壮观。

皇城古堡为求自保于乱世而建,虽然明末的动荡很快宣告结束,但其军事防御功能在此后的岁月中又多次发挥作用。顺治六年,大同总兵姜(王襄)发动兵变,烽烟燃遍三晋,姜(王襄)部将张光斗上门召请陈昌期,经历了明末十余年战乱的陈昌期不愿卷入政治旋涡引火烧身,因而严辞拒绝。张光斗率兵围攻斗筑居,陈昌期坚守数月,直到清军解围,陈氏家族和周边村民因为没有参与这次注定会以失败告终的兵变而逃过了一场政治灾难。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河南土匪多次越境进犯阳城,动辄即以多达数千的人马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皇城村坚固的城墙使得土匪不敢有所企图,再一次护佑百姓于乱世。

从“斗筑居”的命名、陈昌言的两朝为官以及陈昌期不愿反清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陈氏家族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与谨慎求稳的价值观念,所有这一切,无疑都被陈廷敬完整地继承下来,再加上陈廷敬自身的德才以及清初帝王迫切需要汉族知识分子来协助他们维护统治,这些都是陈廷敬官运亨通、成为封建政坛上罕见的不倒翁式人物的主要原因。

陈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是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繁荣兴盛一百余年之后,陈氏家族最终走向衰败,昔日笑语嘤嘤的王侯深宅成为陈家没落子孙与周边外姓村民混居的大杂院,而文革期间,当年不怕谋逆弹劾的相府子孙们畏于封建主义这顶大帽,更是把村名也改成了黄城。改革开放之后,“皇城煤矿”率先恢复了村名更恢复了昔日的自信,秉承先辈经商传统的相府子孙们在短短十几年间将,就将人口不足七百的皇城村建设成为富裕的小康村。为了不让祖先的荣耀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之中,从1998年开始,皇城村将城内住户迁到城外的别墅小区内,投资三千元修复皇城相府,并使之迅速成为全省知名的旅游景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