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4:04:35 页码:10
2023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汇总9篇)
2023-11-13 14:04:35    小编:ZTFB

方案是指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详细计划或办法。它是针对具体情况和目标设定,经过深思熟虑,经验积累,制定而成的。在实施过程中,方案可以起到指导作用,使计划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我想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吧。为了确保方案的成功实施,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团队的共同合作。方案范文的参考价值取决于我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一

二、开展女教工集体踢毽比赛活动。

时间:20xx年3月9日中午。

地点:体育部健身馆。

要求:以分会为单位组队,每队运动员10人,领队1人。每人1分钟内踢毽数量计入团队总数,以团体踢毽成功次数排名次。各分会要在3月2日前将领队和运动员名单报校工会(领队需报联系方式)。各分会领队3月9日中午12:30前将本队运动员带到比赛地点进行检录。报名表需纸质盖分会章。

三、开展女教工阳光校园行活动。

时间:3月16日中午。

集合地点:学校电影院门口。

要求:各分会要在3月2日前将参加走步的女教工和领队名单报校工会(领队需报联系方式)。各分会领队3月16日中午12:30分前将本分会参赛人员带到集合地点,并负责其比赛期间安全。报名表需纸质盖分会章。

四、开展女教职工“最美家庭”手机随拍摄影比赛。

时间:4月15日前,以分会为单位将参赛女教职工用手机拍摄的记录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摄影照片发至工会史xx邮箱xx。

要求:上交的参赛作品必须保留原始照片的完整信息,每名女教工可上交1-3幅作品,每幅作品有一个主题,并配少量文字说明。所交作品均需注明分会、姓名、作品标题。每个分会不限名额,欢迎广大女教工积极参与。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二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公益劳动课教育的通知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基本劳动素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学生劳动课纳入课堂教学管理。为使劳动课的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商学院特制定《商学院大学生劳动课实施方案(试行)》。

一、成立商学院大学生劳动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书记、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党务行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组成,指导教师级各班级辅导员及相关教师。

1.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安排。

2.以年度为周期安排。

三、劳动课主体对象:大一新生。

四、劳动课培养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环境卫生劳动教育:教室、寝室以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劳动。

2.公益劳动教育:团学干部、志愿者组织劳动;庆典和节假活动组织的公益劳动;开学第一周和放假前最后一周的劳动。

3.专业劳动教育:实验实习劳动;帮助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指导教师开展的相关辅导、值日等劳动;重要教学活动安排的劳动。

4.劳动意识教育:维护生活学习环境卫生;自觉值日和打扫卫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组织分配的劳动任务。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家居生活劳动、公益劳动、专业劳动、劳动光荣等方面的意识和素养。

(二)根据学生情况和劳动课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编组,做好课前的组织发动工作;。

(三)做好劳动课的考核工作;。

(四)做好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工作;。

(五)负责学生的劳动课教育教学、成绩录入等相关工作;。

(六)劳动课开设期间不得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七、劳动课对学生的纪律要求。

(一)学生应在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接受分配的劳动任务;。

(二)劳动课期间不得从事其它活动,不迟到、不早退;。

(三)爱护劳动工具,故意损坏劳动工具的应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按校纪校规处理。

八、劳动课组织。

(一)学生劳动课课时和劳动时间安排。

1.劳动教育课:1课时(两周),由辅导员授课。

2.日常的每周一、二、四、五日,每日按1节课计算。计4节课。

3.每周三下午集中劳动:2节课,每周日下午集中劳动:1节课。计3节课。

4.课时计算:

每周劳动班级合计劳动课时:4节+3节=7节。

每个劳动班级两周劳动课时,合计:7节+7节+1节=15节。

大型活动或学院安排的劳动课程(如环境卫生、新生接待、大型活动等每半天计劳动课3节课,晚上计3节课):由团学干部和志愿者承担,指导教师:商学院团总支书记。

第2学期,依然按此执勤顺序执行。

九、劳动课的考核与成绩处理。

(一)劳动课课时与成绩:

1.累计达到30个学时(按两个学期计算,每个学期2周/班);。

2.按百分制进行考评;。

3.劳动课的考核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并填写《劳动课成绩考核表》;。

4.劳动课成绩由指导教师在劳动课结束后一周内录入教务处管理系统;。

5.《劳动课成绩考核表》由学院存档。

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成绩为不及格:

(1)劳动态度不端正,不服从安排;。

(2)累计达不到30个学时;。

(3)未完成所安排的劳动任务;。

(4)学院认定的其他不及格情况。

2.凡成绩不及格或因故不能参加劳动课的须在《劳动课成绩考核表》“备注”栏内注明,由学院安排进入下一届进行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

3.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安排免修。

4.学生因故没有完成30个学时的劳动课,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参与其他公益劳动,或以社会(社区)劳动等证明材料证明其劳动表现和成绩情况。

十、劳动课作业范围。

1.商学院管理的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环境卫生;。

3.公益劳动;。

4.志愿者工作;。

5.商学院安排的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工作。

十一、劳动课经费使用办法。

1.劳动课经费主要用于劳动课指导教师和劳动课管理;。

3.对指导教师指导费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导费,每个班级两周指导经费450元;二是考核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奖励,奖金20__元。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__〕26号)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强化劳动实践。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避免“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是纳入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安排,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将劳动和劳技课有机整合,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普通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程,职业高中落实实作实训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实落地。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和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三是编写指导手册。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承担家务劳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常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三)强化劳动实践体验。

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要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校外劳动锻炼,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1.明确日常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基本要求。对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个人内务整理、形象打理、卫生习惯养成、书桌收拾管理等提出明确细化的要求,形成常规、保持常态。

2.加强校内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学校所有公共场地卫生、绿化带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级,由班级负责卫生打扫和打理,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3.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各学校要建好劳动实践教室或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与农作物或饲养小动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区”,予以精心呵护。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城镇学校可联系或利用当地场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职教实训基地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课辅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创造发明、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布置等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平台等。

4.明确家务劳动实践任务。抓住衣食住行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引导孩子自觉参加劳动,并持之以恒,每期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明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可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5.积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一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要结合实践落实每位同学岗位任务和责任,为同学和教师在某方面服好务;学校要探索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的清洁卫生、值周值日、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具体落实。二是搭建平台,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我爱我家”家务劳动、“我爱学校”成长劳动、“我爱公益”志愿劳动、“我爱自然”体验劳动等,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交警、教师、清洁工人、建筑师、医生等不同职业。三是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开展劳动小模范评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其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四是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础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当地实际,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整合中职学校农学、旅游、电子等专业师资力量,深入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一是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汇报和劳动小模范评比活动;三是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择机开展县级观摩、展示和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开展劳动基地创建和县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评选活动;五是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多举措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教学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落地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等,引领保障好劳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三是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四是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条件保障。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逐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建成质量保证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学校每期应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内外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四)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完善督导评价。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反馈公开,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成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决定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实际体验。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课程模块为集中性实践环节,计1学分。

2.实行集中劳动实践和分散劳动实践相结合,第1-6学期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集中劳动实践,每次不少于4学时。

3.劳动课成绩实行五级制,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三、教学形式。

4.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非营利性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5.组织学生参加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等有关的执勤活动;

6.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

7.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

四、组织实施。

1.劳动教育由学生所在学院组织实施,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劳动教育,包括开展劳动课教学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劳动安全教育、负责学生劳动安全和过程管理、负责评定学生劳动表现及等级鉴定等。

2.学生所在学院要做好开展劳动教育的宣讲工作,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的安排与管理。

3.学生所在学院要做好学生劳动安全保障工作,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高空作业、严重污染、辐射大等易对身体或心理造成危险或危害的劳动任务。

五、纪律要求。

1.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劳动课教学内容,积极参加劳动学习与实践活动。

2.劳动课期间学生要坚守劳动岗位,遵守劳动纪律,禁止利用劳动课时间从事其它与劳动教育无关的活动或私自外出。

3.学生在劳动课期间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需请假者,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4.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的安排,认真完成劳动实践任务。

5.劳动课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交总结报告,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考核要求。

1.劳动教育实践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实施细则由学院确定。劳动课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2.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劳动课成绩管理,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劳动表现,于第6学期末指定相关人员在教务管理系统录入成绩,成绩合格即达到该门课程修读要求。

3.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劳动教育实践者,经所在学院同意,并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可取得劳动课成绩。

4.劳动态度不积极、劳动表现差或劳动课不及格者在各类评优评先及评奖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其他。

1.本办法自20xx级学生开始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五

心中有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民族才有希望。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构建“三爱”观念;增强“三爱”意识;投身“三爱”实践,做坚定的追梦人,坚实的筑梦人,坚毅的圆梦人。我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爱学习”是实现理想的基础;“爱劳动”是创造幸福的途径;“爱祖国”是成长进步的引擎。把“爱劳动”内化为自身本领;把“爱学习”内化为综合素养;把“爱祖国”内化为实际行动。对弘扬正气,讴歌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内容。

(一)积极动员,提高认识。

“三爱”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传承的高度概括,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方式的深度融合。激发“三爱”热情,凝聚“三爱”力量,形成“三爱”氛围,形成“三爱”主题教育常抓不懈的新常态。把“三爱”精神实质和内涵落实到行动中并不断拓展和延伸。

在各班,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奠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逐步构建学生德育体系。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的优良校风,构建蓬勃向上、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爱学习”不仅是学习成绩好,更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爱劳动”不仅是有好的.劳动习惯,更要懂得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从小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创新教育活动新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措并举,活化方式方法,实践养成相统一,联系实际,开发思路,创造新成果。

围绕“三爱”教育的丰富内涵,营造”三爱“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精心设计“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文化墙”等让“三爱”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

三、实施计划。

(一)把“三爱”教育落实到德育工作中之中。

发挥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细化活动内容,明确努力方向。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有坚韧的毅力,有宽广的胸怀,有开朗的性格,有团结友爱的品质,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有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有健康的体魄。为他们今后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作用。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能力,有自信心,有责任心;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生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通过课间巡视,加强课间秩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杜绝隐患,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校园的整体安全。

(二)把“三爱”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

开展爱心教育、民主教育、养成教育、成功教育。用情感感化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借助思想品德课、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品行、陶冶性情。使学生高尚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习惯得到训练,品德修养得到加强,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把“三爱”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将“三爱”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等教育环节之中。将养成教育、感恩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方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践行“三爱”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把“三爱”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以“三爱”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及载体。利用校园文化贴近学生自身、贴近时代、贴近时效的特点,发挥其更直接、更灵活、更接地气、更具感召力感染力作用。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中追求真知。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升旗仪式等活动。进行国旗下演讲,加强国防教育,重大节日纪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办好校园广播、校园橱窗等。树立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学校形象的塑造者,人人都是学校品牌的建设者,人人都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的崭新局面。通过组织合唱比赛,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让学生在音乐中、在合唱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开展“三爱”主题教育,,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三爱”转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化做一种无形的动力,在健康快乐中成长。追梦,是美好的人生旅程;筑梦,是艰辛的民族伟业;圆梦,是全民族的星火相传。追梦在路上,筑梦在行动中,圆梦在奋力拼搏之后。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六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遴选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阶段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中加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当设置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五)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劳动互助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设立促进学生劳动情感养成、劳动能力提升的系列劳动教育品牌引领项目。

三、基本要求。

(七)统筹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

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就业创业,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十)统筹成果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

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

各地要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涉工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教学实训中心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

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七

开设劳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劳动课教学,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卫生保洁相结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劳动理论。包括劳动的内涵、劳动的意义、劳动的种类、劳动技术等。

2、劳动实践:校内开展个人、宿舍、教室、实验实训室等的卫生清洁和维护;校外利用小学期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等。

二、劳动课开设范围和开设时间。

全校本专科学生全部开设劳动课,理论课开设在第二学期,实践课本科开设在1―6学期,共六个学期,专科开设在1―4学期,共四个学期。

三、劳动课时与学分分配。

本专科学生需修读的劳动课为2学分,其中理论课时为16课时,1学分。实践学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校内卫生清洁,占0.6学分,第二部分为校外家庭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和社会有偿劳动,占0.4学分。

四、组织实施。

组长:赵新生。

副组长:白敏植、王宪明、王永芹。

成员:教务处、学工部、后勤管理处及各二级学院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职责:制定劳动课实施方案,领导劳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践的实施。检查评估劳动课的教学质量、劳动任务的完成质量、开展评优评先等。

2、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每个二级学院指定1名教师为劳动课教师,组成劳动教育教研室,设教研室主任1―2名。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课程建设,组织开展劳动课教学,组织劳动课的成绩考核、成绩登统等工作。劳动课教师需属于教师序列、有学生管理经验和学生工作热情的我校在编教师。劳动教育教研室挂靠在教务处,教务处牵头劳动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包括师资培训、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等。

(1)教务处负责将教室、公共实验实训室的卫生清洁任务分配到各二级学院。

(2)学工部负责制定校内卫生清洁要求和评价标准,学工部牵头,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参与校内卫生检查、评优、评先等工作。

(3)后勤管理处负责提供清洁卫生所需要的工具及相关用品。

(4)各二级学院成立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班主任)、劳动课教师为成员的劳动实践指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校内卫生清洁的组织与实施,制定具体要求和检查评估方案,按要求进行检查、验收、评估、推优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的具体要求、成绩考核标准等。

(5)每学期正式上课前一天和放假前一天各二级学院要安排学生进行大扫除,保证上课和假期清洁卫生,届时学校将组织检查和评比。日常卫生扫除按照学校安排,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

4、经费保障。

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劳动课建设、教学和劳动实践。专项经费的80%根据学生人数按比例划拨到各二级学院,资助劳动课建设、支付任课教师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劳务费、奖励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专项经费的20%由学校统一掌握,用于奖励劳动实践组织效果好、质量高的先进集体,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

五、校内劳动任务分配。

见附表。

六、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实施,教务处、学工部、后勤处共同负责解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八

开设劳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劳动课教学,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卫生保洁相结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劳动课内容。

1、劳动理论。包括劳动的内涵、劳动的意义、劳动的种类、劳动技术等。

2、劳动实践:校内开展个人、宿舍、教室、实验实训室等的卫生清洁和维护;校外利用小学期或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等。

二、劳动课开设范围和开设时间。

全校本专科学生全部开设劳动课,理论课开设在第二学期,实践课本科开设在1―6学期,共六个学期,专科开设在1―4学期,共四个学期。

三、劳动课时与学分分配。

本专科学生需修读的劳动课为2学分,其中理论课时为16课时,1学分。实践学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校内卫生清洁,占0.6学分,第二部分为校外家庭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和社会有偿劳动,占0.4学分。

四、组织实施。

1、学校成立劳动课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赵新生。

副组长:白敏植、王宪明、王永芹。

成员:教务处、学工部、后勤管理处及各二级学院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职责:制定劳动课实施方案,领导劳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践的实施。检查评估劳动课的教学质量、劳动任务的完成质量、开展评优评先等。

2、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每个二级学院指定1名教师为劳动课教师,组成劳动教育教研室,设教研室主任1―2名。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课程建设,组织开展劳动课教学,组织劳动课的成绩考核、成绩登统等工作。劳动课教师需属于教师序列、有学生管理经验和学生工作热情的我校在编教师。劳动教育教研室挂靠在教务处,教务处牵头劳动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包括师资培训、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等。

3、校内劳动实践的组织实施。

(1)教务处负责将教室、公共实验实训室的卫生清洁任务分配到各二级学院。

(2)学工部负责制定校内卫生清洁要求和评价标准,学工部牵头,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参与校内卫生检查、评优、评先等工作。

(3)后勤管理处负责提供清洁卫生所需要的工具及相关用品。

(4)各二级学院成立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班主任)、劳动课教师为成员的劳动实践指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校内卫生清洁的组织与实施,制定具体要求和检查评估方案,按要求进行检查、验收、评估、推优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家庭劳动、社会有偿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的具体要求、成绩考核标准等。

(5)每学期正式上课前一天和放假前一天各二级学院要安排学生进行大扫除,保证上课和假期清洁卫生,届时学校将组织检查和评比。日常卫生扫除按照学校安排,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

4、经费保障。

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劳动课建设、教学和劳动实践。专项经费的80%根据学生人数按比例划拨到各二级学院,资助劳动课建设、支付任课教师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劳务费、奖励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专项经费的20%由学校统一掌握,用于奖励劳动实践组织效果好、质量高的先进集体,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

五、校内劳动任务分配。

见附表。

六、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实施,教务处、学工部、后勤处共同负责解释。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简短篇九

为深入贯彻_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成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决定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实际体验。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课程模块为集中性实践环节,计1学分。

2.实行集中劳动实践和分散劳动实践相结合,第1-6学期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集中劳动实践,每次不少于4学时。

3.劳动课成绩实行五级制,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三、教学形式。

4.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非营利性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5.组织学生参加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等有关的执勤活动;。

6.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

7.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

四、组织实施。

1.劳动教育由学生所在学院组织实施,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劳动教育,包括开展劳动课教学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劳动安全教育、负责学生劳动安全和过程管理、负责评定学生劳动表现及等级鉴定等。

2.学生所在学院要做好开展劳动教育的宣讲工作,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的安排与管理。

3.学生所在学院要做好学生劳动安全保障工作,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高空作业、严重污染、辐射大等易对身体或心理造成危险或危害的劳动任务。

五、纪律要求。

1.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劳动课教学内容,积极参加劳动学习与实践活动。

2.劳动课期间学生要坚守劳动岗位,遵守劳动纪律,禁止利用劳动课时间从事其它与劳动教育无关的活动或私自外出。

3.学生在劳动课期间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需请假者,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4.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的安排,认真完成劳动实践任务。

5.劳动课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交总结报告,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考核要求。

1.劳动教育实践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实施细则由学院确定。劳动课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2.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劳动课成绩管理,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劳动表现,于第6学期末指定相关人员在教务管理系统录入成绩,成绩合格即达到该门课程修读要求。

3.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劳动教育实践者,经所在学院同意,并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可取得劳动课成绩。

4.劳动态度不积极、劳动表现差或劳动课不及格者在各类评优评先及评奖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其他。

1.本办法自20_级学生开始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