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 《昆虫记》蜣螂读后感200字(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1:55:49 页码:8
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 《昆虫记》蜣螂读后感200字(6篇)
2022-12-27 01:55:49    小编:ZTFB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一

优美句段:

它们中间有些特别漂亮:腿上有着粉红色的环,背上镶着深红的花纹,有时候在胸的左边或右边还有一条淡绿色的带子,这身打扮虽然不像条纹蛛那么富丽,但是由于它的肚子不那么松驰,花纹又细致,色彩鲜艳又搭配协调,所以,看起来倒反而比条纹蛛的衣服典雅、高贵。

评析优美句段:

作者在蟹蛛外表的颜色上描写的极为细致,身上的花纹描写的也很生动,拟人和比喻用的都恰到好处。

仿写优美句段:

它们中间有些特别漂亮:脖子上有着一圈洁白无瑕的绒毛,背上铺着没有一丝杂色的毛发。

归纳文章中心:

《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写出读后体会和感受: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昆虫的小说,还是一部关于昆虫的百科全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昆虫的习性、模样,同时也以轻松幽默的手法来描写,将昆虫人性化,为我们揭开心中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

有关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二

20____年7月2日,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期待已久的《农业昆虫学》课外实习终于开始了,下午15:30我们准时到实验室集合,经过张长禹老师简短的实习动员,分发完实习用具后,我们初步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我们组寻遍校园,抓到几只昆虫。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没有老师的带领教导,所以感到生疏,很多用具都不知道怎么用,当然抓的昆虫当然会很吃力,抓了很长时间也不抓到几个虫子。

20____年7月3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溪平桥,不同的地点,正确的方式,我们扫荡着平桥的昆虫。中午时我们满载而归。

20____年7月3日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顶着毒辣的太阳,我们向虫学实习日志

十里河滩进军。虽然今天的太阳毒辣无情,但这丝毫不损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在这里,各展所长,大发神威,努力捉虫,尽管太阳把我们晒的疲惫,但这也掩盖不了我们心中的喜悦和兴奋,我们依然满载而归。采集标本基本完毕,就期待鉴定了。

20____年7月4日上午为了能扑到更多的昆虫,我们组果断决定去湿地公园,经过短暂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湿地公园,看着满天飞着各式各样的蝴蝶,我们在惊喜下迅速采取行动,开始大面积、大量的捕捉,看到就捉,捉不到的穷追。捕捉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和昆虫。实习的过程中乐趣多多,我们都抱着一颗做学问的心,所以当我们好多人追杀一个蝴蝶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罪恶感。相反,无论捉到还是捉不到,我们都会很开心,笑语不断,满心喜悦。在捕捉的过程中,无论是看到了还是看不到,先用网往草丛中或是花丛中扫扫再说,往往在不经意间,网里会有很多虫子,此时更是得意无比,成就感十足。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很多书上挂满金龟甲,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战绩之一。

中午时分,虽然我们有些疲惫,但还是很高兴,因为此行我们硕果累累,满载着收获感的喜悦,我们踏上了返校的路程。

20____年7月4日下午我们造访董家堰、阳光水乡一带,对昆虫实行有目的的捕捉,已经抓过的基本不抓,尽量抓些之前没抓到的。收获不是很理想!

第六部分 标本制作

采集标本后,我们就要进行标本制作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制作昆虫标本的主要方法有插针法、浸渍法、拨片标本法等等,我主要采用插针法。根据不同的昆虫插的位置不同,我们小心翼翼把我们采集回来的标本弄好,我们组合理分工,每个人要求做到对、快、好,努力在其他组还没有完成之前我们组就回去休息了。

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蝶科的展翅了,展翅时,先将插好针的标本小心插入展翅伴中,要保证每个虫体陷入凹槽内,翅膀要和展翅板呈水平位置,随后用镊子将翅膀展开,是前翅的后缘和身体垂直,将翅膀整理至理想位置

有关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三

“快起来,快起来!”我听见耳边传来呼喊声,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竟然看到了一群蚂蚁正围着我。

“啊!”我害怕地跳了起来,语无伦次地尖叫着:“你……你们怎么这么大,这是怎么回事,快告诉我!”

一只棕色大个头的蚂蚁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对我说:“你不必感到恐惧,你很幸运,因为我们昆虫王国每年都邀请一名人类来做客,这里是我们的蚁族。接下来就带你参观昆虫王国。”听了这话,我猜她就是蚁王,心里既兴奋又惊讶,兴奋的是可以参观昆虫王国,惊讶的是蚂蚁居然会说人话。

我跟着他进入了蚁巢。这里有多个出口,巢穴建造得非常坚固,即使遇到狂风暴雨也不会倒塌。蚁巢干燥通风,舒适凉爽,蚂蚁群分工明确,有的出去捕获食物,有的负责照看幼虫,有的守卫家园……

绕了一圈又圈,我都头晕眼花地找不回来的路了,但是蚂蚁们在庞大的地下通道中却很分辨得很清楚,原来它们是靠着触角中的信息素来辨别方向的。我还参观了幼虫的孵化室,蚂蚁卵一排一排的,有序地堆放在孵化巢中,母蚁们都十分尽职,将幼虫照顾得很好。

蚁王还带我参观了蜜蜂的巢穴。蜜蜂的巢穴大部分建在灌木丛里,蜂巢外表呈圆形,上面有一圈一圈的纹路,蜂巢入口比较隐蔽,在蜂巢的下方。

“你知道吗?有的蜂巢是建在地下的。比如隧蜂、毛刺沙泥蜂等。”蚁王解释道。

进了蜂巢后,蚁王的朋友蜂王领我在狭窄的通道里一一参观,我最感兴趣的是食物储藏室,那里面用六边形的格子装满了新鲜的蜂蜜。我忍不住偷偷地用手指沾了一点蜂蜜,“啊!真甜!做一只蜜蜂也很幸福啊!”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走了太远的路,尽管非常兴奋好奇,但稍微有些体力不支,蚁王也看我有些疲乏,就带我回了蚁巢。

蚁后王端了一杯橙色的液体给我,依依不舍地说:“喝点水吧,欢迎你下次再来昆虫王国,还有好多地方没带你参观呢。”

“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下回我还会再来的!”说完端起水杯一口气喝完了,顿时感觉头晕脑胀,天旋地转……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发现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昆虫王国真有趣,什么时候能再去一次呢?

有关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四

前几天,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其中,狼蛛这一章给我的启发。

蜘蛛,相信是我们多数人都认识的昆虫,但它有一个很坏的名声,而且一看到它就感到害怕。其实不然,大多数蜘蛛是无毒的,只有少数的蜘蛛有毒,而狼蛛就是其中之一。

狼蛛的身手真敏捷啊!轻而易举就把一只土蜂给杀死了,土蜂成了狼蛛的一顿美餐。作者还不满足,让狼蛛与木匠蜂作战,有只胆大的狼蛛冲出来,一下,木匠蜂就毙了命。狼蛛可真不一般呀。作者再次试验,狼蛛居然把体积大自己几十倍的麻雀和体积是自己几百倍的鼹鼠给杀死了,狼蛛可真是捕猎能手啊!

狼蛛不但捕猎技能超强,它保护自己的卵的精神也让我敬佩。它把自己的卵包在一个小圆球里,随身挂在它身后的丝囊上,即使在危险的时候,也绝不会抛弃卵。它每天都要让卵晒太阳,让小狼蛛尽早出巢。

小狼蛛出巢后,整天趴在母狼蛛身上,不吃不喝,竟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母狼蛛背上的小狼蛛如果不小心掉下去,母狼蛛决不会理会,让稚嫩的小狼蛛自己爬上来,让小狼蛛养成不依赖的习惯。这一点,我们的家长们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啊!

小狼蛛要与母亲分离了,可它们不会依依不舍,几百个兄弟姐妹各自与母亲分别,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庭。

大自然是美丽的,是新奇的,更是可爱的!让我们擦亮双眼,认真观察大自然中的神奇世界吧!

有关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五

1、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学会珍惜,人生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不可能事事如意,但一定要真爱生命,在昆虫的世界里,也是如此,生命虽然短暂,但也不能随意放弃,但人类并不把昆虫的生命当做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可悲的。

2、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赏析:螳螂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种可怕的昆虫,因为它会咬人,但法布尔作为一名昆虫学家,却把它写得像少女一般美妙,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奇妙之处,而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文字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类科普读物,对于普及昆虫学知识有巨大的帮助。而说到科普读物,大多数都是生硬难懂的,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是名著与普通作品的差别。

3、一个人善于奉献,才能获得别人的感恩和回报,彰显自己在群体价值,过上想和谐美好的生活。

赏析:这段话应该说的是蜜蜂吧,我们在写蜜蜂采花作密的时候,经常会把无私奉献这个当做它们的美德,而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罗隐也有一首传送千古的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也是对蜜蜂辛勤劳作的写作。

4、在偶然的盲目之中,也会有惊人的远见卓识。

赏析:有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或者下一个重大的决定时,并没有可靠的依据和准绳,但往往时间不允许我们准备这么充分,而根据自己的判断果断的做好这些事情时,也有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堪称远见卓识,因此,我们要遇事要果断,敢于挑战困难。

5、科学实验让我们认清了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依据的,绝非偶然现象。

赏析:科学实验是近代科学发展的诞生的产物,也对科学的验证和实践方式,它让我们发现了很多自然界的规律,掌握了很多知识,而事实是,我们发现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寻,也是必然的结果,而这些依据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偶然现象。

6、本能有无懈可击的逻辑,即使在最微弱的地方也能体现出来。

感悟:什么是本能?本能是人或者动物与生俱来的、天生就拥有的思维和反应,例如动物遇到危险就会逃避或者防卫,遇到可口的食物就会想吃上一口,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是自然的逻辑,是不需要推理的,但我们时常忽略。

7、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天生具备一些智慧,一些与生俱来而非后天获得的灵感。

感悟:经过历史的演变和进化,人类的智慧高于地球上的一切动物,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霸主,用人类的智慧建立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但其实,其他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例如昆虫,它们也有灵性,懂得生存的道理,例如遇到危险的时候也知道反击和逃跑。

8、人们天真的幻想终将在残酷的现实中,令人惋惜地走向终结。

感悟:人们自以为掌控了真理,也成为了地球的霸主,但其实大自然的力量是永远不能被征服和完全突破的,幻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野心与现实的距离,走到终结,人类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9、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感悟:这句话对我的启发真是太大了,全世界的智者都能支持觉悟和恒心对学习的帮助和作用,在中国的文学大家口说也是这么说的,例如清代学术巨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就说人要守心,要有恒心,会成就学术。

10、我们的生存是以它们的死亡为基础的。世界本来就是处在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状态。由此看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确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哲学问题。

感悟:这段话道出了万物的真理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例如,如果说万物有灵的话,那么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吃掉动物、植物,因为我们是杂食动物,并不能用残暴来形容,这是自然之理。在昆虫的世界里,也是这样的,弱肉强食是客观存在的道理,也是自然现象,反而就是这种竞争让动物在进化。

有关昆虫记蜣螂读后感令人敬佩如何写六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那本书里介绍了许许多多的昆虫,像:蝉、开隧道的矿峰、樵叶峰、迷宫蛛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迷宫蛛。

普通的虫子,如果好好地研究起来,也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在七月的清晨,太阳还没有焦灼着人的头颈的时候,每星期达尔文总要去树林里看几次迷宫蛛。孩子们也都跟着达尔文去,每人还带上一个橘子,以供解渴之用。

走进树林,不久,他们就发现许多很高的丝质建筑物,丝线上还串着不少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皇宫里的稀世珍宝一般。孩子们被这个美丽的“灯架”惊呆了,几乎忘记了他们的橘子。

经过太阳半小时的照射,魔幻般的珍珠随着露水一起消失了。现在可以来专心观察它的网了。在那丛蔷蔽花的上方张着一张网,大概有一块手帕那么大,周围有许多线把它攀到附近的矮树丛中,使它能够在空中固定住,中间这张网看起来犹如一层又轻又软的纱。

网的四周是平的,渐渐向中央凹,到了最中间便变成一根管子,大约有八九寸深,一直通到叶丛中。

蜘蛛就坐在管子的进口处。它对着他们坐着,一点儿也不惊慌。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部有两条很阔的黑带,腹部有两条细带,由白条和褐色的斑点相间排列而成。在它的尾部,有一种“双尾”,这在普通蜘蛛中是很少见的。

达尔文猜想在管子的底部,一定有一个垫得软软的小房间,作为迷宫蛛空闲时候的休息室。可事实上那里并没有什么小房间,只有一个像门一样的东西,一直是开着的,它在外面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直接逃回来。

上面那个网由于用许多丝线攀到附近的树枝上,所以看上去活像一艘暴风雨下抛锚的船。这些充当铁索的丝线中,有长的,也有短的;有垂直的,也有倾斜的;有紧张的,也有松弛的;有笔直的,也有弯曲的,都杂乱地交叉在三尺以上的高处。这确实可以算是一个迷宫,除了最强大的虫子外,谁都无法打破它,逃脱它的束缚。

果然,一切都在蜘蛛的意料之中。它不慌不忙地扑到猎物上,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吮吸着它的血,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至于那蝗虫,在蜘蛛咬它第一口的时候就死了蜘蛛的毒液使它一命呜呼。接下来蜘蛛就要从容地来吃完它了,而对于这只蝗虫来说,这远比半死不活或者活活被蜘蛛撕成碎片要舒服多了。

到快要产卵的时候,迷宫蛛就要搬家了。尽管它的网还是完好无损,但它必须忍痛割爱。它不得不舍弃它,而且以后也不再回来了。它必须去完成它的使命,一心一意去筑巢了。它把巢做在什么地方呢?迷宫蛛自己当然知道得很清楚,而达尔文,却一点头绪都没有,实在猜想不出它会把巢造在哪儿。我花了整个早晨在树林中各个地方搜索。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

在离网相当远的一个树丛里,它造好了它的巢。那里堆着一堆枯柴,草率而杂乱地缠在一起,显得有点脏。就在这个简陋的盖子下,有一个做得比较细致、精巧的丝囊,里面就是迷宫蛛的卵。

看到它的巢那么简陋,我不禁有些失望。但是后来达尔文想到了,这一定是因为环境不够好。你想,在这样一个密密的树丛里,一堆枯枝枯叶中,哪有条件让它做精致的活呢7为了要证明自己的推想没有错,达尔文带了六只快要产卵的迷宫蛛到达尔文家里,放在实验室的一个铁笼子里面,然后把铁笼子竖在一个盛沙的泥盘子里,又在泥盘中央插了一根百里香的小树枝,使每一个巢有攀附的地方。一切准备就绪后,现在就让它们大显身手吧。

这个实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七月底的时候,达尔文得到了六只雪白的、外观富丽精致的丝囊。迷宫蛛在这样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工作,活干得自然细致了许多。尽情地观察吧!这个巢是一个由白纱编织而成的卵形的囊,有一个鸡蛋那么大。内部的构造也很迷乱,和它的网差不多看来这种建筑风格在它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无论在什么场所,在什么条件下,它造的建筑物都是那样的迷乱无章。

这个布满丝的迷宫还是一个守卫室。在这乳白色的半透明的丝墙里面还装着一个卵囊,它的形状有点像那些代表某一等级的骑士的星形勋章。这是一个很大的灰白色的丝袋,周围筑着圆柱子,使它能够固定在巢的中央。这种圆柱都是中间细,两头粗,总共大约有十个,在卵室的周围构成一个白色的围廊。母蛛在这个围廊里徘徊着,一会儿在这儿停住,一会儿又在那儿停住,时时聆听着卵囊里的动静,活像一个马上要做父亲的人在产室外面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这样一个卵巢里面,大概藏着一百颗左右淡黄色的卵。

轻轻移去外面的白丝墙后,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层泥墙,那是丝线夹杂着小碎石做成的。可是这些小沙子怎么到丝墙里面去的呢?是跟着雨水渗进去的吗?不对,因为外面的丝墙上白得没有一丝斑点,更不用说什么水迹了,看来决不是从这墙上渗进去的。

到后来,达尔文才发现这是母蛛自己搬进去的,它为了怕卵受到寄生虫的侵犯,所以特地把砂粒掺在丝线里面做成一培坚固的墙。

这丝墙里面还有一个丝囊,那才是盛卵的囊。我打开的这个巢里面的卵已经孵化了,所以我能看到许多弱小的小蜘蛛在囊里快乐地爬来爬去。

但是,再回过头来看看那母蛛,它为什么要舍弃那张还完好无损的网,而把巢筑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它的舍近求远自然有它的道理,你还记得它的网的样子吧?在它的网的上方,有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高高地露在树叶丛的外面,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同时也是一个很醒目的标志,它的敌人寄生虫轻而易举地就能看到这个迷宫,然后循着它再找到迷宫蛛的巢如果这巢离那醒目的网很近的话,那么寄生虫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的巢找到。寄生虫的卑鄙手段上面已经详细地报述过了,提防寄生虫入侵是每一个母亲为了保护下一代所必须做的一项重要事业。况且这种迷宫蛛的死敌寄生虫专门吃新生的卵,如果找到迷宫蛛的巢,会毫不客气地把它毁灭。所以聪明而尽责的迷宫蛛就趁着夜色到各处去察看地形,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作为未来家族的安乐窝,至于那个地方美观不美观,环境怎么样,倒是次要考虑的了。那沿着地面生长的矮矮的荆棘丛,它们的叶子在冬天里也不会脱落,而且它们还能钩住附近的枯叶,对迷宫蛛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理想的居处,还有那又矮又细的迷迭香丛,也是迷宫蛛爱做巢的地方。在这种地方,我常常能够找到不少迷宫蛛的巢。

有许多蜘蛛产卵以后就永远离开自己的巢了。可是迷宫蛛和蟹蛛一样,会一直紧紧地守着巢。不过和蟹蛛不同的是,它不会像蟹蛛那样绝食,以致日益消瘦下去,它会照常捕蝗虫吃。它用一团纷乱错杂的丝。筑起了一个捕虫箱,继续补充营养。

当它不捕食时,那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走廊里踱来踱去,侧耳倾听四面八方的动静。如果我用一根稻草在巢的某一处拨一下,它就会立即冲出来查看个究竟。就是用这种警惕的办法,它尽心尽责地保护着自己的未成年的孩子们。

迷宫蛛产了卵后胃口还那么好,表示它还要继续工作。因为昆虫不像人类,有时候吃东西仅仅是因为嘴馋。它们吃东西就是为了工作。

可是产完卵后,它这一生中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它还要作什么工作呢?经过我细细地探究后,我才发现它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大约又花了一个月左右的工夫,它继续在巢的墙上添着丝。这墙最初是透明的,现在却变得又厚又不透明了。这就是它之所以还要大吃特吃的原因:为了充实它的丝腺来为它的巢造一垛厚墙。

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从巢里出来了。但是它们并不离开巢,它们要在这温软舒适的巢里过冬。母蜘蛛继续看护着它们,继续纺着丝线。不过岁月无情,它一天比一天迟钝了。它的食量也渐渐地小起来。有时候我特意放几条蝗虫到它的陷阱里去喂它,

它也显得无动于衷,一口也不想吃。虽然这样,它还能维持四五个星期的生命,在它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它继续一步不离地守着这巢,每次一听到巢里新生的小蛛在活泼地爬来爬去,它便感到无限的满足和快慰。最后,到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后,便精疲力尽地死去。它已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责任,它无愧于它的孩子,无愧于这个世界。至于以后的事;它便托付给造物主了。到了来年的春天,小蜘蛛们从它们舒适的屋里走出来,然后像蟹蛛那样,靠着它们的飞行工具游丝,飘散到各地去了。它们的母亲在天之灵,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各自成家立业了,也该欣慰了。

多么聪明的迷宫蛛啊!如果把这技术用到社会科技上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很快富裕起来,有些时候也要虚心向动物们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