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2:51:39 页码:13
最新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优秀10篇)
2023-11-18 02:51:39    小编:ZTFB

难能可贵的品质总是与艰辛和努力相伴。准备一篇精彩的演讲稿的技巧有哪些?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一

秋风打眼而过,原本愁锁娥眉的秋月,一经秋风的洗染,圆圆的脸儿就亮亮地白了,我的眼神也白白地亮了。当稀疏的星星躲到山岗的那一边小歇之时,圆月儿便像熟透了的红桔被哪一个灵性的人儿挂在了高高的山颠。

走出寂寞已久的小屋,行不多远,便来到了别有风韵的月下湖畔。耳目所及,流涛阵阵,月光如泻。湖畔的月夜,朦胧而且娇媚。从微波荡漾的水影里反折出的迷离的景致,显得那样的温馨而抒情。树梢之上的夜空,则把湖畔映成了一轮白柔的亮色。迎着这融融的晓月和微微的清风,夜色如醉的湖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给人一种馨郁芬芳的甜蜜。此刻在我的眼里,空中的明月是那样的柔美,那样的静怡;湖中的月轮也是这般的轻柔,这般的神妙,在这淡淡的夜色里,我喜欢在充满灵感的湖畔看月、赏月、步月、吟月,也在心中想月、感月、悟月、画月,湖畔的月夜情意绵绵,给我的生活注入了甜美的梦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二

朋友,你一定很喜欢音乐吧!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也是世界上最通用的一种语言和名片,因为音乐没有国籍,没有歧视,没有贫富,音乐还从来不会拒绝任何人对她的倾爱。

说起音乐,我不由自主想起玄武湖里的合唱队,玄武湖是南京市区内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水面碧绿荡漾,粉红色的荷花掩映其中,一年四季,景色浪漫而迷人。特别到了夜晚,这里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无以伦比,饭后散步的、谈情说爱的、观光旅游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一定会让你醉在其中!然而,在玄武湖的内城墙边,还有一支特殊的合唱队,大家亲切地为之取名曰“湖畔寻音”。这也许是世界上队伍最庞大,也是人员最复杂的合唱队了!每天晚上,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有耄耋的八旬老人,有年轻力壮的中年汉子,还有刚刚入学的娃娃;有政府高级官员,有腰缠万贯的生意人,有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有普通工人,还有许多在此等车或出差的他乡来客……这里,有格调高雅的音乐曲目和绝对高水平的指挥,还有忙前忙后、满头大汗的义工。来这里的所有人都是一种情怀,那就是放下一切,展开心灵,融入到美妙的歌声中去。

是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身心疲惫,疾病增多;而湖畔的美景也使那些外来客流连忘返,这里,不知何时已悄然成为人们的倾述场所。你停下脚步,静心去听,老者气定神闲,歌声里唱出的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归宿感和安全感。中年男女们雄浑激越、饱蘸豪情、腔正调准、铿锵有力,他们时而扯开喉咙,喊着抑扬顿挫的号子,让情感的浪花全力撞击着周围每个人的心扉,时而低沉委婉,唱出的却是内心的梦想和长久的期盼。那些刚满十多岁的孩子,他们个个信心满满,浑身荣光,唱出了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实,这个合唱队里的很多人都是临时加入,来去匆匆,有些人并不十分懂音乐,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认识简谱,不过没关系,因为他们唱的是一种快乐的心境!一种浪漫的遐想!一种久远的释怀!一种浓浓的醉意!

他们是,我也是……。

有感受才有感情,有感情才有歌声,有歌声才有生活。有人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比心灵更加纯净厚重的,是优美的音乐。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三

收到夕阳给我快递来的她们那儿的特产——黑木耳,我知道一段友谊已经完结。她是不想亏欠我什么,属于还债的,因为我曾经给她寄去过几本书,是我不想看的转赠的书,友情这东西的确是飘忽不定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它的到来和离开都只是感觉得到,但却不能抓住的。我不喜欢惜缘之类的说法,友谊让人愉悦,如果相处不愉快了,就不必小心翼翼的维持,那是一种累己累人的事情,会出现许多的尴尬,不如爽快的离开。

我不相信女人之间真的有什么忘我的情谊,女人之间可以相互搭台唱戏,相互借助恭维间接表现自我,没有女人甘于落在另一个女人之下的。

初识夕阳在稷下3群,她常点播歌而不说话,其实我并不喜欢网络流行歌曲,但是她常发同一首我就注意了她。诗词群中我常常春风得意,就有种保护弱小的心里,记得在3群她被一个语言猥琐的家伙攻击,实质上我最讨厌这样的行为,于是大义凌然的一脚飞了那家伙,更何况她充分满足我被恭维的心里,把她领进我的古韵今谈群,算是真正的领进我的心里,过了一段和平的时光。她在我的群任劳任怨:接待新成员,发资料收集记录等等,的确把我的群当成自己的群一样重视,我们一起填词写诗做文字游戏。

有一次,她说她要去见网友,问我们去还是不去?我们讨论了一整天,既向往见网友的神秘与刺激又害怕遇人不淑,会有种种伤害,毕竟网络不是现实,还有一层看不见的遮羞布挡着,谁知道幕后的人到底什么样呢?何况新闻上各种层出不穷的网友见面被害的消息不断传出,为此我整整为她担心着,一天群里都没有她的任何消息,睡到半夜,她突然给我留言,说一些决绝的话,说什么以后再也不上网了,从此跟我道别了,问她什么原因,到底怎么了她就是不回答,不停的发哭的图片,再问就没有了回音。白天在脑子里担心的事情统统在脑子重现了一遍,恐惧与愤怒燃烧了整整一夜,我一早爬起来登上q,准备责问那个与她相见的网友,却发觉我已经被踢出她的群“夕阳之家”,这样我就与她的朋友失去联系,因为并没有私下加好友的习惯,只是通过群的联系,我抱着这样惶恐的心足足过了两天,夕阳又在我的群里出现,我自然不放过机会问她怎么回事?她竟然反言我诋毁她,把纯洁的友情想的那么不堪,我问她为什么给我那样的'留言,她却不承认,最后说是喝醉了,又被老公指责了才那样说的,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要把我踢出呢?我很无语,我很痛恨撒谎,我责令自己坦诚,尽管这坦诚让我失去一个一个朋友,其实现在想起来坦诚不过是不顾他人的颜面说出自己的痛快来,有很多真相不能细究,揪出来都是寒心。

真正的纠结还不是这个,我们群里的大漠,我的一级讲师,他的魅力在于宽厚,赢得很多粉丝,他对我是纵容,我对他是依赖。渐渐发觉夕阳对我的嫉妒,这种嫉妒如友谊一样你说它没有它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说它有却又抓不住丝毫的证据,于是我被灌上小心眼多疑等诸多症状。我承认从那次旅游事件以后对夕阳有了成见,我这个人一旦与谁有了隔阂,是丝毫不愿意掩藏的,我谓之于率性、真性情不虚伪,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与人相处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与起码的礼貌,哪怕是假情假意的。这其中的许多细节的不愉快与言辞的碰撞终究形成心底的硬伤,我知道已经没有丝毫的回转余地了,即便表面上完好如初,但是裂痕就在那里,如何也是涂抹不过去的。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四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是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佳句,虽然说的是南京秦淮河上的白鹭洲,但黄山太平湖畔的白鹭洲也一如这诗中的描画。

白鹭洲是太平湖上的一个小岛,位于太平湖湖面最宽阔处,约有四公里。当年李白从贵池西南的秋浦出发,沿青弋江顺流而下,兴致勃勃去泾县桃花潭会泾州豪士汪伦,理应路过此地。可惜李太白当年匆匆而过,忽隐忽现在层层叠叠山峦中的白鹭洲小岛虽在视野里,但他一心想的恐怕只是“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在这并没有留下诗仙的佳句。另有一说,李白当时住在宣城,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邀请书,便溯青弋江而上去的桃花潭,那李白可能就无缘这一带美景了。

上世纪,泾县桃花潭镇东面的青弋江上游一带改造成了一座大水库,这就是太平湖。从此,一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永远镶嵌在了青山翠林之间。昔日的一座小山岗也梦幻般变成了碧波环绕的小岛,岛上葱茏的松林和宁静的湖滩引来了无数栖息的白鹭。每当傍晚时分,岛上直指苍穹的松树枝头上总有白鹭在暮色中飞掠盘旋,构成幅幅曼妙无比的剪影,白鹭洲因此而得名。

白鹭洲小岛和陆地有一道铁索桥相连,从岸边顺着铁索桥望去,小岛颇有几分神秘的色彩。走在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没有“桥横铁索寒”的感觉,却是别有一番情趣。不管男女老幼走在桥上时都会故意用力晃动索桥,互相看着彼此的慌张神情,个个仰天大笑。有一次我陪一位老领导登岛,走在桥后面的几个小伙子抓住与领导同乐的机会,也没忘记用力扭动自己的身体,猛然晃动的'吊桥让老领导和几个簇拥左右的人斯文扫地、童真唤起,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

铁索桥不仅构成了小岛的一景,还有效隔离了汽车文明带来的噪声和尾气。友好的环境使岛上繁茂的物种和白鹭的家园没有到受丝毫的侵扰。依旧是“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园。”

岛上有一家华东民航所建的空勤人员休养所,也是一家对外开放比较有特色的宾馆。一排风格独特的水阁式别墅延伸在小岛的岸边,与皖南地区看到的其他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和谐地与小岛风光融合在一起。宾馆每年都要迎来全国各地各家航空公司来疗养的飞行人员,无不为小岛优美的景色和宾馆诚挚的服务流连忘返。

白鹭洲宾馆不仅是“天之骄子”疗养的圣地,也是修身养性、启迪创作灵感的绝好佳处。作家鲁彦周接到写作任务后在小岛上一住就是两个月,日夕相处,与“白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前些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筹备组考察了黄山地区各家高级宾馆,反复选择,最终还是决定在这座静谧旖旎的小岛上召开会议。当西太区主任韩湘泰博士和来自环西太平洋地区的各国代表登上小岛的一刻,“白鹭洲宾馆”和我们这座以“黄山”命名的城市便永久性地载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档案册。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五

秋风打眼而过,原本愁锁娥眉的秋月,一经秋风的洗染,圆圆的脸儿就亮亮地白了,我的眼神也白白地亮了。当稀疏的星星躲到山岗的那一边小歇之时,圆月儿便像熟透了的红桔被哪一个灵性的人儿挂在了高高的山颠。

走出寂寞已久的小屋,行不多远,便来到了别有风韵的月下湖畔。耳目所及,流涛阵阵,月光如泻。湖畔的月夜,朦胧而且娇媚。从微波荡漾的水影里反折出的迷离的景致,显得那样的温馨而抒情。树梢之上的夜空,则把湖畔映成了一轮白柔的亮色。迎着这融融的晓月和微微的清风,夜色如醉的湖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给人一种馨郁芬芳的甜蜜。此刻在我的眼里,空中的明月是那样的柔美,那样的静怡;湖中的月轮也是这般的轻柔,这般的神妙,在这淡淡的夜色里,我喜欢在充满灵感的湖畔看月、赏月、步月、吟月,也在心中想月、感月、悟月、画月,湖畔的月夜情意绵绵,给我的生活注入了甜美的梦想。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六

春风吹遍万山绿的时候,我在文友的邀请下,又一次来到了江苏潥阳的天目湖,走进了碧波荡漾的天目湖畔,又一次品尝到了闻名遐迩的鳙鱼大鱼头。

在天目湖品味纯真的大鱼头,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天一清早,我是从镇江到达天目湖的。那时,天目湖的美丽还刚刚被人们所熟悉,它是在朦朦胧胧中被人们揭开了神秘面纱的,成为了一处旅游的风景名胜。那天我们是乘坐一条渔船游玩的,在碧绿清亮的湖面观看鲢鱼水面飞舞后又转了一圈,去了竹林深处探秘。游毕湖畔的几处风景点后,在文友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湖畔一家小餐馆品尝大鱼头。

小餐馆的老板娘是位三十来岁的渔家妇女,打扮得有点时尚,像是城里下来的媳妇。她待客十分热情,一边给我们泡天目湖绿茶,一边介绍起天目湖的大鱼头。她说:“我是从小打渔出生的,从小在湖水中泡大,最了解天目湖中的鱼。这鳙鱼是天目湖的特种大鱼,尝口很好,我们这里最大的鱼有三十多斤重,最大的鱼头有十来斤重,可以白煮,也可以红烧,还可以用宜兴的紫砂碢炖大鱼头汤”。说着,她从厨房里捧出一个特大的新鲜大鱼头给我们看:“瞧,在我们这儿,炖大鱼头己成为游客们的最爱,它是天目湖的一道特色菜肴,你们要大一的还是要小一点的?”她眉宇间都扬着笑。文友听了说:“你大嫂也真是的,我的朋友们是从大上海来,挑个最大的吧。”她点点头笑着说:“好的,我关照厨房师傅挑个大的。”她一边说一边介绍起来:“这大鱼头是我们这里的珍宝。1982年10月间,有75国的驻华大使和夫人专程来到我们天目湖品尝大鱼头,天目湖的‘炒锅炖烩鱼头’,鲜美的鱼香令外国使者连呼ok……”在老板娘的娓娓介绍中,我第一次了解了天目湖大鱼头,第一次品味了汁浓肥美的鱼头大汤,那一天,我们亲历了“鳙鱼头味美,三载留余香”的快慰。

在天目湖,我还了解了天目湖鳙鱼的家珍。原来,天目湖的鳙鱼是我国四大著名的家鱼之一,它有胖头鱼、大头鱼、花鲢鱼等称谓,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鱼。天目湖鳙鱼身上的油不仅低脂肪,而且还有“脑黄金”之称谓。常吃鱼头能暖胃、益智、助记忆、抗衰老、润泽皮肤之功能,并且对心血管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地农村流传着这样的赞美诗:“一个鱼头‘三钱参’,营养丰富美全身”,这是对天目湖鱼头具的丰富营养的赞美。

返沪以后,每当看到菜市场里鱼摊上的鱼时,我的心里总想着难以忘怀的天目湖的大鱼头,想着有朝一天能重游天目湖,再去品尝肉质鲜美的天目湖鳙鱼头。但由于杂事繁多,也只能舍去。春日里朋友的来电,像一枚石子投入了我久违了的心海,溅起了我心中喜悦的浪花。

我终于又到了天目湖畔,文友早早地等在那儿,我们握手欢言,多年不见,喜悦自不必说。湖畔,从各地来天目湖旅游的队伍源源不断,摇着小旗的导游正在举着喇叭介绍。今天的天目湖已经大变样了,昔日平静的湖畔又建起了幢幢小别墅,湖畔的农家乐和宾馆装潢得漂漂亮亮,原来野趣丛生的湖畔景象已变得热闹非凡。城里的游客们是专程赶来的,他们不仅来到湖畔畔吸氧休假,而且还美美地品尝喜欢的大鱼头。

我在文友的陪伴下,又乘船在湖中游览了一周,不仅观赏湖上风光,还观看了湖上养鱼人家的“鱼跃龙门”的群鱼表演,心中荡漾着美好的情缘。上岸后,又来到了一家“大鱼头农家馆”的小包房坐下,要了几杯天目湖绿茶,又像当年一样坐在窗口聊聊天。老板娘五十多岁,虽然脸上做过淡妆,但还是藏不下岁月留给她眉角上的鱼尾纹。她拿来了菜单,向我们介绍大鱼头的各种吃法,讲得我们馋得口水也快流出来了。听她的介绍和话音,我忽然觉得这女老板与我二十多年前天目湖见到的那位渔家女似乎相似,只是岁月的风霜把她的头发染老了一些。轻轻一打听,果然是真。于是,我们间的话也就投机多了,回忆、回顾、展望,谈得很有滋味。

聊谈中,我仰望这湖畔的农家馆,不仅面积很大,而且搂上搂下都有了时尚的新餐桌、屋内还有包房,是一幢像莫像样的充满活力的鱼头馆,老板娘甜甜地笑着,她干的鱼头事业真是红红火火。菜单上面写满了鱼头的特色菜肴,如鱼头炖豆腐、鱼头煨罗卜、鱼头粉丝煲、鱼头木耳笋汤、蘑菇鱼头汤,还引入了湘菜作的“剁椒大鱼头”。于是,文友和我们一行五人要了两个大鱼头,每个八斤重,一个是炖汤,一个是“剁椒鱼头”,另加几瓶啤酒。因为投缘,我们要求老扳娘在炖汤的过程中不仅要加点豆腐,还要加粉皮、木耳、笋片,搞个大合唱的鱼头汤。老板娘笑着说:“你们这个菜是新发明,我一定照办。”她又说:“炖一锅好汤,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坐在窗口,悠悠然地眺望湖中闪着波光的晶亮亮的'水波,阳光普照,仿佛那满湖都是金子一般。凉风习习,真有一种人在画中,画在人中的诗意浓浓的感觉。

在天目湖吃大鱼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感受到的是一种特殊的修心养身和休闲。老板娘不仅会管理,还心灵手巧地亲自炒菜炖汤,她知道多少斤的鱼头要加多少水,炖出的鱼头汤才是浓浓的,才会像白色的乳汁一样,其中的豆腐、粉皮、木耳都会吸着鱼鲜,而且十分好吃。如果喜欢食辣的,还可以为同桌分开打汤汁,然后在食辣的汤里加上几颗干椒。不爱吃辣的,会加入一些糊椒粉或葱,也是香溢满口。吃过鱼头汤,再品“剁椒大鱼头”,会增添又一份快感。把大鱼头一劈两,放在锅里煮好,放入脸盆大的盘中,在上面铺一层红色的剁椒和葱花,好像是孔雀开屏一样,有色、有香、有味,吃起来美不可言。

天目湖的鱼头不仅有品相,而且好上口,不油不腻。品鱼头也有讲究在老板娘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品鱼的快乐:一品鱼唇,顿觉那鱼唇嫩滑肥美,轻轻一吻,美味顿驻心头;二品鱼脑,鱼脑滑溜溜的,似炖糊的白木耳一般,用小匙取来沾在舌头尖,似有一种美的温柔感;三是品腮帮,腮边上的“核桃肉”像核桃般大小,细嫩得似猪脑一般,淌在舌尖上美味无限;四是品刀骨,刀骨俗称鱼仙,在圆桌上还可以来一个传统的猜迷游戏,也会令人笑声四起的;五品鱼汤和作料,木耳、豆腐、粉丝等,都是鱼的鲜味。如果想补眼睛,把两只鱼眼晴吞下去,也有明目的功能,鱼头浑身都是宝。

品着鱼头,忽然想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话:“鳙之美在头”。是的,这真是千真万确的。在品鱼时,如果不喜欢尝点辣味的,还可以用姜片和青葱清蒸后倒入一些醋,然后品味,那也是一道不可不尝的大菜,就像是西湖的醋鱼一样,又多像是天目湖的一湖碧水让人喜欢,是一道十分霸气的鱼头大菜。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七

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以前觉得时间就像蜗牛,过的实在是太慢了,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曾变化,可如果说没有变化或许是一种自我安慰,时间总会在你身上的某个部位留下永远也无法抹去的记忆,是啊,仔细端详镜中的人儿,没有了曾经的朝气蓬勃,也不再是充满幻想的那个黄毛丫头,而是多了一丝忧郁,一份成熟。蹉跎岁月,我们失去了什么,有留下了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虽说没有过年那般浓重,但在我的记忆中,也是让人期待的传统佳节,这一天尽管没有新衣服穿,但可以吃上平时不太容易吃到的东西。90年代的新疆,物资已不再匮乏,但对于平常的老百姓来说,要想改变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在我眼中,自从我和哥哥上了学,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怎么好,有时候一星期的生活费都要靠父母挖好几天的甘草买了才有保障,那时候虽然还小,可这些事情仿佛在我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印迹。酷热的夏季,父母为了抽时间挖甘草,中午不回家休息把棉田里的活儿早些干完,然后便会背上干粮,出发到离家很远的戈壁滩挖甘草,一挖就是好几天,回来便会给我们换来几个星期的生活费,看着疲惫不堪的父母,我什么也做不了,唯有好好学习,将一张张大红的奖状拿回来作为回报,而每每此时,父母脸上便会露出满足的笑容,仿佛他们的辛苦在看到奖状的那一瞬间都消失了。

还记得在我小学到初中的那个时候,我们全家的中秋节几乎都是在棉花地里过的,尽管连队上很多人都回家过节去了,我家也不会回去的,父母总是说,好吃的东西在哪吃都一样,在地里吃会更香,其实是想哄我们多拾会儿棉花,那会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总是觉得自己出生在农民家里是件不公平的事情,现在想来,我们不仅无法选择父母,更选择不了家庭,农民家庭也罢市民家庭也好,父母对孩子的心是一样的,那种无私的大爱。

而如今我对父母的想念已然没有了那种离不了的牵挂,只是一个电话回去,完任务似得问候几句,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我和哥哥都在新疆,老家也只有两个老人和五岁的外甥女,估计也是随便煮点吃的。中秋节在父辈们的眼中自然是重要的节日,以前孩子们都在的时候,那个热闹至今回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可如今,剩下的只有用“冷清”两个字来形容,他们过得冷冷清清,我们又何尝不是。

今年的9月节日出奇的多,想想生活在新疆也蛮好的,一年至少要比内地的人要多休一个星期,原本想着可以回公婆家看看儿子,可是生活在团场的我们正处于“三秋”之际,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也是职工丰收的季节,团领导为了备战“三秋”取消了古尔邦节的三天假期,就这样我的计划也被无情的`取消了。远在甘肃老家的公婆带着我的儿子或许也是希望我们回去的吧,婆婆电话打来问着,儿子更是希望爸爸妈妈回去,心里酸酸的,毕竟儿子才三岁,就和我们分开了。

我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整整两年,算是很融洽的那种家庭,虽然公婆偶尔也会因为想回老家发生不愉快,但老人的心总是大度的,为了成全我们的小家,他们宁愿承受自己背井离乡的痛苦。两个老人给我留下的影响非常好,婆婆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非常的贤惠,一家人的琐碎事情几乎都是她打理,尤其是儿子自出生到现在,我几乎没有洗过几次衣服,尿布更是没有洗过。公公是个有文化的人,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我看来80年代的高中生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了吧。公公的耐性极好,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怕麻烦,每天围着他的两个孙子转。现在想想,能遇上这样的老人,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突然觉得,心里想念的人面孔逐渐的清晰,那和蔼的面容,是我的公公婆婆,也不是不想我的父母,只是觉得他们是我心底最重要的人,但朝夕相处了两年的公婆我已然把他们也当成了最亲的人。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前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至少不会在我身上发生,作为父母的孩子,孝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根据能力大小付出的多少不一样罢了,可是现在,我感觉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不但嫁的远,就连回家探亲也是来去匆匆,因为我的心都在婆家,确切的说,我的儿子在婆家,所以归心似箭。父母虽说理解,但还是不高兴。去年因为没在家过年,我走的时候,父母都借故出去干活了,哥哥把我送到车站,只说了句以后有时间还是陪爸妈过个年吧,他们觉得没你在不热闹,我心就像被大石头重重的撞了一下,半天喘不过气儿来,看着哥哥面无表情渐远的身影,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父母说“女儿不孝,明年一定陪你们过年。”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也许是吧,以前为了证实这个说法,总会在十五十六的两个晚上仔细观察,但是,中秋之夜的月亮仿佛是最圆最亮的。今年的中秋节下着雨,也无心赏月,朦朦胧胧的月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怎么也无法与美联系到一起,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儿子、老人不在身边,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对儿子的想念只有我自己知道,每当同事们劝我说孩子还是自己带在身边最好,我又何尝不想,可公公婆婆也是为了儿子才决心回去的,在这里每一个月就要住一回院,大人倒无所谓,儿子受的罪让公公婆婆没办法接受,每个月去打针都是上个月的留置针眼还没完全长好,看到婆婆默默的流泪,我们最终决定让他们把儿子带回去试试看,老家的气候对儿子的身体非常好,一年了没有犯过一次病,我打心里高兴,想归想,一想到在这受的罪,我还是忍住了。

想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情愫。一次在回家的班车上听到两个老人说着女儿是如何如何好,从老人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为自己有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幸福。此时此刻,我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想想老人们们的女儿离自己都不远,想见很容易,周末到家里蹭饭对老人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我和我的父母远隔几千里,我也羡慕那些加到当地的姑娘,周末还可以在婆婆家蹭个饭,而我,别说周末了,就连过年能回去一趟就已经很奢侈了,更别说平时能陪他们。老人们的交谈仍然继续着,我的心却早已飘向了远在故乡的父母那里,突然很想念他们。

前几天,爸爸打电话来说快过中秋节了,给我寄了一些土特产,我知道爸爸虽然退休了,可退休金也只够他们的日常开支,我不想再让他为我花钱,便告诉他我打钱回去,让他们中秋节买点好吃的,爸爸却一口回绝:“我们有钱,你别打了,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为了让爸爸痛快的答应,我便说还想要一些别的东西,爸爸便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我正在吃早饭,他们已经在集市上开始卖我要的东西了,当时我觉得十分愧疚,原本是我应该孝敬他们的,可现在他们却把我的事情当成大事去对待,其实也就想借买东西的幌子,希望他们能用我的寄去的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他们似乎任何时候都把子女放在心中那个最重要的位置。虽说相隔甚远,但总想把我们吃不上的东西想方设法的寄过来让我们都尝一尝,尽管他们也知道,现在在哪都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只是他们觉得亲自寄来的东西还带着他们浓浓的爱。

这个中秋过的并不热闹,甚至还没有那会儿在棉花地里过中秋节那样让人期待,或许是下雨降了温的缘故,也或许是家人无法团聚的心病,但不论在哪里,总有牵挂的人,这个中秋,我该想念谁,我的父母,我的公婆,我的孩子,我那些至亲至爱的亲人们,你们可有把我想起,我只能将那份浓浓的想念寄托给天上的圆月,希望它能带去我对你们的思念。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八

在举家欢庆端午的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故乡枫株湖畔的老屋门前院落东南角的那颗木枣树,听我母亲介绍说,是我父亲栽种的,弯弯的树干,弯弯的枝条,树皮开裂,就像沧桑的老人站在我家门前,又像忠诚的卫士屹立在那里,从不挪动半步,一过就那么多年。

记得我七八岁在故乡枫株湖畔的垄坑村小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刚学会记事,就记得那颗老枣树生长在那里,有粗瓷大碗碗口般粗壮,大约比老屋屋顶还要高些,远处望去,它就像一位佝偻的老人,一直在我家门前守护着,它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沧桑”――树皮的沟壑很深很密,树干在离地面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分叉,两个枝干一样粗细,如果不是其中有个枝干的弯曲弧度明显,真的分不清哪个是主干。

在故乡的枫株湖畔,三面环水,沿山边蜿蜒而来,水芹艾草藜蒿,茂盛浓郁,枫株湖畔两边有密密的垂柳、白杨、松柏、柿树……许多年过去了,那颗老枣树也没见长得更加粗壮,也没见长得更加高大,就那么静静地生长在那儿。春天,万物复苏,枣树也开始发芽,是我们家门前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在枣树下嬉戏玩耍。夏天,枣树下是我们乘凉的好地方,枣树上结了许多小果子,馋涎欲滴的我们,急不可耐地偷偷摘来了一两个尝尝,除了木枣的无味外,还遭来了一顿臭骂。记得小时候,枣儿刚成型,还没有指甲盖大,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摘几个“吃”,那滋味又苦又涩。其实,枣儿没成熟之前,真的不能吃,更多的是因为新奇,才会摘下一把来玩。秋天来了,我们爬到树上摘枣子,先来个解馋,尔后来个饱,最后在大人的吆喝声中下树赔罪。等到枣儿快成熟的时候,我就天天蹲到家门口,看着树上面的枣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莹剔透。每次我问妈妈,枣儿可以吃了吗?她都说再等几天,再等几天,然后我就蹦蹦跳跳地跑到树底下,仰头欣赏一会。偶尔忍不住会摘一个放到嘴里偷偷吃,这时候的枣儿又脆又甜。就这样一边欣赏着,一边吃着,一边守护着这棵枣树,以防邻家的小孩子过来偷枣儿。有时候,睡一觉起来,就会看到地上落了很多枣儿,有的是被馋嘴的鸟儿啃过的,有的是风刮落的,我就会和三弟雀跃着捡枣儿,虽然大多都不能吃。盼着,盼着,就到了枣儿真正成熟的季节了,这时候我就会和三弟一块把枣儿打落,一块捡枣儿,然后就可以大饱口福了。妈妈把多余的枣儿晒起来,等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把晒干的枣儿做枣糕吃了。

我的老家坐落于鄱阳湖南岸,信江下游,三面环水,枫株湖水库环绕垄坑村的南西北三个方向,故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母亲教我叫印塘。初冬时节,我们爬树嬉戏,突然,一个枝条断了下来,邻居小孩掉了下来,跌在地上,大哭,我们几个一起嬉戏的小孩回家都被一顿臭骂。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那棵老枣树跟前放着一块表面平整的石块,平日家人经常坐在石块上吃饭,夏日,晚上经常坐在枣树跟前乘凉,我经常在枣树旁石块边玩耍,老枣树好像一位亲切和善的老者,默默陪伴着我,看护着我,伴我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老枣树虽然历经苍桑,老朽年迈,但她不仅顽强不屈地活着,而且每年在它仅有的独枝上还结满了累累硕果。我记得,在秋天收枣的时候,老枣树结的枣很大,吃起来甜中微酸,味道很美。儿时的我,不但惊叹老枣树坚韧的生命力,而且被它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应是对老枣树牺牲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由于故乡枫株湖畔垄坑村搞新农村建设,老枣树实际上在前年就已不复存在了。它已经和我的先辈们一起化为黄土。新栽的许多枣树已经茁长起来,到秋天,那挂满枝头的红枣给庭院平添了收获的喜庆。老家的的那些枣树,还有那些垂柳、白杨、松柏、柿树……我的根曾与它们的根在泥土里节须相连,我的枝桠与它们的枝桠在旷野中搭成一片,那些树木是和我的生命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作为一个一生在外漂泊的游子,我无限怀念故乡枫株湖畔垄坑村的那那些树木,我深切地怀念老家的父老乡亲。老家的.父老乡亲就像是那些生生息息、繁衍不止的树木,在贫苦和磨难中顽强地生存着,整个生命都在做着无尽的奉献。在我的心中,老枣树可不是一个纯植物的生命,它是我家乡亲人中的一员,它是一个通融人性的生灵。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夏天老母亲去逝时,我和家人在烈日炎炎中悲痛地为母亲送行,老枣树身上挂着沉甸甸的鲜枣为母亲默哀,枝上还不断地掉下血红的鲜枣,那分明是它为母亲的去逝而伤心哭泣。

我记得我在老家信河中学任教的时候,几乎是每年,每到金秋枣子收获季节,父母亲都到我家,用布袋鼓鼓囊囊装着枣子,带来我吃。每每到家,捧出枣子,放到桌上说“吃,吃,甜着呢,是院里的枣树上摘的呢”。咬一颗,吃在嘴里,甜在心口。我记得的7月,我的老父亲还没吃上那树结的枣子就走了。20夏天,我母亲也扶着那棵枣树离我而去了。如今,老家枫株湖畔的那些树木是一道令人醉迷的风景!老家枫株湖畔的那些劳苦而沉默的乡亲用他们的生命在支撑着家乡大地上那蔚蓝无际的天空!老家枫株湖畔的父老乡亲啊,如今我是何等地思念你们!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九

今夜,月色相比往日,有些许的黯淡了,风儿很大,在打转。

车声很嘈杂,几点昏灯,也算是对这夜的'几番点缀罢。已全然不知是几次独坐于此了,但应有些日子了吧,不然怎会忘了。忘得如此彻底,可怜。

敲打着手中的键盘,声音时而缠绕于心。唉,不敢独自一人,怕走到了百花深处。或许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吧。心中总很忧郁,不然又怎会这样呢?我是在救赎,还是在麻痹。

每次这样,我就不想再想,不能再想。万丈红尘,总说喜欢弯月,因她的美,她的残缺。因为她不完美,所以她才完美!呵,是自己太自私了吧,算了,不再说罢!

抬头望望天,那月分明略带几丝红晕,那样,美!对,我是该,回家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湖畔的陆巷村散文篇十

自小生活的小镇,镇名太平。它平静无事,休闲不躁。我羡慕安于这份太平之乐。

太平小镇没有闹市的繁华浮躁,连它的常年气温10℃-33℃也一样是善解人意。冬天没有冰雪的严寒,夏天没有火炉的酷热,常常平易近人。阳光充沛,雨量充足,顺其自然成了一个农业之镇。太平小镇的耕地面积4.2万亩,一年三熟的家乡,土地自然还是成为部分人谋生的依靠。但近几年,年轻人不甘于祖祖辈辈过的面朝土背朝天的生活,出去城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老一辈坚守土地。但很多勤劳的农民依然每年在他的耕地连种三季。去年,我年初二回农村,竟然看到很多人已经开始在田地忙碌。过年过节都舍不得清闲,勤劳成习惯。他们一辈子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也的确把日子熬出来了。一幢幢的小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车驶进村庄,总会天道酬勤的。

从小我们的'生活是不缺水果的。每年本地水果丰富,甘蔗、香蕉、荔枝、龙眼、大树菠萝、石榴、黄皮果……小时候,甘蔗上市的季节,父亲总会去购买一大捆甘蔗回来,我们啃痛了嘴巴还是撑着啃;天然的大树菠萝吃得肚子犯困,手里还拿着往嘴里塞;自家种的石榴从没熟吃到熟透;龙眼常常被我们吃得差点成了三餐主食……记得有一个外地同学无比羡慕的说:"这个地方太好了,丰富新鲜的水果吃得根本停不下来,太幸福了。”直到我远住外地,才理解那份幸福。在异乡的确是常常有钱买不到喜欢吃的东西,买不到家乡的味,买不到小时候的味。

太平镇区约十万人口。曾经的小镇比较贫穷落后,显得僧多粥少。小时候的我们没见过电话、摩托车、洗衣机、彩色电视……十几人围着看一部小黑白电视,家里能有凤凰牌自行车已经很气派了,铺有瓷砖的房子绝对是我们小时候认为的豪宅……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太平小镇的经济逐渐发展了,民营经济聚集,林业发展,工厂进驻,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道路交通、农田建设、环境卫生、农村建设都有明显的改善。

镇上很多人建了三、四层楼,一楼出租,租费也是一项不少的收入。有人开拓镇上的商品房市场,有人开起大型商场,有人经营大大小小的超市,有人稳稳当当做一些小本生意……各行各业在小镇百花齐放。近两年镇上多了快递服务行业,寄出去的是家乡的亲情,寄回来的是游子的思念与恩情,每个代理点的生意都很好。

太平小镇还有浓郁的手工艺品的传统文化。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懂得加工编织各种蒲制品。据司马迁《史记》所载,我国商周已使用蒲席祭祀及床用,“结括草为席也”,括草“既洁且柔:洁可以祀神,柔可以养体”。括草即蒲草,由此推算约有四千年。太平小镇有专种植蒲草的,也有加工编织蒲制品为生的,编织蒲席,世代相传,经久不衰。1943年日军见到蒲草的经济价值大,强迫太平产区的农民提供种子,试图引进日本种植。太平农民巧妙地把蒲草种子蒸熟晒干给日军,种子到了日本根本无法育苗,粉碎了日寇的美梦,也记下了太平蒲草光辉历史的一页,和太平人民勇敢爱国的心。

太平小镇的每一点点从小注入我的血液里,现在它的每一点点都能引起我的关注和回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