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民俗文化(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4:13:31 页码:8
民俗文化(优质19篇)
2023-11-13 14:13:31    小编:ZTFB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若想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是写好一篇总结的前提。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民俗文化篇一

心情大好的我们,开始找寻自己理想的座位,因为不用像在学校那么严肃,王老师还亲切的给大家取了外号,”大胖“詹梓颢,”二胖“吴宇智,”三胖“就是我了,”四胖“严雨珊,大家亲切的围着王老师叽叽喳喳,把平时不敢说的,都大胆的和王老师聊了。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目的地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各式各样的建筑,和56个民族不同风格的打扮,以及各具特色的表演,让我深深的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宏伟的布达拉宫,给人神秘,严肃的感觉,万里长城,万里长,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心血,最美的紫禁城故宫红墙绿瓦,里面还有宫女禁军把守,感觉自己就像要穿越了,呵呵….

来到蒙古族的蒙古包前,感觉很亲切,听妈妈说,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到过蒙古的乌兰巴托呢,妈妈还给我取了个叫“齐齐格”的小名,蒙语就是小公主的意思。维吾尔族的姐姐们穿着艳丽的纱裙,带着八角帽,真的很美丽。尤其是在葡萄树下跳舞的时候,围观的游客很多。我一次比一次激动。

不过我还是有个很想了解的向往地—–陕北窑洞,听说当年毛爷爷在延安就是住的这样的地方。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匆匆的瞥了一眼那个地方,随着回校的队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

各族人民的智慧,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校组织这个游学结合的活动,实在太有意思了。

民俗文化篇二

新年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宏扬民族文明,丰厚节日时期社区大众的文明日子,营造欢喜喜庆、吉祥文明的节日空气,花园社区依照西大街办事处《对于在新年时期深入展开“咱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告诉》请求,做实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新年的各方面作业。经过系列活动,使社区广阔市民度过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新春佳节。现将活动展开状况总结如下:

一、仔细拟定作业计划。

新年是中国传统的佳节,是人民大众最为垂青的一个节日。怎么让社区居民过上一个喜庆吉祥的佳节,引导和推动全社区文明过节,健康过节、安全过节,是咱们社区的首要作业。社区依照大街有关节庆活动的作业安排,仔细拟定《花园社区“咱们的节日-新年”活动计划》,精心策划,科学分工,确保了“咱们的节日-新年”活动有序展开。

二、厚实展开“送温暖”活动。

(一)展开扶贫慰劳活动。新年前,社区造访贫穷居民10户,抗美援朝武士1人,艰难残疾人3人,为他们送去了慰劳金,并慰劳辖区内艰难下岗职工及大病救助人员,使他们在新春佳节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展开探望老党员活动。社区党总支对辖区内公司2名退休党员进行造访慰劳,大病党员张秀珍及艰难党员祁为俊进行看望,进一步拉近了党员和安排的感情。

(三)展开社区居民新年座谈会。社区在新年前约请辖区内居民代表及有些党员进行座谈,一杯清茶话团圆,结合实践,向他们报告一年来社区的各项作业,一起,仔细听取他们对社区作业的建议定见和20xx年对社区作业的请求。

三、全部展开“干干净净过新年”活动。

新年年前,为了确保居民过一个文明、吉祥的新年,社区发起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居民、保洁人员对社区各首要区域进行了清洁整理,并对辖区小广告进行整理,确保无堆积垃圾,路面整齐等。一起进行过环保年,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创立文明城市宣扬,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

民俗文化篇三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星期三!今天,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锦绣中华和中国旅游。虽然,这两个地方我在两年前已参观过,但是,能和同学们再一次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我心情还是很兴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嘹亮《歌唱祖国》歌声中,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一走进景区,同学们立即被眼前壮丽的画面征服了,情不自禁发出“哗”“哗”的惊叹声。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笔记本,做好准备开始我们“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中国”的旅程。

锦绣中华景区的景观一般按1:15的比例微缩复制而成,浓缩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风光名胜,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缩微景区。一路上,我们游览了众多世界之最,包括:最大的宫殿——故宫、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等等,当然,还有我国许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在锦绣中华里我真的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和祖国大江南北河山的锦绣。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游到了。在这里,我了解到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还欣赏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金戈王朝》了。《金戈王朝》通过影视特技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壮观的历史战争场面:骑马对战,令人惊心动魄;草原广阔,气势澎湃……同学们都在议论,太厉害了!

民俗文化篇四

摘要: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今虽然已经有不少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对文字资料进行了整理,但是关于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仍不够,不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推介。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对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册资料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了在其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准确的翻译,不仅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翻译活动的升华。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中国各民族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生存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准确的民族文化翻译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产物,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时代特征。目前对于文化的理论界定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个体文化论;第二,跨文化交际论;第三,文化区域论。大致以文化―语言文化―国度语言文化―民族语言文化―方言文化―区域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的模式体现其丰富的内涵走向。文化的沟通需要一定的载体,它们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翻译展现外族异域的政治宗教、人文地理和民风民俗的多彩画卷。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活动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笔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册资料翻译策略,研究了在其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翻译工作。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准确的英文翻译,不仅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翻译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功能翻译理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的莱思()、弗米尔(r)、曼特瑞(rix)和诺德()等学者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此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包括莱思提出的文本型与翻译策略论,曼特瑞提出的翻译行动论,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翻译为本语篇分析理论。

弗米尔认为翻译是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是一种人类的活动。根据行为理论,他将人类的活动定义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发生在给定情境下的行为。鉴于任何情境都是镶嵌于文化的大环境之中的,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功能取向差异。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与以往的语言学或对等理论相比,在源语文本的角色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弗米尔曾经说过,翻译就是在目标语文化中重现源语语言文化所提供的某些信息。他提出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奠定了功能语言派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彻底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是否对等,而是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划。无论何种翻译,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弗米尔这样解释“目的准则”: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应该为此目的服务。由此,目的准则指:译、释、读、写皆遵循某种方式,此方式可让文本、译本在其使用的环境下运行。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一种“交际活动”和“跨文化活动”,涉及翻译发起人、译者、译文接受者等因素。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描述与应用翻译的实际要求和内容十分契合,因为在应用翻译领域,不论是对外宣传还是经贸活动,其中的文化交流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所以通过分析旅游资料各类型文本目的、功能和特征,就可以运用功能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旅游翻译实践。

三、翻译材料的文本的类型和功能分析。

根据莱思的观点,文本类型有三种: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莱思总结了各类型文本的特点和它与翻译方法之间的联系。三种文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分别为“内容”、“形式”和“效果”。每一种文本至少具有三种功效中的一种,并且只有一种功能居主导地位,另外两种居从属或次要地位,语言和文化的选择都应为实现此功能而服务。

旅游文本有别于参考资料(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再现)或者诗歌(力求源语艺术形式的再现)等文本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传达景点信息和感染旅游者,这种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从属于文本所要达到的言外效果”。按照莱思的观点,文本概念、文本类型和文本的翻译目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文本类型理论可以帮助翻译人员确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

分析旅游文本的特点在于更加准确地确定旅游文本的功能,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旅游文本对景点的宣传、推介作用不可小觑,因其具有信息性、启迪性和促销性等特点,是海外旅游者对特定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定位、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客观、精确、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者旅游信息,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次要功能是兼具唤情的特点,这一点在旅游广告中的体现尤为突出。

(一)翻译目的。

功能翻译中的术语skopos通常指译文的交际目的。民俗文化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目的是产生一种对于英语文本接受者具有交际作用的文本,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形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拥有一份详尽的翻译纲要。

(二)翻译纲要。

诺德认为翻译纲要可以说明需要何种类型的翻译。文本所探讨的主要是版式固定、附有彩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小册子。作为译者的指导纲要,民俗文化对外宣传材料音译的翻译纲要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预期的文本功能:信息、感染功能。译文和原文功能大体相同。信息功能指的是提供关于中国民俗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特有景点等方面的信息。感染功能指的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推介和提升中国形象。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小册子应该包含这个民族的各方面的内容介绍,例如风俗节庆、建筑的历史和风格特色、民族传统服饰、礼仪风俗特色等,并且为了更好地让西方读者理解个别异国风情,在恰当的地方应附上图片解释和说明,增强渲染和说服力。2.预期的译文接受者:包括想了解中国、来华旅游、投资贸易、从事文化交流等外国人士、团体或者组织。他们大多缺乏关于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的背景知识。不同的文化背景读者,需要不同的译文。因此,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交际需要和由此产生的期待心理,适度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或者相应删减一些对于目标读者来说过于冗长的信息。译文应该在接受者身上产生预期的反应。例如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严峻形势,这些民俗文化亟待应承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拓宽宣传渠道,招商引资,将文化特色推向世界,因此必须在传统的文化翻译版本上作出修缮,使其既具文化特色又具商业发展特色。

3.文本制作或者接受的动机。译员应该分清对外宣传册子的具体制作动机,是对外的一般性文字介绍,是吸引旅游客源,还是招商引资等。只有确定了文本制作的动机,才能确定优先传递的信息。民俗文化宣传不应该止步于对文化的阐释和说明,当它与对外宣传相结合时,就必须具有可观性和可推崇性,将其与不同的外界文化相融,让读者得到文化异同感之外的喜悦之情。

4.对外宣传材料英译的翻译策略。根据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应产生对于文本接受者具有交际作用的目标文本,实现译文的信息和感染功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译者坚持不懈地合作和批评,以求得切合文意的成果。

四、结语。

当前,中国的入境游发展迅速,把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外国游客与日俱增。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性的发展契机,传播独特的中国民俗文化,使中国走向世界是我们对外宣传的重点。要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就必须对旅游资料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充分考虑文本的功能特征和翻译策略的关系。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对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人和西方人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信息传播方式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思维模式、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民俗文化翻译难免有些生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增删或者改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性改译等,实现具体的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lawrenc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routledgepublishing.1994.

[2]nord,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approachesexplained[m].publishing,.

[3]樊嘉禄,贾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5]徐敏慧,董华.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对外宣传材料汉译英[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

[6]徐鲁亚.民族文化翻译策略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7]袁琼.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j].湖南商学院学报,(18).

[8]张小华.翻译与青海民俗文化[j].翻译与青海民俗文化,2007(33).

民俗文化篇五

来参观民俗文化艺术节的人真不少,到处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大家都兴奋地观看着各种各样的民俗艺术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植物编织成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有仙鹤、蝈蝈、青蛙、龙、凤凰、玫瑰花……真是栩栩若生,让人爱不释手。

来到广场西边,有人在抬花轿,轿子里坐着一位游人,前后共有4个人抬轿,旁边还有人吹笛子、唢呐、笙……轿子也很漂亮,是大红色的,金色的顶,每个边框处都贴满彩条,四个角上还挂着彩色的流苏。坐在轿子里的人满面笑容,真是过了一把瘾。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那个卖葫芦的摊位了。只见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葫芦,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却只有几厘米。有的像一个大南瓜,有的像一根黄瓜,有好几个葫芦的杆在中间打了一个结缠住了,还有的葫芦形状像一个鸡蛋,有的则像一个长满珍珠的冬瓜……葫芦们还被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被制成笛子、花瓶、毛笔、手链……还有的在葫芦上雕刻了各种图案、画上了美丽的花卉。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

此外,还有卖风车的、卖泥塑的、卖民族布偶的以及各色小吃等等,都各具特色,充分表现了我国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

这就是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流连忘返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民俗文化篇六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我们总是能看到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影子。像中国一些地区在节日里拜的灶王爷,以及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挂的女寿星图中的女寿星,都能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找到他们的故事。下面让我们通过文章来了解我们的民俗文化中的那些神话故事。

灶王爷救百姓。

传说,从前人们身上有一个人眼看不见、通灵性的坏东西三尸神附着。

这三尸神,一天到晚就是搬弄人间是非,说人的坏话。三尸神每个月要到天宫去一次,向玉皇报告人在世上的种种情况。

可是,这三尸神从来都不如实向玉皇禀报,每次都说坏话。不是“张三懒惰”,就是“李四奸刁”;不是“王五偷盗”,就是“铁六抢劫……”从没在玉皇面前说过人的一句好话。

日久天长,玉皇便对人产生了坏印象,很想惩罚人。但惩罚什么人?怎样去惩罚?玉皇总是拿不定主意。他想,如果完全相信三尸神禀报的情况,那么,世上竟连一个好人也没有了。

这一年,玉皇又听三尸神接连报告说,人又在不断地咒骂天庭,甚至对玉皇也有许多不敬之辞。他这一说,玉皇十分生气,觉得如果再不惩罚人们,就显得天庭太软弱无力了。于是,他对三尸神和手执钢鞭的王灵官说:“三尸神,你立即下凡,挨家挨户进行巡查,凡是不敬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把他们的名字都给我写在墙上。等到大年的晚上,王灵官执钢鞭下凡,只要墙上写了名字的坏人,统统杀掉,一个也不留。”

玉皇的圣旨一下,可乐坏了三尸神。他兴冲冲地回到人间,不问青红皂白,便挨家挨户地往墙上写名字。

这骇人听闻的坏消息,被各家的灶王爷知道了。灶王爷们秉性善良,为人忠厚,是老百姓家的主事神。于是灶王爷们焦急万分地聚到一起,商议怎样解除这场就要降临到百姓头上的灾难。

议论来,商量去,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既然保全百姓,又能惩治三尸神的非常巧妙的办法:“腊月二十三送灶王这天,每户百姓家的灶王爷,都十分郑重地关照家里的人,一定要他们在大年三十的白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直至檐梁墙壁上的陈年垢污,彻底清扫,掸掸干净,迎接新年。老百姓们都听了灶王爷的话,高高兴兴地把家里彻底打扫干净了。

到了大年夜晚上,王灵官果然手执钢鞭来到人间。他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地挨家挨户地寻找写在墙上的人名字,以便动手。可是,王灵官一路查找过去,家家户户的墙壁上干干净净,不要说人名,就连一点蛛丝灰尘都找不到,他哪里知道,三尸神写下的人名,连同灰尘早就统统被扫掉了。

王灵官本来就是个脾气很暴的神,他一看一无所获,非常气愤,便回到天庭狠狠地告了三尸神一状:“三尸神无事生非,毁谤世人。百姓家墙上,没有一家写名字的。”

玉皇闻报大为震怒,立即传旨:“将三尸神绑送前庭,痛打三百大板,再关进天牢,永不释放。”

麻姑献寿的故事。

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挂男寿星图,女的则挂女寿星图。女寿星图上通常画的就是麻姑,因此称为《麻姑献寿》。画上的麻姑美若天仙,腾云驾雾;或是飘然行走于云端;或是双手托盘奉献寿礼:一壶美酒,数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有时候是她肩挑一根细长的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旁边一个童子背着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但是,不管哪样的麻姑图,桃和酒总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出献寿的。

麻姑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后赵的一位少数民族姑娘。长得俊俏美丽,穿着光彩夺目的衣裳,头顶结一个大大的发髻,脑后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间。麻姑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帮助穷苦的人。但是,麻姑的父亲却是性情暴虐、凶神恶煞、傲慢专横、心存歹毒,经常欺压老百姓的人。

虽然她父亲名声不好,但是作为女儿的麻姑仍然很孝顺他。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容易才摘得一个桃子。那时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非常难得的东西。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怀里,回家拿给父亲吃。

麻姑拿着桃子往家里赶,忽然看到路边上围着一群人,于是她就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位身穿黄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围观的人说:“这老婆婆肯定是饿坏了,要是能给她一点东西吃,或许还能活过来。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并没有人走回家去给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东西来。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麻姑实在看不过去了,赶忙从怀里拿出那个桃子来,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着她。

这是一个又大又甜、汁水很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苏醒过来了。旁观的人忍不住地啧啧称赞麻姑心眼好,并说她定会得到好报的。

老婆婆实在是太饿了,吃了桃子后,虽然醒过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力气,于是开口对麻姑说:“好孩子,太谢谢你了,请问你还能不能给我煮点粥汤喝呀?”

那时正值灾荒,人们都只有不多的粮食,还有很多的人都因没有吃的而饿死了,所以粮食显得极为珍贵。但是,麻姑确实不忍老婆婆饿死,就爽快地答应道:“我这就给你去煮点东西来,您在这里等我一会儿。”说完麻姑就飞快地跑回家给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亲麻秋知道了,当他听说麻姑把桃子给老太婆吃了,而且还在给老太婆做粥,非常生气,就把麻姑关了起来,不准她出去。

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边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亲睡着了,麻姑悄悄地端着粥出了门。可是等她来到白天老婆婆躺着的地方时,却不见老婆婆的一点影子。月光下,在老婆婆坐过的地方,有一个桃核留在那里。再也找不到老婆婆,麻姑只好捡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看见白天的那个老婆婆,仍然穿着黄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过来:“好孩子,委屈你了。你不用难过,我还好好的。以后我们也还有机会见面的。”说着,就飘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捡来的那颗桃核种在自家的院落子里。一个月之后,就长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树。第二年正月,桃树上就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麻姑用这些桃子来救济逃难的老人。奇怪的是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仅不觉得饿了,而且精神倍增,连以前的小毛病也没有了。麻姑也这才明白当初的那个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的,并不是一个要饭的叫化子。

后来,麻姑的父亲麻秋因为打仗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封了他一个大官,并要他负责新建皇宫。麻秋为了早日修好皇宫,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赏。于是就拼命地奴役老百姓,让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麻秋还规定,只有当鸡叫了时,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歇。麻姑非常同情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间的时候,她就躲在鸡窝边学鸡叫。这样,只要麻姑一叫,所有的鸡就会跟着叫起来,这样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时间。可是这件事很快就被麻秋发现了。他查出来竟是自己的女儿在妨碍自己的功名,十分的恼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

麻姑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麻秋怒上加怒,决心烧山,要把女儿烧死。正在这危急的时刻。王母娘娘经过此地,她早就听说过麻姑做过很多好事,现在见她受到如此的灾难,当下就把麻姑救了出来,并收她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诞辰,天间举行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都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来邀请麻姑一同参加。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带花,只带了一个极老的坛子,里边装的就是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成的寿酒。这酒特别的醇厚,一打开坛盖,立即浓香四溢。来祝寿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灵手巧,赞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赞扬了麻姑一番。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为“女寿仙”。

民俗文化篇七

每次端午节结束,一定是家家户户孩子最幸福的一天。农村的端午节很热闹。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把淹了很久的鸭蛋拿出来,放在锅里煮。一夜之后,孩子们早早起床,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挑着闭着眼睛的鸭蛋。鸭蛋有白色的壳、蛋绿色的壳和浅黄色的壳。把它们放在盘子里五六次是可爱的。

家乡的端午节市场是元旦之后最大最热闹的聚会。虽然比大年初一小一点,八九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来端午市场,但是大年初一市场没那么多规矩。端午节拉力赛是孩子们的天堂,不是说他们能吃能玩什么,是指拉力赛结束时的餐厅,原来是个茶馆,后来拆了重建,旧社会的那些东西都清理掉了。只有作曲家离开舞台去唱歌剧,现在她也不唱歌剧了。只有在博览会上,才会邀请两位大师来谈相声。我是相声最好的听众。我每天都在旧收音机前听两段,但是都很短。所以每年都是我带头,抢好前面的座位坐下来听相声。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他以说话、学习、逗趣和唱歌为主要形式。每次观众谈到精彩的事情,都会有人大喊大叫,甚至兴奋地大笑。到时候大家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没有任何虚假的感情。有时候他犯了错会哄堂大笑,但这是好喝,台上的演员也不惊讶,似乎已经习惯了。它似乎也知道人们并没有真正嘲笑他。吃饭的时候,我可能会和我们有一点互动。那时,我会站在椅子上,挥挥手,脸颊绯红,希望他会打电话给我,但并不总是可能。

长大了想学相声,但是学不了相声。想想都觉得这辈子太可惜了。

民俗文化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寄语]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随着各个文化节的开幕,各位领导也需要为开幕式准备致辞。那么作为领导该如何在文化节上面致辞才能调动气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民俗文化节讲话稿,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父老乡亲们:

值此元宵佳节美好时刻,中阳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体班子成员代表3万旧城人民向全市人民拜个晚年!

刚刚过去的20--年,是我街道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保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分重要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转型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环境三大重点,统筹城乡一体发展,重点打造“一城两区”,统筹城郊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四大强区”,统筹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四大展示区”,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全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15元,上缴税收达到3.963亿元。一年来,我们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为引擎,狠抓转型项目的落地开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个,包括楼俊国新能源焦炉煤气制合成天然气项目、楼东综合国际大厦项目和富邦商业城项目;以“三项整治”为重点,城乡生态化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年用于“三项整治”的投资达1200余万元;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筹资10.4万元对考入二本以上学生进行了奖励,筹资40余万元对全街道18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筹资9.6万元对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农民进行了补贴。一年来,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成功举办了“盛世春潮、孝风古韵、和-谐旧城”永安庙会,连续两年在“七·一”期间对全街道950名党员进行了慰问,组织各村党支部(总支)举办了红歌演唱会,唱出了合力,凝聚了党心。

20--年是市政府“三年打基础”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转型跨越发展总体部署,狠抓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抓住特色城镇化建设政策机遇,全面启动古城保护开发;打造“四大强区”,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我们通过欢度元宵表达对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带来的喜悦,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进入20--年孝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愿望和决心!我们坚信,有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中阳楼街道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孝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祝全市人民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同志们: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祝贺!

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抢抓机遇,精心付诸行动,各项文化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作出了示范。目前,象山的竹根雕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农民画、剪纸、渔灯等民间艺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象山石浦)开渔节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渔文化研究开创国内先河;极具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约定成俗,越办越旺。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象山、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合力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象山文化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山民俗文化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见证民俗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三月三踏沙滩”活动与石浦老街开游仪式和家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突出“展示渔区风情,演绎独特民俗,推介渔港古镇”的主题,同时安排了辣螺姑娘招亲、综艺舞台、渔歌对唱、有奖拾螺、抬阁展示、民间杂艺表演和挑鱼接力、渔姑织网、滚冰桶比赛等一些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这必将有力促进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大大提高游人群众的参与兴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先进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里,也衷心希望象山通过从节庆活动做起,引导广大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把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继中国开渔节后又一个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最后,祝愿象山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各项文化事业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祝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相聚在风光秀丽的南白象,共同庆祝第二届温州塘河文化节的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参加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温瑞塘河,北接瓯江、南连瑞安,似一条彩带点缀在温瑞平原上,串起了连绵的城镇群。千百年来,塘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瓯越儿女,孕育了璀璨多姿的塘河文化。近年来,--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全面推进新一轮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塘河文化底蕴,相继建成塘河文化展示馆,组建塘河文化研究会,启动塘河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开展“塘河志”编撰,着力构筑温瑞塘河“百里文化长廊”,进一步打响塘河文化品牌,努力使塘河文化逐步成为瓯海地域文化的金字招牌。

我们举办塘河文化节旨在推进塘河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发掘和传承塘河文化,唤起全民保护母亲河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文化节前期,我们已陆续开展了“寻找塘河源”、“塘河渔歌和故事征集”、“塘河采风及寻找最美的塘河人家”及“保护塘河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开幕式之后,我们还将举行民间“百工”展演、民俗文化表演、塘河文化展等活动,努力再现塘河两岸人们世代相传的劳作情景,唤起市民对昔日塘河的美好回忆,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塘河、治理塘河、开发塘河的责任感。我们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借这次机会,尽情领略“千年塘河”的人文底蕴,使本次活动成为一次难忘之行。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晚上好!春暖花开,勃勃生机,雨露滋润,欣欣向荣。在这春意盎然的晚上,我们与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捐资助学的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举行″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募捐文艺晚会。值此之际,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光临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仁人志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竞千秋之伟业,当推教育为先;绘桑梓之鸿图,全赖广育英才。诚然,----区教育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区也确实存在学位紧缺的现状。为此,我区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开展“心系教育,爱满校园”的募捐活动,为我们教育事业募捐到了资金----多万元。这包含着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包含着广大群众的期盼。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一群群青春可爱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奔向美好的校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在此,我套用古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校千万间,俱使----学子尽欢颜”,就是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广献爱心。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一分一毫,集腋成裘。朋友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您捐赠之时,您收获着爱的玫瑰;当您捐赠之时,您收获着快乐和尊敬;当您捐赠之时,您在播种着善良的种子。

今天,你们为----区的教育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关爱,明天,你收获的将是莘莘学子们茁壮成长后报效社会的那份成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民将永远铭记您的善举和恩情。

我希望社会各界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共同营造尊敬教师、关爱学生、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共同努力。----区委、区政府郑重承诺,一定用好募捐善款,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区教育面临的问题,让孩子们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谢谢!

大家好!百花齐放、香草芬芳,今天,--区第--届香草文化节隆重开幕了。在此,受--区长的委托,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关心、支持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花都是--的北大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近年来,我区在大力发展汽车、空港、皮具、珠宝、声光电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整合生态、文化资源,通过香草文化节、枇杷节、芋头节、油菜花节等乡村游品牌节庆活动,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等绿色旅游文化产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花都香草文化节自20--年首次举办以来,全力打造最具特色的观光花海、花卉大餐,努力营造返璞归真的田园自然风光,满足广大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享受乡村气息的需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本届香草文化节以“香草童话韵味花山”为主题,精心塑造如童话般浪漫的香草世界,充分展示--最早的县城所在地——花山镇的乡村历史文化。节庆期间还将举办异地务工青年“相约香草,结缘花都”专题活动,使他们充分感受花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关怀之美,增强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融入花都。

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更是富民产业,衷心希望花山镇及各部门通过香草文化节这个平台,进一步挖掘我区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也诚挚希望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花都、支持花都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第四届香草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民俗文化篇九

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2、客家轿下酒风俗。

在客家地区,农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龄,在与男方确定了婚期后,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就叫“轿下酒”。

轿下酒这天,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门上贴上对联:爱女出阁,佳婿乘龙,横批:喜庆盈门。这对联表达了妹子的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爱和呵护,对未来女婿的赞赏!这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阵阵欢笑,一声声祝福,非常热闹。另外,参加喜宴的亲朋好友,要为出嫁妹子送上红包,对出嫁妹子讲吉利话,以表示关爱和祝福。

轿下酒后的次日(一般都是在轿下酒后的第二天),男方家的迎亲小汽车来到女方的家门口,出嫁妹子动身出门前,手里撑着雨伞,妹子的父亲先拿一杯茶泼到雨伞上,口中念:“茶香酒香,子孙满堂。”再拿一杯酒泼到雨伞上,口中念:“百年好合,五代同堂。”出嫁妹子坐进迎亲小汽车里。迎亲车队向着男方家进发。

民俗文化篇十

今天是周末,我起的很早。因为今天是我们班到袁家村开展的文化复兴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日子。

之前我对袁家村的影响是,街道两边的布坊、面坊、油坊、药坊、醋坊、茶坊……青砖白墙的老宅一字排开,最吸引我的就是各类小吃。但是活动让我不再停留在吃、喝,而喜爱上了探究陕西的民俗文化。

让我第一个着迷的是不满街边的农耕用的各种工具,有古老的榨油机、硕大的辘辘,还有我们体验的水磨坊。很神奇当你用脚踏动脚踏,就能带动水车将水源源不断地打上来。第二个让我痴迷的是踩高跷,人站在木头制作的足上,控制平衡后就开始迈步前行了。走高跷需要平衡力和勇气。第三个让我不能自拔的活动就是皮影,这里的皮影精致又精美。我们看的是“关公斩颜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精准,就连关公一刀把颜良的脑袋砍了下来的场景都表演的栩栩如生。皮影表演结束后,我们到幕后参观,并在皮影艺人的指导下,我和于佳可也给大家演义了“斗鸡”。

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看似简单的技艺,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没容易。看来要掌握一门技艺,一定要勤学苦练。我终于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谚语的含义。

今天的活动意义深刻,让我们知道了,不但要好好保护文物,还要把“非物质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永久流传。

民俗文化篇十一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

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在不同的时代,吃喝玩乐这四个字的意义也就不大相同。

吃。记得我上一次就盼着过年,过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劲吃而不会找来长辈的责骂,现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要有一定的档次,所以很多的家庭都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当然大部分还是在家吃个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玩。过年的时候,和亲朋好友们聚一起玩玩小麻将,斗斗小地主,这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大年三十的晚上,刚过12点的时候“开门炮”也是必须放的,还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须放的,意味着年过完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活动均是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春接福。以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而且还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俗文化篇十二

潍坊,古称“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汇处。中国新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今天,小编收集了一篇潍坊的民俗文化,欢迎阅读!

潍坊市,古属齐鲁之邦,这里民风民俗淳朴敦厚,勤劳而富有创造精神的潍坊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繁衍生息、生存发展、追求幸福、祈求平安,按照自己的心愿,创造并传承了潍坊地区的乡风民俗。跟随风俗民情的历史延沿,伴生了潍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及其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潍坊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远在新石器时代,“东夷人”就在这里创造了古老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据考古发现,境内有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建筑和石刻等1800余处。考古证明:早在5000年以前,这里就有氏族部落居住。潍坊境内久远的建置、邦国的更替,促使这里形成“十里不同俗”的丰富风俗民情。

潍坊自古以来,文事昌盛,辈出的历史文化名人使得潍坊的民族民俗文化,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史载,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潍坊市域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百人之多。辈出的名人,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在潍坊地区这块充满齐鲁风范的大地上,催生、造就、传承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多彩多姿的潍坊民情风俗。使潍坊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继承了内容丰富、独具魅力和特色的民间艺术。

民俗文化,属于区域性民族文化,它的发展受到地理、经济、政治和学术及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千百年来,民俗文化及其民间艺术品萌芽于劳动人民之中,又经劳动人民传承、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潍坊地区的独具风采的民俗文化,有的已成为潍坊地区民俗风情的标志物。从民俗上讲,潍坊地区广大人民历史地注重五大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因此,民间的许多习俗风情都与几大节日有关。不少的民间艺术都是因节日而兴,借助节日而促进了传承和发展。如:全国三大画市之一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高密的朴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彩塑,堪称民俗艺术中的“三绝”;驰名中外的潍坊风筝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极盛于现代。它扎工精巧,画工考究,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起飞高稳。已通过20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飞出了国界,成为友谊的使者,促进了潍坊经济的腾飞。精湛的潍坊嵌金银漆器、仿古青铜器更是匠心独运,领标艺林;传统的民间剌绣、核雕、灯彩、泥布玩具,各具特色。这众多的民俗艺术品,制作精细,构思巧妙,风格古朴,雅俗共赏。既可实用,又可观赏;它们与潍坊人民的生活习俗相伴而生,满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散溢着浓郁的泥土芳香,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

另外,在许多前人的诗作里,也时有对潍坊民间习俗风尚的反映。如,清明节自古就是民间崇尚的重大节日,在历代的乡土诗作里多有描绘。《潍坊志稿》中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任潍县县令七年的郑板桥,在他那《怀潍县》诗作中,曾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县的民俗风情:“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历史上,潍城诗人郭麋的《潍县竹技词》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记下了潍城一地群众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时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春游的热闹场面。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清末潍城文人梁文灿作的《潍阳鼓子词》中的《蝶恋花·中秋》词,反映了当时潍县中秋节夜晚的乡风民俗情景:“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打转,灯烬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另外,中秋节还有“祭月”、“赏月”、“念月”等习俗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使人们普天同庆、举家欢愉,无不沉浸在快乐的生活之中。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区域的风尚民情的总称。民风民情又多源于民间节日或生产、生活习俗。比如,潍坊境内的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的朴灰年画、临朐的手绘年画等,不论哪种,均植根于年俗上;它们都是依年为本,年画进而又丰富宣染了年节习俗的气氛。随着民间年俗的延续,老百姓过年就要买年画,年画一挂,“年”味就格外浓重,更增加了节日情趣。木版年画是乡土艺术之花,几百年来,它按照当地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情趣逐步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自己古朴稚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正因如此,年画流传既久又广,至今长生不灭。

概括地说,因潍坊地区民间习俗而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可归纳为:一是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的,如年画、剪纸、刺绣、挂饰、石雕、砖雕、木雕等;二是与节令风俗民情密切相关的,像除夕贴。

对联。

贴过门笺,正月十五闹花灯清明踏青放风筝清明时节打秋千,中秋佳节赏明月吃月饼等等;三是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生活用品,如昌邑的麦杆草编临朐西南山区的家具彩绘;四是用于婚丧嫁娶和表达情谊的,如绣花鞋垫绣荷包美化新房顶棚鼓手班子吹吹打打等;五是供人们闲暇娱乐的,民歌民谣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杂耍等。上述这众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俗民间艺术,充分标志着潍坊的人民群众自身的创造精神,体现着他们朴实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各种作品无不打着民风民俗的鲜明标记。如年画中的钱满柜粮满仓子孙满堂多福多寿多吉祥等,其题材就来源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民风民俗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潍坊地区春节门上贴“门神”,除了使春节增加新年色彩外,还有企求“门神”的庇护,驱凶避邪之意。再如把福字倒贴起来,寓意“福到”。还有人们贴了几百年的《灶王爷》年画,它既有迷信色彩,但更有曲折反映人们某些方面的心理追求,盼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宅保平安”,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和睦安康。这正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民对小康生活的希望与写照。由于年画题材源于人民群众之中,于是《连年有余(鱼)》《开市大吉》《金玉满堂》《摇钱树》等年画就应运而生。年画是这样,其他如风筝剪纸民绣泥玩具布玩具也都充分表达着人民美好的愿望与追求。比如,许多孩子儿提时候都要戴“虎头”帽,穿割花“虎头”鞋,希望小孩能像小老虎一样,长大虎虎有生气。淳朴敦厚的潍坊民风民俗植根在民间沃土中,无不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它产生在人民中,在广大人民中流传,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俗、民情织锦着潍坊,特别是建市近60年来,这里民风更淳,民情更浓;经过20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风筝都——潍坊,已遐迩闻名,潍坊,从远古文明走来,以其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而今她充满希望地描绘着自己光辉灿烂的前景。

她那独具风采的民俗文化早已随风筝这一友谊的使者,飞向了世界各地,向海内外朋友敞开博大的情怀,发出盛情而美好的呼唤与邀请。

民俗文化篇十三

元旦节三天假里宁国市港口镇首届民俗旅游文化节拉开帷幕,家乡的民俗特产应接不暇,应有尽有。那一个个根雕栩栩如生,一个个泥塑小人活蹦乱跳,一串串小吃美味可口,还有原生态糍粑、爆米花等一系列现场制作过程,展现了家乡各种各样的民俗风采。

令我映像最深刻的是书画展览间,只见一位伯伯手里握着一支毛笔仔细的在大白纸的一角一笔一笔的画着,时而舔舔墨,时而仔细斟酌,他还像我介绍完成一副大的山水画需要三个月呢!我心里暗自吃惊。这时我不经意间瞟了一下旁边,只看见另一位伯伯嘴里叼着一支烟,手里握着毛笔漫不经心的在纸上随意得画着,我心里暗自低估这样能画好画吗?但是脚步还是被吸引过去了,只见他拿着毛笔在纸上点下一大串紫色的圆点,然后舔了舔墨把这些圆点给连接起来,又添了一些叶子和枝干,一看就是漂亮的“葡萄”,我不由得对伯伯产生了敬佩之情,很神气的对伯伯说:“伯伯,这是葡萄吧!”伯伯抬起头笑眯眯地说:“这是紫藤,小姑娘你喜欢画画呀!要想学国画,首先要练好毛笔字,画画时下笔要稳……”伯伯还递给我一张名片,原来他叫李维章,是安徽省宣城敬亭山画院副院长,哦!背景居然这么厉害,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伯伯看我如此着迷,还送了一副画给我,并鼓励我好好学习,我获如珍宝。

此次旅行让我了解了家乡许多不为人知传统工艺的加工,也让大家感受了浓烈的传统年味。

民俗文化篇十四

今天,我兴奋的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要去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春游喽!

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上了大巴,在大巴上我们欢快的度过了一个小时。下车后我们稍微的看了一下凤凰广场,就到了下一站—这一站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建立在一个小山坡上面,布达拉宫的旁边到处是小花小草。你从不同角度看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风景就不同。从前面看就会感觉很雄伟,从侧面看就会感觉一眼望不到头。布达拉宫的侧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游览的第三站。长城建在一条长长的山路上面,从下往上看,长城上面有许多射击口和瞭望台。经过了雄伟的长城,我们来到了蒙古包。虽然蒙古包不是真的,但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模型让你感到像真的一样。中间我们又欣赏了许多许多的景点,最后一站是秦兵马俑。兵马俑似乎各有各的心事,有的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有的在准备待命出击……看完了公园的名胜古迹,我们又欣赏了大雁塔、故宫、御花园等。

下午我们去看了表演,战马表演一次比一次精彩,战马跳火盆的表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我们还去看了佤族人带给我们的精彩表演,踢踏舞、腰鼓表演精彩绝伦。最后,我们还学了怎样编织中国结。

这次的春游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观看了许多美景,欣赏了出色的表演,还学会了编中国结,希望明年的春游早日到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俗文化篇十五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四天,妈妈带着我来到象山游玩。

一走进大门,一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接着就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桂花树映入我的眼帘。往里走,只见一座大石头上刻着七个大字——“象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再向右走,在我们眼前出现一架军绿色的直升飞机,我们都异口同声地叫出:“哇——”我和朋友们一起奔向入口。一踏进飞机,一股臭臭的热气就向我们袭来,但是能看到这么惊人的一幕,没事!我们看见机舱内“躺”着一顶顶五颜六色的降落伞: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橘红色的……令人眼花缭乱;柜子里还有一张张飞行员的照片,一套套飞行员穿的衣服,一双双飞行员穿的鞋子……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英姿飒爽的飞行员穿着整齐的制服,驾驶飞机翱翔天际的情景。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驾驶舱,我们迈进门坎,抬头一看,呀,这里有好多个按钮,我们都忍不住去摸摸按按。看着这些按钮,我想;看来想驾驶这架飞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接着,我们又坐在驾驶座上拍了一张张五花八门的照片,让我真正地当了一回小飞行员。

再往前走,有一条碧绿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古筝的声音。河边,有一排用树藤做的藤椅,椅子上的图案也非常精美,我们坐在椅子上一边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一边听着这动听悦耳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咦,前面怎么有那么多人?我们也急忙走向那里。看,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线条是那么的优美,连一根手指头也雕得那么逼真,肯定是价值连城!

……。

民俗文化篇十六

今天,我们来到了深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村很大很大,里面汇集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先参观了各个民族的村寨,还观看了各民族的精彩的表演,我和妹妹还和新疆族的姐姐哥哥一起跳新疆舞呢。

接着我们坐上了观光小火车,去参观祖国的名胜古迹。这里有龙门石窟、大理三塔、黄果树瀑布、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泰山、长城……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这些都是缩影,但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看到这些名胜古迹,我真自豪,中国真大呀!我们的祖先真伟大呀!

在里,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演出了。我们看了大型马术表演《金戈王朝》,回顾了历史,欣赏了激动人心的马术;看了《印象中国年》大型演出,欣赏了抬花轿、扭秧歌、踩高翘、舞龙狮、二鬼摔跤、歌舞等民间艺术;看了《东方霓裳》,欣赏了中国各式各样的服饰;看了火龙表演和车展,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龙凤舞中华》,它从远古开始,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传奇:刚开始,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一片繁荣的景像。忽然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出现了天灾人祸,巫师出来超度亡灵。接着中国各个朝代出现了,民间杂技和民间风俗开始上演了……最后一只银色的凤凰从天而降,十二位花神出来过生日,百花皇后也来了,她们的衣服都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通过这次游,我看到了我们中国有宠大的身躯、惊人的`智慧、浪漫的风土人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把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篇十七

沧海桑田,人类已进化到如今的繁荣。在这几百年来,枯燥的地球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小镇遍布着多样性的姿态——民俗文化。

在中国文化的几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民族文化特点与奇特。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存在着一种叫“年兽”的怪物,它的凶狠扰乱着平民百姓,使得大家在初一到十五那几日出行都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为了躲避年兽的伤害,大家发现年兽特别怕火而且不敢直视红色的东西,于是人们相继地在家点燃火堆来驱赶它,并用对联来象征新一年的吉利。久而久之,鞭炮、对联出现在中国每一年的开头时日,称之为“春节”。

面对夕阳西下,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长叹世俗,感叹国家种种衰败:“举世混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他望着祖国大好河山的支离破碎,仰面长叹便纵然跳下江去,在百姓心中的忠臣为国家而死,感人肺腑。后来人们纷纷撑着小舟向汨罗江投去米团,希望江中的鱼儿别伤害屈原的肉体,让鱼儿们吃饱米团即可。在中国就将这日称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他被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所传唱着,由此有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月圆之夜,代表着团团圆圆,大家都相聚在皎洁的明月下举高酒杯,一同吃着月饼,同圆月一起享受其乐融融的幸福感。古代诗人们也曾在月圆之时举杯对月,吟诗作词,向月亮寄托情意,以此希望明月能够帮助自己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听!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没有娇艳的鲜花、震耳欲聋的掌声的舞台上各显风姿;没有红地毯,没有华丽的服饰,就这样永无休止地表演下去,永远不会落下帷幕。

民俗文化犹如偌大沙滩上的珍珠,怀着一颗爱的意念去捡拾这一颗颗珍贵而又美丽的宝藏吧,它会展现无穷美感令你心旷神怡。

民俗文化篇十八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离间,被皇上驱赶。但他依然爱自个的国家。最终投江自杀。后来咱们为了留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年月的消逝,很多地方的节日特征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风俗。

上午,咱们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苍茫的一片,似乎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顶风飘动。这艾草涵义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风俗撒播至今,而十二点的岁月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滨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个身上的倒霉。以后,咱们还会集合在河滨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首要的棕子。最终,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眠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他的贡品便能够自个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分,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装扮不胜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琢的绘声绘色,双眼目光灼灼,有一股崇高而不可侵犯的威严。死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部队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布掸子。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块饼干给他们。部队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继续不断,锣鼓声响遏行云。气势真是与众不同!

在端午,小孩子最快乐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品——香包。它的颜色多以红黄紫为主,外表细绣着一些漂亮的图案。据大咱们说,香包里还有很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老一辈们对孩子的夸姣祝福。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征,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过端午节”的经历,运用了动作描绘、言语描绘等方法,言语形象生动,如“整条街都是绿苍茫的一片,似乎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顶风飘动”,赋有日子气息,能导致读者的阅览爱好。

民俗文化篇十九

民俗文化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