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19:40 页码:13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汇总8篇)
2023-11-24 09:19:4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里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总结的范文,值得一读。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故事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复习巩固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奚落、轻蔑、和睦相处等词意。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主动展示朗读的才能。

3、锻炼培养思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了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思考正确为人处世,学习与人相处,能正确看待长处和短处。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先检查一下各位同学生字词的认读。

2、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对课文的认读。

(二)初步感知。

1、在认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的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自读,并回答问题)。

2、检查认读情况。

师:老师看到你们读得那么投入、认真,还用不用一段一段的检查呢?(不用)。

现在老师只给你们出示三段内容。指生认读。

师:同学看看这三段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开头、中间、结尾)。

老师指导:我们读书、读文章也要把握住这三个地方,这样主要脉络就比较清楚了。

师:在这三段中,表示铁罐态度的一个词是什么?(奚落)。

师:“奚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细致解读。

1、指导学生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指读。

2、指导学生标出陶罐回应铁罐的话,用不同的标记标出,并指读。

3、创设“招募配音演员”的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体会人物特点。

(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熟悉台词。)。

4、指导研读。

师:铁罐“奚落”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什么神态?该怎么读,指生朗读。

师:除了铁罐的神态之外,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人听了十分难受?(陶罐子)。

“子”能去掉吗?为什么?(再读)。

师:还有哪个称呼?(懦弱的东西)“东西”能换成“陶罐”吗?为什么?铁罐说话让人听上去真的很让人难受。

师:除了铁罐说的话之外,还有一个细节,让我们感觉到铁罐说话很伤人,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注意到语言中的感叹号,并试着读一读。)。

师:铁罐说的话中有几个感叹号?这种语气让人觉得怎么样?(让人生气、讨厌……)。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流、交往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

师:除了对话、标点,还有一个地方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读了。(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引导学生自读、体会,加上准确的提示语。)。

5、配音比赛。

师:通过前面的练习,老师现在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配音演员还要做演员,配音演员和演员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认识到演员还要注意到表情、肢体动作的表现力。还要注意到陶罐在对话中,始终没有懦弱、自卑,要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自读,指读或齐读,鼓励学生充分演绎陶罐和铁罐。

6、对话中,铁罐总是说陶罐算什么东西,陶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引导学生关注陶罐的结局。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陶”,让学生认识到“陶”的美观和价值。

在一番铺垫之后,提问:“你想对陶说什么?你又想对铁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点明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故事?

出示选题。

1、面对他人的奚落和嘲笑我们应当怎么做?

2、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3、我们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长处和短处?

4、我们该做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挖掘寓言故事的内涵,发现生命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并让学生也试着写一则寓言故事。

【课后肖川教授点评】。

1、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表述要力求准确。

2、学习中不仅要关注课文表达了什么,学习怎么表达比关注表达了什么更重要。

3、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4、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进一步掌握寓言特点,培养学生创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可以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来判断是陶罐和铁罐。)。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摸、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3、师:今天,陶罐和铁罐这两件物品非常高兴地来和我们大家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们呢?(出示课件:认读词语,理那就请你们先来认识百变的他们吧!解词意)学生在电脑前用鼠标操作点击各种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来认读词语,并查看词意资料,进行理解。设计意图:该环节以识字为明线和主线,以理解阅读为暗线和辅线,不仅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二、读中感知。

1、师:陶罐和铁罐结交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好开心哟!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呢?那就请你们睁大眼睛看屏幕,竖起耳朵听我讲吧!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2、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思吧!关于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理由是什么?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画、议、读、演中感悟,学中有乐。

1、师: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那我就来采访采访)你们。教师像记者一样随机采访:你喜欢谁?(学生接受采访做答。师:那我们就小组合作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思吧!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画一画。

师:先别忙着行动,看我这里带来了什么礼物。设计意图:教师微微地神秘一笑,故弄玄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热情。师:我知道你们各个都是小画家,所以我这里准备了两张没有表情的脸,请你们在议的同时为他们画出表情,怎么样?(学生情绪高涨,分小组合作,纷纷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3、议一议。

师:汇报交流会现在开始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随机问学生:你这是画得什么表情?为什么要这样画?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动作,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展示。这时对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4、演一演。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自制道具和喜爱演的角色上台演一演“陶罐和(教师点拨表演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动作等方面对铁罐”人物特征的展示。)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

5、玩一玩。

师:同学们表演得很棒,我想陶罐和铁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考考你吧!瞧这片草地上盛开着鲜花,每朵鲜花后面都有一个词语,请你摘下那朵鲜花,大声地朗读那个词语,之后再把它放到相应的陶罐和铁罐中!设计意图:在玩中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地是考查了学生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并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四、模拟采访,领悟寓意。

师:请摘下鲜花的同学们留步,老师当记者采访你们:你知道你们的优点和缺点吗,今后打算怎样做?《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你想对陶罐、对铁罐、对自己或别人说点什么呢?(话音刚落,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由哲理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五、放飞想像,读写结合。

师: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的身上有许多优点;可是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容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

师:让我们大家放飞思路,大胆去想,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陶罐回答:不是让我们比美……”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改编寓言——重构文本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解读文,从而实现阅读创新。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三

课文分析:

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

(1——9)。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

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

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

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3个同学)。

(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呀?

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

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

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

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

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

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

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四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一、导入新课。

二、读读。

1.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板书设计。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五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2、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思维铺垫。

(二)自读自悟,突显个性。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1)学生练习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认读字词  带拼音  不带拼音。

(3)浅谈感受(大家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4)看插图,猜一猜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为什么?

2、默读思考。

(1)小朋友们都觉得铁罐很骄傲,陶罐很谦虚,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请你默读课文,划一划能看出铁罐骄傲的句子,圈一圈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然后读一读,看能不能把它的神态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反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

3、指导朗读,感受铁罐之傲。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重点指导朗读:(板书:傲慢)。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为什么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师:铁罐认为陶罐胆小、无能,是不敢去碰它的,对吗?像这样胆小、软弱无能,就称作懦弱。陶罐真的是懦弱的东西吗?这是铁罐对它的轻视,结合插图理解“轻蔑”。(板书:轻蔑)。

(4)‘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对呀!铁罐由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了,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到铁罐的情绪变化了吗?请用你精彩的朗读把它的情绪表现出来。(板书:恼怒)。

(5)“‘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三)课时小结。

1、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2、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会有什么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复习巩固。

1、出示字词,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指导写字。

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一课时板书:

谦虚             骄傲。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

(1——9)。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

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

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

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3个同学)。

(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呀?

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

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

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

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

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

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

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

教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看来学会取舍是应当有大家的风范的。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七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汉字,组词。

2、根据词语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给国王做饭的厨房。(御橱)。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奚落)。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睦相处)。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相提并论)。

3、回顾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用奚落引出新授。

4、交代学习目标:

a能找出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b分角色,有感情读文。

c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巩固,和课文内的简单回顾,引出新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学习指导一:

屏幕出示:

l我能找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a回顾什么是神态描写。

b自由读2——8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1)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2)生自由读文,汇报,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3)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再读这三个词,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

积累词语: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怒发冲冠。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释义“懦弱”,理解“懦弱”。

4、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生配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10——17自然段。

•角色分配合理。

•注意抓住人们与陶罐的神态,能运用上表情与动作更好。

2小组展示朗读。

3、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4赠送名言。

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设计篇八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