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06:36 页码:13
最新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实用15篇)
2023-11-18 09:06:36    小编:ZTFB

作为一个重要的素材,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整个过程或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关键环节,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一

从诸葛亮公元2走出南阳,到公元2曹操死,他和这位枭雄较量的军事行动不多,除荆州江陵的大撤退,和紧接着的赤壁之战外,便是汉中的交手了。关羽樊城大捷而后败亡的战役,他在蜀中,鞭长莫及,实际并未参与。而赤壁之战,那功劳是要记在周瑜账上的。所以,诸葛亮和曹操打的仗,远不如和司马懿打得多。从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汉中,司马懿发兵攻孟达起,两人便旗鼓相当地角力,到公元234年第五次伐魏,这七年间,蜀未能拓展一寸土地,最后,不战而败,死在五丈原。这就是杜甫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孔明先生所以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司马懿这个强有力的对手。如果不是这个对手,他不是不能打开一点局面的。但司马懿不但有谋有略,而且在政治斗争中,是个精通权术的大家。否则,司马氏不可能在曹魏三代君王的统治下,在那些重臣雄将的虎视眈眈下,最后结束三国,实现一统的局面。

曹操是并不信任司马懿的,甚至预言过他是一个对曹魏有威胁的人物。但司马懿察时知世,审势慎行,进退有度,应对机变,获得曹丕的信任,也改变了曹操对他的看法。

所以,曹操临终时,他和曹洪、陈群、贾诩在场受命,当时他排位最末。等到曹丕临终时,他和曹真、陈群、曹休在场,这时位排第三。曹睿临终时,他和曹爽、刘放、孙资在场,他已位排首位。在中国这种最具危险性的继承接班的政治游戏中,他能历仕三朝,而且身居高位,始终处于权力的顶巅,能在中化险为夷,应该说,他是三国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特别是他在政治上的成熟见解,在军事上的指挥若定,在皇室国戚、元勋大老间的周旋应付,在权术斗争中的高超表演,以及他始终掌握兵权,踞守重镇,而且有诛孟达,杀公孙渊,与诸葛亮交手的卓著战功。加上他对于敌手的斩草除根式的狠毒,所以,他虽身受曹魏三朝顾命,但也在他手里,实际篡夺了曹魏政权。

不过,在他一生中最难对付的,恐怕就是诸葛亮了。

公元234年,是司马懿最后一次和诸葛亮交手,他不再诉诸武力了,他知道诸葛亮活不多久了,所以宁受孔明巾帼妇人素衣之辱,佯笑受之,也不应战,可知斯人之城府。他假装要打,又弄出一个辛毗奉帝命,不让他打。“亮曰:‘彼本无战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知道这是假幌子,都是司马懿的权术。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作为敌手,军事上的较量,或许不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作战的结果,无非胜负之别。而他如此关切诸葛亮的个人状况,只字不谈战事,第一问他的寝食,第二问他的公务繁简,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则是尤其令人生畏的。

孔明所以叹曰:“彼深知我也!”这个“知”,既有棋逢对手的“知己”、“知心”的“知”,也有对其生死大限,一目了然的“知”在内。司马懿不惮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他最盼望的对方主帅身亡的结局。诸葛亮一死,则兵败,而兵败,则蜀亡。虽然,谁也逃脱不了死神的魔掌,但诸葛亮却在加速自己的这个死亡进程,这正是司马懿求之不得的。

司马懿说过:“亮志大则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变),虽提兵百万,已堕我画中,破之必矣!”他在军事上并不忌畏至此已呈衰势的诸葛亮,加之对手可以不战而亡,当然要踌躇满志地说这番话了。

当使者回蜀营后,向诸葛亮汇报此行情况时,提到司马懿讲过的话,“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他不能不感慨系之了。因为在一双盼着你死,可你又没法不死的眼睛下,在倒数计时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那种内心悲痛,是不言而喻的。

诸葛亮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却偏要这样劳累下去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说出来的“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的这句话。正是这种对人的极端不信任,才导致他操劳过度,心力交瘁,再也回不去成都了。

主簿杨颙以治家之道来劝诫诸葛亮的话,应该是所有那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的领导者,要当作座右铭的。

所以,现实中那些事必躬亲的领导者,只能算是一个尽职的事务主义者,未必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对于诸葛亮的过高评价,有识之士的看法,从来是和《三国演义》的推崇,一直存有歧见的。若从实践来看,从他的决策,到他的治绩,到他的用人,到他的北伐,到他对于魏延的嫉妒情结,都不是无可非议的。这位在人格上令人仰慕的军师,对于他治理的蜀国,无论他怎样鞠躬尽瘁,他的死,也就注定蜀国只有土崩瓦解一途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二

【知识与能力】。

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编写故事演讲稿。编写时,要依据历史故事的特点进行创作,讲稿的思想内容要健康。在故事的结部分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故事的教育意义。

3、熟悉故事内容,进行讲演练习。要注意使用普通话,不能照本演讲,要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4、从内容看,可以几个人讲同一个故事,也可以各人讲不同的故事;从表演的角度看,又可以分演说式故事会和角色表演式故事会等。

5、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对活动场地可以作适当布置。如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设计一些三国衣物,制作一些表演道具等。

活动过程。

(学生主持人)致开场词: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的《三国演义》更是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老谋深算;刘备的仁义道德;关羽的赤胆忠心等无不深刻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三国故事。

如:《蒋干中计》、《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孔明智退司马懿》、《赵子龙单骑救主》、《温酒斩华雄》、《三英合力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怒吼长坂坡》等。

2、三国故事我来演如:《挥泪斩马谡》、《曹操赤脚迎许攸》、《舌战群儒》等。

(学生主持人)结束语:通过这次故事会,我们了认识到了历史是丰富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距离我们生活并不是那么遥远,那么高不可及。我们自己可以讲好历史故事,演好历史剧。而且历史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历史。

1、由参加演讲的同学谈自己的收获体会。

2、由本班同学对活动进行评议。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三

河南省鄢陵县的马栏镇有一个议台村,村里有一座五亩大、两丈多高的大土台,叫议事台。说来奇怪,议台村周围的土都是黑胶泥,唯独议事台的土和当地不一样,是黄色的莲花土。更奇怪的是,每逢夏夜,远处蛙鸣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而议事台周围却一片宁静,台上连一只嗡嗡叫的蚊虫都找不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把汉献帝从东都洛阳劫持到长安,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回到洛阳,宫室被烧尽,庄稼被毁光,君臣只得睡在大街上。老百姓没有吃的,都出城挖草根、剥树皮度日。曹操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洛阳城一时难以恢复,自己的几十万大军也面临着断绝粮草的危险,心里非常着急。他想:许昌地处平原,又有古都鄢陵,城郭宫室都很完整,不如迁都许昌。他禀明汉献帝后,献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曹操便率领大军,向许昌进发。

部队经过鄢陵县马栏镇时,曹操想要和部将商议怎样解决部队的粮草问题。但马栏镇一带却没有合适的地方。于是,曹操就传令行军的士兵,每人用战袍兜一包马栏镇的黄色莲花土,继续前进。当部队走到现在的议台村时,曹操见地势平坦开阔,便命令士兵将土倒下,堆积起来,筑成了一座大高台。而曹兵取土的马栏镇西南角,却形成了一个大洼,这洼至今还在,叫皇家洼。那座大高台就是后来的议事台,因为筑台的土是从马栏镇取来的,所以和议台村的土不一样。

高台筑好后,曹操就召集将领们在台上议事。当时正值夏季,台下的水洼里有许多蛤蟆,黄昏时分蛤蟆呱呱乱叫,弄得大家连说话都听不清。曹操嫌蛤蟆碍事,生气地站起来一挥手说:“讨厌,青蛙不鸣!”他的话音刚落,蛤蟆就再也不叫唤了。直到现在,议事台周围见不到一只蛤蟆。老百姓都说,蛤蟆怕误了曹丞相的军机大事,全都搬家了。

曹操和部下商议了很久,也没有想出如何解决粮草的办法。夜深人静时,曹操就在屋里看书思考。这时虽说蛤蟆已被赶走了,但夏夜的蚊子更是厉害,它们乱飞乱叫乱叮人,搅得曹操心烦意乱,他把袍袖一拂又说:“讨厌,蚊虫远飞!”话音刚落,蚊子也销声匿迹了。据说直到现在,曹操住过的那一片地方,都没有蚊子。

曹操一时想不出解决军粮的办法,就决定招纳天下贤士,共议发展经济、统一天下的大业。招贤榜写好后,曹操派人四处张贴,但是一连几天都没人揭榜应召。这一天,眼见天快黑了,还是没有人来,曹操心里烦闷,便走下高台,到田野里散步。这时,远方天空中忽然白光一闪,耀得曹操眨了一下眼睛,等他睁眼细瞧时,只见田埂上有一位老叟扛着锄头向他走来。老叟见了曹操并不回避,反而笑嘻嘻地问道:“丞相,何事愁眉不展?”曹操便把心里想的事说了。老叟听罢微微一笑,说:“不知丞相的招贤榜招不招山野村夫?”曹操听老叟话里有话,又见他白眉白须,仙风道骨,便说:“不论人才,只图良谋。”然后把老叟请上高台,躬身施礼说:“请教老丈有何良策?”

老叟站在高台上,用手一指台下广阔的平原,说:“如今天下群雄纷争,鄢陵地处中原,又有沃土良田,丞相有几十万大军,何不在这里屯田练兵,养精蓄锐,待来日讨伐孙权和刘备,一举扫平江南,何愁天下不统一呢!”

曹操听罢,满心高兴,便备了酒席,和老叟议古论今,谈天说地,一直到夜半。这时,曹操疲倦了,仰天打了个哈欠,正想请老叟回房休息,老叟却不见了,只见一道白光隐遁到东方空中,化作一颗明亮的金星。曹操这才知道:老叟是太白金星,特地下凡来指点他的。

后来,曹操在鄢陵广行屯田,士兵们一边种地,一边操练。这年,鄢陵获得了大丰收。曹操充实了力量,为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物质基础。

据说,曹操和太白金星在高台上相聚议事后,就把高台命名为议事台。议台村也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到现在。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四

事实上,蔡文姬比较惨,她是被掳掠过去的。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山河破碎。对蔡文姬来说,国恨和家难交织。早先她被父亲蔡邕,嫁给了河东士族卫仲道为妻。河东卫氏始于西汉卫青,豪门家族,才女配豪门,美满姻缘。可惜老天嫉妒,婚后不久,卫仲道病逝,未留下子女,蔡文姬只好又回到娘家生活。

接着又一大磨难降临,蔡邕因为惋惜于董卓之死,说了几句不当的话,竟然被司徒王允处死。蔡邕一生无子,偌大的蔡家,仅剩一个出归的蔡文姬。古代社会,没有男人做顶梁柱,这样的家庭命运会很惨。

果然,东汉帝国的马仔南匈奴趁火打劫,失去父亲庇护的蔡文姬,不幸被乱兵劫掠,落入左贤王帐中。可怜一代才女,怎么也没料到会遭此磨难。这一呆就是十二年,期间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

转眼来到建安十一年。某一天,曹操偶然想起忘年交蔡邕。

蔡邕算得上东汉第一学术大家,文学、历史、书法、音乐、经学无所不通,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绝对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当年董卓为了得到蔡邕,不惜以灭族威胁,迫使蔡邕出山为官。

王允将蔡邕投入监狱后,满朝哗然,纷纷替他求情,曾任司徒的马日磾差点跟王允急眼:这种旷世奇才,你杀了他就等于断了汉家历史,绝了很多经学传承。蔡邕当时正在编写汉史,他自请黥面或断双足,但求留得一命完成汉史。

倘若王允手下留情,或许又是一部《史记》诞生。可惜王允太固执,杀了蔡邕!当时的另一位经学大家郑玄感慨,汉家的事再也没人能考证了!马日磾更是破口大骂王允“命不长”。

可见,蔡邕就是当时学术界、文学界的一座丰碑。曹操是个文艺小青年,他对辞赋、书法等艺术痴迷到发狂,尤其对“八分书”着迷,蔡邕就是“八分书”祖师爷级别的大师。

据有关史料考证,曹操年轻的时候,曾经与蔡邕有一段亦师亦友的交往。曹丕曾经说“家公与蔡伯喈(蔡邕)有管鲍之好”,也直接验证了他们的这段情谊。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蔡邕唯一的后人蔡文姬,竟然流落匈奴。曹操一时心不能平,于是令人持重金入匈奴,求赎蔡文姬,以便逢年过节,蔡邕的坟头有人添一壶浊酒。

就这样,蔡文姬抖落一身草原的尘土,满怀苍伤回到故土。

于是,曹操盼望着盼着,春天的脚步到了,蔡文姬婀娜而至,曹操慷慨地一挥手,将她赐给了“农夫”董祀为妻。

假如你跟曹操,可以达到勾肩搭背喝小酒的程度,他会一脚踢你屁股上:滚犊子,你把老子当变态色魔啦?我阿瞒好色,对女人也不挑剔,不管她是否婚配,是否生子,甚至不管她以前是良人还是歌妓。不过我要的是美女,能给我娱乐的美女,不是女神。

世人都以为,才女必是美女,否则很倒胃口。蔡文姬应该不会让人倒胃口,恐怕也算不上美女,因为正史里面,除了蔡文姬的才情描写,没有一句相貌描述。假如蔡文姬是美女,史书怎肯错过?蔡文姬不符合曹操的情趣。

以曹操跟蔡邕的交往,很可能曹操早年就认识蔡文姬,如果曹操有心思,他与蔡文姬的交集,不会拖延至十几年后。

所以,曹操重金赎回蔡文姬,心思很“纯洁”,别想歪了!

至于给蔡文姬找个新婆家,那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归宿,你总不能让蔡文姬无依无靠,继续飘零吧。

那么为何把她嫁给一个“农夫”呢?

都尉,是汉朝的中级军官,是郡守的助手,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军分区司令,兼地市级公安局长。屯田都尉,是东汉设立的,以军屯为目的的地方军事长官。

所以,曹操为蔡文姬的安排应该算比较周全了。【】只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个插曲,又给了后人遐想的空间。

这位“庄稼汉”董祀后来不知道为啥,犯了死罪,执行令已经下达。蔡文姬闻讯,大冬天披头散发,赤足徒步,求见曹操为丈夫求情。

曹操很为难:命令已经下达了。蔡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的是千里马,您难道还吝啬派人骑快马,追回命令吗?”说话间蔡文姬面色戚戚,磕头不止,声音悲凉。

曹操怜香惜玉啊,他立刻心软了,于是派快马追回死刑令。又让人赶紧取来衣巾鞋袜,给蔡文姬穿上。

借着不多的见面机会,曹操问蔡文姬,当年令尊藏书万卷,听说大多零落散失,是否还有剩余?蔡文姬长叹:当初留到我手上只剩四千多卷,几经颠沛,所剩无几了。不过我还能记得其中四百卷,如有需要,妾可以默记下来。

曹操大喜,意外收获啊,虽然不算多,可也算是至宝,于是赏赐蔡文姬大量纸笔。这位女才子真是名不虚传,四百卷资料,她“文无遗误”地默记出来。

有人说,曹操真是奸雄,原来他赎回蔡文姬,目的就是为了蔡邕遗留的藏书呐!呵呵,过度解读了。

这就是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那点事,没有爱情,没有纠葛,甚至连一点波澜都没有。如果你觉得遗憾,历史那面背景墙永远不倒,自己去涂抹吧,不过要有“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字样,免得有人又抱着屯田都尉叫大爷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五

在时空隧道里,由于一个小男孩的顽皮,打乱了朝代的顺序以及人物的生亡,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可以瞬间跨越几千年,在这里死亡,又会在另一个时期中生还,谁是谁非早已变得扑朔迷离——题记这一天,宋朝的方仲永,三国的吕蒙相遇在唐朝。仲永,本应三十而立,谁知他依旧是五岁时的才学,无一技之长。只好在家帮助父亲耕田耙地,靠那点微薄的收入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虽然他有时也很郁闷,怨父亲断送了他的好前程,但是,当他一看到父亲那副劳的模样后,又理解了父亲。看着家里那忙不完的农活,他最盼的是能到集上去放松下一下。早晨,父亲要仲永到集上去买点种子。

他听了很是高兴,这正是自己夺心中嘀咕的愿望,好长时间没有赶集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多转一转呢?干完活后,他兴致盎然地向繁华的街道走去……吕蒙,已届不惑之年,早就从一介武夫,变为现今才高八斗的夫子,他对自己一段学成经历,常常感慨万端,逢人便讲。

也许是读书对他的影响太大了,待脱去战袍后,他又走进了书院,而且身兼院长。讲学时,吕蒙以身作则,为朝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今天,他也趁休息之时,来集上转一转,看有没有天性聪慧,却因家贫不能读书的人,如果有,招他到学院读书。吕蒙手握一把大折扇,边走边摇,细心审视往来的行人,突然,前面走来的一个人吸引了他的眼球。别看这人衣着简朴,面容清瘦,然而,一种内在的读书人的气质洋溢在眉宇间。

他不得不停下了脚步打听:“你是——”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方仲永。见有人问他,便说:“鄙人姓方,名仲永。”吕蒙一听,吃了一惊:“什么?方仲永?你就是金溪的方仲永?”“正是。请问您是谁?怎么知道我的姓名的?”“哈哈!也许你听说过,老夫就是三国大将吕蒙。”“参拜吕将军”,听说是大将吕蒙后,仲永一膝跪了下去。“快起,快起!”吕蒙连忙扶起仲永,“唉,真是作孽哟!一个天才就这样泯灭了。”吕蒙无不叹息地说。“怪只怪父亲,当初他带着我走遍了全乡,用我的诗文卖钱,不让我求学,真是痛煞我也。”仲永也悲哀起来。“那你现在意愿加入我的书院就读吗?”吕蒙问道。

“现在还来得及吗?”仲永似乎存有顾虑。“来得及,来得及,我就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学的,当初,我以为只要能在战场上杀敌就够了,可是后来主公给我加了官,对我说‘不学习,怎么带令属下呢?’我就听了主公的话,潜心研读。后来,果然大有长进。后来鲁肃见我后,大惊,我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听到这里,仲永似乎心动了,但又犹豫不决:“还不知我的父亲同不同意呢!”吕蒙听了,大声道:“你就别说你的父亲了,他就是害你的罪魁祸首。这样吧,你先跟我去,然后我再去对他说,我还要好好地教训他呢!”说完,带着仲永走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六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故事表演赛、历史人物辩论会等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1.通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学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

二、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三、教学难点。

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四、活动准备。

(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编写故事演讲稿,熟悉故事内容,使用普通话,要声情并茂,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三国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如画一尊象征“三国鼎立”的三足鼎,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等字眼。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如“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等。

3.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三)、参赛规则。

1.六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七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两人事先就同意这出假戏是真的。他们打自己人,欺骗曹操,假装投降。他们焚烧了曹操的83万士兵和马匹。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杀死了吴王辽,登上了王位。他很担心王辽的儿子不会为父亲报仇。庆己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准备进攻齐国,夺取王位。

一天到晚,他都不敢请大臣伍子胥来除掉他。伍子胥向赫路推荐了一位勇敢的`战士,名叫瑶里。看到他想离开这个又小又瘦的,他说:“我们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勇敢。我们怎么能杀死他呢?”想说:“行刺庆避,靠情报不靠武力。”只要我们能接近他,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他说:“清忌是防武最严的。”我们怎样才能接近他呢?”“只要国王砍下我的右臂,杀了我的妻子,我就相信于庆基。”想离开的人说:“为国家死,为主体死,我愿意。”

突然,有了关于他的传言:他杀死了国王,篡夺了王位。他是一个目无法纪、昏庸无能的国王。现在吴王要去调查。谣言最初是传播开来的。他下令把他和他的妻子带走,并在他面前责骂国王。他以追杀同犯为借口,没有杀人,也没有逃走,而是砍下了右臂,把夫妻关进了监狱。

几天后,伍子胥让狱卒放轻松,逃走了。当赫鲁听说他要逃跑时,他杀了他的妻子。这件事传遍了吴国,吴国的邻国都知道了。为了逃到魏国,我请求庆忌见他,为他杀死妻子报仇,并接受他。

他说服庆吉攻打吴国。离开已成为青鸡的知己。庆忌出征吴国。如果你想离开青鸡,你没有防御。尽你最大的努力用长矛从背后刺穿它,刺穿你的胸膛。清集的守卫应该抓住并离开。庆忌说:“敢杀我也是勇士,放他走吧!”不要流血过多而死。在完成了暗杀和庆祝禁忌的任务后,他自杀了,自杀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八

在古南皮城四周,有三十二座土台子,名叫草粮台。你别小看这土疙瘩,当年可是为曹操破南皮立下了大功劳呢!

官渡之战后,袁绍兵败南皮。曹操率十万大军乘胜追来,兵临城下,企图在这里一举灭掉袁氏。袁绍依仗着城池坚固,粮草充裕,固守不战。曹操远道而来,粮草不足,利在速战速决。可几番攻城,都被滚木礌石打退。

这样一直相持了十几天,城攻不下,曹军的粮草可成了大问题。夜风送寒,更鼓声声,曹操闷闷不乐,便带领着几员战将巡视各营。他来到城北射雉台,居高临下,不觉心生一计。回营后,立刻下令固守营寨,偃旗息鼓。

袁绍见曹兵受挫后不再攻城,非常高兴,嘉勉众将官道:“我今以逸待劳,城固粮足。曹操连连受挫,加上粮草短缺,不消几日,必将不战自退。你们只须努力守城便是。”

这天早晨,袁绍还在梦中,军校急报:“曹营一夜之间粮草堆积如山。”袁绍哪里肯信?帽子未及戴上,急忙登上城楼了望,果见曹营一座座蒙罩着苇席的大垛,分明是新运来的粮草。袁绍心中疑惑,便派了几个心腹化装出城,探听虚实。曹操料定袁绍必有此招,早已“如此这般”地吩咐下去,做了布置。

整整一天,袁绍如坐针毡。天黑后,探子回报:“启禀主公,小的已探明,据当地百姓说,那些粮草是曹操早年暗暗储存在当地地窖里的,如今搬了出来。”袁绍一听,拍案大怒:“你误听谣传,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

又一个探子回来禀报,和前一个说得不差分毫,结果又被砍了脑袋。

虽说几个探子报的一样,袁绍还是将信将疑。为了弄清真假,第二天又派了大儿子袁谭出城打听。袁谭回来惶惶不安地说,他化装成曹军混进大营,亲眼看见,曹军从粮垛上背走一袋袋粮食。就连曹军的马,喂的也都是精草精料。

袁绍听了,长叹一声:“天败我也!”一下瘫坐在太师椅上。这时众将官纷纷禀报,曹军连连向城内发射信箭,惑我军心,军士们无心再战。袁绍见大势已去,决定弃南皮奔河间,再做打算。

怎样逃脱呢?袁绍用了个声东击西的“金蝉脱壳”计。这天半夜,他命袁谭从北门正面突围,待两军交锋后,自己率一队兵马,偷偷打开了西门。刚逃到城西太史河边,一声炮响,伏兵齐出,拦住去路。曹操在马上抚掌大笑道:“袁本初中我计矣!还不下马投降!”

袁绍心惊胆战,勒马问道:“此话怎讲?”曹操冷笑一声道:“我今说破,叫你死个明白。”于是便说出了实情……袁绍听了,悔恨不已,可是已经晚了。两军交战,直杀到天亮,血染太史河。这一仗,袁绍虽然逃脱,但大儿子袁谭却被乱军所杀。

曹操是怎样计破南皮的呢?原来,那天晚上他与几个战将巡营到城北射雉台上,猛然想起这射雉台是当年齐桓公北伐山戎时,为习弓射猎而修筑的。当时一员大将跺着脚说:“我军要有这样一座粮山就好了!”一句话提醒了曹操。是啊,兵不厌诈,我何不来个以假乱真!他深知袁绍多疑,决不会轻易上当,于是经过精心谋划,定下了造假粮台之计。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假粮台计破南皮城”的故事。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九

曹操二十岁那年被举为孝廉,在东汉宫廷里做皇室的侍从官。他聪明能干,文有文才,武有武略,皇上不久又派他当洛阳北部尉。洛阳城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北部居住的皇亲国戚、豪强官宦最多。他们抢占民房,搜刮民财,在城里盖起一连几十栋豪华楼房住宅;城郊的大片良田成了他们的花园、猎场。加上这些大官宦家中豢养的食客、打手,倚官仗势,为非作歹,苦害良民,把京城北部搞得乌烟瘴气,昏天黑地,谁也不敢管,谁也不敢问。曹操上任后,就要改变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治治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曹操搬进部尉衙门。衙门里年久失修,墙倒屋塌,门窗破烂不堪。曹操找工匠修门窗墙壁,又找木工做了二十根手腕一样粗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大棒,在朱红大门两边各竖十根,十分耀眼。平时破旧的衙门一下威严起来,过往行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开啦。有的说,新来的部尉真的不一样,看样子还真要管管那些横行霸道的人。有的说,大官们都不敢管,一个小小部尉他敢吗?还不是新官上任,虚张声势罢了,挨棒子的还不都是良民!人们正在议论着,从衙门里走出两个兵士,抬着一块大木牌,高六尺六,宽三尺三,竖在大门的正中间。大家上前一看,上面写的是一道禁令:

为维持北城安宁,防止歹徒夜间扰害良民,实行宵禁。违者,不论平民官宦,一律用五色棒严惩。

当天夜里,曹操就派巡夜兵士巡查违犯夜禁令的人,并吩咐说:“只要遇到夜行的,做坏事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一律抓来审问。”

第一天过去了,巡夜官回禀说:“报告部尉大人,平安无事,没有查到违令的人。”

第二天过去了,巡夜官回禀说:“报告部尉大人,平安无事,没有查到违令的人。”

第三天过去了,巡夜官回禀说:“报告部尉大人,平安无事,没有查到违令的人。”

第四天,巡夜官带着兵士又去巡查时,曹操走到巡夜官面前说:“今晚查夜,我跟你们一起去。”

站在一旁的老吏说:“部尉大人,过去的部尉从来不去查夜。”

曹操说:“过去是过去的规矩,现在有现在的规矩。夜禁令是我下的,我应该亲自去查看。”

这天正是月黑头,大街小巷黑灯瞎火,漆黑一片,四下没有一点声音,只有那些官邸里有时飘出阵阵丝竹声。曹操和巡夜兵士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过了一条巷又一条巷,什么也没有发现。曹操正在纳闷,突然从街头转角的地方,露出了灯光,闪出一群人影。前面两人提着灯笼;灯后,一人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华丽的衣裳;马后,跟着几个持枪舞棒的人。这群人走到一家民房门前停下。一个提灯的人说:“老爷,你要的那个娘们就住在这里。”

骑在马上的人说:“把门打开。”

“住手!”这群人正持刀破门,曹操和巡夜兵士赶来。曹操喝问道:“你们都是些什么人,胆敢违犯夜禁令,出来为非作歹?”

骑在马上的人,瞪了曹操一眼,大怒:“哪来的小子,敢问老爷我来了!”

曹操见这人如此蛮横,满脸横肉,喝得醉醺醺的。他心里盘算:你就是天王老子,我也得治治你。一手握紧剑柄,挺直胸膛,说:“洛阳北部尉曹操,在此巡夜。”

骑在马上的人哈哈大笑说:“小小部尉,也敢来管我!”

“你违令,我是部尉,就得管!”曹操勃然大怒,一挥剑命令兵士,“把这些歹徒抓起来!”

“大胆!”跟在骑马人后边的一个随从,向前拦住喝道,“这是蹇硕大人的叔父蹇老爷。”

曹操一听是蹇叔,早听说这家伙仗着侄儿蹇硕在朝的权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是洛阳城北一个出名的恶霸。曹操哪能轻易放了他,一掌推开上前说话的随从,喝道:“谁犯了禁令,都得依法惩处!”

随从原以为曹操听了蹇叔的名字,会谢罪走开,没想到曹操真的和以前的部尉不同,十分认真。他们怕吃眼前亏,都悄悄地溜了。只有蹇叔把肥头一歪,说:“你能把我怎样?”

曹操严肃地说:“请大人跟我们到衙门走一趟。”

蹇叔头一扭说:“不去。”

曹操向兵士们一挥手,兵士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蹇叔五花大绑捆了起来。

曹操把蹇叔带到部尉衙门,喊声:“升堂!”一群持着五色棒的兵士分两边站定,把蹇叔押上大堂。蹇叔仍仗着自己是蹇硕的叔父,谅曹操不敢把他怎么样,依然盛气凌人,叫道:“我,我是朝廷命官,你,你一个小小部尉,不能审问我!”

曹操冷笑一声说:“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你就是皇亲国戚,违犯禁令,也要依法惩处!”

站在一旁的老吏怕曹操真的棒打蹇叔,惹下大祸,慌忙走到曹操面前,对着曹操的耳朵小声地说:“部尉大人,刑不上大夫。蹇老爷是蹇硕大人的叔父,部尉对他动刑,恐怕……”

曹操说:“禁令要么不设,设了就必须执行!”

蹇叔见曹操真的要用刑,吓得脸色蜡黄,嚣张气焰一下子没有了,两腿发软,瘫在地上,哀叫求饶。

曹操命令兵士棒打五十。兵士们立即将蹇叔按倒在地,挥起五色大棒一五一十狠狠地打了起来。这个作恶多端的老家伙,开始还嗷嗷地叫着,挨到三十棒时,就连吭也吭不出声来了。

第二天,曹操在衙门前贴出一张告示,把蹇叔的罪恶公之于众。从此再没有人敢夜里出来为非作歹了。好人见到北部尉衙门前的五色棒就交口称赞,坏人见到北部尉衙门前的五色棒就心惊胆战。那些皇亲国戚、豪强官宦想除掉曹操,无奈找不到借口,只好假借“提拔”、“重用”为名,不久就把曹操赶出了洛阳城,调到顿丘县当县令去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十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十一

叮叮叮!上课了,李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来一个三国故事会,讲故事,表演,都可以上台来.”

作文。

这时,又有军士来报:“大王,敌将吕布,在营外叫阵。”我带兵领将来到战场,“张飞”先迎战。赵卓用“长蛇矛”向周浩刺去,周浩将“方天化戟”一挥,挑开矛,两人大战,不分胜负,这时,“刘备”“关羽”也相继加入战斗,卢聪用“剑”一砍,周浩架住,陈诗雨又横劈,周浩将戟一竖,挡住了刀,看着他们一个个舞刀弄枪,好不快活,我在台下羡慕的要死。最后,刘关张三人合力向吕布劈去,吕布招架不住,领兵逃跑。

这节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十二

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其中英雄人物的风流事迹更是被人津津乐道。而说起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刘备的蜀汉集团无疑汇集了天下的英豪。但是大家也知道,三国最终的结局是蜀汉集团消失在了历史的潮流中。

而对三国演义比较熟悉的人就知道,自从刘备讨伐东吴失败之后,其实那个时候蜀汉的败局就已经确定了。在讨伐东吴的战争中,刘备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不但损失了四位军师,六位上将,甚至连自己也被气的病亡了。

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所杀之后,为了实践自己曾经的誓言,于是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执意出兵东吴。而在这次战争中,刘备也是损兵折将。首先,刘备失去了四位军师。这四位军师中,有两个阵亡,,另外两个选择了投降。

阵亡的两个军师是马良和程畿。马良和诸葛亮交好,并且能力也被诸葛亮肯定,但是在战争,因为刘备的失败,此人也遇害身亡。程畿在兵败撤退的时候本来有机会逃跑的,但是因为对刘备的忠义,所以此人最终没有逃跑,在被敌军追上时,他也被杀了。

而投降的两个军师黄权和庞林。这两个人虽然选择了投降,但是这两个人的投降实在是被逼无奈。而损失的六位上将是张飞、护军冯习、前部督张南,别督傅肜,别督赵融,以及胡王沙摩柯。

而在这六位上将中,张飞的牺牲最让人可惜,由于心急为二哥报仇,张飞不断的奴役手下的人,手下的人受不了以后,铤而走险杀了张飞投奔了东吴。这次征吴的结果让刘备十分的伤心。并且蜀汉的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面对这个危局的时候,刘备也被气的病倒了,并且不久之后就病故了。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十三

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阿斗,都觉得他不思进取,整体玩乐,投降魏国之后,乐不思蜀,所以,就给人一种难扶的形象。

若真如此吗?

刘备把辛苦创下的基业交给刘禅,必定是看重了这个儿子的许多优长,比如待人宽厚仁慈,处事小心,等等,诸葛亮也称赞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备非常了解儿子的性格,刘禅是个听话的孩子,让他干什么,至少不敢胡来,所以刘备死前交代的事情,刘禅也必定谨遵父命。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告诫刘禅,遇事请教相父诸葛亮,听诸葛亮的话,因为刘备深知诸葛亮智慧谋略过人,得诸葛亮辅佐,必定保刘禅安稳,如果刘禅另搞一套,必定不是诸葛亮对手。

对于这样的局面,想必刘禅也是知道的',刘备又再三交代,让他倚重诸葛亮,其中必有深意。

这群人平时都与诸葛亮一起共事,大多也都听诸葛亮的调度,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必定能够掌管大局。

所以,刘备死后,诸葛亮的权力威望都飙升起来,权倾朝野的诸葛亮,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军政大权,就是刘备生前不交待,刘禅也不得不屈尊下来,任凭相父做主。

可是,相权高于君权,处处唯诸葛亮是听的君臣关系,并不妨碍刘禅做皇帝,相反,刘禅之所以能够做的稳固,就是因为他不辜负父亲刘备的嘱托,能够把权力交给有能力的诸葛亮。

而诸葛亮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废掉刘禅,不但名节不好,得罪一大批臣僚,反而不利于腾出时间,抽身北伐。

对诸葛亮来说,刘禅对自己没有半点威胁,废不废掉这个听话的皇帝,都是自己说了算,何必呢?后方由刘禅等人坐镇,自己亲征北伐,出师有名,争取了道义和舆论上的好处。

刘备生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以报仇名义攻打东吴,兵败之后,国力大损,其实蜀国已经不利于再进行战争,刘禅也想休养生息,比如他曾劝诸葛亮道:“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但是诸葛亮决议北伐,刘禅也只得支持,相父的决定,他不敢反对,并且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大计,全力给予配合支持。

诸葛亮北伐用人失误,并导致兵败之后,内疚自贬三级,刘禅不但不予责备,反而安慰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在诸葛亮大了胜仗之后,刘禅立即给他官复原职,可见刘禅并非昏庸之辈。

刘禅不想北伐,他的战略是先养民,这与诸葛亮的整体思路是不合的,要是刘备生前有休战的想法,诸葛亮等人是不敢反抗的,但是刘禅就不行了,他的威望没有父亲高,只有听从诸葛亮等人的建议,全力支持。

在那班要智慧有智慧、要战功有战功的老臣面前,刘禅自然不能过多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能隐藏起来,装作糊涂,这样反而让那帮臣子没有什么顾虑。

让君臣一心,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刘禅自有他的处事策略,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收缩战略布局,以守为攻,不再主动挑起战端。

诸葛亮死后,刘禅也有意收权,不设丞相,让蒋琬和费祎分管军政大权,相互牵制,蒋琬死后,刘禅“自摄国事”。

刘禅的平庸之举,只不过出于自保,一旦局势有变,他便做起主张,在诸葛亮死后,又做了29年的皇帝。

投降魏国后,乐不思蜀,落得个安乐公的位子,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举措,如果他不那样,连命都没有了。

刘禅主政那么多年,并不糊涂,他有自己的难处,也有自己的生存策略,他的性格是环境造成的,也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十四

张飞原来是杀猪卖肉的。这年的一天,他杀了一头猪,怕一时卖不完,会变臭变坏,老张虽是个莽人,却不是那种无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来井水较凉,于是就把一扇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了。为了怕别人顺手牵羊拿去,又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眼看“万失无一”了,倒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写上一行大字:“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张的猪肉,这可是头一回!随后张飞就拿了另一扇猪肉,游乡叫卖去了。

这时候,从南边的大路上过来一条汉子,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两布袋绿豆,径直走到了井边停下,想喝点凉水,一看有口井,结果被大石头盖上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头盖在井上呢?——原来这位老兄不识字的!想着就上前把石块搬开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绳,提着提着,提出一扇猪肉来。嘿,这井里怎么会有新鲜猪肉叻,还有一把快刀!这时大汉才看到石块上有字,——合着还是识字的!二话没说,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车上,推起车,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张飞的老婆正在大门口那做着针线活,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了,想阻止他吧,又觉丈夫留了话在大石上,不好开口,便招呼道:“好汉,请留下姓名!”“关羽。”大汉指指自己的红脸,又指指齐胸的长须,说:“我就在涿州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有事找我,一定不会错的。”

张飞回来以后,老婆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经过。嘿,张飞这气!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还让我丢人现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待我去找他算账去!”

他飞奔进了涿州城,沿着观音街,这头看到那头,果然见有个红脸长须的大汉,面前放着两袋绿豆。就是他了!张飞瞪大环眼,出语带剌:“喂,你这绿豆能吃吗?”——你说哪有这么向人买东西的!哪有绿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还卖吗?一听就知道是找碴儿来的。关羽强压住气,说:“我卖的绿豆从来都是上等货色,您自己仔细看看吧!”

张飞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立刻绿豆成了豆粉。掏出来,摊开手放在关羽的面前,嘲笑说:“把绿豆粉当绿豆卖,骗子!”

关羽心头火起,指责他不该弄碎自己的绿豆,张飞却不肯认账,还非说关羽卖豆粉,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吵开了,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谁也不知道这两人谁的话属实。这时候,张飞也急了,抓起一把绿豆套着关羽脸上撒来,道:“想要脸,就别吃我的肉;想白吃我的肉,就别要脸了!”

关羽一听顿时明白了:敢情!这是那刀猪肉的主人。哦,有人能吃了你的猪肉,你不乐意了,就跑来斗事。哼,咱老关也不是什么好鸟,想当年,县官我都敢kill,还怕了你了?跟着两人就打了起来。这下好,整个观音街,从东打到西,又从西打到东,把个街市打的东倒西歪,七荤八素。这位说了,怎么没人劝架拉架呢?啊?这话问的——就象动物园里两只老虎打架为什么没人劝架呢?——他……他……他要有人敢呢!这二位身体重,武艺好,力气大,一步一拳,三步一脚,很快就把整条街夯的比石板还要结实。

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草鞋的,大声劝架说:“住手,你两小子,敢在我地头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吗?有什么过不去的都可坐下来谈嘛。”

看热闹的人们见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身体瘦弱,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不禁嘲笑:“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真想劝架就动手去把他们拉开吧。”

卖草鞋的果然飞步跳到了当街,一手攥住关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张飞的胳膊,朝两边一分,又朝下一按,两人立刻就成了楔进土里的橛儿,分毫也动弹不得了。好大的神力啊!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一龙分二虎。

人们都连声叫好。关羽和张飞也都从心眼里佩服。一问,才知道这卖草鞋的原来叫刘备,他们早就听说过了。俗话说:好汉爱好汉。碰巧见到了面,怎么肯轻轻错过?关羽和张飞都表示想和刘备交朋友。刘备见他们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钦佩,希望能成为弟兄。张飞生性痛快,说:“不打不相识,说干就干,立即在这里结拜好了。”动手捧了些土,堆在当街;又拣了几根细柴棍儿插上,权当香烛,然后硬拉刘备、关羽一齐跪地磕头,就算结拜成弟兄了——当地百姓称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结义。

俗话说:“米面夫妻,酒肉朋友。”刘、关、张萍水相逢,一下子打得那么热乎,其实也脱不开这酒肉二字,都同样是为了吃吃喝喝,可从中讨点便宜。当时,张飞最富,卖的又是肉,自然要常常作东请客;关公贩卖粮食,不愁钱用,上门也不空手,这酒便由他包下来;刘备卖草鞋,本小、赚头少,糊口尚且困难,每次总是只带张嘴巴赴宴。张飞、关羽见他老是一毛不拔,慢慢就受不了了。他俩私下议论:这么下去哪行?就是有金山银山,岂不也要被他刘备吃空?终于商定了一个办法,决定要除掉他这个累赘。

这天,张飞特意在后花园里安排了筵席,先和关羽分两边坐下,却把上首空着,特意留给刘备。酒菜刚刚上齐,刘备提着一串草鞋来了(其实他也不是每次都空手而来,有时也会送几双草鞋给二位兄弟呢)。他一点也不客气,说:“来早不如来巧,我就不辜负两位兄弟的好意了!”一屁股坐在空着的位置上。关张二人一看,心里暗暗窃喜,这回你还不死!原来那里铺了张芦席,席下盖的是一口井,按说他会掉下去才是,不料刘备却坐得安安稳稳,照旧大吃大喝。张飞惊得愣了半天,装作离席吐啖,绕到刘备身后,暗暗揭开一点芦席,只见井里云烟缭绕,——不得了!有一条鳞光闪耀的五爪金龙托着刘备。他几乎都要叫出声来,连忙盖好了席子,又转身回席,附耳告知了关羽。关羽明白,刘备眼下只是英雄落魄,将来定会大富大贵,跟上他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便对他另眼相看了,说:“刘大哥,想当初我弟兄三人当街结拜,未免太草率了。眼下,是在三弟家里,三牲礼品都好备办,看来应该重新祭天祭地,来一次结拜的大礼。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刘备巴不得靠上这么两个有钱的朋友,好经常随着白吃,便满口答应了下。张飞也很快领会了关羽的意思,大声附和:“二哥说的对,我们要重新对天发誓,同生共死,永不变心!”于是,他们便来了个第二次结义。

刘备老吃关张的白食,心里终觉有些不安。他和老婆商量,要请两个结拜的弟兄也到家里来吃一顿。他老婆感到为难,说:“人来人往是人之常情,就是倾家荡产请他们一次,我也没二话可说。只是你看我们家里还有可倾可荡的了吗?让他们看见,以后哪还能瞧得起你?只怕不大合适吧!”刘备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想了想说:“不妨,我自有办法应付他们。”立刻借来几条布袋,全都装满黄土,口朝下,成排竖在屋里。然后请来客人。

关羽、张飞第一次来到刘备家里,只见一间破茅屋,四壁空空,人在房中,可以早看日头晚看星,炕上铺草席,盖烂絮,锅碗瓢勺都缺口断把,没有一样是完整的,可是却有很多布袋,全装得满满的,自然有点怀疑,便问那是些什么东西。刘备想糊弄过去,答道:“黄金。”

关羽心里明白,不愿多话,赶紧端起酒杯,边喝酒边把话岔到了别处。不料张飞偏不知趣,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哥,你别打肿脸充胖子。明摆着:你穷得上顿难接下顿,哪能会有这么多黄金呢?”过去摸了摸,口袋里边梆梆硬,不禁半信半疑:“莫非真是黄金!”刘备难以改口了,只好一边哼哼哈哈应付,一边拉他说:“上席喝酒,上席喝酒!”

越拉张飞越不肯走,非弄个水落石出不行。他忽然双手抱住布袋,猛一用力,翻了个口朝上,嘿,里边果然装的全是黄灿灿的金子,都是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张飞赶忙又打开另外几个布袋,全都是一样!

刘备夫妇俩也都惊呆了:“果然是三人一条心,黄土也变金啊!?”关羽恍然大悟大悟说:“我看这是苍天示意!只要我们永远风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来哩。这们还应该对天盟誓一次。”

刘备住在楼桑村,村西有个大桃园。这时候正逢桃花盛开,花红似火,生机勃勃,他们看中了这个地方,便在那里第三次结拜,海誓山盟,这就是桃园三结义。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十五

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下的长江边上,《三国演义》说是诸葛亮摆“八阵图”的地方。其实,八阵图只是七八十堆乱石,并不是诸葛亮摆的,而是居住在三峡一带的古代巴国人垒的祭祀台。

诸葛亮进川时,从荆州溯江而上到达这个地方;他看到这一堆堆的乱石,星罗棋布,十分壮观。于是,他向当地百姓打听。一个有知识的老者告诉他:这些石堆的来历可不一般,居住在三峡的祖先们,为了祈求天神保佑他们免灾消祸,便在江边垒起祭祀台。这些祭祀台是按一定的图形垒起的,纵横都是八个,八八六十四个,高五尺,宽六尺,台与台之间宽九尺,又名“八阵图”。

诸葛亮听得入神,忽然想到什么事情似的。他仔仔细细地观看八阵图,又漫步到八阵图外的江边观察地形。只见两岸峭壁千仞,巍峨雄壮,悬崖对峙,遮天蔽曰;瞿塘峡似葫芦瓶口,滟滪滩前如万马奔腾,水险浪急,发出轰隆轰隆雷鸣般的吼声,震得山呼谷应。

江边有个渔翁告诉诸葛亮,这里是三峡的入口,金川之水汇集在这里,一泻千里,势不可当,号称“天下雄关”。

诸葛亮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不停地点头惊叹。他看完地形,已是傍晚时分了,正要漫步回营,突然峡谷刮来一阵狂风,谷窄风急,猛烈异常。一时漫天尘土,飞沙走石。一个农夫告诉诸葛亮,这里每天都要刮阵狂风。

深夜,诸葛亮静坐营房,回忆起白天看到的奇异风光,思考着今后的治蜀之道。他想:主公今日虽然得蜀,东吴岂肯甘休?孙权据有江汉广阔之地,民殷国富,日后难免兴兵伐蜀。白帝城乃蜀国门户,必须设兵把守。过去曾在兵书上看到“八阵图”三字,但不知究竟是个啥样。此时他联想起巴人祭祀的八阵图,莫非正是兵书上的八阵图?此图八八六十四垒,星罗棋布,四面八方,通道盘曲,人马入阵,一时方向难辨。如果能利用这里特殊的天气,再加上滟滪滩怒涛如雷,就胜似埋伏下雄兵百万,何不用此阵势去对付东吴的进攻?诸葛亮越想心里越亮,立即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诸葛亮吩咐留人在此驻守,并做了详细部署,然后才率兵进蜀。

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后来陆逊追赶刘备,来到白帝城下。留守将士就在黄昏时候,把陆逊诱入八阵图。一时飞沙走石,陆逊迷了道路,差点送命。这一番惊吓,使陆逊深知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便连忙退兵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