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九宫格画理想散文范本 九宫格梦想怎么写(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0:00:04 页码:13
九宫格画理想散文范本 九宫格梦想怎么写(2篇)
2022-12-27 10:00:04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九宫格画理想散文范本一

大家好!

风车口也叫“大风口”,位于铜鼓包之西,距云中湖7.7公里,海拔1400米,九宫山至森林公园公路横跨风车口。大风车口宽约20xx米;小风车口宽约30米,风更大。由于东西两面断崖耸立,形成剪刀叉形状的谷口,大陆南北气流为高山所阻,交汇于此山峰岔口,因而一年四季,天天 都是疾风呼啸。这里南边视野极为开阔,可远眺赣中,遥望华夏南天,赣北群山,犹似大海波涛,在你脚下奔腾起伏。向下步行一个多小时即是小九宫,再前方是温汤温泉

迎客松

迎客松是九宫山“山徽”。它已经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近四个世纪。树高约十米,主杆笔直,直径在80公分左右,一人合抱有余,冠幅60平方米,青苍滴翠。其树冠向下侧倾斜,如同向游人鞠躬行礼。有几根横枝长达数丈,斜伸垂地,如同向游人伸出的手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向游人热情招手,又像一位风姿优雅的礼仪小姐婷婷玉立地站在这云山雾海之中,迎接四方游人。

尼姑石

尼姑石与和尚石正在风车口至古老庙的群龙吸水前方。这两块耸立在树林上的奇石,高约丈余,一上一下,状如人形,正向上奔跑,相距百余米。前者为尼姑石,它身向前倾,如披衣御风。胖和尚在下紧追不舍,此景叫“和尚赶尼姑”。更为奇妙的是,在古老庙与和尚石、尼姑石之间,还耸立着另一巨石,高约7米,上大下小,形似火炬,像一尊清秀观音,在庙前严肃看守,不准动了凡心的和尚、尼姑回庙,真是巧夺天工,天然成趣。

陶姚仙踪

它背靠笔架山,前临喷雪崖,洞外有突兀巨石,在清晨和傍晚时,片片飞云,时隐时现,阵阵迷雾,若即若离,鸟从头上过,云在脚底飘;有时,缕缕云烟直灌入古洞深处,萦绕不散。洞内有汨汨清泉,如将一枚硬币置于水中,硬币便在水面漂浮旋转。人们传说,唐朝李世民杀了胞兄李元吉,当了皇帝后,李元吉的陶妃和姚妃就逃到九宫山下界牌村,陶妃生下李元吉的遗腹子阿宝,将他寄养在一老太婆家,然后和姚妃来到这个石洞里安身修道,十八年后双双跳下万丈深渊。

怪松坡

怪松坡在九宫山的半腰,是进入九宫山的门户。

清代诗人在《怪松坡》诗中云:“雪埋关下坡,寻常松子落。缩颈话尧年,云杪双朵鹤。”怪松坡也叫狮子坪,距九宫镇6.8公里,为入九宫门户。这里满坡泉水如琴叮当弹唱,奇石遍布,状如龙飞虎跃,富有山野情趣。以前,有棵高十丈的“万年松”植于汉代,老枝纷披,横枝十亩,云根仙骨,婆娑如车盖。屈曲似蟠龙,虬须上竖,无风时披其微枝,浑身皆动,风起则怒涛万顷,形神俱怪,故名“怪松坡”,曾建来鹤亭于古松下,鹤之依松,松之招鹤,性相感而相招。可惜这棵万年松,后来毁于雪压。如今,怪松坡是游人登山必经之路,这里的奇枝怪石,天然成趣。数百棵奇松历经浩劫,或砍或烧或炸或遭雷劈雪压,仅留下几十棵怪枝奇杆的怪松和有“特异功能”的珍奇之松,树龄都在350年左右。当年受封的“五大夫松”已无踪影,明朝诗人孟养浩在《圣松坡》诗中叹惜:“怪松坡上怪松无,虚忆当年五大夫”。

父子松

在含羞松旁边,有一对老少相依的“父子松”,约一抱之围,5丈多高。大的像一位慈爱亲和之父,小的像一个稚气未脱的顽皮的小伙,站在父松之下。你看,那父松枝杆虬曲,树冠向子松弯倾,像一位被岁月压弯了腰背的慈父正在对它儿子诉说着什么。也许是在叮嘱它的儿子不要畏惧 世间的风雨冰雪,教它懂得松的正直,要有松的骨气。三百年来,他们就这样扶老携幼,老少相依为命,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你看,父松爱子松,爱得那么真切,子松对父松,是那么俯首贴耳。不敬重父母者,看了这对父子松,就会于心有愧而一改前非。

试剑石

也叫万山石,位于九宫山北麓狮子坪的云关古道上,面对狮拥云关,距云中湖2公里,原建有构斯亭。云关古道为朝山神道,梯级石阶,旁崖临阁。

其中有一座巨石耸立路旁,一边被削去十平方米,相传张道清上九宫山开辟道场,在此被巨石所阻,他挥剑劈开巨石,故名试剑石。古诗云:“层崖嗔路障,剑石触锋分”。“万山”二字镌刻在万山石顶中处,是南宋著名诗人谢枋得所书,他在此赋诗:“万山深处构斯亭,无限峰峦管送迎。愧我品题无妙语,为君(木扁)以山名”。左下刻“曲曲入胜”四字,意为登山神道,回环九曲,而曲曲入胜。中部镌有“拨剑中行”。以上十字皆为行书横刻,剑石下方刻有清代文人金兆仪题刻的“试剑石铭”。云关上方山径右侧,有一石碑“奉劝诸君子——不负初心”。鼓励人们奋力攀登,只要登上九宫,一切都会得到和补偿回报。旁边还有“仙路第一崎”等多处碑刻,上有试心石,下有仙人床。

云关隘路

云关隘路在云关石刻之上,古为香客进山神路,因其傍崖临涧,常有云雾迷漫,故留下了“万壑风涛撼古松,白云未散碧云封”和“穿云几度达云关”的古诗句。隘路上端有“娘娘庙”遗址。庙前繁花点点,青林涌翠,云飘雾绕,可谓“行为到此顿疑仙”。这条朝山古道沿途奇石耸峙,形成天然有趣的“虎头、石猴、雄狮、观音”等胜景。古道小径穿云破雾,时隐时现,人行石径,如同在天空中腾云驾雾。时而云迷山峰,风吹山似飞,云动石如舞;时而繁花耀眼,恍如蓬莱仙岛。宋代道人懒掘咏怀:“行行行至老山腰,足踏云关万虑消”。

闯王陵

九宫山,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此后,多朝皇帝封山赐匾,历代文人作赋题词,延至南宋名道士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香火远播,九宫山便成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特别是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从此九宫山声名远播。如今,修建于1979年的闯王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陵寝。

门楼为三门四柱,牌坊样式,为钢筋水泥浇灌,表面嵌满翡绿色大理石米。表面脊筒滴水,仿明清饰鸱尾。门前两侧伫立着两对明代的石狮、石象,门前横径石桥,正门镌刻宋体金字“闯王陵”。右侧是李自成陵墓文物管理所,左侧为小园林,名贵花木四季飘香吐翠。

门楼前有广场,可供停车和游人聚集。广场左侧有一纪念碑,刻着介绍李自成的生平碑文。闯王陵背依九宫山老崖“虎山”,旁西流溪水,座南超北,主体建筑有门楼、墓冢、陈列馆。整体建筑依山就势,气势宏伟。陈列馆内收藏有李自成流鎏金马镫等许多珍贵文物和不同时代的史志文献。陵园附近有落印洞,拴马松等李自成殉难古迹。

李自成墓没有富丽堂皇的琉璃瓦,没有朱门和红楼,清砖灰瓦陵园映衬在绿茵茵的树丛中,多了几分肃静。纪念馆中郭沫若《甲申三百祭》让人读了浮想联翩,百年前李自成还是大顺帝国的皇帝,转眼含恨九泉。当年那么多苦难都没有让李自成军队倒下,在美女和酒色下却很快沉沦而不能自拔。伟人总会有过错,但过错永远也淹没不了一代天骄不朽的业绩。这就是很多人拜谒闯王陵的缘故。凡读过姚雪垠的《李自成》的人,此时此刻一定会思绪万千。

墓冢

墓冢位于门楼之上,陈列馆之下,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由门楼起步,登58级石阶,即李自成墓冢祭台,椭园形的坟冢围着花岗石圈,这就是闯王的“宝顶”。墓前立着一块“李自成之墓”的荷花绿大理石碑,为郭沫若所题写。碑高2.7米,宽0.9米,厚0.18米。前有拜台,两侧有看台、花坛、种有梅花、雪松、香樟等名贵植物。

上有下马亭、激战坡,下有幽径石桥和纪念碑台,腊梅寒冬傲雪,雪松四季常青,玉兰树伫首凝思。椭园形的墓冢长满了厚厚的绿草,吸取日月光华而四季长青吐翠,更与日月同辉。

九宫山,方园二百平方公里,山峰重叠,林海茫茫,自古为兵家要塞。李自成在武昌被围,战败后东下,又在九江上游的富池口受重创。宋献策、刘宗敏等大将被俘杀。李闯率残部万余急退九宫。而清军先期到达,预伏在九宫山北麓的李家铺,闯军遭伏击而惨败,尸横遍野,血流地,战斗十分的激烈。李自成带着二十八个亲兵向西突围,当他到达三十五里外的小源口时,又遭到乡勇程九伯的袭击,二十八骑被乡勇包围溃败,李自成单骑突围而出,但程九伯还尾追不舍。过了大屋场,山势紧锁,两壁如削,这就是两里长的葫芦糙深谷,接着拉马攀越牛迹岭。李自成艰难地登上了牛迹岭这个半山上的小村,再登上小月山顶,山下就是仅隔一里的山里朱村寨。李自成逃脱了险境,甩掉了如狼似虎的清兵乡勇,如果他过山里朱继续西行,仅走三十里就到了远离顺清战场的宁州地域,这样,他可重整旗鼓,也将会改写中国的历史。没想到他在小月山下,又遭到了朱乡勇堵截,而程九伯又从牛迹岭带乡勇追至,前挡后截,闯王如龙困浅滩,惨烈牺牲。

闯王陈列馆

位于门楼、墓冢的最上方,从墓冢上36级阶之处。呈显明清风格。面阔六柱的陈列大厅,两厢附设八角方门休息室各一间,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右侧有名人题咏碑厅,陈列馆大厅古色古香,风格豪放。馆外红木大柱,四周带有回廊四角饰着吻兽。

金鸡石

在仙人簸米对面约距一里处的原始森林中的狭谷里,有一座近七、八米高的小石峰,峰顶上有块七、八米高的金黄颈长鸣,两条湍急的溪水在金鸡岩下流唱。

这里也是座珍稀植物园,石峰上长满了奇花异木,峰下爬满名贵药材鸡血藤。石峰下的猕猴桃为了结金鸡送点食物常常攀爬到金鸡岩上,把一串串金黄色的熟透的猕猴桃挂在金鸡的脖子上。野石榴也送来香甜的水果,此时,周围的“鸟中贵族”锦鸡、白颈长尾雉都会飞到这金鸡岩上,慢慢享受这被人类羡慕的“水果之王”,可真是美妙绝了。

相传这只金鸡原在云中湖凤凰岭上,有一天与凤凰争吵而飞到这里,把山上的龙潭也以旁边,即是旁边的鄂南龙潭。天上来了一位美丽仙女,在金鸡岩对面的山顶上,为金鸡簸米(即仙人簸米)。

在金鸡岩四周,有许多奇峰怪石,其中的石狐狸和石狼狗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天金鸡下山,被狐狸发现,狐狸正要抓住金鸡时,一只狼狗又来追赶狐狸,结果被簸米的仙女发现,她手指一点,都变成了石峰,如是就有了“狐狸镇金鸡”、“狼狗镇狐狸”的趣景,反正谁也没有吃掉谁,千百年来,就这样相互对峙。

有关九宫格画理想散文范本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风车口也叫“大风口”,位于铜鼓包之西,距云中湖7.7公里,海拔1400米,九宫山至森林公园公路横跨风车口。大风车口宽约20xx米;小风车口宽约30米,风更大。由于东西两面断崖耸立,形成剪刀叉形状的谷口,大陆南北气流为高山所阻,交汇于此山峰岔口,因而一年四季,天天 都是疾风呼啸。这里南边视野极为开阔,可远眺赣中,遥望华夏南天,赣北群山,犹似大海波涛,在你脚下奔腾起伏。向下步行一个多小时即是小九宫,再前方是温汤温泉

迎客松

迎客松是九宫山“山徽”。它已经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近四个世纪。树高约十米,主杆笔直,直径在80公分左右,一人合抱有余,冠幅60平方米,青苍滴翠。其树冠向下侧倾斜,如同向游人鞠躬行礼。有几根横枝长达数丈,斜伸垂地,如同向游人伸出的手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向游人热情招手,又像一位风姿优雅的礼仪小姐婷婷玉立地站在这云山雾海之中,迎接四方游人。

尼姑石

尼姑石与和尚石正在风车口至古老庙的群龙吸水前方。这两块耸立在树林上的奇石,高约丈余,一上一下,状如人形,正向上奔跑,相距百余米。前者为尼姑石,它身向前倾,如披衣御风。胖和尚在下紧追不舍,此景叫“和尚赶尼姑”。更为奇妙的是,在古老庙与和尚石、尼姑石之间,还耸立着另一巨石,高约7米,上大下小,形似火炬,像一尊清秀观音,在庙前严肃看守,不准动了凡心的和尚、尼姑回庙,真是巧夺天工,天然成趣。

陶姚仙踪

它背靠笔架山,前临喷雪崖,洞外有突兀巨石,在清晨和傍晚时,片片飞云,时隐时现,阵阵迷雾,若即若离,鸟从头上过,云在脚底飘;有时,缕缕云烟直灌入古洞深处,萦绕不散。洞内有汨汨清泉,如将一枚硬币置于水中,硬币便在水面漂浮旋转。人们传说,唐朝李世民杀了胞兄李元吉,当了皇帝后,李元吉的陶妃和姚妃就逃到九宫山下界牌村,陶妃生下李元吉的遗腹子阿宝,将他寄养在一老太婆家,然后和姚妃来到这个石洞里安身修道,十八年后双双跳下万丈深渊。

怪松坡

怪松坡在九宫山的半腰,是进入九宫山的门户。

清代诗人在《怪松坡》诗中云:“雪埋关下坡,寻常松子落。缩颈话尧年,云杪双朵鹤。”怪松坡也叫狮子坪,距九宫镇6.8公里,为入九宫门户。这里满坡泉水如琴叮当弹唱,奇石遍布,状如龙飞虎跃,富有山野情趣。以前,有棵高十丈的“万年松”植于汉代,老枝纷披,横枝十亩,云根仙骨,婆娑如车盖。屈曲似蟠龙,虬须上竖,无风时披其微枝,浑身皆动,风起则怒涛万顷,形神俱怪,故名“怪松坡”,曾建来鹤亭于古松下,鹤之依松,松之招鹤,性相感而相招。可惜这棵万年松,后来毁于雪压。如今,怪松坡是游人登山必经之路,这里的奇枝怪石,天然成趣。数百棵奇松历经浩劫,或砍或烧或炸或遭雷劈雪压,仅留下几十棵怪枝奇杆的怪松和有“特异功能”的珍奇之松,树龄都在350年左右。当年受封的“五大夫松”已无踪影,明朝诗人孟养浩在《圣松坡》诗中叹惜:“怪松坡上怪松无,虚忆当年五大夫”。

父子松

在含羞松旁边,有一对老少相依的“父子松”,约一抱之围,5丈多高。大的像一位慈爱亲和之父,小的像一个稚气未脱的顽皮的小伙,站在父松之下。你看,那父松枝杆虬曲,树冠向子松弯倾,像一位被岁月压弯了腰背的慈父正在对它儿子诉说着什么。也许是在叮嘱它的儿子不要畏惧 世间的风雨冰雪,教它懂得松的正直,要有松的骨气。三百年来,他们就这样扶老携幼,老少相依为命,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你看,父松爱子松,爱得那么真切,子松对父松,是那么俯首贴耳。不敬重父母者,看了这对父子松,就会于心有愧而一改前非。

试剑石

也叫万山石,位于九宫山北麓狮子坪的云关古道上,面对狮拥云关,距云中湖2公里,原建有构斯亭。云关古道为朝山神道,梯级石阶,旁崖临阁。

其中有一座巨石耸立路旁,一边被削去十平方米,相传张道清上九宫山开辟道场,在此被巨石所阻,他挥剑劈开巨石,故名试剑石。古诗云:“层崖嗔路障,剑石触锋分”。“万山”二字镌刻在万山石顶中处,是南宋著名诗人谢枋得所书,他在此赋诗:“万山深处构斯亭,无限峰峦管送迎。愧我品题无妙语,为君(木扁)以山名”。左下刻“曲曲入胜”四字,意为登山神道,回环九曲,而曲曲入胜。中部镌有“拨剑中行”。以上十字皆为行书横刻,剑石下方刻有清代文人金兆仪题刻的“试剑石铭”。云关上方山径右侧,有一石碑“奉劝诸君子——不负初心”。鼓励人们奋力攀登,只要登上九宫,一切都会得到和补偿回报。旁边还有“仙路第一崎”等多处碑刻,上有试心石,下有仙人床。

云关隘路

云关隘路在云关石刻之上,古为香客进山神路,因其傍崖临涧,常有云雾迷漫,故留下了“万壑风涛撼古松,白云未散碧云封”和“穿云几度达云关”的古诗句。隘路上端有“娘娘庙”遗址。庙前繁花点点,青林涌翠,云飘雾绕,可谓“行为到此顿疑仙”。这条朝山古道沿途奇石耸峙,形成天然有趣的“虎头、石猴、雄狮、观音”等胜景。古道小径穿云破雾,时隐时现,人行石径,如同在天空中腾云驾雾。时而云迷山峰,风吹山似飞,云动石如舞;时而繁花耀眼,恍如蓬莱仙岛。宋代道人懒掘咏怀:“行行行至老山腰,足踏云关万虑消”。

闯王陵

九宫山,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此后,多朝皇帝封山赐匾,历代文人作赋题词,延至南宋名道士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香火远播,九宫山便成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特别是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从此九宫山声名远播。如今,修建于1979年的闯王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陵寝。

门楼为三门四柱,牌坊样式,为钢筋水泥浇灌,表面嵌满翡绿色大理石米。表面脊筒滴水,仿明清饰鸱尾。门前两侧伫立着两对明代的石狮、石象,门前横径石桥,正门镌刻宋体金字“闯王陵”。右侧是李自成陵墓文物管理所,左侧为小园林,名贵花木四季飘香吐翠。

门楼前有广场,可供停车和游人聚集。广场左侧有一纪念碑,刻着介绍李自成的生平碑文。闯王陵背依九宫山老崖“虎山”,旁西流溪水,座南超北,主体建筑有门楼、墓冢、陈列馆。整体建筑依山就势,气势宏伟。陈列馆内收藏有李自成流鎏金马镫等许多珍贵文物和不同时代的史志文献。陵园附近有落印洞,拴马松等李自成殉难古迹。

李自成墓没有富丽堂皇的琉璃瓦,没有朱门和红楼,清砖灰瓦陵园映衬在绿茵茵的树丛中,多了几分肃静。纪念馆中郭沫若《甲申三百祭》让人读了浮想联翩,百年前李自成还是大顺帝国的皇帝,转眼含恨九泉。当年那么多苦难都没有让李自成军队倒下,在美女和酒色下却很快沉沦而不能自拔。伟人总会有过错,但过错永远也淹没不了一代天骄不朽的业绩。这就是很多人拜谒闯王陵的缘故。凡读过姚雪垠的《李自成》的人,此时此刻一定会思绪万千。

墓冢

墓冢位于门楼之上,陈列馆之下,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由门楼起步,登58级石阶,即李自成墓冢祭台,椭园形的坟冢围着花岗石圈,这就是闯王的“宝顶”。墓前立着一块“李自成之墓”的荷花绿大理石碑,为郭沫若所题写。碑高2.7米,宽0.9米,厚0.18米。前有拜台,两侧有看台、花坛、种有梅花、雪松、香樟等名贵植物。

上有下马亭、激战坡,下有幽径石桥和纪念碑台,腊梅寒冬傲雪,雪松四季常青,玉兰树伫首凝思。椭园形的墓冢长满了厚厚的绿草,吸取日月光华而四季长青吐翠,更与日月同辉。

九宫山,方园二百平方公里,山峰重叠,林海茫茫,自古为兵家要塞。李自成在武昌被围,战败后东下,又在九江上游的富池口受重创。宋献策、刘宗敏等大将被俘杀。李闯率残部万余急退九宫。而清军先期到达,预伏在九宫山北麓的李家铺,闯军遭伏击而惨败,尸横遍野,血流地,战斗十分的激烈。李自成带着二十八个亲兵向西突围,当他到达三十五里外的小源口时,又遭到乡勇程九伯的袭击,二十八骑被乡勇包围溃败,李自成单骑突围而出,但程九伯还尾追不舍。过了大屋场,山势紧锁,两壁如削,这就是两里长的葫芦糙深谷,接着拉马攀越牛迹岭。李自成艰难地登上了牛迹岭这个半山上的小村,再登上小月山顶,山下就是仅隔一里的山里朱村寨。李自成逃脱了险境,甩掉了如狼似虎的清兵乡勇,如果他过山里朱继续西行,仅走三十里就到了远离顺清战场的宁州地域,这样,他可重整旗鼓,也将会改写中国的历史。没想到他在小月山下,又遭到了朱乡勇堵截,而程九伯又从牛迹岭带乡勇追至,前挡后截,闯王如龙困浅滩,惨烈牺牲。

闯王陈列馆

位于门楼、墓冢的最上方,从墓冢上36级阶之处。呈显明清风格。面阔六柱的陈列大厅,两厢附设八角方门休息室各一间,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右侧有名人题咏碑厅,陈列馆大厅古色古香,风格豪放。馆外红木大柱,四周带有回廊四角饰着吻兽。

金鸡石

在仙人簸米对面约距一里处的原始森林中的狭谷里,有一座近七、八米高的小石峰,峰顶上有块七、八米高的金黄颈长鸣,两条湍急的溪水在金鸡岩下流唱。

这里也是座珍稀植物园,石峰上长满了奇花异木,峰下爬满名贵药材鸡血藤。石峰下的猕猴桃为了结金鸡送点食物常常攀爬到金鸡岩上,把一串串金黄色的熟透的猕猴桃挂在金鸡的脖子上。野石榴也送来香甜的水果,此时,周围的“鸟中贵族”锦鸡、白颈长尾雉都会飞到这金鸡岩上,慢慢享受这被人类羡慕的“水果之王”,可真是美妙绝了。

相传这只金鸡原在云中湖凤凰岭上,有一天与凤凰争吵而飞到这里,把山上的龙潭也以旁边,即是旁边的鄂南龙潭。天上来了一位美丽仙女,在金鸡岩对面的山顶上,为金鸡簸米(即仙人簸米)。

在金鸡岩四周,有许多奇峰怪石,其中的石狐狸和石狼狗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天金鸡下山,被狐狸发现,狐狸正要抓住金鸡时,一只狼狗又来追赶狐狸,结果被簸米的仙女发现,她手指一点,都变成了石峰,如是就有了“狐狸镇金鸡”、“狼狗镇狐狸”的趣景,反正谁也没有吃掉谁,千百年来,就这样相互对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