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道德经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12:50 页码:11
最新道德经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2023-11-11 10:12:50    小编:ZTFB

读后感是阅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写一篇具有个人特色和观点的读后感呢?首先,要认真把握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包括内容的选择、分析和表达。其次,要对所读书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通过思考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展开深入的阐述。另外,要注意读后感的观点独立性和创新性,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和感受,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自由发挥和拓展,展示个人的独特思维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道德经读后感篇一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6、治人事天,莫若啬。

4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3、治大国,若烹小鲜。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7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7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9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9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0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0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0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0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读后感篇二

1、以百姓心为心。

2、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5、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9、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7、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0、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26、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27、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道德经读后感篇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记得出自哪里吗?不妨来读读《道德经》,答案自见分晓。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品读《道德经》,仅供参考!

(尤成丰/文)。

写《道德经心得》也已经将近一个学期了。当时一是为了增加知识面,一边写一边看,同时结合自己之前看的一些哲学的书,将其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立自己的哲学观与人生观。其二是对这本书已经仰慕挺久的。知其名,而不知其意,这是挺羞愧的一件事,至少对于我来说。

我是将自己写的心得放在qq空间和自己的博客两块地方。希望自己能与一些对哲学,对人生,对老子有不同看法的人进行交流。在我预料之中,qq空间只有几个人跟我探讨过,这我能理解,因为哪里都是我熟悉的同学,朋友,亲人。我也知道他们很少人会对此感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学术版块。说句实话,我也没奢望过身边有绝大多数熟悉的人有与自己相同这种兴趣。虽然了解事实,但多少有些伤感。

不过在自己的博客上的收获完全出乎自己的预料,不仅有人回来观看,更有人留了许多的留言,还有人甚至与我进行过激烈的辩论。虽然观点不同,但能有这么多人跟我探讨,真的是一种成就感。

使我感到惊讶的不仅是网友喜欢哲学,喜欢老子,喜欢《道德经》的多。更甚至他们知道的知识面广,知道理论巧用,知道学术名词惊人。更有惊人的发现还有一些年龄比我们小很多的网友也知道很多。至少其中一些我自愧不如。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学6年级的男孩子,知识储备更是我这个大学生都惭愧,至少我认识里的人没有像他那么使我感到如此惭愧的。

《道德经》也写得很大,有大国,有小国,(治大国如烹小鲜?)还有整个自然。

一切从无到有,老子也是如此。无为之治,中庸之道,用兵之法等等触类旁通。令人叹为观止。

老子的《道德经》最大的魅力我想不是其字语之意,而是能给后人留下无限的展望空间,从而得出自己的处世之道。

我只能说我个人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得到两个道:度与平衡。

每件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度,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好与坏,成与败,清与浊,善与恶……..

其实都只有一层纸的厚度,当我们能把握度的时候,就可以透过那层纸来看世界。

每件事情都是平衡的,这我之前的心得中有写到。同时我们在注意平衡的时候也必须看到平衡是无时无刻都在打破,从而确立一种新的平衡。至于是否应该去打破,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打破,一切也只有我们自己去把握。

谈过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我还看到一些值得伤感的东西。读这本书,多多少少可以知道老子其人。下面是我从《道德经》中看到的老子:老子应该是一个满怀抱负的人,想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希望过,失望过,又希望,又失望……..一次次。当时的社会已经注定他只能失败,也注定他只能选择隐遁。似乎他那天马行空式的哲学理论只能远离现实的社会。我感到伤感,同时我感到庆幸。他的坚持只能换来最后的失望。与其说老子是逍遥的遁世还不如说老子是绝望的离世。至于庄子是如何,我想应该早已注定。

但我并不认为老子的远去是一种懦弱的逃避,我的体会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无奈的选择,同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至于其中的奥义,我这里也不便说,有人深思会明白。

诚如有些人所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道德经》也是如此。正是这样它才能经久不衰。

也需要再次申明这一系列的观点只是我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获得。假如有人一定要用传统的《道德经》观点来批判,那是一种愚者的表现。并非是说你的传统的《道德经》观点错误,而是每个人读了之后都是有不同的观点,这是《道德经》真正的魅力所在。否定了这一魅力,这难道不是愚者的表现。当然带着探讨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切记不要用某种观点去完全否认另外的观点。

正如我所说,存在必然有意义,不管好与坏,是与非。要去打破它,那你必须拥有打破之后另一种平衡。一切你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度”。

(以上观点全都是我自己的个人观点,不足全信,希望更多的人能至少了解《道德经》,我现在初窥其法,值得庆祝!)。

刘勇,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徐营小学老师。

每当有老师提起后进生的转化,我都有一种莫名冲动。是缘于自己曾经在后进生转化的困扰,还是缘于自己的情绪?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无法说清这一切。可当我《读道经》读明白这句时“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心中仿佛明白了什么。

时至今日,期中测试时有一学生成绩为16分,而我一直没有过多处理这学生,甚至没有任何为这学生而设立的补课活动。而就是在昨天,有老师听课,我提问了这名学生,他居然可以顺利回答。自然他的回答得到了我的表扬——而这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特色。通过种种方法来设立学生可以稍加思考就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来练习,如果成功了,就加以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就适当提醒。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在数学课堂中的成功感——我也可以正确回答问题哟!

也许在老师的眼中,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比较困难的,我曾经在反思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经常逃学的学生(反应给家长,家长表示孩子不到学校,自己也没有办法。),是典型的学困生,连二年级的数学题也不会做。就是在教学中,发现这学生居然在抢答。原来是买文具的练习,说二十元一个书包,问八十元能买几个?(通过情景图得到的信息),这学生张口就来。我改成100元,120等,这学生依然张口就来,我让他列式子,他低下了头,说不会。

从这个例子中,我意识到就算是他这样的后进生,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他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生活经验,如购物的情景等。如果稍加引导,他应该能学会一定的数学知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只不过具体的说法有些不同。)。

正是这个例子的启发下,我读懂了课程标准,也树立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是班级中多数的后进生有明显改变,从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到主动回答问题,学生慢慢对数学产生的兴趣;慢慢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从二、三十分到六、七十分,然后到八、九十分,当我再次看学生的成绩时,居然发现学生多数可以达到优秀生的行列了!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也许我们不必追求谁是圣人,只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现“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我以为他的许多观念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索。

道德经读后感篇四

《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经典名著,我们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历史拥有重要的地位,他和庄子一起被称为“老庄”。我本身不崇拜任何宗教,但是对于《道德经》确实非常喜欢。今天我又捧起这本书读了起来。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用道理可以讲出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理。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别人讲道理,也经常听别人讲道理,但是我们讲给被人听的道理别人是不是听得懂,或者别人愿不愿意听呢。或者反过来,别人讲的道理,我们愿不愿意听,或者是听不听得懂呢。这个问题老子就观察的很仔细。就这样一句话解释很多的道理。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告诉我们如果天地不仁的话,所有的事物将会被对待的像草狗一样,就是说我们属于天地万物之一也会被当成草狗一样。如果圣人,就是当权者没有任意,则会以百姓为草狗。所以天地对我们是有仁义的。老子在提醒当权者应该善待百姓。

《道德经》说“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提醒当权者以人民为重,只有不和人民争,所有人都不能和他们来抗争。

老子希望所有事物都尊崇自然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就像道家说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爱护百姓,不与民争利,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现在生长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人人平等,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这不就是老子说的社会吗。我们每个人应该像老子说的那样,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

道德经读后感篇五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道德经读后感篇六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0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0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0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0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0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0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0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道德经读后感篇七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文档为doc格式。

道德经读后感篇八

三年前,大约2020年夏,感恩给孩子考察幼儿园的机缘,我了解到了一莲瑞德学堂。曾经尝试过加入一莲大家庭。后因一些缘故,机缘还未到。人虽离,心却在。如果用能量场的说法,一莲瑞德学堂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吸引着我,感恩一莲。

2020年底,开始加入读经队伍,得益于学友们的陪伴,老师的引领,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天虽然是最后一课,但在人生道路上,修行却是刚刚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修身。

记得老师说过,“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要找经典做靠山,才会底气十足。”听着,学着,悟着,我感觉到经典是圣贤们的总结,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探索,那么经典就是指明灯,当我们陷入迷茫的时候,经典会在冥冥中指引着我,帮助我们拨开云雾,重见天日。

比如,我以前和现在也会有一些执念,接纳力不足,对于人和事物,只接受好的,不喜坏的,但是现在,我能理解了,人生就如同大自然,有白天,也会有黑夜,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很多时候,心态就会变了,更奇妙的是,当我们的心改变了,周围的能量也跟着发生了转变。

齐家。

最喜欢子复老师的国学课,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总能给恰当好处地将经典和育儿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了我们家长一些启发。

反观我的家庭里,亲子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我与婆婆,我与父母。学了一段经典时间后,我发现我们的争执,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了,而这个爱,都太傻了!都是想把自认为好的,带给对方,而忽略了对方真正想要的。当我们收到自己不需要的爱,却不知感恩,反而嫌弃。这样,就进入了情绪恶循环。

学了经典以后,每当唱起《春歌》我都会泪流不止。当然,现在愈来愈好了。

我有时候也会反问我自己,学经典是为了什么?这或许就是原因吧,如今我知道了有一条路是修身,齐家,我会继续走下去。大的方向跟对了,自己的小事,自己处理,醒悟,悔改。

治国。

近几年,在国内外新闻中,总能找到经典文化的影子。

得益于学堂,得益于家长涵养班。感恩学堂,感恩经典,新的一年,愿自己:愈错愈改,愈改愈好!

文档为doc格式。

道德经读后感篇九

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