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家乡的舞龙灯(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06:36 页码:14
2023年家乡的舞龙灯(实用15篇)
2023-11-18 01:06:36    小编:ZTFB

计划和目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并提高效率。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思路。在下面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总结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发。

家乡的舞龙灯篇一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大街上去看龙灯。今年的龙灯是不是跟往年的一样呢?我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心里想着。元宵节的大街比往常热闹了很多,街上的人们有的拿着礼花,有的拿着漂亮的小灯笼,还有的拿着气球,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神情。文峰广场的上空飘荡着许多闪亮的“星星”,那是人们放飞的孔明灯,它们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夜幕下,整个县城被不时燃放的礼花点缀得流光溢彩,处处充满着喜庆、和谐、欢乐的节日气氛。

人武部门前的广场上,围满了等待看龙灯的人们。不一会儿,在喧闹的锣鼓声中,龙灯来了!长长的板凳龙、灵活的布龙轮番上阵。它们有的蜿蜒起舞,威风凛凛;有的悠然自得,仿佛在闲庭信步。其中有一条龙灯前还有演员扮演《西游记》和《八仙过海》中的人物,这些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引来了小孩一阵阵快乐的`尖叫。

祥龙闹常山,歌舞庆太平。元宵节的龙灯舞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祝愿我们的家乡——柚都石城更加美丽、富饶!

家乡的舞龙灯篇二

大年初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广场看舞龙灯表演。广场真是人山人海呀!把广场围得个水泄不通。我和妈妈找了一个最高的位置,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里面望去。

接着,响起一阵阵的锣鼓声,舞龙灯表演终于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来好几条“火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跳上跳下,还有的来了个海底捞月。特别是中间那两条红通通的“火龙”显得威风凛凛,神气十足,一双铜玲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前方。突然,只见那长长的“火龙”扑向前方的龙珠,好像想把它一口吞掉,只见那个拿龙珠的.壮汉把龙珠从左手敏捷地换到了右手。“火龙”扑了个空,它似乎没有放弃,继续向龙珠扑去。

这时只见壮汉来了个左右上下穿花,“火龙”也跟着龙珠穿起花来,火红的龙珠上下飞舞,“火龙’不断地飞呀,扑呀,抢呀,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看的我眼花缭乱,精彩到了极点,好啊!只听见观众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随着掌声的安静,表演也结束了,我揣着高兴的心情期待明年的表演。

家乡的舞龙灯篇三

工历正月十五日,是中邦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

尔的故乡固然是一个名不睹经传的小县城然而一到元宵节这地,新昌乡城,舞龙运动各具特点,大市聚后梁村的“盘龙灯”最背盛名,以其范围巨大、声势壮观替齐县之冠。

昔年元宵节那天,我末于有幸一见其庐山实点纲。

夜幕来临像变魔术似的己们从五湖四海集合去到处三三两两,热烈不凡。

时光到了,刹那锣瘪震天,由“夜明珠”启讲,一条二百多米长的巨龙浮现在人们面前。英武雄浑的.龙头由一个硬朗的大汉高高举伏,龙嘴一弛一折,龙眼一闪一闪,龙身由当时筹备恶的、花色各异的灯板拼成,透光的棉纸罩上皆画有山水、花鸟、仕父,题写着吉庆词句。跟着锣声饱点的节奏变更,长龙还会舞没“火龙圈”、“剪刀箍”、“臭烟虫”等诸多变化,博得了等待未久的观众的阵阵欢呼。“火龙”所到之处,店展商野鞭炮全抬,人我把手中的烟花射向“夜亮珠”取龙头以讨彩头。越是这样,舞龙者越愉快。由于官谚云:“龙头越弹越吉祥,龙灯盘得越长越讨喜”。

夜深了,我们流连忘返地分开了大市聚。明年的元宵节,我必定还来!

家乡的舞龙灯篇四

春节舞龙灯,是几千年来,我国民间的一种喜庆传统风相传。大家知道舞龙灯的来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舞龙灯的起源与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羲和女娲氏,是中国的先式里是有名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穿袍,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安享地下快乐之意。

“夏”朝是伏义的时代,所以夏代开国第一位君主-禹,与龙的关系的传说就多了。据传说禹本身就是龙,而他治水得成功亦是得龙的协助。就是禹的儿子启,也是耳朵挂着两条青龙,驾两条龙的。夏朝的文化是中国真正文化本位,心致历朝的皇帝都认是龙的化身,穿的衣服称“龙袍”,睡的床称“龙床”,皇后怀胎的胎亦叫“龙胎”,因此龙就成为中国一种神圣而尊贵的“生物”了。

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中国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是恐龙。“中国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能在图画中见到了!

但中国人确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连上古时代精研变易哲理的玄学家,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殁于天地火三界。易经就时常讲及龙,并且以龙出现的地方和踪迹,来占卜吉凶贞祥。

舞龙(dragondance)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

家乡的舞龙灯篇五

在丰山镇,每到元宵节的时间,都市耍龙灯,街上非常热烈。

夜幕到临的时间,我闻声远处敲响着锣鼓声,突然,有一条条“巨龙”涌现在街上。巨龙的`身材很长,我数了数,一共有32节,哇,龙灯真长啊!它们身材火红火红的,龙的头很大,眼睛也很大,嘴边上长着长长的髯毛。你看,有的龙高低飞翔着,有的龙在扭转,另有的龙在互相环绕纠缠,出色极了。

龙灯一向玩到晚上十二点才竣事,可我一点睡意也没有,还想接着看,我喜好看龙灯,舞龙灯真风趣。

家乡的舞龙灯篇六

今天,我家的砧板坏了,妈妈带我到草城街杂货店去买砧板。妈妈在挑选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怎么回事啊?我急忙跑出杂货店,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道黄色的东西在不停的上下翻滚飞,接着那黄色渐渐变大变清晰、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一会儿,一条回旋环绕的龙展现在我的眼前,它黄色的龙身,金光灿灿的龙鳞,长长的身躯,斗大的龙头。一双又亮又闪的龙眼。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有时空中飞腾,有时掠过地面,真是好看极了,围观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家乡的舞龙灯篇七

元宵节吃元宵、放鞭炮、看晚会……但我认为最有趣的莫过于看龙灯。

元宵节那天,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他们刚好要开始舞龙灯,还是我小舅舅组织的呢!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现实中的舞龙灯今天有幸遇到,我二话不说就跟着外公和舅舅一起去。

期盼了很久,龙灯终于开始舞动起来了,这里人群涌动,好热闹哦!看,那红通通的龙珠不停地转动着,龙身紧随着它,好象要吞掉整颗龙珠,龙头不停地左右摇摆,带动着整个龙身舞着。啊!最精彩的镜头,两龙抢珠出现了!瞧,两条龙夹逼着那颗最亮最耀眼的龙珠。龙珠晃动着似乎想要躲闪,但又不知该往哪儿躲。就这样,两龙为着那颗龙珠不停地扭动身躯,跑来跑去,最有劲的还数龙尾,由于龙身的带动,龙尾不由自主地摆来摆去。有时候,由于龙头的带动力度过大,龙尾会像一阵旋风“呼”的一下从这边摆到了那边,真是好看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短暂,元宵节的晚上就这样在看龙灯中度过了,但我会永远记住这快乐的一晚。

家乡的舞龙灯篇八

我对新年的夜晚特别向往,尤其是在乡下有我朝思夜盼的龙灯。龙灯会飞到一条条街道,飞过一条条狭窄的小巷,飞过每一户的家门口,飞进每一个思乡游子的梦中。

舞龙是传统的艺术活动,每当舞龙表演在广场,街道上路过的人都不忍离去。龙灯会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穿梭,每次都会来十几个人,将高贵威严的龙头高高举起。随后,一条条五彩斑斓,珠光闪烁的彩龙便开始蜿蜒盘旋、顶空翱翔,为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

舞龙灯的队伍中,有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人。小孩子们有的在外围看,为自己的父母加油鼓劲。舞到精彩处,围观的人无不拍手叫好。无论是舞龙灯的,还是在一旁观看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微笑。虽然舞龙灯没有春节联欢晚会那样华丽,也不像奥运会那样壮观,可舞龙灯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家乡人的心里。

乡下的夜晚是宁静而喧闹的,尤其是春节期间有龙灯的夜晚。

家乡的舞龙灯篇九

今年是龙年,正月十三,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奶奶家观看舞龙表演。

夜幕降临,一条巨龙从远处向我们走来,龙头上挂着许多银光闪闪的灯笼,是那么的雄伟;龙的身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是那么的光彩夺目;舞龙的叔叔个个都身强体壮,他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在那一刻间,烟花炮竹轰轰作响,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成了烟花的海洋,炮竹的世界。

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来迎接龙的到来,这时龙跳起了欢乐的舞曲,频频点头向老人祝福身体健康,向叔叔、阿姨祝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小朋友快快长大,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大街上人如潮流,热闹非凡:有的举着香拜龙灯爷爷,有的敲锣打鼓迎接着龙灯,我们一群孩子则是手提灯笼跟着龙灯到处欢呼着:“龙灯爷爷来了,龙灯爷爷来了。”

在密集的鞭炮声和绚烂无比的烟花中,龙灯舞得更欢了,时而翻飞,时而转圈,时而蜻蜓点水,它们舞出各式花样,赢得大家一片赞叹!舞龙灯真好看啊!明年正月我一定还要来看舞龙灯。

家乡的舞龙灯篇十

舞龙灯是中国民间非常热闹有趣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地坛庙会的舞龙灯多么好玩呀!

龙灯的'种类真多,有用布缝的布龙、竹子扎的篾龙、稻草扎的草龙,五颜六色,十分好看。舞龙灯的人们头扎毛巾,脚穿草鞋,扎腰束腿,舞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有双龙戏珠、大龙卷小龙、双龙盘旋。所有的龙一会儿慢慢游动,一会儿上下左右地翻腾,它们又分又合,始终不打结,真像活了一样。

为什么龙会动呢?因为舞龙师站在龙头前,手持龙珠,像乐队的指挥那样做出各种动作,舞龙的人们齐心协力地扭、挥、仰、俯、跑和跳,跟小兔似的,所以龙就动了起来。舞龙的现场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看表演的人个个兴高采烈。

中国人爱舞龙灯有很长的历史。作为龙的传人,我很喜欢舞龙灯。

投稿:-1-414:41:08。

家乡的舞龙灯篇十一

耍龙灯也叫“舞龙”,每年过年表演的“龙灯舞”是老百姓们最爱看的节目。

耍龙灯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节,我国的城市乃至乡村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有许多节,因为以单数吉利,所以每逢春节、便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达二十九节龙。当然二十九节龙是极少数。

据老人们说,在夜晚时还会有一种“火龙”。所谓的火龙,就是全身红彤彤,像着了火的龙。先用竹篾编成一个大小适宜的圆筒,形成笼子,再糊上一层透明、漂亮的龙衣,里面点上蜡烛或油灯,夜间那龙仿佛活了过来,灵活地游走在街道上,穿梭在人群中。舞龙人显然孔武有力,舞了好久也不累,反而动作越发娴熟,引得围观群众连连称赞。火龙仿佛要脱离地面,龙头朝天,飞向天空,显然不甘心居于地面。引得围观的小孩想去摸一摸,大人想去舞一舞,就连八旬老人也凑上前去,想去干点什么。

这种风俗真是有趣而使人难以忘怀啊!

家乡的舞龙灯篇十二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家乡的舞龙灯篇十三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咦?这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农村里又迎来了民间一年一度的舞龙灯。正月初三的夜晚,青田铺村的舞龙队来我们村舞龙灯。

我们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舞龙队的到来。快要轮到我家的时候,爸爸包了一个红包放在正堂上面,走出门口,放起鞭炮,迎接龙灯。

过了一会儿,只见金光闪闪的龙珠滚滚而来,龙珠后面紧随着节节金光闪闪的青龙飞腾而来,龙珠上下左右滚动,青龙盯住龙珠,紧追不舍。青龙也上下左右的翻腾,真是一场十分壮观的青龙戏珠啊!手持龙身和龙尾的每个人,都紧随龙头上下扭动龙身,真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

农村舞龙灯是为了图个吉利,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气冲天。

家乡的舞龙灯篇十四

正月十七的晚上,我随爸爸妈妈到山下村看龙灯。

我来到舞龙灯的地方,这里早已人满为患,用人山人海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天空绽放着绚丽的烟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小蝌蚪,还有调皮的笑脸,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咚咚咚,随着一阵紧锣密鼓声,一条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火龙”舞动起来了。你瞧,它那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嘴里含着一颗金光闪闪的龙珠。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龙灯一会儿变成“之”字形,一会儿变成“弓”字形,一会儿变成“8“字形,真是好看。

时间过得飞快,正当我看得入了迷,爸爸说已经9点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每天都过节,都有龙灯看,那该多好呀!期望2011的春节早点到来,可以看到更精彩的龙灯!

家乡的舞龙灯篇十五

青岛崂山区素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名,故其龙灯舞也久负盛名。崂山区北宅镇五龙村的龙灯舞始于清同治九年(1870),龙身9节,全长11米,龙身为深灰色,每年春节除在各村演出外,必到即墨县城表演,其串龙、大小五花、滚龙等表演程式,方圆百里内都有名气。中韩镇孙家下庄于光绪年间办起舞龙灯的同乐会,所舞之龙身长40米,晚间龙身内点燃蜡烛,光彩夺目,赫然壮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