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13:50 页码:7
最新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汇总15篇)
2023-11-12 13:13:50    小编:ZTFB

总结是锻炼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途径。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将事物的发展脉络展现清楚。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总结范文,相信会有一些收获。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二

六月西湖的景色与其它季节不同。看,荷叶一望无际,与天相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碧绿。仔细一瞧,有的荷叶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小水珠在滚动呢。象满天星似的荷花点缀在荷叶间竞相开放,红色的花看起来是那么的艳,白色的花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清雅,它们互相映衬着,像仙境一样。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有的弯着腰,还有的还在旋转呢,真是多姿多彩。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虽然说西湖的四季风光各有特色,但这碧绿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诗人仅用一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能够突出地体现了荷叶的多,荷花的美。这句诗可谓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说明了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景色中更加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直让读者与诗人一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与赞叹。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其独特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红碧交错、惊采艳绝的画面:翠绿的莲叶,蔓延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的韵味,西湖的美丽,真是让我心有感触,如同身临其境。

甘肃张掖临泽县五三小学三年级:林佳楣。

读了《听听慈祥的声音》有感_550字。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听听慈祥的声音》的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好作文,都是由冰心、朱自清、丰子恺等一些国内国外的著名作家写的。一篇篇美文都让我如醉如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冰心写的《樱花赞》。

这篇作文写的是冰心到日本旅游,看樱花的情景。冰心首先在作文里介绍了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每当有人夏秋之际到日本游玩,日本的朋友就会十分惋惜的说:“朋友,真可惜,你错过了樱花的季节。”如果冬天去日本旅游的时候,日本朋友会挽留你说:“朋友,在多呆些日子吧,等看过樱花再走吧。”总而言之,樱花和“瑞士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文章里还介绍,在日本看樱花的时候,在哪儿都能看见。在青山墓地、上野公园、奈良、雨里、雾中、月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总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另外,日本的樱花有三百多种,最多的就是山樱、吉野樱、八重樱。山樱和吉野樱不像桃花那样白中透红,也不像梨花那样的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而八重樱就丰满红润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此外还有浅黄色的郁金樱,枝花低垂的枝垂樱,“春分”时节最早开花的彼岸樱,花瓣多到三百多片的菊樱。樱花们朵朵都是掩映重叠,争齐斗艳。日本人为了赞美樱花,还写了一首歌,叫《盛开的樱花林下》。看完了《樱花赞》我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师的作品。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各个都体会了文章的特色。让我体会到了日本樱花的美,也让我感悟到了看书也能知道全世界。

广西南宁兴宁区华强小学六年级:994770964。

读了《母亲的纯净水》后感_550字。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家境贫困,而用“凉白开”来充当“纯净水”,一次被揭开真相而自卑,她气冲冲地去问母亲,母亲告诉她一些道理,她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苦心,长大后她可以喝各种饮料,而她却只喜欢喝凉白开。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物质条件的关联,人穷没什么,但是心穷了,就是真的穷了!世界上总有人穷,总有人富,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件事物。就像我们的祖**亲一样,她以前是那么落后,受尽其他国家的侮辱,而我们的祖**亲并没有自卑,而是不断地努力,将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从前有一个人,他被老虎逼到山崖,他心想:被吃还不如摔死,或许有一线生机。他纵身一跳,非常庆幸,他被树枝卡住了,两只老鼠在肯着树枝,下面有一只狮子,他心想:被老虎吃和被狮子吃是一样的,被狮子吃还不如摔死。于是他呼呼地睡着了,醒来后他却安然无恙―原来老虎忍不住饥饿就跳下山崖,两只老鼠吓的跑了,老虎和狮子打起来了,最后两败俱伤。于是他慢慢爬上山崖,回到了家中。这个主人翁他看待事物是一种乐观向上,就像《母亲的纯净水》一样,只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一样事物或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使我明白了:做人要乐观面对一切,贫穷和富裕就是一样的;做事也一样,我们把一件好的事情想成一件坏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一件坏的事情,随着思想,慢慢地就成真了,相反,把一件坏的事情想成一件好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一件好的事情。

只要把一件事情用不同的看法去看待它,它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广东东莞精英小学五年级:甘优。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三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预设: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首诗。

把两手是诗起来看,诗人写送别了吗写了集中在第一首里面。

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吗从哪里看出与友人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尚残就出来,一直到太阳东升。

a杨万里不想让友人伤感,勉强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好一个豁达的杨万里啊,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媲美。

b杨万里借荷花预示他与友人的友谊。好高妙的写法呀。

诗人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读,明天还可以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更别样得体验。

4.背诵古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从净慈寺出来,执手相送,一程又一程,突然荷风拂面,清新的荷花映入眼帘,你不由自主放声吟诵……(指名朗读全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柳下,与友人互相祝福勉励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情吟诵……(指名学生读全诗)。

(学生齐声吟诵全诗)。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四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五、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莲叶。

荷花。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五

—课后反思。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反复朗读。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诗却都是写西湖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那么题目和表面诗文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这样成诗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事先没有充分的考虑,便先肯定了她的这种质疑精神,告诉她等老师回去仔细研究后再给你做以解答。

下课后,我仔细查阅了教师用书,上边并没有详细交代。是呀,小学五年级以前也学过了几首送别诗,比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一不在诗文中对题目中的离别含义有所体现,而惟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在表面看来题目和诗文没什么关联,于是我便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我颇赞成水月心的见解,于是便把此说法与学生一同交流,学生认可。

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解释,请不吝赐教!诚谢!

/user1/dahai1020xx/archives//。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六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七

师:千年之前,杨万里在净慈寺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眼前是这一望无际、满目碧绿的莲叶以及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开心。

师:是这样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是啊,要和朋友告别了,即使眼前是这么美的景,诗人能真正开心起来吗?

(生思考了一会。)。

生:我觉得不可能,只能让诗人暂时忘记与朋友分别而已。如果朋友又要走了,诗人一定会依依不舍的。

生:我觉得荷叶仿佛就是作者,荷花就好象是朋友,荷花要有了荷叶才更美,他们就像这荷叶与荷花一样,永不分离。

师:非常独特的理解!还有吗?

生:我觉得诗人与朋友就像这些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到永远!

师:你的理解也不错!

生:我觉得诗人与朋友就好比是天和荷叶,朋友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心心相印!所以诗人要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理解了,是为了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这种依依不舍之情。

生:爱如茉莉。

生练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评析。

古诗是非常凝练的,寥寥数语,却能传达非常丰富的内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到位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老师巧妙地加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达到极至。在这一实录中,我抓住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反思自己原先的认识。最终,在原认识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现。至此,老师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通过反复研读诗句,学生有了富有个性,不同层次的理解。虽然,这不是标准答案,但是这种认识是多元的、可贵的,这是学生深入阅读的心灵体会,是学生自我生活经验的一种积淀与反映,更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碰撞。这种情感体验没有距离,它穿越千年,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构建了一座心灵之桥。这种情感,使得这短短几十字的古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它必有其内在的价值。不管在什么时候阅读,都会像窑藏的美酒一样,历久弭香,经久不衰!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感受西湖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文档为doc格式。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雨》。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预习要求:看拼音读读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

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十

在六月中旬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走出净慈寺的大门送好朋友林子方。我们俩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大大有名的人间圣地西湖,今天西湖的景色真美。到处充满生机勃勃,只见的湖中有:盛开的莲花,碧绿的莲叶,自由自在的小鱼和蝌蚪……我和林子方陶醉了,便高兴的坐下来观赏。

西湖旁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摆动着纤柔的腰肢翩翩起舞。西湖中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真像一把巨大的大伞,宽大的莲叶挨挨挤挤连在一起直延伸到与天相接的地方。粉红的荷花,有的以盛开,有的还是含苞欲放,在朝阳的映照下,朵朵荷花仿佛是一群穿着粉红纱衣的仙女站在荷叶上,显得美丽动人,看得人目瞪口呆。放眼望去真是“万绿丛中点点红”!西湖中的荷叶荷花长得可真茂盛啊!与往不一样。

一只只黑黑的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像是在嬉戏。小鱼儿们在水里高兴地捉迷藏。鼓着两只大眼睛的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好像在练跳远一样。小青蛙跳过的荷叶上有几颗水珠在不断晃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蜻蜓在荷花丛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停在荷花上,一会儿停在荷叶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西湖旁边还有许多游客在那儿尽情地玩耍。有些人在西湖中划着小船欣赏美景;有些人在游船上清歌漫舞,欢快地歌唱这人间仙境;还有些人在西湖边弹琴、作画、写诗、下棋,真是悠闲自在。

啊!这西湖的景色真是美丽迷人!当我和林子方要走时还恋恋不舍、流连忘返。我真想变成一位荷花仙子永远留在这美丽的西湖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十一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11、映日:日红。

诗意: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

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

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十二

一天清晨,初升的太阳从西湖东方缓缓地,慢慢地升上了湛蓝的天空吧,这时的西湖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美丽,几只海鸥也被早晨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在西湖上飞来飞去。

听说林子方即将去别的地方当官,杨万里真替林子方感到高兴呀!一天,杨万里在净慈寺偶然遇见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杨万里和林子方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谈论事情。杨万里兴奋地对林子方说:“你好像要去当官了,可真了不起啊!今天正好能遇到你,让我送你吧!“好呀!”林子方答道。

说完,杨万里和林子方观赏起了荷花,这西湖中的荷花真与往常不一样:它们有的全都开放着,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半开,似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姿态呢!有是还是花骨朵儿,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呢!还有的已露出了莲蓬,里面有着淡黄色的嫩芽。杨万里说:“这里的西湖景色真美呀,可真不愧是六月中的西湖,与其它几个季节不同,这次你出远门,可能要过很常时间才能回来,我祝你一路顺利,早去早归,等来年,我们再去欣赏荷花,还一起作诗。”“我一定会早去早归,一定和你一起写诗。”林子方肯定地说道。

傍晚,青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与太阳相映的荷花红得特别出众。时间不早了,林子方走了,杨万里望着林子方离去的背影,随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十三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课件。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预习作业: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篇十五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咱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咱们自己去学习这首古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