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52:12 页码:8
最新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精选13篇)
2023-11-20 11:52:12    小编:ZTFB

是巩固知识和经验的有力工具。如何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佳句,可以让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一

水仙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今年寒假里,我妈妈就买来一盆养。

水仙花生长在水中,想必大家都知道。水仙花的习性是喜欢温暖、湿润,又要排水良好的环境。如果要放土,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种植为最适合。水仙花喜欢阳光,白天水仙花盆最好放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处给它充足的光照。因为水仙花需要通过叶绿素经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这样才可以使水仙花叶片宽厚、挺拔,叶色鲜绿,花香扑鼻。相反,就叶片高瘦、疲软,叶色枯黄,甚至不开花。

我在寒假里,将水仙花放在阳光最充足的阳台上,并且定期给它换水。大约两三天后,水仙花的叶子长高了几厘米。又过了几天后,叶子又长高了不少。到过年时,已经有大约十厘米了。照这个速度,估计很快就会开花了。

养水仙还要注意,水仙的花、枝、叶都有毒,虽说应该没人会喜欢吃它,但还是要警防小孩子无意间的吞食。

水仙花在过年时象征着思念、团圆,因此,很多人喜欢在过年时种水仙,以此讨个吉利。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二

一般来说,学位论文评价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主要看是否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工作是否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果在国内,列入国家973专案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选题,大多是属于科学发展前沿,因为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同行专家已经论证过,是同行关注的热点或重点。

(2)文献综述。

主要看是否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文献综述有量与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看是否围绕论文主题基本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主要文献,质的方面主要看是否综述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有影响的主要文献。例如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文献,有影响的学者论著,应该在文献综述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评语需要通过作者的文献综述,看是否概括、归纳出本学科、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律和待解决的问题。

(3)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及其学术意义、价值这是学位论文评价的核心内容。

对于学位论文来说,要求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评语不仅要列举、归纳、总结出提交审查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而且还要指出其学术价值。

在学位论文评语写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评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般作者已经对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作了归纳、总结,论文评阅者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总结、评价论文的工作与创新。

论文写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审查论文写作是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实验资料是否可*,推论是否科学正确。通过论文写作,也可看出作者是否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论文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也是研究工作是否有系统性的一个反映。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无论是高水准的还是低层次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这本是无可非议、众所周知的。但是,一般来说,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在写学位论文评语时,生怕指出过于尖锐的问题会影响对论文的整体评价,从而只作肯定的评价,不指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重点院校学位论文评价中,专门设了存在问题一栏,有不少专家如实地给予指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客观来说,对待论文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的关系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存在问题多或者大,并不一定说明论文整体上没有创造性成果或成果价值小。

(6)评语结论。

通过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审查,评语结论应该包括或隐含着下列内容:

b.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c.论文研究工作是否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三

议论一件事物只能有一个判断。这里所谓一个,是指浑凝美满,像我们前此取为譬喻的圆球而言。在一回议论里固然不妨有好几个判断,但它们总是彼此一致、互相密接的;团结起来,就成为一个圆球似的总判断。因此,它们都是总判断的一部分,各各为着总判断而存在。如其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一定有些部分与这个总判断不相关涉,或竟互相矛盾;彼此团结不成一个圆球,所以须另外分立。不相关涉的,何必要它?互相矛盾的,又何能要它?势必完全割弃,方可免枝蔓、含糊的弊病。因而议论一件事物,只有而且只能有一个判断了。

议论的路径就是思想的路径。因为议论之先定有实际上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疑难的境地。而判断就是既已证定的假设。这样,岂不是在同一路径上么?不过思想的结果应用于独自的生活时,所以得到这结果的依据与路径不一定用得到。议论的判断,不论以口或以笔表示于外面时,那就不是这样了。一说到表示,就含有对人的意思,而且目的在使人相信。假若光是给人一个判断,人便将说:“判断不会突如其来的,你这个判断何所依据呢?为什么不可以那样而必须这样呢?”这就与相信差得远了。所以发议论的人于表示判断之外,更须担当一种责任:先把这些地方交代明白,不待人发生疑问。换一句说,就是要说出所以得到这判断的依据与路径来。譬如判断是目的地,这一种工作就是说明所走的道路。人家依着道路走,末了果真到了目的地,便见得这确是自然必至的事,疑问无从发生,当然唯有相信了。

议论里所用的依据当然和前面所说思想的依据一样,须是真切的经验,所以无非由观察而得的了知与推断所得的假设。论其性质,或者是事实,或者是事理。非把事实的内部外部剖析得清楚,认识得明白,事理的因果含蕴推阐得正确,审核得得当,就算不得真切的经验,不配做议论的依据。所以前边说过,“叙述是议论的基本”,这就是议论须先有观察工夫的意思。在这里又可以知道这一议论的依据有时就是别一议论(或是不发表出来的思想)的结果,所以随时须好好地议论(或者思想)。

所用的依据既然真切了,还必须使他人也信为真切,才可以供议论的应用。世间的事物,人己共喻的固然很多,用来作依据,自不必多所称论。但也有这事实是他人所不曾观察、没有了知的,这事理是他人所不及注意、未经信从的,假若用作依据,不加称论,就不是指示道路、叫人依着走的办法了。这必得叙述明白,使这事实也为他人所了知;论证如式,使这事理也为他人所信从。这样,所用的依据经过他人的承认,彼此就譬如在一条路上了。依着走去,自然到了目的地。

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来做依据。通常的意思,似乎依据与譬喻可以相通的。其实不然,它们的性质不同,须得划分清楚。依据是从本质上供给我们以意思的,我们有了这意思,应用归纳或演绎的方法,便得到判断。只需这依据确是真实的,向他人表示,他人自会感觉循此路径达此目的地是自然必至的事,没有什么怀疑。至若譬喻,不过与判断的某一部分的情状略相类似而已,彼此的本质是没有关涉的;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所以议论用譬喻来得出判断,即使这判断极真确,极有用,严格地讲,只能称为偶合的武断,而算不得判断;因为它没有依据,所用的依据是假的。用了假的依据,何能使人家信从呢?又何能自知必真确、必有用呢?我们要知譬喻本是一种修辞的方法(后边要讨究到),用作议论的依据,是不配的。

现在归结前边的意思,就是依据、推论、判断这三者是议论的精魂。这三者明白切实,有可证验,才是确当的议论。把这三者都表示于人,次第井然,才是能够使人相信的议论。但是更有一些事情应得在这些部分以前先给人家:第一,要提示所以要有这番议论的缘由,说出实际上的疑难与解决的需要。这才使人家觉得这是值得讨究的问题,很高兴地要听我们下个怎样的判断。第二,要划定议论的范围,说关于某部分是议论所及的;同时也可以撇开以外一切的部分,说那些是不在议论的范围以内的。这才使人家认定了议论的趋向,很公平地听我们对于这趋向所下的判断。第三,要把预想中应有的敌论列举出来,随即加以评驳,以示这些都不足以摇动现在这个判断。这才使人家对于我们的判断固定地相信(在辩论中,这就成为主要的一部分,否则决不会针锋相对)。固然,每一回议论都先说这几件事是不必的,但适当的需要的时候就得完全述说;而先说其中的一事来做发端,几乎是议论文的通例。这本来也是环拱于中心——判断——的部分,所以我们常要用到它来使我们的文字成为浑圆的球体。

还要把议论的态度讨究一下。原来说话、作文都以求诚为归,而议论又专务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则议论的目标只在求诚,自是当然的事。但是我们如为成见所缚、意气所拘,就会变改议论的态度;虽自以为还准对着求诚,实则已经移易方向了。要完全没有成见是很难的;经验的缺乏,熏染的影响,时代与地域的关系,都足以使我们具有成见。至于意气,也难消除净尽;事物当前,利害所关,不能不生好恶之心,这好恶之心譬如有色的眼镜,以此看事物,就不同本来的颜色。我们固然要自己修养,使成见意气离开我们,不致做议论的障碍;一方面更当抱定一种议论的态度,逢到议论总是这样,庶几有切实的把握,可以离开成见需与意气。

又,议论是希望人家信从的,人家愿意信从真实确当的判断,尤愿意信从这判断是恳切诚挚地表达出来的,所以议论宜取积极的诚恳的态度。这与前面所说是一贯的,既能就事论事,就决然积极而诚恳,至少不会有轻薄、骄傲、怒骂等态度。至于轻薄、骄傲、怒骂等态度的不适于议论,正同不适于平常的生活一样,在这里也不必说明了。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四

今天是6月6号,时值轻院35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但如果你在学校随便问一个人现在最近最吸引眼球的是什么事,那绝对不是关于校庆的事,而是不到10天之内我校先后有两人从教三楼跳下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其中一名是大四即将毕业的一名学生,另一名是我校后勤集团一名员工。虽然学校不是企业,但发生这样接连-跳-楼事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人是脆弱的,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我们仍记忆犹新,今天我校两连-跳事件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在社会、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压力、抱怨、不满。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工作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轻则降低员工工作效率,重则有可能造成跳-楼等悲剧的发生。

富-士-康多是年轻人,他们精力充沛,对未来抱有期待,同时又容易情绪波动。他们渴望丰富的业余生活,但现实生活又太过枯燥乏味,富-士-康也没有给他们搭建交往的平台,下了班,他们就是孤立的个体。庞大的集团管理要求80万人步调一致,强调的是共性;而现在是一个个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年轻的产业工人要求体现个性,这必然会产生矛盾,而化解这些矛盾正是管理本身的事情。

很多人在分析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甚至延伸到社会问题、产业转型等问题上,这些归因也许都成立,但是我更倾向于这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一个需要还原到如何正确理解“什么是管理”的问题,一个需要尊重人而非管控人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从宏观层面去寻找根源,这样的错误还会继续出现。“管理并非管人而是管事”。“管人理事”是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理解,即便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也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强调对于人的管理。但是很可惜,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

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也许我们不能够认为所有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不能够认为所有人都能够自我约束,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每一个人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而在被称之为“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都认为自己是具有自我实现能力的人,更加觉得提供平台给他发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在对人有如此认知的前提下,如果我们还是坚持管人的话,一定是得不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这是德鲁克和我们的共识,为了得到效率,需要服从、规范、严格的约定和控制,但是正如我自己反复强调的,这一切界定的应该是“事”而不是“人”。我们需要服从的、规范的、控制的是所做的事情本身,相对于管理者所要面对的“人”而言,是理解、尊重以及责任。因此,在我的观念里面,管理的基本逻辑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让管理产生绩效,最终体现在下属的成长中。相对于管理中的所有资源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激励也是最重要的。

对下属负责是一种管理能力的体现,也是管理者必备的工作方式。管理者必须把下属放在自己的生存范畴中,所以向下负责就包含了:提供平台给下属;对下属的工作结果负有责任;对下属的成长负有责任。具体表现是支持下属的成长和成功,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管理者真诚关心下属的生活与发展,将组织的愿景及目标转化为团队成员的挑战以及有意义的目标;其次需要管理者了解下属的工作与组织策略的关联所在;第三需要管理者对下属于每一个小的成功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表扬,能够真正让下属感受到你对于他的成功的支持和肯定。

解决好人的问题,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首先要依靠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要以经营者激励约束为龙头,以产权和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在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规章制度,对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受到的冲击非常显著,效益急剧下滑,队伍涣散,安全环保压力巨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尤其要注重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的问题。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就是要把不诚信、不负责任、不提高素质的员工找出来,让他们退出关键、高危岗位,直至退出企业。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既能解决对素质相对好的多数员工的公平问题,也能激励更多的员工努力提高素质,尽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和精英,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从管理的角度讲,要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必须大力推行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展和维护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尊重员工的价值,实现员工的愿望,满足员工的要求,促进员工的发展,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帮助每个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创共同的事业。最终,要达到自主管理的境界,使员工在制度规范下自主行为,在先进思想和文化影响下,无需要求、无需监督,自觉主动地做好工作。

 

以制度化管理现代一种责无旁贷的意识

谈了以上这些,无非想向朋友们说明,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也必定会在职场上带来一次大变革。而这种变革反映在实践中就是网络在生活中登陆,特别是对办公室人员(在此,我主要讲秘书人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办公现代化由单机应用向综合网络系统转变,由于办公手段的进步,包括文件,报告在内的一切信息表达,传递,储存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办公手段的变革,不仅为办公部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也要求秘书人员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跨入21世纪以后,世界迈进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秘书工作提供了新的现代化工作手段,同时,也要求秘书使用网络先进的工作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破的不仅仅是人们工作的手段,操作的便捷,更多的是在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作为领先于时代的秘书则必须从工作方法上改变领导的观念,率先使用先进的工作平台,并确实带来实际效果。网络的强大功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种新的形式下,秘书工作的内容应不断拓展,秘书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秘书意识不断更新,秘书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秘书还是刚入行的新秘书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根据时代的需要强化技能。

早期的秘书只是进行听写工作的文书,写得一手好字。但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秘书开始承担更多的职责,他们开始撰写公函、规划会议、与客户沟通、培训员工。最近10年,秘书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现代秘书要求学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及其它多种高级技能,在现代办公室中扮演着重要的“信息管理者”的角色。所以:

第一,秘书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今,首先要懂得透过网络收集信息。

第二,秘书在网络的大环境下出了要懂得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外,还要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发送、传递信息。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进步,许多办公化设施都是与电脑有关的。随着各种社会生产过程的日趋自动化,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急剧增长,管理系统必须采用新的技术进行改革,否则,就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管理内容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办公自动化体系就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如鱼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助于提高秘书的工作效率,简化办公过程,及时、快捷的接受或发送信息。而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现代商务秘书必须掌握的,就是使用电子邮件和即使通讯工具收发信息、信函或是各类办公文件。

1、 网络电子邮件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2、另外,网络上也推出了许多即时通讯工具,像大陆腾讯的qq、美国微软的msn等,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在线聊天方式以及所提供的视频对话框,让双方可以通过打字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也可以利用摄像头、麦克风和耳塞进行对话,这样不仅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对方的相貌、行为动作,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即时通讯工具。

第三,秘书还必须熟知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经济和商业的模式及运作。

面对着网络席卷全球之势,经济领域也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使地球变小,市场的距离缩短,生产、销售、消费之间的间隔消失。

在这个以网络为核心的时代里,企业秘书必须了解各种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操作,比如:电子商务、网络信息供应商、网络传媒网络通讯、网络设备供应商等,这样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技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更好的完成任务。下面我们主要了解电子商务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的最终主要商业用途,就是电子商务。目前的商业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传递,互联网已成为我们这个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主要就是广告和赞助,网上商品交易,付费信息下载和浏览模式,网上订阅模式,风险投资,股票上市等。这些经济模式都与现代企业息息相关,它们的发展、变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高级主管决策的制定,而秘书作为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也必须明确这些电子商务的运作流程,发现并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商机,帮助上级完成各项工作。

第四,网络环境下个各种新兴产业也要求秘书在工作中能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1、 网络传媒业。

传统以大众媒体为营销通道的传播模式是“一对多”线性的,而网络媒体则是“多对多”的互动式的。网络这种非群体化的传播方式的实现,使人们从过去长期形成查找信息的线性、被动的观念转变为以网络化、主动性为主导的网络思想。在日常工作中,秘书不可避免的要与外界接触,在以前,秘书就是主要与一些平面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打交道,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秘书还多了一个接触媒体——网络媒体。

2、 网络商业服务。

学过了商务秘书实务以后,我们都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到外地或外国出差是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差旅活动的日程安排紧凑,有时甚至当天往返。而这种差旅安排也是现代秘书工作的一部分,秘书在为上司或同事做差旅安排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简化工作过程。

比如秘书在安排差旅时首先就是要订票,由于网络的发展带来的网上订票服务能有效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营运能力,所以,现在很多航空、铁路、班车等交通工具都在网上设立的订票服务,秘书在安排差旅时无需东奔西跑,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买到票了。同时,现在很多酒店和城市都在网上设立了信息查询和预定服务,秘书只要轻轻松松的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各地的讯息,能更方便快捷的安排好差旅工作.

3、 网络金融。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的时代,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中的秘书不仅要从事那些传统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懂得一些财务、金融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领导的好帮手。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为金融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领域和方式,新兴的网络金融服务内容也将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所以,现代的秘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熟练使用网络金融业务的知识,如:网上银行的开户、销户、查询、转帐;网上证券交易的股市行情接收、盘后行情数据接收;网上保险公司交纳保费、信息查询;方便快捷、手续费低廉的在线投资等。金融业务的突起,使现代秘书成为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很段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而这些都是要在网络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的.

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的商业活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各个公司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机制,精简工作流程,都在对外的商业交往和对内的管理过程中,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料和强大的功能。秘书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职业,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进步,网络科学技术的出现,使企业对秘书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成为一名精明、能干的秘书一定要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的快节奏步伐,扩展知识面,在工作中充分结合网络技术,了解网络带来的各种商机、便捷的工作方式和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讯方式,让网络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取用最少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带来最大的效益,出色的完成工作。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五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关注课堂评价的作用,利用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给予肯定,会促进学生重视学习活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加强课堂评价的多元化,会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更有利于美术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创新型课堂。

一、应用多元化评价标准,点燃美术课堂。

其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会让小学美术课堂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暖色》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暖色系作品。一些对美术学习热情较高的小学生会很认真地创作,并且作品十分美观。而一些平时对美术没有太大热情的学生也可以安静下来进行绘画,但绘画质量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前者,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笔下的暖色系房间真漂亮,好像真的一样。”对于后者,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恭喜你,已经可以坐下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了,继续努力。”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给每一个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气氛的浓厚,让学生都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

二、应用多元化评价主体,点燃美术课堂。

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对小学生的评价意识进行培养。

比如,在讲解《猜猜我是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先独立创作一个人物,通过绘画来明确人物的面貌特点。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谁的人物绘画最有创意。一些学生画了成龙,突出了鼻子。一些学生没有突出创作,只是在描摹,在小组互评中,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忘记了什么。总而言之,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活动的主导者,有利于小学生美术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小学美术能力的提高。

三、应用多元化评价方法,点燃美术课堂。

过去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会针对学生的美术创作结果或者最终的美术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而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情感,往往表面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情感,都应当成为教师评价的对象。过程评价法的应用,有利于多元评价策略的实施。

1.小学美术教师要乐于去发现学生的美术学习闪光点。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热情,就表明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乐于去创造作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美术构想,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冷色》的时候,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已经把冷色进行了混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现更多美术学习的乐趣。

2.教师要利用长效评价激励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般都是即兴的,表扬过了就没有下文了。教师应当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评价记录。如果哪位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表扬,教师为其发放一个小红花。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小红花数量进行总结。学生每一节课的表现都关系他们的个人荣誉,有利于促进教学评价效果的强化。

综上所述,美术评价是美术教学者的重要教学任务。多元化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利用,会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多元化评价的实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作用,考虑学生的评价感受,关注课堂评价目标的实现。促进小学美术课堂的现代化,需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也只有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改革一代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观。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六

出租方房东甲方:联系电话:。

承租方房客乙方:联系电话:。

兹有甲房房屋一套,地址团结村2栋7号户型:门面房自愿租给乙方使用.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租期暂定年.即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先付后住.

二.租期内房租每月人民币元整.由乙方按付给甲方.不得拖欠.乙方不得转租.如转租必须提前通知甲方,甲方同意方可转租.如不同意,乙方无权转租.租期内.如乙方拖欠房租过期天不交.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收回出租房.后果乙方自负.

三.租期内.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加价.并将年月日以前水,电.等房屋费用一次结清.乙方概不承担.租期内水.电等一切费用有乙方自付,按时交纳.如按时不交拖欠.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后收回房子.

四.甲方必须出示房产证和身份证.以证明房屋的所有权.如发生房屋纠纷事件.由甲方解决.乙方概不负责.因此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由甲方承担.乙方必须提供身份证的复印件.

五.甲.乙双方如不租或续租,都应提前壹个月通知对方.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续租权.

六.乙方不得损坏房屋结构.如须装璜.需经得甲方同意.

七.租期内,甲方应帮助乙方协调水.电等的供应问题,保证正常畅通.当面检查,一切正常交给乙方使用.租期内的安全有乙方自付.

八.租房押金:元.如甲方违约,赔偿乙方经济损失人民币:元.如乙方违约.赔偿甲方人民币元.乙方到期不租.费用结清.甲方应将押金退还给乙方.

九.租期内乙方如发生火灾,造成经济损失应有乙方按价赔偿给甲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共同遵守.不得违约.

十一.租期内如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

十二.房租费和押金以收据为准.

水表底数:吨.电表底数:度。

甲方:身份证:身份证:

乙方:身份证:

个人租房协议书签署日期年月日

起草租房协议书范本二。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甲乙双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_________市、_________区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预约协议。

第二章双方法律地位。

第三条甲方系经批准成立,负责_________园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具有中国法人资格。

第四条乙方系经国家批准的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_____楼及租期。

第五条甲方将向乙方出租_________园_________号楼,建筑面积共计约为____________平方米,作为乙方_________的经营场所。(实际面积以有关部门出具的`面积勘测表为准)。

第六条乙方向甲方租赁本预约协议第五条所定________楼,租期_________年,自双方签订________楼的租赁合同之日起算。

第四章有关费用及付款方式。

第七条本预约协议第五条所定________楼的租金为:自通知交房日始______年内,_____楼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日租金为_________元(不含物业管理费)。

第八条本预约协议生效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乙方应支付给甲方_________元人民币到甲方帐户作为履约定金。待双方签订________楼的租赁合同后,此定金可转为租房押金。

第九条乙方在甲方通知签订________楼的租赁合同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未能与甲方签订租赁合同,或签订合同的租赁期限不满三年,则甲方有权不退还乙方的履约定金。反之,甲方违反本协议,并将预约房屋另租给他人,则甲方应双倍返还定金。本条通知应采取书面形式,乙方的通讯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号码为:_________.

第五章其他。

第十条本预约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另行达成书面协议作为本预约协议的组成部分,经双方法定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后与本预约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本预约协议经双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后立即生效。

第十二条本预约协议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份。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七

规范社会科学管理的探讨。

王老师推荐的有关社会调查的六篇论文,分别介绍了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内容要求、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以经济学为例)、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机、社会科学研究的态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社会调查有了总体上的认识,比如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具备责任感与专业视角,比如什么是规范的社会科学论文。接下来我就逐一浅议一下我的这三点收获。

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责任感。责任感一方面表现在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求真,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民声”。李银河老师在我的心路历程中提到“我的抱负是要做一个严谨的社会学家。中国现在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还不规范。有的研究不信不实,在方法的运用、研究的设计方面尚有不少欠缺”,“有用无用,用与不用,那是别人的事,不是科学研究本身应当过多考虑的问题。”李老师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的魄力,让我为她由衷鼓掌。熊易寒老师和彭淑老师,把研究目光投入了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学研究。显示者古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种豁达伟岸的胸怀。

社会科学应具备专业视角。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调研的情感出发点,要做好社会调研除了需要这种精神热情,还需要把社会问题与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用彭玉生老师的论文里的句话来说,就是“科学是由事实组成的',就像房屋是石头砌成的;但是事实的累积并不等于科学,就像一堆石头不等于房屋一样”。

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严格规范的要求。彭玉生老师的论文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一点是,他教给我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我在平时的实践周调研中,尤其缺乏文献综述这一部分。

不得不说,钱颖一老师关于中美经济学科差异比较,让我对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很是羡慕。()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让一些研究生成为导师的附庸,让人很痛心。非常希望我们的教育体制可以更加人性化。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八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

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

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

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或判断的肯定句。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

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

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

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

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四是身边生活中现象细节。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

论据分析是将论据与论点有机融合的必需过程,缺乏有效的论据分析,文章势必显得浅薄(不深刻),论证显得机械(不严谨),结构显得太刻板(不灵活)。

论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效果分析法、层进分析法、剥皮分析法等。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切中要点,指向中心。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有理有据,切忌胡扯。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九

在主流社会科学中我们可以分辨出三种主要观点,我也时常称之为“正统的共识”(orthodoxconsensus),这些观点在战后大部分时期的社会学中声名显赫。我认为事实上它们也已经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

第一种是自然主义,它主张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榜样,社会科学阐述问题的逻辑框架也与自然科学相类似。我更愿用自然主义一词而不用实证主义,尽管它们意指许多相同的东西。

正统模式的第二个观点是,在解释人类活动时,我们应该运用某种社会因果概念。也就是说,作为人类行动者,我们虽然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何以如此作为的理由知之甚多,但是社会科学家仍然能够证明我们的作为实在是被我们所不清楚的原因推动的。社会科学家的任务是要发现为行动者所不了解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原因。

与正统模式有关的第三个要点(我不打算在此详加讨论)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一般认为社会科学应象自然科学一样,但多半还是承认社会科学不能与经典物理学太过相像,因为社会科学处理的是各种系统,较之物理学关注的现象,系统更类似于生物体。被认为出自生物学的,通常也被假设以控制论为模型的系统概念为许多社会学家视为社会分析的核心概念。

正统的共识今天已不再是共识。在社会科学中它曾是多数派,但现在,已经成为少数派了(在社会理论中肯定是这样,而在经验的社会研究中则未必如此)。那些至今仍在捍卫正统立场的人们仅仅代表了一种观点,此外还有如此众多的理论视角,如常人方法学、各种形式的符号互动论、新韦伯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这个名单看上去可以无限排列下去。

局面令人不安。面对如此分歧的理论视角,我们不再能确切知道如何定位我们自己的视角。我在这里谈论“视角”(perspectives)或“传统”而不是“范式”(paradigms),因为库恩将范式概念引入科学哲学时,他用该词指涉的是自然科学,库恩也正是从这里发展出他的哲学和“范式”的概念定义的。他看到社会科学家之间很少共同点,这与自然科学中的情况完全不同,在那里有着可调适的视角,它们主导了科学领域的专业核心。

面对这一纷乱的局面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对之大加欢迎,理论视角多多益善。多元的理论比一种特定理论传统独占地位的教条主义更为可取,这种反应甚至在最积极的正统共识捍卫者那里都可以发现。

默顿是那些试图将正统共识建构成为一种条理分明的系统的(学者中)代表人物,他先于库恩称这种条理化的共识为社会学的一种范式。事实上,在“范式”现在通行的意义上默顿是使用该词的第一人。他后来的观点与此根本不同了。他开始承认社会学中彼此竞争的各种视角,并视这种情况是积极的和可取的,虽然多少有点勉强。其他学者更是全心全意地拥护多元主义,他们从费耶阿本德(paulkarlfeyerabend)的科学哲学著作中找来其正当性的证明。在费耶阿本德看来,在科学中同样也应是多元性的视角,而不是只有一种观点,来规范诸多不同的视角。

另一种反应是否定的,更多地来自社会科学中主要从事经验研究的学者。这种反应是冷淡的和不屑一顾的,或可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我早告诉你情况就是如此”。这句话是按这样的逻辑推出的:“我是经验研究者。我看到社会理论家们各执一端,他们甚至对何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这样的基本定义都不能形成一致意见。这再次表明社会理论与经验分析是不相干的。我只管继续我的经验研究,让理论家们为他们不同的观点争辩吧”。因此第二种反应进一步证明那些从事经验研究的学者的看法,即理论争辩与他们毫无关系。

然而上述立场没有一个是真正有道理的。第一个有缺点,它排除了存在评价诸理论的合理标准的可能性。我坚信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理论优于其他理论,某些视角较另一些更富有成果。

第二种观点也是可疑的,因为我们不难证明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是有关系的。米尔斯所说的“无头脑的经验论”只能产生无进取心和无积累的工作。最好的经验研究是有理论关照的那种经验研究。理论和经验研究有相对的自主性,不能合而为一。但任何经验研究者都应关注理论讨论,正如理论家应该关注经验研究的问题一样。

在当前的社会理论中,在有关何为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何为社会科学的理论构成及它对经验研究的意义等问题上,我们发现了新的综合努力复兴的迹象,其中不少是看似热闹的表面文章,而非实在的综合。我们的确可以了解这些竞争的理论视角的各自优点和缺点,并能感知产生于这种争论的理论发展的大致路线。

但我不认为这就可能产生一种新的正统理论。如果我对我已描述过的对立的任何观点有任何同情的话,那会是第一个而不是第二个。我想在诸如何为人性这样的问题上根本说来是可以争论的。对人的能动性问题——这是我们在争论人类行动性质时必然要涉及的——的解释也有基本的难度。但这不能也不应使我们一股脑赞同理论多元论。记录理论走向综合运动的方式是去发现正统共识错在哪里,然后具体指出业已出现的主要的共同观点。

首先,主流社会科学,即正统的共识,包含了一个关于何为自然科学的错误模式。社会科学家相信他们自己努力探求的是再创造自然科学宣称要获致的那种发现,但他们的自然科学模式在哲学上是有缺陷的。正统共识所展现的自然科学模式基本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模式,它将创造规律的演绎体系视为科学的最高抱负。

我不相信还能找到任何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哲学家,他还相信许多社会科学家所向往的那种自然科学概念。正如在库恩以后的科学哲学中清楚地证明,自然科学是一种诠释学的或理解的努力。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当然有各种规律,但规律必定是(可以)被解释的,它们必定是在理论系统的脉络中才是这样的。因此自然科学包含了意义的解释系统,科学的本质是关乎理论框架的创造。构建意义的框架实在比规律的发现更为根本。探求构成“科学”成分的规律在自然科学的传统模式中被给予了不适当的首要地位,社会科学家却天真地接受了这种过分的重视。

正统共识的最后藏身之所是在种种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教科书中。打开这样的教科书,在最初几页你仍可以发现这样的概念:“解释”就是从一条规律或从由诸规律错综复杂联系起来的系统演绎出一个事件。对于自然科学中大多数解释形式来说这完全是一个谬论,我们也有不止一个的理由指出,它也可能是在社会科学采用的一个完全无益的模式。

正统共识的第二个缺点是主流社会科学对人类行动的错误解释。在正统共识看来,如前文所说,人的活动是按照社会因果范畴来解释的。作为常人行动者,可以想象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正在干什么,然而社会科学家能向我们揭示实际上我们是受我们所不知道的种种力量的驱使。正统社会科学是这样看待我们的:好似我们的行为都是结构原因或结构强制力的产物,好似它们都直接出自社会力量的作用。

我们在社会理论中必须做的是恢复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行动者概念。关于这一点我的意思是社会科学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承认它是人类行动最重要的特征,但是象许多社会科学家一样,我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社会科学家忘记了绝大多数的我们作为人类行动者所做的是我们有意图的行动,我们了解我们如此行动的理由。所有人类行动者对他们行动的种种条件具有相当的知识,那种知识并非偶然地依赖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是其行动的构成要素。

例如,若要在语法上正确地说出和理解诸如英语这样一种语言,就要知道一系列繁复的有关符号的抽象的形式关系的规则、不同的语词用法及对语境的感觉等。为了讲英语我们必须知道这些事;但如果有人要求我们对我们所知道的(语法)给出一个话语的解释,我们会发现颇为困难。对作为语言言说者(和)为语言而存在的我们所实际知道的——和必须知道的——知识,我们大概只能给出最不着边际的说明。说语言学家研究的是“我们业已知道的知识”,这种说法并没有一点悖理之处。

为什么正统社会科学家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解答常常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他们假定话语意识——给行动的理由以话语的说明——即穷尽了人类行动者具有的认知能力,于是研究者进而求诸结构方面的原因,然而任何人对他或她为何遵循某种特殊的行动路线(的原因)知道的远比其用话语清楚表达的为多。实践意识是基础,社会世界因此而成为我们可以预期的。社会世界的可预期性并非简单“发生的”,如自然界的可预期性那样。它是由组织起来的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行动者的实践所带来的。

传统社会科学概念的第三个缺点是这样的观点,认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是可能的,这多少是直接类比于自然科学中存在的那些规律。有两类“概括”存在于社会科学中,如果你愿意不妨称其为“规律”,但每一类都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规律。考虑一下哲学家彼得·温奇(perterwinch)所举的交通信号灯前停车的例子。人们可以设想这里涉及一种“规律”,信号为红灯时则车停,变为绿灯时则车继续行驶。如果你来自不同的文化,先前从未见过汽车,你可能会想象信号灯之间有某种射线让车停下。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它的确是自然主义规律。但我们都知道使车停下的是驾车人都了解有关交通行为的规则,这些行为法规和常规为驾车人的行为提供了理由。

如果社会科学家研究的只是作为驾车人的常人行为,得到的也只是他们差不多全停在信号灯前之类的发现,这对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常人行动者来说未免乏味。驾车人当然已经知道他们停在信号灯前,并且知道为什么停车,因为这正是通过采纳常规来解释他们正在做的事。这样一种概括,若不是人类学的工作重新发现它的意义,全然是老生常谈。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一项任务就是阐述诸文化何以不同、诸常规何以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可预期性何以大大依赖对常规的不同认知。

第二种意义的“规律”更接近正统共识中确立的种种概括。这涉及到人类行动的无意后果。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以有认知能力的方式行动——我们全都以某种方式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并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真实的。然而,正如韦伯所强调的那样,虽然我们全是有意图的'行动者,我们行动的范围总是持续地逸出于激起行动的意图和目的。

正统共识的支持者一心想的是由有意的结果产生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当然也成为社会中的行动者行动的条件。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关注的那类概括是建立在普遍化的无意后果的假设之上的。“规律”在这里可以按一种接近于自然科学中的类似规律的概括形式来理解。我将称这类概括为类型2概括。类型1概括则依赖社会行动者基于认知能力而对规则和常规的遵守。

类型2概括的确存在于社会科学中。事实上,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去发现这类概括。试举一个存在“贫穷循环”的例子。贫穷地区的学校设备简陋,学生得不到鼓励去追求学术价值,教师的任务只是控制课堂上的秩序。孩子们离校时,他们从这样的学校得不到合格的训练,只能谋求相对低薪的工作和住在贫民区。他们的孩子也就在这样的街区上学——于是贫穷便循环往复。

然而,类型2概括从未正好对应于自然科学中的规律,准确地说是因为它们所假定的因果关系是基于有意行动的无意后果。人类行动者的认知能力是变动的,因此所有这类概括确实都是可变的。在类型1概括(行为的规则和常规)与类型2概括(基于无意的后果)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在一特定的行动脉络中,人们依其对常规的认知所做的事会随时间的进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类型2概括。

(才能)去理解依据常规的有认知能力的行动与通过非意图方式发生的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正统共识逻辑上的缺点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它对启蒙的性质持有一种简单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可以对普通个人进行启蒙。这个模式(关于启蒙的传统观点就是基于它之上的)还出自与自然科学的直接比较。通过向我们展示许多我们先前获得的关于世界的信念都是虚假的,自然科学因此被认为导致了启蒙。社会科学中的启蒙便等于对虚假信念的批判。

一旦我们考虑到类型1和类型2的概括之间的种种差异时,上述观点的错误便很清楚了。只要行为的发生是运用行动者能认知的常规的有规律的结果,其所具有的逻辑意义就是:行为是不可能基于虚假信念的。这就丝毫不奇怪社会科学家对人们行动的重新描述何以是令人乏味的。这样的描述只是对该文化环境以外的人才是信息,被观察到的行动在此环境中发生着,显然与对虚假信念的批判是不相干的。

社会科学的人种志研究当然是重要的。我们全都生活在独特的文化中,它不同于分布在世界各处的其他文化,也不同于经过历史分析复原的那些文化。此外社会科学还可表现——或者说以话语的形式表现——常人行动者在其行为中以非话语的方式使用的共同知识(mutualknowledge)的方方面面。“共同知识”一词涵盖了各种各样使社会活动有意义的实践技能。戈夫曼也许比任何别的作者都更清晰地说明了共同知识的细节是如何复杂、微妙、却又被管理得如何例行化。这里的情况与语言学极其相似。语言学旨在了解:为了能说无论怎样的语言,语言的使用者知道什么以及必须知道什么。然而,为了能说一种语言,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非话语形式的,语言学告诉我们业已知道的知识,但是这种形式是一种不同于表达这类知识的平常方式的话语形式。

对于这些可能的启蒙形式我们还得加上无意后果的影响。行动者总是知道他们正在干什么(根据某些描述或可能的描述),但他们行动的结果往往会偏离他们的意图。这里我们将发现有趣的问题与令人困惑的问题都交织在一起。

自然主义版的社会科学的说服力恰恰是基于这样的观察之上: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过程并非任何投身的参与者所期望的。在自然主义看来,正是社会制度外在于个别行动者的目的,使人得以了解社会科学所要达致的任务。

由于无意后果无处不在,意味着我们必须捍卫由“主流学者”发展的社会科学而反对更多诉诸“解释的”(社会科学)观点。但是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不能切中问题实质。对自然主义社会学家来说,社会过程的非意图性质支持这样的观点:社会生活是由行动者所浑然不知的力量支配的。然而,主张社会生活或制度的某些方面并非那些参与者的意图是一回事;而认为个体行动者被多少决定其行动过程的“社会原因”所驱使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正确评价行动的无意后果,远不是强化上面的结论,而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熟练处理人类行为的有目的的性质的重要性。所谓的非意图的性质甚至都无法刻画,除非我们清楚意图之性质为何;我愿争辩,这实际已经设想了一种关于行动者理性的解释。

有关人类行动的无意后果的作用,可以提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我们会感兴趣为什么某一特定事件发生了,尽管事实是没有人想要它发生。历史学家因此可以追问,一战为什么会爆发?虽然当时的交战国没有一个能想到其行动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

这类向来让自然主义社会科学家们着迷的问题却是关系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问题。或者说,他们试图证明社会制度具有超越个人所参与的特定互动情境的性质。在这里功能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有其特殊的功用。因为功能解释的要点通常是证明使社会制度存在和持续的种种理由,这与行动者为他们如何行动所持的那些理由大为不同。

部分的是对功能主义修正地批评和考查的结果,有一点已经变得显然,即对制度再生产的论证已不能再诉诸于各种社会需要,除非是以“好象”(asif)之类的非真实条件句式陈述的理由。一种完全值得赞赏并通常是必然的提问是,为了维持一堆现有的社会制度,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而这类问题是设想对社会再生产机制进行分析,它本身不提供也不会自行给出关于各种再生产机制的解释。所有巨大规模的社会再生产都是在“混合的意图”下发生的。换言之,社会制度的持续存在乃是行动之有意和无意结果的混合作用。对混合方面必须加以仔细地分析,它们也是历史地发生和变化的。

各种社会再生产的情形构成一个范围,在此范围内可将受到高度监控系统再生产的情况与那些包含一种对无意后果反馈的情况区分开来。对系统再生产状况的监控无疑是一种现代现象,它与现代社会的出现和各种现代组织的形成联系在一起。

针对以“x的功能是……”这样形式的命题对社会再生产所做的解释,可以提出双重反驳:第一,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这样一个命题没有解释价值,用于说明社会行动时,只有以非真实条件的句式,该命题才有因果上的可理解性;第二,该命题的目的性概念含义不清。在系统再生产受到高度监控的情况下,(行动者的)目的与社会制度的持续之间的联系是直接和深入的。而在一种非意图的反馈发生作用的地方,再生产过程的机制则全然不同。辨别这些差异是基本要求。

这些思考虽然复杂,但对分析社会科学的实践影响却有重要的意义。主流社会科学——惯以纠正常识为己任,这就是偏见。我指常识为行动者关于社会生活的陈述性信念和社会再生产的条件。考虑到他们的自然主义观点,正统共识的支持者设想社会科学的实践内容具有一种技术形态。社会科学纠正行动者关于社会行动或制度的虚假信念。如发生在自然科学中的情况一样,随着我们对社会世界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就可以改变它。这种观点在社会科学中有其深远的渊源,至少可追溯到孟德斯鸠,并为孔德、涂尔干和所有自然主义版的马克思主义所强调。

假如前面的论点是有效的,这样一个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至少在象这些学者发挥的这种观点的形式上是如此。社会科学的确也包含对常人行动者所持的关于社会世界虚假信念的批判。但这些批判的概念和理论得以构成的背景、其实践的意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大为不同。社会科学关注持有观念和创造观念的行动者,他们会对他们的行动以及如此行动的条件做理论概括。今日的自然科学,正如已经在新近的科学哲学中所澄清的那样,也是关涉解释学的。科学是一种解释的努力,各种理论在此努力中建构意义的框架。但与自然科学不一样,社会科学涉及一种双重解释,因为在那里发展出来的概念和理论,理论要发生效力的那个世界,是由进行概括和理论思考的个人的各种行动构成的。社会科学不必向身处其中的行动者解释社会世界的意义。正相反,社会科学的技术观念必然是寄生于常人观念之上的。正是在此意义上的,如温奇所说,技术的社会科学概念逻辑上与日常世界的概念相联系。要写出有关人类行动的真实叙述,须设想社会学的观察者已经获得行动者据以指导其行动的共同知识。要能够描述行动者在任何既定的行动脉络中的所作所为,条件是能够在该生活形态中“过日子”。

温奇所完全未曾考虑的是,社会科学的概念是被制造来分析社会世界的,却又反过来被纳入这个世界。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则完全与“它们的”世界隔离:自然的客体世界。与自然科学成就所显现的丰富创新性相比,这种吸纳过程有助于说明社会科学发现的明显的平庸性。

社会科学的平庸性已成为主流社会学从业者忧虑的一个主要来源。为什么社会科学产生不了类似自然科学发现那样的关于社会世界的发现?如果这类发现不存在,我们似乎也就不能发明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的实践内容之基础的各种社会技术。不过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自现代伊始,社会科学就对社会世界具有并继续具有一种深广的实践影响力。事实上可以认为社会科学对社会世界的改变效果实在远远大于自然科学对于“它们的”世界的变化之功效。但社会科学的实践影响并非主要是技术的影响。而是通过社会科学的概念被吸纳到社会世界中并成为它的构成内容来发挥作用。当社会科学概念为常人行动者所接纳并融入社会活动中,它们自然成为社会例行实践中人人谙熟的要素了。它们的原创性在丧失,即便最初它们在被建构时如同自然科学中的任何新发明那样新颖无比。

社会科学的早期历史与15和16世纪的政治理论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在马基雅维利和其他学者的著作中诞生了政治学的新话语,内容包括主权概念和政治学概念本身。正统社会科学家或许会设想这些理论家只是在描述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们当然是在描述这样的变化,但并不仅仅是描述。政治科学话语的创新有助于建构如今的现代国家。思想家们并非仅仅描述一个被独立给予的世界。若没有主权概念,现代国家就是不可思议的。进而,主权概念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现今全都掌握自如的概念。无论何时只要我们使用护照从一国旅行至另一国,我们就在表明对主权概念、公民概念和此范围内的相关概念的某种实践的把握。不存在对一个被独立给予的国家制度的世界的单纯描述,这些描述参与建构了那些制度。

经济学新话语提供了第二个例子。人们可以设想早先的经济学家只是描述发生在19世纪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他们当然在描述变化,但他们也在做更多的事。经济学话语也建构性地进入如今的工业社会中。如果日常行动者不能掌握诸如投资、风险、成本甚至经济学概念的话,工业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样,社会科学的概念不可避免地为常人行动者的理论和实践所熟悉,不会局限为一种专业的话语。社会科学与社会世界的关系并非是中立的,如同一种技术改造的工具那样;批判也不能限定于仅仅针对虚假的常人信念。双重解释的含义是,社会科学家不得不对社会变化的结果怀有警醒意识,因为正是他们的概念和理论对他们力求分析的社会产生了改变的效应。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十

1.1民事案件答辩状是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以及支持该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给予的书面反驳意见。

1.2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具有如下功能:

(1)直接反击原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根本性否定原告的诉讼请求;。

(2)在不能根本性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减轻委托人的法律责任;。

(4)策略性降低原告胜诉预期,在案件整体对委托人不利的情况下为调解结案创造条件。

2.答辩状的制作原则。

2.1民事案件答辩状在形式上应当坚持简洁、美观的原则,且易于被裁决书直接援引;在内容上应当做到逻辑简单、观点明确,便于法庭界定无争议和有争议事实,便于法庭归纳争议焦点,便于法庭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2.2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与已方的证据组织、举证意见、质证意见、代理意见保持一致,且应当在诉讼程序中不断提升其内在逻辑性和体系性。

2.3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遵循内容极简原则,篇幅达到最有效率的阻止原告诉讼请求的成立即可。

3.答辩状的内容。

3.1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对原告诉讼请求的总体反驳意见;。

(2)对原告主张事实的反驳意见;。

(3)对原告有关法律适用方面主张的反驳意见;。

(4)对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计算方式及计算结果的反驳意见。

3.2民事案件答辩状的内容原则上应当与最终提交法庭的证据一一对应。

3.3民事案件答辩状的内容,必须最大可能的避免自认对已方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实。

3.4在确认民事案件答辩状的'内容,应当充分预测其对原告及法庭产生的影响,以及原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并确定可行的反应对策略。

3.5最终确认的民事案件答辩状内容,应当有多层次证据支持,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可以应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答辩状的制作准备。

4.1民事案件答辩的准备内容:

(1)找出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并分析其映射关系;。

(2)确认影响原告诉讼请求的关键性事实及依据;。

(4)要求委托人就全案提交证据,并依据提供的证据最大限度的归纳案件事实;。

(6)依据对证据的策略分析,结合委托人确认的事实,按本指引确认答辩状内容。

4.2在制作民事案件答辩状时,应充分利用原告在其民事起诉状及证据清单中自认的对我方有利的事实。

5.民事案件答辩状通常由以下模块组成:

(1)案件信息;。

(2)标题;。

(3)答辩人的自然状况;。

(4)答辩状首部;。

(5)正文;。

(6)结尾。

民事诉讼答辩状范文。

答辩人:赵xx,男,白族,1xxxx年02月14日生,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人,住云南省大理州xx村。身份证号53293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

被答辩人:李xx,男,白族,49岁,住云南省大理州xx村34号,系死者李xx之父。

被答辩人:刘xx,男,36岁,农民,白族,住云南省大理州xx村27号。

答辩人就被答辩人李xx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答辩如下:

请求事项:

1、请求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2、本案诉讼费用由原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一、答辩人赵xx不应该对李xx的死亡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所支付的6000.00元为补偿款而非赔偿款。

1、被答辩人李xx以“事发当天答辩人邀约死者到街上吃饭”为由,要求答辩人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答辩人邀约死者到街上吃饭和李xx的死亡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吃饭并不会必然导致李xx的死亡。

2、20xx年04月05日晚上,李xx驾驶摩托车自己摔倒致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其死亡原因完全是因为自己酒后擅自驾驶摩托车,加之车速过快导致的,和答辩人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3、本案原被告三方就李xx的死亡达成的协议性质属于补偿协议,而不是赔偿协议。

20xx年04月05日晚上,李xx驾驶摩托车自己摔倒致伤后,赵xx、刘xx从朋友角度出发,积极打电话通知其家人,并积极参与了李xx从镇卫生所、县医院、州医院的系列抢救工作。李xx死亡后,在溪南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主持下,赵xx和刘xx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于20xx年04月08日与被答辩人李xx就李xx死亡问题签订了“协议书”。根据该协议书第1条约定:“赵xx、刘xx二人自愿一次性弥补李xx家属壹万贰仟元(1.00元),每人承担6000.00元”,该协议书明确地载明该12000.00元是“弥补”款,即补偿款,而不是赔偿款。说明在签署该协议时,各方当事人认可这是一份补偿协议,而不是赔偿协议。

二、答辩人李xx不顾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已经履行的协议约定,再次将此事诉至人民法院,是一种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行为。

根据三方20xx年04月08日签订的协议书第2条约定:“李xx家属无异议,付清弥补资金后,当事三方和睦相处、互相关照,三方签字后,三方不得以任何借口纠缠此事”;据此约定,赵xx和刘xx进行一次性补偿后,三方不得以任何借口纠缠此事。赵xx和刘xx已经按照协议履行了补偿款支付义务,意味着三方因李xx死亡而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终止。

三、原被告三方签订的补偿“协议书”使原有的法律关系变成了合同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案当事人三方自愿达成补偿协议,并已实际履行,该补偿协议并不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照补偿协议的约定履行相应责任。当事人三方就赵劲成死亡自行达成补偿协议,应视为三方以协议排除了法律规定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三方因自愿协商而达成协议这样一个法律事实,使原有的赔偿法律关系变成了合同关系。因此,本案中三方签订的一次性补偿协议,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具有法律效力。三方基于合同关系形成的合同之债,不是侵权之债,应由合同法予以调整。

四、当事人赵xx和刘xx已经全面、完整地履行了该协议书,意味着原被告三方因李xx死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终止。

协议签订后,如果义务人不履行义务则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义务人已将补偿协议履行完毕,那么合同之债权债务关系就随之消灭。本案三方签订的补偿协议对原被告三方均具有约束力,被告既然已经依协议支付相应补偿款,就无需再承担任何责任。

综上所述,答辩人认为:本答辩人对李xx的死亡没有任何过错和责任,不应该对李xx的死亡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答辩人在李xx死亡后,考虑朋友关系,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与其他两方当事人就李xx的死亡补偿问题达成了补偿协议书,该协议书各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赔偿金额合理,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具有法律效力,应认定为合法有效;答辩人已经全面、完整地履行了协议约定的补偿义务,当事人三方因李xx的死亡而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终止,但被答辩人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在达成补偿协议并获得履行后诉至法院,其诉讼请求违反了我国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也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起诉显系滥用诉权,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驳回。

此呈。

xx县人民法院。

答辩人:赵xx。

20xx年09月20日。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主要内容: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

师;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议论文写作的外在形式。今天先讨论议论文开头的写法。

先请同学们说说文章开头的重要性。

生:开头开得好,就能很好地吸引读者读下去。

生:开头可以把文章的要点写出来,以便读者一目了然。

生: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作文也是如此,所。

以开头非常重要。

生:文章的开头好比给人的第一印象。

(学生讨论)。

师:哪一组先说?

生:“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时间的消费,什么叫时间的消费……”,从这一点引出全文,吸引读者看下去。

.生:“我看到这样一则谜语:全国有12亿人,每个人都有一个12,但是全国12亿人所共同的只有一个‘12’。我想这个谜语可能就是钟表上的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与时间最公正是比较切实的。”因为这是一个谜,所以读者看了之后急于想知道谜底,从而有兴趣读下去。

师:钟表上的“1—12”提醒每个人只有一个12,从而吸引大家注意。

生:从提出伺题“时间是公正的吗”人手,接下来再展开议论。

师:关于文章的开头,我归纳一下,有这么几点要注意:

一、开头要短小,或开门见山,或引人人胜。

二、开头有四忌:一忌虚张声势;二忌故弄玄虚;三忌无病呻吟;四忌大而无道。

还要注意:议论文的开头用到的材料,下文一定要呼应,这就好比演话剧,开始看到一把宝剑没有出鞘,后面一定要把它拔出来;不要开头讲了很多材料,后面却都把这些材料“扔(忘)”掉了。

三、开头有四种基本类型:

1.描述式乙。

2.设疑式。

3.亮靶式。

4.开宗明义式。

这四种类型,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五种表达方式都可以:叙述式的、描写式的、说明式的、议论式的、抒情式的。

下面,我出几个题目,请大家把每个题目用不同方式写几个开头:

1.下周,学校艺术节就要开幕了,此次艺术节的主题是:艺术——生命的元素。

2。使我心灵震撼的一本书。

3.艺术与人生。

师:这位同学看了《死亡日记》后感触很深,引起了心灵的震撼,一开始就表达一种感情。

生:“艺术——生命的元素”有两个不同的开头:

师:“我们学校即将举行的艺术节,主题是:艺术——生命的元素,我认为这一主题定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开头,接下来可以讲讲为什么这个主题定得好。

总之,作文的开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写,都要尽量写得“巧”一些。

最后,我出几个题目,请大家回去练一练,并指出你为什么要这样开头?

1.提倡写短文。

2.礼貌小议。

3.有感于王励勤夺冠。

4.不为与有为。

5.说“变脸”

选好角度因“题”制宜。

师:上次我出了五个题目,请大家拟开头。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谈谈,你是如何写的?

生:“王励勤是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刚刚结束的世乒赛上,他帮助中国男队夺冠,并且在男单男双两个单项上获得了冠军,成为上海的骄傲。这是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

师:开头概括地讲,后一句引出下文论述的重点。

生:(陆竣)。

提倡写短文。

有些同学偏爱长篇大论,一动笔便是洋洋洒洒几千字,要是细观其中的内容,却实在是“朴素”得可以,几百个字便可说清楚的观点,他偏要人为地拉长再拉长,原来颇为精彩的内容在“稀释”之后显得冗长乏味。所以我说:要提倡写短文。

有感于王励勤夺冠。

本后世乒赛的最后一场男单决赛中,王励勤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反败为胜,击败了队友孔令辉,第一次夺得了男单世界冠军。

在为他高兴的同时,我感到他的成功来之不易。为什么说他夺冠来之不易呢?让我们回顾一下他这几年来的大赛经历吧。

不为与有为。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谓不为,即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年轻有为”,所谓有为,即获得成就,或曰:成功。

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即只有坚持原则不做某些事,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说“变脸”

变脸是川剧的一大“看家本领”,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然而,生活中有些人说变脸就变脸,实在是太令人心寒了,就从我前些天的经历说起吧。

生:

使我心灵震撼的一本书。

轻轻翻开这绚丽动人的画卷,我看到了一个古代日本的风情卷:遥远的平安王朝,华丽的贵族生活,复杂的宫建斗争,凄美的爱情故事,带着淡淡哀伤的散文式丈笔,一行行如泣如诉的描述。

《源氏物语》,一曲对没落王朝的挽歌。

《源氏物语》,让我心灵震撼。

《源氏物语》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源氏物语》成书于11世纪,作者紫氏部,全书共五十五由,故事以贵族生活为主,主要描写了光源氏的爱情故事,间接触及社会现实,全书语言典雅,极兵古典美,读来令人震撼。

生:(蒋)。

艺术——生命的元素。

组成水的元素是氢和氧,组成食盐的元素是钠和氯,组成全刚石的元素是碳,组成生伞的元素是什么?除了衣食住行外,还有什么?这,就是“艺术”。

常听人们说:“我没有艺术细胞,这辈予注定与艺术无缘。”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艺术乃生命的元素。

生:

说“变脸”

眼皮一眨,面孔一张。舞台上“变脸”的把戏非常难学,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而那些“资历超众”的人变起脸来,更是“出神入化”得让人不忍学,也无从学起。

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刚才同学们的开头都很好,说明大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开头很急促,好像飞机没有滑行就飞上了天;也有的同学开头很犹豫,论点的提出显得很不自然;还有的同学把后面要说的话统统放在开头来说,结果反而什么也没有说清。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议论文的审题。

请一、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考虑以下几个题目:

1.“提倡写短文”和“礼貌小议”;

’2.“礼貌小议”和“有感于王励勤夺冠”;

3。“有感于王励勤夺冠”和“不为与有为”;

4.“不为与有为”和“说‘变脸”’。

分别把两个题目进行比较,考虑该怎么写?

生:“提倡写短文”主要针对“为什么要写短文,怎样写短文”来写。“礼貌小议’则可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写。

生:“提倡写短文”是针对一种现象来展开议论的,“礼貌小议”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有礼貌”作进一步的阐述。

师: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写短文”题目本身就是明确的观点,而“礼貌小议”没有明确的观点。

有明确论点的题目,要重在证明,在证明时又要有针对性,要有一个假想的读者,不要泛泛而谈。比如,“提倡写短文”,要针对那些写长文章的人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认识道理,要提倡写,还要提出具体的写法。

没有明确观点的题目,要先提炼确定观点,选好角度,写出自己的感受,如“礼貌小议”首先明确“礼貌”是有限制性的范围,“小议”要注意它的启发性。

师:请大家模仿这两类题目分别再拟一些题目,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第一类:第二类:

时间最公正有感于美国的霸权主义。

注意环境保护小议“疯牛病”

遵守交通法规小议“人生价值”

师:下面,再对第二、三组题目进行比较。

生:“礼貌小议”可以针对社会上有的人对礼貌的看法,指出礼貌是什么。“有感于王励勤夺冠”可以从夺冠这一角度深挖他的精神。

师:“有感于王励勤夺冠”可以写王励勤本身,也可以写过去蔡振华对他的批评,也可以写最后一场如果王励勤不上场,结果会怎样,从而讲到用人的问题,还可以从王励勤讲到我们自身的学习,多种多样,生发开去。

“有感于……”是第三类题目。过去高考出这样的题目: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这类题目很大,包括:“中学生活”——从初中到高中;“回顾”——语文课、数学课可以回顾,下乡学农、思想教育、艺术训练也可回顾;“思考”——提出什么问题。这类题目应该大题小作,选好角度,突出一个侧面,可选一条线,也可选其中一块。

师:再说说“不为与有为”。

生:讲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把两者的概念阐述清楚,然后在文章中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出正确的观点。

师:这一类的题目是对举的概念,首先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再提供几个类似的题目:

1.想和做: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只想不做、只做不想都不行。

2.稻与稗;稻是好的,稗是坏的,一正一反,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3.自大与自信:否定一个,肯定一个。

4.树木、森林、气候:互为因果。

5.不能与不为:辩证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这类题目要有所侧重,既要两点论,又要重点论。什么叫有所侧重,比如“想和做”,就要针对生活中的有些人只想不做,在这方面有所侧重,或针对有些人只做不想,不动脑筋,在这方面侧重。不要四面出击,面面俱到。

师:最后是“说‘变脸”’。说“变脸”是针对待人而言的,可从形象的描绘出发,加以引申,从物到人,从具体的形象到抽象的思想,从川剧的变脸到生活中的变脸。

最后,概括一下:

1.有明确观点的题目:重在证明。

2.没有明确观点的题目:确定论点。

3.大题目:选好角度,大题小做。

4.对举的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有所侧重,既要两点论,又要重点论。

5.说“变脸”之类:从形象的描绘加以引申。

6.作业:针对这五种类型,拟五道题目,然后讲讲题目的论点、中心是什么?

大题小做纲举目张。

主要内容:如何编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师:今天我们来探讨如何编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首先,我想问大家什么叫“蓝图”?

生:饱含美好愿望的计划。

生:光明的未来。

师:同学们讲的意思都对。但它的本义是什么呢?为什么不叫“红图”“白图”呢?蓝图是在感光纸上画上建筑的图纸,晒了以后,会变成蓝颜色的线条。也就是说,在感光纸上制成的图纸,就叫蓝图。后来比喻成计划、规划等。写作提纲就等于作文的蓝图,要把作文写好,就要先有个设计,绘好蓝图。

师:下面,我再问,议论文的提纲应怎样着手编写?你们都编过,先请你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先从总的方面人手,即确立论点,然后确立分论点,再找出具体的依据。

生:在写提纲之前,先有个提纲的提纲。即先想好这篇文章有什么内容可以写,再把要写的东西在心里理一遭,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编排出采,并标上序号。

师:提纲怎样编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毁树容易种树难。有的同学一看到树,就把种树乘凉搬上去,这就没有审清题目。因此,审题是编写提纲的前提。

2。大题小作,选好角度。

即切人点要小,口子不要开得过大,角度要独特新颖。

具体来说,议论文的提纲编写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提出问题(开头);

第二,分析问题(主体);

第三,解决问题(结尾)。

师: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开头时应注意什么?

生:开头要简短,要引人人胜,不能虚张声势,要明确。

师:分析问题部分又应该怎样写呢?怎么分段?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有分论点,最好层层深入,并且与开头紧密结合在一起。

师:分析问题有三种方式:并列式论证、递进式论证、正反论证。

论证时要注意:

1.每一段要有观点,有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2.各段的内容不要交错,不要纠缠在一起;

3.段与段之间要注意呼应;

4.在表现手法上要体现议论的色彩。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什么时候采用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有时也会出现交又的情况。

师:下面看结尾,结尾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用简短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再重申一下。

师:结尾要注意:

1.结尾是全文的归纳,但不是重复前文;

2.要注意提高引申;

3.要给人以回味、激励、启发、思考。

上面讲了编写提纲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实践练习。

师:我出一个题目(破墙透绿”赞),请大家编提纲。(同学们讨论)。

生:1.先陈述一下我们学校的“破墙透绿”工程。

2.然后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可从两方面考虑:

对学校带来的好处:.借此展示学校的风采。

对行人带来的好处:看到更多的绿色。

3.再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杰作。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列提纲:

1.开头:从学校的“破墙透绿”说起;

2.主体:“破墙透绿”美化市容;改善生态环境;把学生的生气勃勃的风貌展示给外界,显示教育的蓬勃发展。

3.结尾。

这是并列式。下面,我再讲一个材料,大家看看怎么写?

5月24日,郝海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对中国足球队有关情况发表了看法,包括对主教练的训练、比赛等方面。

6月7日,中国足协的有关官员召开新闻发布会说:“郝海东的言论不合时宜,欠妥,发表的时间、时机、提出自己看法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对当时中国的国家队征战小组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一段时间以后做出相应的处理。

(学生讨论)。

生:看到这则材料,我想起了我们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既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周全齐王的面子。由此看来,郝海东说话要注意场合、方法,要顾全大局。

师:像这样的题目,要先明确你是赞扬郝海东,还是赞扬中国足韧的官员,即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看了这则材料之后,可以联想到动机与效果。有了动机,还要看效果,郝海东的动机是好的,但效果不好,所以从这则材料得出的观点可确定为:说话做事要将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郝海东的言论对中国足球队比赛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作为一个球星,应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不应在关键时候发表有损于比赛的言论。

当然,你也可以从这则材料得出其他观点,比如:听意见要有民主的风度。因为足球比赛本来就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泛地听取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难道有的比赛成绩不好就是因为郝海东讲了这些话的结果吗?不能因为比赛成绩不好,而把罪都归在郝海东身上。如果全国人都说中国足球一定赢,那么中国队就能赢吗?所以听意见要有民主的风度,有时不能用行政措施来要人家讲话或不要人家讲话,特别是体育、艺术、文学更是应该百花齐放,而不要官方来发表什么谈话。

总之,大家要确定一个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时用并列、递进、一正一反的形式皆可。

下面,我再提供两个题目,作为课后练习:

1.20xx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请就此会议主题谈谈你的感想与体会。

2.我校艺术节闭幕式进行电视直播时,有些班级的电视机只有影像,没有声音。因此,不少同学不看,埋头做功课,连班主任也是这样的态度,对此事置之不理。请就这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辩证发展三阶段理论确立了文化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群体性文化、个体性文化、类主体性文化,三种文化形态规定了三种基本的社会类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与三种社会类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其中人是根本,而社会却直接地与文化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有三重文化背景:个体性文化是主体文化背景,类主体性文化是前瞻性文化背景,群体性文化是历史性文化背景.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与三重文化的`本质规范相统一.

作者:胡存之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30刊名:求是学刊pkucssci英文刊名:seekingtruth年,卷(期):28(3)分类号:g02关键词:人文化社会

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对质量的追求,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付出努力的工作,而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下面是学前教育评价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摘要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基本完成,所以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常言道:“三岁定终身”,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目的。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对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与社会交往(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家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三、学前教育的价值。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学前教育的任务。

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练习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五、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六、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二)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

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三)多给予孩子鼓励。

对孩子的评价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一个良好的自我系统的形成,有赖于主我与客我的积极互动。幼儿很希望从教师、父母、同伴那里得到自我认识。孩子还是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从中获得关于自己的印象,如果他面对老师的漠视,他还敢向老师表现自己吗?我们知道,幼儿如果得到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利于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特征,反之就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四)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前教育不单单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化课本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家长及幼师们能紧抓孩子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孩子的无限潜能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出来,为今后的成才之路坐下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