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物小传初二(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24:54 页码:9
最新人物小传初二(优秀8篇)
2023-11-11 12:24:54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积累经验和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使我们在类似情况下更加游刃有余。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总结范文中展示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总结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物小传初二篇一

我们学习生涯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老师,有严厉的也有温和的,而在我初中生活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我第一个班主任——杨老师。

杨老师的出场介绍,别具一格,她用了一首诗来介绍自己,但是因为年龄的增加,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寄托了她对我们的期望。

第一次见杨老师,还穿个校服,往人群中一站,完全认不出来,但是杨老师的智慧却是不可斗量的,硬了一句话,“浓缩的就是精华”。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杨老师总爱时不时来两句诗,大多数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人送外号“行走的诗集”。

杨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来不偏袒任何一个人,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刚刚升入初中,每个人都会有所不适应,我当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英语,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在70,80,90时之间来回徘徊,就差那么一小步,就会不及格。在三次低于90分后,我便开始怀疑人生,因为小学时我英语成绩都在90多分,一上初中就惨不忍睹,我已经对英语产生了消极的态度。杨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她积极与我的父母和运老师进行沟通,并对我进行了一场“审判”。杨老师用自己为例子讲了许多自己的经历,以此来鼓励,我极大的振奋了我的士气。虽然在后来大大小小的集团考试中仅有一次上了90分,但是我想我的努力应该是对杨老师最大的回馈。

杨老师,个性鲜明,最让人记忆深刻的绝对是她京剧变脸时的——杨氏微笑。有一次同学在课上开小差,杨老师呵斥了一声眉毛,成了一个倒八字,额头上的皮也皱了起来,但不知为何她的嘴角上扬到了一个奇怪的角度笑了!老师的笑容既透露着无奈,又有着一丝的喜悦。杨氏微笑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杨氏微笑,更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趣谈。

虽然我已经没有接受杨老师的教导了,但她对我的影响却是深刻而长久的。但是我却没有让她骄傲,我心浮气躁,有一点点成就就很骄傲,我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稳定,但是我希望能改掉自己的毛病,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不负老师的厚望。

人物小传初二篇二

看看那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不知道的还以为哪个外国小伙儿进中国了,可他就是一个“外国”小伙儿。

没错,这个高高的戴着方框眼镜的,一幅书呆子气的模样的小伙儿,就是我的好同学—杨梓恒。那为什么说他是外国小伙儿呢?他平时最喜欢的学科是英语。他不仅上课学英语下课更是学英语,你看他,时不时地给你整一句“youarestupid”。

杨梓恒同学的英语好,但他并不是完全只想让他自己好,他会时常帮助同学。“杨梓恒,这个语法是啥?”“杨梓恒,这句话帮我翻译翻译呗。”它不仅仅会帮助同学们,为他们解答问题。也会主动的去帮助同学,就比如我,杨梓恒知道我的英语不好,而且又是经常玩的好同学,于是他就会主动帮我补习补习英语,有时给我提问单词,有时帮我提问语法点,他的这种乐于助人也会让我们每个被他帮助的人感到温暖。

杨梓恒同学不仅课中表现很好,在其余的空闲时间也做得很好。在杨梓恒同学与其他同学准备出去闲聊的时候,他总会把下节课的东西准备好,不会等到老师来了才慌里慌张的掏出课本,不打无准备之仗。

杨梓恒同学不仅为同学着想,他还为班级着想,看到黑板没擦,拿着板擦唰一下就干净了,看到地上哪有垃圾了,拿着扫把扫一下干净了。在走廊外看见有同学做危险动作,还好心提醒他们:“小心点儿,别摔着了。”给同学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就是我的一大好友杨梓恒同学,外表看似老实,其实是一个内心活泼、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同时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乐于助人的优点,学习他的英语精神。

人物小传初二篇三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了我的家,这首歌好像就是写我们家的。

贪玩的老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

他每天晚上都要在十一点钟或十二点钟红着脸回家,每次他都要把我给吵醒。把我吵醒后,他还不甘心,他还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很大,吵得全家人不得安睡。于是,我就穿上裤子,跑过去“帮他”把电视关掉,可那时,他已经跑到他的卧室里去看了。

有一次,他回来时才七点多钟,他就回到卧室。我想去看个究竟,便跑了过去一看,他竟然在用我的账号打双升。

温柔的老妈。

我的妈妈非常温柔。

每次不管我犯什么错,妈妈都不会吵我,只是教育我,说得我心服口服。

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完成了,便拿起一本《安徒生童话》看了起来。可这美好的时刻没过多久,就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批评了我一顿后,就给我妈妈发了短信。我以为这下我完蛋了,可是一放学,妈妈也不没吵我。回到家,妈妈温柔地对我说:“今天上课是不是看课外书了?”“是。”我低着头回答,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妈妈却说:“好了,承认错误就好,爱看书是好事,可你看书的时间不对,以后上课不要看课外书了,喜欢看下课再看。上课是学习的时间,知道了吗?”“知道了。”我说。

粗心大意的我。

我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有一次家庭作业,老师出了几道竖式题。回家我写完作业后,便让妈妈检查。过了一会儿,妈妈说:“过来看看,错了一道题,看你这个小马虎。”我一看,我居然把“24”抄成了“25”,那算出来肯定错了。

看,这就是我们的家,是不是很温馨美丽呀?

人物小传初二篇四

我有一个朋友,尽管在身高上输了太多,但他的优秀品质几乎样样不少,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关爱包容他人。

记得有次出去玩儿,我和他正站在马路中央,等车全部消失,我们聊的正嗨,眼前突然一黑,双腿被一股失重感占领。紧接着臀部落地坐在地上,一睁眼看到他以同样的姿态坐在地上。我们两个迅速站起,轿车司机下车便是一句,“你们两个有事儿没啊?刚才掉头没看清。没看见这个口儿,还有俩人,不好意思啊”。我边拍身上的土边组织语言,却还是慢了些。司机恭敬地看着我们,而他以及宽容的口吻向这位司机说着,“没事儿,放心就行”。

我们俩跑向路对面,几乎是同时一句没事儿吧?问候对方。这全程他表现出了一种大将风范,被撞后不但不慌乱,而且宽容待人,原谅了那位司机。直到现在,我们也常谈起这件事,我仍未听到一句抱怨。也许是这位司机感动了我们,但我认为有更多的包容在其中,他与我被撞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没事吧”。我认为他的心中一直有着关爱与包容。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他的成绩在一次考试中掉到班级第十,此后也未能再次赶超上来。他人并不笨,但做许多事情是没有待人时的认真,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总是认真完成,加上他那聪明的脑子,一直被很多老师重视。对于他来说,进步并不难。

虽说我的个子比他高一大截,但在思想境界上他是高于我的,况且身高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儿。而应看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我在很多时候都没能关爱包容别人,在这方面,他确实是我的榜样。

关于他,三言两语道不明。他便是高通远。

人物小传初二篇五

19__年的除夕夜,她,出生于清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知识分子,却常年在四川从事核事业,姊妹四个都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家境的特殊,生活的艰辛,造就了她倔强却坚强的性格。

“她真的很倔”,母亲说她。

曾有一次,是她5岁的时候,因为莫名的原因,执意要把裤子使劲向上提,直到提不动了,还是在努力地提。

“妈,快来帮我!”,她大声哭喊着,母亲见状,哭笑不得,看着5岁的女儿如此调皮,也没什么办法。

“那咋办,剪了?”,母亲略显怒气。话音刚落,她不哭了,却点点头。母亲顺手拿出剪子,“咔咔”两下,真把裤裆剪了,她一提便提了上来,“哈哈哈”,顿时破涕为笑。

虽然家里不算有钱,但一家人也和和睦睦,童年生活也算无忧无虑。

但是,一切在她9岁时发生了改变。

父亲去世了。

长年累月的放射线最终压垮了这个家庭的脊梁,也断绝了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因为常年见不到父亲,年幼的她甚至对父亲的记忆都是模糊的,母亲却泣不成声。

那年的春节,小院没有了往日的笑声,全家沉浸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因为父亲的祭日和她的生日在同一天。

那个除夕夜,她的第9个生日,没有见到父亲,她似乎也长大了。

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这是全家人都要面对的挑战,而家里只有三亩薄田,还得交税,剩下的全家都还不够吃,但也没有办法,一家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

从那时起,看着母亲日益增多的白发,她变得懂事了。冬天,她得帮家里挑水,她瘦弱的身躯却骑着二八大自行车,在寒冷的北风里摇摇晃晃,那时,因为营养不良,她只有50斤,而身后两个水桶里装的足足有60斤的水。

“孩子们真的很懂事”母亲说。

她的妹妹曾经去一个亲戚家串门,亲戚给了她两个白面馒头,这在当时都算好东西了,她想到母亲终日劳作,却肠胃不好,就揣着两个馒头从亲戚家跑了回来,送给母亲吃。

夏天农忙时,学校放假,姊妹四个都得下地干活。一天的劳累后,她借着傍晚的光线仍在努力读书。因为她深知,想要改变命运,只能靠知识,靠刻苦的学习。

初中时,她就是乡初中的年级第一,而她的求学之路却异常艰辛。

初二,她15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年地里收成不好,连学校里8块钱的午餐费也交不起,她就早上背上一个凉窝窝头,再夹几块咸菜,骑车去20里外的学校上学。吃着这样的午餐,一个学期后,她的身体就出现了危机。

她患上了肾炎,全身浮肿。

这一病,就是三个月。而在这三个月间,她并没有放弃学业,在家里打着点滴也要坚持读书。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她仍是年级第一!

初三,她的人生又发生了巨变。

她的二姨是个干部,二姨看到她如此努力,决定带她到市里念书。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她没有放过,她就读于十一中,但只能寄住在二姨家。

满怀憧憬的她带着好奇走进了城市,走进了新的学校,却没想到迎接她的是重重的困难。

“我当时长得确实不咋样,就像丑小鸭。”她说。

渐渐,她能听懂老师讲课了,聪明的她学习成绩还是那么好,一次公开课,老师讲的题,别人都不会,只有她高高的举起了手。之后,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改变了许多,但还是不理不睬。

不论月考,还是期末,她都是班里第一。而羡慕嫉妒恨也随之而来,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接连而至。

“她怎么考那么好?”

“谁知道,可能是复读的。”

“对对,肯定是复读的。”

这些风凉话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她知道,在这一个朋友也没有,争辩也没什么用,就一心用在功课上。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她这样说。

初三一年,她都在二姨家生活,每天放学回家不仅要做作业,还要帮二姨看孩子,做饭,洗碗,样样都干。一年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变得更成熟了。

中招考试,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她以十一中第一名,超出一中分数线50分的惊人成绩考入了师范,户口也从农村调到了城市,她是她的村里唯一一个“农转非”(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

三年师范生活,轻松而快乐,她可以尽情去放松了。

跟几个好姐妹骑车去野外,带点吃的,就能玩上一整天。中午坐在飞机场上飞机的机翼下,享受着午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青春。

三年里,她由原先的“丑小鸭”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师范毕业,她参加了工作,直接被国家分配到梅东路小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她只有18岁。

她工作时认真负责,师德高尚,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各种评优评先中也出现了她的名字,最终,她成功评选上“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成为学校中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在工作之余,她还努力学习,又自学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

23岁时,她迎来了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经人介绍,她认识了文质彬彬的王彦军,并一见钟情,之后两人便坠入爱河,并于1996年喜结姻缘。在此同时,她的工作也从梅东路小学调至新建的殷都实验小学,工作条件与收入都有不小的提升。

在她从事教育事业这22年中,她只是千千万万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伟大事迹,但她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她无私与高尚,让人敬重,受到每个学生的爱戴。每一届学生,无论学习优秀与否,提起们的语文老师,每个人都怀着敬意。

曾有个学生在学校阅览室中偷拿了一本杂志,让她发现,她只是略加“提醒”,事后并没有大肆批评,而是和学生耐心谈话,教导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不失脸面。正是由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还有她高超的教学技巧,每次她带班,语文成绩都是年极第一名,她因为成绩的优秀也成为了教研组长。

她的母亲如今在老家还守着那3亩地,不过现在只是种地玩玩,颐养天年。她的三个姊妹们也都成家立业,如今的她,已是不惑之年,她仍坚守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

她就是我的母亲,她叫李丽锦。

人物小传初二篇六

母亲出生在1981年1月6日,那时梅花盛开,于是母亲名中有梅,骨中也有梅。因此每当提到母亲,我便想到“梅花香自苦寒来”。

母亲小的时候很胆小。上小学时,她父亲是教师,但不教她所在的班级。母亲害怕周围都是陌生人,于是每天早晨都让她父亲陪她走进教室,让他坐在一旁陪着听课。到了父亲教课时间,他就走了。母亲害怕,就总是偷偷跟在父亲身后,进了父亲的班便找个位置轻轻坐下,听父亲讲课。这一习惯等她父亲患上哮喘后才改正。

母亲第一次见到农村野鹅时觉得好奇,但又怯于碰鹅,于是她慢慢蹲下拿了石头准备砸,这些鹅却突然张开庞大有力的翅膀,连跑带飞要咬母亲,母亲则慌地拔腿就跑,还哇哇大哭起来。受到鹅的惊吓后,母亲生了一场病,从那以后,母亲的胆小生涯就结束了。

母亲病好后,她父亲患上哮喘,每天早晨,她母亲出去找医,家里的家务就堆在母亲身上。天刚刚蒙蒙亮,低矮的小屋的烟囱里冒出一阵阵炊烟,母亲匆匆忙忙推出与她身子同高的自行车。炊烟散尽了,她招呼一声父亲,随后关上破旧的木门,艰难地跨上自行车,在车上起伏着,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颠动着。每天晚上,母亲慢慢推着自行车走在黑暗的路上,老旧的链条声空洞地回响着。当看到远处那一点昏黄,才放下提到嗓子眼的心,加快速度向家跑去。对于刚上二年级的母亲来说,这是十分不易且痛苦的事情。这一年,母亲学会独立。

上初中后,母亲成绩优异,但因家境不好放弃了对口中考,母亲只得出来工作。首先是去档案局当文员,但她性格较孤僻,与周边的人没有共同语言,母亲忍受不住孤独就辞了工作。后来母亲做过推销,当过服务生,尝试各种工作但都失败了。自己开的小店也在我上一年级后关了门,她留下店里没卖完的东西说:“留下纪念也好。”母亲这之后没有想放弃,她不断去改变,找出自己的问题,一个个挫折与失败在她心中留下痛苦的烙印,但也筑成她坚强的盔甲。母亲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终达成了心中的目标。

母亲的怯懦会化作勇气的种子,深深埋进母亲的心田,开出一株腊梅,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母亲便会在严寒中昂首。百花丛中,她笑得极灿,香气飘得极远。

人物小传初二篇七

酒家晗,是一位让我感到惊奇的同学。她沉稳到令人惊奇。

她经常扎着一个丸子头,从来没有变化过。至少在我的印象中,她是这样的。她的丸子头发型,好像是亘古不变的,稳稳的站立,在他那聪明,他又不聪明的脑袋上。

说这句矛盾的话,可不是空口无凭。她是我们班的第一名,基本没有掉下来过,这是她的聪明。但有时,她会因为一到连我这个学渣都能写出的题而愁眉苦脸,别人教他好几遍,却还是不理解,这就是他的不聪明。也许你不明白,她的聪明不比别人多,为什么会比别人强呢?是因为他稳。

他稳很稳,非常稳,就像是一颗百年老树,不管周围如何嘈杂,她都古井无波;还像是入定的老僧,吃斋念佛,心无杂念,做他自己要做的事,好像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能让他有所动摇。

课堂上,临近下课时,同学们都蠢蠢欲动,但他依旧气定神闲的坐在椅子上,一笔一画;在课间时,大家都跑出去玩,只有他在回想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他一直都是如此的沉稳,我从来未见过他浮躁的样子。

在一次期末考试前,随着离考试的日子逐渐减少,同学们的心也逐渐浮躁,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变成了家常便饭,但酒家晗依旧沉稳的坐在她的位置上,翻着她的书,专心致志的复习。她如同一股清流,与周围的浑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她的稳重,连老师都赞不绝口,经常在同学们面前夸奖他。她即使没有高人一等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以沉稳来超越别人。“稳”便是酒家晗最大的智慧,沉稳如牛,脚踏实地,从不弄虚作假,这便是洒家晗。

人物小传初二篇八

我哥哥很帅,身高也不赖,哪哪都不差,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哥就跟一炸弹一样——一点就爆。但他仍然是我心中最好的哥哥。

提起我哥,那我可真是能讲的唾沫星子满天飞。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哥哥就是“恶毒王子”:抢拖鞋,抢电视,抢零食……每天层出不穷。现在两极反转,他在我哭、哭、哭的逼迫下终于进阶了,有好吃的总是能变法术般变出来。这么多年了,他的英俊帅气没有改变,但比天大的臭脾气却减轻了不少。记忆里小时候吵架总是吵不过哥哥,尽管他离我一个手臂的距离,但我还是能被他吵哭,所以每次一见他都绕着走。

小时候的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调皮鬼,惹的哥哥总生气。记忆里最深的是:我哥被我气的两眼通红,手上的拳头一个劲捏着,青筋都爆出来了。就在我以为自完之后,我哥一摔门进了自己的屋子。第二天当我厚着脸皮去跟我哥要吃的时,我哥从一堆麻辣味里的挑出了五香味儿的,然后看似不耐烦的甩给我说:少吃点儿,都这么胖了。”

随着年纪的变大,我仿佛能够明白哥哥对我另一种层次的爱——暴躁、不耐烦、做错事瞪你、吵你(能吵哭你的那种),但我仍从记忆里刨出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当我生日收到的最大一个礼包是哥哥送给我的;当我生日全家人都知道,却唯独我不知道的惊喜也是哥哥送给我的;很多好吃的东西也总是能够分享给我。一边嘴上说着我胖的不能看,一边暗戳戳的给我点小零食让我解解馋。

说实话我这个妹妹当的也确实不怎么合格。我哥在我又哭又闹的双重打击之下还能又帅又好看,真的是非常厉害了。哥,恭喜你被迫进阶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