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明节名家散文(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37:40 页码:7
清明节名家散文(大全11篇)
2023-11-11 09:37:40    小编:ZTFB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精练,避免出现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生活习惯,希望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一

转瞬十余年,当初年少的我已过而立,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带着小孩、伴着妻子、拿一把锄头、提一袋果盘,走在祭拜的小道,心中不免想起许多事。当初带我拜祭祖先的爷爷如今已安静地躺在这片青山深处,当我拿起酒壶,将一杯黄酒洒向脚下的土地时,他是否感受到,当初的少年如今正在怀念,怀念他的笑、他的脸、还有他粗糙的手在我脖子里留下的奇异感觉。

如今仍然有种冲动,仍然想大声地呼叫几声。可惜,我不能,即便身边的妻子不反对,但如果让孩子看到了,多少有失父亲的威严,更何况,在许多天前我就已经向他们发出警告,清明拜祭,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活动,不得喧哗,否则惊动了祖辈的休息,便是弥天大错。

这种警告其实并非我的原创,早在少年时,爷爷便已对我做出了同样的教育,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我太过调皮,总会在不经意间挑战爷爷的耐心,而且,每次挑战都很成功。我总是想着各种办法与爷爷唱对台戏,希望有一天能彻底脱离爷爷的管束,可等到爷爷终于离开,才发现有一种思念太过伤怀,哪怕他骂我,我只愿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

看我还在出神,妻子拉了拉我的衣袖,安慰道:往事已矣,虽然爷爷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但只要有爱,无论多远,他就在我们身边。

山谷射来一束阳光,烟雨渐散,天空似乎一下子明朗起来,对面的山头也有人在庄重地祭奠,爆竹声中,他们肯定也和我一样,在缅怀一个人、一份情、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二

呜呼哀哉,儿母竟辞人世。一棺永闭,一堆土埋。养儿等倍赏辛劳,未享片时之福,空操一辈之神。白天拿锄替父一身泥,晚上携儿带女娘自然。搞集体支持儿父工作,耕牛操耙,月落星稀下地耕耘。

儿母在旧社会,出身贫苦家庭。幼年死娘,跟随爹奶。为了生活,儿母七岁就替地主当过个佣人,端茶送水,绣花谋生。怎奈人小灶高,只好椅凳增身,洗碗抹灶,为的是混饭谋生。殊不知苦熬了儿的娘亲!十岁时,年幼的双肩开始当家做主,操持家务,租种地主佃田,自己落得谷头谷脚,生活真够辛苦。儿母三岁就失去母爱,儿的外公因失去生活伴侣致疾缠病,儿母姊妹三人,依仗祖父祖母抚养成人。儿母无兄少弟,因而招赘吴门,五零年间,儿父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操家重担自然落在儿母肩上。儿母艰难料理姨辈出嫁,倾心安葬三位两辈老人入土为安。

白莲水库建成,住宅几经迁徙,最终定居栗林。后儿父任职于村,秉性忠诚,一心为公,家事少问。家务重担自然落在儿母身上。抚养儿辈六女二男入学求知直至操办儿辈婚嫁。在那年代,家大口阔之至真够苦坏儿的娘亲!野菜酸汤,糠头米细,儿母领着一家老小,艰难度日。儿母坚强重负,唯恐饿坏儿辈心肠!人说黄连黄柏苦,可儿母比黄连黄柏更苦!苦命的娘亲,您老为儿辈付出艰辛,其价值实在令人无法估量。这叫儿辈如何图报您的养肓之恩?呜呼痛哉,儿母秉性善良,谦恭淑慎,勤劳苦做,克俭克勤,不舍吃不舍穿针头削铁,不怕苦不怕累沙里淘金!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艰难困苦娘受尽,几十年如一日的娘您总是待人以诚,和里睦邻,遵老爱幼,誉满乡村。

值兹政顺人和,国强家盛之际,真可谓苦去甜来,形势宜人。唯愿儿母长相厮守,饱享晚年天伦。哪料到近年来儿母病痛缠身。儿想替娘受病却无能!纵使千金散尽,难买娘的寿庚!真个是病入膏盲无药可寻。儿母辗转挣扎,痛不欲生,于中秋月圆之次日撒手人寰痛煞儿心!论岁数,儿母寿值古稀又八,论境遇,儿母不应就此辞尘....呜呼痛哉,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存。

呜呼痛哉,问儿母您最疼痛的骨肉亲生您怎忍心撒手不问?问儿母您最关爱的女婿外孙您怎忍心舍得离分?问儿母您平时最爱人情,今日里众亲邻前来为您送行,怎不见您向众亲邻道谢填情?问儿母您平时最爱热闹,今日里怎听不见您的笑语欢声?千支笔万张纸写不尽儿等的悲情,千声啼万声哭,哭不回儿的娘亲!

儿母养儿勤劳,恩深似海,儿怎报儿对娘的深深愧疚孝未尽,望儿母宽恕儿辈无能留娘细品天年,再望儿母在天之灵保佑儿父百病不生身心康泰,庇佑儿辈家家人安物富,谋望从心!愿儿母一路走好,含笑九泉,永安穴穸!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三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一个城里人到农村去采风,问一位足不出村的农民老大爷:您老人家没大见过城里人吧?老大爷回答说:咋没见过?一到清明节都来啦!——这个笑话说明,很多的“城里人”,其父祖辈都是或者曾经是“乡下人”。“城里人”与“乡下人”无法剪断的那种联系,就是清明节的意义之一。

是呀,与清明节的那个深厚的联系,基于我们对老家祖辈的血缘与情感的联系,无论你身在哪里,落籍何处。当然,即便那些“老根”在城里的人,也是要在清明节祭祖的,但受条件限制,或受旧的风俗习惯影响已经很少了,比起乡下人对待清明节的重视就要淡然得多。

这些年,由官方举办的祭奠仪式方兴未艾,有祭奠黄帝,祭奠伏羲,祭奠神农,祭奠女娲,祭奠大禹,祭奠孔子的,等等吧,绝大多数活动也是选在清明节这一天举行的。清明祭祖,原本就是官方发起推动、民间响应传承、历史已很悠久的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国祭,还是民吊,都与我们民族的根和我们个人的根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大家都知道,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干系;关于清明节的许多诗歌,大家也知道,诸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之类。无论是官方祭奠始祖的宏大场面和煌煌祭文,还是民间祭祀父祖的传统行为和寻常表示,清明,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令,已经被我们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涂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是我们对于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礼赞和一种敬畏,是人文高度发展而又保持着先贤哲思与国人特殊情感的宗教般的仪式,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生命阶段,也包括我们,发自于灵魂深处的对已故先祖和亲人的追思与缅怀的个极其重要的节日。

无论作为生命群体,还是这个群体里单个的成员,那根生生不息的链条,把我们从亘古一直连到了现在,并且还将连向今后以至永远。这根链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清明,在这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日子里,你就会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它是那么的无形,教你无处找寻,不得一见;它又是那么具体,总会使你内心觉得隐隐作痛,于不知不觉间就已经酸涩了鼻腔,潮湿了眼眶。

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人类的先祖,人文的始祖,他人的父祖,不是在清明节这一天都可以笼统一起来祭拜的。由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时限,你记住的只是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你家族里的因为某种缘由必须被你牢记的某个血缘亲人。你记住的只是那根长而又长的链条里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那根链条环环相扣,没有间断。你记住了其中的一环,或者两环三环,便也是记住了那根链条,以至于直到有一天,你也成了那根链条里的一环,被你的儿孙所记住。——清明,就是一个提醒你记住已故亲人的节令。

在清明时节,我们都要给已经亡故的亲人烧纸、放炮仗,敬献酒肉果蔬。我们深信,那些远去的亲人会在这一天,感知到我们的哀思,接收到我们的祭品,与我们一道共享他们已经不再享用的人间饮食福受。——清明,便是我们对已故亲人的一次探望,和已故亲人的一次小聚,与已故亲人的一次阖家团圆。

也许,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关于已故亲人的许多记忆,会逐渐变得依稀模糊,零零星星。但那个亲人曾经说过的某句话,曾经有过的某个举动,或者某次的一颦一笑,总会被你忽然想起,总会在不经意间泛起你心中的涟漪,总会断断续续的出现在你的梦中。——清明,便是对你平时没有在意的这些情感思绪的一个小结,一次汇总,一瞬定格。

清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我们与已故亲人情感相依的纽带,与已故亲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已故亲人拉话家常的宴会,与已故亲人久别相望的等候,与已故亲人泪眼相迎的预约。

故人长已矣,亲情是永远。即便岁月多么冷酷,时间从不间断,但那无边的亲情,总是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如同花儿一般鲜艳,如同松柏一般长青,如同日月一般光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清明的定义,说千道万,归结到底,还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终身感受、永远不能忘怀的两个字:亲情!

记住清明。记住亲人。记住亲情。——记住了这些,便是记住了我们的生命的由来,记住了我们的生命的历史,记住了我们的先辈曾经记住的也将被我们的后辈记住的一切。

更重要的是,记住依然健在的你的爷爷奶奶,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丈夫妻子,以及那些也把你记在心里的人。记住并珍视你现实今天所拥有的,正是清明这个特殊节令无数次给予我们的启迪,给予我们的一个代代相传香火不息的真谛。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四

但多少有一点,也无关紧要。

小区的犬吠,半夜鸡叫,不影响。

我一万步的快走。寂静的脚步。

似乎比清晨的鸟语还要清晰。

而这是要走向哪里呢?

哪里才是你的前面。

穿过那片树林,可否品赏明前茶?

事实上,新发的枝叶早已挂不住。

任何一滴露了。环顾左右,风和雾。

全是雨水的想法。

慢条斯理,沉思或是低语。

整体而言,对于我来说。

人生太匆匆,而我,似乎已走到。

只剩一个想法的时候了:

无论如何,我不想你比我走更得快……。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五

自2008年始,清明节正式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每到这天,人们都很隆重地开展祭祖踏青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民俗传统文化。然而,寒食节并非清明节,寒食节的故事鲜为人知,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或“冷节”,也叫“百五节”,即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两天,这天人们一般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绵延两千多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恰巧在24节气的清明节期间,于是人们便把寒食节当成了清明节了。眼看清明节快到了,为了了解这个民俗,我便仔细阅读《古文观止》中《介之推不言禄》篇,总觉得应该用文章形式告知人们,以纪念介之推这位值得崇敬的古代中国好人。

在晋国时,晋文公的弟弟当上国君,晋公子重耳便流亡国外,颠沛流离,由于生活贫困,加之有家不能归等原因,公子重耳有时因为生活贫困常发牢骚,每天的粗茶淡饭难以下咽,追随他的一位谋臣介之推,有一天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为公子重耳熬了一碗肉汤,眼看公子吃的狼吞虎咽,介之推显得很坦然。晋公子虽然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的,当时也没在意,可后来有人告诉了他,晋公子发自内心的感激他。

后来晋公子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可在论功行赏时,偏偏忘了介之推,介之推无怨无悔,带着老母亲隐居到家乡的山林里,介之推心想:没我的帮助,他也能做国君的,虽然人们纷纷请功要官,介之推觉得这样做对国家不利,对百姓不利。可见介之推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有一天,晋文公突然想起了介之推,便要部下请介之推出山,介之推不接见,也不出山林,晋文公便决定亲自去请,偌大的山林,哪里能找得到呢?有人出了注意,用三面放火烧山的方法,逼他从这面山林走出来,结果有个奸臣因为嫉妒介之推出山后会被重用而遭到排挤,便偷偷让人四面烧山,结果介之推和老母亲被活活烧死在山林里,晋文公一行找到介之推时,发现他抱着自己的老母亲,被烧死在一个大柳树下。

第二年,晋文公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在坟前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飘舞,晋文公望着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摘下几枝柳条,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因为这天是清明节,于是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介之推的忠孝义举,在这天都自觉的只吃熟食,不生烟火。几千年了,这一节日文化内涵日益丰富,也许是因为杜牧的诗,人们于是混淆了清明节和寒食节。

这个故事应该让当代的中国人永远记在心里,记住介之推先生忠君孝亲和不言禄的高尚品德,也让当代的人们在清明节踏青之时能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六

我父亲应该算是一个标准的严父,我们兄弟姐妹每次会集一处,谈到父亲时,都会说父亲他‘太狠了’,他不论是对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中任何一人,都没有好言气,他跟我们说话时,几乎都是以命令的口气说,谁敢不听他的话,遭到的肯定是喝叱,或打骂,因此,我们兄弟姐妹都怕他,只有幺弟胆大一些,敢与父亲顶几句嘴,因而遭到的鞭打也格外多。前不久,我们兄弟姐妹会集一处谈到父亲时,还在说‘怕他’,而幺弟更是愤愤不平的数说着父亲是多么的‘凶狠’的拿着鞭子追打他。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别的小伙伴的父亲陪着自己儿女玩耍,甚至让儿女骑在自己脖子或背上玩,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变着法逗自己孩子开心。而我们兄弟姐妹想这种待遇,几乎是奢望,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受到父亲这样宠爱过。在我的脑海中,实在搜索不出来父亲抱我、亲我、陪我玩耍、逗我开心的片断,尽管我小时候,还算乖巧听话,读书时成绩一直很好,在学校时几乎年年得奖,在家做事也算勤快,可我从来没听到父亲当面夸赞或鼓励我的话,更不要说买点小物件奖励一下我。那时候,我一直以为父亲对我不关心、不满意,甚至不喜欢我,直到若干年后,与父亲关系特别好,又很谈得来话的大表叔、三表叔、大姐夫告诉我,父亲经常在他们面前夸赞我,并以我为自豪,还说计划将他退休时唯一“顶职”的指标送给我,只因我在参加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自已考进医学专科学校而走上工作岗位,父亲才将这个唯一指标让给比我大三岁的二哥顶了职。

待我们长大后,才慢慢理解父亲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他虽说没陪我们玩耍,但在外地教书的他,每逢星期天或放假回家时,都要带一些好吃或好玩的东西回家,让母亲分给我们解馋;他在山区教书时,总要挤时间到山上采摘一些野果子带回家,让母亲分给我们品尝;逢年过节,他即使不买他喜欢的烟、酒,也要想法买一些布料回家,让我母亲给我们做新衣裳;我在外地读书时,除了全数给我开出的必要的生活费、学习费用外,他总要多塞一些钱给我作机动用;作为国家正式公办老师的他,虽说工作几十年,工资也不算低,可他却从来没舍得花钱到外地旅游、到餐馆或酒店海吃海喝,也没舍得花钱为自己买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或像样的大衣与皮鞋;为了补贴家大口渴、入不敷出的家庭费用,父亲甚至利用星期天、或暑假、寒假时间到山上砍柴卖,为了我们这些子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他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

我先前只以为父亲的“凶狠”与“冷酷”,是他性格的因素,是因为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不会哄人开心,只到一九八八年,我让他到厉山镇我家中,帮忙带我的只有三岁大的双胞胎儿女时,我才发现他很会哄孩子开心,他给孙子、孙女讲童话故事,他颈部托着孙子,怀里抱着孙女到附近风景区游玩,他与孙子、孙女玩抵头游戏,捉迷藏,甚至让孙子、孙女同时骑在他背上玩耍,变着法哄两个孩子开心,他把我们少年时奢望得到的宠爱,全给了只有三岁多的双胞胎孙子与孙女,以至我的两个孩子,在我星期天从几十里外的工作单位赶回家中时,当我与他们的爷爷同时伸出两手要抱他们时,俩孩子竞然是舍我而扑向他们爷爷的怀抱。

茶余饭后,我与父亲闲聊时,我问父亲在我们年少时,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肃?那么“凶”?那么“狠”?父亲缓缓说道:“你爷爷在我只有十几岁时,就告诫我说:‘自古慈父多败儿’,对孩子不能溺爱,不能娇生惯养,要让孩子有‘怕惧’,否则,孩子就可能由着性子胡来,就可能变坏,就难以成才,这样一来,就等于害了孩子。因此,我就学着你爷爷对我的样子对待你们。”

受爷爷、父亲这一观念的影响,我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严格的,虽说外表不像父亲那样严肃、“冷酷”、“凶狠”,但我绝不娇生惯养两个孩子,例如在一九九八年,当我的双胞胎儿女考进离我家只有几百米远的桥头中学读书期间,我坚决不准两个孩子回家住,而是逼着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住读,也不准其母亲为他们送饭,也不准其母亲随便给钱他们,逼着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这也许是我的两个孩子后来独立性很强,学习与工作方面还算较优秀的缘故吧!

“大爱无声”,父亲用他的‘严’、他的“凶”、他的‘狠’,他的‘冷酷’等表象,掩盖着他内心的火热,与山一样高大的父爱,以致后来日渐懂他的我,每次听到刘和刚唱《父亲》这首歌时,都会热泪盈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年了,随着清明时节的即将到来,思念我那外冷内热的父亲的心情难以自控,写下这篇短文,算是略表一个儿子思父之情吧!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七

春天不觉已经过去一半多的时光,如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在眼前了,清明的雨还没有被烘干,如是又依稀淋湿了这清明的心绪,就在清明节当日,和往常一样,我还是和儿子从家里出发回乡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这的确是我当时的心绪,对亲人的深深怀念,我无需去掩饰这份清明的心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淋着这场清明的雨,心情如这天气一般,沉重,悲伤,记起,而泪如雨下,点点滴滴都藏着一份失去至亲的辛酸!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尘世间。清明节,原本是春天踏青最佳日子,青草碧碧,柳树依依,满眼都是清新,可是,在四月清明,又将其作为人间祭祀祖先的节日,于是叫人们欢欣之余,多了一份清明思念亲人的离愁在心,如淅淅沥沥的春雨潮湿着我们的心绪!

行文至此,我便想起前几日哥哥在我微信圈里曾写过的一段话,原话是:清明是万物生长、柳绿花开的时节,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却要祭祀过世的亲人,这或许是中庸思想的体现,过喜过悲,过思过忧,过之不及,都是不好的。

中庸是我们思想里的一种,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或多或少都流淌着这血液,我的思想里一样存在这样的印痕,有些事情虽然我们不能说出中庸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的做法与看法在一些时候都是难以逃脱这思想的!

(二)记忆。

跟着这个话题,我再次想起了八年前的十月,父亲离开我的情景,父亲生前一周,我一直守在父亲的身旁,我亲自见证了父亲离开人世的一幕!在生的面前,父亲挣扎着,最后还是抵御不住这死神的命运,父亲走了,给了我生命无数的思考,我敬畏生命,如父亲所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善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每一个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车儿在雨里且行且住,当我脑海里想到生与死的问题之后,悲没有了,与之而来的是对于这生死之间一段距离的思考,我们都是这一段路上的风景,不论我们的生命之路走多远而等待我们终点的只有一个驿站——即死。我们都是这生命中的过客,只有将自己仅有的每一个日子努力的走过,或许是对于我们人生最好的善待,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驱车回到乡下。雨虽已经停下。可被雨淋湿过的小院一片安宁,院子里的果树已经长出了绿绿的叶子,嫩叶上沾着雨珠,高出云端的大杨树,枝条泛绿,在轻风里依依摇摆,我家的小狗看到我们到来,向我们飞奔而来,摇着尾巴,试图在向我们献媚,儿子用手轻轻的抚摸小狗的头部,小狗还不停地叫着。闻小狗叫声的母亲也从屋子里走出来,母亲正穿着一首冬日紫色的薄薄冬衣,还围着围裙,看样子是早给我们做午饭的样子了!这就是我母亲的习惯,只要听说我们回来,给我们做喜欢的饭食,这是母亲唯一表达对我们到来的一种方式,不过,吃过母亲做的面后,心里的味道就慢慢地变了!

(三)祭祖。

我们这里的清明是正清明,在清明节这一天,不论我们走多远都要回家祭祀祖先的,这是一个地方习俗,对于先人的祭祀形式是多样的,在我们这里都是亲自上坟的。

之后,我才知道我的几个姑姑生活并不如意的,她们的哭诉有一般是倾诉,每每遇到这个情状的时候,我的父亲和我们就是一番的安慰,人的情愫就是这样,在发泄之后,得到人的安慰之后,心绪会渐渐的好起来一些!

到达父亲的墓地,已经下午两点左右,我父亲的墓地在离我们村有着三里地之远的一个地方,哪里曾经是我们家的地,也是我们家曾居住过的一个后院,现在已经成为一片荒野,我的祖母与祖父也埋在这里,在墓地长着许多的树木,远看像一座树林,十分的雄伟!

那一份清明的悲伤,何尝不亚于对于离别亲人的一份份心痛?

(四)作别。

从墓地已经回来,已经下午四点,我们兄妹四个,再次拜别母亲踏上各自回家的路!

人生是一条旅程,古人曰:路漫漫其修远矣,不论在人生路上多么的艰难,我始终不会忘记父亲与先人的嘱咐,做好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交代!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八

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亲。

关于姥姥的记忆,一次一次地来到过我的梦中,梦里永远是我最后见到她的那个日子。她在吐了一夜鲜血之后,为了不耽误我的考试,悄悄藏好半缸子鲜血,鞋干袜净,整好头发,坐在床沿上等着送我上学。出家门前,姥姥叫住我,给我的手里塞了两个桔子,姥姥说,乖,去考试吧,回来姥姥还坐在这儿等着你。十五岁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我从满月被妈妈抱回的那个小院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姥姥的那个小院子,看见守了我十五年的姥姥常坐的那个床沿空了。问妈妈,问舅舅,他们说姥姥进了医院,还说让我考完试后再踏踏实实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我就这么一门一门地考试,那是我初中毕业的中考,考完的那天回家,看见妈妈和舅舅神色凝重地坐在客厅,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让我的脑袋嗡一声就炸开了。他们跟我说的是,你长大了,要告诉你一件事。然后我才知道,姥姥住进医院三天后就走了。她进医院的时候,胃里的瘤子已经破了,人迅速地脱形消瘦,八十高龄的老人,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让老人喜欢的孩子来送送吧。但是,要强的姥姥跟我妈妈和舅舅说,就让孩子记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学的样子,现在这个样子会吓住孩子,我不见她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遗憾,或者这才是她真正的骄傲。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遗憾,还是我的幸运。我的姥姥,就这样在每一年清明回到我的梦里,没有仓惶,没有憔悴,永远是那样鞋干袜净,目光从容。

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个人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个小女儿生命中邂逅的第一个男人,是那个永远可以纵容她的任性,永远可以呵护她的无理,永远可以给她对人性和对爱情的信任,永远在她背后如山般温暖的那个臂膀。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以后,女儿才能一一解开对父爱的误读,父爱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父亲有的时候宁肯把爱守成一个巨大的秘密。

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姥姥像贾母那样慈祥地呵护我,而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正。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九

雨,轻轻的拍打着枞树枝中抽出的嫩绿,微风吹拂着它左右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致意。灰蒙蒙的雨丝罩着这山上的一切,也罩住了整个清明时节,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飞。天,乌黑一片的云往下压着,把整个山顶压的踹不过气来,一切都异常沉闷。

山上的常青树挺拔的巍然不动,骄傲的显示着是挺过了严冬,正在接受春雨的洗礼.满山的粉红色的挑花并没有给桃树带来繁荣,倒是飘零的花瓣带给人们一副凄美的景象。整个山峦穿着粉红色的衣裳,在蒙蒙的细雨打扮下,倒像一个的姑娘。树上的鸟儿没有了叫声,只顾抖落自己身上的羽毛。满山桃花,彰显浮华,风如拂尘,能吹去俗世的无奈,但愿也能净化灵魂。是谁将灵魂缱绻?于匆忙的时光中,相聚与分离。雨,静悄悄的下着,除了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什么也没有了。

这一切景象虽然凄美,但还是那么的清新,深吸一口气,在这薄凉的倒春寒气流当中回忆往事,细数流年,真的很美好。静默在这里,思绪总会飞得很远,岁月教会了我们成长,那些记忆在脑海中若影若现,笼罩于心间。人生的路上,请珍惜一起看风景的人,或许在下一个转角处,便会挥手告别。前辈的经历告诉了我,生活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生命也不是那样无趣,饱尝苦难的人,生命是一种厚重;你虽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生命的深度。无论是几许沧桑,静默一湖恬静。我的亲人啊…..入泥三分,入土三分,剩下四分,是风雨中高傲的灵魂!

站在这里,往事幽居在心头,多少的恩情,多少的感慨,把我拉入从前。我总觉得好多话没说,好多事没做,时光的列车拉着我们一路奔走。所以还有多少没来得及,就已被忘在生命的驿站里……再转身之间被一笔拂去。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都是沧桑,还有岁月沉淀的那份静美。春雨,淋湿了我多年的心语,在这独处的环境中,总会渲染心底那一抹风景。斟一盏怀念的茶吧!让往事在杯中荡涤。归去的路口,时光已从指间的缝隙蜕化成惆怅。一段光阴的背后必有暗角存在,那些无果的追求终究敌不过日月婆娑。低眉处,不过是自己素描的那一片光影……。乌云悄然的走开,清风缓缓迎来。曾经的美好,未曾辜负,落花散尽,风轻云淡。所有这些感慨都是对亲人真情的怀念。

远处;

群峰一片。

沉寂,

树梢微风。

敛迹。

林中栖鸟。

静默,

亲人你也。

安息。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十

清明前一天,我独自驾车回神木县乡下祭祖。百十公里长路,需经过榆(林)神(木)高速九十多公里,神(木)马(镇)二级公路二十二公里,栏(杆堡)武(家园则)乡村便道十公里。所见所闻值得回味,以记之。

——题记。

一、高速公路上。

暮春七点钟的陕北高原,天空已经放晴了。我从市中心的西沙开车出发,向榆林北高速公路入口处行驶。七座以下入口通道的栏杆向天竖立着,不像平时那样横着栏杆一车一通过——清明节放假不收通行费。从榆林到神木不到一百公里的高速里程,来回可以节省一百三十元钱的过路费,差不多够我的排量1。6的小轿车加油了。

榆商高速公路上各种车型、不同车色的车辆西来东往,像是一条流动的“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就连运输煤炭的“前四后八”大卡车都从超车道上呼啸而过。比之平日,车流量明显增多了不少。在城里上班的人们都要急着赶回老家的坟茔上给仙逝的祖先们祭祀去呢。

高速公路两侧的林带上隐隐泛着淡淡的新绿,塞上春来迟。金鸡滩、大保当、锦界地界宽阔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往耕地里运送着农家肥,因为节令不等人——“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我的车速保持在八十与一百迈之间,这样既不会超速违章,也不会过度紧张,心情随着天空的晴朗而舒畅,就这样清醒地奔驰在回家祭祖的路上。

二、农科路倒车。

八点四十分,小车通过横架在窟野河上的二郎山大桥,算是进入了神木县城的大街。往南第一个红绿灯左拐,进入农科路街道。此时,我的肚子正在咕咕噜噜地宣示着饥饿。街道的南面有一家农家饭店,门前正好有一个停车位。两把将方向盘向右打死,挂上倒挡,右脚猛踩油门,只听哐当一声,赶紧换右脚急踩刹车——一辆电动摩托车应声倒地。

车熄火,我从驾驶位上下来。一位中年妇女推开饭店的玻璃门看着被撞翻的电动摩托车。“是你的摩托车吗?”我红着脸小心地问那妇女;她笑着点了点头。我把摩托车的后座垫按进座位上,扶起跌倒的车身。

电动摩托车的车座上缠绕着层层叠叠的透明胶带纸,整个车身破烂不堪。

“我饿了,还是想停下车进来吃一口早点,没注意到门口的摩托车”我向她道歉,“实在不好意思。”

我又说:“老板,您看……”

她说:“一辆破摩托,没什么。不过,我们饭店的大厨还没有来,我也刚进店。”

我再次说道:“您看这……”

她又说:“真的没什么,快走吧,看看其他地方有卖早点的没。”

上了车,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阿弥陀佛,总算遇上好人了。

前年清明节那天,也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一个人驾着车回老家祭祖,一辆微型面包车飞速从我的车身左侧超过,来一个紧急制动,我的宝来车的左前大灯还是被挂了彩——当即掉落在地上。

那个年轻小伙子占道逆行、涉嫌闯红灯、肇事,说他急着送完货要回老家的坟头上给先人烧纸去呢。

接下来的二十二公里绕山公路,我开车十分地小心,生怕在这种“鬼魂乱窜”的日子里再撞了哪路神仙的马头。

三、冷库路买祭品。

到了冷库路大街,算是神木大街的城乡结合部了。我把小车停在一家纸火店的门前,下来买香烛、贡品和纸钱。

这是一家专门给逝者卖物品的纸火店。罗香、蜡烛自不必说;单那纸钱的种类就已经五花八门了。刻版印刷的阴间纸币面额大小不等,有上亿万、千万、百万、万、千大小不一的面值,还有用纸订打好的常用麻纸钱,金条、银条、金元宝、摇钱树、金斗、银斗等品名繁多。什么纸糊的电视、手机、小轿车、童男、童女和斗库(房子),单是斗库一项就分五七间、大三五间、小三五间、方五间、卷棚三合斗库、三合斗库、楼斗库和挑角子等大小不一的规格。真可谓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廊檐院墙,色彩斑斓;画工精细,气派不凡。实乃匠心独具,极尽奢华。

总之,人间有的应有尽有;人间没有的这里也有。

我买了几种面食贡品、高粱酒、罗香、金元宝和常用麻纸钱,离开县城朝着家乡的方向行驶。

四、一挂冰瀑。

小车转过散岔村的桥头,进入大山深沟里。

南山的崖畔上高挂着一幕冰瀑,仿佛一块儿洁白的羊脂玉镶嵌在黑黢黢的阴山上。使人不由得想起清官包拯额头上的那一块胎记。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压电铁塔,大有直刺云霄的味道。还想多看一眼那美妙的画面,却苦于山路弯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双眼直视着前方,时不时还得瞄一瞄左右车窗侧面的后视镜。害怕从高大茂密的柏树林弯路上突然冒出一辆牛拉车来。

那一挂冰瀑已经深深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它没有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美;也没有贵州黄果树瀑布“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的雄奇。却像一弯白白的新月高高地悬挂在陕北大石山的崖壁上,显得那么神奇冷寂!也给这盎然的春意留下一块难忘的记忆。

五、一碗羊杂碎。

车过二十二公里神马路标,从山庄沟村子的深山沟里出来眼前豁然开朗。家乡栏杆堡镇政府办公大楼就呈现在眼前。这是一座新修的办公大楼,曾经引发自媒体的一度关注,现在总算安静下来了。

街面从栏杆堡牛栏川河1号大桥开始,由北向南不足一千米。新筑的柏油马路两边装上了精致的路灯,长长的店面前铺上了崭新的水泥方砖,与街道浑然一体,整洁干净。一改往日黄尘飞扬的破败景象。

与街面隔着牛栏川河的孟家塔,几百亩浇水园子上盖起了温室蔬菜大棚,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把新鲜蔬菜运送到神木县驼峰路农贸集市上,市民们可以经常采购到无公害有机蔬菜。

把车停在老苏农家饭店的门前,进入这家新开的二层小饭店,老板正在后厨的案板上剁羊肉,见我进来,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并给我倒了一杯老茶水。

我说:“老苏,来一碗神木羊杂碎。”老板答道:“好的,马上。”

神木羊杂碎主要由羊头、羊蹄肉,羊肚、羊肠、羊肝、羊肺和羊血这些主食材组成,再加上适量的豆腐条,在羊骨头熬煮的羊汤里和煮做成。出锅前撒一撮葱花、芫荽,味道好极了。

做饭的功夫,初中同学志忠和要兵也进到饭店里来。握手、递烟,少不了问长问短,感叹逝去的青春,鬓角的青丝已经染上了霜华。

喝了一大碗羊杂碎,浑身觉得热乎乎的,一上午的车马劳顿顿时舒缓了许多。

志忠从单位上拉过来一袋碘盐,让我给我爸妈捎回去,免得二老再赶着牛拉平板车到镇政府来领。以前只知道神木县农民看病吃药、住院再不用自掏腰包了,没想到连老百姓吃盐这种生活琐事都有政府来操心哩!

六、一路风尘。

告别志忠,驱车爬上东坡的沥青油路,母校栏杆堡初级中学崭新地坐落在车窗外水沟的石畔上。我看见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在校园院子中央的旗杆上迎风招展。

1991年夏天,我从新疆部队回来探亲,栏杆堡村的山野里到处都是挖开的大大小小的新土坑。回到家里,三弟告诉我那是人们盗墓挖开的古墓坑。据说盗墓挖出的许多文物都是战国年代和西汉时期的古董。很多人家因为盗墓而修建起了砖瓦房,买下了大班车。为此,忙坏了马镇中心派出所的民警们。神木县公安局的头等大事就是防范、打击本地的盗墓者和外地来的文物贩子。

栏杆堡镇最后三个村村通水泥道路正在昔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道路施工,我的家乡武家园则村也在施工之列。

在峰山祖先的坟墓上祭祀毕回到村口,我看见路边由铲车挖开的新土崖上几位户下长者正在剖挖着什么。我以为他们借着修路正在盗墓呢。在我们这里,可以说随便一铲车下去说不定就能挖出一件成百上千万的宝贝呢。我把汽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等黄尘散尽打开车门,几位户下大爷远远地问我回来烧纸来了?我说是哩。

我们坐在地畔上抽着烟,喜姥爷说他大爷的墓葬被铲车给挖掉了,白森森的尸骨扬了一道坡。他们正在捡拾散落的骨头哩。我问他怎么与施工方协商的?喜姥爷说施工方嫌麻烦,给了他们三万块钱让自己倒墓葬哩。我说这样也好,让先人先入土为安吧。

七、与父母亲拉话。

车到院子里,母亲正坐在平房门前的台阶上剥葱梢子哩。大黄狗摇着尾巴直往我的裤腿上蹭,蹭就蹭吧,反正我的衣服上已经沾满了泥土。

我笑着向妈妈说:“妈,我回来了。”母亲亦是笑容满面站起身,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我赶紧跑向前:“妈,你的腿病又犯了?”“没事,没事,坐久了,腿麻了。”母亲边说边拍着手上的泥土,我已经搀住了她的胳膊准备往家里进。

母亲说把这些葱梢子剥净了让我给市里的二妹拿上,冷藏在冰箱里能吃好长时间哩。我们这里的红葱无论是炖羊肉,还是炒菜、熬汤做哨子,都要撒一把葱花调味。

母亲说父亲一大早就到村子大坝的岸上掏茬杆去了。我站在硷畔上能够瞭见父亲挥动镢头劳动的身影。父亲身边的那一坝清水,从我记忆时起就一直浇灌着两岸的大片田园,无论天年如何干旱,园子上种什么庄稼什么庄稼都能大获丰收。难怪我们村的村名叫武家园则哩。

母亲开始烧火做饭;我把车后备箱里的豆腐、盐巴和蔬菜拿下来。和母亲拉了半个小时话,我说我要到坝塄上去看看父亲。母亲说:“去吧,饭快熟时赶紧上来吃饭。”

哦,我的白发亲娘,我的与土地做了一辈子斗争的父亲。

清明节名家散文篇十一

清明过后,雨量眼看着就多了。

清晨起来,风里飘着润湿的泥土的味道,从纱窗中,窗帘下透进来,沁人心脾,泥土与花香,不可多得的清凉拂面;正陶醉着,蓦地,却叹了一声气来,“昨晚一夜风雨,又该是落红片片了。”

是啊,真是可惜了。花开奢靡,片片成泥。前几日在门户前,看见的那些极是秀美小巧的桃花儿,都泼洒了一地落红。古时候说美人红泪,不曾相见过,想着那是多么楚楚动人,抑或凄婉涟涟的景色:绢帕葱手,清眉绣眼,竟能泣下红泪来,当真是愁深情长么?这勾人的滋味,只要稍稍琢磨琢磨,动情的,实在细想不得啊。如今看这春雨,看看这满地花瓣,昨夜一宿,还真道是有红颜泣泪么。

早春也不早,晚春随后就到,初夏是急不可待的。谷雨过后就要立夏,中部的春季不会很漫长,相反会很短暂。一个来月的光景,花儿就开遍了枝头,红的、黄的、粉的、早的和晚的都到齐了,至于而今,都摇摇欲坠,颜色浓成浸染,纸捏似的安放在枝头,竟还是经不起微风细雨的侵扰了,飘然滑落。我想象着花瓣飘落的姿态,扩大到漫天的花瓣一齐飞舞,下一场花瓣雨如何?在雨季到来的前兆里,满世界一直飘着,飘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纷纷乱乱的故事......这壮丽得堪称奢华的场面,让人沉浸到如痴如醉,不可自拔,想象自己就站在其中,被包围了,春季竟有如此魔力,毫无预兆的就来了,悄悄的走进了你的世界,深深地潜进了你的心中,又在一场繁华的仪式之中将之前的默默无声一举冲破发挥到高调的极限,撕扯着衣裳沉落为泥土,如此剧烈而果断,真是“女中贞烈”。

我想,是不是每一种平凡纯洁的美丽,都有着这样的过程呢,在静寂之中燃烧自己,最后到达生命的顶峰,到达顶峰还不罢休,还要牺牲了自己,化作凡尘沃土。这个时候,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的心灵要受到怎样的洗礼和责备,我们要责备自己。在这样的美丽面前,想起自己做过的笨拙的事情,还有那些笨拙的初衷:因为图了一个嘴快而丢了一个朋友,因为无法启齿的往事而耿耿于怀心存隔阂,因为一次贪心却毁了一段美好前景,此般种种,这样想来实在是没有智慧啊。

眼见着,雨季就要来了。树木的叶子像家禽的羽毛一样渐渐日益丰满,轻雷阵阵,春雨润物,四季轮回,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行进着。这个时候,内心蠢蠢欲动,迎合着这个朝气蓬勃的季节,也应该活动活动筋骨,梳理梳理脉络,要计划着做一些事情,要预见下半年的丰收和来年的展望,从现在开始活动自己的大脑和手脚。

像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如果我的小屋子在湖畔或者林子里,我常想,我就是那个扛着斧子的居者,准备为搭建下一座木桥而挑选壮实的材料,准备为下一个湖边钓台寻觅好的落脚点,是的,我想着,春日,我在林子里工作,到了来年雨季,这里应该大有改观了。

如果是这样,那当然就是最好的收获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