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爱国人物的故事汇集如何写 爱国人物的故事简略(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5:39:31 页码:12
爱国人物的故事汇集如何写 爱国人物的故事简略(二篇)
2022-12-28 05:39:31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爱国人物的故事汇集如何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呐喊,也应该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所共同发出的声音。一八三九年,林则徐,他在虎门用翻滚的石灰水,亲自组织销毁了二百多万斤的鸦片。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近代最屈辱的战事,堂皇地找到了它的借口。

轻烟在虎门的上空氤氲许久,这并非硝烟,而是一种比硝烟更为复杂的烟气。硝烟仅仅是掺杂了战争的气息,而在这烟里,除了战事,更多的则是一位仁臣的血性,一位爱国者的痛楚以及一位中国人的决绝。

时势,造就了林则徐这样的英雄,而一个没落的王朝,也是产生这样时势的根本原因,自然,在这样一个王朝里的林则徐,终究是不会太得志的,所以,在痛快地了结完虎门的鸦片后,他被谪到了落后而又遥远的西部——伊犁。

林则徐是一个在时局的洪流里逆流而上的勇者,这一次,他本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接受了一项名为“改革”的考验。

那个遥远的如同隔世的地方,林则徐在改革,确乎是改变了那里的。他推行“坎儿井”,这使得干旱的戈壁潜来了一股隐隐的绿色,一股隐隐的清凉。因为拥有了极度匮乏的水,伊犁的老少对这位大清朝最后的仁臣感恩戴尽;也因为这身有鸟兽图案的官服,伊犁的百姓庆幸迎来了一位贤官。

乌纱帽上羽翊,终于一如“坎儿井”里的涟漪一样,迎来了难得的光辉,这是属于林则徐的,而林则徐的这点光辉,也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烙上了一块属于中国的夺目亮点,以驱散了不少难堪的历史细碎,进而尽其一生,以其伟大的灵魂,赢得了后世无限的敬重与目光……

通过林则徐徐坚强的身躯,我看到的,是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做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责任心。正是这简单而又高尚的心灵和传统的儒家底蕴拌合在一起,形成了林则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与一生。

为此,我想今天每位中学生都应敬仰这我们常人所望其项背的心灵,都应该努力与这平凡质朴不过的心灵看齐,因为虽然时代变了但我们始终都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一点亘古不变。

逝去的时光流为历史,今天也即将成为明日的历史,在这个怪异的时间漩涡里,总是有一些像林则徐一样,值得我们永远在心底为之吊唁的人。

所以,我们永远不能让这些古人离我们远去,因为虎门上空的轻烟还在弥漫,伊犁土地上的绿洲仍然丰茂……

今天,时光的水滴叩响了历史的大门,我们真的应该和自己谈谈;我们的古人,离我们有多远?

有关爱国人物的故事汇集如何写二

他这个人有灵魂,他的笔就有灵魂,他笔下的山山水水,花花鸟鸟,一草一木就都被赋予了灵魂。

——题记

中国的绘画史上,国画大师级的人物实在是不少:八大山人、石涛、扬州七怪、齐白石、李苦禅······要真的一一数出来,能数一晚上都可能数不完。他们的画各有千秋,都是中国文化史上耀眼的瑰宝,在这些卓越的画家中,我仰慕的是那一袭长衫、一支画笔、一生漂泊的张大千。

我实在是无法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张大千大师的神来之笔,只能说,就在看见画的一瞬间就被惊艳到了。他笔下的画有特殊的魔力,能深深地震撼人心。后来深入了解,发现他这个人也是个传奇,他以卖画为生,尝遍人生疾苦,看尽世态炎凉,他画烂了不知多少支毛笔,练习了不知多少张画,那一只布满老茧的手,终成就一代大师。

图片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若说张大千是一匹“千里马”,那么他的哥哥张善子就是发现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是他第一个发现大千在绘画方面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家里人一致反对大千学画的时候站在大千身前的人,这使张大千怀揣着对他二哥的感激更加刻苦的学画,也至于在张善子离世的时候那个如此坚强的张大千却悲痛欲绝。因此,他的画里,便有了亲情的影子。

天知道张大千的荣誉背后是让人多么目瞪口呆的努力,你能想象有这么一个人,真正的画疯了,真正的学疯了,真正的不把钱当钱,不把画当画,他在一次画展一举成名以后,便不惜用自己的几张画,十几张画,甚至几十张画去换石涛、八大山人等名家的画作,夜以继日的临摹、学习,背画,以至于到最后他仿的竟与真迹差别甚少。记得一次张大千受邀参加某个友人的宴会,那个友人在宴会后拿出他花了大价钱买的所谓“石涛真迹”,众宾客赞叹不已,唯独张大千沉默不语,后来,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张大千凑到友人身旁说:“你买的那画是假的。”友人一惊,满脸的不信:“怎么可能,你有什么证据说这画是假的?”张大千笑了,回答:“因为这画是我画的。”这一句足见他画技之高超。有学者说,现在所存的石涛、八大山人的真迹,也说不准又有多少是张大千仿作的。

也许你并没有真正的去过敦煌莫高窟,但你一定听说过那个神奇的地方。但是在张大千生活的年代,那个地方是如此的偏僻与荒凉,但是那里璀璨的文化如吸铁石一样吸着张大千这块铁而去,他本计划只去短短几年,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被那里的壁画深深打动,他让弟子提着油灯给他在洞里照明,他则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临摹壁画,洞窟里的恶劣环境并未浇灭他热切作画的心灵,他吃尽了苦头,却因此换来了举世瞩目的殊荣。这一去一回,虽然带回来一大堆珍贵的画卷,却青丝变白发,但他无怨无悔。

张大千生的那个年代,正值中国落后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的时期,外国人没有几个真正的瞧得起中国人,这也至于很多中国人都难以在外国人的面前抬起头来,去外国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的隐藏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可张大千是个硬骨头,他不,他说过,有外国人说中国人只能给他们做翻译,有一次他一定要让外国人给他当翻译。他不刮胡子,不脱长衫,无论走到哪里,都浑然是一副中国人的范儿,他的骨子里有傲气,他从没言辞激烈的说他爱国,但他无时无刻不显示他的爱国。甚至也至于他与毕加索历史性的会面,成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大骄傲。

张大千晚年的作品,多是泼墨重彩画,只是在墨中勾上几笔,那几笔看似简单,却都是这位大师一生的精华所在。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回到大陆,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很多山水画里都有他的家乡——青城山的影子,他总是画不厌。最后一次,他决定撑着本已很虚弱的身体创作巨幅山水画——《庐山图》,那个一天泼墨能泼好几张的大师已然不在,这幅巨作里,他是一笔一笔仔仔图片细细的画着,没有半点懈怠,多少次因为画的过于劳累而当即倒地,爬起来以后却又继续画,老人说,他在画他家,那是青城山,那是他的故乡,他一定要好好画,认真画。1983年4月3日,也就是巨作《庐山图》展出同年,这位伟人因心脏病突发救治无效离世,离去的只是肉体,他的灵魂却永留于世。

人们说鲁迅大师是中国魂,因为他执笔为剑;我说张大千大师有灵魂之笔,是因为他本身就有着崇高的精神与受人敬仰的灵魂,他的爱亲,他的苦学,他的爱国,他的思乡,都揉和进了他的灵魂,透过笔尖,在画中绽放的淋漓尽致。我记住他了,记住了他的为人,他的笔,还有他的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