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愚公移山英语通用 英文的愚公移山(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6:51:08 页码:7
愚公移山英语通用 英文的愚公移山(8篇)
2022-12-28 06:51:08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一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比较法,即把结尾换成:“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这两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6分钟)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学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专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愚公移山》,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可读性强,易于学生背诵、记忆;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教育性强,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本篇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了解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应该使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本节说课中,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基本学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感悟寓言所传达的愚公精神。难点在于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作为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篇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阅读和欣赏古文的能力。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究发现、和问答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我会配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有人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秉承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交流,让学生学有所得,得

之有法,培养他们阅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这首歌曲学生都十分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听起来十分有气势,能起到渲染课堂气氛,振奋学生的精神的作用。然后在音乐背景中引入本课的导语,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这首歌曲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它述说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人对愚公的敬仰。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愚公到底是怎么把山移走的?完整的故事本身到底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呈现这样几个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走两座大山?愚公移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愚公要把山移到何种程度?故事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大声的朗读课文,按照自己的理解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字词的含义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意义、重点语句的翻译,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积累。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两个问题:

1.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2.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朗读课文,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两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做事不能量力而行,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要给学生表达自我意愿的空间,但也要倡导积极乐观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准确体会愚公精神。找到文本与现实的切

入点,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习本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概括出文章的寓意不难,应该要求概括性语言的准确和简练。后一问属于开放性话题,教师要注意主流的倡导,力求让同学们明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 强化巩固

为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在本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本文是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总之,对于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三

《愚公移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

1、认识8个生字,理解“直插云霄”“痴心妄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概括课文大意,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多媒体课件、电脑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

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1)、同学们请齐读课题;这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寓言故事。师发问:“愚公”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说出:愚蠢的人)

(2)、读完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师肯定)

2、那么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到底愚不愚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理解词

1、初读课文

师: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的疑问,在课文中会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老师要提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用笔圈出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请教。

认识生字(出示课件)

师:这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认读。

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出来吗?(出示课件)通过认读生字老师看出大家的自学能力都很强,这一点老师要表扬你们。真棒。

解决词语(课件)

师:现在同学们看这些词语,当中一定有你们已经解决的,还有你们不理解的。(理解词语)

体会人物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师:课题叫愚公移山,他为什么要移山?(板书:出行不便)

师:想一想,课文当中都出现了那些人物?他们对愚公想要移山这件事都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回答课文中的人物:愚公、子孙们 、妻子、智叟、寡妇家的孩子、

3、重点(一):师问:愚公的妻子同意移山这件事吗?她是怎么说的。指学生读人物的话(出示课件)

师:听了妻子的话,你觉得他是不同意吗?(总结出妻子是在关心愚公)

师:愚公的妻子是个非常心细得人,把事情想得很周到,他说出了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人少、石头土块多没地方放)

师:愚公是怎样回答妻子的?(生读课文),师说明:这说明愚公对移山这件事已是下定决心,移山不改。

师:同学们再读一遍注意读出愚公坚定信心语气。

师:两山高耸土石量十分大,不填入渤海就难以堆放。移山以填海是最好的选择。(板书:准备移山)

重点(二):师:课文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智叟,同学们,从智叟这个名字你想到什么?(智是智慧的意思)(聪明的老人)

这个聪明的老人他同意愚公移山这件事吗?生齐:不同意。(板书:困难重重)

师:从哪里能看出他不同意,他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学生读智叟说的话)(出示课件)

分析重点字词,体会智叟的盛气凌人,和嘲笑愚公的做法。

学生读文字。读出智叟盛气凌人的感觉。

愚公是怎样回答智叟的,学生读文字。(板书:困难重重)

师:这句话是愚公对智叟嘲笑的回答,也是愚公决心移山不改的宣言,显现出他的信心与气势。愚公用“子”与“孙”的绵延,表明生生不息精神世代相传,我虽肉体不在,但我的精神永远不灭。

4、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念感到了谁?结果怎样,谁来读课文?(板书:成功移山)

5、有感情朗读整篇课文。

6、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四、概括全文,体会精神:

1、师:回顾整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故事中的愚公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困难、为达目的努力奋斗、锲而不舍、努力克服困难(相机板书)

2、总结归纳:这则寓言题目为“愚公移山”,其中对愚公并没有讽刺的意味,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有智慧,实则愚笨,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要有愚公移山那种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四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比较法,即把结尾换成:“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这两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6分钟)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学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专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五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本课目标确定如下:

①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课文第三段。

②能力目标:在对比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服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学法则以诵读、讨论为主。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运用自制课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高兴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 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提问思考,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新课教学

严格体现“三为主原则”,以读贯穿整个教学,在教师的导读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师生合作,逐项分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三)听录音范读

加强听力训练,正音、断句、模拟人物语气,为下一步诵读作好 铺垫。

(四)文言词汇及句式的教学

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为突出这一重点,采用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分组讨论与集中归类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通假字(4个)、词语辨析(且、焉、之、其、于及一些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倒装句、反问句)及难翻译的句子,这样,便可轻松完成任务。

(五)课文讲析

1、故事情节的教学

让学生找出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办法、行动、影响等有关语句,突出一个“难”字,一方面加强朗读,另一方面为下面的讨论张本。

2、愚公形象的认识和神话结尾的作用

愚公形象认识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可引导学生从人物对比入手来分析讨论,特别是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对话及语气角度全面理解愚公。神话结尾是本文的难点,它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实质上也是对愚公精神的一种高度肯定。只要从现实出发,从肯定愚公精神角度出发,即可突破这一难点。

3、重新认识智叟

传统教材认为智叟不“智”,但他的话也很实际,因此重新认识智叟便成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活动,课堂打算从为何“无以应”角度入手深层挖掘,从而认识其也有“智”的一面,力求有所突破。

4、寓意的教学

归纳寓意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教师可在移山与搬家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然后归纳,放mtv,拓展课堂,活跃气氛。

学生自由发言,重在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本文实践性强的特点。

1、愚公先斥后驳

2、有些句子运用了顶针手法。

1、加强巩固练习《中考模拟题》

2、注重知识的迁移,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

愚公不愚 智叟也智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愚公移山》,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可读性强,易于学生背诵、记忆;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教育性强,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本篇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了解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应该使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本节说课中,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基本学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感悟寓言所传达的愚公精神。难点在于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作为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篇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阅读和欣赏古文的能力。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究发现、和问答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我会配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有人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秉承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交流,让学生学有所得,得

之有法,培养他们阅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这首歌曲学生都十分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听起来十分有气势,能起到渲染课堂气氛,振奋学生的精神的作用。然后在音乐背景中引入本课的导语,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这首歌曲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它述说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人对愚公的敬仰。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愚公到底是怎么把山移走的?完整的故事本身到底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呈现这样几个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走两座大山?愚公移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愚公要把山移到何种程度?故事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大声的朗读课文,按照自己的理解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字词的含义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意义、重点语句的翻译,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积累。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两个问题:

1.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2.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朗读课文,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两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做事不能量力而行,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要给学生表达自我意愿的空间,但也要倡导积极乐观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准确体会愚公精神。找到文本与现实的切

入点,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习本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概括出文章的寓意不难,应该要求概括性语言的准确和简练。后一问属于开放性话题,教师要注意主流的倡导,力求让同学们明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 强化巩固

为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在本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本文是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总之,对于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七

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损::削减。

21、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í)。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况且。

26、焉:疑问代词,哪里。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妇。

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sǒu):老头。

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9、长息:长叹。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2、匮(kuì):竭尽的意思。

43、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4、苦:愁。

45、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46、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话中的天帝。

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57、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有关愚公移山英语通用八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

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6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下面具体谈谈问题的展开。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1。3段,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教学流程是先将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男生找不利条件的语句,女生找有利条件的语句,并以读代答,进一步作口头翻译,教师适当点拨,并择要板书,可用多媒体逐一显示(板书内容详见最后的板书设计)。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和智叟就移山这件事都提出疑问会混为一谈,认为都是移山的不利条件。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读出两个疑问句不同的语气以及他们的话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确:愚公之妻的话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智叟的话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说的,带有责难、讥笑和轻蔑的语气。他们的话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愚公之妻的话引起大家对运土石地点的讨论,促使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智叟的话引起愚公的反驳,并在反驳中阐明了人力无穷尽的观点。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这才显得自然合理。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衬托和对比的写作特色。教学形式可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

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方式是采用比较的方式,教师把结尾改为:“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两座山挖掉了。”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对比,让学生比较优劣,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比较,明确课文的结尾好,好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运用生动,山神“惧”,上帝“感”,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惧”、“感”、“负”三字,表现出愚公移山的壮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二是富有神话色彩,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四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并正确评价愚公精神,这是学生感悟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突破难点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愚公移山是一时感情冲动吗?现在提这种精神过时吗?”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要给予鼓励,当然最终要明确:愚公精神并未过时。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战胜自然,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绕山丽行或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滞不前的观点。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那是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的。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现在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

(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达到实质性的飞跃。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使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勾连,形成活泼热烈的辩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拓展视野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现实意义,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出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学生交流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观点整理成文,写一篇小作文,题为《小议愚公精神》或《也谈愚公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