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写景图片展范本(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1:32:52 页码:8
2023年写景图片展范本(大全12篇)
2023-11-11 01:32:5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炼出概括性的句子,使总结更具有说服力。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一

观察和感受景物需要学生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有动有静地描写,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他笔下的林海是那样的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景物描写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由人到物等。总之,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新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如按四季的交替顺序写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二是按空间的顺序写,如按从远及近的顺序写一座山的样子。

三、展开合理想象,描出气色。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二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今夜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思家。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像,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写景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写景诗,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之情。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有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此外,还要注意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夫,杜甫《蜀相》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包含了诗人无尽的感慨,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只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数声呖呖黄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面对古庙荒庭,想起诸葛亮鞠躬尽瘁,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萧瑟,大星陨落……想到此间,诗人老泪纵横,对一代名相充满了敬仰、惋惜之情。

从白云缭绕的山峰、参天的古木、回响在空谷中的隐隐的钟声、幽僻的小径、呜咽的泉水等意象中,把握诗人所描绘的荒僻、幽静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恬静的心境。为表现环境的幽冷,王维突出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由于山深林密,日光显得有些阴森,这情状,岂能不觉“冷”?只要我们能从整体上抓住意象,分析意境,切中要害是不难的。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三

我爱农村的山,爱农村的一草一木,但我更爱我奶奶家那条小河。

河里的水,有时候急匆匆,像要去办什么急事似的;有时候慢腾腾,像一位老人在散步。

早晨,水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河水在杨柳的衬托下,就像一块翡翠,美丽极了。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偶尔吹起几个小泡泡,那小圆圈一圈圈地荡。杨柳、白云、蓝天倒映在水里,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村民们虽然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离不开这小河。我们小孩子非常喜欢小河,因为夏天可以在小河里尽情地游泳,老爷爷喜欢它,因为可以去放鸭子;老奶奶喜欢它,因为可以去洗衣。

啊!农村的小河,我爱你!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四

《春词》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词》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词》原文。

红烟满户日照梁,天丝软弱虫飞扬。

菱花霍霍绕帷光,美人对镜著衣裳。

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

《春词》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五

《溪边》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溪边》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溪边》原文。

溪边花满枝,

百鸟带香飞。

下有一白鹭,

日斜翘石矶。

《溪边》译文。

河边的小树上开满了鲜花,

百鸟展翅飞翔,洒下一片雨香。

只有一只白色的鹭鸶,

还站在石头上眺望着夕阳。

《溪边》赏析。

全诗寥寥茅台几笔,却将傍晚时分小河边上的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

《溪边》作者简介。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六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惠崇春江晚景》简介。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七

《园果》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园果》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园果》原文。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

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园果》注释。

雨中:指下雨多,不停歇。

病: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

小儿:孩童;小孩子。

啄:鸟类用嘴取食或叩击东西。

《园果》译文。

雨后果子易患病虫,树上已无多少完好。

孩童来到果园查看,大半都被鸟给啄坏。

《园果》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八

2、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後游》。

3、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泛溪》。

4、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北征》。

5、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蒹葭》。

6、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

7、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8、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送远》。

9、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泛溪》。

10、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客夜》。

11、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铁堂峡》。

12、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水会渡》。

13、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成都府》。

14、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发秦州》。

15、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晚出左掖》。

16、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

17、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雨过苏端》。

18、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0、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春宿左省》。

21、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宿赞公房》。

2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端午日赐衣》。

23、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杜位宅守岁》。

24、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夜宴左氏庄》。

25、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九日寄岑参》。

26、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其一》。

27、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得舍弟消息》。

28、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忆弟其二》。

29、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夜宴左氏庄》。

30、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前出塞其七》。

31、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

32、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後出塞其二》。

33、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

34、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杨五桂州谭》。

35、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其一》。

3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37、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赠虞十五司马》。

38、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

39、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晚际遇雨其一》。

40、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

41、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醉时歌》。

42、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阪》。

43、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白丝行》。

44、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陪李金吾花下饮》。

45、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瘦马行》。

46、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47、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醉歌行》。

48、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赠蜀僧闾丘师兄》。

49、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水槛遣心其一》。

50、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遣意二首其二》。

51、冉冉柳丝碧,娟娟花蕊红。——《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52、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5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其一》。

54、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城西陂泛舟》。

5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其三》。

56、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57、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58、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诣徐卿觅果栽》。

59、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逼侧行赠毕曜》。

60、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61、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62、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63、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叹庭前甘菊花》。

64、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秋雨叹其一》。

65、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紫宸殿退朝口号》。

6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绝句漫兴其二》。

67、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咏怀古迹其一》。

6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其三》。

69、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70、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71、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7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73、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74、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75、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76、雀啄江头黄柳花,?鶄鸂鶒满晴沙。——《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77、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九》。

78、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79、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80、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九

“十一”假期的一天,我们去山村里的一个亲戚家做客。

亲戚家坐落在一个环山怀抱的村子里。远看群山,郁郁葱葱,层峦叠障,云雾缭绕,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深吸一口气,清爽极了。瓦蓝瓦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好几只小鸟飞过,叽叽渣渣。农田一片翠绿,绿得那么可爱,整个村子显得宁静详和。

爸爸妈妈在屋里聊天,我与表姐、表哥、表弟出门外逛逛。走进一片竹林,绿影扶摇,风吹竹林“沙沙”响,就像在演奏着动听的歌。一根根竹子就像一把把的宝剑,青葱翠绿,让我心旷神怡。

我们走在山间小路上,野花飘香,花瓣上有许多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无此耀眼,真美!几只蜜峰、蝴蝶被吸引住了。

在一片草地上,“咯咯咯---”几只母鸡在散步,不时低下头啄啄虫子。一旁还有两只大公鸡在打架,它们扎煞起羽毛,张开翅膀,眼死死地瞪着对方,地上有条虫,它们抢食物呢!“喔喔喔——喔喔喔”它们开打了,身体扑向对方,翅膀不停地拍着,尖尖的嘴瞄准时机,狠狠啄着对方的冠子,两只公鸡势不两立。真有趣!表弟也大叫:“加油!加油!”直到最后,左边的公鸡打败了对手,获得了虫子,另一只公鸡灰溜溜地跑了 。

继续向前走,一条银带似的小溪欢快地流着,溪水撞击在岩石上,“叮咚”作响,像弹着无弦的琴。水底光滑的鹅卵石清晰可见,一阵风吹过,水面荡起了波纹。几条灰色的小鱼,在清澈的水里嬉戏玩耍。我把手伸进溪水里,好凉爽啊!小鱼游来游去,有一条还游进我的手心里,滑滑的,真好玩!不一会儿,又有很多小鱼游来了,白的、灰的……表弟伸手进水中,鱼就游到了一边。“我们来比赛捉鱼吧!”表弟说。“好!”我们脱下鞋,跳进水中,大家开始捉鱼,不过这些鱼身体很滑,又狡猾,怎么都捉不到。表哥灵光一闪,把手放进水里按兵不动。一条灰白色的鱼小心翼翼地游来,以为没有危险了,就游到表哥手中,说时迟,那时快,表哥立马掐着小鱼的身体。小鱼在死命挣扎,尾巴扇来扇去。不一会儿,知道自己无路可逃了,才安静下来。表哥喜滋滋地把鱼装进水桶里,得意洋洋。我们几个有些不服,也学着他的捉法,可被鱼识破了,没捉到。我把手放在水面上,一条白鱼游来了,身后还有一条灰鱼。我看准了时机,猛得把手伸进水里用力一抓,哈!两条鱼都被捉到了!只是白鱼我只捉住了尾巴,差点要掉下来,好险!后来,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捉鱼,表哥最多,得18条,表弟14条,我15条,表姐16条,大家收获不少!老表说这些鱼烤来吃很香。

夕阳西下,我们一边吃着丰盛的晚餐,一边品尝美味香酥的烤鱼,一边享受傍晚的习习山风。金色的太阳只剩小半边脸,晚霞格外的红,格外的亮,格外的美。山村沐浴在夕阳下,显得好静,好美啊!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十

我的家乡座落在山东省南部,微山湖畔。这里有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北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奚仲造车的地方,这里被称为“文化昌明之邦”。我们在这里过着富足的日子,我们在这里健康地成长!我要高呼,我好幸福!我要高呼,我好快乐!

回顾千年古城滕州,北辛文化遗址的泥陶,还有薛国古城的瓷片,前掌大文化遗址的青铜,他们都是辉煌言明的见证。风风雨雨飘摇一生勤劳、善良、智慧的滕州人,人才辈出。墨子“兼爱、非攻”,孟尝君食客三千,毛遂自荐,滕文公亲政爱民,“善国”美誉传天下。一个文明礼仪古城,以她特有的人文历史闪烁着迷人的异彩。

悠久的历史文化衬托着滕州秀丽风光,给古老的滕州又添新景。滕州的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吸引着中外游客。古有“龙岭晴云、池莲四面、苍翠双峰、趵突喷玉、塔影高标、真人仙板、文公古台”蕃阳八景。现有远近闻名的莲青山、龙山、千山、落凤山、墨子森林公园、微山湖万顷红荷、刘村万亩梨园等景点。特别是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和莲青山生态旅游区,的确是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小荷才露尖尖角”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以她钟灵毓秀,原始风情和保存最佳的湿地资源而闻名省内外。这里远山含黛、近水吐绿、碧天如洗、红莲摇霞、一年四季如诗如画。阳春三月,清风梳柳、锦鳞弄波;七月流火,苇浪翻涌、红荷绽放;秋日,天高云淡、绿减红瘦、芦荡飞雪;初冬,数不清的岛儿在湿地上栖息,如人间仙境一般。

滕州丰富的旅游资源,给滕州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发展,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一些大型的企业落户滕州,盈泰工业园区,产品远销国内外,盈泰生态园是人们休亲娱乐的好去处,“中国兔节”胜利召开,带动经济迅猛发展,解决部分人员就业,人民生活有了改观。“三通”工程进行顺利,“自来水通”、“村村通”工程已经完成,实现了“村村通、街街通、路路通、户户通”,“沼气通”工程也正在进行,部分村民用上了环保、经济、节能的沼气。村里娱乐设施、健身设施也不断增加,人们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精神语言明进社区,“文明一条街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生活环境有了大改观,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我们的确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今天我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中华的振兴要靠我们去奋斗,滕州的繁荣要靠我们去实现。

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让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滕州更加美丽、和谐的目标在我们手中实现!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十一

自然景物描写是指对季节、气候、风光、景物、地域等自然景物进行描写的方法。成功的自然景物描写对展现风土人情、衬托人物形象往往有重要作用。要使描写的景物逼真而有情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各有许多差异,要有重点地写。抓住景物的特征,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才能笔墨传神。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耳、鼻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加以描写。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点,泛泛地描写或者堆砌词藻、过分雕琢,就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任何景物,都要有个立足点。立足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再次,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写景物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从近而远,或从远而近。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

还有,要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另外,运用传说,状物绘景。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写好自然景物,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一、勾勒法。

景物描写中的“勾勒法”是指对景物进行简洁而有力的粗线条描写的方法。用勾勒法描写景物,要求用笔简洁,不作细致的描绘,但要求描写富有力度,如雕如刻,写出神韵。

例如,鲁迅先生《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段文字寥寥几笔,形象的勾勒了深冬故乡的荒凉景象,用词精练富有力度。“阴晦”“冷风”“苍黄”等词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特别是“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故乡的萧条、冷落,像奄奄一息的病人,富有感染力。

二、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改换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

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的描绘出来,使读者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文章内容充实。

例如,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乔治·桑的散文《威尼斯之夜》“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随着脚步的移动,写出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在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夜晚像一幅精美的油画,每一处景物既相对独立,又彼此映衬。

三、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指的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描写景物。仅有动态而无静态描写,会使文章显得单调;仅有静态而无动态描写,则会使文章显得死板。只有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呈现事物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情状,才能使文章有曲折起伏、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

动静结合写景有两种形式:

(1)化静为动,把静态的东西写活。

例如,朱自清先生《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写的是春山、春草、春花,本来是静态中的物,而在文章中却呈现出动态,这也是化静为动的写法。作者把静物写活,一是用了拟人的手法,一是用了表示动作的词语,如“钻”、“让”、“赶”这些词语赋予某些人的动作。

(2)动景与静景交错。

在文章中,巧妙地把写动态景状与静态景状交错结合起来,以此来描绘画面,可以打破画面的单调,使画面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这种写法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

写景图片展范本篇十二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