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散文集欣赏怎么写 散文的欣赏(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7:38:11 页码:8
散文集欣赏怎么写 散文的欣赏(六篇)
2022-12-28 07:38:11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散文集欣赏怎么写一

我很喜欢冰心奶奶的语言,像一丝丝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又像一滴阳光落在我们的心坎上,她那优雅又含蓄的语言萦绕在我们的的耳畔。冰心奶奶已经成为了小朋友们的一位好奶奶,好朋友了。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冰心奶奶真挚的内心,还知道了冰心奶奶小时侯的事,知道了她在我们这个时候的一些故事等等。

让我最记忆犹心的是《梦》这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题目是《梦》,但讲得却不是文中的她夜晚做得梦,而是她的童年。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童年,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好玩。没想到她的童年时期,是一个“假小子”。她竟然会不喜欢过女孩子的生活。不过通过冰心奶奶的描述,我倒觉得扮男孩子酷酷的,瞧!骑在白马上,漫步在草原里,可真潇洒,还有点像童话剧里的白马王子呢!可惜她终究是个女孩。

“扮”男骇“扮”了十年,她回到故乡,抛开了十年前的一场梦,换上了女装,不知道她那是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十分喜欢这样的装束,还是和怀念那种大方有魄力的感觉呢?在下面的讲述中,我明白了她不曾后悔过。挂在她窗前的佩刀钩起了那十年潇潇洒洒的生活,那黄昏的号角似乎就在这时响起。

她那十年矫健的军人生活深深的烙印在她的脑子里,令她难以忘怀。

我十分喜欢她的童年,我觉得十分新鲜。我真想也试试这种壮美的快感。穿着整齐的军服,身佩军刀,骑在白马上,要多洒脱有多洒脱。

不知道那个酷酷的“她”是谁呢?我喜欢她的童年,相信她更爱她那珍贵的童年吧!

关于散文集欣赏怎么写二

祁白水是日照文化学者,他在《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的名家侧影设有专栏。而我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想从现代名家学起的人。白水老师从侧面介绍名家,我就从正面学习名家。一侧一正,就全面了。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岂不两全其美。慢慢地,我就形成了无法改变的习惯。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我先后跟着白水老师学习了流沙河、何立伟、阿城、王兆军、刘玉堂、赵德发、鲁迅、汪曾祺、周作人、孙犁等现代当代名家的诸多作品。而让我最感兴趣投入全部精力最深入学习的有鲁迅的杂文、赵德发的小说,还有汪曾祺的散文。

汪曾祺老先生在小说、散文、绘画、戏剧、美食、书法等方面皆有较高造诣。他的作品大多数是谈饮食,谈草木,谈文化,谈民俗,谈花鸟虫鱼、叙师生情,写凡人琐事,雅俗共赏,有着“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汪老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深神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老的散文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说话,虽百事杂陈,但饶有兴味。

汪老在《蒲桥集》自序上说: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常常道:我是歪才,善能胡诌。

他善于以个人的细小琐屑生活为背景,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他善于以平实委婉而富有弹性的语言,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抨击了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名士风散文的魅力。汪老的文学主张让真善美来自生活,恬淡和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局面,功不可没。

他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写出来的文章却发人深思。他的作品无论是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再到花草虫鱼,瓜果食物,无所不涉,都能信手拈来。文如其人,源于汪老心境的淡泊和他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情释然。

喜欢汪曾祺就要多读他的作品,先去了解他的家世。汪老的祖父是清朝末期的拔贡,拔贡就是可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祖父文章写得很好,喜欢收藏古董字画。汪家世代都是看眼科的,祖父就是很有名的眼科医生,开了两家药店,信儒学佛。汪曾祺的父亲是温尔文雅、恬然随和的人,很少见他发脾气,从来不对子女疾言厉色的。他是画家,画写意花卉,会刻图章,初宗浙派,更喜欢藏石。父亲是心灵手巧的人,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所不通。

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成为沈从文的学生。他的创作风格是受沈从文影响的。他俩都是小说见长,善于写人状物,善于把自己的情感深藏在人和事之中,具有天然的随机性。小说创作“要贴着人物走”,小说里人物才是主要的、主导的,不能离开人物去抒情、发议论。所写之景,既是作者之景,也是人物之景,也就是“气氛就是人物”。还有两个人对话越平常,越简单越好。

汪老曾说:我是极为平常的人,我没有深奥独特的思想。我写的小说都是平常事、普通人、小人物,因为我对这些人和事比较熟悉。什么是现实主义?就是真实地写出自己所看到的生活,不要搞得太复杂。想象和虚构的来源还是生活:一是生活的积累,二是对生活的思考。写作题材是可遇不可求的,具有偶然性。

他的散文代表作有《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矮纸集》《旅食小品》《汪曾祺小品》等。其中《逝水》一文,就是看着平淡似水,却能暖暖地流入读者内心深处。汪曾祺曾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我是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不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从小小的“熟悉”到大大的“熟习”。这都源于他深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还有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传神妙笔,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高度。

《汪曾祺小品》由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有《用韵文想》《吃食与文学》《小说的散文化》《七十书怀》等。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并不是自娱一己的性情,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对社会人生有益,决不要把个人和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汪老的小说创作充满了中国味儿。他对传统文化有着痴迷的热爱,在创作上追求现实主义,让他的作品融入民族传统中。他以近乎虔诚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美的品质,他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在展示美与健康的同时,也常常对人性的丑恶发出深沉的喟叹,对那些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状态也有针砭,但同情与悲悯多于批判。汪老常说:我的小说多是在茶馆里泡出来的,在咸菜缸里腌一腌就出来了。小说代表名篇有《受戒》《异秉》《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等。

《汪曾祺:文与画》是一本艺术小品合集,内有大量优美飘逸的字画。他的书法和图画,疏朗清淡、赏心悦目,图文互为补充,彼此添色,相映成趣,更增品位。汪曾琪作画萝卜白菜,俱收笔端,自娱自乐,陶醉于“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他的花鸟画作,如岭上白云飘逸,高洁、空灵。汪老也有遗憾,遗憾的是自已没成为画家。

他的文学评论集《晚翠杂谈》,1988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小说家谈小说”丛书。内有部分作品自序、小说笔谈、小说创作随谈、小说技巧常谈,还有关于小说语言、浅谈杂书、我和民间文学等篇。

他是京剧剧本《沙家浜》《范进中举》的主要编者之一。他的文集有《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等。

汪老不仅是在散文、小说方面颇有建树,对饮食文化也颇有研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他说:大菜名菜,写的人不吃,吃的人不写。我是寒士,就写平民百姓喜欢吃的,写乡土味很浓的风味小吃。小到各地的咸菜、豆腐、实菌、面食,无所不通。他喜爱喝酒,酒后就会文如泉涌,抽起烟来更见其神韵风度,俗话说“烟出文章,酒出诗人”,这也与他的豪爽、洒脱的性格有关吧!

“人走魂在”,汪老已经离开我们近二十年了。汪老人格魅力为什么超过他在世的时候,感召着后人?他的作品为什么能打动着我,为什么能让我静下心来读懂它,这与他作品的内涵是分不开的。经过二十多天的学习,我认为是汪老的文学作品不脱离当今社会,有着时代性与亲民性。汪老的人格操守影响着我们。他的作品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充满了鲜活强劲的生命力。为推动了文学真正回归人学、回归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功莫大焉、

江苏省高邮市成立了汪曾祺文学研究会,为保护汪曾祺这一文化品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上海的施行老先生成立了“汪曾祺之友”微信文学沙龙,为全国各地的“汪迷”在一起研究讨论汪曾祺的人品、作品,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当我把这篇文章发表在新浪博客后,意外的是“汪曾祺之友”的文友看到并给我留下评论。在茫茫的博海中,我们能够相遇,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让我深深地惊喜着、感动着!

更为惊喜的是,汪曾祺夫人施松卿的侄子———85岁高龄的施行老先生知道我是“汪迷”后,我们加了微信好友。我把《走近汪曾祺》和《随遇而安》两篇文章发到他的邮箱里,施老看后给我提了二合一建议,鼓励我修改好后再发给他。这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激动和自豪呀!

喜爱读书,让我有了最好的遇见。不期而遇的相逢最真最美。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书吧!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说话。我的读书才刚刚开始,我读汪曾祺只是冰山一角,所了解汪老的人品、作品也微不足道。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在施老指引下,和广大“汪迷”在一起,学习研究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为别的,只为内心里的喜欢。可以这样说,我是发自内心真心地喜欢敬重汪老。

关于散文集欣赏怎么写三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层次只有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句,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句了。如: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江西2007高考题:汪曾琪《泰山很大》)

这一段第一、二句是起始句,以下各句均是对“我写不了泰山”,“对泰山不能认同”的展开,没有终结句。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点醒题旨并彼此相互呼应的句子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7年广东卷散文《泥泞》中就有“(我)热爱它们(指雪)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这样的标志性句子,它们既揭示了题旨,又提示了行文的思路,标示了文章的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细胞”的词语就必然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在文中还多次出现: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即便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赞美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终生不倦地劳作,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出一种精神的意义,凸现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十分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有的文章开篇的句子就是“文眼”,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如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

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

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

他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

开头写“矿泉水”,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故乡的山泉;同时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异乡异土的矿泉水反衬故乡山泉的富足与慷慨,天然与美好。

散文的结尾,往往卒章显志。如罗春会《舞蹈的蚕》: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了自造的坟墓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做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不断给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

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联系全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承,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如《水是故乡甜》的第三段:

……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这里加横线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内容上起点明中心的作用,说明要热爱故乡,汲取故乡物质、精神的营养,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步履更加坚实;结构上则有前后呼应,照应题目的作用。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或准确简洁,或清新明快,或生动形象,或丰腴秾丽,或质朴明朗;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可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阅读题,选用汪曾琪的《泰山很大》为材料,命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18.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6分)

这是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但若要全面周密地回答问题,首先就要抓住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暗喻)的表达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泰山比作一面镜子,而泰山作为一面镜子,又“照”出了什么。联系全文内容,仔细品味前后对照,可知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情怀品格。答案为:

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许多散文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既要注意文中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又要领悟深层意蕴,揭示具体形象与深刻哲理的内在联系。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抒情,或议论,或拓展境界,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辨析。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

……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作者先写象征喜庆的焰火,借平静的湖水,以“静”衬“动”,反衬出施放焰火的热闹;接着文章又由焰火联想到炮火,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并表达了让本来用作战争的火药全都被改作成烟花的愿望。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联系全文,品味文章结束句的内蕴,正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

要获得理想高分,掌握答题要领也很重要。做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接着先做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常常既费力又难答好。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这道题要尽量做到一分不丢。自己概括作答的题目则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找到原文的相关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精心写出答案。

关于散文集欣赏怎么写四

张爱玲抒情散文

06

打人

在外滩看见一个警察打人,没有缘故,只是一时兴起,挨打的是个十五六岁的穿得相当干净的孩子,棉袄棉裤,腰间系带。警察用的鞭,没看仔细,好像就是警棍头上的绳圈。

“呜!”抽下去,一下又一下,把孩子逼在墙根。孩子很可以跑而不跑,仰头望着他,皱着脸,眯着眼,就像乡下人在田野的太阳里睁不开眼睛的样子,仿佛还带着点笑。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缺乏舞台经验的人往往来不及调整面部表情。

我向来很少有正义感。我不愿意看见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然而这一回,我忍不住屡屡回过头去望,气塞胸膛,打一下,就觉得我的心收缩一下。打完之后,警察朝这边踱了过来。我恶狠狠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里飞出小刀子,很希望我能够表达出充分的鄙夷与愤怒,对于一个麻风病患者的憎怖。然而他只觉得有人在注意他,得意洋洋紧了一紧腰间的皮带。他是个长脸大嘴的北方人,生得不难看。

他走到公众厕所的门前,顺手揪过一个穿长袍而带寒酸相的,并不立即动手打,只定晴看他,一手按着棍子。那人于张煌气恼之中还想讲笑话,问道:“阿是为仔我要登坑老?”

大约因为我的思想没受过训练之故,这时候我并不想起阶级革命,一气之下,只想去做官,或是做主席夫人,可以走上前给那警察两个耳刮子。

在民初李涵秋①的小说里,这时候就应当跳出一个仗义的西洋传教师,或是保安局长的姨太太,(女主角的手帕交,男主角的旧情人。)偶尔天真一下还不要紧,那样有系统地天真下去,到底不大好。

①李涵秋(1873—1923),近代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着有章回小说三十余种,代表作《广陵湖》曾风靡一时。

关于散文集欣赏怎么写五

我曾经认为只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读了张晓风散文集后,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发现,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样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语。

生活就像一条鱼,是经不起挑剔的。真正会品的人,会生活的人,才能从鱼那嫩白的肉质中品出香甜,品到幸福。但一些在鱼身上挑刺的人,因为怕鱼刺咔住喉咙,就不愿意去品尝鱼肉的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品到生活的甜美与多姿。

我永远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只有对生活心存热爱,用自己澎湃的热血去浇灌生活的人,生活才会给予他们幸福与快乐!

生活,总是需要多种多样的喜欢,若你的心中永远对生活充满了怨恨与不满,那岂不无趣?它就像是一个杯子,若你用中药将它盛满,那它必定是苦涩的。真正甜的水,是需要你在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中,品到自己的喜欢与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热爱生活!

春天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的芒草,冬天的阳光。生活,总能在细小之中,得到幸福与快乐。生活的完美是需要你的充实想象,才会更加充满韵味!

于无声中听大音!

于无形中见功底!

于点滴中现情趣!

于细微处见真情!

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生活才会更有韵味。山不在呆板,水不再空洞,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使《张晓风散文集》这篇文章体现出了其中的韵味。

关于散文集欣赏怎么写六

最近阅读,但最喜欢冰心的散文集《十字架的园里》。

冰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再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晨星,指引着我的写作一步一步向前。

然而,让我最开始关心她的是她翻译的泰戈尔散文诗《吉檀迦利》和《园丁集》。她的才华,让我佩服,她的天真,让我感慨。

可以说,正是这本文集使我认识了她。冰心无疑是幸福的,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她是不幸的,因为她虚弱身患疾病,出生在战争时期。

在她那么多的文章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纪念她母亲的文字《南归》,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令人潸然泪下。

我端着一杯咖啡,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一边擦着眼泪,还有不时传来的伤感音乐,把我的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我只好放下书,埋头落泪。

看这篇文章,我有几度的停滞,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冰心这片深情和痛苦难过的悲伤,不是鱼和鸟不能聚在一起,而是看他们的亲人,逐渐走向死亡,他们却什么都做不了。

突然很想念我的母亲。我很久没回家了,不知道家里一切都好吗?现在,我似乎已经成为了逃避的影子,总是把自己藏在最深的尘埃里,想着远离。

也许这些冰冷的泪水里,摇摆着的不是冰心的话语,而是自己苍白的灵魂,在无边的荒野里,颤抖着,无处可逃。

看着冰心在慰冰湖畔,感受她的孤独和深度的骨髓,仿佛躺在那里的,不是她,是我,凄风冷雨,独自一人在国外,这种寂寞是别人听不懂,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可以用笔,向她可爱的小读者展示她的灵魂深处的孤独和寒冷,她有太多的爱和朋友。

正如她所说,从情感上来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