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4:10:49 页码:12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通用8篇)
2023-11-18 04:10:49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下是一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一

论文摘要:对目前工科院校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创新特色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和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探索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真正实施双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工科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卓越背景对大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培养提出了明确和更高的要求。高校要积极深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把英语教学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实施双语教学。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语言的本质就是生活、学习、工作及各种交流活动的工具,我国目前工科院校双语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英语为双语教学的主要语言。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院校都忽视了语言的这一本质特点,都存在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相分离的现象,而所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学时相当有限,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只是片面地甚至是过分地强调了语言的知识性,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却重视不够。教学过程实施多是使用汉语来教学,对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成绩考核也只是注重认知和应试,忽略了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结果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到的只是一种近似于符号的东西,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没有真正掌握,多数学生不能在课外独立阅读所学语言的专业书籍,更不能利用双语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专业合作和交流。双语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有很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学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瓶颈。

1.师资力量。

师资过关是推行双语教学的保障。双语教学的核心是用英语学,而不是学英语。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不仅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科知识讲解。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双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却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虽然很多都接受过传统的高等教育,有着扎实的学科功底,但语言运用能力相对较弱,面对双语教学,不能全面驾驭;而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又不具备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严重缺乏能真正驾驭双语教学的老师,这是导致双语教学推广较慢的关键因素之一。

2.教材。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师生围绕教材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和思维等的提高。目前高校教学中大多数都没有适合中国实际教学状况的双语教材。大多数院校都倾向于使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虽然这类教材语言纯正,但是使用这种教材,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会面对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内容上不能与相关专业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要求配套,缺乏联系中国的实际,存在着教学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有些高校尝试自编教材,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所编教材很难配套,教材质量缺乏统一的把关,质量难以保证。

3.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来讲授和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地用两种语言表达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然而,许多大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只是对英文教材的翻译性教学,即教师单纯地把教材上用英语表述的知识内容,翻译成汉语教给学生,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并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究其原因,是对双语教学的定性模糊,经验积累少,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成熟。

二、双语教学培养模式的定位。

王本华将双语定义为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的教学形式。在我国,实行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更快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不难发现双语教学已成为当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各高校分别以自身教学运行情况及学生的特点为依据,开展不同形式的双语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为了强调“双语”而忽视对专业知识认知深度和广度的发掘,也不能将英语作为点缀浅尝辄止。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使用英语的氛围,训练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将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最终使他们能够自如地用两种语言表达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三、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培养模式。

1.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

双语教学通过在学校教学中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灵活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根据目前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可分为浸入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

(1)浸入式教学法。浸入式教学法作为语言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时,全部或一半时间被“浸入”在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语言环境中,教师使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同时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第二语言此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并能有效地通过第二语言掌握学科知识,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增进对他国文化的理解。

(2)维持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入学时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逐步过渡到部分学科采用外语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外语发展和母语维持并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平衡使用两种语言教学,既保持学生的母语学习能力,又强化他们的外语听、说和写等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

(3)过渡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入学初期采用母语教学,待其具备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后,对部分学科使用外语教学,逐步过渡到完全采用第二语言讲授。它与沉浸式双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开始借助母语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媒介,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外语工具,最终向纯外语教学过渡,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种模式较适合母语背景一致且缺乏外语环境的学生。

四、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培养模式的建立。

1.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的运用。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规模组织大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或是进行海外企业实习,对于我国的高校双语教学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在“卓越计划”的具体落实和推进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方式、多层次构建双语教学平台。双语教学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首先就要考虑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实施浸入式教学法和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听说基础,这样才能让两种语言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领会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地掌握并使用两种语言。然而目前大多数地方性工科院校在学科教育中两种教学语言不平衡,针对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学生英语的听力、阅读以及口语水平欠佳的现状,可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首先要处理好本族语言和第二语言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度的关系。以地方性工科院校盐城工学院为例,在专业课教育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一层可以用于新生教学阶段。此时教育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查,来确定学生是否有基本的英语水平,能否开展学科相应的拓展课程和应用课程。二是中级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学科教学的中期阶段。在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科使用外语教学,可开设一些语言应用类课程(科技英语、工程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和英汉互译等),以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外语听、说和写等能力,为学生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两种语言从而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准备。三是学科教学的后期阶段。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把第二语言作为重要教学语言,把母语作为次要教学语言,此时学生在前两个阶段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有英语的思维、表达和交际能力,能够进行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的沟通和国际交流,可开设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如专业英语、科技文献检索、前沿讲座、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科研训练、英语学术写作及毕业设计等。

2.工科院校建立完善的双语师资引进和培训机制。

工科院校双语教学能不能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有一支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因此,对于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要足够重视,不断地、有计划地加大、加快。工科院校应增加双语教学教师的对外交流机会,每年都可以“送出去”一定数量的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并选择一两门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跟班学习教学或是对其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观摩学习。同时,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请进来”方式,欢迎那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人加入到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来。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会逐步建立起来的。

真正要搞好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还要建立起有效的长期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机制。从事双语教学,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真正搞好双语教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落实好“卓越计划”的要求。为了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又不尽相同,因而对于该类课程的质量评估要求特别。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为了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需要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五、结语。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旧课题,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的英语双语教学研究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开展双语教学的挑战和迫切性、工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定位、平台的构建与培养模式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大背景下,重视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的应用与研究,研究和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二

特殊教育学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言语-语言康复上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康复介入较迟,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

特殊儿童父母缺乏早期言语-语言干预意识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得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偏大,错过言语-语言干预的最佳年龄导致干预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指出,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一项对江苏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都是近几年里创办的。在这些学前班任教的老师中,真正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懂得特殊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级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

(二)言语-语言康复资源的缺乏。

无论是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还是其他的类型的康复都是一项高消费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资源包括干预的场所和干预设备,内部资源包括言语-语言干预课程及专业的干预教师。

1.康复场所和资金的缺乏。外部的硬件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干预中心以及干预设备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语言康复的成效。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场所具有严格的要求。特殊学校的康复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象的特殊性、干预训练的阶段性和特定康复器材的配置等;同时,言语-语言干预中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特殊教育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无法为言语-语言干预提供设备,这些条件都限制了特殊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

2.缺乏标准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指导。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三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些亮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在课程内容上,既注意课程门类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大体一致,又注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增设专门课程,但方案并未对各类障碍的康复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语言康复内容。现今培智学生的语言康复内容一般照搬或截选语文课程内容,语言康复内容普遍缺少内在连续性,且内容的编排体现不出“康复与教育结合”的语言康复思想。

3.专业化的言语-语言康复教师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对象范围的扩大,言语康复需求和康复人才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专业的康复教师的缺乏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面对言语障碍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从事言听康复的人员仅0.45万。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程度还不高,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对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起步较晚,开始于医疗院校的康复专业发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语听力学专业。

(三)特殊儿童父母对言语-语言康复技能的缺乏。

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态度和对康复训练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到特殊儿童康复的效果。有研究者通过个案研究指出,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在西部地区,专业人员对家庭定期培训或入户指导的条件不具备,在多数地方即使设有专门进行家庭指导的人员,但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水平不高,存在概念不清、内容局限、方法僵化以及工作思路刻板等问题。

二、培智学校言语-语言康复未来展望。

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几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转型。

(一)在政策层面上,落实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

自我国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来,普通中小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教育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它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康复技术上都已达到成熟。在未来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中可以通过落实国家的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贫困地区任教、任职,帮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的学校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到东部地区进行进修,共同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学校康复中心的.建设。

康复中心是特殊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康复中心的设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康复活动的开展以及康复的成效。康复中心建设是进行特殊学校进行康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完善康复中心的言语-语言康复的仪器、辅助工具、教具等是康复必备的条件。其次,康复课程、教材、诊断评估测量工具、图书等是进行康复的软件设施。第三,是对中心科学的管理机制,康复中心的正常运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心的仪器保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等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

(三)加强与医院或高效的合作。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康复是借鉴医学领域的康复理念,医学领域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发展都已成熟,因此,特殊学校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能够获得专业的言语-语言治疗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改善教育与康复割裂的局面。另外,在一些高校已开展了关于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专业,加强与高校的和做能够获得专业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指导,同时,高校开展的语言康复是从教育训练的角度起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去找到合适的语言康复方式。

(四)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培训。

当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语言治疗师的资格认证制度,相应的培训机构也还正在发展之中,语言康复师的短缺与需求的矛盾在近期内还会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开展了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借鉴其他学校康复的经验。同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构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对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知识也要兼顾教师的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向“双师型”的转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

(五)开展家校合作的康复模式。

家校合作是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特殊学校言语-语言康复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家庭对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支持不足。家庭在特殊学生康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但是特殊学生康复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而且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来配合学校康复工作的开展。家庭成员对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意识、康复的支持态度以及参与康复的程度都是影响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特殊学校应形成以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为中心,学校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康复模式。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也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挑战,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寻求发展就必须加强与其他学校及机构的合作,借鉴一些康复活动开展较早,经验较丰富的学校的经验发展自己。同时,特殊教育教师要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就必须积极参与各类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具有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三

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和形成残疾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发展,让残疾学生恢复残疾肢体,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群,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

《学校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反对歧视态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没有分类,排斥及歧视,注重集体合作,容纳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新模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

由于特殊体育教学对象特殊性,残疾人体育教育肩负重要责任。发展残疾学生的身心潜能,增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残疾学生残缺肢体的发展,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促进残疾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残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体质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及发展,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模式,最终使各种残疾类别的残疾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形式。

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不同的授课方式,根据残疾学生具体情况及残疾程度,实施分类教学,实行个别性差异教学。

(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基于这个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发展及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

(2)残疾人体育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现残疾人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对残疾学生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进行体质健康检测评估与评价,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要求,对每个层次的残疾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残疾学生就能顺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3)营造和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氛围。在残疾人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排除残疾学生在运动参与与体育学习中的各种障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残疾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运动无难事,没有人参与不了的运动等。

4.1平等性原则。

关注所有有健康需求的残疾人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为他们创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通过调整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满足残疾学生健康发展需要,使残疾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4.2主体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体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残疾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以培养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为主,放手培养、正确引导,技能锻炼与培养体育兴趣相辅,最终形成残疾学生终生体育的目标。

4.3个别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根据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调动残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健康状况,在搞好全纳教育的前提下,面向整体、照顾差异,通过班级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对残疾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全纳教育,整体控制体育教学。

4.4发展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课堂,残疾学生的类别、程度、运动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坚信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不管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水平、心理障碍、技能迟滞发育等因素,通过积极的引领作用,减少消除排斥,采用采取特殊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5落实全纳性评价标准。

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应以绝对性评价标准、个体化评价标准、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全纳性评价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考虑残疾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个性区别,最终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6结语。

充分关注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集体与需求,强调参与、拒绝排斥,只有这种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才可以引导残疾学生最终形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知音励志·教育版3期。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四

教育是一个平台,是实现“参与,发展,平等及共享”的条件。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中教育平等理念的关注和提升,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身体上或是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教育机会均等且公平的时代大背景下,跨入了他们梦想的校园。近几年来,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降低,国家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适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是特殊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生理或者心理上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对于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3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1]。

伴随着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在进行不断调整,希望从中探索出更适合特殊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方法。但是在这次调查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体质检测标准,我国并没有符合特殊儿童的。导致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只能另想办法,在普通学校学生的体质检测标准中选取比较符合的数据来进行特殊儿童的体质检测,有很多教师对特殊学校中的体育教学特点缺乏规范的认识,在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价形式中照搬普通学校的`,这些大多由于对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2]。

特殊教育学校是区分与普通学校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也是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言的,其教学方法,内容,手段都与普通学校的教育不同,所以称其为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的西欧国家发展较早。在中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经历了4个阶段,从前教育照搬苏联的办学模式,一直发展到如今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办学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而其中体育课程的教程是特殊学校内进行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内容。体育课程通过在特殊学校中开展,能够更好地培养特殊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和勇气。同时也能够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把他们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同时这也体现了社会对弱者的帮助和关注。从目前来看,尽管党和政府很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重视体育教育,在特殊体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综合来看,特殊学校课程发展情况还是落后于普通学校,在这个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依据国情得到更好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或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

特殊儿童指的是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感官、智力、、肢体、语言或情绪行为等方面,其中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发展上高于正常的儿童。1987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第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残疾人口有5164万,其中0~18岁残疾儿童的数量是1074万,0~14岁残疾儿童就有817.5万,约625万的6~14岁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当时中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0亿,如果按人口有12亿计算的话,我国大陆残疾人约有6200万,约1289万0~18岁的残疾人群,约750万6~14岁残疾儿童是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其中15.1万视力残疾儿童,96.6万儿童有听力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儿童513.6万,肢体障碍儿童57.8万,1.4万精神残疾儿童,65.9万综合残疾儿童。如此算来,如果出现率按照10%来计算,我国就约有2000万的“特殊教育需要”学龄儿童,人口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特殊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童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愉快,可能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融入外界可能他们向往的活动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完成,作为一名体育人,笔者深刻地了解体育运动可以给活动者带来身体的锻炼和内心的放松[4],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是非常值得调查的一项内容。

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是专门针对特殊儿童比较完善的康复中心,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除了平时知识的学习,心理的辅导,户外的体育锻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锻炼分很多类,针对特殊儿童来说,很多运动可以带来康复的效果,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的调查,可以研究出特殊儿童日常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其做得好的地方予以提倡和推广。

康复中心里多是患有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孤独症),多动、语言障碍、发育迟缓、感觉统合失调的特殊儿童,他们深受社会的关注。造成孩子自闭症的原因除了一些先天的因素之外,还有后天的原因,例如在儿童发育早期家庭的溺爱,面面俱到的帮助反而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发育成长,长期与家人缺乏沟通,久而久之可能会陷入自己的世界不愿与外界接触,户外活动是最好地释放孩子天性的一种方法,在与大自然或同伴接触时可以充分和同伴进行配合和沟通,也能使孩子在运动中找到快乐。而一些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的孩子他们本身不与外界为敌,可是由于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使他们变得与其他孩子不同,可能无法正常地参与锻炼,但是笔者相信在他们的内心是渴望户外运动的,这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快乐,虽然这些孩子统称为特殊儿童,但是他们的特殊各有不同,这就要求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也应该因人而异,参加的运动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笔者想通过调查,看到这些特殊儿童平时的户外运动情况,以及运动对他自身的康复情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作为一名体育人,笔者希望其所从事的专业可以给特殊儿童带来不一样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学习体育知识的价值。

结论。

伴随着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五

所谓的特殊教育学校指的是经政府部门及社会中对一些组织或企业针对特殊人群而开设的一类学校,此类学校的教学主体主要是身体残疾的青少年。通过为残疾青少年提供基础教育,满足特殊青少年对知识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强化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用知识治疗学生因残疾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促使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

1.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特殊学校的特殊性在于学校教学所面对的主体是一些身体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其目的在于让那些青少年享受与其他同龄人一样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面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必然需要采取特殊模式。从目前我国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特殊学校都将语文教学的目的看作是让学生牢记知识,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传统性质的教学依然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理念同特殊教育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

2.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通常都是按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阅读以及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那些具有一定记忆性的或重要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在内容上不具备吸引力,无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教学手段单一。

灌输式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语文教学缺少实践,再加上特殊学校的学生接受能力普遍较差,让学生一味地听讲而缺少对语文学习的感情投入,会使学生缺少对语文的感性认识,从而缺乏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氛围。

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通过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语文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获取语文知识。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教学,通过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动画等方式进行播放,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但改善了教学氛围,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扩宽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

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语文教材内容枯燥的现状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使书本上的内容生动化。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故事情节,借用故事的吸引力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故事中不但能获取语文知识,同时也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运用。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或教学图片,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愉快地学习语文。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提升语文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提升特殊学校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的关键。特殊学校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对教学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教学信息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学分析指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知识的了解以及教学信息来源全面掌控,也包括教学信息的本质分析、特性分析以及规律分析。同时,也要对教学原则和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其次,教学处理指的是教师按照一定规范对语文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如不使用具有危害性的教学信息,不向学生传递不良信息等。再次,教学信息的运用指的是教师运用教学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语文教学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创造与创新等。

四、总结。

因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是组成特殊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很有必要。改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对特殊学校语文进行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青梅.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8).

[2]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六

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不能给学生和教师以成绩排名,但西北农村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还停留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层面上。在这样一种导向机制下,急功近利的做法随处可见,教师只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教学现象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因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应该生动的课堂教学却成了部分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所以,教学环节方法单一,难点处理缺少层次和深度,少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和感悟,老师讲得较多,学生参与不够。老师好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在一起参与,但个别检查或提问一无所知,能力提高成了一句空话。学校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这也是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不良现象的根源所在。

(二)备课过程中重知识罗列轻对学生的认知。

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西北农村学校厌学的学生、厌教的老师较为普遍,学生回家没有同龄人,上学又不愿意学习,简单的问题不愿意思考,老师不厌其烦地硬推着学生往前走,学生学习没有动力,这种现象在西部农村初高中比较普遍。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西部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就是老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思想状况了解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一再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但老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还是不了解的。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够,安于现状缺乏改进的动力。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比较活,但课堂秩序比较混乱。有些只是在教教材,也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课堂死气沉沉,导致课堂效果不好。可还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习惯也差,简直没法教。大家就是没有共同思考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进行改进。

(四)教学中活动过多,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这几年,有些学校以素质教育和新教学改革之名,对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只有拿来,没有创新。本来也没有认真研究拿来的教学模式的实质,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它,也没有考虑本校学生的.现状,结果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课堂教学,只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花样,却没有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一)改变教师和教学的评价机制。

只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让学校教育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而不是只“授业解惑”却不“传道”,学生的知识有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不改变评价机制,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就不可能改变。

(二)西北农村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社会的进步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只有靠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我们国家的巨大变化,得益于邓小平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人们才逐步转变观念,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理论、政策的学习是必要的,还可以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使西北农村学校的教师切身感受外面教育的变化和差距,增强教学改革的思想动力。因此,教师认识不提高,观念不转变,没有思变的动力,那西北农村学校教学现状的改变就是一句空话,不是照搬哪个教学模式就能改变的。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交流,提高西北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现在国家和地方虽然配套了一些硬件设施,采取了一些如远程网络教育的培训形式,但由于西北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有限的老师疲于应付,大多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部分培训不是西北农村一线教师真正想要的。因此,西北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更应切合一线教师的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西北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鼓励和推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认知的生成。

目前,许多学校既有传统的统一做法,也有不少特色的地方。比如:

3.以学生辩论为主,老师提前布置题目并且提出正反的方向,学生双方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开展辩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总之,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都要求老师有很好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五)推进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减少无效劳动和无效时间。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思路,精心的设计思路,可以减少无效劳动和时间,但不论怎么设计应该做到:

1.时间分配要合理,重点知识要突破,难点要讲透;

2.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

3.练习设计难易恰当,能实现教学目标;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总之,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改变,不能一味等靠**政府的各种投入,更多的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七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个性化教育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归纳、总结。指出个性化体育教学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的特性。明确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体育与健身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提出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并且重点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探讨分析。经验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一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措施,对当今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提出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几点教学建议。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教育。

1、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个性化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其中”个性发展”中的n个性”,不是狭义上的心理层面的个性品质,而是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差异性。

人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性,各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特征也不相同。同时每个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等因素在每个阶段也有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我们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实施个别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措施。

1.2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产物。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结果。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性别、认知能力、性格类型、气质、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3主体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其主要反映出人高度的主观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在人类活动中,人们总对原有的认识、操作、成果有所革新或突破。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创造性发展,其表现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真正当活动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创造性。

学生创造性的体现是个体创造力的行为过程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特殊能力。心理学上,指出创造性活动中结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不仅表现在科学、艺术等领域,而且也会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每个人的创造力是可测量和后天针对性培养提高的。具体表现在:求异性、联想性、发展性、综合性、逆向性、独创性,六方面。

2、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2.1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新兴的健身内容纳入了教学范围。学生在这些自己喜爱、热衷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体验,及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现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目标之一。

2.2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个性化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带来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从而使受众个体思维丰富活跃起来。现在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老师与学生、认知与情感、体能与心理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

2.3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三大原则。

个性化教育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巩固提高的原则。实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主动性。然而,任何一种优势体育项目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贯彻巩固提高教学原则的有力体现。

3、中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3.1激发运动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因此。体育教师应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以有序的课堂和创设积极的竞争情境给每一个学生获得显示自己运动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兴趣。并尝试将所学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学习之中,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2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个性。

3.2.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条件。课堂上。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见解,给予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我们教师不妨一试对课堂纪律实施”弹性”管理,张弛有度,多给学生自由展示及(分层)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尝试采用诙谐幽默、轻松活跃的教学风格带动调节课堂气氛。针对像体育课这样的显性学科,我们也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专项体育游戏贯穿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他们从”要他学”变”我要学”。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多些理解和宽容,多用鼓励法,少些斥责。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每个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2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掌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方法。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理解、宽容、尊重每位学生。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分层教学。譬如在初、高中都有的跳箱、单杠等技巧类难度项目教学中,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消除他们恐惧害怕的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通过降低首次达成的指标要求及相关辅助器材运用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3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张扬中学生的个性。

3.3.1交还学习的自主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一旦学生拥有了学习自主权,学生就会主动树立学习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交流学习的经验,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个性特征。

3.3.2拟订开放的教学目标。

学生个体的性别、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体育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且标的确定应该体现课程的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制定符合各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体验学习成功,建立自尊、自信,在准确的自我定位中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3.3注重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教学评价要求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方法、标准的多样化。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单一的注重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逐渐发展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教学成绩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践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学练过程中的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等,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反思与提高。往往这样可适应当今学生竞争好胜、自尊心强的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自我表现向上追求的原动力和提升空间。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教学中采取的多样化、灵活性、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措施对实现、达成体育课程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也都是必要、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研究建议:

4.1各中小学校积极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理解、落实在学校教学中体育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内容。

4.2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的多样性。(在学习内容上,我们一线中学教师尽量做到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选用拓展类内容特别是新兴运动项目的研究与教学。如: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街舞、轮滑、攀岩;当下主流时尚的瑜迦、排舞项目。结合音乐、色彩等各社会流行元素,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

4.3体育与健身课程达成目标的多元化及对中学生课程评价的综合化。

4.4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培养,以便适应现代体育教学要求。

4.5各区、县学校可依据自身场地、器材:师资、资金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办学校兼管、运营的初、高中体育俱乐部;灵活运用学校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模式来发展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个性化体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91,261—264.

[2]明睛.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43—56.

[3]樊向前.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实施方案[j].体育教学,,(4):12—14.

[4]邱来栋.体育运动个性化教学初探团,科教文汇,,(11).

[5]丁勇江,林宗德.体育教学应重视个性化发展[j].体育研究,,(3).

[6]诏林仙.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4).

[7]陈坚华,欧海燕.个性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6,(4).

[8]张海平.呼唤体育教学的“个性化”[j].体育师友,2005,(5).

[10]季浏.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学校体育教学论文题目汇总篇八

摘要:武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发挥中华武术的重要作用,实施武术强国战略。而中华武术的发展,学校武术教育则是基础,为此,必须加快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步伐。本文从建构和完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打开通道;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塑造文化涵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和找准定位;不断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地位,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提供支撑;各级学校领导和部门积极支持,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落实保障;社会各部门要转变理念,加大合作,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凝聚合力等方面提出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和举措,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前言。

北京奥运会后,我们提出了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一直以来,建设体育强国是学界、政界等各界争相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对建设体育强国的举措更多的是关注竞技方面,忽视了学校这个基础平台,提到体育强国也更多的是关注西方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与提高,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项目,似乎这就是一种从洋忘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代表之一的中华武术一直处在被冷场的角落。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路在何方?作为武术教育基础和平台的学校武术又该如何积极应对呢?2学校武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华武术一直以来在夹缝中生存,学校教育极少有武术的一席之地,武术被跆拳道、田径等西方体育项目所取代,学校教育不传授武术。中国武术研究院康戈武研究员曾指出“:学校武术教育名存实亡”。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搏击、西洋剑、合气道、空手道、相扑等也属于武术项目。[1]时至今日,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学校武术教育在一个全面西化的身体教育场域里“惨淡经营”[2]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极其匮乏!同时学校武术也存在着武术师资薄弱,武术教材内容陈旧,改革力度不够,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无武术课本,部分领导对武术教学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武术场馆、器械严重缺乏等问题。

3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措施3.1建构和完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为学校武术教育打开通道发展学校武术必须要有畅通之道。建构和完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需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终身武术教育系统,努力做好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进行武术的系统教育,为学校武术教育打开一个通道。将学校武术教育教学从体育课体系中剥离出来,构建民族身体文化教育教学体系,使武术教育能站在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并得到良好传播。[3]必须在大的教育体系中认识到它与西方体育的根本性差异,树立武术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意识”。[4]3.2实施素质教育,塑造文化涵养,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和找准定位费孝通等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5]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发挥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使其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做贡献。学校武术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要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武术》[6]中提出,学校武术总体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可选择的武术丰富内容,以及学校适用的武术运动形式,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并参与武术锻炼,从中获得技击和真实的体验;以简单有效的武术方法促进学生提高体能水平,增进健康;养成运用武术技能进行锻炼的习惯;掌握武术攻防的基本技法和知识,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有效地进行锻炼和防卫;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合作礼让的道德品质。中国武术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必须认可中国武术中的文化传承使命大于技术传承,牢牢树立武术作为教育的“文化意识”。[7]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感,这将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正确方向。

3.3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地位,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提供支撑武术教师是学校武术教育的直接传承者,武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化素质是发展武术教育的重要支撑,发展武术教育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化的武术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有学者调查过,现在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武术教师,武术教师大部分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即使有些教师是武术专业出身,到了学校也很少教武术,只教那些应试的体育项目。武术教师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断了学校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有效媒介,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等都产生一系的`影响。

3.4学校领导和部门积极支持和重视,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落实保障目前有些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武术的认识和态度仍有一定的偏差,对学校武术不闻不问,态度极为冷漠,忽视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以致严重阻碍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的顺利发展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及其他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其中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形成上下“一盘棋”的优势,唯有此,才能形成学校武术教育的良好局面,才能为学校武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开创学校武术教育的新局面。

3.5社会各部门要转变理念和加大合作,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凝聚合力有专家指出,实施学校武术教育必须要强化“国家意识”。社会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转变观念,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集聚合力。为此,要不断开发武术的教育资源和创新武术的教育方式,实施学生喜爱和适宜的武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学校武术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加大对武术场馆器械经费的投入,为营造一个现代化武术教学环境而努力。[8]4结论学校武术教育是一个严肃而又常新的话题,传承中华武术,学校武术教育是前沿阵地。建设体育强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树无根尚不可活,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自己的“根”,也不会有多强大!“与传统文化割裂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9]武术可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体育强国的根,必须要大力实施武术教育。学校武术教育必须要从建构和完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把实施素质教育,塑造文化涵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目标,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地位,各级领导和部门要加大重视力度,共同合作,为学校武术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校武术教育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