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三体全集读后感(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5:03:05 页码:10
最新三体全集读后感(精选9篇)
2023-11-11 15:03:05    小编:ZTFB

读后感是我们通过思考和沉淀对书籍中精髓和意义的体悟和领悟的表达。读后感的写作风格可以根据书籍的体裁和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可以是客观冷静的评论,也可以是情感真挚的倾诉。如果你正为写读后感而苦恼,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挑选的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一

一开始是在回家的动车上看的。游戏界面里面神奇的三体世界已经让我不知所言。无规律的恒纪元,错乱的'时空以及有些奇妙的脱水行为。然后突然间打开了红岸计划,突然间出现了地球三体组织,大家相信着这个文明程度更高的星球会帮助地球建设更文明的秩序。

然后突然是真相,是三体人在四个世纪之后到达地球并入侵的宣告。

面壁人,我是你的破壁人。

明明只是冬眠了十六天的最后两个地球人,醒来却已经错过了千万年。

罗辑在最后的博物馆里说的,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再往前走会不会遇到秦,汉没有罢黜百家而是像春秋那样百家争鸣又会怎么样。多像人生。

看到那里的时候思绪有些不受控制,想起我和某个人遥远的人认识的过程,甚至称不上相遇。如果早一步,如果晚一步,会怎么样。

广阔的宇宙,还有这跨越千万年的故事,给了我想象的空间。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二

初中时期开始看课外书(尤其是学校家长口中的闲书)如意林、读者、格言、足球俱乐部。高中后对于武侠、科幻产生了浓厚兴趣,美好的回忆莫过于用不多的零花钱去路边报刊亭购买每月两本的武侠和其他文学杂志,或者集资购买后班级排队看同一本杂志的焦急迫切。突然有一天俱乐部停刊,又突然电子竞技停刊;直到多年后多家纸媒杂志社停刊再也不是新鲜事,路边墨绿色弥漫着烤肠香味的报刊亭隐隐地随着一个时代悄然离去。电子阅读时代迅速到来。

对于科幻题材我在初高中时期很是着迷,但也仅仅持续了一段不长的时间。印象中幻城是那时火遍校园的一部幻想小说,围观之下却从未读完,书中情节也几乎都已忘却。

三体大红大紫。我自己很久没看科幻类小说,也禁不住热度想赶上潮流,但无奈在不少于五次尝试后放弃:第一部前半部分看了五遍,何谈二、三部。

关于三体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压根都没看完过,包括流浪地球的原著或电影。但我忍不住想说的是,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我无法坚持读下去的是幻想类小说(玄幻、科幻等)和诗歌(在此不表)。文学作品质量有广大读者和专业评论鞭辟入里的评论。我个人读不下去的原因,完全是作品语言无法吸引我甚至满足我阅读的基本要求。这是我无法读完三体哪怕一本的根本原因。

我观看肖申克与月光宝盒不下十余遍,角色台词和旁白让我神魂颠倒;我迷惑但痴情于鲁迅先生笔下的白话文语言,难读拗口却又独树一帜;我赞叹王小波作品语言流畅与其语言承载的思维凸显,可爱有趣深刻性感;我想读英文原版的小说,渴望学会拉丁文拜读拉丁古文。这些我拿起的书再也放不下,语言文字令我着迷。

但,我不能读完三体哪怕一遍。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三

时隔一年半,我在上又再次翻开了这本书,浏览了几篇书评,感慨万千。仿佛找到了五年级时看的那种感觉(我现在准备升初中)。我一直以来评价书的标准有三个:感人至深、富含哲理、意义深刻。其中感人至深于意义深刻和并在一起就是震撼人心。

毫无疑问,《三体》完美的做到了。那时三体带给我的震撼用惊天地泣鬼神都无法形容,它曾是我心中的无冕之王。通过它,我又接触到了《银河帝国》、《沙丘》、东野圭吾、肯福莱特、斯蒂芬金等等。《三体》早已被《虚无的十字架》、《巨人的陨落》、《肖申克》等代替。但那份震撼,除了《亚特兰蒂斯之心》无书能比。《三体》作为文学作品,有诸多硬伤,但那深邃壮阔的想象力以及宏大的场景描写再附上点哲学思辨,已经无人能及。

接着上面的话来说,于是,eto被逐渐消灭,三体封锁地球人科技。于是,地球人察觉到了,又察觉到三体人思想是透明的不会计谋。于是,被三体人怕的罗辑出现。于是,面壁计划产生,逻辑是其中一个面壁人。于是,仅存的eto派出破壁人,并侦破其计划,唯罗辑没有。于是,罗辑去见了叶文洁,悟出黑暗森林法则,三体水滴把地球人打的落花流水。于是,在绝望之际,黑暗森林法则被证实,地球拥有了与三体人平起平坐的资格。其中,破壁人的破壁过程的精彩程度不必细说,一句句“主,不在乎”也让我们明白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与技巧都是徒劳。这也导致了“虫子”这个梗,也应了《沙丘》中的:“人类每次正视自身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大进步。”同样,“毁灭你,与你何干?”这句话也在我们心中响彻,久久不去。这里又引申出来几句,“我爱你,与你何干”“我们刻画人性,与人性有何相干”……总的来说,就是我干啥,与什么都无关。这和我之前书评中的:“你做的仍何事都绝非你的义务,你对你做不做有主动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对宇宙社会学以及黑暗森林法则的逻辑析理更是精彩至极!就不细说了。

合在一起很容易理解。他看似冷酷无情,不讲人性,但地球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来促进发展,守护,但当上执剑人的不是他,导致了后面发生的事情。这看似很戏剧性,实则也是一种必然。而这样的人也会有“道德”:为了遵守和程心的诺言,放弃了人类的最后一丝希望。这代价是什么,人类被二向箔成功打击,而躲过的竟还是程心!或许维德他生错了时代,或许他本就没有必要帮这个时代。再来说说程心,很多骂她,嘲笑她,不择手段的损她。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说她是圣母啊!圣母做出这些事情不是圣母之常情吗?程心做这些有错吗?这是她该做的。你们骂她来干啥?如果你们也看到了那“嗷嗷待哺的婴儿”会如何选择?

还有一个该说说的地方,也是整部三体唯一一个让我泪目的地方,那便是回归运动的广播时,宇宙记住了地球和三体。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四

也有人说,程心代表了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是因为她是普通人选出来的,二是她的所作所为也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我不这么认为,普通人很多还是会掂掂自己的斤两吧?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她不仅占了维德的位置,还次次紧要关头拖后腿。我很奇怪,难道未来没有刺客?愚蠢无知又无情的人类面对她的时候,倒是宽容到极点了,这点有些不合大刘对普通大众的人设啊,总之,推荐推荐。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五

龟龟,龟龟,龟龟,欲辨已忘言,10多个小时是值得的,我会再重新读一遍的。叶文杰,罗辑,云天明,维德,程心,我们会再次相遇的。

这个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我们最终真的能了解这个世界所有的真相吗?人类一步一步的走在捡贝壳的路上,我们有时间或者未来这个捡贝壳,或者说孩子真的能力把贝壳全部背在身上吗?须知海里不止有贝壳。

慢慢的走着,慢慢的走着,慢慢的前进,慢慢的去探索,怀着敬畏,揣着谦虚,时不时的看看来自几十个天文单位外的星光,我们提了提手中贝壳,明白未来还很漫长。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六

三体,被读者奉为“中国科幻元年”的神坛,我想是当之无愧的。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被“星云奖”“普罗米修斯奖”提名(雨果、星云是科幻界的诺贝尔与奥斯卡)。译成二十几种语言畅销全球,真正实现了东方文化、思维的输出。奥巴马曾为之着迷、扎克伯格为之点赞,一度在日本热销。2020年9月1日,网飞(netflix)宣布将《三体》搬上荧屏,拍摄英文剧集,网飞出手,相信《三体》粉丝可以把神作被毁的担心放一放了。

大刘的故事都立的住,叶文洁红岸问天、黑暗丛林法则、二向箔的维度坍塌、拜占庭的诡谲女巫、云天明向死而生、章北海的“没关系都一样”。。。他不用文言机巧,大道至简,每一下都是用客观的人性和冰冷的事实,势大力沉的叩敲读者的心门。

大刘打开了读者的眼睛,手把手的引导你以横亘宇宙的、前所未有的大视角来审视这个宇宙,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的空间维度和时间尺度,大刘都能在你眼前像折纸一样层层拆开展示,好像宇宙曾是他拿捏把玩的玻璃球,让人愧叹自己是如此的局限,他不仅让人们见所未见,更像是在点化、是在证悟。

朝闻道、夕可死。也许大刘讲述的事情正在另一个维度上演,你可能庆幸自己安逸的人生没有裹挟其中,而你更应该哀叹自己短暂的生命无法参与其中,但没关系,都一样。

宏大壮阔的宇宙社会中,地球文明的科学、技术、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最直击人心的还是人的问题。科学研究也算是受过训练,天文物理也能靠高中物理选修3-3和书友们的备注来理解,但书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不仅有些不易懂,还有些不愿懂。书中人映射到现实世界,也都是活生生、血淋淋。

涉及到人,没有简单的问题。一个人复杂,一群人指数复杂。负面地想,人类的群体行为容易受到煽动,容易突破规则,容易趋于暴力,而且责任分散,心安理得,丑恶嘴脸。人在精神上的进化应该可行,理性些,礼貌些,尽责些,包容些,我们应该都能知道什么是有人性的吧?好像不是。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七

看完后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大刘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他那恢宏的世界的建造,更是他那冷静、直白而又严谨的文笔,令我重新思考了“人”存在的方式与价值,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宇宙的未来。

我们生活在宇宙中,然而,宇宙中最轻描淡写的就是时间,几百亿光年的时间就可能变成几十天,那我们短暂的几十年不过是沧海一粟、白驹过隙罢了。

程心最后就差一步就能看到心系她几个世纪的云天明,可就差这一步,几百亿光年过去了,云天明终究是错过了。第一次快死之时,他送给了程心一颗星星,改变了程心的人生,几百亿光年后,在程心的星星上,程心又得到了几百亿光年前的云天明送给她的宇宙,得以安全无忧的生活。

感恩大刘的《三体》,让我有幸站在上帝的视角冷静公正的看宇宙的命运与各类人的命运,从而审视自己的命运。不管明天会怎样,我永远珍惜看重今天!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八

在阅读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三体的影响力,期望自然也会提得很高,甚至也提前知道了书里面非常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论,然而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三体根本不用理论预期,甚至不惧怕任何剧透。

三体本身所承载的物理和天文知识是非常硬核的,许多概念根本没听说过,而所有的名词都在大刘笔下慢慢展开,给人一种天文专业科普书的感觉,回头一看,发现大刘所学专业根本也不是天文学,不得不说,哪怕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都不见得能对这些概念了解的这么深刻。正如书中所说,大刘眼中好的科幻作品应该是非常写实的,就仿佛作者看到了所有的画面一般真实,而大刘无疑的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所有关于宇宙和天文的一切都慢慢在你眼前展开,如此绚烂,真实。

三体更牛的是背后的宇宙观。宇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正因为宏大,所以描写起来基本无从下手,而且很容易不知所云。但是大刘在宏大叙事上面很有自己的技巧和思考。很多时候不会直接去描写本体,而是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正如黑暗森林中对水滴的描写,当地球科技发展了2个多世纪,组建了规模庞大的舰队,自以为能够对抗三体文明的时候,大刘只是轻描淡写的留下了一句,最可怕的是傲慢。然后便是水滴在短时间内摧毁所有舰队的画面,在宇宙中,到处都是尸首和残骸碎片,仅仅这一个场面,就足以窥见三体文明的战斗力,实际的三体舰队所拥有的破坏力更无法想象。

而当你以为这是宇宙中最强战力的时候,大刘又从最基本的规律里面悟出了黑暗丛林法则。文明在不停的追求生存和发展,宇宙中的物质是守恒的。所以当看到别的文明信号的时候,不管这个文明是强大还是弱小,开一枪都是最优的策略。当这个理论出来的时候,彻头彻尾的被震撼到了,正如数学规律一般都基于很少的公理,黑暗森林理论只从两条基本的规律就能退出来,根本无法撼动其正确性,这已经不仅仅是天文学,而是带上了些许哲学的思辨味道。这时候我们知道了,即便厉害如三体,战斗力在宇宙其他文明的猎枪面前,都脆弱的不堪一击。第二部黑暗丛林结束的时候,本来以为已经完结,想不到还能升华的地方,但是大刘在第三部依旧能给人惊喜。前两部基本还是在围绕地球和三体两个文明,第三部将视角扩展到整个宇宙。

同样还是大刘擅长的以小见大方法,在介绍两次黑暗森林打击的时候从侧面反映了宇宙的其他文明。第一次打击针对的是三体世界,信号从飞船发出,仅仅一个光粒就毁灭了一个恒星,附在上面的三体行星自然也难以幸免。而当人类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掩体计划、飞船计划、黑域计划以抵抗打击之时,却在后来发现,打击的方式并不只有一种,比光粒更厉害的,是降维打击。整个人在这个时刻又再一次被彻头彻尾的震撼到了。在三体面前,地球已经像一只虫子一般脆弱,而在更高的文明面前,三体和地球可能连虫子都不如,真实的让人头皮发麻。而在最后,两个文明消失,太阳系人类变成了银河系人类,这时候揭露的宇宙真相则将立意和深度直接拔高了一层。真实的宇宙,黑暗的让人喘不过气,每个文明都非常自私的在发展,争夺有限的资源,大家都处于囚徒困境之中,更高的文明不惜一切代价意图消灭所有的威胁,整个宇宙都是在不停的内耗,宇宙的三维形态就是从一开始更高级的维度慢慢内耗之后降下来的,令人窒息,无法喘气,地球所有的生态文明不过就是弹指一挥间,终究要归于毁灭。读到这里,只能感慨自己的渺小。

也拒绝承担这么重的责任,罗技的动力来源其实还是源自于爱,对妻子和孩子的爱,只不过和程心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程心的爱是选择不作为,和普通百姓站在一起,而罗技的爱则高屋建瓴,力挽狂澜,能够救人类于水火。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云天明的描写。云天明的动力源泉其实也是出自于爱,是一种埋在心里的卑微的爱,这种爱让他给心爱的女子送出了恒星,送出了宇宙,极为浪漫。严格来说,云天明其实已经属于一个三体人,知道三体的许多秘密,却还是冒着风险,编纂小故事给人类或者说心爱的女子传递答案。心胸之庞大让人忘记了他在地球不过是一个无关重要的小角色。

有的书写人性,有的书写科学,有的书写哲学,而三体的伟大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宇宙,在这个宇宙里面,基本包含了所有的人类文化,高瞻远瞩,大刘就仿佛上帝或者说宇宙主宰者一般,平静的描绘这一切,直击人心。

三体全集读后感篇九

我终于把《三体》三册全部读完了,耗时近两个月。不管效率如何,这真真也算得上今年的一个成就吧,近两年因为育儿和工作同步进行的原因,我几乎没有时间顺畅地看书,这种大部头的书也很久没有能在一周读完了。所以,此时我心中充盈着一定的成就感。

其实相较《三体》,我觉得旧书名《地球往事》好像更适合整个剧情。可以说本书绝对主角是地球,主题是它面对其它宇宙文明威胁时的存亡实录,三体文明只是其中一个威胁。是的,地球这颗傻白甜,在最后七百年里遇见的生死存亡威胁不止三体一个。

宇宙浩瀚,人类绝不会是唯一的智慧体,出于不容辩驳的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黑暗森林法则大概率存在。所以我们对外星文明的态度是继续现在这种出于无穷的好奇心理,积极探索,甚至乐于结交的态度,还是开闭门户,自得其乐好呢?我觉得,当然是后者啊。

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多一份敬畏,低头拥抱现世美好,乐活当下。

宏大壮阔的宇宙社会中,地球文明的科学、技术、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最直击人心的还是人的问题。科学研究也算是受过训练,天文物理也能靠高中物理选修3-3和书友们的备注来理解,但书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不仅有些不易懂,还有些不愿懂。书中人映射到现实世界,也都是活生生、血淋淋。

涉及到人,没有简单的问题。一个人复杂,一群人指数复杂。负面地想,人类的群体行为容易受到煽动,容易突破规则,容易趋于暴力,而且责任分散,心安理得,丑恶嘴脸。人在精神上的进化应该可行,理性些,礼貌些,尽责些,包容些,我们应该都能知道什么是有人性的吧?好像不是……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