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8:13:34 页码:11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精选12篇)
2023-11-18 18:13:34    小编:ZTFB

在流逝的岁月中,总结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总结要注重实用性,突出重点,尽量避免琐碎的细节。下面是一些我们平时不容易总结出的经验和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一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两课时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二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去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借此同学们概括寓言的特点。(篇幅短小,主人公是人或者动物,主题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是夸张和拟人等方法,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

1.劝喻性2.讽谏性。

导入:介绍其他的神,大家都喜欢的雅典娜.维纳斯.丘比特等。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以动物喻人。

赫尔墨斯:盲目自高,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自大者。(神态描写:想、问、笑问)。

1.赫尔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

3.赫尔墨斯一笑宙斯雕像价格低,二讥笑赫拉不如宙斯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她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导入新课:战书。

猴年马月犬日。

1.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结论智者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放松警惕。

3.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4.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不料,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他至死不悟。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为开端发展结局三层。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4.现实生活的意义有去伪存,真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板书:

宋人丁氏——别人(道听途说、盲目传播)。

不能(轻信传言、以讹传讹)——国君。

1.导入:学过《列子》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愚公移山。

2.寓意。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

道理: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而忧虑,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待事物。

自己编一篇寓言,能揭示某种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三

用自己的体验多角度概括寓意,运用想象、联想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知识与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寓言的表现手法和寓意的提示,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1、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合适的动画,让学生配角表演,激发学习寓言兴趣。更主要的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分析故事情节,再现寓言故事形象。在表演中,激发情感与体验,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发散思维,多角度把握寓言。

2、多角度理解寓言,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向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课文。

1、书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悟,把握课文内容。

1、分组探究表演课文。

2、抽组全班表演。

3、现场采访角色。

4、教师把握时机点拨。

三、研读探究。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各自的问题及屏幕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先集体探究屏幕上问题,再由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只起点拨作用。

四、体验与拓展。

1、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生活实际去体验课文。

2、完成屏幕显示的题目,先自主完成,再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作简要点评,也可以请学生点评。

五、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悟。

1、齐读课文。

2、自主探究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读懂课文。

3、抽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4、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完成屏幕显示的要求。

三、研读与探究。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探究课文,找出自己还有哪些问题,自主分析屏幕上问题。

2、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自由评点课文。先评点小组成员各自探究的问题,再探究屏幕显示的文字,然后整理出小组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3、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抢答屏幕上显示的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由抢答,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与体验。

1、学生互相采访明确问题。

2、教师适时点拨。

3、小结。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四

1.生字卡片。

2.田字格要求写的字

1.会认“寓、焦”等10个生字,会写“守、丢”等9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

3.初步认识寓言,感悟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揠苗助长)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出示“寓”字:小朋友,请记住“寓言”的“寓”字!

2.哪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寓言?

3.这个小故事里边有深刻的道理。读懂了,我们都会从中受到启发。简单地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4.二则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5.对。那寓言二则就是——

6.好的,真聪明。下面咱们先看第一则寓言。请小朋友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吗。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互相请教。(有的小朋友在默读时嘴还在动,这可不行。默读时,嘴也不能动,要用心读课文,你们可也要记住啊!)

7.谁能读读课文第一段?

8.(读中引导)什么叫自言自语?

9.自己对自己说话声音还要这么大么?能再读读吗?

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自言自语的话吧!

10.请看屏幕。这儿有两句话。谁来读读?

12.(出示“焦”字)看这个焦急的焦字,大家说怎么记住它呢?(贴出该字)

13.真聪明。那说说该怎样写好它呢?

14.大家就写一个吧。

请接着读第三段。指学生读。

16.小朋友们,你们能根据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和书上的图,谈谈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吗?请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吧!同学们,你们也讨论一下,一会儿说说吧!。

因此,揠在这就是——

17.多聪明的孩子啊,这么难的问题能说得这么清楚。这两个字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18.(出示字卡)喘,截,请读。谁能组词?(贴于黑板)

19.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20.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个种田人来到田里,看到这种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

21.如果你在场,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呢?

22.说的多好啊!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做错事。

23.前边我们说了,寓言就是小故事大——

24.小故事读完了,大道理也被你们不知不觉说出来了。知道是什么大道理吗?

对,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读完了,我们一起再来齐读一遍课文吧!

再看看这些生字是不是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了,(指黑板生字)老师的教鞭喜欢左右跳动,跳到哪,你可就要读到哪,试试吧!

读得不错,我们再玩一个变脸的游戏.我说变,同学们就得读出卡后的词语来。

25.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学完了,谁愿意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6.那就先在这儿练习练习。

27.现在我来当妈妈,谁讲给我听?

28.啊,我女儿讲的真不错.为她鼓鼓掌吧!

29.小朋友,回家后也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下课。

1.寓言二则。

3.简单解释“寓言”。

4.就是两个小故事的意思。

5.两个寓言小故事

6.默读课文。

7.读第一段。

8.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9.读自言自语的句子。

生齐读

10.(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11.(自由发表意见)

12.简单!就是香蕉的蕉字去掉草头。

13.要把下面的四个点摆均匀。

15.读第二段。

读第三段

16.学生谈

拔的意思

18.读、组词。

19.齐读课文。

20.自由发言。

23.大道理。

24.就是我们刚才对那个人说的话。

齐读课文

读生字

读词语

25.有趣。我愿意!

26.练习

27.讲故事。

第二课时(守株待兔)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新的语言故事。我们来一起读:守株待兔。

2.谁还记得什么叫寓言?

3.这则语言故事请大家自己学习。老师可不帮你们了。能学会吗?

4.我可以把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告诉大家,请你们也听清楚:第一,先默读课文,遇到拦路虎就消灭它。第二,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三,再默读,想想这个小故事里边藏着什么大道理。

现在,就请你们默读课文吧。说说你们是怎么消灭拦路虎的?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老师,你来随便指生字,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好!

(师提示)你还可以对同学们提提要求!

5.谁能把课文读读?

小朋友,三段中,哪段是讲”守株待兔”这个意思的?请你找找吧!同学们,你们说是哪段?一起来读读吧!

8.如果把整天两个字去掉,大家在读读,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请你们也互相说说。

大家再看看图,他坐在哪?在想什么?

那么这个”守株待兔”的株指的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这个人怎么会这么美滋滋地在这等兔子呢?谁来说说?

你是从哪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9.读得真好!如果你看见了这个种田人,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试着说说!

对,不能把偶然的一次巧合当成每天都会发生的事。

好,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再完整地读一遍!

1 .守株待兔

2.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讲一个道理。

3.能!

4.默读课文,画生字。

生说生字,师贴

一生指,其它生读

我想请同学们读一个组一个词

一生指,其它生读

请三人各读一段

读第三段

6.(自由发言)

7.就是从早到晚地坐在树桩旁。

8.变了。这样就说明种田人可能是从早到晚坐在树桩旁,也可能就坐了半天。

树桩

自由发言。

学生说

齐读第一二段

9.(自由发言,有点意思就可以算对。)

生读。

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课的字。

(课件出示:先自由地读读吧)

说说你的发现,要写好这些字,该躲过哪些陷阱呢?小朋友,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范写:丢费算

同学们,你们可能还听过《画蛇添足》《狐假虎威》这些寓言故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更请同学们课后多多阅读,这样,我们的小脑袋一定会聪明!

1.认读生字。

2.守:宝盖下面一个寸。窜:穴宝盖下面一个串;撞:提手右边一个儿童的童……

3.费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钩,第四笔是竖撇。算:中间是个目字,下边撇和竖要出头。

4.写字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五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字典。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

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讨论。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屏幕出示: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

亡:丢失。

鈇:斧子。

意:怀疑。

其:代词,他的。

邻:邻居。

子:儿子。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视:看。

其:代词,指邻居的儿子。

行步:走路。

窃:偷。

颜色:指面部表情。

言语:说话。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势,像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的腔调,像偷斧子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没有一样儿不像偷斧子的。

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俄而:不久。

谷:地窖。

后来再看邻居的儿子,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儿像偷斧子的了。

自己说说课文的意思。

朗读课文,试背诵。

通读全文,背诵课文。

思考:丢斧子的人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六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预习内容。

一、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闲适厄()运。

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窖()泯灭()禀告()慧心。

审美心旷神怡()。

三、学习《白兔和月亮》(采用复述故事法。)。

1、复述故事: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问题提示:(1)白兔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全文中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通过复述故事或阅读故事,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采用问题探究法)。

1、把握寓意。

(1、)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

(2、)王子遭遇了那些灾难?

(3、)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4、)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读完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惑?(文章中或者自己头脑中的都可)。

五、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六、体验与反思。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七、拓展阅读、(一)飞蛾与灯焰。

1)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2)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3)“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4)“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5)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6)立即,影子变小了。

7)“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8)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9)“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10)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11)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12)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阅读《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八、当堂检测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xi()戏风韵()禀告()e()运。

险象die()生得失之患()泯灭()心旷神怡()。

2、把握寓言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借古喻(),借小喻(),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寓言的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延伸:1、周国平的散文寓哲理于叙事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写出阅读心得。附:周国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断。

(一)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二)流浪者和他的影子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三)诗人的花园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

“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选自《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阅读感悟:

1、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3)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7)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8)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9)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10)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七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赏图画,直接感受,加深体验,合作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在课文中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情感妙答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两则寓言故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脚踏实地学习。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懂得寓言中的启示。“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

《寓言两则》是一篇给学生的启迪,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根据新课标的特点,从以下突破:认生字、写生字是这一课的重点,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组织指导。懂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真正含义,是本课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特点,让学生看图画,多读,多感悟,使抽象的问题在形象思维中获得解决。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检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书:(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解词: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好”办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他自己感觉怎样?

解词: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把刀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好”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四)指导书写生字“焦、费、望、算”。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揠苗助长: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写字:焦、费、望、算。

1、认读词语。

寓言、寓意、焦急、焦虑、喘气、计算、算盘。

一截、拦截、丢失、费力、浪费、盼望、张望、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守”。

1、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4、提问题:(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检查:(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朗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真幸运——野兔撞树桩,啥力也不费。

讨论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真悲伤——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

同学们,来劝一下这位农夫。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总结:真愚蠢——死守就经验,丝毫不知变。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守、肥、桩、比”,评价后再写。

3、生抄写生字。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阅读寓言故事。

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庄稼全完。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写字:守、丢、此、桩、肥。

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通过图文结合学习,挖掘它们的思维,让孩子们的想象能紧扣主题,在教学中通过平等交流,模仿课文中的邻居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劝说。是孩子们自己能对这两则语言故事的寓意更加明白,从而突破了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平等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教学生动活泼,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形式多样,通过读文、评说、交流、议论,使学生明白寓意,突破难点。教法突出重难点,学法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能力、心里特征,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八

1.找准故事的“矛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2.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3.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教学重、难点:

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2课时。

第二课时。

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1.画面中的这些故事你们熟悉吗?2.谁来选择其中一则故事简单讲讲。

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学生读题)。

二、了解寓言、了解伊索。

大道理)。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吧。

三、学习《牧童和狼》。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两人,第一遍重在正音,第二遍重在思考)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红字显示。

齐读)4.“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牧童一贯说谎?(交流时指导学生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并进行感情朗读。第一次读出戏弄的语气,第二次读出着急、惊恐的语气。)。

四、学习《蝉和狐狸》。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指导朗读。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蝉很聪明?(相机理解“别人的灾难”)。

(2)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这只聪明的蝉,读一读蝉最后对狐狸说的那番很有智慧的话。(指名读齐读)。

(3)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英国哲学家罗素。

(学生齐读)。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三则寓言,这三则寓言都出自伊索之口。

1.快速浏览三则寓言,想想三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点?“(结构、内容、人物)2.指名交流。(可结合前面学过的三则成语故事比较着谈。)。

3.课件出示: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啊等等。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齐读)。

4.师小结:这就是伊索寓言与其它寓言所不同的地方。

六、提供寓意,编写寓言。

2.那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故事与寓意要吻合,故事要有趣、情节要简洁、语句要通顺)。

3.学生编写寓言。

七、总结:

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而像《伊索寓言》这样的一本经典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课后请同学们一定用心去赏读。

小故事。

大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九

1、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课文录音,小黑板。

2课时。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坐车人。

上哪儿去?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齐读这则寓言。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南辕北辙》。

2、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作业:续写。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十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十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题:《矛与盾》。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课题:《鹬蚌相争》。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演:张壳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板:鹬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寓言教学设计集锦通用篇十二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寓言,理解寓意,领悟道理。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审议所讲的道理。

两课时。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2、寓言就是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刻舟求剑》,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发言)。

2、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4、熟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思考:

(1)你用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2)《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节?(楚国人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像“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同船人催楚国人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楚国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4、楚国人错在哪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复述故事内容。

1、同桌互相讲一讲。

2、指名班上复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鞋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这样一句话吗?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发言)。

2、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买鞋的人就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4、熟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字音:自度持度宁信度。

(指名读,纠正加点字的读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寓意。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不能完全照抄责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练习复述并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一讲。

2、指名班上复述。

3、练习背诵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