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13:44 页码:9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优秀11篇)
2023-11-18 17:13:44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制定清晰的总结目标是写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写作总结有所启发和引导。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一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各种形状的实物。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同时,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受到一定的熏陶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瞧,这是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狗汪汪)。

生:机器狗汪汪。

生:想!

师:赶快动手打开看看吧!

学生很好奇地打开篮子,观察礼物。

师:你认识什么,请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的名称。

师:这些礼物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在这么多的礼物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你们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篮球、玻璃球、小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积木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牙膏盒、鞋盒、药盒、酸奶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笔筒、铅笔、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生1:把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各种球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着。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机器狗汪汪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的一样吗?(课件显示)。

生:一样或不一样。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1:我认为鞋盒和药盒都叫长方体。

生2:我知道魔方和积木是正方体的;

……。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在电脑中分类并显示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板书:长方体。问:请你举起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互相看看拿对了没有?下面依次出现:正方体、圆柱、和球。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是长长的。

生2:我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长方体这里是尖尖的。

生4:我摸到了长方体有“疙棱”。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老师及时表扬回答有新异的同学并规范名称“棱”、“顶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说出:

正方体:方方的,有6个面,也有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大小相同,放倒了能滚动。

球:光光的,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生:用了4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4个圆柱和2个球。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学具,想不想用它们搭个什么?

生:想。

师:那好,马上动手吧!

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逐一展示作品。

师:在搭建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球最调皮了,不能把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跑。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

生3:我觉得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盖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条石等。

4、形成表象。

师:通过看、摸、搭,我们认清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5、游戏:看谁摸得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请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教师示范游戏的做法,学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三、灵活应用,拓展提高。

1、学生列举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例。

生1: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电脑的主机是长方体的。

生3:儿童霜的包装盒是正方体。

生4:音箱上的扩音器是正方体的。

生5:旗杆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6: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体的。

生7:地球仪的形状是球。

生8:弹珠的形状是球。

……。

2、考考你:(课件显示电冰箱图片)。

师:这个电冰箱很重,要想推动它,该怎么办呢?

生1:先让它倾斜,再在底下放几根圆柱体的木棍,就可以把冰箱推走了。

生2:在冰箱最底下摆几个球,推起来会很轻松。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三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反馈典型情况:(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反思。

《七巧板》一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课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学生规定内容,而是让学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在同学们真的活跃起来,兴趣高涨时,我再出示拼摆任务,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快乐的数学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四

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1。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激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

观察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长长的,直直的、有4个角。

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四四方方的、方方正正的、有4个角。

那平形四边形呢?

也有4个角,

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3条边,3个角。

圆呢?

圆圆的,弯弯的。

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三、课堂检测。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辨认)。

(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

来说一说?

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五、谈收获。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2题。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五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1课时。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六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问:四条边围成的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许多六边形组成的。

我们书上也有两个六边形(出示六边形)。

打开书,把p、26的这两个图形,挑选其中一个把它的六条边数给同桌听。

指名问:你刚才数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八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1一9题。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九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搭一搭。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二、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        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

3、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

4、        小组合作,动手分。

三、    认识名称。

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

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

四、观察物体的特点。

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

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

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

同学们。这些物体,如果去掉他们漂亮的花外衣,在数学上画出来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

让学生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六、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同学们,你能把我们认识的物体和他们对应的图连一连吗?

做课后第一题(注意茶壶)。

集体订正。

2、摸物体的游戏。

教师示范,学生游戏。

七、全课小结。

回想今天的课堂我们认识了那些形状的物体?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回到家找一找,你一定能发现它们的影子。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课时)。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一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与练习。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以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这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图形的边数,知道可以按边数来命名一些平面图形,并感受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

(3)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数边数的方法,认识并判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感受图形间的变换。

5.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导入,先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知道它们都是四边形,使学生初步感知可以以边数来命名一些图形。“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除了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其他形状的平面图形;再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形成“要想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想想做做”通过想一想、围一围、搭一搭、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进一步巩固对多边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注重激发兴趣:

课始出示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卡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兴趣。课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既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鼓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课中的搭一搭、折一折、分一分,课末,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多边形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3.联系生活教学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中出示水立方、足球、六边形桌子的图片旨在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图形王国去玩,好吗?(依次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彩色卡片)这是……(生依次齐说)。

(二)主动探索、操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如猜不出,仔细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一数它有几条边?你来数一数。如猜出,教师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数一数吗?)。

这几个图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下面我们来判断一下这几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依次出示梯形、不规则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

2.认识五边形。

(出示五边形。)你能给这个图形取个名字吗?(贴图形)你能说说什么是五边形吗?对,有5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五边形。(板书:五边形)出示不规则五边形。生判断。

3.认识六边形。

(出示六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呢?(贴图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称为六边形。(板书:六边形)出示不规则六边形,生判断。

4.拓展。

假如一个图形是七条边会是几边形?八条边呢?看来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怎么办?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3。

数多边形。师示范第一个图形。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生活中的多边形。(出示水立方图、足球图片、六边形桌子,让学生找到多边形并数有几条边。)。

3.搭小棒想想做做2。

在生活中有这么多多边形,那你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我们来动手搭一搭。仔细听要求:

用最少的小棒搭出五边形,看谁动作快。(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搭五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用“4根可以搭五边形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自主地探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折一折想想做做4。

好,请看我来示范,将四边形的纸对折,再展开,将下面的角沿着中间的折痕折上去,现在变成几边形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示范数)。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桌上的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第一次,变成几边形了?第二次,变成几边形?你能数给同桌小朋友看吗?第三次,现在是几边形?第四次几边形?第五次,又变成几边形?真有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折一折,体会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分一分想想做做5。

引导生读题。找出注意点。依次完成三题。

打开课本27页第五题,请小朋友用划线的方法分一分。

先分第一个。演示错误分法。你同意他的分法吗?为什么?(有没有比他更少的?没有全部分完。有交叉)出示正确的。请有错的同学改正过来。现在试着分分第二个图形。

分第二个,展示错误,你同意他的分法吗?为什么?出示正确的,对比展示不同的分法。

小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分图形时不能有交叉线,否则就不是最少的三角形,我们只要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与其他不相邻的顶点连线就可以了。

分第三个图形,展示错误,你同意他的分法吗?为什么?出示正确的,对比展示不同的分法。刚才小朋友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分下来都是四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一分,体会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课总结。

今天在图形王国玩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在图形王国里原来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

六、拓展剪一剪。

下面我们来剪一剪,变一变。请看第6题。

在一张正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师介绍常见的剪法:1。由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三角形。2。由一个顶点到一条边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四边形。3。由一条边到另一条边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五边形。

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多小朋友都创作出不同的剪法。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自己的创作。

板书:四边形依次板贴四边形的卡片。

五边形依次板贴五边形的卡片。

六边形依次板贴六边形的卡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