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50:17 页码:10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大全16篇)
2023-11-18 11:50:17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自我观察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管理财务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请大家欣赏这些总结范文,并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一

摘要:作为地生考试之后的新增学科,化学的突然介入,或许会让一些孩子措手不及,而短短一年的化学学习,如何让已经初三的学生尽快的适应,并融入其中,最终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不仅是一项考验老师的技术活,也是为学生以后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过程,这个阶段需要化学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化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初三适应技术活主动参与。

在目前的教育大纲下,作为进入初三之后才开始学习的化学课程总体上来讲,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在这短短的一年,如何引导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并进而产生兴趣,获得化学成绩的提升,虽说“学习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根据孩子们天性爱玩的特点,这种学习方式只适用于一些自控力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于化学老师来说,如何提升学生的总体化学水平,是一件辛苦却又是值得探索的事情,在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交流。

1利用首因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谓的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主要是指通过交往双方的第一印象影响以后的交往关系,也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利用首因效应,在刚开始教授化学时,通过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能够更好的推进后续的教学。那么如何发挥这个效应的良好作用呢,这需要老师与化学这本学科本身魅力的完美结合,当然如果老师长得帅或者美,效果会更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老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刚开始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的小实验,如:“蛋壳刻画”,“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观察变化”等实验,通过趣味小实验的引导,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留下余留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后续的学习,来解释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老师可以利用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期间,趁热打铁,介绍一下化学的发展历程和为化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激励学生们学习化学科学家孜孜不倦攻克化学难题的精神,和借鉴他们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一下初三化学学习的大致内容和学习要求,让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学习化学心里有个大概的了解和适应过程,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为后续的课程跟进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上,虽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短期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发展,老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化学实践的机会。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虽然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已配备化学实验室,但还是有一点“僧多粥少”的尴尬,而且学生每进行一次实验,相关的成本也不少,在实验室调剂不过来的情况下,老师应尽可能利用手上的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实际演绎实验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知识,产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著名的思想家蒙田曾说:“教育的目的不单是让孩子们适应环境,而是让他们学会丰富自己”,他强调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而法国当代教育家也指出“教育的任务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我想其中的思想所散发的光辉点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深思的,我们除了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国家培养高知识分子人才的同时,也应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与向上发展的空间,顺应学生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生活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3预习与温故知新相结合,不断强化巩固。

在每次课堂末尾,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下次教授新内容时,对课文进行预习,从而在新内容开始后,让学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帮助学生更深化的理解一些自己在课本上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及时的在课堂提出,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享,补充学生在知识方面的不足和欠缺,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敏度。孔子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巩固,那么一开始学的再好也是“黄粱美梦一场空”,除了平时的每课巩固外,在完成一个小单元时,应适时的进行小单元总结,通过对比,画树形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大体的脉络框架,加深他们对本单元学习的印象,还可以进行小单元随堂测,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比较突出的知识遗漏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争取让学生有条不紊的向前走,“不欠账”,同时通过一定的奖励与小惩罚,唤起学生的适度紧张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学习的时间在初中阶段只有一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争取课堂时间效用的最大化,通过预习与温故知新双管齐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争取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成效。

4小组合作,以优带劣,共同进步。

进入21世纪,团队合作思想变得越来越重要,拥有团队意识的人更具有同理心,也更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许还能收获坚固的友谊,团队合作的默契与高度的协调配合能力,能够促使任务更好的完成。老师可以以相邻座位和适度的调节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大致的4-6人小组,并且以小组为考核单位,每位学生轮流当两次任务的小组长,老师布置的任务通常有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上的分布与识记,每次课文小结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默写,以及课堂练习的检查,并且进行随机抽查,检验小组长是否确实履行职责,设立奖励考核制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也能帮助老师更好的管理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

因为化学做实验的关系,小组分工合作更加考验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意识,而小组长则在其中起到一个领导和协调的作用,小组内部之间经过不断地磨合与碰撞,更能形成自己本小组鲜明的特色,而通过定期的小组座谈会,也能帮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小课题,设立奖励小项,让小组学生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互相交流和实际调研,鼓励小组团队合作和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加深对化学学习的理解和思考和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团队责任意识,更能发挥群体的带动效应,以优带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然后布置家庭作业,最后学生回家练习巩固。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的运用下,“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学到知识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学习新知识,他们提前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以此模式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安排好的数学学习任务,自己独立研究学习。也就是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或小视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自己的数学学习。学生不必像以前那样,大家坐在教室里集体上课,紧绷神经,精神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既担心稍不留神老师的哪句话而遗漏个知识点,又担心自己思考的速度慢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使用翻转课堂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自己掌握视频的节奏,没听懂得地方可以多放几遍听,实在不懂了也可以通过视频聊天向教师同学们请教。对于非常简单的知识也可以快进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于学生要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分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所以各小组的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齐心协力,积极探讨。完成任务后学生会和老师及同学们分享小组之间探讨出的成果。

二、翻转后教师演绎课堂的方法。

尽管翻转后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小学数学教师在演绎课堂中的角色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善于倾听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中已经形成了自己个性的、独立的经验,有了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老师没有必要为学生一一讲解,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对于梯形的概念,梯形各个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形等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ppt或微小的视频独立自学,然后老师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他们自学所得的新发现,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上大量的宝贵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适时点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太强,而有些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面对新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理解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如老师可以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加以解决。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中,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通过每小组的团结合作,小组成员一起探讨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同学们不仅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而且会把所得的结论掌握的更加牢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三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做研究。就目前我国实际的高中教学课堂中,学生受益较深,实践价值较高的翻转课堂模式是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刻的研究的。随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探究,发现翻转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课程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课堂效果对于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实践在我国是比较晚的,最开始的普及源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进入高中课堂后,效果越来越显著,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层面的分析到实践操作的探讨,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更是有突出的进展,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和理解,所以从翻转课堂出发,结合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给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翻转课堂的特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是进行传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等环节,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慢慢的转变成了辅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化有其必然的因素,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没办法很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更加的难以消化和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具有很高实践意义的课程来说,是不能完整的传递所有知识面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的实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固有的模式下,开拓了新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课后作业中教师帮学生巩固知识,这是传统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学习进度。课前学习知识,在随堂教学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表现,从深层次的教学体系中看,就是更高效化的教学结晶。根据高中物理教学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针对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的遗漏做出相应的教学辅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面的内容,而不是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这样的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效的。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翻转课堂以知识点的切入为主,包含不同背景和概念的应用型教程都融入到课堂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学中来。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的传统教程上,教师始终很难将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完成,这样的课程进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传统课程中教师需要处理的内容非常多,涵盖的知识面和教学侧重点很难实现统一,这样就不得不把一节课的内容划分为两节课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课时,对教师来说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这样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可以很好的将教学重点突出,按标准的课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不断强调重点,突破课程中的难点,是非常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和预习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物理学历史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史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熟悉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物理学史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让传统物理学教学的单一现象得到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判断主要来源于学生是否背会记熟了公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完整的理解了教学重点和学科内容,是否将此环节完全掌握等。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才是最具价值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听的层面上开始想,在想的过程中实现做,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练,在练的过程中完全掌握。这样的课程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物理学概念,习惯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把物理知识当成单一的概念性知识,而是把物理学知识更好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业,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的价值。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不仅可以回顾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的重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情景,这样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巩固知识的余地。

四、总结。

通过近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代入自己,还非常愿意参与思考和讨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之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常规课程中,更多的实践和检验可以让翻转课堂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05)。

[2]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06)。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四

一些教师教学经验有限,课堂上讲课、画图、演示、做实验、提问、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等常规动作不连贯、不精炼,重复现象严重,浪费、损耗时间严重;一些教师容易受不听话的学生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心情受干扰、忘记教学内容、说话紧张、管不了学生等现象,从而耽误教学时间;学生预习不充分,课堂上教师为追求教学质量,纠结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推进,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此外,学校也通常会安排教学听课,进行课堂秩序检查,甚至临时找教师谈话等,都会影响生物教学的时效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的这些时间浪费问题不仅影响阶段性、整体教学目标的推进,而且容易影响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

初中生物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性,其教学时效性和质量涉及师生的思想观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性、教学形式以及教师课前准备、心理素质、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多层面。因此,造成课堂教学时效性不强的成因也是多样的`:一些教师缺乏时间观念,或上课迟到,或下课早退、拖堂,对一节生物课时间没有宏观掌控意识;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生理、心理、兴趣爱好、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教师对生物课没有精确的认识,对生物教学方法掌握不足,导致课堂上手忙脚乱。就初中生而言,他们尚处于天真顽皮、活泼好动的状态,思维发散快,但缺乏系统性,对新事物好奇心强,善于发问,容易在课堂上出现突然发问、摆弄文具、走神等行为举止,制造一些“意外”,影响课堂教学。就教学而言,课前教师由于学案设计、实验、备课等准备不足,容易导致课堂时效性利用率低。另外,由于生物教学实验性强,需要学生直观感受和动手掌握的知识较多,教师往往会高度重视和丰富教学形式,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加上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干扰,最终导致课堂时间浪费和教学质量更不上。在一节生物课临近结束时,一些教师通常会忽视复习和巩固的重要性,为学生准备的课后作业缺乏针对性和质量性,促使新的生物知识得不到及时掌握,从而给新的课堂教学带来基础薄弱性障碍。当然,初中生物教学的时效性还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能力,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需要生物教师全面把握,科学审视,正确处理。

在恒定的、有限的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内,针对上述时效性不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策略生成。一是深化新课程理念,科学设计初中生物教学计划,科学规化整体性、阶段性,甚至每星期的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严格规定教学时间,确保生物教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二是着力加强生物教师的职业教育,通过管理机制、奖惩制度、监督管理、批评教育等手段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时间观念,严格履行教师职责;通过进修深造、交流学习、相互听课等方法切实加强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和学生做朋友,亲密接触,拉近关系,做好高效课程的情感铺垫。三是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备课、实验器材、学案设计等准备工作,注重教学方法,努力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把握距离之度、时间之度,在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学进度。四是教师要十分注重课堂导入方案设计,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注重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工作,为新课教学打好基础;要减少课堂上教学环节的过渡时间,直奔主题,讲求连贯性,确保快速、高效完成整个教学。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个人魅力、知识魅力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吸引和集中学生生物学习的注意力,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综合而言,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把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构建,更需要生物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进行着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目前所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下,如何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合当下国情以及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情景教学便是其中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而将情景教学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教学活动的中,便是本文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

因为化学知识所涉及分子等不可观察的范围,有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导致了化学教学的局限性,而在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化学教学模式十分的单一枯燥,这样的教学困境导致了教学课堂的气氛十分压抑,学生对于化学的的兴趣不大,对于化学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理解知识。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相比较而言,化学学科的内容十分的抽象难以理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方时只能通过讲解以及想象来解决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以及烦躁心理,从而阻碍了化学学习的进度以及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化学也是各个学科实验中比较危险的学科,这也导致了化学实验在范围、安全等问题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机会,使得化学教学偏向单一的理论讲解,让化学教学的形式更加单一化,整个化学学习内容也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2、情景教学感情不当。

化学的特点导致了其教学的枯燥性,而建立合适的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合适的教学情景,不但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安排,同时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若二者缺一,便会使教学情境显得十分的枯燥及单调。而目前在我国,教师都普遍存在着情感运用不当的现象,有些老师在创建情景时只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情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化学的不熟悉程度,导致情景教学没有作用。而另外部分教师了解到情感对于情景的重要性又过分渲染情感,导致情景脱离化学知识。因此在情景创建中情感运用十分需要注意。

3、情景创建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只是在参加教学比赛或公开课时才会创建情景,又或者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程度,以及当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仅仅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才会创建情景。这样的做法不并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长久发展,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情景教学的运用。

1、联系知识,创建问题情景。

教师应当根据知识点,创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尤其是有趣的问题,会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自发地寻求知识。这样的问题情景的创建,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效率。例如:学习关于水的性质时,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在介绍水的性质时,只是教师通过书本的文字,图画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开始时,进行提问:“在电影《穿越火线》中,一位科学家被困在了完全密闭的密室里,而科学家在密室中通过遗留在密室中的收音机和一小滩水成功制造出了氧气,解救了自己,请问她是如何使水变成了氧气?”在此这个问题中,教师将电影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面对如此新颖的问题,学生也会在心中存有谜团,同时愿意自己寻找答案,增加了对于化学的兴趣。

2、联系实验,创建实验情景。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学习的知识的真实性、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认同,并在实验过程在再一次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结果一般是肉眼可见的,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使得化学教学不再枯燥而变得丰富。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亲身经过了化学实验,才能体会化学的魅力以及化学的实用性,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建实践情景。例如:在讲解酸碱性的过程中,在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时,学生可以自己用ph试纸进行酸碱性的测定。此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直接将学生身体的体液,如唾液等用安全科学的方式进行酸碱性的测定,体会化学实验的美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的关系;或是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然后猜测试剂的酸碱性,然后再进行手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将所测试出的酸碱性的不同的试剂进行混合,观察后续的实验结果,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将许多知识进行相互的交叉,使学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3、联系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跟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知识的学习最终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加化学和实际的联系。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出跟现实生活的关联点,创建生活情境使化学的教学内容不再枯燥单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在授课过程中,创建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实用性,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也消除学生对于化学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得进行化学的学习。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二氧化碳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的空气中,同时我们的每次能呼吸就是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置换成氧气;然后让学生们憋气,直接在学生呼出的气体中直接收集二氧化碳进行试验,这样直接将化学的教学直接与现实生活先联系起来。

三、总结。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化学的教学,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将化学的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用性,改变了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单调的形象。同时在课堂上的各种情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作者:杨淑芳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六

翻转课堂是一种在新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带给学生教师新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模式是在借助媒体技术这一工具的帮助下施行的,并且完成了一个飞跃,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心是“教”而现在转变成了“学”。此模式正好体现的是一种人道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课堂的模式。即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在课堂上是活跃分子,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则次之。翻转课堂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对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是合理的、有效的,老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这种角色的改变指导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主体,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手,为学生提供帮助。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有这样一题:一条马路有540米长,小明在走了60米之后速度变成9千米每小时,问题是小明还要走多久?对于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又有学生说可以用方程解决,那么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都用一下,比较一下哪个更方便。翻转课堂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学生的角色也进行了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是伴随着老师的角色转变应运而生的。在开展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地点。并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还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资助调配。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眼球。翻转课堂的第三个特点是时间的可分配性,以前的教学是多半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后就是布置少量的家庭作业。而现在的教学模式下,把原来很多的知识点转移到了课堂下学习。老师课堂上教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会变多。以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授课的主体,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现在讲课使时间重新高效的分配,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把原本上课学习的内容在课后自学并内化为知识点。老师和学生的交互性增强了,教学时间也相应地延长,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进行翻转课堂式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翻转式教学,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为了促进翻转课堂的有效进行,老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全局的观念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此外,教师还需要对翻转课堂的视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利用,使学生对学习视频内容有所思考。比如老师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需要将具体的学习目标定为:正确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并且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懂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转化公式。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的例子,并且说一说这两个平面图形的特点。当老师放映教学视频的时候,可以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看视频。比如: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二者的公式是如何转化的等问题。在对计算公式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解题。同学的讨论在翻转课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有学生讨论这个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会存在着一些疑问,在课堂上提出来,并且同学和老师群策群力共同解答这个困惑。通过大家的努力,把这个问题的难度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让学生尽情讨论,干涉得越少,学生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就更激烈。在讨论过程中的争辩或者是分歧是正常的,当学生走到岔路的时候老师要给予适当指导。最后教学反馈这个环节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对于课堂的学习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数学老师要倍加关注,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认为学生成绩决定了一切。学校与家庭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巩固翻转课堂教学成果。例如学生把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向父母提出来的时候,父母应当耐心地向学生解答,而不是说把问题留到学校里让老师帮助解决。在家庭中需要建立和谐、良好的氛围这才能够与学校的翻转式课堂相互结合起来,使得学校和家长共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要意识到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有难度,还有考虑到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通过这样的分析,老师需要利用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海永.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浅议[j].中国培训,(8).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4).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08).

[2]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八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如关注结果性目标多,目标的整合与达成度低;课堂上缺乏适时的总结与提升,订报的基本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无法形成或提炼;计算技能熟练程度不高,文字或符号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出现等,这些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这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课题组试图通过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力求能达到:以树立“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自3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研究,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科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2.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学习了《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赏析》等文章;3.有关有效教学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观摩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小学数学优质课《观察物体》、《可能性》等课例。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老师。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学生欠缺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够大胆质疑问难,不够大胆标新立异。我们感到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试图通过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究。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小学一、三、五、七、九、十一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两个项目的研究: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大力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讨课。其中,韦儒民老师执教了《乘法分配律》、梁燕芳老师执教了《最小公倍数》。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三个必须”(必须精心设计的有效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有效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探究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教的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制作教学课件,精心思考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数学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他们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个别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明显。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九

虽然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阶段实施较早,但是当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课时不足,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物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实验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深入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

1.1实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多为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只重视对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教师的教学目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都还是为了考试,往往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有老师将实验内容演练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原理、步骤以及结果等,而动手操作的机会却很少,动手能力也难以提高。这种重知识轻技能的应试方式的教与学,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也不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发展。

1.2实验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对实验演示。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演示实验,并将其当做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课程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老师对实验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操作,使得实验结果本身不具悬念,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于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失去了对于生物实验操作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内容的探究。

1.3实验科考核模式不合理。

目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评定一般是有两部分组成,及生物学科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评定,而且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对学生实际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多为笔答,而很少以实验操作为主,只要学生记住了实验的结果,基本就能通过实验课的考核。虽然这种形式的考核形式下,学生的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到了考察,但是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却不能获得提高。

2、如何改革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的分析,探究有效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下的改革建议:

2.1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注重实验过程。

改革试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将原有的实验课授课重点由演示实验转向实验过程,增加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探究机会,不以验证试验和证明已知的实验结果为实验课的目的,增加探究性质的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老师的简单讲解和原有的实验原理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2.2改革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考核模式。

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程的考核要一改以前的重理论轻操作的模式,不以学生的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为确定成绩的标准,加强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例如以某一实验为统一考核实验,从学生对理论重点的掌握、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合理性等角度考察学生的实验课程,其中实验操作所占分值比例要适当的增加,总之,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

3、总结。

初中阶段一般是生物学科的重要教学起步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一项值得进行的工作,只有在合理生物实验教学的指导下,才能有助于初中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获得有用的实验经验,从而更加有助于今后的生物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即注重理论,又关注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有把它学好的更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现有发展状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走在教育教学前沿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得转变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过时的教学手段应随着新的教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一些过时的教学方法中增加些创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把事物抽象的道理用具体形象的形式来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感染力和有效的说服力,另外,举些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文学典故来说明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级中学阶段已开设有好几年了。高级中学跟初中的要求不一样的有较多,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又很强,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相应的任务,可以实现自己的相关创意。从中培养各种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意义重大。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偿试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出来,真诚的希望同行们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以达到相互切磋、寻找更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们地区作为中学教学的时间虽已将近二十年了,但不同区域、不同的学校的条件不同,因此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差异大。以我每年所教的高一学生为例,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一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相当高,不但可以独立完成课内的相关内容,而且还可以根据主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这给教师平时备课、上课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加了不少难度。基础教育的目的实质是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每一个科目的培养都息息相关。信息技术课虽然目前不是考试考查的科目,因此不要为了升学而放弃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管理,如果教学管理层面忽略了,学生就容易把它当作“玩的科目”,教学质量要提高也变成空话了。现代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各种学习工具。若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疑问,就可以借助相互协作学习,或者通过认知工具得到解决。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只要学生在主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有最高的学习效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要精心分析,知识之关键要精讲,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多指点,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教师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学生的知识主要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来学,学为主,教为辅。要做到精讲,不但要抓住关键的知识,还要有相应技能。以教powerpoint为案例:让学生学好学会powerpoint,可以先播放一幅优秀的powerpoint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然后逐一地分析每一部分的由来。要求每位学生都会用它,但不是机械的用。主要目标是,以后在学习其他软件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那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信息技术课目前是以课堂实践为主,任务驱动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采用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学生各自知识储备的差别,因此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不同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存在差别。例如,课堂作业布置后,一些学生完成作业可能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而另一些学生可能一整节课都没办法完成要求的任务,这种情况,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目标的实现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分层教学是有效减小学生之间差异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根据每届学生的真实情况,本人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按不同层次进行有效的分组,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分层,入学时对新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水平进行客观的摸底,这样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就有所了解,心中有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几个层次:首层:“底子薄”的也就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高,在他们心目中信息技术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又不喜欢动手的,学习过程需要别人关照的。次层:信息技术水平处在中等水平的,对教师上课所教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起来没有难度的`,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的,缺少主动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最后一个层:“尖子”即自身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浓厚的,求知欲望较强的,学习能动性、创新能力、自觉性都较强的。

接下来是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几个层次,采取“强弱搭配”即按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水平高低差异进行组合,分组按照“好中有差,差中有好“的又有一定男女比例的组合排位。最后,分组后小组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出。组长在教学中担当“小教师”,他即起到协调组员关系,帮助教师收集课堂上的作业,负责对本组组员的学习情况的小结报告,组长与教师之间是顶层的交互式的关系,组长的职责又起到辅导本组的组员,对组长任用是动态的的管理。可根据学生接受速度,帮助同学的热心程度,完成作品的速度效率与质量进行适时调整。教无定法,适当的案例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抽象理论和概念,这些内容如果只凭老师一张嘴反复讲述其定义,学生可能会听得昏头昏脑,从而感到索然无味,这样难免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有时借用日常普通用品做教具打比方,则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如“变量”的赋值问题,教师可借助纸杯作比喻。课前准备好三个纸杯,在两个纸杯上分别写上“牛奶”和“果汁”,课堂提问学生如果要交换两个纸杯中的饮料该怎么做?由于高一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中学过算法,大部分能回答出基本步骤,接着教师把三个纸杯比作三个变量x、y、z,假设x变量存储“牛奶”,y变量存储“果汁”,要交换x、y两变量中的内容其算法与上述情况同理。随后教师打开visualbasic程序,在窗体上添加两个文本框和一个按钮,文本框的text属性值分别设置为“牛奶”和“果汁”,按钮caption值为“交换”,在按钮click事件中编写代码完成两个文本框中字符串的交换,最后教师启动程序演示交换结果。至此,学生不但理解了“变量”存储数据的原理,还直观地看到了变量间数据交换的代码编写及运行结果。最后,教师需要指出计算机中变量的赋值与现实中饮料的交换不同之处,即一个变量在对另外一个变量赋值后,该变量不会像杯中的饮料出后不存在,变量中的原有数据仍然存在,赋值只是将某变量中的值覆盖。

三利用多种学科知识“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法。

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即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语文教师上《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可以边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边利用计算机把精彩的的段落文字录入到word中,再根据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去网上找图、音乐等多媒体,进行文画合配、画文合配、文音合配的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既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又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实践能力。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应只从单方面考虑,应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与其他学科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赵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张健.《发散思维大课堂》[m].龙门书局,2003.5。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21世纪是创新型人才社会,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更具有竞争优势,提升学生自身综合实力。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涉及知识面窄。化学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本就处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浓郁的好奇心。然而,部分教师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反而抑制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原因、提出对策和验证结果。所以,教师应积极落实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不断钻研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认识水平。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化学学科知识,能立足于所学化学知识思考特定化学现象或反应产生的原因。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尚不能适应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也不敢向教师指点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提问,将课堂话语权转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想法,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推敲性。比如,教师在上《水的.组成》一课时,教师先介绍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播放一段燃烧氢气的教学短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氢气燃烧时的现象。教师再提问学生氢气燃烧时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根据气体燃烧现象判断气体组成中是否含有氢气。然后教师播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动画短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正负两个电极上的现象,并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经过观察可知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负极气体体积为正极气体的2倍。教师再在动画短片上点击燃烧按钮,模拟火柴在正、负两极的状态,提问学生通过火柴在两极上的火焰特点有什么实验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的实验结果,以此来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逐渐提高问题深度,促使学生一步步触摸到问题的本质,加强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教师应善于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自觉思考问题,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化学实验。

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化学操作能力,利用化学实践增强学生对化学原理和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点。学生没有经过实际操作过程难免对实验会有生疏感,也丧失体验实验乐趣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已有实验条件,多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比如,教师在上《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时,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各个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打坏、损伤仪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秩序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听从教师指挥。教师分别拿起实验桌上的试管、酒精灯、烧杯、铁架台、集气瓶、量筒、试剂瓶、水槽、试管夹、玻璃棒、石棉网,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在介绍仪器的同时允许学生拿起自己实验桌上的仪器就近观察,鼓励学生遇到不解的地方直接向教师请教。然后教师再随机拿起其中一个仪器,提问学生该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检验学生对仪器名称和用途的掌握能力。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提供化学实践机会,让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细节,规范自身操作技能。

三、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化学教学素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前并未接触过化学知识,在学习生僻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知识时难免无所适从,无法理解化学知识本质。学生往往更能接受熟悉的事物,也更能提起学习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挖掘与生活有关的化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化学联想能力。比如,教师在上《碳与碳的氧化物》一课时,教师先写下碳的化学符号“c”,向学生介绍碳元素。教师再举例说明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教师通过指出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用途分别为钻石和铅笔芯,加强学生对金刚石硬度高和石墨硬度低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根据两者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两者在外观、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上不同点的掌握。然后教师介绍几种无定型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教师接着放映几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内容为火药、冰箱去味剂,第二组图片内容为食品脱色剂、净水剂,第三组图片为金属、水煤气,第四组图片内容为油墨、染料、橡胶轮胎,有利于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区分四种无定型碳的应用范围。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将化学概念与生活事物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角度看待生活。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化学思维看待问题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總之,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层面。教师应避免将过多的教学主导权只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形成平等、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师讲解上。因此,教师应从教材已有内容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引发初中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进而产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的需求,使初中生能够产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动机。问题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式方法,问题情境教学主要将问题作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在师问过程中以及生问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必须要围绕整个教学目标开展,以便能够促进学生实施定向性学习,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实施教学必须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跨度,在创设问题情境以后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促进初中生实施目标指引性学习,只有身为生物学习人员的初中生才能够正确并且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并且在初中生得到自身所期望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初中生的学习才能够是成功的学习。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使初中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能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甚至会引起初中生将某一个领域中的研究和分析看成是自己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任务,进而使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目标。实施初中生物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生活化场景,只有拥有生活化情境才能够将学生生活与生物教育教学的距离拉近,使初中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生物学。创设一个冲突的情境,营造一个知识建构的契机,在过去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形成一种自己对于各种现象的看法以及理解。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一直都是相对集中但是并不封闭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通过其态度以及语言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支持初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根据生物教材的内容和目标,采取一种讨论法、谈话法以及探究实验法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对其实施主动的发问。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为了解答疑惑而不耻下问。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设疑,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无意识设疑转向有意识设疑。很多初中生物科学史十分生动、有趣,将其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实施情境创设,引入新知识和新课题,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引起学生对其进行注意,会使创造以及设疑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课堂通过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和体验,在初中学生个人进行探索这一个重要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互相纠正和补充,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总结和归纳指出本节生物课的内容。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鼓励以及肯定的形式满足学生想要成功的欲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生物教师还必须注重生物课堂的调控,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的能力。学生自己预习而获得的知识是片面和零碎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常都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不能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学生知识归纳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课堂中具有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可以发挥的余地。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来实现多维教育的价值。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实施问题情境教学、要营造和谐的生物课堂氛围以及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三

摘要:翻转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课堂主动权的翻转,将课堂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时间进行自由支配,这种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并且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课堂学习,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翻转课堂从实质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是一种个性化,灵活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是生活型知识,很多问题能够从生活中获得答案。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翻转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本文将就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1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翻转课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只是引导者,讲授者,而真正把握课堂主导权的是学生。教师在课堂内容进行时,只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课堂讲解,而不过多干涉学生的思考,更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干扰。师生角色的转变实质上指的是学生将代替教师行使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课堂引导结束之后自行安排学习,而教师在剩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则主要负责引导指引的工作,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学生对于教师产生好感,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难度。这样学生的心态便会更加积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去,所以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为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充分的铺垫。

2信息技术的应用。

翻转课堂中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小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具象性的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如今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课堂中多利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对时代进步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用一段短小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便更容易接受,学起来也更加有趣。例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ppt中的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6种平面图形,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视频帮助学生梳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回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这对于建立知识框架结构是十分有效的,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互助小组的施行。

在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仍旧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在利用互助小组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表现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袭人,将课堂交给学生。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秩序的交流,因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的思路,如果不能够保持有序的交流环境,那么学生思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代替”教师讲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励,小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这样一来,利用奖励制度来吸引学生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而且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与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述“梯形面积的求法”的时候,教师在提出必要的引导之后,让组员之间相互交流,阐述各自对于面积求法的思考,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不仅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了桥梁,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4评价机制的实施。

虽说翻转课堂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但是小学生依旧缺乏判断力以及实践经验,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思维上或者解题过程中的偏差,我们要求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思考,但是一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思考上的问题,出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这就体现了评价机制实施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但是课堂评价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趣味性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上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将课堂知识与精心设计的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评价机制的形式,更能够提高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给足学生时间空间的基础上,留出时间让师生沟通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成果进行展示,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要及时指出,并进行鼓励,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鼓励,鼓励学生努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型解题思维。

5结语。

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收获,学生更能够从中体会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者需要进步的地方。小学数学的学习是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所以新的尝试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种创新与探索。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对翻转课堂进行检测,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画垂线”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11.

[2]叶智辉,王祖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3]高雅.“微视频+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5.08.

[4]王晓梅.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中华少年,.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四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08).

[2]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五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高中教育也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成了目前高中教育的重要工作。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全方面地提升自我素质,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较于大学数学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讲授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结合过程,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致力于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感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提出问题、独立解决、自我总结等方面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拥有优秀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地满足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自己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也代表着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综合能力,评估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包含综合性、持久性和阶段性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综合性是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态度、核心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不仅仅是单一地考察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持久性是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广泛地使用已学的数学方法和掌握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形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也是学生的坚持能力的考察,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在学校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在校园之外的活动中摒弃了数学思维的话,他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最终无法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步伐,难以养成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表现在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其处于不同的阶段或水平时,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高一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可能只是单一地解决数学问题,但高三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可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通过自我的独立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时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高一时已经发生了质的提升,更加符合社会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基于这三个特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对高中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工作竞争。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另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大学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在高中时没有养成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难度上升一个档次的大学数学,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无法适应大学数学学习的步伐,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悲观情绪,丧失了大学学习的动力,进而阻碍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步伐,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产生一系列恶劣的后果。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掌握充足的数学知识。由于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主讲,学生主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使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降低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因而老师应该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手段,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实力,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

基于目前课改的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单一地介绍课本中地理论知识,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就可以了,但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自主独立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单位和企业抢夺的目标,只会考试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可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随机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知道答案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3.督促学生总结不足,及时地反思自我。

反思和总结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地向前学习,没有反思之前的不足的话,就会发生基础建筑不牢靠,影响最终学习的效果。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准确地解决这些不足,从而使每一步前进都变得更加牢固。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老师总结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话,就是对老师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的有效的发掘。因而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并且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将这一部分的考核归结到期末考核中去,从而引起学生对自我反思和总结的重视,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身处于课改的背景下,也身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前提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足的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更大的优势。高中老师要尽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技能研究论文怎么写篇十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发现更多高效并且简便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善于倾听。学生虽然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限,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因此,教师的授课无须过于详细,对于一些简单的定义或者知识点,教师没有必要逐字讲解。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对于梯形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然后通过教师的提问,检验学生自学成果。课堂时间本来就有限,教师应当科学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主要讲述重要的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独自思考能力、积极探索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适当点拨。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思维学习,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系统,而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对于一些新的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采取一些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如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学习。第三,合理补充。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这对欠缺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从公式方面讲述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转化,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而且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后面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转换思维的方式,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使三角形与梯形建立联系,然后再讲述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便简单得多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适当运用一些模型和道具加以辅助,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但是有些隐性的知识还是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或者肢体表述出来的。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幽默风趣、表达能力强。

画垂线是比较基础性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画垂线的过程,相信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翻转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课前预习,制作课件。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学习,了解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将不懂或者有疑惑的知识点圈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讲授这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如“什么是垂线”“如何画垂线”等。第二,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纸上试着画一画垂线,然后请本组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避免部分学生“掉队”,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自为学生演示画垂线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垂线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对于画得非常好的学生,教师要不吝鼓励和赞美,总之,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课后巩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课后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知识点记忆,提高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学生错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发散思维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科学利用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对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目前翻转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改进,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