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话说五星山散文(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25:23 页码:11
话说五星山散文(通用13篇)
2023-11-18 12:25:23    小编:ZTFB

美食是一种通过烹饪和食用不同食材来满足味觉享受和文化交流的活动。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有亮点,下面给出一些提升词汇量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就像文章中的一篇篇小故事一样,故事很短,但道理很深。如今社会上很多人张口闭口就是要公平,要公正,但是有多少人能在自己得了便宜之后还能主动要求公平,又有多少人是在得不到便宜之后才谈公平。大多时候我们要求公平,是因为我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不是因为我们平白无故得了报酬。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永远在看,而干的越多失误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投机取巧装装样子,就会名利双收。这话很犀利,也很现实。有很多人在想为什么自己干活不少,却得不到认可,时间长了就会想,既然这样,为什么自己还要吃苦受累呢?和那些偷懒的一样,每天动动嘴皮子,日子看着也挺自在的。但是有的人心里的尺子不是衡量别人,而是度量自己。就像下午上班之前打扫卫生一样,有很多人连抹布都不洗,或者稍微擦两下意思意思。但是有的人就认真打扫本岗位的卫生,没有奖励,没有赞扬,可她们还是一点不落的把自己的活干好。当自己想要偷懒时,看到某些同事辛勤的样子,自己也不好意思继续闲聊了。

回到家后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只为了做你爱吃的饭菜。习惯了爸爸端着茶杯坐在电视前目不转睛的看着财经频道。当有一天妈妈没有做饭,你会抱怨,也不知道有啥可忙的,连饭都没做。这时爸爸一时兴起,为你做顿饭,你高兴的鼓掌,大赞爸爸厨艺棒。

以前还在书上看过一篇小故事,有个孩子不喜欢糖果,就把自己的糖果分给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当她把糖果分给另一个小朋友时,之前得到糖果的孩子不乐意了,那本来是要给我的,为什么你要分给别人。看看确实很可笑,当我们习惯了别人不求回报的付出,我们就觉得是理所当然了。陈奕迅的歌里有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人啊,都是自私的。

一个大嫂为了让冷风中的清洁工、穷苦人喝上口热粥,她数年如一日,辛苦熬粥赠与大家。但是当有一天,一位老人从粥里喝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热粥泼在了大嫂身上,恶语相向。这真的很让人心寒,就像前几年电视里每天都在热播的新闻一样,老人摔倒在路边,扶不扶?这一件件连孩童都明白的事,到了我们大人身上,反而给它带上了各种枷锁。我们怀疑、犹豫,先想到得失,却忘了本心。人之初,性本善。

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善良和正义的尺子,时刻度量自己,鞭策自己,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去量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二

又值元旦,这是一个拥冬蕴春的时节,处处春眠轻梦,结冰的日子氤氲着入梦的春生,且岁月也将在这里转折。元旦,有“一元复始”的意义,一个令人暇思的崭新起点,是生命之旅的驿站,生命进行曲的里程碑。不管你是留恋着幸福的过去,还是为从前的过失惋惜,旧年,终究成为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而被定格于天地之间。

似这般站在历史的长河,回首过往的岁月,在那流逝的日子里,总在一些人,总有一些事沉淀在记忆的最深处,有痛苦,有感伤,有泪水,也有惊喜,更有骄傲与自豪。从年初罕见的雪灾,到512大地震,到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北京奥运会,以及“神七”实现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再到惊震中外的毒奶粉事件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也承载了太多,这一年可谓是灾难与荣耀并存。虽说过往的一切仍余音缭绕,却让人一一封存在心灵某个角落或岁月的深处。

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元旦,承上启下,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元旦更像一个个圆满的句号,把人生分成一段一段,每一段里都有精彩丰富的内容,让人生变成一部大书,为你的一生画上岁月的年轮。元旦,它既是去年奔行的终点线,也是新一轮征程的发起端。站在通往未来新的起跑线上,我们都要学会用心总结及反思昨天的一切,精心摹画明天的蓝图,思索如何经营未来,如何播种希望,如何开拓创新,如何收获成功与幸福。

“又到一年岁暮时,又到一年岁初始。”在这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门槛上,望着岁月匆匆而去的背影,盯着新年悄悄而现的面庞,胸中拥出无数的感怀:感谢所有让我们体会了人世间甜酸苦辣的人情世故、风风雨雨及悲欢离合。感激那让我们彼此相逢、相知、相伴的机会及缘分。感谢昨天的恩赐,她给我们留下基石,教我们向新年的辉煌攀登;感谢昨天给我们留下肥沃的土地和种子,教我们去开垦、收获希翼。感谢那些令人为之感动的一切……那匆匆的时光,带走的是岁月,带不走的是一份心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漫漫人生的长河中,在时间的每一个刻度里,都装满了生动的畅想,都挤满了生存的艰辛,都涂满了生活的色彩。这生命的日历,在我们手中翻过了几十年,翻去了童真、翻去了青春,翻走了无知、翻走了愚钝。回望曾经的过往,如同流水,过去属于历史,去日苦多,细数未来,岁月绵长。元旦,可谓是与生命捆绑的时间记录,也是人生旅途的纪年。

书桌上的日历牌还剩下3页纸,这意味着我们将要和昨天吻别。让我们脱下旧日的重负,换上新妆,让鲜艳的色彩写意成画。把最美的心音演绎成串串音符,写成花香飘溢的诗行。让我们抛开烦忧,停止奔波,舒展一下疲惫的腰身,以一颗洗涤过的心,静候元旦的到来,并真诚地道一声:新年,你好!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三

时常有人问起“投稿窍门”,我不免诚恐诚惶。据我看来,与写作一样,投稿也没有什么“终南捷径”。

不少人抱怨如今文坛关系网太厉害。诚然,有房子的地方免不了有后门,但无论哪里,前门总比后门宽且大。一般说来,同样质量的稿件,编辑可能会比较注意熟人(不一定是亲友)的,这与裁判打“感情分”一个道理,实在也无可厚非。然而,要是你的文章绝对优于他人,人家编辑恐怕决不会视而不见弃之不用的。

我是不主张开后门的。曾有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关照我将稿件直接寄给她,可我没有。并非我故作清高,实在是我不敢拿“自信”作冒险。试想,倘若走了后门却发不出来,心里会有啥滋味?反正我是有过教训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否定意见,我曾不止一次地被搞得一蹶不振。可笑的是,就是这几篇开不进后门的东西,后来通过正规途径,几乎全发了出来。

投稿最忌缺乏自信。我这几年一般不把原稿拿给除编辑外的任何人看,我不想让见仁见智的评议弄得无所适从心灰意懒。同时,稿件投出去后,即使石沉大海也决不气馁。我认定,这也许仅仅是因为我的文章不合“这一位”编辑口味。编辑也是人,也有各各不同的好恶。《三国演义》总算是名著吧?可我至今还未通读一半;我倒是特别钟爱《红楼梦》,却偏偏有不少人就受不了曹公的`细腻。试想,连世界级的名著尚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何况无名我辈?故而,我主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东方不亮西方亮,偌大的中国,就不信没有属意于我的编辑知音。

早在十数年前,就有人教我揣摩编辑心理,以便投其所好。此话听似有理,其实不然。中国报刊数以千计,编辑何止数万。且不说你能见到几种报刊,就算有机会找来成百上千,有那闲工夫研读揣测,还不如老老实实写点什么才是正经。

有些人喜欢与编辑套近乎,每次投稿都要附一封热情漾溢又言不由衷的信,说是“敬请斧正”,意在“高抬贵手”。有位编辑朋友告诉我,他最讨厌这个了。另有一些人好自我吹嘘,模棱两可子虚乌有的头衔荣誉一大堆,甚或干脆自封作家。殊不知编辑不管地不管天,只看眼前那一篇。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话:投稿无技巧。一定要说有也可以――文章写好后,自以为没什么可改的了,就不顾一切地投到你愿意光顾的报刊去。至于刊用与否,那是编辑的事。我们能做的只是“莫问收获,但求耕耘”。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四

今年春节大年初三,父亲的几位外甥特地从江都赶到兴化给舅舅拜年,一下子来了十个人,家里热闹了许多。

我是忙里忙外,好在春节期间闲人多,两桌菜倒也顺利地备好,然后就是一帮男人们专门分在一桌,方便喝酒。

席间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没多久三瓶白酒空了,有些自觉不胜酒力的,就开始寻找方方面面的理由为不再喝酒做着借口。

“鱼到酒止!我记得兴化这里有鱼到酒止的说法,酒不喝了!”适逢一盘白烧鳜鱼上桌,马上有位表兄抛出这句说法。

这倒提醒了我,以前在老家确实是有这一说法的。那是我很小的时候,一个物质很匮乏的时代。那时候有事,比如做寿,建房上梁,孩子满月过周等,家家户户招待客人都是六大碗,一张八仙桌八人坐下,就是六碗菜。

这六碗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就鸡鸭鱼肉之类,一般的六碗菜是这样的,一碗肉、一碗狮子头、一碗鸡、一碗鸭或者鹅,一碗鱼,还有一碗就看各家的经济实力了,有钱人家会在鸡鸭肉中重复一次,也就是两碗肉或者鸡鸭,没钱的一般是上一碗线粉,就是里面加点肉末,便成为名噪一时的一道“名菜”,名曰“蚂蚁上树”,指的是那个粉条炒肉末。不过,老家这里这道菜是没有肉末的,顶多用点肉汤,粉条里有两片肥肉就蛮不错了。

八个人就着六碗菜,如果大家放开吃,那是肯定不够的。那时候几个月才吃一回肉,大家肚子里都没有油水,更何况大多数人家,都会在鸡鸭肉等硬菜下面衬上一点慈菇、萝卜之类的蔬菜,看上来的是高高的一碗,其实鸡啊鸭的可能也就一人一筷子。

那时吃菜也是讲究步调一致,桌上有点威望的,往往会多出一个职责,就是招呼大家吃菜:“来来来,大家一起来!”于是大家便拿起搁在桌上的筷子齐齐地伸向某一个菜。其他人没有动筷子的时候,独自一人是不能吃的,否则就会被人说没有教养,哪怕是小孩子也是不能破规的。一家人出去做客,我也偶尔会被按排在正席上,那种拘束和看着吃不得的感觉,真是不好受。

这六碗中,其它几个都可以没有,鱼是万万少不得的。有些人家鱼还会上两碗,不过除非主家强烈要求,否则另外一碗鱼是不会动的,应该是指望着“年年有鱼”的意思吧。

这鱼也有好丑之分,一般人家就是普普通通的白鲢,出手阔绰的会选择鳊鱼,至于现在已经是普通寻常菜的鲈鱼,那时候是没有的,非本地出产的。

鱼一定要放在最后上桌的,一旦鱼上到了桌上,就是说明菜没了,桌上马上会有人说:“鱼到酒止”。

在那个时候,“鱼到酒止”是有一定道理的,喝酒图菜,这菜都没了,酒怎么咽得下去,何况主家的.酒也不会那么的充足。

再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一点,在六个正菜上桌前,会有几个冷盘,也会有几个炒菜,冷菜无非是皮蛋、花生米、兰花瓣之类的,炒菜一般就是杂烩和炒三鲜。

杂烩菜的配料比较随意,出手不够阔绰或者手头紧张的家庭,一般会选择肉膘,猪油渣和青菜头或者黄芽菜帮子,后来配料慢慢丰富起来,肉圆、鱼园、鹌鹑蛋、大肠肚肺等等不一而足。

炒三鲜的原料是慈菇片、百叶片和大蒜梗子或者白菜梗子,因为便宜,所以量就会很大。成篮子的慈菇片和百叶片,先用开水汆过晾好,等到开席时,加上大蒜梗子或者白菜梗子下锅一炒就成,跑忙的人端上这道菜时一般还会捎带上一句:“发劲叉,有得加!”

有了冷菜和炒菜,当鱼端上桌时,桌子上还是满满当当的,于是端鱼上桌时,上菜的人肯定会说一句:“鱼到酒开始啦!”这是告诉客人们,菜已经上齐了,满满一桌菜,希望客人们多吃多喝,绝不是暗示“鱼到酒止”的意思。

至于现在,哪怕是一次平平常常的家庭聚会,也是七碗八碟的,鱼也不是最后一个上桌的菜了。“鱼到酒止”这一说法,本地老早就没人再提了,现在的说法是“鱼到酒行”了。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五

老秦虽说只是平凡人一个,可谁也不否认他的日子过得挺滋润挺熨帖。人们都说,这要归结于他有那帮朋友。他的朋友虽不算多,可全都是很贴心很贴肺的那一种,而且往往一交就是十多年几十年。

在早先那什么东西都要票证的年代,他家的白糖,肥皂,煤油,火柴之类的,就从来没有断档过。逢年过节了,那些鱼呀,肉呀,豆腐呀……也总是比别的一些家庭要丰盛。因为老秦有几位在商业部门工作的朋友。

再往后,他虽说与妻子没有靠朋友的力量进机关大院什么的,但在单位也能做一些能来收入、相对轻松可靠的、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因为在他工作的单位以及市里的劳动人事部门,都有他的哥们儿。

不论时间怎样流逝,可老秦与这些朋友的情谊总也不流逝走半分。一旦成为朋友了,不论是用得上的,还是用不着的,该喝酒就喝酒,该谈心时就谈心,那客气劲儿,亲热劲儿,直叫人看得眼馋。

有一天,老秦在路上遇见了我,他愣是拉我到他办公室去坐一坐。喝茶,抽烟,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交友上。我问他:“世上有许多人,关系好起来时,能穿一条裤子,如同一个人。可过不了多久,便成了陌路,有的甚至还反目成仇。可你的一些朋友……难道你有何秘诀不成?”

老秦笑了。一会,他从抽屉中拿出一把尺子,说:“朋友就像这把尺子。”见我不解,他将尺子直直地竖在桌子上,“朋友首先是一杆标尺。我们之所以和人交朋友,主要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那么首先就得维护朋友的这种人品这种形象,———自己当然也得有格调有形象!如此,相互才有吸引力。”

说到这,他又把尺子放下来,指着上面的刻度,说:“朋友其次是一把量尺,对方要量度你,你也要量度对方。因为交友不完全是精神的,也不乏物质层面的交往,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说的多是指交友的这种物质性。然而对朋友,在给你‘路’的方面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你就不够朋友了。譬如我的孩子当年上重点中学,分数差了3分,我找了教育部门的朋友。重点中学是上了,可我按规定交了8000元钱。朋友的力量就是为你争取到一个名额,你要是还让他帮你免掉这笔择校费,说不定他帮不了你的忙,还极有可能使得你与他的朋友关系就此结束。”

老秦的这一番话,让我不禁想起了庄子。一天,庄子看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不禁感慨万千: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到人类的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的屋梁上,人却反而不伤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呵。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距离。燕子既亲近人,敬重人,却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由此,人也就像敬神明一样敬着燕子。这是一种“敬而久之”、“久而敬之”的智慧。

老秦的“尺子”理论也是这种智慧,就是我们要敬着朋友,时刻要用尺子量一量,以免给朋友提出力所不能及的为难之事,这样也就不会因为不恭敬不体贴而出现疏远的距离,你也就保持了你的人格与人品,也维护了朋友的人格和人品。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六

尺子,是小学生人手一把,断了,在去买一把。可我的断尺有不个一样的故事。

我有一个特别疼我的外祖父,在他死前拖妈妈把一把尺子送给我,因此,着把尺子有着特殊含义。

一次,我找不到我的尺子,就用祖父送我的尺子拿去上学。没想到在午拖班里我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一不小心,尺子断了,我鼻头一酸,哭了起来。在放学的路上,我的心里仍然不快活,回到家里我把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断的安慰我,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想开了。我用白布包好断尺,埋在土里,让尺子带着我们理想到曾祖父那去。

尺子,是小学生人手一把,断了,在去买一把。可我的断尺有不个一样的故事。

我有一个特别疼我的外祖父,在他死前拖妈妈把一把尺子送给我,因此,着把尺子有着特殊含义。

一次,我找不到我的尺子,就用祖父送我的尺子拿去上学。没想到在午拖班里我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一不小心,尺子断了,我鼻头一酸,哭了起来。在放学的路上,我的心里仍然不快活,回到家里我把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断的安慰我,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想开了。我用白布包好断尺,埋在土里,让尺子带着我们理想到曾祖父那去。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七

我一直特别喜欢吃豆腐,别管煎炒烹炸炖,怎么做都喜欢。那时家离学校比较远,中午不回家吃饭,在食堂对付一口了事。炊事员见我便会问,又要一份豆腐?我则笑着说,豆腐是穷人的最好菜肴,既顶饭,又顶菜,何乐而不为呢?他们听了,笑着说,如果你们这些当老师也是穷人的话,我们就没法活了。

说归说,笑归笑,普通平民百姓多喜欢吃豆腐却是不争的事实。记得小的时候,当时物资特别匮乏,普通百姓想吃块豆腐也不容易。那时不仅买猪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豆腐也要豆腐票,不随便卖的,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次豆腐。随父母到农场后,买豆腐倒是不要票了,而且每块只有五分钱。可当时父亲每个月工资只有六十多元钱,要养活一家八口人,家里偶尔吃顿豆腐,也显得很奢侈了。

据说,一次朱元璋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他一人一马落荒而逃,又饥又饿地来到一户农家小院前,再也走不动了。朱元璋翻身下马,扣动柴门,想讨碗饭充饥。从里面走出来一个村妇,明白朱元璋的来意后,用家里仅有一点剩饭,加上半块豆腐和菠菜做一碗杂烩饭端给朱元璋。又饿又累的'朱元璋几口便把一碗饭扒拉进嘴里,意犹未尽地问村妇说,大姐,这是什么饭,这么好吃?那位村妇想了想说,这叫“珍珠白玉翡翠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吃厌了山珍海味,实在想不出来什么好吃的东西了。一天,他猛地想起那个村妇做的“珍珠白玉翡翠汤”,急忙派人把她找来,让她再做一碗。杂烩饭做好后,朱元璋只尝了一口便放下碗,叹口气,问那个村妇说:“大姐,这碗‘珍珠白玉翡翠汤’和原来的味道不一样啊,是不是做法不对呀?”那个村妇说:“这‘珍珠白玉翡翠汤’还是原来的‘珍珠白玉翡翠汤’,做法也是原来的做法,只是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了。”

现在市面上卖的,不仅有中国豆腐,还有日本豆腐。日本豆腐浅黄色,用塑料纸包着,看似很精致,其实并不好吃。真正好吃的,还是中国的豆腐!老一代革命家瞿秋白临终前,曾写过一篇叫《多余的话》的文章。那篇文章的结尾一句便是:

中国的豆腐很好吃!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八

又到一年岁末时,每当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会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一年来的业绩、收获,一下不足,以此来鞭策自己来年继续努力。当然也会应了年关这一意境,禁不住陷入回忆,回忆幼时过年的味道。

上周末的清晨,突然兴起,起了个大早,前往菜场“淘宝”。内心里想要买点什么,其实是不确定的。所以一到菜场,只能东瞧西看,一大早的菜场是城市里最闹猛的地方,人流缓慢涌动,挟裹着蔬菜香、炙烤味、鱼肉腥飘入我的鼻腔。“该买点啥呢?”在我这个平时基本不买菜的人看来,好多人都与我的心态一样。

我在人缝中张望每个菜摊,目力所及,忽然有一样东西跳入我的眼帘——荸荠。第一时间,我确定这东西就是儿时的味道。

好似寻到了宝物的我,挤开人群,来到摊点。看到一个个皮质褐色、个大饱满的荸荠,表面覆着些许水滴,好似一个个刚从泥土中钻出的精灵,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其灵动,强烈着吸引着我的眼球。

曾记儿时,每到春耕之时,祖父总会在自家农田的一角翻垦出一块田地来,钉耙捣碎泥土,铺上一层稻草起垄。把精心挑选的大荸荠种荠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覆上泥土,施一些家肥。随后的日子里频繁浇水育种。我亲眼瞧着祖父的.劳作,静静等待荸荠的发芽、生枝、抽花、结荠。

荸荠古称凫茈,因凫鸟喜食而得名。宋代诗人郑獬有《采凫茨》一诗存世:“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这首诗从采荸荠的一个劳动场景引出感慨,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苏舜钦在《城南感怀呈永叔》诗里也提及过凫茨:“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尧茨”。在古代贫寒的年代,荸荠作为一种食物,充当了贫苦百姓的救荒之物。有明代王鸿渐题为《野荸荠图》的诗应证:“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末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这正如荸荠的秉性,生长于泥土之中,质朴敦厚,熟知“地情”。

粤人称荸荠为马蹄,是按其形状命名的。我们平时食用的荸荠是呈扁圆形的地下茎,形如骏马之马蹄,故得名。在广州,马蹄、莲藕、慈姑、茭白与菱合称“泮糖五秀”,而马蹄为“五秀”之首。其肉质雪白细滑、水份含量高,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本草纲目》中记有“马蹄能清热消渴,治脾热,湿中益气,开胃下食,清心明目,解热杀菌,清黄疸,降血压,治疗多种疾病”。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生蔬菜,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朝廷贡品。1985年,一新加坡华侨思乡心切,专程绕道去阔别45年的桂林,买了10个马蹄赴加拿大探望儿子时作为贵重礼物。由此可看出,荸荠也有其被高贵、受珍视的一面。

荸荠因其形、其质也有乌芋、地栗、地下雪梨之称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菜场的偶遇,对此物的亲切感驱使我购买。买回家,清洗干净,还是用儿时吃荸荠的办法——牙齿剥皮。在唇齿与荸荠的亲密接触中,感受一份清甜与甘爽,同时脑海中好似浮现出了儿时收获荸荠、品尝荸荠的场景。这意境,正如这首现代诗:

春天里出生的荸荠,

在这个冬天,给我带来甜蜜。

我晒着太阳,听着鸟语,

用小刀,削开一个个安静的荸荠。

它深陷泥沼的身子,

让我想起田野上自由的风,

和那些脚趾缝上冒出的咕咕泥土。

那些快活的辛劳,和内心的纯净,

让任何皱着眉头剖析的语言,

都显得如此无力。

此时此刻,祖父的影像忽然清晰,想起了那些年的初冬,祖孙俩一人扛锄,一人携筐,扶去衰枝,连锄带趴,满手泥土,深挖荸荠,欢声响彻四野,亲情漾遍旷野。此物承载着我这样一段难忘的回忆,难舍的亲情,怪不得令我一见如故、亲切满怀。

新鲜荸荠颇可口,但风干后更诱人。儿时,祖父总会把新收获的荸荠分成两份,一份洗净,给我们生吃;另一份则洗净之后一个个铺在竹筛上,经几轮冬日暖阳的照耀,就成了风物了。春节,亲朋好友往来走动时,祖父便拿出这些风干的荸荠,成了待客的佳品。那时的荸荠,因水分蒸发,果肉变得紧实,吃起来更觉甘甜。上世纪40年代初,萧红去鲁迅家聊天。许广平指着吊着的筐子说,那里边的荸荠都是风干了的,极甜。可见鲁迅也喜食荸荠,尤其是风干的荸荠。

荸荠亦可入菜。荸荠做菜,图得也是它的清甜。拿一把小刨子,除去上面的嫩芽、削皮,只一会,就是雪白的一堆。和雪花藕可有得一比,撒上绵白糖,在冬日的餐桌上,真是冷比雪霜甘比蜜,正好帮我们消减吃火锅带来的火气。有时和木耳肉片同炒,黑的是木耳,鲜的是肉片,白的是荸荠,吃起来甜脆恰好。

于是,我也想效仿祖父当年,晒晒荸荠,变成风物;亦想学学菜谱上荸荠的入菜做法,做成美味。这一冬,因再遇了它,而变得格外温暖。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九

在我的记忆中,幼稚的我在母亲怀里,无论是在北风似戈的寒冬里,还是在骄阳如火的炎夏中,总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元旦忆母亲。

今天又是元旦节,当父亲到校告诉我,母亲做生意又失败了时。我愕然,连自己也记不清,这是母亲第几次失败。

在我的记忆里,幼稚的我喜逢元旦,虽然这天穿不上新衣,戴不上新帽,但母亲教我的歌可以在伙伴面前大显身首:

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

穿的是毛料,住的是平楼。

吃的八五面,看的是彩电。

其实,当时农村缺少不了油,少不了牛,无毛料,更无平楼。令我迷惑不解的是自己根本不晓得什么是八五面和电有什么用途。

上了中学,离乡几十里,只有逢元旦才能回家,我的性格令母亲莫名其妙。兴奋时、会在母亲面前高唱凯歌,悲伤时、会在母亲面前哭诉,茫然时、母亲给予我安慰,沮丧时、母亲给予我勇气。然而,母亲却挺少指责我什么?她一如既往地为家人做完一天三顿饭后拉着架子车出家门去卖糖果瓜子……至于母亲穿过多少村,走过多少路,遇过多少风,受过多少凉,连母亲自己也无法计算得出。但我们姐弟四人都明白:母亲花费大量的劳动全是为了正在上学的我们,挣钱、交费、买书、若只凭家中收的粮食,存的玉米,种的谷子,那么我家的日子早已贫困不堪了。

初上高中,我体力微弱,又加上双耳聋、双眼觑,一次头昏目弦在操场上,当我从梦魇中惊醒时,睁开双眼,首先看到母亲浑浊的双眼和失魂的神情,她焦灼的目光充满了关切、慈祥与爱抚。

病好后,我翻翻崭新的日历,自己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情感,在缓缓移动的车厢里两泪涟涟与母亲挥手告别。

哦——母亲,好母亲,我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您还要为我们付出多少的心血,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做生意还要失败多少次?母亲啊!

元旦,对于我,亦可喜,亦多可悲。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十

“同学们,这次测试有画图题,并且是重点,大家一定要带好铅笔、尺子。”还特别提醒我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免得我丢三落四的给忘了。

当天晚上我复习到很晚,累得实在受不了,没有收拾考试要带的东西,匆匆忙忙就上床睡了。第二天早上,我睁眼一看都七点半了,糟糕,迟到了!我匆匆忙忙穿好衣服,把摊在桌上的铅笔、橡皮往书包里一塞就飞奔去了学校。

老师已经拿着卷子进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怎么了?丢东西了吗?”回头看不认识,所谓病急乱投医,我虽然觉得他帮不上什么忙,可还是把忘带尺子的事告诉了他,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吧。”我正在纳闷,只见他两手握着一把新尺子两端,用力一折,“啪”的一声,一把全新的尺子瞬间就被折成了两半。他把其中一截递给我,说:“给,拿去用吧!”

那次数学测试我得了满分,我发自肺腑地感谢那半截尺子,除了尺子还有那个他。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十一

寒意渐退的时候,春风就抚上了脸,脱去冗沉的冬衣,身心的轻快在煦风摇摆。花吐了蕊,叶披了绿,一个盎然的季节,随这一季的风,轻扬。

那一年,你二岁,从呀呀学语的步履蹒跚,到玲珑可爱的灵智,一切欢乐,都给我年轻的生命带来初为人父的欢悦。吾家有女,三世的盼望,给天堂的亲人,遂了俯视的心愿。

纷繁,忙碌,匆匆的脚步,有我心神难定的不安。想象着,晨起时送你到幼儿园的门口,你撇开的嘴传递了不舍,在四季的风色里,你或像个快乐的小白兔,挥手拜拜,或像个可怜兮兮的孤怜儿,把小小的心思,在楚楚中展现。

夏至,你在不经意间,身体又窜了一截,长长的发辩,有细梳的整洁。稚嫩的童音,清脆一声娇柔的憨,偶尔吐露的童趣,把我的一生,凝驻成春天的笑靥。女儿,我三生三世期盼的女儿,在你太婆婆临终的遗憾之后,你的到来,圆了几代的梦。

从你出身,便成了全家的焦点,不顾工作的繁忙,每一天黄昏降临,你总会在奶奶的怀抱里安然入睡,而我这个父亲,却无力分享这份惬意的温暖,心生妒意,只有在每次放学后。看你在爷爷奶奶的肩头,雀跃的和我挥手再见。

源于一份工作的性质,我总是匆忙在全国各地,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朔雪飞卷的北国,旅途的形色,总是沾满我切切的思念。闲暇时最温暖的事,就是把你的模样在心底回顾,那颦笑的举手间,驱尽我的疲惫焦灼。

只是,那一年走的太远太长,当我从虎林匆匆的奔波回到学校接你,你竟推开我低身环抱的手,在泪眼盈盈的拒抗中,老师竟把我当成了拐卖孩子的人。你摔了我买的你最爱的猕猴桃,那一刻,我的心一样的落地,随沾满灰尘的水果,痴茫也无语。

不知道,那样的记忆对我,是如何的痛怜,年轻的生命不懂太多,那时,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想为你的未来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在温煦的蓝空下,无忧无虑的享受生命赋予的所有的快乐,怕你长大,也渴望你长大,在延续我生命的过程中,把这一生的年轮,无半点悲伤的印痕,只有快乐。

发誓不再远途出差,只想用无数的借口推辞我漂泊的行期,只因为那次你哭喊的推拒碎了我的心。金钱不再是唯一,我要用满腔的父爱,完整一个家庭的圆满,不再让你用陌生的眼光,看我每一次回来后惶恐的逃避。

转眼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影像,从此留驻你幼年的记忆。不再因为我长途的奔波而疏离,歪斜的笔迹,在我出差的漫长里,写着令人心疼的寄语;或者在长途的电话中,把一份至亲的想念,催我倾盆的泪滴。

曾经渴望,你快点长大,当你乌黑的发触及我的耳边,生命在过往的悲喜中亭亭玉立。青葱的年轮在岁月中饱满,我的鬓发,为你的成长,落满了霜白。悲苦是曾经,我只想,你的今生,会在童话般的故事里,走过一段漫长的足迹。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十二

这个元旦我过的有些郁闷,有些不安,有些痛。

12月30日下午回到家,天还没黑,儿子却咳嗽起来,忙去瞧病,回来时天已经黑透了。睡到半夜,他又发烧了,用体温计一测,竟然三十八度多!赶紧喂药,儿子才稍微好些。捱到天麻麻亮,忙又带着他去诊所挂针。输上水以后,儿子竟然睡下了,这一睡竟睡到了中午十一点多,他醒了,水也输完了。回到家已经快下午一点了,小家伙又说饿了,忙给他烫奶粉,之后又做饭。为了好好照顾他,俺妈说让他晚上跟自己睡,等妻子出去了,小家伙竟然对他奶奶说:“俺奶,俺妈是不是怕我把病传染给她了,才让我晚上跟你睡的?”孩子这一句话,让我们这做父母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真没想到他会这么想,孩子啊!你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我们怎么会怕这呢?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为的还不是你吗?一个三岁的孩子想的竟会这么“周到”,不由得人不去反思,不去深省啊!3日上午,把孩子送到卫生院,我恋恋不舍的坐上了远离家乡的班车。刚才电话里得知儿子的病好了许多,我心里稍微好受些。

元旦假期在家,见爷爷奶奶都已经弓下了腰,真的老了。爷爷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奶奶比他大两岁,老两口目前都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1949年结婚时,都才十来岁,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人生已经过了大半,历尽沧桑,也吃透了苦。特别是小脚的奶奶,受的罪更多。奶奶的母亲过世的早,她爸爸为她和兄弟姐妹找了个后娘,从小就受尽了苦。结婚后,因为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孩,即是我的姑姑,受到轻视。二太奶把她的一个侄女弄来,让爷爷奶奶离婚。爷爷毕竟太年轻,见那女的不赖,竟然也动了心,奶奶只好带着年幼的姑姑,在本来也不当家的太奶奶的支持下,打响了婚姻保卫战。这场战争打了多久,我不得而知;但是从大姑与大伯出生的年月上来看,不会短了。大姑出生于1952年,大伯生于1963年,这之间大约十年的时间爷爷奶奶竟然一个孩子也没生,可见这确实是一场持久战。也难怪大姑至今对爷爷都是不冷不热的,她从小受到的伤害太深了,也太多了,她对爷爷有怨气,有恨,也确实太正常了。可我也为爷爷惋惜,那时的爷爷才二十岁左右,社会阅历不多,懂的道理太少,犯下这样的错误难道就真的不可饶恕吗?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愿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现在的爷爷奶奶身体已经不是多好了,奶奶甚至连走路都费劲,爷爷还能拄杖子去串门。看见还算健康的他们,我心中的不安与凄凉稍微淡化一些。

令人揪心和痛苦的是村里的一个老奶奶去世了,她的小女儿、女婿回来奔丧,路上竟出了车祸,夫妻俩的腿残废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真的很难受,又见到老奶奶的俩儿子——我的俩老伯那悲戚的脸,我的心像被人用刀剜着,血流了下来。老奶奶是个大善人,俩老伯在方圆十里八村又都是出了名的老实人,为什么这样的不幸会降临到他们头上?老奶奶的大女儿已经六十多了,目前还在狱中服刑,这辈子她们母女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更可悲的是这位姑姑,自己的亲娘去世了,自己连到母亲的灵堂前大哭一场的机会也没有。为人子女,不能尽孝,这是何等的痛苦啊!但愿崭新的春风可以吹散这些晦气与霉气。

新年来了,我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还在这耗时间吗?在这要事业没事业,钱也赚不到,感觉不到成功的滋味,只感到虚度年华。几位好心的同事说我还是适合教学,我也一心想回到教育岗位上,那就努努力吧!不知道这里的学校怎么样,要不要我这样的临时教师。我不想再回到农村老家的学校教学了,一是工资太少,只有几百块,二是那地方信息闭塞,就算有招教考试的消息也传不到那里,即使传到那,估计人家也该考完了。我想留在这里找个学校先教着,等有机会再作打算。但愿可以找到一个岗位。

新年新气象,心情新了,天地新了,空气也新了。但愿这崭新的2012年能为我们带来幸福与成功,赶走这可恶的臭气浊风。亲人们,朋友们,让我们肝胆相照,携手共进吧!努力,共勉之!!!

话说五星山散文篇十三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

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误解,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金有树患有肺病,举债治疗,最后病逝。有媒体报道说,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为他送行。遗憾,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感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