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8:13:11 页码:8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优质17篇)
2023-11-18 08:13:1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修正。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总结中的思路和方法。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一

摘要:高职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育目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等,发挥出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改革对策。

高职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紧密联系。高职美术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主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旨在为社会输出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既体现出普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要求,又兼具职业教育的目标。

1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育目标的定位模糊。高职美术教育在经历了扩招改革后,没有及时地补充美术教师数量,也没有真正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相较于扩招后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工作较为滞后。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场所,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向都应突出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1]。而在实际工作中,高职美术教育目标的过于模糊。高职美术教育往往想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力求以通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人才市场中,各大企业均只需要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的美术人才,从而使得越来越凸显出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其二,教学方法滞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所采用教学方法已经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中必须及时地优化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中。同时,高职美术教育的教材内容也已经无法符合社会市场的要求,造成高职美术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2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2.1明确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新时期企业对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符合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明确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基础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强化其应用现代美术工具的实际能力以及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能力[2]。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达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目的。高职美术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美术专业课程以及中职美术教育,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专业性,要求毕业生具有美术工作者的特质,同时又作为技能型劳动者能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最终成为高素质、综合性的美术专业人才。

2.2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了符合新形势下教育目标的教学要求,高职美术教育需要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同时,应尊重美术教育中关于创造力与个性化的需求,以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其专业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要求,充实教学内容,以系统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技法以及就业市场的专业性技能要求,同时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塑造其差异性特质,构建内容丰富、联系实际、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性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应重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使其达到人才市场的验收要求,应将市场作为培养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就业市场导向下不断结合新时期其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与需求,优化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及时效性的目的[3-4]。

2.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沟通:高职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求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品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生在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模式来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可采取“项目中心制”的教学方法,而非以往的“技能中心制”。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企业的需求专门的设置一些,然后按照学生各自的知识基础与技能特点来指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项目。在项目的落实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许多的困难与问题。此时,教师可适时地引入项目所涉及到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完善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基础。在落实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强教学氛围,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2.4加强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兼具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三重任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掌握美术专业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以强大的师资队伍为依托,学校应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建设实训基地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制定灵活的教师聘用办法,通过聘请美术专业行业内优秀的广告人、设计师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校的师资队伍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实现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美术人才的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美术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结合当前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计划,从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环节、技能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加强,促使学生发展成为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从而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二

摘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与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文秘专业建设的具体建议。

文秘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文秘人才的摇篮,那幺,社会究竟需要什幺样的文秘人才?文秘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高职院校应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适用性人才?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应该考虑与弄清的问题。

我校为配合文秘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开展了旨在为文秘专业改革提供依据的社会调查活动,目标是调研文秘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了解社会对文秘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状况。此次调研活动以江苏省苏南地区各级企事业单位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共发放了《文秘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调查问卷》138份,实际回收116份,有效率为84.1%,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情况。

对文秘人员的品质要求在“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的反馈中,选“随机应变”的占90%,选“吃苦耐劳”的占88%,选“忠诚与服从”的占86%,选“热情开朗”的占76%,选“勇于创新”的占72%,选“甘于奉献”的占63%,选“廉洁守法”的占41%。可以看出,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文秘人员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灵活程度与努力程度。

对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需求我校确立的文秘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分为六个模块:口头及书面表达模块、应用现代办公技术能力模块、人际沟通及公关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素质模块。

1.在对“口头及书面表达模块”的反馈中,赞同设置课程的顺序与比例如下:文秘英语(95%)、普通话训练(93%)、商务英语(82%)、演讲与口才(80%)、英语听说(53%)、语法修辞与实用逻辑(34%),并建议增设能提高公开发言以及应对客户的水平与技巧方面的课程。

2.在对“应用现代办公技术能力模块”的反馈中,赞同设置课程的顺序与比例如下:办公自动化及实训(99%)、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实训(97%)、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及实训(95%)、网络技术及实训(77%)、网页制作及实训(65%)、数据库应用及实训(52%)、信息学概论(32%),并建议在教学中加强现代办公技术的应用和实习,增设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程序的课程。

3.在对“人际沟通及公关能力模块”的反馈中,赞同设置课程的顺序与比例如下:人际商务沟通技巧(99%)、个人与团队管理(92%)、客户关系管理(86%)、公共关系学(72%)、国际商务礼仪(65%),并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实景模拟演练。

4.在对“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反馈中,赞同设置课程的顺序与比例如下:秘书实务(92%)、文书学(90%)、档案管理(90%)、实用公文写作(83%)、秘书资格考证实训(81%)、毕业实习(72%)、专业认识实习(69%),并建议增设有关会议、展销会筹备方面的课程。

5.在对“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的反馈中,赞同设置课程的顺序与比例如下:人力资源管理(90%)、电子文件管理(89%)、市场调查及实训(80%)、电子商务(80%)、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训(76%)、基础会计(68%)、企业管理(61%)、经济法基础(53%),并建议增设经济管理、科技、会计、统计、财务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课程。

6.在对“秘书综合素养模块”的反馈中,赞同设置课程的顺序与比例如下:秘书修养书目(87%)、职业形象设计(80%)、书法(70%)、中国传统文化(61%)、摄影技术(34%),并建议增设《企业文化》课程。

对秘书人员具备职业技能证书的需求在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应具有何种职业技能证书”的反馈中,选择“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占93%,选择“国家计算机应用b一级证书”的占85%,选择“江苏省大学生英语b级证书”的占73%,选择“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的占72%,选择“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的占69%,并建议学生还应具备c类驾驶证。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比较认同学生同时具备英语、计算机等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因此,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必需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外,持有多种证书可以为就业增加砝码。

文秘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

在回答“您认为近年文秘专业的社会需求如何”的问题时,有84%的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为文秘专业提供了较大的需求空间,有部分单位表示会在未来一两年内招聘专业素质好、技能和处理事务能力强的文秘专业学生。这说明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型、全面型、复合型文秘专业人才。

在回答“您单位未来5年内将需要扩充哪种类型的文秘人员”的问题时,有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这表明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大专层次的教育即可。

在回答“您觉得我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就业方向定位是否准确”的问题时,有85%的人认为准确。他们认为秘书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表明各单位看重文秘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的是全能型、智能型秘书人员。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内部文秘岗位分工不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做到博与专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

在意见与建议的反馈中,有不少单位提出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认为当前普遍存在学生操作能力不强导致社会适应性较差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课程与技能训练课程,加强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一进入单位就能尽快适应和开展工作。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趋于多元化,十分看重文秘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校文秘专业建设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实践性,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加强专业认识在平时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你为什幺选择此专业”、“谈谈你对专业的认识”、“你认为通过专业学习能够获得什幺”等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专业认识不清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动力。因此,专业教师有必要在新生入学之初,一方面加强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特点、专业市场需求、专业素质要求、专业就业前景等等,另一方面给学生以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大学教育应“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到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展知识视野,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夯实专业能力与技能。文秘专业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端茶倒水干杂活,事实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如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文秘专业的学生应该把视野从“专业”提升到“职业”的高度,着力打造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面向市场学校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做好专业的年度市场调研与分析。其次,要采用适合的教材与教学方式方法。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将就业于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因此《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就必须从针对国有企业向针对民营企业转变,探讨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档案运行、管理机制。高职教育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应及时增加一些适用的专业知识与案例,增加学生知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再次,要提倡多证多能,要求文秘专业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持有多种能力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电子商务、报关员资格证书等,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突出实践性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以实用性、技能性为特点。保留优势专业课程,删除不必要课程,调整不合理课程,增设社会急需课程。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将案例、情境、讨论融于一体,让学生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以实用性、技能型为特点,改变教材原有的内容编排,实行模块组合教学。如《档案管理》课程可以不讲档案学概论的内容,仅介绍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科技档案管理及一些专门档案管理(如财务、人事)的内容。

(3)模拟实训。开设实训课,建立实训室,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实训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4)强化实习。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感性认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习活动。在学生开始学习理论知识之前,可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专业产生感性认识,为理论教学打下基础。在讲授完一门专业课后,可再次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理论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讲解,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三

英美文学是反映英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一门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要求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阅读、理解、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1]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英美文学的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能。

为了转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应认识到英美文学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的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基本功。

1.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然而很多高校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能,忽略了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

学生受这种注重实用性技能教学模式的影响,普遍对文学作品没有兴趣。

2.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都不过关。

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青年教师,由于年轻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个人教学理念和能力不足,文化修养方面也比较欠缺。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教学,把时间都放在了教材中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没有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并且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采用“黑板+粉笔+教材”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无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沉闷死板,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只能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不能很好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认识。

英美文学是一门培养文化素养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自主探索作品中的内涵,逐渐提高文学修养和分析问题能力。

英美文学的教学应该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寻求人文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使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启迪和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基础山。

英美文学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文学欣赏和评判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重视阅读文学作品中需要的感悟能力,只注重文本表面的语法和语句的分析。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提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只有提高对该课程的认识,学生才能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有最直接的.影响。

因此,高校应鼓励青年英语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

[2]可通过让英语教师外出进修的方法对其进行培养。

通过外出进修,不但可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加强中外的学术交流,为英美文学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多方面的搜集资料,把课堂上要用到的资料提前准备好。

教师应积极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和知识宽度,时刻关注与英语专业有关的发展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定期举办科研,这样既有助于教师在科研中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讲解语法和语句,把完整的文学作品进行剖析讲解。

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要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只利用黑板和粉笔使得课堂比较死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活跃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音频和动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达到理性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英美文学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优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文学素养会和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了英美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丰.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课的调查与思考――以南通大学英语专业文学选修课“英美女作家与作品”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05(6):13.

[2]许庆红,戚涛.让文学回归其原有的位置――文学本体性与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反思[j].山东外语教学.2012,10(8):15.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区域、服务行业,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构建开放式社会服务体系。开展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又是实现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对高职文秘专业社会服务途径做一初步探索。

一、创办秘书事务所,服务教学,服务大众。

高职文秘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没有企业愿意以此接纳过多的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也不会让学生在实践期内接触过多的业务内容,因此,秘书事务所就应运而生。秘书事务所本身应该具有专业的服务水平、诚信的职业精神、高效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提倡学以致用,达到扩大高校文秘专业对外影响。通过创办实体性秘书事务所,可以开展档案整理、会议服务、礼仪服务、社会调研、文书拟写、节目支持、文印服务、速录服务、网站信息化建设与素材维护、单位或企业内刊策划制作、等营业项目,由学生负责运营与管理,教师进行辅助监管和指导,在服务大众的同时,进行课程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

二、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中短期秘书培训。

我院文秘专业作为传统骨干专业和省级叫改革试点专业,具有一定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外进行招生,开展电脑速录、礼仪、化妆、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操作等单项技能的中短期培训,也可以开展初级秘书、中级秘书、人力资源师等短期培训和资格证认证工作,帮助社会进行劳动力再培训。

三、建立网络平台,帮助文秘工作者进行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因此,文秘专业也应根据实际岗位知识加深和迁移需求,建立网络资源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和文书拟写服务,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对秘书事务所的相关业务进行宣传。同时在网络平台中,还需建立互动模块,让文秘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流,方便社会人员交流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在校生视野。

四、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多校外社会培训。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企业发展,很多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能力提升培训,然后这些单位又不可能让员工进入学校进行中短期培训,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可以进入企业和社会,对企业员工进行讲座式的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工作能力。截止目前,我院文秘专业已在进入企业和社会开展了文明市民培训、礼仪培训、公文流程及基本拟写技巧培训等,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的服务,在方便企业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专业知名度,为专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把企业元素和岗位标准裱花等信息带入到日常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需要以专业的理念创新、内涵建设、资源整合等作为基础条件,在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路径选择和模式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8)。

[2]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3)。

[3]贺修炎.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五

对高职教育而言,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以“四个系统”为抓手,“三个平台”为保障,“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课堂实训,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要强化实际操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技能。

(二)开展模拟情境实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秘书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院文秘专业具备文秘情景模拟实训室、网络办公实训室、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实训室、商务活动综合实训室、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室等实训场地,为文秘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用性、参与性强的情境实训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实训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形下演练某些秘书工作内容或训练某些工作技能。实训由学生扮演秘书角色,按照秘书工作任务的要求去处理不同的事件,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秘书工作的实质所在。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训练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展开整体实践训练,可以设置一定情境的模拟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完成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技能内化为个人的专业能力。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六

摘要: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文秘人才,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建设改革应当始终坚持的方向。根据社会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提升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与社会文秘岗位需求的契合性。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83606002203。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以社会需求为指引,从而有依据地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只有如此,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与社会文秘岗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而这也决定了重视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是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优化中的关键。因此,对社会企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以及职业能力发展指导下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于提升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中的文秘工作涉及到文秘翻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这些工作内容对文秘人才的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文秘翻译工作对文秘专业能力的要求体现为文书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办公自动化知识等,对文秘通用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的要求体现为协调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等[1];企业管理工作对文秘专业能力的要求体现为管理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心理专业知识,对文秘通用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的要求体现为商务管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市场营销对文秘专业能力的要求体现为职业道德水平、社交礼仪水平、市场营销知识等,对文秘通用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的要求体现为诚信素养、谈判公关能力、学习能力、共同能力以及积极心态等。

由此可见,社会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难以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另外,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人才战略会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此过程中,企业对文秘的职业要求也会不断提升,而为了满足社会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动态化需求,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指导,推动学生自主提升能力的发展、良好职业心态的树立以及职业规划能力的增强[2]。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与企业发展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以企业需求为依托来制定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人才评价与考核体系,从而在提升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与社会文秘岗位需求契合性的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文秘。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能够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乃至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来看,高职教育普遍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虽然这种策略的确在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发展方面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并且也解决了高职教育与社会岗位衔接中的众多需求问题,但是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方式主要能够提升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但是却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通用能力。因此,单纯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推动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使学生具备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契合的岗位胜任力,而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当在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以推动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围绕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与通用能力来构建具有复合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使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能够更好满足现代企业中岗位的要求与需求[3]。

在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学习策略训练、心理辅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堪称三大“法宝”,通过利用这三种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自我发展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以及自我规划能力,这对于凸显文秘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提升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成效具有着重要意义[4]。

学习策略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提升自我职业能力的兴趣与动力,并促使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职业能力提升办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学校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予以充分的利用,从而确保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在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开展学习策略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企业需求以及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回归现实、提高自主学习效能。在此过程中,影响学习策略训练效果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与积极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方法等。由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规划,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训练目标[5]。

另外,高职院校应当认识到怎样的学习策略训练方式是有效的、是合理的。在此方面,有两个判断标准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评价学习策略训练的依据,一方面,学生所具有的情感与认知目标是否与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具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学习策略训练需要体现文秘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需要对训练者发挥出主导作用。在学习策略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在文秘专业知识认知与技能认知方面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同时也有必要在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方面有所收获。另一方面,学习策略训练所使用的模式也需要与高职院校所具有的媒体和环境相契合,只有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可操作性,才能够确保这种模式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配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开展过程来实施学习策略训练,这种模式可以克服学习策略训练难以得到有效联系的问题,从而确保文秘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素养与学习能力素养的同步提升[6]。

文献: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七

摘要:为更好地满足于旅游酒店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旅游酒店的用人需求,并据此调整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酒店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酒店的用人现状,论述了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并提出了适应旅游酒店用人需求强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酒店;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

我国旅游业因其综合性较强、开放程度较高、就业带动能力较强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全新增长点。酒店行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标志性行业,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依据一项统计,到2018年,我国每增加8.3个就业岗位,其中就有1个就业机会在旅游酒店行业。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存在每年200万人的缺口。目前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供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酒店业发展之实际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更是非常稀缺,这就为我国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旅游酒店用人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未能进入旅游酒店行业工作,其原因往往是酒店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刚刚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学到的知识得到较高的收入,然而,因为旅游酒店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不仅工作的时间非常长,节假日休息机会很少,工作自由度相当低,而且工资待遇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旅游酒店难以留住毕业生。同时,旅游酒店在实际用人上也具有明显不足,虽然每年会通过人才招聘会招录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但是往往没有对这部分新员工进行合理的岗位设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这些新员工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时间一长,相当多的高职生会因为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而想方设法跳槽,其中还有少数旅游酒店将新毕业高职生员工视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只看重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员工的切身感受,导致这部分员工会会因为缺乏个人成就感和归宿感而选择离开,这也是我国旅游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

其一,是我国旅游酒店在用人数量上的实际需求。鉴于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一行业的用人需求连年持续增加。立足于对近年来的旅游酒店市场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如今酒店招聘变得十分困难,愿意从事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减少,且旅游酒店在职员工的流失状况也非常严重。旅游酒店行业最为合理的人才流动率应保持在8%以下,然而,实际上我国旅游酒店的员工流动率高达24%,一些旅游酒店甚至达到45%以上。为切实解决用人数量上的不足,旅游酒店对于员工录用要求正在变得愈来愈低。面对这一现状,有相当数量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和旅游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其二,是我国旅游酒店在人才技能上的实际需求。在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发展后,旅游酒店业也变得愈加繁荣起来,不仅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服务能力上也得到了持续提升,这样一来就对从业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旅游酒店管理人员能够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会议等部门的管理和实务操作等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接待宾客投诉能力等。依据旅游酒店业对于从业者素质能力上的要求,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从而实实在在地培养出符合其实际需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服务当地经济始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所具有的职业教育特性也决定了高职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之所在。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性人才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类专业旨在培养旅游酒店专门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契合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一定要在设置相关专业前就实施专题调研和市场预测。要全面认识到当前我国旅游酒店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集酒店理论知识、酒店实务操作、公关交际、外语能力等综合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管理者。笔者觉得,因为岗位的差异,对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分不同的层次实施分类培养。这样一来,才能依据其所学方向,有侧重点地将其分配至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或者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从事其最为擅长的工作。

(二)积极创新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建设。

在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在课程体系中做到学习者职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提高的并重。要在课程体系之中融入服务礼仪、形体、形象设计以及急救等方面的内容。要积极指导本专业高职生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旅游酒店行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的目标。在课程安排上,要平衡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数量,尤其是实训课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从而让高职生们在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能在实践上得到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成效。学生们在第一学年所学课程主要有旅游学、管理学、酒店管理、旅游政策法规、酒店英语以及形体训练等;到了第二学年,学生们作为旅游酒店实习生,主要是在实训企业的客房、前厅、餐饮等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所学课程主要有旅游心理学、电子商务、服务礼仪、酒店客房前厅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食品营养学等,要求学习者们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进行密切结合;到了第三学年,高职生们已经成为旅游酒店业的熟练员工,一般岗位是旅游酒店基层管理工作,所学课程主要是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下一步的企业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创新办学方式实施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

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高职院校和旅游酒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双方之间全面的产学研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形成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新型办学方式,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应当对对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分别整合自身具体需求的前提下,形成全方位、开放式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而校企合作元素则应当全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转体系。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把酒店日常管理中用到的服务案例、本行业领先的设施设备、酒店服务真实场景等资源和本专业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等优势凸显出来,从而促使校企合作得到不断升华,进而实现从量到质之转变。其一,是校企之间应当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企业方要选出最为适合高职生们实训的场所供学生们进行实训,全力实施好顶岗实习工作,并健全顶岗实习的各项具体制度。校企之间应当一起协商与制定出顶岗实习的具体方案,明确顶岗实习的各项工作流程以及步骤,创建顶岗实习监控体系,有效保障顶岗实训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在顶岗实训过程中,要按照酒店为主、高职院校为辅的方式来开展,明确彼此的分工。要以旅游酒店为主体对学生们开展全面的岗前培训、实训管理等。在实训结合之后,校企双方应当一起对学生们的顶岗实训情况实施严格考核。在分数配比上,应当以高职专职实训教师的考核成绩为主,并配以旅游酒店兼职实训教师的考核成绩,从而形成高职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其二,是校企之间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在实训教学场地、实训教育设备等相关方面一起投入资金加以建设。校企共建双方应当确定各自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分配,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教学实训基地要落实项目负责制,一起建立基地管理机构,保障基地能够合理地运转。要按照基地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情况,共同拟订出《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由双方依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共同形成实训教育教学方案,并做到严格实施。其三,是校企工作人员要通过彼此兼职建立起合理的运行体系。校企之间要制定出《合作企业兼职实训教师管理制度》,选聘旅游酒店中的高层管理人士兼任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院系负责人,聘任旅游酒店一线业务骨干兼任实训教师。要不断健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方式,确定企业兼职教师应得的兼职报酬。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出台《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教师赴企业学习管理制度》,明确本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研修的时限,并且和其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出高职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并传授给学生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用人需求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国各所高等职业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适应于新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制订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创新旅游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以求更好地满足旅游酒店业对于高层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八

行政管理专业早在20世纪代就已经开始产生,从1924年美国设立了第一个面向公共行政和管理领域的高级培养计划至今,发展了将近1个世纪;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就恢复了行政管理的学科,目前我国近100多所高校均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从时间跨度而言,其开设时间较短尤其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能力需求也在逐步加强,因而对于人才的培养,目前显得很是迫切。

我国自改革开放恢复设立行政管理专业以来,行政管理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目前的本科高校的学科设置而言,绝大部分高校均设置了这门学科,尽管在40多年的不断摸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反映出诸多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师资投入欠缺,以及对于行政人才理论到实践的运用有所不足三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方向。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广泛的涉及到了政治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等多方面社会学科知识,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实用性与社会对于这一类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我们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会有这样的疑问,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具体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够称之为是人才?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所在。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很多人认为只要满足了党政机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就是人才;就如同,一个新闻学的人才,就是擅于采访,能够写出好的文章,能够熟练的操作摄影摄像的设备满足新闻报道的需求就是新闻学需要培养人才的目标吗?显然不是。在新时代环境下,更要注意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应用能力上有所提升的同时,更需要对于学生正确理念价值观的注重。

2.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

与其他的许多学科相比,行政管理专业开设与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人才培养需要的一些师资力量还很是欠缺。一方面因为发展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目前对口教师的数量缺口很大,在教学人才的跟进上始终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因而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多是从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该专业方向的教导。有的人或许会认为无论是什么专业的教师授课,对于该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并无影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新媒体技术,传播学的同学也需要学习新媒体技术,两者都需要学新媒体技术,那么两者能一样吗?显然是不能的。因而在师资力量的投入上面,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师人数的投入,还要注重专业对口性的选择,古语说“术业有专攻”,也正是表达了这样的含义,加强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对口的教师的投入,培养行政管理专业自己的教师资源,更利于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

3.人才培养缺乏实践的空间。

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然而现实的教育情况是,我们的行政管理教育绝大多数的课时安排都是停留在理论的学习层面,而对于实践的课时几乎没有,就算有的高校给出了课程实践的'学习目标,许多学生在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却也仅仅是一些常态工作琐事与杂务,无法参与到行政管理的行为中去,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讲到“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因而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投入到实践的检验,就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因而出现了社会上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只知道一知半解的理论,却在应用上一窍不通,不符实际。这也给我们行政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难点。

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的结合实践,结合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的优化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培养模式与丰富自身学科的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的综合性行政管理人才;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师资力量的投入方面以及社会实践的互动几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与优化。

1.明确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体系。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对于其技能更要注重其思想素质的并重。一方面,我们在进行行政管理教学的课程中,需要清晰的明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分,到底是公共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还是党政机关、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我国现代管理人才的缺口还很大,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不是只懂理论知识而不懂具体管理的人才。因而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细化培养目标,对不同行业的管理目标进行相应的细分。另一方面是在于对行政管理专业同学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认识的引导,特别是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符合社会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才利于其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更服务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力量,利于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人生发展的引导。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一般的教学常态均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断的向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急于将知识理论粗略的讲授给学生,这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实质的意义。所以,对于教师专业队伍的优化,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的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将行政管理专业所需不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呈现在学生的课堂之上,在最大程度上上学生形象的理解相关理念而非死记硬背的方式,一方面则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将现代型的行政管理专业理念不断更新呈现,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有选择性的筛选出合适我们新型人才所需求的专业性理论,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说到的要对症下药。

3.注重社会实践,使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

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很重要,但是实践更重要。不经过实践的考验,无法锻炼出真正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在加强推动学生实践的方面,学校应当一方面通过校园内的相关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校园组织,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到行政管理的行为中去,参与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应当与党政机构以及企业组织合作,进行实践基地的搭建,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社会化的行政管理中去,熟悉在现实生活中行政管理的具体模式、流程及办事方法,提供必要的实习环境利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

总体来说,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尽管在目前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未达成统一,但相信不断的结合社会实际的发展状况,不断加强推动理论的更新,教师资源的壮大以及实践机会的增多,对于人才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九

摘要: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规划到组织和引导院系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科学的、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制僵化。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传统的经验都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制约,机制比较僵化,不灵活。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痕迹,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突出,和现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跟得上发展的速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在高校中分工管理不明确,管理机制僵化。

(二)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总体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是教育强国,还有相当一批院校没有形成健全的、完善的科学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我们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教学管理干部交替频繁,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健康发展。

(三)考核方式死板。现有教学考核制度尚未明确,所要考核的对象和方向还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死板。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太过于去注重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向导,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和扩张。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但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上也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滋生,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职业信念动摇、师德失范、责任感削弱,教师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在目前教师职业还比较清贫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有科研项目的稿科研,没有项目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社会兼职,到民办学校及社会培训中大量兼课,甚至有的人堂而皇之的在外面做起了生意,搞起了经营,教学成了副业,自然也就投入不足了。

(二)学校现行职称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导向性影响。我国流行一般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是“一个中心学校”,重点大学既以教学为中心,又以科研为中心,是“两个中心学校”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学校”。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以其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多少为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主要靠科研成果和论文。

(三)教学管理不到位。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师和教学采取的的弹性方式管理,这些都是由高校工作的特点来决定的,在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那么在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这样虽然利于教师的研究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得教师的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作业批改、实验指导等处于失控状态。加之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导机制不完善,教师上课如何,甚至是否空堂都无人过问。虽然多数高校也有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但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很难用几个简单指标来衡量,所以为评估而评估、重结果不重过程、有量的衡量而无质的把握便成了高校课堂检查评估的一大特色。

(一)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要积极探索建立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分散教学管理职能,对于原来高度集中的权利进行重心下移,实行纵向权利结构的调整。要对高等院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责权,适度地进行分级教学管理,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第二,就是要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的局面。

(二)创新管理手段。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通过分析专业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求,如制定教学计划,不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培养目标不同,也要不相同,教学计划要有自主性、稳定性、可变性、可行性,提出的创新要求是科学定位、充分调查、系统优化、注重实效、严格实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同时为我们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实施指明了方向。

1.信息化管理。it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总的来说,对it技术的依托,根据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能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所执行的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广义上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狭义上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当今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籍的管理。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籍管理制度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通过学籍管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学籍管理制度是树立良好教风、规范教师教书育人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一些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并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便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考核政策。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而综合打分的办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的平衡,在治理结构上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就其评价结果本身来讲却不过是谬上加谬。

四、结语。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前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教学过程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参考文献:

[2]梁海波.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研究[j].科学新报(教育科研),2010(06).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指路灯,是高职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成为社会各界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探讨高职文秘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

一、全国职业院校文秘速录技能大赛的促进作用。

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天津举行。该赛直接由国家教育部主办,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国务院总理对本届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希望技能大赛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作为本届大赛类别之一的全国职业院校文秘速录技能大赛在天津职业大学举办。该赛从被列入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每年举办一次,至20已连续举办五届。本届大赛共设5个赛项,分别是:文字校对与文本速录、实时记录与文书整理、蒙目速录、模拟办公管理、办公室实务操作。这些赛项综合考查文秘岗位的速录技能、文字处理、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礼仪素养、日常文档收纳能力及办事、办文、办会三大模块等能力。由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直接由国家教育部主办,是国内同类职业技能大赛级别最高的大赛,因此各地高职院校对该赛都极为重视。比赛对专业建设、提升学生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1.有利于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文秘速录技能大赛考核文秘专业的两类课程的技能知识:速录课和秘书课程。这两类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参加大赛,各高校的老师之间互相切磋和共同学习,促使参赛院校反思自身专业建设的不足之处,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修订依据。同时,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为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各高职院校可以按照赛项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合理分配课时,重点提升岗位核心能力,充分体现了“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的。2.促进学生提升岗位工作技能和提高就业能力就业单位对文秘专业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不仅速记速度要达标,同时要求秘书工作能力也要过硬,具备独立办事、办文、办会的能力。文秘速录技能大赛的赛项涵盖速录能力、秘书办事、办文、办会的.综合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及日常办公文件的收纳能力,熟悉赛项并能准确作答的学生基本已经具备了秘书岗位的核心能力。从比赛结果看,凡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文秘速录技能大赛或地区选拔赛中获奖的学生,都被就业单位提前录用并得到重用。“可见,文秘速录技能大赛确实强化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二、我校文秘速录人才的发展现状。

作为首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文秘速录技能大赛,笔者所带团队比赛成绩与其它参加多年大赛的高职院校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与其它院校的同台竞技,参赛的师生探究并总结出本校文秘专业尤其是速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1.速录课时偏少“中文速录课程的学时按行业标准划分为:速录员的标准学时不少于360节;速录师的标准学时不少于540节;高级速录师级的标准学时不少于760节。与此相对应的录入速度分别为:速录员级每分钟140字、速录师级每分钟180字、高级速录师级每分钟220字。”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更需要大量的学时和课后训练时间,才能逐步达到符合岗位需求的速度要求。从本届文秘速录大赛获奖选手的速录水平也充分印证:凡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的选手速录速度都在每分钟220字以上。而我校文秘专业速录课程只在大二学年开设1个学年、共186课时,远远没有达到高级速录师的速录水平。因此,笔者所在学校今后的速录改革方向即为加大速录课程课时。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校文秘专业的速录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一堂课,半理论半练习”的方式。这种模式能够促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技巧,并迅速加以练习巩固,但缺点在于授课方法过于单一,也给速录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存在个性化差异,若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在同样的时间内会出现显著的学习效果差异。其次,教学过程中只有理论与练习,随着速录课程内容的深入和篇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无论对课堂管理还是教学效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进而减缓学生提升速录技能的速度和降低学生练习速录技能的兴趣。3.“双师型”速录师资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成功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目前,我校的速录教学的师资来自于企业的速录师。这些教师由于长期在一线从事速录工作,实践经验足,同时也存在企业速录师教学能力不强、不利于教学管理等问题。企业的速录师从事速录课程教学在教学纪律上很难把控,学校很难进行常规管理与相应惩处。针对学生参加文秘速录竞赛的高强度辅导,企业的速录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的缘故,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我校文秘专业学生进行赛前集训,学生得不到及时的专业辅导,给学生参加大赛造成一定影响。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文秘速录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文秘速录技能大赛开展文秘速录人才培养模式应主要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平台等方面构建。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和专业建设,提高文秘速录人才培养的质量。1.创建“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在本次比赛中存在的速录问题,我校文秘专业计划采取“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速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1)加大速录课时。速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速录成绩的保证,必须建立在足够课时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届全国文秘速录大赛获奖高校的调研,我校文秘速录课程须改变大二一学年开设速录课的现状,应该从大一第一学期便开设速录课程,连续开设五个学期的速录课,每周6课时的教学计划。同时,学生熟练掌握速录技能的核心在于练习时间的累积,实践证明光靠课堂学时是无法培养出高级速录师,我们还必须利用晚自习等业务时间对学生免费开放速录实训室,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此外,按照教师制定的训练计划,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速录训练,假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速录水平考核。(2)创新教学方法。由于速录学习具有学程长、提速慢、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等缺点,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途放弃,真正能成为高级速录师的人少之又少。针对这些缺点,要求教师不断探索适应高职类全日制院校速录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速录的兴趣。例如,面对学生练习速录技能出现提不起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视频听打法。“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语速合适的新闻、会议、开幕式、庭审现场等热门、新颖的、有趣的视频作为听打练习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置身于情境中,模拟现场速录师,集中精力练习听打。”练习结束后,请学生归纳速录技巧,最后老师归纳汇总,从而提高学生练习速录的兴趣。(3)建立速录技能竞赛机制。学校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推行人人参赛的方式,建立“日练、月比、学期赛”的竞赛机制。日练,由速录老师与班主任共同负责,利用课堂实训与晚自习时间进行速录练习。月比,以文秘班级为单位组织班级速录技能大赛,对班级前6名同学予以奖励,给予一定的加分并纳入到学生速录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之中。学期赛,由学院组织“文秘速录技能大赛暨学期赛”,采用全国文秘速录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依据全国赛获奖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予以表彰、颁发奖状及奖品。此外,从获奖同学中选拔精英参加自治区院校文秘速录技能大赛。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技能竞赛比的是学生,赛的是老师,教师在整个竞赛中主导明显,作用重要。”全国文秘速录技能大赛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也是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考核。高职院校务必要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首先,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通过邀请速录行业高级速录师对高职院校速录教师进行速录技能培训,提高专职速录教师速录水平。其次,专职速录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行业新标准、新方法,深入企业锻炼,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再次,建立速录课程教师激励机制,定期选派专职速录教师深入速录企业一线参与会议速录等实践活动。此外,高职院校应招聘富有实战经验的速录师,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文秘速录师资队伍。3.建立专业对口、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学生速录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实践应用,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建立专业对口、多样化的实践平台。首先,充分利用校内速录实训室的资源,加大速录实训室的使用率,提高学生的速录技能。其次,利用学校举办的会议、演讲、培训等活动,组织文秘专业学生亲临现场进行实时速录,提高学生的速录速度和准确率。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加大与速录公司共育人才的力度,由该公司适时推荐优秀速录学生参加社会各类会议的实时速录服务,推荐学生以副手的身份协助速录公司的速录师参与各级法院、电台和新闻单位等现场速录,为学生提高速录技能提供实战演练机会,提升学生克服真实速录情境的紧张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速录水平。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文秘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建立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高高职文秘速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速录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德花,楚萍.全国职业院校文秘速录技能大赛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

[2]杨雅颂.高职会展专业中文速录课程优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3]刘美丽.高职亚伟速录课程教学思考[j].电子测试,2016(13)。

[4]林晓楠.技能大赛引领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成效[j].经贸实践,(14)。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一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突破口,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依托校企合作、结合其专业的固有特点,探索组建综合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运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本文试以该学院为例,对校企合作下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做一探索。

一、建设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突破口。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体现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教学过程高度仿真、模拟生产过程。然而,只有具备了与产业及其生产过程零距离接轨的实训基地才能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和要求的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过程对生产过程的高度仿真、模拟甚至还原。因此,前述两个对接的实现,均离不开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但是,要建设与产业零距离接轨的实训基地,尤其在通信行业,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制约。首先,通信行业是一个高新尖行业,通信设备价格高昂,并且更新换代很快,要实时同步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条件其资金需求不是一般职业院校所能承受的。其次,通信行业不同于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其产业中的架构就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综合、且相互关联的通信网络;这映射到人才培养规格中就要求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涵盖通信网络中相互关联的各子系统,映射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则要求搭建完整的通信网络,这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规模和资金投入同样是巨大的挑战。最后,通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面向的通信运营企业,具体到某个通信子系统中的某台设备,其维护和管理只支持一个人实时在线操作;而实际的教学中通常是批量学生同时进行动手操作和设备维护,这对设备的数量提出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因此,依托校企合作,寻求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突破口。

(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在形成“职业人”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大要素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核心,职业素养是关键。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技能可以依托实训基地、承载在物化的技能训练项目上、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和训练获取,而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隐性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仿真的实训室已无能为力;比如通信行业中非常重视的设备安全和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职业意识范畴的内容,课堂上的宣讲只是让学生有大概印象,而真实生产机房中安全生产作业要求展现的严肃性和压迫感是普通实训室所无法仿真和模拟的,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实践中和实际工程项目实战中才能体会和领悟。因此,只有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践,才能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教育虽然已占半壁江山,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相对缺乏使得生源选择面受限,或者说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非其主观意愿,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专业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迷茫的低年级阶段,由于不了解专业以及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对专业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缺少目标性和动力。而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的同时就接触实际的'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实践锻炼,甚至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下提前接触专业工作岗位,将使专业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工作岗位的规范和要求,激发起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架构设计。

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开放互助、合作共赢”。赢得企业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找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利益切入点,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研究并实践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使基地在满足企业生产性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学校教学;从学院、企业、专业教研室及专业学生等多层面、多方位探索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包括基地建设与运行中企业的参与程度、基地的组织管理、基于基地的教学活动开展和组织形式、专业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基地运行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等内容;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组建以专业教师为“导演”、专业学生为“主演”、专业系部、学院和企业为“制片”的通信专业综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图1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组建电信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工作室划分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个工作区,各工作区均能针对各自的业务开展业务受理、业务演示、业务推广及公司要求并支持的临时性营销活动。与各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主要从事通信工程的工程勘察、工程组织管理及工程实施等工作,下设线路工程组和设备工程组。学院利用实训室既有设备和工器具,组建通信终端测试与维修车间,主要面向客户服务即客户接待与业务受理、通信终端测试及通信终端检修等,分成固定电话项目组和移动电话项目组。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组建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部,主要从事通信网络的客户服务、日常维护及故障抢修与处理等工作,下设四个分室,分别是数据室、交换室、传输室和无线室。

三、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

(一)电信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通过与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柳州联通公司、柳州电信分公司合作,组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移动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联通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电信营业厅等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营业厅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经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即营业厅的运行管理和日常运营均有专业学生完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只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监督。上述营业厅首先是正常运营的电信业务办理地点,能办理入网用户的开户与续费、宽带用户的开户与续费以及电信新业务的展示与体验等所有业务;并且在校内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电信营销策划活动,甚至还利用假期将电信营销实践活动扩展到校外。然后才是充分发挥和挖掘其实训基地的功能,对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营业厅及其延伸业务的营销活动完全融入到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具体做法是:结合基地已开展的实际电信业务推广方案来介绍业务知识,通过对真实客户的业务介绍和业务推荐,强化和积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和了解一种电信业务之后,根据业务本身的特点进行营销策划、组织并具体实施,强化其电信营销方面的职业技能;通过营销基地综合性的项目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此模式下,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营业厅的业务,体验到电信市场营销的全过程,锻炼了营销策划能力和营销技能,得到了一线岗位的职业指导,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又促进了营业厅业务量的发展,提升了营业厅的生产能力,真正实现校企之间互惠双赢。

(二)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利用学校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室现有工器具和设备,与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承接实际通信建设工程项目。该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出面承接工程项目,学校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校企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近年承接和实施的项目类型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前往铁通柳州分公司的各分局协助宽带安装与维护;承接柳州市广播电视局的光缆接续工程;承接完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生宿舍楼网络工程测试项目,承接完成柳州市政大楼网络系统核心网光纤熔接工程;等等。此类生产性实训活动的开展,同样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正是依托此类工程项目的积累和实践,在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将此类工程项目分解、重构、提炼、物化成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以实战形式,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社会能力。

(三)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由学校依托相应的专业实训室组建,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目前涉及到的业务包括手机维修和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终端维修,曾为中国铁通柳州分公司、中国铁通北海分公司维修多批ic卡电话机。车间的运行由专业学生全权负责,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业务的联系、与企业的沟通以及对专业学生无法处理的故障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建议。

(四)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部。整合三大运营商部署在学院的在网运营移动基站、传输、数据通信等设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联合共建3个生产性实训室。实训室均由实际在线在网的设备构成,涵盖了3g移动通信的三种主流制式,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专业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机房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

[2]黄欣萍.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4)。

[3]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9)。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二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本文将对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作一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标准、新行业的引进,也会刺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繁荣。职业技能越强,知识结构越合理,创新能力越强,越符合市场经济竞争对人才的需要。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高新技术和国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中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心脏,它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大生产升级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对于我国通信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业化的深入使得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高职教育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从狭隘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单纯的职业技能已不能满足工业化形势下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种种技术能力,不断学习,获得新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能力,自我管理、独立工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只有拥有了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应用人才,才能充分应对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创新。

二、根据科技的发展调整课程设置。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技术迅速进步和不明确的经济前景,根据当前我国工业化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新设计教学计划,以保证能够充分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就业和再就业的多种需求。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些国家日益关注职业教育中的环保问题,设置与环保有关的专业,开设环保科目,在课程中增加环境教育模块,在调和中渗透环境教育因素。另外,要建立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开设微电子和半导体测试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开发反映新技术工艺的教学内容。

微电子专业涵盖面宽,包括集成电路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器件理论与技术和半导体工艺理论与技术三大主要方向,要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在教学内容上,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制造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手段、经销网络及管理等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于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应建立一个动态变化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建立相应的动态教案如电子教案,将变化发展了的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

四、加强科研工作的建设。

加强科研工作的硬件平台的建设,包括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等的建设。经费适当向这方面的建设倾斜,建立起良好的硬件平台,才有利于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研团队中来。教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使自己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术带头人。学院可以动员或采取一定的向科研倾斜的措施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项纵向科研项目。

总之,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三

摘要: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体开发与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特色,并为高职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途径。本文在论述专业实体性质、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文秘专业实体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文秘工学结合实体。

一、专业实体的概念和作用。

专业实体,指的是高职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在本专业实习实训场所基础上,建立具备经济功能的企业或公司等实体,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践、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组织,即把各专业建设成教学实体、经营实体、管理实体,实现教学、实训、经营、服务、管理一体化,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产学乃至“研”一体化。其功能是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为主,以经营和盈利为辅。教学实体是专业实体的本质属性。经营实体、管理实体是专业实体的次要属性。

将高职各专业实体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也可以以其经营性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总体说来,设置专业实体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提前完成学生职业化、社会化进程;二是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便利条件;三是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促进专业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

以往,教育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中有生产、经营、服务性内容,相应专业教学活动可以同时成为经济活动的专业,如理工科、经济类等专业才适合可发专业实体。而诸如文秘、会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就不适合开发专业实体。其实,笔者以为,只要找对本专业与市场的对接点,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策划,高职各专业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实体。笔者以高职文秘专业为例,试做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文秘专业具备创建专业实体的必要条件――适合从事经济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机关机构逐渐精简,传统的公务秘书人员相对减少。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秘书需求成倍增长。各行各业的秘书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职业大军,成为一个主要的职业阶层。特别是,秘书服务社会的形式越来越自由,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相继出现了秘书事务所、商务秘书中心、信息咨询单位、市场调查单位、文秘单位等提供秘书性服务的民营性、私营性机构。这些面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秘书工作服务的机构的出现,表明秘书工作职业化的多元组合形式已经形成。由此可见,秘书专业完全具备开发实体的必要条件――适合从事经济活动。

1、合格的实体负责人。

三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经营管理使用专业实体时,牢固的把握好实体“教学实体”的第一属性原则,处理好经济运营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2、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国家设有秘书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共分五个等级,可考最高等级为二级(暂时未设一级考试),考取三级证书即为“高级”秘书。根据考试内容和难度评析,没有秘书专业理论学习基础和一定秘书工作实践能力的考生,很难过关。因此,这一职业资格证书的设置,既为文秘专业教师提供了获得“双师”素质的途径,也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文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水准。高职院校可鼓励文秘专业教师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以确保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配套设备、场地和资金。

在这一点上,高职文秘专业更是体现出了较大的创建实体的优势。首先,文秘专业创建实体,以智力服务为主,脑力劳动占主要内容,因此启动资金投入较少,便于操作。其次,基于文书撰写、文字录入、文字校对、会议操办、礼仪培训等基本服务内容,文秘专业实体亦不需要过于复杂设计或面积较大的办公场地,因此,场所选取上也比较灵活,甚至可以没有固定的场所;再次,依据这些服务内容,实体可以“固定+灵活”的方式选人用人,选聘空间宽松。而这些优势条件都是理工类专业等难以实现的。因此,文秘专业创建实体不仅可行,管理运营得当的话,可以迅速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高职文秘专业开设专业实体的主要形式是――秘书事务所。这一形式在温州市已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秘书事务所主要承接的业务有三类:

第一类――基本业务:文书撰写、文字录入、文字校对、档案管理、会议组织、商务礼仪、市场调查等。这些都属于接受相对比较简单的既定任务的业务。

第二类――高级业务:速录、主持、创意策划等。这些业务的提供者必须具备较为完备的文秘专业知识,同时还需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此外还需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

第三类――拓展业务:口才培训、写作培训、礼仪培训、速录培训等。这些业务虽是间接为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提供服务,实质上要求承接者不仅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传授能力。

(一)“内服型”“基地+企业”形式。

所谓“内服型”是指,专业实体以其教育实体这一第一属性,首先要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因此,文秘专业的实体可以首先以校内实习基地的形式出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中说:“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再此基础上,全时模拟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实现全方位真实的教、学、做一体化。进而推广为在校内外承接各项文秘工作业务,逐步实现由仿真模拟转变为真正的实体经济运营。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四

目前,随着用人单位对文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就业率不高和就业质量偏低的情况。出口不畅使得进口也面临枯竭,招生逐步萎缩。为了挽救文秘专业,不少高职院校纷纷调整培养目标,更换专业名称,重新整合课程体系,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其实,高职文秘专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只从表面上更换名称之类是治标不治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关键。高职文秘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从事秘书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1.提倡能力本位教育的背景。

所谓能力本位高职教育观,是指在高职教育中,强调以能力培养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能力本位教育观的提出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背景。

1.1提提倡能力本位教育是与用人单位“能本管理”理念相衔接的需要。

随着“能本管理”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用人单位往往基于“能力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而“候单位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生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才能赢得就业竞争的胜利。然而,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并没有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毕业生难就业、就业后难发展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各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必须基于能力本位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2提倡能力本位教育是体现新时代精神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注重能力的社会,国与国、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资本、资源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个人的能力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都变得非常关键。尊重人的能力,激发人的能力,以人的能力作为评价人的基础就成为新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直接进入社会生产的人才,必须顺应这一时代精神的要求,把培养具有“能力本位”意识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且能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人”作为目的。

1.3提倡能力本位教育观符合新生代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自我期望也较高,特别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进入职场后,他们不重视权威和资历,但是尊重能力。他们往往频繁跳槽,期待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待遇更好,福利更优的就业机会。为此,他们必须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高职院校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到社会上马上抓住机遇,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新工作迁移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其他一切工作的起点。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所需,高职院校要对用人单位、资深从业人员、历届毕业生、政府相关部门、在校生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从企业实际中来,分析秘书岗位的工作职责,需要的能力模块,确定能力标准和知识标准;然后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同文秘专业教学团队仔细认真地分析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判断,确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将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够服务于基层、奋战于一线、适应各类行业和部门的应用型秘书人才。

2.2确定秘书职业所需能力模块,构建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从事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专项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以本校文秘专业为例,我们邀请资深从业人员、校外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助教研室将秘书所需能力分为: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办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并建立了几大能力模块:技术基础能力模块、核心(岗位)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及综合能力模块,每个能力模块都有若干门课程支撑,构建了四阶段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配合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适应训练,致力于培养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毕业生。

2.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职业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是实施“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幺运用它,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不体验就学不到。文秘专业应用性较强,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将实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亲身经历秘书工作实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首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要保证实践学时占“半壁江山”。教育部教高2号文件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必须改变普通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当占有较大的比重,即一般不得少于总学时的40%,有些专业应达到50%。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失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都增加实践课时比例。以本校为例,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中,除了集中性实践环节690课时以外,还有679课时散落于35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占总学时的50%以上,确保实践课时“半壁江山”的地位。

(2)其次,建立完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提供模拟工作环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为经费问题,对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很少,文秘专业没有专门的校内综合实训室,理实一体化课程仍在传统的教室中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基本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基本属于教师“纸上谈兵”,学生“水中望月”的局面,实践课时流于形式。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强调职场化的教学,提倡学校建设职场化的教学场地和设施。高职院校要适当加大对文秘专业的投入,建设起教学需要的综合实训室,比如“模拟公司”、“综合档案室”等等,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将理实一体化课程全部纳入实训室教学范围,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教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生边学边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适应性。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五

高职文秘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属于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目前,全国设有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达700余所。随着社会转型的日渐加速,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突出。这对高职文秘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高职文秘专业近年来却普遍进入发展的低谷,“从1984年开设至今,高等院校文秘专业开设增长率逐年下滑,从76.11%退缩到10.45%”[1],其中,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秘书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对于促进文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第二课堂的含义。

第二课堂指的是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2]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用性、实践性、高等性、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3]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应始终贯穿实践性和职业性,学生完成学业时应成为符合企业所需素质的“准职业人”。“准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有:表达和沟通能力、领会和满足服务对象个性需求的能力、判断与执行能力、理解与洞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心态和调适能力。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潜移默化、丰富有效的训练和体验来实现,这些是第一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而第二课堂具备深挖的潜能。

二、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1过于注重形式。

当前每所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第二课堂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由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组织,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系部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硬性规定学生参与种类繁多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的结合性不够,专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这些活动,很难保持精力深化专业知识,不但不能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受到影响。因此,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2缺乏有效的指导。

有些高职院校直接放手让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相应指导,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创作演讲稿时多喜欢空洞地讲大道理,缺乏感染力;观点不鲜明,缺乏说服力;整体风格类似,缺乏个性。导致整个演讲呈现出理论有余、深度不够、感染力不强的局面,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育效果。

3经费保障不足。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必然有一定的经费支出。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场地、设备、经费、人员等多方面的保障和配合。学校的实训室、实验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等场地和设备在课余时间要能为学生开放,管理要灵活机动,为第二课堂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但是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经费供应不足往往会导致设备供应不足和指导的削弱,弱化了教育效果。

1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第二课堂的开设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尽量缩短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时间,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根据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多方调研,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秘书的分工不太细致,秘书往往集文秘、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多种职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信息处理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娱乐性,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多开展能提升上述职业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

2与第一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兼顾趣味。

高职文秘专业的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学校学工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系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应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规划,按照资源优化的原则[4],按学期、分年级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和评价形式。在第一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第二课堂上,应结合专业知识内容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校内外实训等活动。两类课堂紧密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相配合。

第二课堂想要收到实效,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促进第二课堂发展的激励机制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内容本身具有吸引力;二是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提高师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及时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什幺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什幺样的活动有利于应变能力的培养,什幺样的活动有利于协调能力的培养等,对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跟踪、调查和反馈,总结第二课堂活动经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和管理使其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阵地。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六

摘要:所谓工程教育认证,就是指由专门的行业协会协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及企业专家,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工程类专业教学,实施专业性的评估和认证的一种机制。此类工程教育认证能够有效对工程类人才的质量予以严格控制,因此也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本文以高职机械专业人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构建和保障机制构建两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高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高职机械专业课程及教学模式构建。

1.1构建良好的工程技术体系。

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培养高职机械专业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长期的工程教育中,其人才的培养往往按照科学家和工程学家的要求进行,在此过程中,很多培养问题逐步偏离了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很多学生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理论课在授课之中,过于注重科学的理论的讲解,但在理论的实践应用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工程技术体系,并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培养工程能力的整体性,是当前机械专业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工程科学、工程设计和工程技术整合,还要注意通过教学实践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同时,在进行专业课的设置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和区域内的行业发展去求,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专业课程的特色,为创造实践机会,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工程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制度和体系基础。

1.2在cdio教育理念下指导课程建设。

cdio,即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按照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开展课程建设,是当前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在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知识体系工程化、工程应用具象化、岗位技能课程化等一系列教学思路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密切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构建和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大量的引入工程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工程技术能力,此外,教师还要讲课堂教学带入到实验室、生产车间等环境下,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通过对整个工程结合的相关讲解,帮助学生培养起工程意识和工程技术能力。

1.3注重工程素质与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往往强调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一个问题着手,通过理论的分解,对其进行垂直思考和抽象学习。并通过简化分析、确定性研究等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虽然对打好数理基础有着良好作用。但在面对实际工程工作时,往往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并根据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因素的思考,这些都是以往机械专业教学存在不足的地方。工程教育认证下,要求以培养工程技能为出发点,因此在学习上也鼓励通过“问题”和“项目”进行的真实化的教学,通过对真实项目问题的的教学和探讨,让学生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和技巧,同时对调动学生探究性实践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除了主要实践内容的工程化以外,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建设,特别是针对项目实践内容,需要由多学科和多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带队,并通过有意识的将项目分解,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立项论证、方案设计、研究实验工作、数据分析,以及科研总结等,全方位的参与到工程实践之中,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培养起学生的工程技能和团队合作创新能力。

2工程教育认证下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构建。

要做好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高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除了日常教学中的体系构建外,还要注重做好教学之外的保障建设,为整个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基础的保障。

2.1要注重工程观念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知识的传讲为出发点,以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作为学习的重点。但在工程教育认证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的转变观念,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做好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一认识的推动下,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传统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和现象,进行合理调整,让教师从原有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并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强化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如在工程认证模式下,教师可以积极的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从而弥补自身世界工程经验的不足。此外,在构建高职人才队伍的时候,还要注重引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并对原有的教师队伍积极进行实践培训共同。

2.2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完善工作。

工程教育认证下,要求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建设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拥有强大的硬件条件作为教学的支撑和基础保障。教师可以通过加大投资,采用自主建设、联合办学、校企共建等一系列方式,通过引入资金、强化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添置相关的实验设备和软硬件,从而保障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学习与生产的对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起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结束语。

在工程教育认证之下,要构建起良好的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教学体系建设和保障机制构建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以产出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教学职能定位的转变,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性机械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汇总篇十七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是唯一可以传播英美人文思想的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的教学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